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王首辅-第4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守乾和徐文璧骇得心惊胆战,调头便逃,结果被谢三枪几个起落便追上了,一手一个捏着脖子提起来,嘭嘭地猛摔在地上。

    郭守乾和徐文璧被摔得差点岔了气,前者还没缓过劲来便觉腿上一阵剧痛,卡嚓一声,左腿当场被谢三枪踩折,这还不止,谢三枪又面无表情地一脚踩折了郭守乾的另一条腿。

    “啊!”郭守乾两眼一黑,当场痛得晕死过去。

    徐文璧和汤显继见状吓得魂飞魄散,被谢三枪的狠劲惊破了胆!

    谢三枪目光询问地向徐晋望去,见到后者摇了摇头,这才把踩在汤显继左腿上的脚收回,后者一个激凌,裤裆登时湿了一大片,一股尿骚味随之飘散开来。

    谢三枪连忙后退几步,笑骂道:“你大爷的怂货,竟然尿了,就你这种货色还想当驸马,端的是辱没了就皇室公主。”

    徐晋淡道:“三枪,上船吧!”说完转身踏着跳板上了船。

    谢三枪纵身一跃,轻盈地落在船上,那名船工显然担心惹事,急忙一点竹竿,客船便离开了码头。

    徐文璧见到徐晋和谢三枪登船离开,不由松了口气,纨绔的毛病又犯了,跳起来厉声骂道:“伤了人就想逃,没那么容易,徐晋、谢三枪,你们跑不掉的!”

    隆隆隆……

    正在此时,一阵闷雷般的声响隐约传来,就连码头附近的河水都在微微晃动。

    “打雷了?”人们不约而同地抬头望天,只是天空艳阳高照,万里无云。

    当当当……

    急促的铜锣声突然在通州城头响起,城门开始缓缓地关闭,有反应快的人马上往城门冲去。

    “鞑子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繁忙的码头顿时炸锅,人们惊惧地举目四望。

    徐晋站在船头上往西北方向望去,但见滚滚扬尘直冲天际,不由面色微变。

    短短两分钟不到,一支马队便出现在视线,马上骑士清一色都穿着皮衣裤,头戴毡帽,狰狞的面容分明与汉人异!

    “鞑子!”徐晋心头狂震,鞑子的骑兵竟然出现在通州?

    根本不容徐晋多想,鞑子骑兵的先锋已经杀到近前了,繁忙的通州码头瞬时变成了一片绝望的地狱,鞑子们纵马狂奔,手起刀落,斩瓜切菜般斩杀着手无寸铁的商旅和码头工人。

    徐文璧和汤显继吓傻了,那些家丁则发了疯般往河里跳,企图游水逃离码头。

    “哈哈哈,杀光这些汉狗,拿下通州城!”鞑子的将领哈丹马特尔一边纵马斩杀,一边狂笑,顷刻之间,码头上的人几乎被屠杀一空,鲜血把码头附近的河水都染红了。

    晕倒在码头上的郭守乾被鞑子的马蹄踩得面目全非,眼看是不活了,而汤显继和徐文璧两人跳入河中拼命游向徐晋所在的船只。

    那名船工伸出竹竿试图把两人救上船,结果一支利箭激射而来,当场射穿了他的喉咙。

    徐晋急忙趴倒在甲板上,谢三枪捡起一根竹竿奋力把船撑离岸边,险之又险地逃出了鞑子的弓箭射程。

    此时鞑子已经对通州城发动猛攻,部份鞑子则在码头附近用弓箭射杀支运河上的人,只见河道上已经飘满了浮尸,汤显继和徐文璧也没逃过鞑子的射杀,此刻尸体就浮在河道上……

    

第899章 天津求援() 
如果说这世上有绝对的公平,那就是死亡,它公平地降临到每个人的头上,不会因为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选择性。郭守乾、徐文璧、汤显继三人虽然是高高在上的勋贵,但在死亡面前,他们并没有特权,此刻徐汤两人的尸体便插满了箭矢,静静地飘浮在河面上,而郭守乾则更惨,被鞑子的马蹄踩得面目全非。

    对于这三名勋贵纨绔的死,徐晋内心没有丝毫波动,此刻他正站在船头上,神色凝重地眺望着通州城。

    岸上,五千鞑子骑兵正对通州城发动猛攻,喊杀声惊天动地,利箭像飞蝗般往城头上倾泻,火铳声此起彼伏,一股股黄烟在城头上冲天而起,战斗异常激烈。

    通州城乃交通枢纽,京城的东大门和粮仓,这里驻扎着通州卫一卫人马,若再加上衙役民壮,保守估计,兵力应该有七八千人,现在城门关闭了,鞑子要想一举攻破并不容易。

    徐晋的心情沉重无比,这支鞑子骑兵也不知从何处突破长城杀到通州来的,不知京城现在的情况如何了?

    运河的河面本来就不宽,这时挤满了逃难的船只,几乎把整片河道都堵塞了,幸好鞑子正忙着进攻通州城,无暇理会这边,否则徐晋等人就危险了,鞑子只需在河道两岸放箭,就能把船上的人屠杀精光。

    谢三枪不愧是打渔出身,不仅水性了得,划船的本事亦是炉火纯青,只见他手执长篙左边一点,右边一撑,近仗许长的乌篷船便像一条游鱼,灵活地在群船的空隙之间穿梭突进,很快便闯过了堵塞的河段,箭一般驶向下游,迅速远离通州城。

    乌篷船急行了五六里地,直到视线中的通州城变成了一颗黑点,喊杀声也听不见了,谢三枪这才放慢了船速,抬手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心有余悸地道:“姐夫,这支鞑子骑兵也不知打那来,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杀到了通州,恐怕京城的那边的情况也不妙啊。”

    徐晋沉声道:“应该是打大同那边来了,京城危险了。”

    谢三枪脱口而出道:“张寅?”

    徐晋凝重地点了点头,张寅是大同总兵,如果他打开杀胡口放行,鞑子的骑兵一日之内推进到京城并不是不可能,而且,如果张寅确是弥勒教首李福达的话,完全有可能开关放行,毕竟他和赵全是一路人。

    谢三枪闻言幸灾乐祸地道:“如果真是张寅开关放鞑子大军南下,那都是小奴儿那小子自找的,谁让他不相信姐夫的话,偏偏听信陆炳的谗言,活该,老朱家的江山要断送在他手里了。”

    徐晋皱眉道:“三枪,不得胡言,正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乱世人贱如犬,大明若山河破碎,苦的还是天下百姓,更何况小婉她们此刻还在京城中,倘若京城被鞑子攻破,后果不堪设想。”

    谢三枪只是言语上发泄一下对嘉靖帝的不满而已,内心还是不希望大明亡在夷族之手,摊手道:“那咱们现在怎么办?姐夫已经被夺爵贬谪了,手上又没有一兵一卒。”

    徐晋沉吟了一片刻,果断地道:“通州是京城的粮仓,眼下又正值夏粮解京,城中粮食堆积如山,断然不能落入鞑子手中。三枪,不如这样吧,你现在上岸走一趟,打探京城的情况,我和徐寿乘舟继续南下天津求援。”

    天津在通州下游两百余里,那里驻扎有天津三卫,若是满员的话,总兵力应有一万六千八百人,徐晋打算调动天津三卫驰援通州,不过以他目前的身份,怕是有点悬,天津三卫的武将未必肯听他的。

    谢三枪瞥了一眼脸色煞白的家丁徐寿,犹豫道:“姐夫,现在兵慌马乱的,要不我先把你送到天津,再回头打探消息吧!”

    徐晋拍了拍腰间鼓起的某物,从容自若地道:“不必了,等闲几个宵小我还应付得来,回头咱们在天津会合吧。”

    徐晋腰间鼓起的某物正是双筒燧发手、枪,当初已经被陆炳收走了,不过昨天嘉靖帝却派了个小太监把这支枪送回了徐府。

    谢三枪见状便不再多言,别说一般的毛贼,即使是他这种身手,被双筒燧发手、枪指着也只有束手待毙的份。

    于是乎,谢三枪便把乌蓬船划到岸边,又对着徐寿的道:“徐寿,照顾好我姐夫,要是有个闪失,仔细你小子的皮!”

    徐寿立即拍着胸口大声道:“小舅老爷放心,只要我徐寿还有一口气在,保准老爷不会少一根汗毛。”

    谢三枪这才纵身上了岸,正准备钻进岸边的丛林,徐晋连忙叫住他道:“三枪小心,千万不要意气用事,打探清楚情况后马上赶到天津跟我会合!”

    谢三枪轻松地道:“姐夫放心吧,说不定我比你还早到呢,走了!”说完便转身钻进岸上的丛林中消失不见了。

    “老爷在船舱里待着吧,小的负责划船。”徐寿拿起竹竿道。

    徐晋本来还担心徐寿不会划船的,但后者却是把船撑得不错,显然曾经学过,于是徐晋放心地进了船舱中坐下闭目养神。

    由于是顺流而下,船速能达到五十里左右,所以天黑之前乌篷船便抵达了天津城外的码头,然而此刻的天津城却是四城紧闭,城头上刀枪林立,戒备森严,显然城中的守军已经收到消息了。

    徐晋和徐寿两人在码头靠岸,正准备下船,却见一群人怒气冲冲回到码头,一名老者还对徐晋道:“这位公子也是想进城吧?我劝你们还是别白费功夫了,鞑子大军一来,那些当官和当兵的都吓成了缩头乌龟,根本不允许老百姓入城,趁着现在还没天黑,加紧再赶一程吧,或许到了沧州能进城。”

    徐晋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眉,对着那老者拱了拱手道:“谢谢老丈提醒,不过在下有要事在身,还是想试试!”

    老者见徐晋不听劝,依旧下船登岸,不禁摇了摇头,也不再管徐晋,与其他人一道登船匆匆离开了。

    徐晋和徐寿两人来到天津城的北门外,刚接近城门附近便遭到了城头的守军大声警告:“站住,为防止奸细潜入城中,即日起关闭四城,闲杂人等速速离开,擅自接近城门两丈以内者,弓箭伺候!”

    徐晋对着城头拱了拱手道:“在下徐晋,敢问此刻城中哪位将军主事?”

    “老子管你徐晋还是张晋,快走,少在这里呱噪,否则休怪弓箭无眼!”城头上那名守军不耐烦地喝道,看穿着应该是个把总。

    徐寿不由大怒道:“放肆,我家老爷乃靖海侯徐晋,马上让你们长官打开城门迎接。”

    城头那名把总闻言大吃一惊,探头仔细打量了徐晋一番,将信将疑地道:“阁下真是靖海侯徐晋徐大人?”

    徐晋拱手客气地道:“在下正是徐晋,不过现在已经不是靖海侯了,烦请通传一声,十万火急!”

    徐晋前年在东南沿海荡平倭寇海盗,灭西洋人,设立南洋和东洋都护府,在军中威名赫赫,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城头上那名把总自然听说过徐晋的名头,听说城下这名英俊的书生竟然鼎鼎大名的靖海侯徐晋,连忙肃容道:“原来是徐大人,请稍等,属下马上给您通传!”

    这名把总说完便急急下了城头,报告上官去了。

    

第900章 拒而不见() 
所谓的天津三卫即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均设立于永乐朝初年,这三卫的指挥使都是当初跟随燕王朱棣靖难的将领,而且,他们的后代一直世袭指挥使之职至今。

    目前天津卫的指挥使叫倪云鹏、天津左卫的指挥使叫赵继宗、天津右卫的指挥使则叫梅定甲,这三家均在天津待了一百多年,乃不折不扣的百年将门世家,彼此联姻,关系如老树盘根错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此刻,倪云鹏、赵继宗、梅定甲三人正聚在一起商议出兵进京勤王之事,因为皇上命令各地勤王的诏书已经传达了,他们必须有所动作。

    倪、赵、梅三家的先祖均是骁勇善战之辈,但将军的后人未必就是合格的将军,好兵的后代也未必是好兵。俗语有云:将门无虎子。这句话虽然说得绝对了点,但也不无道理,尤其是像明朝这种武职世袭的制度,武将的后代享受了先辈的余荫,啥都不用干就能子承父位,当上高级军官,久而久之,自然滋生了大量没有真本事,却身居高位的草包!

    可巧得很,天津三卫目前的指挥使倪云鹏、赵继宗和梅定甲均是平庸之辈,没本事且毫无进取心,乃不折不扣的蛀米虫,只管躺在祖宗的余荫下享福,麾下的队伍平时也疏于训练,几乎成了三家私有的农奴,兵备废驰,战斗力简直不敢恭维。而且,由于三家压榨严重,不少军户因为不堪重负而选择举家出逃,所以天津三卫缺员严重,目前的兵力加起来还不到一万,几乎缺员过半,只能触目惊心一词形容。

    正所谓鸡吃放光虫心知肚明。倪、赵、梅三家都明白麾下的军队不堪一击,此刻若是当急先锋进京勤王,跟十万鞑靼铁骑对阵,无疑是自寻死路,所以三人一合计,觉得还是应该先固守城池观望,等各路勤王的队伍到来再行动,反正天津离京只有两百多里路,完全可以做到后发先至,倒是不怕皇上事后追责。倘若京城被鞑子攻破,那就更加不用担心皇上追责了,还是考虑一下是投降,还是跑路实际点。

    正当倪、赵、梅三人合计着,倪云鹏麾下一名把总便匆匆进来禀报道:“大人,北城门来了一名书生,自称是徐晋,请见指挥使大人。”

    倪赵梅三人讶然地对视一眼,天津卫指挥使倪云鹏奇道:“可是靖海侯徐晋?”

    把总点头道:“正是他!”

    “咦,这位不是被夺职削爵,贬为南京国子监监正了吗?咋跑到咱们这儿来了?”倪云鹏奇道。

    赵继宗心中一动道:“不好,此子十有**是找咱们出兵进京勤王的。”

    此言一出,倪云鹏和梅定甲均皱起了双眉,他们刚才已经商量好守城观望,这时如果徐晋跑来催促出兵勤王,那可就麻烦了。

    “宗叔,那咱们怎么办?见还是不见?”梅定甲有点紧张地问道。

    赵继宗是天津左卫的指挥使,辈份比倪云鹏和梅定甲都要高出一辈,脑子也比较灵活,所以平时倪云鹏和梅定甲两人都唯他马首是瞻。

    赵继宗目光一闪,果断地摇头道:“咱不见。”

    “宗叔,不见不太好吧?这位可不是一般人。”倪云鹏犹豫道。

    正所谓人的名树的影,徐晋眼下虽然被夺爵贬职了,但他在军中的威望依然极高,人送外号徐砍头和徐常胜,把这样一个人物拒之门外,倪云鹏有点不踏实。

    赵继宗反问道:“难道云鹏贤侄想当炮灰,进京跟鞑子的十万铁骑对阵?”

    倪云鹏连忙摇头道:“自是不想的,好死不如赖活,咱们在这里吃香喝辣,谁稀罕跟鞑子拼命呢。”

    赵继宗两手一摊道:“这不就结了,徐晋此子十有**是跑来劝咱们出兵进京勤王的,若是见了他最后不出兵,那咱们也不好交待,所以还不如不见。”

    梅定甲深以为然地颔首点头,倪云鹏则有点担心地道:“可是徐晋就在城外,咱们如何把他打发走?”

    赵继宗不以为然地道:“今时不同往日了,如果徐晋还没被夺爵贬谪,咱们倒是不能不给面子,但他徐晋现在只是小小的八品监正,倒是不用顾忌太多,随便找个由头把他打发走便是。”

    “要不然干脆不理会他,把他晾在城外,说不定天一黑他就自己离开了。”梅定甲道。

    赵继宗摇头道:“不可,徐晋如今虽在失势,但犯了如此重罪还能免死,可见皇上对其确实眷顾有加,难保此子日后不会东山再起,咱不能把他得罪死了,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嘛!”

    “嗯,在理,那便听宗叔的。”梅定甲和倪云鹏异口同声道。

    天津城外,徐晋已经在城下立了近半炷香的时间,仍不见城头有动静,剑眉不由轻蹙了起来,心中隐隐生出一丝不快,倘若是以往,一个小小的卫指挥使安敢如此怠慢自己,真是: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又过了盏茶的功夫,夕阳已经挂在远处的山尖上了,估计还有半小时左右就要夜幕降临,时间每多拖一分,通州城便多危险一分,一旦城中的粮食落入鞑子之手,那鞑子便不用担心补给问题了,可以全力进攻京城。

    记得历史上俺答确实兵围过北京城,但最后未能破城,只是大肆掠夺后撤回了塞外,但是现在历史走势完全改变了,徐晋也不敢确定俺答这次会不会攻破北京城。一旦京城被破,嘉靖帝和宗室大臣们被鞑靼一锅端掉,那大明距离亡国估计也不远了。

    这并不是徐晋想看到的,不管是为了民族大义,还是为了还留在京城中的家人,他都要竭尽全力一搏,若能挽大厦于将倾自是最好的,最不济也要把家人救出来!

    正当徐晋心潮起伏时,城头上终于有了动静,一名军官模样的南子从垛口探出头来喊道:“敢问城下可是靖海侯徐晋?”

    徐晋回过神来,抬头打量了一眼城上那名武将,拱手道:“在下正是徐晋,敢问城上是哪位将军?”

    “本将乃天津左卫指挥佥事谢安,久仰徐大人的大名。”城头那名武将自我介绍道。

    徐晋的心不由一沉,对方主官不出现,却只派了个指挥佥事来见自己,看来想让天津三卫出兵的可能渺茫了。

    果然,城上这位指挥佥事客套过后便道:“据说徐大人即将南下应天府任职,是碰巧路过吗?”

    徐晋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