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王首辅-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桥栏上的女子有点恼火地道:“你们不要吵了,再吵我就跳下去!”

    那胖妇人吓了一跳,连忙道:“不吵了,娘不吵了,乖女儿,快点下来吧,坐在上面多危险啊!”

    “你不答应女儿就不下来!”桥栏上的年轻女子干脆站了起来,身摇摇晃晃的十分吓人。

    胖妇人和那黄老板吓得脸都白了,后者也放松了语气道:“芳儿快下来,有事好商量啊,你喜欢读书人,爹给你再物识一个就是了,呶,就好像那个小书生,年轻英俊的多好,咦,还是个秀才呢,那更好了!”

    徐晋不禁满头黑线,因为那黄老板指的人正是他。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禁不住往这边望来,就连桥栏上站着的年轻女子也不例外,见到徐晋竟然还眼前一亮。

    正在此时,两条娇小的人影挡在徐晋的面前,赫然正是谢小婉和丫环月儿,原来两人等了一会不见徐晋回马车,于是便下过来看个究,听到那黄老板那番话,谢小婉那丫头下意识地护住自家相公,警惕地盯着桥栏上的女子。

    丫环小月更是示威般向桥栏上的女子扬了扬下巴,冷道:“看什么看,我家老爷早就娶亲了,你看也没用!”

    桥栏上的女子撇了撇嘴道:“切,很了不起吗?本姑娘才瞧不上呢,你身后的小书生那及得上我的南哥,中看不中用!”

    徐晋无语地摸了摸下巴,奶奶的,竟然被鄙视了。

第163章 救人() 
那名胖妇人笑眯眯地道:“乖女儿。既然那个小书生你不喜欢,旁边两个也不错啊。”

    费懋贤和费懋中顿时脸色微沉,书童茗烟喝斥道:“闭嘴,哪来的无知泼妇,我们家公子又岂是你们能够消遣的。”

    胖妇人双眉一竖便要回骂,高高瘦瘦的黄老板急忙制止住婆娘,向着徐晋等人拱了拱手陪笑道:“拙荆一时情急口不择言,对不住啊,几位公子请多多包涵!”

    这个黄老板也是个有眼色之人,见到徐晋等竟有大批仆从跟随,而且仆从的语气还那么大,显然不是他一个小小的茶商能招惹得起的,所以连忙拱手陪笑道歉。

    费家兄弟自然懒得跟一名妇人一般见识,护院赵行大声道:“废话少说,赶紧把你们家女儿劝下来,我们还得过桥赶路呢。”

    那胖妇人虽然泼辣,但此时也意识眼前这几位书生不好招惹,所以不敢再拿徐晋等说事了,对着站在桥栏上的女儿温言劝道:“芳儿,快点下来,你站这上面,娘亲看着心惊肉跳的。”

    “你们答应女儿和南哥的婚事,女儿就下来!”

    “咱们回家再慢慢商量行不?”

    黄芳儿倔强地道:“不行,没什么好商量的,我已经怀了南哥的骨肉了,要么你们答应我们的婚事,要么一尸两命!”

    此言一出,四下一片哗然,在封建礼教森严的社会,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也为世俗所不容,便何况是未婚先孕?

    黄老板气得嘴唇直哆嗦,指着站在桥栏上的女儿颤声骂道:“不俏女,我黄……黄家的名声都被你败光了!”

    胖妇人亦是顿足道:“芳儿,你怎的这么傻,还没成亲就怀了人家的孩子,以后还怎么见人。”

    黄芳儿撇嘴道:“娘亲,我自过我的活,那管别人怎么看。”

    谢小婉和月儿都不禁暗暗咋舌,徐晋倒是露出一抹赞赏。

    黄老板闻言却是气得火冒三丈,喝道:“那你跳河吧,死了的干净,省得败坏我黄家的名声!”

    那年轻女子也是倔脾气,大声道:“跳就跳,以为我不敢啊!”说完竟然真的纵身一跃。

    四周围观的民众齐声惊呼,黄老板夫妇面色大变,连忙冲到桥栏边,正好见到女儿扑通的掉入河水,倾刻直没过顶。

    那胖妇人差点吓晕过去,一屁股软坐在地上嚎淘大哭:“我的乖女儿啊,你怎的这么狠心,娘亲也不活!”说完竟爬起来要攀上护栏。

    那黄老板急得满头大汗,一边死命地揪着自己的婆娘,一边大声呼救。

    谢小婉一个箭步冲到桥边,腾身一跃便直接跃过桥栏扎入河中。

    “夫人!”丫环月儿大惊失色。

    徐晋亦是一惊,急忙跑到桥上扶着围栏探头往河面上望去,见到小婉已经揪着那名年轻女子的头发往岸边游,这才放下心来。

    “芳儿,芳儿!”

    这时候,一名书生打扮的男子跌跌撞撞地跑出来,约莫二十七八岁模样,满脸的胡渣子,穿着十分寒酸,衣服和鞋子上都是补丁的痕迹。

    黄老板见到这名书生顿时大怒,扑上前揪着书生的衣领大骂道:“章南,你这不要脸的小畜牲,竟然偷摸摸地把芳儿的肚子给弄大了,老子今天打死你!”

    “什么?芳儿她……不可能的!”那书生面色苍白地颤声道。

    “畜牲,还不承认,老子打死你!”黄老板气得扬手便抽了书生两记耳光。

    徐晋皱眉道:“你们有什么矛盾都等救了人再解决吧!”

    黄老板这才悻悻地松了手,那书生跌坐在桥面上,双目失神,嘴里喃喃地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的!”

    此时谢小婉已经把落水的女子拖到岸边,徐晋等人急忙跑下桥去,协助把人给救上岸来。

    那名年轻女子并没大碍,只是喝了几口河水,脸色有些发白。

    “夫人,这种不要脸的女人你救她作甚?”丫环月儿一边替谢小婉擦干净脸上的水迹,一边低声道。

    谢小婉道:“终究是两条人命,不能见死不救!”

    “救人也得顾及自身的安危,下次可别这么冒失了,这里那么多男人,那用得着你一个女儿家出手,要是摔着碰着了咋办!”徐晋轻责道。

    刚才看到谢小婉从那么高的地方一跃而下,徐晋真的吓了一大跳,要是桥底下打了暗桩什么的岂不危险。

    谢小婉吐了吐舌头乖巧地道:“相公,人家知道了!”

    这时那名胖妇人几乎是连滚带爬地跑了过来,抱着女儿一边哭一边道:“乖女儿,吓死娘亲了,娘亲答应你就是,以后千万别做那样的傻事了。”

    年轻女子抽泣道:“可是爹不答应!”

    “他敢!”胖妇人回瞪了一眼站在一旁的丈夫。

    黄老板黑着脸不说话,还有什么好说的,女儿都怀了人家骨肉了,而且还以死来要挟。

    这时,那名叫章南的穷书生恍恍惚惚地行了过来,就好像丢了魂似的。

    “南哥,娘亲和爹都同意我们的婚事了!”黄芳儿站起来欣喜地道。

    章南却是神色不自然地道:“芳儿……你真的怀孕了?”

    黄芳儿顿时明白情郎为什么没有半点喜色,还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偷瞥了一眼爹娘,忸怩地道:“没有,我骗爹和娘亲的!”

    章南顿时精神大振,喜道:“我就说呢,咱们都没……怎么可能怀上了!”

    “你……你这个逆女,竟然拿这种事骗老子,我打死你!”黄老板气得直哆嗦,说完举起手便欲往女儿脸上抽去。

    胖妇人连忙把女儿护在身后,大声道:“老东西,你耍什么威风,是不是非要把女儿逼死你才高兴?”

    黄德生气咻咻地道:“都是你惯出来的好女儿!”

    章南扑通的跪倒在地,诚恳地道:“黄叔,我对芳儿是真心的,求你成全我们吧,我以后一定全心全意地对芳儿好的。”

    黄德生冷笑道:“你拿什么对芳儿好?瞧瞧你自己,连套像样的衣服都穿不起,芳儿嫁给你跟着乞食吗?”

    章书生弱弱地道:“黄叔,我能写会算,终究不至于让芳儿挨饿的!”

    黄德生不屑地道:“就你挣的那点子儿,还不够芳儿的脂粉钱!”

    章书生咬了咬牙道:“我会努力挣钱,让芳儿过好日子的,求黄叔成全!”说完竟然咚咚地磕起响头来,瞬间额头便见红了,显然十分用力。

    黄芳儿眼圈都红了,扑通地跪倒在地上,带着哭腔道:“爹,你就成全我们吧,南哥……你不要再磕了!”

    章书生推开黄芳儿的手,继续咚咚地磕头,额头上渗出的鲜血都浸湿眉毛了,地面也红了一片,谢小婉和月儿都不忍住地转过头去。

    “唉,章南……快别磕了,我答应你了,老头子,你真要搞出人命才高兴啊!”胖妇人见女儿也跟着磕起头来,不禁肉痛地道。

    黄德生无奈地长叹了一口气,沉声道:“也罢,人是你自己拣的,以后别怨爹没提醒过你!”

    黄芳儿大喜:“谢谢爹!”

    “谢谢黄叔,谢谢!”章书生欣喜若狂地。

    黄德生冷哼一声,转身对着徐晋等人客气地道:“倒是让几位公子看笑话,还要多谢这位姑娘出手救了小女!”

    谢小婉不好意思地往徐晋身后躲了躲,她此时浑身湿淋淋的。

    徐晋拱手还礼道:“黄老板客气了,可否提供一处地方让拙荆更衣?”

    黄德生这才知道,原来这位看上去才十三四岁的小姑娘竟然是徐晋的妻子,连忙道:“当然可以,寒舍就在村中,请诸位移步随鄙人来吧!”

第164章 正山小种() 
制茶业是铅山县的传统产业,早在北宋时期,铅山县的周山茶、白水团茶、小龙凤团茶就是贡品。

    而铅山县河口镇由于水上交通便捷,逐渐发展成为赣、皖、闽等地的茶叶加工集散地,茶叶生意相当发达。

    清朝诗人程鸿益在《河口竹枝词》中有这样的描述:“狮江妇女趁新茶,鬓影衣香笑语哗。齐问庄客分小票,春葱纤剔冻雷芽。

    诗中描述的就是当时数以万计采茶女,漫山遍野地采摘春茶时的盛景,端的是热闹非凡。

    当然,现在是正德年间,河口镇茶业最鼎盛的时期还没到来,等到明末清初,小种红茶崛起,河口镇茶业将迎来最辉煌的时期,著名的红茶鼻祖河口红茶(正山小种)便诞生在此,明末开始便远销欧洲,被西方人尊为茶中皇后。

    尽管现在还不是河口镇茶业最鼎盛时期,不过制茶业已俨然成为河口镇的支柱产业,说是养活了铅山县近半人口也不为过。

    黄德生便是河口镇众多小茶商之一,经营着杨梅岭上数百亩的茶园,乃螺石村中的大户。当然,黄德生这种级别的茶商若放到整个铅山县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跟垄断了铅山县本地50%以上茶业的方家一比,简直不值一哂了。

    黄德生的住宅就在螺石村中,而住宅旁边就是茶叶作坊,占地面积近两千平方。眼下正是秋茶采摘的季节,可以看到作坊内正有十数名茶工在忙碌着。

    徐晋等人进了黄德生的宅子,在前院的客厅坐落,胖妇人杨氏十分热情地把谢小婉带到后宅沐浴更衣,丫环月儿则跟着侍候。

    黄德生得知费家兄弟竟是本地书香世家的两位公子,顿时肃然起敬,态度更是热情了,立即吩咐下人准备酒菜招待。

    时值正午,徐晋等赶了半天路,正是又累又渴,所以并没有拒绝,答应留下来吃完饭再离开。

    黄德生暗喜,费家可是铅山本地的大族,又是书香门第,而且费家目前的家主更是曾经官至内阁大学士,一个小客商能接待到两位费家公子,自然觉得脸上有光。

    “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泡壶好茶出来?”黄德生皱着眉喝斥在一旁的准女婿章南。

    章南连忙唯唯诺诺地下去泡茶。

    费懋中看着章南的背影,忍不住问道:“黄老板,这位章南兄看着有点面善,表字是不是少北。”

    黄德生愕了一下,点头道:“这小子……咳,章南确实表字少北,难道费公子认识他?”

    费懋中笑道:“那就没错了,难怪看着有点眼熟,少北兄在鹅湖书院进学吧?”

    黄德生奇道:“咦,章南确实在鹅湖书院进过学,不过现在已经退学了,费公子如何得知?”

    费懋中笑道:“在下和家兄都曾在鹅湖书院进学,与章南兄算是同窗了,所以有点印象。”

    黄德生捋须轻哦了一声,心思不禁活泛起来。

    这时,那章南已经泡了一壶茶上来,神色拘谨地给众人各斟了一杯。

    黄德生淡道:“你也坐吧,陪几位公子聊聊天。”

    章南有点受宠若惊,忐忑不安地在旁边坐下。费懋中微笑道:“少北兄可还记得在下?”

    章南自嘲地道:“民受兄可是鹅湖书院的旗帜人物,在下又岂会不记得,倒是民受兄还记得在下这种小人物的表字,让在下很是吃惊。”

    徐晋不禁暗皱了皱眉,双方谈话稍微来一句无关痛痒的自嘲可以调剂气氛,而章南这句酸气十足的自嘲却只会让气氛尴尬。说出这种人话的人,要么确是十分自卑,要么就是生活过得不如意,满腹牢骚,毫无疑问,这两种人都不怎么讨喜。

    费懋中略显尴尬,笑道:“少北兄何必妄自菲薄呢,对了,少北眼下还在鹅湖书院进学吗?”

    章南摇了摇头:“惭愧,家中无以为继,在下年初已退学。”

    话说这个章南乃河口镇榕树乡人,父母都是茶工,而章南少时十分聪敏,章父一心想培养他光大门楣,于是便把十二岁的章南送到了鹅湖书院进学。

    章南亦十分争气,十五岁那年便过了县试,不过接下来的府试却是连年不中,一直考了十几次,直到前年章父去年病逝也未曾得中。

    章父抱遗憾而终后,章家的家境更是拮据了,根本无力再供章南进学,而章南此时已经二十七岁了,还没有成亲,自去年冬天老母也卧病在床,章南只能无奈退学挣钱养家,侍奉老母。

    正好黄德生的茶园需要一名能写会算的伙计,于是章南便应招成为茶园的工人,谁知一来二去便和茶园老板的独女黄芳儿好上了。

    黄德生的妻子杨氏娘家颇有点儿背景,就连黄德生这茶园也是杨家帮忙张罗起来的,所以杨氏平日在家中十分强势,而且还善妒,尽管夫妻都年过四十了,膝下还只有一女,扬氏却始终不允许丈夫纳妾,把唯一的女儿当成宝一样宠着。

    正因为如此,黄芳儿自小便刁蛮任性,向来我行我素,以至于今天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如此“惊世骇俗”的举动来。

    费懋中跟章南聊了几句,气氛沉闷,实在聊不下去了,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忽然轻咦一声道:“这是什么茶,新品种吗?”

    徐晋前世便很喜欢喝茶,对茶还是颇有研究的,瞥了一眼呈酒红色的茶汤,又闻了闻茶汤所散发出来的淡淡桂圆味,脱口而出道:“这是正山小种吧?”

    在场所有人都愕了一下,费懋贤奇道:“子谦,正山小种是什么茶?闻所未闻啊!”

    徐晋看了一眼同样满脸疑惑的黄德生和章南,心里不禁咯噔一下,难道正德年间还没有小种红茶?

    徐晋仔细品味了一口茶汤,发现果真有一股淡淡的松香味,那口感和味道正是小种红茶无疑,但看黄德生和章南的神色,这种似乎不叫小种红茶啊,于是不动声色地道:“这种茶与在下曾经尝过一种茶味道有点相似,不知黄老板这种茶叫什么名字?”

    黄德生狐疑地看了徐晋一眼,答道:“这种茶是章南这小子瞎搞出来的,鄙人觉得味道还不错,打算今年拿到茶市试一试水,还没有起名字呢,暂时叫乌茶!”

    徐晋心中一动,问道:“黄老板可否取些茶叶样品来一观?”

    黄德生爽快地让章南取来了一包茶叶,反正光看茶叶的外表是没办法得知如何制茶的。

    当费家兄弟看到那一包黑如炭的条形茶叶,顿时皱起了眉头,徐晋却是大喜,这茶正是以后风靡全球,被称为茶中皇后的正山小种,奶奶的,一不小心又见证历史了。

第165章 方家恶少() 
正山小种乃红茶的鼻祖,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早的红茶,就连现在正享誉全球的印度阿萨姆红茶也是英国殖民者从中国福建武夷山移植过去的正山小种。

    由于正山小种是通过松针木炭烧制烘焙的,所以带着淡淡的松香烟火味儿,再加上外形发黑,卖相实在不讨喜,刚问世时被称为乌茶,并不受到市场欢迎。

    不过这种茶泡出来的茶汤呈琥珀色,自然散发出类似于桂圆汤的气味,味道还是非常不错的,直至明末清初,小种红茶传到欧洲,受到英国人的大力追棒,这才开始真正“红”起来,带动整个铅山县的茶业迈向巅峰。

    当然,黄德生现在想拿小种红茶到市场试水,恐怕是要失望了,因为小种红茶的外形和那股烧制的烟火味实在不讨喜,喝惯了绿茶的明朝人怕是一时接受不了。

    “徐公子见过这种茶吗?”

    黄德生见徐晋仔细地翻看茶叶,忍不住忐忑地问,一边暗暗观察徐晋的脸色。

    这种茶是章南那小子机缘巧合之下焙制出来的,尽管外形和气味不讨喜,但茶汤呈酒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