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是杨廷和和王琼代表大臣们来看杨厚照,李昭不让人打扰杨厚照,让内侍去回的话。
全部都应酬完,全部下人都屏退,李昭一个人陪在杨厚照身边,握着他的手,想到迷茫的前路,再次泣不成声。
杨厚照以为李昭是担心他,抬手帮李昭擦着眼泪道:“朕真的没事,让你担心了,阿昭,朕一定会长命百岁的,起码会活的比你命长,你不要担心。”
只有他活着才能永保她的平安,像现在她又无所出,太后又看不上,如果杨厚照真的有什么三长两短,她的下场不会好的。
李昭知道杨厚照这不是在诅咒她命短,是要保护她。
李昭更加泣不成声,她站起来到窗口去擦眼泪,杨厚照急了;“阿昭,阿昭。”
看他要下床来,李昭回到床边,责怪道:“我就是一时难受,你说要比我活的还久,竟然不听话的还动,再动我就不理你了。”
杨厚照笑嘻嘻握住李昭的手:“阿昭,朕其实伤的真的没有那么严重,就是被吓到了,那老虎扑过来,朕以为朕要驾崩了,朕倒不是怕死,当时就想到你,朕如果完了,你怎么办,所以用了吃奶的劲也要跑啊,绝对不能扔下朕的娇妻一个人。”
杨厚照喂的老虎之前受伤了,这几日应该是伤口最疼的时候,老虎突然发疯,把笼子门打坏了,杨厚照当时正在笼子口,老虎就扑过来,还好那老虎应该是认识他,没有咬脖子,最后是一个锦衣卫校尉,杨厚照新提拔起来的人,杨厚照带这人去看虎,他把杨厚照从老虎爪子下拉出来的。
李昭听的感动又后悔,她就应该像管着杨厚照玩水一样,连老虎都不能让他碰。
但是说什么都晚了。
李昭抱着杨厚照的胳膊,耳朵贴着他的手心,看着前方的虚空道:“万岁爷,你好好休息,休息好了,臣妾才能安心。”
杨厚照轻轻嗯了声,然后道:“阿昭,朕一定会好起来的,还会很快好起来,十五过了,那些藩王就的离京,朕不能让他们走。”
李昭和杨厚照已经研究过了,不管他们想干什么,都需要钱,但是天下富人皆不纳税,富人还占尽天下一半以上的资源,穷人以微薄的资产,养活天下富人,这样的制度,不管干什么,迟早国家都要完。
他们年前就商量好,把藩王们都留下来,想办法削弱藩王的封地,把番王的钱,变成国家的。
第二百七十四章 找同盟()
李昭不让人挪动杨厚照,杨厚照就在虎园住下了,李昭在虎园陪她。
早上李昭天刚亮就起来。
平时李昭晚上睡的晚,所以并不爱起早,秦姑姑带着人到洗漱屋,李昭跟过去,秦姑姑问道:“娘娘今日起得早,万岁爷晚上没睡好吗?”
李昭道:“别提了,都是咱们元公公。”
那个猫啊,比她都尽职,晚上躺在她和杨厚照中间,杨厚照动一下都不让,还用是用责备的目光看着她,好想她要坑它的万岁爷一样,赶也不走,最后只好她走了。
李昭昨晚连床都没睡到,就在榻上睡了一夜。
李昭把自己的遭遇给秦姑姑讲了,秦姑姑一听,就是元宝怕万岁爷晚上忍不住,打扰帝后好事呢,她笑道:“这猫上辈子别是万岁爷的小媳妇吧?”
李昭听的心中一动,难道猫也有重生穿越之说?
她摇摇头,再想,自己生活的地方就是鬼片了。
****
李昭洗漱完回去给杨厚照擦脸,元宝就一直蹲在她身边,目光严肃的很,时不时还会用爪子点点杨厚照的脸,好像是她没擦到一样。
这是监督来了。
李昭好气又好笑的看着杨厚照:“这猫怎么这么讨厌啊?”
杨厚照道:“朕不觉得讨厌啊,除了晚上。”
那可不,跟他好嘛!
杨厚照很喜欢猫科动物。
李昭还要给杨厚照擦脖子手脚。
杨厚照感觉痒痒的,抓住她的手道:“阿昭,不然你让朕下地吧,这样好像是个废人一样,其实朕都没什么事了。”
白芨是止血敛血都药物,熬成胶,给人喝下去,就会形成一层胶保护内脏出血的位置,是专门治疗内脏出血的。
薛立斋说杨厚照的伤口应该不大,静养之后让身体自行愈合,到时候再补给圣愈汤恢复气血。
李昭怕杨厚照不听话,他好动嘛,亲着他的额头道:“你好好养伤,我今天要召见那百十来个民间医生,给咱们看看病。”
给他们看的,就是不孕不育了。
杨厚照点头:“也好,趁着朕这次病了,不然还真不好召见这么多医生。”
因为帝后三年都没有怀孕,外面已经传闻帝后身体不行了,不过现在传闻都放在皇后身上,所以大张旗鼓给皇后看病行,给皇帝看就不行了,万一真的有人看出来皇帝不能让女人受孕,影响非常大。
李昭想了想道:“万岁爷,您不是想把藩王们都留下来嘛?”
因为要改革宗族制度,抑制土地兼并,把入境的藩王都留下来,就不怕他们闹事了。
杨厚照听李昭这么问,就像是有办法了,道:“不用你冒险,朕好了就找借口把他们留下来。”
李昭道:“找借口留人,会让他们起防备之心,不如让他们自己心甘情愿留下来,再寻出几个错误,惩治一番,就能明证言顺把土地收回来,所以这件事啊,得咱们挖个坑,让他们跳。”
李昭说完,咬着下唇一转眼睛,媚眼如丝又是胸有成竹的样子。
杨厚照看的心中悸动,但是元宝公公不准他有大动作,杨厚照轻轻捏着李昭的手:“你到底是什么主意?说来朕听一听。”
李昭道:“万岁爷想办法让臣妾见见王琼吧,别让杨廷和知道。”
****
杨廷和因为是杨厚照的老师,政治上有一些手腕,所以手下的人很多。
他又不像刘建那么刚,凡事都要讲个道理原则,所以他手下的人,跟他都挺忠心的,他儿子还是大才子,说明人家教育的好,这也给他形象加分。
所以杨廷和在朝堂上的威望是最高的。
但是他不如李阳东,李阳东是可以跟杨厚照站在同一立场的,杨廷和保守,还有李昭其实不怎么相信他,因为历史上,杨廷和也收了杨宸濠的贿赂。
所以李昭对杨廷和的感情十分复杂,跟杨厚照一样,杨厚照是一边需要老师的手腕,一边又感觉老师管束缚手缚脚。
李昭是希望杨廷和能为他们所用,但是这人到底跟杨厚照感情深不深啊?
王琼就不同了,王琼最欣赏的人是王阳明,是王阳明的伯乐,王阳明的学术跟理学是相反的,可以看出王琼对理学肯定也是深恶痛绝。
杨厚照也特别依仗王琼,因为王琼这人对上可以谄媚,但是对下却不是压迫,非常有体恤之心。
也就是他是个内方外圆的好人,十分难得。所以李昭也更偏向信任王琼。
要改革,要留住藩王,光靠她和杨厚照不行,内阁必须有人帮忙,王琼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杨厚照让张永安排,在王琼值勤的时候,让王琼来虎园探望他的伤势。
正好下午的时候,杨廷和回吏部衙门了,其他阁老也不在,王琼听闻皇上病好些了,代表内阁来探望。
这次内侍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
张永把王琼带到皇上的卧室,刚一进来,隔断的木门全都关闭了。
咯吱的声音让王琼吓了一跳,四周静悄悄的,前方是个八折蜀绣屏风挡着,后面的退路也关闭了,他像是进入了一个密闭的空间,一个陷阱,王琼感觉自己像是一只待宰的羔羊。
他不过是来探病的啊,应该自己也没什么事,皇上不是要办了他吧?但是也不至于用这种手段啊?
突然屏风后传来声音:“王爱卿,近日朝堂上可有什么大事要回禀?”
王琼听是皇上的声音,十分正常,没感觉虚弱,他松了口气,道:“回皇上,西北安定,就是江西因为夏日雨水勤,有地方受灾,如今正是青黄不接时候,那边起了匪患,臣已经跟首辅商议过,想派一个人人去剿匪。”
杨厚照道:“江西匪患盛行,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没到灾年,就会变本加厉。
所以当然不是民变叼了,是有万不得已的事吧?赈灾的粮食都发下去了?是不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王琼;“……”
皇上都懂的道理。
“是,户部已经调集十万担粮,都已经运过去了。”
杨厚照想了想叫着张永:“派锦衣卫过去彻查,若有借机生财和中饱私囊者,直接回信给朕,不必经过江西巡抚。”
这就是皇上自己要管灾年的贪墨之事了,因为粮食派下去不久,应该牵扯的人不多,能有效抑制贪墨,这是好事。
王琼听了暗暗点头。
第二百七十五章 请大人上个折子()
杨厚照随后又对王琼道:“你再指派一个人去缴匪,不囿文武,有时候武官能打能杀,但是这种官逼民反的状况,他们去了不一定能解决,兵部都是你的手下,你自己斟酌。”
王琼要派去的人就是王阳明。
虽然长得瘦麻秆,干巴巴一个人,但是相当有军事谋略,拉弓射箭也不在话下。
王阳明因为有自己的学术,他能认清当地的土匪为何成匪,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平常武将唯有动用武力镇压。
以前派过剿匪的人,兵撤了还会死灰复燃,所以武将不行。
感觉皇上说的也是这个人呢?
王琼心里琢磨着,小皇帝真是越来越厉害了,能想到用什么人,说明对匪患的状况了解,可小皇帝明明不学无术。
王琼再一次刷新对小皇帝的认知,起了敬佩的心里。
接下来他把王阳明的官职,在何地,履历都跟杨厚照说了一遍:“臣推荐的就是这样一个人。”
杨厚照早就听李昭说过这个人,躺在床上一挥手:“就他吧。”
王琼没想到来探病还能决绝一个自己一直犹豫的事情,毕竟当年王阳明骂过皇帝,怕皇上记仇不同意呢。
再有的事就是十五宴请之后,藩王要返乡了,王琼不知道杨厚照病情如何,问有没有什么交代的。
杨厚照咳嗽一声,道:“你问着了,朕给你介绍一个人,关于藩王的事,她有话要跟你说。”
王琼听皇上语气郑重,还隔着屏风,心里咯噔一下,原来接下来才是重点。
杨厚照要介绍的人就是李昭,李昭要拉王琼跟自己一派。
李昭开始什么都没说,直接问道:“王大人可知,为何国库连年空虚?”
轻轻柔柔但是不失威严的声音,让王大人神情更加紧张了,这个人是皇后。
皇后干过哪些事迹他当时没入阁,没有真实感受,但是李阁老传给杨阁老一个小本子,上面记载的都是死去的人名,据说那些人都因为惹了皇后。
王琼还是比较惜命的,想了想小心翼翼的回答:“因为多地常年拖欠赋税,收不上来,收上来的去掉一年开支,也没有剩余。”
李昭又问道:“那为何收不上来呢?”
王琼心想皇后难道是想责怪官吏能力不行?可是听闻皇后是大是大非分的很清楚的人,官吏收不上赋税,也是有苦难言。
最后王琼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丰年好收,灾荒年代就不好收,酷吏容易收上来,手腕软的人就收不上来……”
李昭接着他的话道:“还有官员分派,杨阁老的学生在当地方官,那么杨阁老的人去收税就能收上来,王阁老的人去,可能就收不上来。”
这说的是贪墨和党争,难道皇后真的要问责,官员贪墨争端之事?
这种事不好挑明啊,一旦挑明,伤亡一党,损失一片,王琼吓的跪下去:“请娘娘明示。”
他也看出来了,皇上特意让他跟皇后说话,那是让皇后干政的,皇后的话,等同于皇上的话,不得不怕。
李昭隔着屏风能看到那个谨慎的身影。
她道:“王大人请起,其实本宫叫王大人来,是有求与王大人的。”
果真不是皇上让他来探望的,是为了皇后叫他来,王琼心里更为忐忑了,皇后到底什么目的?
下属最为惶恐的时候,就是不知道上级要干什么。
李昭笑了笑道:“大人,真是有求于您呢,本宫觉得,您上述所言,除掉本宫的那一条,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老百姓手里没有钱,天下赋税皆出自于百姓之手,百姓没有钱,国库自然就没有钱,是不是?”
王琼点头:“这是娘娘体恤百姓之说,不过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李昭要拉王琼跟自己一伙,就不能藏着掖着了,直接把她和杨厚照之前税改的事情提出来,然后结合现在的。
“王大人,百姓手里没钱,富人却不纳税,百姓就像是韭菜,被富人一茬一茬的割,开始富人少,百姓多,割韭菜还能供应吃饱,现在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百姓要么卖身为奴,没有产业,要么供养天下,苦不堪言,您觉得这韭菜,还能割多久?赋税咱们朝廷还能收多少年?”
王琼终于明白皇后什么意思了,又要有大行动。
王琼问道:“娘娘是想从哪里入手?”
李昭听他问的直接,知道这人聪明,一点就通,道:“十五之后,如果把藩王都留下如何?”
王琼差点喊出来:“娘娘……”
之后想了想道:“皇上,此事应该从长计议。”
杨厚照道:“爱卿说与皇后听。”
他伤着呢。
王琼语重心长道:“娘娘,藩王姓的是不是国姓?”
李昭点头:“是。”
“那皇上姓什么?”
“国姓。”
王琼道:“所以本是同根生,微臣并不是说相煎残忍,而是担心二位的安危,藩王都是皇上的宗族,是太祖的传人,动了他们,皇上就再也没有亲人了。”
所以这是十分危险的行为。
杨厚照是大地主阶级推举的管理人,他们家的人都是地主,让他管理,是为了家族越来越好的。
现在他却想把家里的地都拿出来分给别人,这如果不是皇帝,是一个家族,现在族人应该拿着棒子打死他了吧?
所以危险,非常危险,他要触碰的是金字塔顶端的人的根本利益,先不说失败了怎么样,就算成功了,小皇帝还有更大的敌人,就是土地兼并的大氏族,这些人甚至比藩王还厉害,因为他们家中多出官员,可能就是朝廷掌权的张某某,李某某,小皇帝最终要对付的人是他们,现在却把自己家族都打没气了,以后就没人支持他了。
所以王琼是持反对意见的,不管他处于哪个利益阶级,他现在只站在皇上的角度出发,这个行为,太过危险了。
李昭一听王琼的那句皇上就没亲人了,就知道王琼已经彻底的懂了,彻底的明白她和杨厚照现在要做什么,将来要做什么。
李昭道:“因为动的人越高级,触碰的利益越多,人越多,越危险,但是也正是因此,才能革弊除旧,才能万象更新。
王大人,本宫和皇上什么都不怕的,我们也有我们的方法,现在邀请你来帮忙,你当是为了皇上也好,为了朝廷也好,为了国家,为了百姓都行,本宫现在只需要你让人上一个折子,上一个你理应上,谁人都看不出破绽的折子。”
第二百七十六章 挑大夫()
冰雪消融,窗外虽然还是寒冬风景,但是感受风的方向,已经不一样了,天变暖了。
太后近日都是闷闷不乐的,天天坐在窗边唉声叹气。
老嬷嬷怕太后憋出病来,劝慰道:“娘娘,花园子里的白梅开了,可好看了,那些诰命夫人进宫来都要去走走,咱们也去看看吧,一年开一次,娘娘都没到场,那些花岂不是都觉得今年很无趣?”
王太后叹口气,没心情,看花有什么用?也不结果。
好看有什么用?也不能生孩子。
没有小皇孙,也不让塞女人,皇儿不听话,儿媳不孝顺,当太后也没滋味,不开心。
见太后不为所动,老嬷嬷只好退下去给太后找新鲜的玩意,在门口遇见了王云:“公公,您回来了?”
王云只是敷衍的点点头,急匆匆走到太后身边:“娘娘,朝上出大事了,有御史给皇上上折子,让皇上以子嗣为重,国家为重,不可女色误国,让皇上纳妃呢。”
王太后听的整个人都振奋起来,坐直了:“真有其事?哪个御史?传哀家的懿旨,让他妻子进宫,赏!”
王云:“……”
“娘娘。”王云道:“您听奴婢说完啊,那人让皇上给打了,皇上大发雷霆,虽然没有上朝,但是已经下了旨意给内阁,今后谁都不许提纳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