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真是杀手锏啊,哪壶不开提哪壶。
李昭咬了咬下唇:“这个真没有。”
王太后呵呵冷笑,后用匪夷所思的目光看着李昭:“哀家就不明白了,一个女人,成亲快两年的女人,孩子都没生一个,竟然对朝堂之事侃侃而谈,你好意思嘛?你有脸吗?你的脸怎么那么大呢?
生孩子才是你的职责你不知道吗?”
李昭道:“那孩子生不出来,不总得在别的方面找发光点?不然人不是废物吗?证明儿臣还是有优点的。”
“滚,你给哀家滚,不愿意跟你说话。”
王太后把脸转到一遍,李昭等了一会,人家真的不转回来,她问道:“母后,那儿臣真的滚了?”
王太后转过头,一副忍无可忍之态:“李昭,你为什么可以觉得这么云淡风轻,皇嗣皇嗣啊。
皇儿一脉单传你知不知道?
哀家没有在跟你开玩笑,不知道为什么你还笑得出来?
你真的不急吗?生不出来孩子,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皇儿也没法跟列祖列宗交代,你到底懂不懂?”
因为他们家真的有个皇位等着继承。
可是她能怎么办?
谁不想生孩子呢?
是以为她独宠觉得耽误他们家传宗接代了吧?
李昭忍下王太后的怒气和所有指责,不能生育的是杨厚照,这件事她死也要带到棺材里,不能让小狼狗被人诟病。
然后笑笑道:“母后,人生在世最要紧的就是高兴,儿臣为什么不能笑?
儿臣也想生孩子,可是就是没有,估计是祖坟没有冒那种青气吧,再等等。”
他们家的祖坟可是龙脉。
王太后回手抄起引枕砸向李昭:“滚。”
第四百四十一章 太后后悔了()
翰林院里,桌子一角。
李大观将椅子挪向韩澈:“你这么快就来了?不好好养伤?”
韩澈道:“本来就没什么大碍。”
李大观眼珠一转,后低声道:“听闻皇上要下政令给官员涨俸禄,真的吗?”
他说着,脸上带着期待的笑,是希望得到肯定回答。
是啊,俸禄太低,有时候养家糊口都难。
不过这政令牵扯太大,韩澈觉得这么大胆的事,肯定是李昭干的。
税改不也是李昭提议的?
那如果是阿昭提议,肯定不是为了官员着想那么简单。
韩澈问道:“交税和涨俸禄,您选哪一个?”
李大观嘿嘿笑:“当然是涨俸禄,干活拿钱,理所应当,只需什么税改,我家土地贫瘠,本来也没多少地,我是宁可不要那些地的。”
这就对了,阿昭就是要拉拢这种没有多少地,有敬业的人跟她一起税改。
所以涨俸禄这种事。
韩澈看着李大观一笑:“您拥护皇上做事,定然能心想事成。”
李大观眼睛放光:“你是皇上表哥,我信你……”
***
可能在衙门的个个角落,都在充斥这样的对话,涨俸禄,是不是真的?
跟税改,是不是要一起实行?
支持还是不支持?
因为杨厚照只是下政令和内阁讨论,并没有立刻执行。
但是因为涨俸禄的冲击,大家都知道要跟税改挂钩,有些人已经不想先前那么抵触税改了。
不过策划这场“阴谋”的人听不见。
李昭从大殿里出来,甩了甩被王太后砸中的胳膊,然后长吐一口气。
秦姑姑在殿外候着呢,见她无精打采,走过去低声道:“太后又为难您了?找您什么事?”
李昭道:“找我肯定是为了中秋宴请的事了,但是因为子嗣的事又跟我发脾气,正事都没说。”
提起皇嗣,秦姑姑比帝后二人都着急啊。
皇后娘娘没事是不会自己提孩子的,皇上感觉还没玩够,也没有逼着皇后说孩子的事。
可是不提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
皇上还能不要孩子吗?
秦姑姑道:“娘娘,奴婢有句话一直没敢问您,因为不中听,这都快两年了……如果您真的还不孕,皇上会不会……”
会不会去找别的女人生孩子了?
她知道杨厚照不育,可是别人不知道。
再说这个朝代,也没有哪个男人愿意承认自己不能生孩子的。
不能生也要想着法的找女人生,直到死了为止。
李昭看着秦姑姑蓦然一笑,后道:“姑姑,你看这件事我提吗?”
秦姑姑目光很是抱歉。
李昭道:“没事,我不提不是我不敢面对,而是不去想,我们都喜欢说一句话,叫一切随缘。
其实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生活不要看以前,以前使人忧郁,也不要看未来,未来让人焦虑,活在当下。
说起来很难做,但是我现在做到了,以后的事以后再说,我跟万岁爷现在很好,很开心,这就行了。”
人可以这样活着的吗?
秦姑姑不解道:“不是说未雨绸缪?”
李昭食指指向天空:“不是还有人算不如天算呢吗?别的事可以未雨绸缪,我觉得过日子,活在当下最好。”
*****
看着皇后的身影远走,王太后目光从窗外回来,然后叫着王云:“听见皇后和那个宫女嘀咕什么了吗?”
王云摇头道:“没听太清,好像是宫女劝皇后未雨绸缪。”
王太后哼道:“什么未雨绸缪?怎么个未雨绸缪法?哀家看她就是不会生孩子,她要是真那么胸襟广阔心怀天下就应该给皇儿安排人侍寝,生了皇子国家才能稳定,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这种事王云不好掺合,低下头。
王太后又道:“真是后悔啊,早知道她还是这个德行,上次百官弹劾她哀家就不应该不出面。”
毕竟当时过堂,她可以找几个内侍给李昭上点眼药的,就算最后还是扳不倒李昭,但是会让她有所收敛。
但是被儿子那一抱,全都给抱没了。
现在因为杨宁有前车之鉴,又没人敢说皇后干政的事,机不可失,她就这么错过了。
后悔后悔。
“王云,你说哀家还能不能再弥补一下?”
王云想了想道:“娘娘,其实这件事也好解决,皇后的错处一抓一大把,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只是皇儿护着,所以不好抓?”
王云其实不想太得罪皇后,但是他到底要看太后脸色吃饭。
因为皇后的事,太后现在经常嫌弃他办事不力,他也很为难。
沉吟一下轻声道:“娘娘,您是太后,皇后娘娘怎么样都得听您的,您还是长辈,实在是,实在是……您不是下不去那个狠心吗?”
王太后微愣。
看着她那审视的锐利眸子,王云一下子低下头。
王太后看着前方的虚空却点了点头:“是啊,为了皇儿,哀家一忍再忍,其实哀家才是真正的后宫之主对吧?”
所以要对付皇后,太后不是有很多办法?
王太后手倏然放在小几上,然后就劲站起:“这次哀家绝对不要手软,一定要想办法让皇儿有后,皇后若是就是不识抬举,那就干脆废了她。”
****
已经夜深人静了,杨厚照还在翻阅典籍。
他难得这样认真,英气勃勃的少年气质都因为这份认真稳重了不少。
星辰一样的眼睛时而担忧,时而欣喜,时而可惜,总之是感慨万千。
为了税改和以后的路,小皇帝在研究前车之鉴,看历史资料呢。
光是扔下涨俸禄三个字投石问路是远远不够的。
李昭撑着手看他,一直看他,静静的看着,嘴角下意识的露出笑容。
也不知道又过了多久,秦姑姑和钱宁一前一后走进来。
秦姑姑道:“万岁爷,娘娘,用点参汤吧。”
因为用脑袋太多,得补补身子。
安静的气氛被打破,杨厚照下意识的拧眉,抬头一看李昭正用欣赏的目光看着他,他蓦然又笑了,道:“什么时辰了?”
秦姑姑道:“都三更了,万岁爷这几日日日读书,都忘了时辰,那个成语是什么来着?”然后看下李昭。
第四百四十二章 吵到老好到老()
李昭道:“废寝忘食。”
秦姑姑点头:“就是这个,万岁爷太辛苦了。”
提到辛苦,杨厚照接过话道:“可不是,秦朝的,唐朝的,宋朝的,商鞅的,王安石的,朝廷的,民间的,真是,朕就没见过像朕这么勤奋的皇帝。
人人都说太祖皇帝勤勉,事必躬亲,朕觉得太祖皇帝是没见到朕这么刻苦,如果见到了,一定会觉得惭愧的。”
呀,真是大言不惭,真的听不进去了。
李昭本来还挺心疼杨厚照这样努力的,听了这话什么夸奖的语言都说不出来。
招手叫着秦姑姑:“参汤也不要给万岁爷喝了,免得长肥肉,本宫不喜欢肥肉。”
秦姑姑:“……”
钱宁:“……”
杨厚照:“……”
后小皇帝反映过来,用不解的目光看着李昭:“你的意思是在嫌弃朕吗?”
李昭道:“人家什么也没说啊?”
昨晚还说他小腿是不是粗了,只听说过别人家的男人嫌弃女人身材不好,他这么英俊的小哥被女人嫌弃。
杨厚照不依不饶道:“皇后,你一定是在嫌弃朕对不对?”
“臣妾没有啊。”
“怎么会没有?如果没有,朕这么刻苦的研究改革的策略,为什么你不夸奖朕,还不准朕和参汤?喂,朕到底哪里不好,你干什么嫌弃朕?”
李昭一脸无奈,她就是真的不想他长胖而已,汤糖躺烫,听着都会长胖,怎么了?
她一遍又一遍的解释,真的没有。
可是小皇帝不信,最后都要翻脸了。
李昭挽了挽袖子站起:“万岁爷,过来,臣妾要给你证明,真的没有。”
可是这个架势,如何证明啊?
小皇帝和内侍宫人们心头都升起了疑问。
**
闭着双眼,一只手抱着李昭,全身汗水淋漓,但是嘴角挂着高潮到极致后的疲惫微笑。
这就是小皇帝此时的状态。
一个字累。
累到说话都不愿意张嘴:“阿昭,朕给你的钱还给朕把,朕也要买补药,你把朕给掏空了。”
李昭也是累到想睡觉,嘟囔道:“这下子杨大爷还觉得我嫌弃你吗?”
这个嘛。
杨厚照倏然睁开眼,把脸朝向李昭那一边,给她缕着头发额头上的碎发道:“不嫌弃,从你如狼似虎的行动中,朕已经深刻的体会到,你十分爱朕,哪里还轮得到嫌弃,直接就要把朕掏空。”
李昭噗嗤一笑,睁开眼睛大他的胸口:“谁如狼似虎,明明是你饥渴难耐。”
杨厚照听了哈哈笑,然后二人又打闹起来。
忙着让人忘屋子里抬水的秦姑姑:他们分明是半斤八两好吧,嫌弃与否都要去床上证明,哪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
洗漱完毕,李昭要睡觉了。
熄了灯,杨厚照却在床上烙饼。
李昭翻个身抱住他:“您睡不着啊?”
杨厚照叹口气道:“朕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脑袋里想的都是看过的那些东西,然后左边脑袋筋一蹦一蹦的,阿昭,朕到底是怎么了?”
用脑过度,睡觉前大脑太兴奋。
就是用功用的。
但是李昭可不敢告诉杨厚照因为什么,这小子好不容易勤勉一点,不能让他找借口偷懒。
哪怕是天才,也要有丰富的阅读量。
书籍是什么?是别人一辈子的人生经验的总结,所以必须看。
而人真的要干点什么事业,不经历过这种精神程度的劳累是很难有成就的。
他们还要改造国家呢。
李昭随口问道:“那万岁爷都想了什么?有什么新想法吗?”
杨厚照眼珠转了转,看着棚顶道:“还真有,阿昭,朕提议给官员涨俸禄,感觉还真有几个人支持朕了。
可是朕看王安石的变法,比如青苗法的借贷制度,想法很好,碰上灾年,百姓如果没种子下地,可以用青苗向朝廷接待。
然后秋收换上本金和少许利息,在京郊附近实施的也很好。
但是到地方就不行了。
有的官吏贪赃枉法,为了政绩逼着农户借贷。
还有农户真的想借贷,但是又不识字,借贷要签字画押,他们要找文书,请先生来签这个契约,这是一笔钱,然后官员卡着不放贷,要收受贿赂才给贷,这一系列下来,都快成了高利贷了,可是这还不算晚,秋收的时候因为农户不识字,所以在契约上还能做手脚。
最后成了官吏剥削老百姓的手段,闹的怨声载道。
所以啊,再好的制度,没有好人去执行都不是好事。
朕最担心的,别朕这边给他们长了俸禄,那边他们还敷衍朕,那可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亏大发了。”
改革一个不成就是祸害。
李昭之所以提出要给官员涨俸禄,就是为了避免祸害。
王朝的官员工资实在太低了。
如果只是养家糊口,或许勉强可以度日,但是官和吏是不一样的。
官是朝廷养的,吏是官员自己开支养的下属。
官员办事总不能一个人吧?
像大理寺卿手下的师爷,衙役……这些人都是吏。
朝廷就那点俸禄,能养得起这些人?
养不起人,官员就没办法办事。
所以有人说长江水清黄河水浊,但是一样养人。
清官浊臣之要好用就不用管他贪污与否。
纯粹是上位者在放狗屁。
清水浊水来养人,靠的是水,不是泥沙。
如果人人清廉,想着工作是义务,是活着就要付出的义务,是劳动的义务,就不会有这样的话了。
工资那么低,还想让人家好用,逼着人家去贪污,所以可不是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都养人?
高薪养廉,真想国家机构能有效的运转,给官员足够的生活保障是应该的。
毕竟寒窗十年,就是为了封妻荫子的嘛。
不过杨厚照的顾虑也不是多余的。
如果监督不到位,非常有可能就是有些人钱也拿了,还不干人事。
李昭笑道:“万岁爷能想到这么多,真厉害。”
杨厚照斜睨了李昭一眼,嫌弃尽显:“你早就有这些顾虑吧?那些文件你是不是都翻阅过?然后故意让朕看,让朕说出来,你像个老师,朕像个学生?”
说到最后,他耷拉下的嘴角都是委屈的弧度,是对她的先知不满意。
第四百四十三章 太后的名单()
李昭不满道:“万岁爷后悔了吗?不是说我有什么见识,就都告诉您吗?现在又嫌我事多了吧?”
杨厚照撇嘴道:“你想想,谁家的妻子比丈夫更优秀丈夫会高兴?啊?你一个女人,把朕身为男人的荣誉都给夺走了。”
李昭道:“如果是我妻子比我厉害,我恨不得满天下的都知道,能娶到这么厉害妻子,说明我本身就更厉害,你们男人竟然还会抱怨?
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啧啧啧,可怜。”
杨厚照眯起眼:“你那又是什么语气?”
“您自己想呢?”
杨厚照脑海中更同意李昭那句话,能娶到这么厉害的妻子,说明我本身就是更厉害。
他蓦然就笑了:“阿昭,朕再也不吃你的醋了,你要一直比朕厉害,这样说明朕是比你还厉害的人。”
“嗯……”
帝后说一会就又会吵架了,然后又和好。
在门口打哈欠的秦姑姑:都是闹着玩的,不用担心,就是虐狗的。
话题回到涨俸禄上来。
李昭道:“咱们有御史和巡访制度,这个是王安石时期没法比的。
而且咱们老百姓识字的比那时候多啊,不然万岁爷柜子里怎么会有那么多话本子?”
杨厚照瞪圆了他的星星眼:“阿昭,你竟然知道,你是不是……”
都看了。
李昭勾唇一笑道:“说正事,所以涨俸禄,能安抚那些有道德有理想官员的心,但是也只是一部分。
第二步就是严打,甜枣的背后是铡刀,要出台临时法案,有在税改的时候破坏改革的,一定要严惩,这个严惩的权利可以交给朝廷派下去巡访的御史,不,要御史团,一个两个不行。
最后,万岁爷,一个好汉三个帮,咱们两个人合计是不行的,具体要政策实施的好,监管制度实行的好,还得靠内阁和司礼监啊。”
然而现在的司礼监赵瑾死后就没人有那么大的威望,反倒李阳东威望更高。
杨厚点点头,明白了。
***
杨厚照早早就起床了。
等李昭醒来的时候床位已空。
秦姑姑来伺候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