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昭不知道,正是因为她的一个没抓住,错了个她提前认识一位历史名人的机会。
也错过了提前阻止小人得志的机会。
那个帮助杨厚照编写婚礼程序的人,就是李昭脑中一闪而过的想法,她本来想问,礼部那个人是谁?
第九十四章 大婚筹备(一)()
提到出宫二字,李昭艳丽的眉眼不自觉就会变得柔和,有种期待的安静。
杨厚照看了不高兴,提着李昭的耳朵道:“难道你没听见吗?朕说过半个月就把你接回来,今后不许再提出宫,不然朕可真的要翻脸了。”
时时刻刻想着出宫的人,不就是想离开他吗?
李昭见杨厚照方才还温柔如水的表情,立即就罩上一层寒霜。
所谓伴君如伴虎啊,真是的。
尤其是杨厚照,喜怒虽形于色,但更不好捉摸。
她一手捂着耳朵一手去骚杨厚照的痒痒,算是一种妥协。
杨厚照又不怕痒,但是柔软的小手触摸他算是隐秘的部分的时候,那种感觉如被羽毛掠过,那里不痒,但是心痒难捱。
他呼吸变得急促,一把抓住李昭的手,哑着声音道:“你若是不老实,朕就把你吃干抹净了不吐骨头,到时候你可不要说朕说话不算话。”
可她们明明有约法三章。
算了。
这家伙已经色的出奇。
李昭放下手,再不敢有一点点不规矩的举动。
杨厚照仰头看着棚顶,经过几个呼吸,才让自己急躁的心归于平静。
之后他又把李昭抱起来,道:“朕决定了,半个月太慢了,就十天吧。”
李昭:“……”
她就那么一挠,就少在家里呆五天。
李昭用不解的语气道:“万岁爷,怎么个大婚法,十天就能成亲?”
杨厚照心想有钱能使鬼推磨,就花钱呗。
他把婚礼流程跟李昭说了一遍。
“其实大婚之事,早就有案例可遵循,朕的太太祖父就是继位之后成的亲,婚礼花费二十万两白银,娶的是礼部侍郎家的千金小姐。咱们大婚,就遵照太太祖父的婚礼办,流程,朕已经跟内阁商量过了,他们之前不是说不知道怎么操办嘛,这回没借口,还有什么好拖延的,他们拖延也不要紧,礼部和鸿胪寺的人难得碰见一次帝王大婚,都跃跃欲试呢。”
帝王登基后大婚的确实少见,所以可以参考的经验很少。
但是本朝在之前还真有一个。
就是杨厚照所说的他的太太祖父。
这位仁兄,李昭真是如雷贯耳。
他就是英宗。
就是那位被太监怂恿这去平乱鞑靼、但是被蒙古人活捉了的英宗。
多么的讽刺,身为皇帝,轻信人言,葬送了国家最精锐的部队,赔了那么多儿郎的性命,使国家蒙羞,最后的谥号是英宗。
英明神武啊?
李昭是极其不喜欢英宗的,还因为英宗杀死了她最敬佩的忠臣于谦。
听到杨厚照提起英宗,李昭几不可查的皱了皱眉头,她的婚礼,要跟那位英宗一样?
那才是真正的昏君吧。
………………
慈宁宫的寝殿。
帷幕重重,灯影稀疏,茉莉花的熏香在明黄色的帷帐中发了丝丝缕缕的轻烟,四周的一切,都让人有昏昏欲睡之感。
王太后在在这个时候坐起。
她眸子看向前方的虚空,眼皮微敛,耷拉的嘴角显示出,她极其不甘愿、不高兴的心里。
王云在外面值夜,听见动静走近床边。
“娘娘,您这是怎么了?”
王太后陡然间一撩帷帐,露出愤愤然失态的黑脸:“皇儿竟然要用英宗迎娶钱皇后的规模了礼仪来迎娶那个李昭,你说哀家能睡得着吗?”
第九十五章 大婚筹备(二)()
钱皇后是本朝有名的贤后。
她曾谦逊谢绝封钱家为侯。
后蒙古瓦刺部首领也先率军犯明,英宗亲征被俘,钱皇后日夜号哭,睡梦中跌倒在地,以致股骨折断伤残。
将自己所有积蓄拿出去交给也先,企图赎回英宗,但是也先没有放人。
钱皇后日夜担心英宗,又哭瞎了一只眼睛。
第二年,英宗被释归,幽居在南宫,日子过得清苦,前皇后身为曾经的皇后,为人浆洗缝补,以贴补家用……
以上事件,随便拿出哪一件按在一个皇后身上,都已经是贤良淑德,为人称颂了。
而钱皇后做了所有。
钱皇后的贤惠还不光是后宫称颂。
因为钱皇后没有生育儿女。英宗长子是当时的周贵妃所生,也就是宪宗。
宪宗被立为皇太子后,周贵妃母凭子贵,傲慢无礼。
英宗担心将来太子即位后,不尊崇钱皇后地位,所以在临终前,遗命大学士李贤:“钱皇后千秋万岁后,应与朕同葬!”
事实证明,英宗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英宗死后,别说合葬,起先的封太后,宪宗都不想册封。
由于李贤、彭时力争,宪宗才同意钱皇后为慈懿皇太后,周贵妃为皇太后,两宫地位相等。
在为英宗营建裕陵时,李贤等大臣考虑到一帝二后的特殊情况,提议地宫建三个棺位却遭到宪宗的反对。
钱太后病逝后,周太后更是反对钱后与英宗合葬。
是百官跪在文华门外大哭,从巳时哭道申时,哭了四个时辰,百姓都以为是皇帝驾崩了,才使宪宗勉强同意。
同年九月,钱皇后葬裕陵,谥“孝庄皇后”。
但钱皇后虽葬裕陵,也并没有与英宗合葬在一处,而是同隧异室,葬在离英宗玄宫数丈远的左配殿中,并堵塞了两殿之间的市道。
周太后去世时,孝宗已经即位,他提出埋葬钱皇后不合礼制的事,欲打通而道。
不过钦天监说:“通陵事,岁向不利”,所以最后也没能改变。
这个钱皇后,是无论后宫妃嫔,还是朝前大臣,甚至是后世皇帝,都深深敬重要为维护的贤后。
王太后自认为自己的声望都赶不上钱皇后。
而现在她的儿子要以英宗娶钱皇后的礼仪来迎娶一个商户女。
王云见王太后气的开始下床,在屋里不忿的走动。
他忙答道:“内阁已经张榜,眼下天下皆知,娘娘,您还是息怒吧。”
所以已经无力回天了吗?
王太后突然看向王云:“皇儿明日是不是要送她出宫?”
英宗成婚时,太后和内阁大臣商量,一改往常的选秀制度,选的礼部侍郎的女儿给英宗做皇后。
所以钱皇后是从宫外娶回来,以周礼和民间习俗相结合。
杨厚照娶李昭打算按照英宗成亲的流程,那么李昭就得先出宫回家去。
王云点头:“听闻明日便派人送李昭回去,圣上现在,还在选跟出宫的人选呢。”
都这么晚了儿子还在为那个狐媚子费心。
王太后目光一凝,有了主意,声音低低道:“告诉马永成,让他跟着李昭出宫。”
第九十五章 出宫前(一)()
第二日一早,杨厚照跟李昭用完膳,他就带着李昭来到了清宁宫的大殿。
清宁宫大殿跟坤宁宫大殿格局和规模是一样大的。
百尺长宽的偌大殿堂,里面帷幕重重,如迷宫一样的设置这隔断和落地屏。
对着殿门口的正厅,一共又四层帷幕和对门,过了这些,能见到两根一人抱的黄金柱子,柱子之前是一个黄金宝座立在殿上。
宝座两边是副座。
副座之下的殿下都是大红的毯子铺就的地面,四周则是箱柜古董之类。
放眼望去,恢弘,大气,奢华,皆集中在与此。
李昭虽然在清宁公住了几个晚上,但是还是第一次来这里。
杨厚照拉着她的手登上宝座前的台阶:“这里的布置还不够喜庆,等你出宫,朕要红砖铺地,张灯结彩。”
李昭想了想。
金黄对上大红,到处都是土豪的颜色。
定然丑壕丑壕的!
她笑了笑,没有发表意见,这些不在她的权利范围之内。
杨厚照说完,拉着她坐下。
宝座有两人宽,她们一同坐到宝座上。
李昭心里有事,坐下后有些亟不可待:“万岁爷,您不是说今日送民女出宫吗?什么时候动身啊?”
又是出宫。
一提出宫这小女人就很高兴。
杨厚照耷拉下眼皮,不高兴的道:“这不是就要送你出宫了吗?但是你在家里要呆一个月,朕怕有人欺负所,所以安排几个人给你带回去,你选几个吧。”
杨厚照说完,朝着殿外一喊。
李昭就见穿着大红服饰的内侍和绿衣的宫女也不知道有多少个,如蚁窝被灌了水一般的全部从外面涌进来了。
李昭:“……”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她们家只有五间房,东边厢房是放置杂物的,西边的厢房父亲打磨玉器,根本没有空地,哪能住下几个人?
可现在竟然有三四十人。
李昭不信杨厚照不知道她家多大。
她斜眼看着杨厚照:“万岁爷,几个人?”
杨厚照心想朕不在的时候,那个韩澈竟然跑到李家去抱朕的女人,这三十个人朕都嫌少了,怕看不住。
他目光坦然:“就按照皇后的制度,派两个管事嬷嬷,四个贴身宫女,一个宫殿大铛……”
宫里的制度,伺候皇后的人选,那岂止是几个人,里里外外少说也得三十人。
所以,皇上把她们家当清宁宫了?
李昭道:“万岁爷您别闹了,家里放不下您又不是不知道,您若是实在不放心我,我选几个您的心腹不就行了?”
杨厚照捏着下巴想了想,他好歹也是英俊帅气挺拔威武的青年才俊,还会怕一个韩澈挖了墙角吗?
怕啊,韩澈那厮跟阿昭是青梅竹马的玩伴,这个不得不防。
他使劲想了想,想到了一个折中的法子。
然后叫着马永成:“把他们七个也都叫来。”
马永成是乾清宫的大铛,杨厚照安排的这些内侍下人都是他带来的。
所以他正在殿下,但是杨厚照的另外七个心腹,现在不在身边。
第九十七章 出宫前(二)()
马永成听皇上让他去找其他七虎,心中一动。
皇上的意思不就是不想要这些人了。
马永倏然想起王云的吩咐。
昨晚王云连夜找到马永成,让他说服杨厚照,跟着李昭回家去,然后在迎娶的时候让李昭出点丑,这样李昭就算是丢了皇家的颜面,到时候只要杨厚照玩腻了,就可以有借口废后了。
这不正是好机会吗?
马永成上前一步道:“万岁爷,不如奴婢出宫伺候娘娘?奴婢一定尽心尽力,不让万岁爷操心。”
杨厚照低头想了想道:“可是你是乾清宫的大珰啊,你走了谁管乾清宫?”
马永成道:“奴婢不是十天就回来了吗?”
那倒是,十天很快就过去了。
杨厚照看向李昭,目光带有询问的样子。
李昭拿起帕子擦了擦嘴角不存在的赃物,其实是借着帕子挡住向下的目光,她在打量马永成。
马永成,八虎之一。
这是杨厚照身边不得不让人重视的八个男人之一。
提起那个八个男人,就不得不说外臣对他们的评价。
厚颜无耻的拍杨厚照马屁,引导小皇帝不务正业,然后狐假虎威,利用杨厚照给予的权利为虎作伥。
但是在李昭看来,八虎可恶,也可恶不过杨厚照本身,若不是他纵容,八虎怎么能为所欲为?
且这八虎中,也不是人人都不好。
八虎中的高凤。
高凤就勤于职守。
杨厚照还是太子的时候,讲官讲的功课,他每天都给太子复习,对太子的生活言行,常加以有益的劝导。
孝宗去世,杨厚照当了皇帝,命他掌管机密,正德初年的一些新政,都是由他提议或奉行的,是个务实的人。
而且他身体不好,经常累到了,后来是累次称病,求退休,杨厚照反复挽留之后才批准的。
人家也没有留恋位置。
高凤死后,内阁大学士李阳东都给他写挽联,可见人品是不错的。
还有一个叫做张永的人,他在诛杀赵瑾的时候立了大功,而且平定西北叛乱时,他入山西城的时候,命手下将士不准骚扰百姓,还每人发了百两银子,不准将士管百姓要钱。
杨厚照祭祀的时候吐血,都是张永抱着他冲回豹房救治的,虽然最后杨厚照还是死了。
但张永救过他很多次。
张永也救过很多忠君不二的重臣。
所以这中间不乏也有好人。
但是这个马永成……
李昭右手的手指在袖子底下捏了捏,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正德皇帝刚即位不久,内阁会掀起一项弹劾八虎的运动,而杨厚照的昏庸罪名,正是由于偏心了八虎,远离了内阁文官的期望方向,所以被说成昏君。
也就是说,杨厚照昏君的名头,是从打虎之后开始的。
这辈子子她已经决定嫁给杨厚照了,怎么也不能看着自己的老公再误入歧途。
所以打虎行动,势在必行。
但是八虎中,这个马永成开始还算好,跟赵瑾作对,后来杨厚照没儿子,马永成就跟藩王勾结,开始帮杨厚照选儿子了。
只等着杨厚照同意立下皇储,他有大功之后就除掉杨厚照。
在她和杨厚照的角度,那就不是什么好人。
第九十八章 出宫前(三)()
李昭摇摇头,内阁打虎势在必行,趁着杨厚照给她拨人,她得留几个要保护的人在身边,这样在打虎的时候,这些人就不用被连累好名声。
马永成是绝对不要的。
李昭看向杨厚照一笑,道:“等人到齐了再说吧。”
杨厚照点点头:“给你选人,当然听你的。”
看向马永成:“去叫人吧。”
马永成气得拳头紧紧的攥在衣服底下,这个李昭,竟然还不选他。
马永成还是乖乖的把另外七虎都叫来了。
杨厚照让七人站在殿下给李昭看。
“这七人,阿昭你随便选几个,他们都是哄着朕长大的奴才,朕最信得过他们了。”
多了李昭就不选了,他们家本来就没有多大地方。
她垂眸打量下面的人,高矮胖瘦各不相同,不知道是按照什么规则站的队伍。
不过第一个人李昭认得,就是赵瑾。
说起这个赵瑾,八虎中他是最出名的,打虎之后内阁大臣两个辞官而去,八虎赢了,最后权利都落在八虎手上。
赵瑾凭借着他的甜言蜜意,让杨厚照准许他入了司礼监,做了司礼监的掌印太监。
本朝批阅奏折的程序是通政司整理奏折发放给司礼监和内阁。
内阁文官审阅后找到奏折的关键处,然后提出应该采取的意见,是批准,还是驳回?这叫“票拟”。
“票拟”好的奏折内阁再拿给皇上看,皇上看完后写下回复语,然后红笔一勾,这叫“批红”。
批红后的奏折要盖印,最后再发回给内阁,通报全国。
有时候奏折太多,皇上没那么多精力,就会将批红和盖章的权利交给司礼监。
也就是说,司礼监有着决定国家大事的权利。
内阁是“外宰相”。
司礼监的太监就是“内宰相”。
赵瑾做了“内宰相”之首之后,摸透了杨厚照不爱上朝,外臣经常见不到皇上这个规律。
所以滥用职权矫旨之类,开始弄权发展自己的势力。
就连内阁首辅,也要对赵瑾礼让三分。
那时候的赵瑾风光无限,权倾朝野,大臣们见面都要跪地磕头,叫他九千岁。
皇上是万岁,他只比皇上少一千。
权倾朝野其实算不上什么罪过,但是赵瑾没什么真本事,只知道贪婪,他命令所有官员,不管是做什么事,只要出京,回来必须孝敬他,钱数还都是固定的,非上万两银子不行。
有一位七品御使,不过出京三天去办事,人又比较清廉,回来之后没钱给他,最后没办法,怕赵瑾加害,自己上吊死了。
而本朝俸禄极低,就算那些能交得起钱的官员,钱财又是从哪里来呢?
羊毛出在羊身上,都是民脂民膏。
所以这赵瑾不是什么好东西,杨厚照的昏庸名声,有一半是他坏的,打虎应该打的就是他。
李昭是绝对不会选赵瑾的,但是其他人她又不认得,她看向杨厚照:“皇上,他们都叫什么名字啊?”
杨厚照看向下面七人:“还不跟娘娘说,你们都是谁?”
第九十九章 出宫前(四)()
除了赵瑾,他之后的人分别是,张永、谷大用、丘聚、罗祥、魏彬、高凤。
李昭认完人后想了想,高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