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真是墙头草顺风倒。”福岛高吉不屑地哼道。
与此同时,坐在一旁的石田三成瞪大了双眼,难以置信筒井顺定方才所说的话:“筒井殿下,您可要想清楚,这西伊贺您真打算不要了?”
筒井顺定郑重地点了点头:“非但如此,在下还打算将山田郡一并交出去,把整个伊贺都交由右府管理,还望殿下能答应。”
“整个伊贺?!为什么要这样?整个伊贺都交出去了,你和家臣们何去何从?”石田三成真想大骂筒井顺定一顿,看来这小子比他父亲还胆小,经过这件事便再没勇气对秀保说“不”了。未完待续……
第一七六章 筒井内附()
石田三成猜想的果然没错,筒井顺定接下来的话让在座所有人为之一惊。
“天下都是太阁的,如今右府乃是少主的后见,将领地交由殿下代管岂不是理所应当,治部何须大惊小怪?!”筒井顺定言之凿凿,貌似这件事乃是顺理成章的,可他没想到,就是这听起来顺理成章的一段话,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波澜。
“这…”别看石田三成牙尖嘴利,却是在这条貌似三段论的谬论面前哑口无言,是啊,秀保是丰臣秀赖的后见,代替秀赖掌管朝政,如今有大名将领地奉还中枢,由秀保代管不是很合理么?
被这段“三段论”绕昏了的石田三成找不到破绽,却又不甘心二十万知行划入秀保的口袋吗,只好硬着头皮问道:“筒井大人,您将整个伊贺都交予右府管理,那您和您的家臣怎么办?”
“很简单,”筒井顺定满不在乎地说道:“如果右府肯接纳的话,在下和家臣将欣然前往御东山城或者郡山城居住,实在不行,滞留在福地城也未尝不可啊。”
一听到筒井顺定这么说,石田三成不禁破口大骂:“你是甘心情愿做右府的人质么,举族迁离故土,怎对得起祖上先烈!”
前田利家也不愿看到秀保独大的情况发生,便从旁劝说道:“筒井殿下,治部说的在理,所谓大名,乃是有大宗土地的名主,一旦您将领地交给右府,岂不是失去了大名的地位和身份,由此造成的后果,您可要想清楚啊。”
“话可不能这么说,”与藤堂高虎交好的“筒井三家老”之一森好之的嫡子森重之反驳道:“大纳言可曾听过汉朝的‘七王之乱’,明朝的‘靖难之役’?这不都是由藩王叛乱引起的么,相反,明太祖朱棣将各藩削夺兵权,供以高禄,王依旧是王,却确保了大明近二百年的和平,相对地,本家的做法难道不是忠于丰臣氏的表现么,右府和各位大老、奉行又怎能因此剥夺吾家主公大名的位分呢?”
“你!”前田利家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筒井家居然还有这么难缠的角色,不禁急火攻心,捂着胸口痛苦得龇牙咧嘴,秀保见状,立即命人将他扶往后殿休息,并请来医师为其诊治。
失去了自己的强力支撑,且话题转到“削藩”上来,这让石田三成慎之又慎,众所周知,丰臣政权的基础便是遍布全国各地的数百个大名,因此,“削藩”就成为每个人心中的禁忌,历代幕府将军和秀吉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怎能因为一个陪臣的只言片语就断然摆上桌面呢?想到这里,石田三成终于选择了妥协,以此绕过面前的大山。
“既然筒井殿下坚持如此,在下也不便说什么了。”石田三成悻悻说道。未完待续……
ps:惯例哈
第一七六章 鬼藤堂()
筒井顺定的意思很明显,既然承受不了秀保的压力,倒不如直接妥协,以此换取一族的平安和富贵,这个建议也是来之前由森重之提出的,之所以能想到这一点,乃是受了《宋史》中“吴越王纳土归降”这一经典事件的启发。
反观秀保一方,原本还是对伊贺一国的领地不忍撒手,这一刻却有些谨慎了: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秀保的右大臣位阶无人能出其右,这已经使很多人嫉妒了,现如今,又空手套白狼,白白获得伊贺二十万石的知行,实力直接逼近德川家康,这个结果是很多大名不愿看到的,即便是对德川家心有戒备的前田利家和石田三成,也不愿看到另一个超级大名的崛起,这对于丰臣政权的稳定百害而无一利,因此,他们才在这时联手阻止筒井顺定,没想到前田利家竟然提前退场,这便使得石田三成孤军奋战、孤立无援,只好被迫应允。
秀保也明白自己的处境,既想在石田三成面前表现谨慎,却又不愿寒了筒井顺定的心,只好谦恭地说道:“石田治部说的也有道理,伊贺毕竟是筒井家的根本,就这样交由在下管理,于情于理都说不通啊。不过,如果筒井殿下愿意,本家也可委任代官暂管此地,但二十万知行的年贡是一分不会少的,而您和麾下家臣可以自由选择,是继续留在福地城,还是到在下的知行地享受安乐,秀保绝不强求。”
“这还用说么,”没等秀保把话说完,筒井顺定便打断道:“能到‘近畿四名城’之一的御东山或者郡山城生活,在下求之不得又怎会放弃呢?”
“‘近畿四名城?’”秀保不解道。
“启禀主公,那是去年伏见花会上由京都护国寺住持玄灯大师提出的称呼,其中就包括山州的京都和伏见,江州的御东山以及和州的郡山城。其中。本家领内的城池占到一半,这也算是无上的光荣啦。”以心崇传绘声绘色地描述着,举止中流露出兴奋和激动之情。
“原来还有这种说法。”秀保微微颔首,“既然筒井殿下乐意,那在下也就不便拒绝了,这样吧,伊贺四郡总代官暂由本家北大和总大将福岛出云守兼任,如果阁下不介意,还是由您代劳吧。”
“照我看就不必了,”筒井顺定嘟囔道:“既然在下决定迁居畿内。自是不想再担任这些虚职了,只要您能确保筒井家的大名位分,其他的都无所谓了。”
“请放心,筒井家的家格不但不会变,我还会命人在御东山为您和家臣兴建新的屋敷,一切开销皆由本家支出,今后只要您来伏见,我定在雁之间设宴款待,决不食言。”秀保郑重地点了点头。
筒井顺定听森重之提起过。雁之间乃是秀保招待三十万石知行以上大名的地方,如今秀保许下这种承诺,心中的石头总算是落地了,“多谢右府殿下赏识。筒井顺定感激不尽。”
处理完筒井家,秀保又将话题扯到了石田三成身上。
“在下听闻太阁生前掌控了一支甲贺忍军,不知石田治部可曾知晓?”
“甲贺忍者?太阁手下确实有几名忍者,但从数量上来说还不能算是忍军吧?”石田三成一脸“天真”地看着秀保。
“可我得到的消息却不是这样啊。光是山中山城守麾下的忍者就有三百余人,您不会没听说过吧?”秀保也是一脸无辜。
“山中山城守,您是怎么知道的?”石田三成有些惊讶地反问道。
秀保肩膀一耸。双手一摊,淡淡地说道:“我也是从别人那里听到的,毕竟是太阁的心腹,知道他的名字也不是什么难事吧,倒是刚才那个问题,治部貌似还没回答我呢。”
“哦,您说的是山城守手下的忍军呐,”石田三成强颜欢笑,“那卑职就明白了,没错,他麾下是有百来个忍者,右府找他们有事?”
“倒没有什么大事,就是想知道现在他们的顶头上司是谁。”
“顶头上司?他们没有顶头上司,绝对没有!”石田三成义正言辞地回答道:“太阁走后,这支忍军便是由五奉行一同管理的,绝不是哪个人的私人武装。”
“五奉行一同管理?”秀保在心里狠狠地鄙视了石田三成一波:五奉行中除了浅野长政被你架空外,其他三个不都是唯你马首是瞻么,说什么一同管理,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秀保明白石田三成的意思,既然是五奉行“一同”管理,那就不是他一个人说的算了,因此,即便自己接下来有什么要求,他石田三成也可以以这个理由暂时拒绝,事后再说什么“五奉行意见不一致”,将自己的请求驳回去,牢牢将自己和这支御用忍军隔绝开,杜绝潜在的威胁。因此,秀保本想提出的将忍军交由自己指挥的提议,尚未提出便胎死腹中,使他不得不将建立情报网的重任寄托在将来即将归顺本家的风魔忍者和户隐忍者身上。
“既然这样,秀保就不便说什么了。”秀保稍有失落地垂下头,敲打着纸扇说道:“诸位还有事么,没事的话就退下吧,大纳言的家臣请留步,待殿下伤势稳定后请代秀保通知松御前,并表达在下的歉意和问候。”
既然秀保下了逐客令,五奉行和筒井顺定也很识好歹地退出了帝鉴间,唯有森重之和他的弟弟森定之留在了殿上。
“主公,这次能吞并筒井家,全靠此二位暗中辅助。”藤堂高虎向秀保介绍道。
“高虎,难道这件事是你一手策划的?”秀保一头雾水的询问道。
藤堂高虎得意地点了点头:“臣只是起了个头,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森家的这两位兄弟,他们是臣的好友,明白筒井家已是日薄西山,伊贺守也是胆怯昏庸,多次希望出仕本家,可是考虑到和筒井家的关系,臣只好婉言相拒,没想到正巧碰到了这件事,臣顺势一想,便谋划了这个一箭双雕之计,事出紧急,没有提前告知主公,还请恕罪。”
听完高虎这段话,秀保身体冷不丁地颤抖了一阵,感慨道:“高虎啊高虎,“鬼藤堂”果然不是浪得虚名啊,我是不是该庆幸你是我秀保的家臣呐?!”未完待续……
第一七八章 王土奉还()
九月十二日,筒井顺定正式率领一门众和家臣由伊贺福地城前往大和郡山,这件事在大名间掀起了轩然大波,对于小大名来说,与其依靠向周边大名借贷以勉强维持所谓的尊严,倒不如效仿筒井家,将名不副实的知行地交由秀保管理,已获得实实在在的赋税收入,事实上,许多小大名都存在表高大于实高的问题,比如近江国友村的野村直隆,表面上虽然是两万石的大名,但实际上每年收取的供奉只有八千石,再加上铁炮制造已经被各大名所掌握,订单数量大不如前,即便如此还要养活数以百计的工匠,因此最近几年都是入不敷出,几乎是靠向邻近的水口城主长束正家借贷维持生计,真可谓是苦不堪言。在这种情况下,筒井顺定的做法给了他启发,九月十五日,他便向秀保递交了《知行奉还书》,将国友村交由秀保管理,以此换得每年相当于两万石石高的俸禄,并且可以再郡山城修建屋敷,接受秀保的恩养。
多米诺效应由此展开,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来自九州、中国、近畿、关东乃至奥羽的近百封《知行奉还书》蜂拥而至,其中既有坐拥十五万知行的中村一氏(实乃被秀保驯服了),也有知行少得可怜的平野长重(仅仅二百石),总计石高能达到七十余万,但秀保并没有全盘接受这些大名,而是将手中握有战略要地的大名纳入麾下,至于那些身在边陲,利用价值不大的小大名,则大多被秀保拒之门外。即便如此,秀保经此吞并的领地也达到了可观的三十余万石,并且还收获了下野大田原等数座颇有战略地位的城池,一举成为知行二百三十万石的天下第一大名,整个日本都为之侧目。
面对秀保陡然增长的石高,石田三成咬牙切齿,多次召集五奉行以及与他交好的大名密会,在会上直言不讳地将秀保比作曹操,说他有“曲沃代翼”之心,欲取秀赖而代之,不足委以重任,扬言召开大名会议罢免秀保的后见之职。
曲沃代翼是指在春秋早期,晋国发生过一起同宗相残的血案。经过长达六十七年的斗争,封于曲沃(今山西闻喜县)的小宗完全灭掉盘踞都城(今山西翼城东南)的晋国大宗,堂而皇之成为了晋国的新主人,这也是历史上最为有名的分家取代宗家的事例,在同室操戈的战国时代,其警醒作用自是不言而喻。
反观德川家康,却是出奇地平静,似乎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并不值得大惊小怪,那些抱有不满希望家康有所行动的大名都被他拒之门外,不予接见,唯有本多正信父子被允许进入本丸觐见。
“主公,大田原晴清已经按照您的指示,将《知行奉还书》递交到了伏见,您的计划看来已经成功了。”本多正信恭敬地跪坐在大殿内,而本多正纯则伺候在家康身旁,为这一计谋的成功暗自谄笑。未完待续……
ps:今天急着做实验,就写了一千字,也算为这一部分作结吧,大家别介意啊。
第一七九章 大田原氏()
大田原城位于下野国的西北部,邻近蛇尾川,是一座建设在比河岸海拔高出约七十五米的龙体山上的平山城,故又被称之为“龙城”、“龙体城”,该城始建于公元年,当时的大田原氏当主、“那须七骑”之一的大田原资清出于战略需要,将居城由建在平原地带的水口城(又称“大田原馆”)迁往位于其正南方两千米处的龙体山,正式改名为“大田原城”。
所谓“那须七骑”,是指包括那须家亲族芦野氏、伊王野氏、千本氏、福原氏以及重臣大関氏、大田原氏七家在内的一股重要力量,他们名义上是那须家的家臣,却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有时甚至敢于违背本家的意愿,因此,当那须家因为小田原征伐而遭到改易时,这七家并未因此受到株连,相反的,都成为独立地大名散布在下野各地。由于力量太过分散,这些墙头草很快就投入到了制霸关东的德川家康的怀抱中,虽然名义上还是独立大名,但实际山已成为德川家安插在下野的棋子,负责监视下野最强的两家势力——宇都宫氏和蒲生氏。
其中大田原家的位置最为特殊,虽然只是拥有七千石知行的小大名,却除了要监视西南方向的宇都宫家外,还要注意东北方向的上杉景胜以及东面的佐竹义宣,可谓是家康下野情报网最重要的一环,也正是由于这一点,秀保接到大田原晴清的《知行奉还书》时才会大喜过望,急忙派遣青木一重、青木一矩兄弟前往接管,并在御东山城兴建大田原馆以慰晴清。
然而晴清却不似其他小大名迫不及待地迁往近畿,而是以“故土难离”为由,前往大田原氏原本的居城水口城隐居,这一举动看似合情合理,却让政治嗅觉敏感的大和丰臣家诸多智将察觉到了异样。
庆长三年十月二十六日。也就是大田原晴清递交《奉还书》一个月后,秀保采纳藤堂高虎和后藤基次的进言,派遣使者前往大田原,要求晴清进京面见秀保,并为青木一重向朝廷讨要了下野介的官职,命其即日起程前往下野。与此同时,飞书馆林城的池田家、壬生城的蒲生家以及宇都宫城的宇都宫家,让其做好迎接青木兄弟的准备,并请求三家各抽调两千人陪同上路,争取使驻守大田原城的兵力能达到一万两千人。
十一月五日。秀保的教书抵达大田原,大田原晴清大惊失色,立即动身准备西行,不过他并没有走中山道直达不破关进入近畿,而使南下走东海道,先行抵达了江户城。
就在江户城三之丸的御殿,德川家康协同本多父子接见了大田原晴清父子。
岁近年关,各地的大名们都开始准备上洛觐见丰臣秀赖,德川家康也不例外。为了表现自己的忠诚,这次进献的宝物和金钱比往年更是多出将近一倍,毕竟是秀吉去世后的第一个新年,再加上有五大老、五奉行的支持。以及秀保这样强势大名的辅佐,但凡有点脑子的,都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对大阪城中的那位小娃娃有所怠慢,相反地。为了麻痹这个国家的中枢,那些有野心的大名反而比平常更加毕恭毕敬,极力表现得像一只臣服于大象脚下的老鼠。事实上呢,却在背地里盘算如何找机会钻进大象的鼻子里搅他个天翻地覆。
在这种背景下,大田原父子穿过忙忙碌碌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抵达了德川家康二百万石庞大帝国的中枢——江户城。
经过八年的苦心经营,当年遍布杂草、屋敷简陋的江户城,如今已成为拥有两层城郭、三座内城(本丸、二之丸、三之丸)、数条护城河环绕的巨城,更有传闻,江户城外郭有门二十五栋,内郭有门十一栋,内城有门六十七栋,数量之和超过了丰臣秀吉所建的大阪城,甚至是“近畿四名城”中其他三城的总和,由此可见德川家财力之雄厚,更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德川家康那蓄势待发的野心。
走在江户城的路上,叹为观止的大田原父子一边行进在前往三之丸的路上,一边小心翼翼地交谈着。
“父亲大人,把本家的知行交出去,这样真的好么?”大田原政清皱着眉头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