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丰臣遗梦-第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听“啊”的一声惨叫,神保相茂倒在了地上。本多忠广抽出肋差对准神保的心脏又是数刀。武士们见状立即上前砍杀本多忠广,可忠广此刻就如没有痛感一般,全然不顾身上的疼痛,一刀一刀凶残地扎向神保相茂,神保则是毫无还手之力,大口吐着鲜血。

    “混蛋!”终于,一名武士大吼一声,一刀将本多忠广斩首,这才阻止了他的疯狂举动。忠广瘫在神保相茂身上,而神保此刻也已经是没了气息。

    “狗东西,出羽守放你一条生路,你却恩将仇报,活该满门灭绝!”武士随即下令将忠广等人的尸体脱出花园焚烧,同时首级也被武士们瓜分干净,以便回品川凑领赏。至于神保相茂,则被拉回了品川凑,等待随后赶来的小笠原忠清和堀内氏善安排后事。

    就这样,除了本多正信和本多正纯,玉绳城本多家全部被灭,这距离炮小笠原忠清登陆玉绳城不过半日光景。

    一个时辰后,小笠原忠清和堀内氏善率领军势度过了多摩川,终于抵达攻击江户的预定位置品川凑,而浅野长政也已经率领一万两千人度过荒川,在江户城的西北驻扎,至此,丰臣联军彻底完成了对江户城的包围。

第三六四章 围城() 
江户城,本是扇谷上杉氏重臣太田道灌所筑的平山城,起先该城一面邻水,周围沼泽遍布,河川纵横,时常受到海水侵袭,在北条氏时期几近荒废。德川家康入主关东后,将此地定为德川氏在关东的本城,大兴土木,兴修水利,不仅改善了周边的恶劣环境,还重新修建了本丸、二之丸、三之丸、西丸、北丸以及吹上(德川家私人庭园,同时作为代官和家康四子松平忠吉的屋敷地),并且挖掘了以道灌濠、大手濠为代表的护城河,使得江户城一跃成为关东地区数一数二的巨城。

    (注:这里之所以不说江户城是第一巨城,原因在于此时小田原城尚未废弃,据史料记载,此时的小田原城若是包括惣构在内的话,应该是除大坂之外的第二大城;江户城此时虽然初具规模,但城下町规模远在上述两城之下,直到庆长、元和、宽永三次天下谱请后方才正式成为天下第一城。此时的江户城虽然规模不及,但是基本区域划分与后世基本相同,且由于小田原征伐到关原之战间的地图实在难找,,故下文是以宽永时期的地图为准展开,个别城门可能有误,例如樱田门是1636年修建的,特此说明。)

    由于德川家康带走了家中绝大多数兵力,因此德川秀忠手中满打满算只剩下一万三千人,其中两千人还是从关东各地溃逃而来的败兵,战斗力尚且不说,光是士气就不能和盛气凌人的丰臣军相提并论。

    五月七日,浅野长政率领骏河、远江等东海道丰臣联军一万两千人攻占道灌濠以北的吹上地区以及与之相邻的北丸,放火焚毁了德川氏家臣在此处的屋敷、庭园以及北丸的御殿,以期对濠内的德川军造成心里震慑;新宫行朝率领的八千丰臣军经过一番战斗,攻占了大手门前的城下町,随即设防驻扎;小笠原忠清在得知江户湾水军尽数被消灭后,也离开品川凑,于四时左右抵达西丸下,攻破外樱田门后占领西丸城下町,随之与新宫行朝的军队汇合,两军在日落前对通往三之丸的内樱田门和大手门展开试探性进攻,但遭到了德川军的顽强抵抗,最终不得不鸣金收兵,退回了城下町。

    此时的江户城内云集了大量从关东各地溃逃而来的家臣,其中便包括家康四子、忍城城主松平忠吉,家康异父弟、下关关宿城城主松平康元,以及十八松平氏之一、深沟松平氏当主松平家忠。

    当时担任江户留守的乃是家老酒井重忠和酒井忠利兄弟,他们建议德川秀忠不要放这些溃军进入本丸,以免影响守军士气且防止内应趁机放火煽动。

    德川秀忠随即命令松平忠吉率领包括溃兵在内的两千人镇守西丸,松平康元率领四千人驻守直面丰臣军主力的三之丸,松平家忠率领一千人驻守规模较小的二之丸,而剩余六千人则随德川秀忠驻守本丸,其中四千人作为机动部队交由酒井兄弟指挥。

    虽说在天黑前打退了丰臣军的一次进攻,但德川秀忠并不感到高兴。他在当晚的军议中对酒井兄弟说道:“大殿(指家康)率部退往信浓,我始终觉得不是什么好主意,可既然他心意已决,吾等也只好坚守本城以拖待变。目前,城下丰臣军总计三万五千人,且分南北进攻,虽说早先丢了北丸和吹上,但那里毕竟地域开阔,难以防守,将兵力集中内濠内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三万五千人就想拿下江户城,实在太小瞧我们了。”酒井重忠说道:“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如今敌军不足我军三倍,且坚城在手,根本不足为惧。”

    “可是从今天傍晚的攻势来看,丰臣军似乎也并不急于进攻。”酒井忠利有点不解:“感觉像是试探性的,臣怀疑他们是否另有计划。”

    “这也是我所担心的,”松平忠吉也附和道:“道灌濠外的丰臣军最先抵达,可压根没有攻城的意思,倒是光顾着放火了,难道是想等我军主动投降?”

    “他不是在等我们投降。”这时候,一直沉默的松平康元突然发话:“我的关宿城靠近常陆,可我为何逃回了江户?那是因为佐竹家封锁了边界。当时我就在想,那个鬼义重是不是也准备落井下石,若是明天丰臣军还是围而不攻,但这种猜测就很有可能是真的。他不是等我们投降,而是等佐竹氏出兵。”

    松平康元此话一出,殿内顿时陷入死一般的沉寂。德川氏这段时间一直为应付丰臣军的进攻而焦头烂额,完全忽视了身旁掌握常陆一国五十三万石知行的佐竹一族,虽说之前佐竹氏默许德川家康率部通过其领地进入会津地方,但二十三日德川军战败后,佐竹氏便断绝了和关东的联系。但此后常陆国风平浪静,这种近似中立的姿态让德川秀忠放松了警惕。

    “鬼义重绝不会就这样一直中立到战斗结束,毕竟之前他是开放国境让我军通过的,若是右府获胜,战后势必受到清算,因此,他这段时间一定也在考虑下一步出路。”松平康元继续说道。

    德川秀忠点了点头,对康元的猜测表示赞同:“早就听闻佐竹内部意见不一,常陆介(佐竹义重)和京兆(佐竹义宣,官位右京大夫的唐名)当初便对是否给本家放行意见相左,后来是常陆介派占了上风才得以通行,如今本家战败,想必其内部形势也会随之变化,出兵关东也并非不可能。”

    “确实如此,”酒井重忠此刻也若有所悟:“此番出兵会津,佐竹家只派出三千人,目前领内动员的话应该至少能有一万两千军势可以调动。若真是有意参战,本家的形势可是不妙啊!”

    德川秀忠心里也是一阵发毛,可却又无计可施,他只能鼓励道:“不论如何,江户不能丢,除非有大殿亲笔书信,我绝不会开城。还望诸位与我一道,守护德川氏基业,不能让郡山的那个纨绔子弟,夺走本该属于我们的大好河山。”

    “哈,吾等必当誓死守城,不辱主命!”酒井等人皆向德川秀忠深深拜伏,此时的他们已经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患难相当,荣辱与共。

    这夜,江户城内外,除了北丸尚未燃尽的建筑在烈火中“吱吱”作响,皆是一片安静,不论丰臣军还是德川军,都需要好好休息,迎接曙光初照时的一场大战。

    在不远处的国府台城外,也有一支队伍安营扎寨。

    在绘有日丸扇、竹丸雀、九目结和仙台笹等家纹的本阵内,十余名武将在篝火旁正襟危坐。本阵之外,星罗棋布的营盘内,是一支三万人的庞大军势,他们的目的地,正是十里之外的江户城。

第三六五章 “冒险家”秀保() 
坐在本阵正中的两位武将,其中一位身着铁黑五枚铜具足,头戴铁黑六十二间筋钵兜,仅此两点只能初步判断来自东国,不过当看到他兜上的金箔押弦月前立,以及右眼上的刀锷型眼罩时,其身份便不言而喻了。

    “越前守此番奉右府之命讨伐关东,我佐竹一门必当倾力相助。”与伊达政宗并排而坐的,是被称为“常陆侍从”的佐竹氏现任当主佐竹义宣。有传闻他虽然在天正十八年继任家督,但家中大权一直被其父“鬼义重”佐竹义重掌控,在家中的地位和越后堀家的堀秀治大同小异。但是实际上,他还是在继任后展示了惊人的治国才能,例如,仅用一年时间,便将盘踞在常陆南部的以大掾氏为首的“南部三十三馆”国人势力彻底消灭,增加石高十余万,一举实现了常陆国的全域支配,这是堀秀治所不能比拟的。

    佐竹义宣与石田三成交好,故而倾向中立或是稍稍偏向丰臣军,但由于佐竹义重看好德川家康,两人一度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即佐竹义宣派真壁氏干率领三千佐竹军追随秀保出征会津,同时,佐竹义重承担起为德川家康的七万大军放行的责任,如此一来,将来不论秀保还是家康获胜,佐竹家都不至于受到太大的影响。

    然而,当得知丰臣联军大败德川—上杉军于桧原时,佐竹家中两派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极大改变,绝大部分原来支持佐竹义重的家臣转而支持佐竹义宣,特别是此前坚决支持义重的家老和田昭为,此时也变得态度暧昧,佐竹义宣因此掌握了家中的主导权。

    在他的坚持下,佐竹氏在常陆又动员了一万五千人,这近乎是佐竹氏所能拿出的全部家底。正当他决定从哪里进攻德川领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原本打算前往上野追随秀保大军的伊达政宗和本庄繁长,行至下野小山城时得到秀保的书信,秀保考虑到浅野长政不善领兵,攻打江户可能并不顺利,因此要求伊达、上杉(本庄)前往武藏支援浅野长政。

    可此时伊达政宗却得知,浅野长政已经攻克了江户以北最为重要的城池川越城,不日便将抵达江户城下。为与浅野长政争功,伊达建议经古河、关宿两城,走水户街道前往江户,本庄繁长表示赞同,但是大军抵达古河、关宿时才发现,两城早在他们到来之前便被新宫行朝的军势攻克,伊达等人失落不已。

    不过考虑到江户城也算是一座坚城,且城内守军超过一万人,单凭浅野和小笠原等人难以短时间内取得突破,伊达政宗便又加快了脚步,正巧在常陆和下总的交界处遇到了正在犹豫的佐竹义宣。

    义宣当时主要考虑到下总与常陆边界的城池已被丰臣军全部攻占,佐竹氏此时出兵德川领,即便只是途径这些城池,会不会引起丰臣军的警觉和敌意,战后秀保会不会以没有事先通报为由对佐竹氏进行处罚,若真是这样,那倒真不如不出兵了。

    伊达政宗知晓后,当即劝说佐竹义宣将军队与伊达—上杉联军合编,如此一来,凭借秀保此前给政宗的书信,定不会引起周围城池中丰臣守军的为难,佐竹军也好早日抵达江户,尽最大可能将功折罪。

    这支由三家非丰臣系强力大名组成的庞大军势,在下总边境组建完成后,立即马不停蹄地赶往江户,最终在五月七日晚上抵达了国府台城,为攻打江户城带来了三万人的强大援力。

    在行军路上,军师片仓景纲忍不住好奇,向伊达政宗请教道:“主公改道下总,本就是为了快浅野军一步抵达江户,为何还要花时间劝说常陆侍从与本家合编呢,且佐竹氏此前为德川军开放领地,战后势必要遭受处分,您此刻向其示好,恕臣直言,实在不是明智的选择。”

    伊达政宗听罢并未直接回答片仓景纲,而是反问道:“小十郎,相较佐竹家犯的错,本家战前与上杉氏互通书信之事,若是同时传到右府耳朵里,受到的惩罚孰轻孰重?”

    “臣以为是佐竹家,若他们不放行,内府的军队也不会那么快便抵达会津,更不会一度威胁到右府本阵,差点颠覆整个战局。毫不夸张地说,战后若是处分,德川、毛利、上杉分列前三,佐竹、黑田、岛津则难分伯仲,分列四到六位。”片仓景纲认真地回答道。

    “可是我倒不这么认为。”伊达政宗笑了笑道:“此番出征,佐竹、岛津都是五十万石以上的强力大名,可右府并未要求他们倾尽全力出兵,反而只要佐竹氏出兵三年,岛津氏出兵一千五百,这时候我就在想,右府是不是有意为之……”

    片仓景纲对此却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他分析道:“臣觉得右府这么做倒是很正常,毕竟岛津、佐竹都不是丰臣系大名,且实力强大,若是与上杉氏鏖战时突然倒戈,对整个战局的影响将会是致命的。”

    “仅此而已么?”伊达政宗对片仓景纲的分析不置可否:“明国有句成语叫‘引蛇出洞’,依我看,右府将这些非丰臣系大名留在本领,就是想引诱他们趁机‘做点事情’,到时候再一网打尽。你看那德川氏、岛津氏、毛利氏不都如约起兵了么。

    我想在右府的计划中,这佐竹氏也是会起兵的,只不过最后内部达成了妥协,只是让路而非支援德川军,这相比已经起兵的强力大名来说,可是说是非常安分的了。因此,我觉得即便要排名,佐竹氏也应该排在黑田、岛津之后。”

    片仓景纲听完伊达政宗的解释,顿时惊讶不已:“若真如主公所说,右府这步棋实在是太冒险了!将信得过的大名带在身边,放任有二心的大名趁机谋反,征伐会津若是取胜也就罢了,别说是失败,哪怕是形成对峙局面,到时候叛军攻占随军大名形同空城的居城,进而以家中亲眷相威胁,难保大军不会土崩瓦解,到时候不用叛军动手,右府也会死在那些摇摆不定的大名手中。当年金主完颜亮南征宋国不胜,继而后院起火,最后被随军武将杀害,这就是前车之鉴啊。”

    “右府做的冒险之事还少么?”伊达政宗笑问道:“太阁在世时,他先是和德川家激战长吉关,后又擅做决定剿灭了骏远三一带的豪族;太阁殡天后,他又靠一己之力,一夜时间夺回了大坂城,进而乾纲独断,未经五大老会议同意,调集周边大名用四天时间平定了宇喜多家的叛乱。这些事,哪家大名敢想敢做,如此看来,他想出‘引蛇出洞’这样的计谋倒也无需大惊小怪。”

第三六六章 早生二十年() 
“可是臣还是不明白,是谁给了他那样的自信?”片仓景纲不解道:“他就那么确信能快速平定会津,进而将这些强力大名逐个击破?”

    “右府这招虽然冒险,但也没有你说的那么大风险。”伊达政宗回答道:“你看德川家周边,除了佐竹氏,都是丰臣氏或者亲丰臣氏的大名,这就逼得内府只能选择调略佐竹氏;岛津、黑田虽然一南一北,但加藤清正和大友义统也不容小觑,一个军事实力强,一个在九州的影响力大,加之任那尚有不少的丰臣军,想在九州翻云覆雨并不简单;至于毛利氏,近则有宇喜多应对,远还有前田利政,大和一带更是易守难攻,想做近畿霸主,谈何容易?”

    “这么说来,一切都在右府的计划之中?!”片仓景纲两眼瞪得如铜铃一般,嘴巴微张,过了许久才缓过神来,他不禁钦佩道:“若真是如此,右府实在是太可怕了。主公刚才问本家与佐竹家的罪过孰轻孰重,难道是说右府早就知道那件事了?”

    “知不知道对右府来说是无关紧要的,主要是目的,为了达成他的目的,哪怕是本家未与上杉家暗通书信,老老实实呆在岩出山城,事后遭受的处罚也不会轻于佐竹氏。这才是我刚才问题的关键所在,小十郎,这下你可明白?”伊达政宗问道。

    片仓景纲似懂非懂,试问道:“殿下的意思是,右府在本家身上还有其他目的?”

    “何止是本家,但凡是对丰臣政权有一丝威胁的势力,右府都不会掉以轻心。”伊达政宗解释道:“别看本家处在酷寒之地,似乎对天下大事难以产生影响,但是本家表高近六十万,实高八十余万,放眼全国,又有几个大名能够匹敌?此番征伐会津,不论是准随右府还是追随内府,天下的强力大名都选择站队了,此时你再看看,是不是也就本家和佐竹家的态度最为不清不楚?

    准确说来,佐助氏给德川军让路,也算是给右府抓了个把柄,可是本家呢,虽然自始至终都是在和上杉氏鏖战,但这可是右府的命令?”

    “本家也是响应最上出羽守的求援才出兵的啊!这完全是名正言顺。”片仓景纲一本正经地说道。

    可是伊达政宗却笑了笑:“你觉得最上出羽守、也就是我那个舅舅…战后会替本家说话么?而且我军支援最上家的同时还出兵仙北地方,这怎么都说不过去吧?你再想想现在这形势,右府已经允许上杉军戴罪立功了,这是有意放会津中纳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