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太多小人阻拦。
查宁王的时候,因为那个账本,有太多人顾及王守仁,不敢让他和皇上相见。
后来怕他的心学给皇上洗脑,大家也不让见。
杨厚照死后,杨厚熜听说了王守仁的大名,想见王守仁,但是杨廷和因为嫉妒王琼,王守仁是王琼一手提拔上来的,所以不让王守仁进京。
但是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心学和理学之争。
总之他们不让王守仁见皇帝。
后来王守仁的父亲去世,王守仁心灰意冷,也就再也没有想过要见皇帝了,直到病死。
但是其实现在的王守仁,踌躇满志,像孔子一样到处讲学,教化百姓,难道他不想见到皇帝吗?
难道他不想他的学问被发扬光大嘛?!
其实十分想的,但是没有这个机会。
李昭想了想,也没睁开眼睛,道“万岁爷应该让王大人进京面圣,王大人剿匪有功,是国家的栋梁,这个荣誉,理应给他的。”
“但是要不要给十月当老师,还是要十月自己选吧。”
杨厚照睁开眼,低头看着里的人儿“怎么,你不想给儿子最好的老师。”
李昭道“最好的老师,不是大人说了算,是孩子自己说了算。”
“王大人当然学问好,又机智,但是跟小孩子站的高度已经不一样了,以十月现在的见识和理解能力,王大人说的道理,他能听懂吗?”
“最好的老师,我觉得不是差一大截,时是刚好有个差距,等孩子追上了这个差距了,再去请教更高明的老师。”
“要因材施教啊。”
杨厚照微微颔首。
李昭道“当然了,孩子也不见得不喜欢王先生,所以都还不一定。”
但是杨厚照显然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兴奋了。
李昭顿了下道“王先生还是很有趣的,臣妾觉得王先生跟万岁爷有点像?”
杨厚照的目光很危险“你见过他?有朕这么帅气?”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昭确实觉得杨厚照和王守仁很像。
他们两个,都有着跟这个时代人格格不入的东西,那就是有趣。
在理学的桎梏下,王守仁思想浪漫,天马行空。
杨厚照也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他们两个,都想法独特又好武,一个在北,一个在南,平顶叛乱。
他们两个是这个时代最灿烂的两个明星。
只要提起这个时代,总也绕不开荒唐小皇帝,和龙厂悟道的圣人。
所以是不是有点像?
不过又不像,王守仁是幸福的,虽然最后他只是没有见到皇帝,但是他想要的,都达到了。
杨厚照没有那么幸福。
杨厚照一辈子最想做的,就是逃出皇宫,不拘世俗。
但是最后他英年早逝。
他的遗书满是对年少时候荒唐的忏悔。
当然,有阴谋论者说那不是他写的,不是他说的。
李昭希望不是杨厚照说的,因为如果是,说明杨厚照妥协了,跟文官妥协,跟世道妥协,他就不再是那个潇洒的皇帝。
现在的杨厚照没有逃出皇宫,但是他在按照他喜欢的方式,改变这个国家,改变人民的生活。
他还没有妥协,一直在战斗。
希望这辈子,他能一赢到底。
李昭将手轻轻的放在杨厚照的腰上,笑道“听说王先生小时候对着竹子发呆,都看晕过去了,这样的人,难道不够痴,不够专?不够执着?”
“爱一样东西成痴的人,或许不英俊,但是很可爱啊,所以你说王先生可爱吧?”
杨厚照一下子就笑了,道“阿昭,朕把王守仁叫回来,这次就算不给十月选老师,朕也让他来京城,让他讲述他的学问,他的经历。”
这就是李昭的想法,让王守仁来京城,完成了王守仁的心愿。
也让这个时代最有趣的两个人,在适合的时候,见一面。
至于小孩子的老师。
让王先生当六岁孩子的老师,肯定是太浪费人才了。
但是这件事好像暂时不能说。
李昭在杨厚照耳边轻声说了一些话。
杨厚照想了想,捏着李昭的脸道“什么东西都让你算计了,你可真是精。”
李昭说的是,不管是心学理学,都让十月学,学问这个东西,要有争辩,要百花齐放,学习的人才能聪明。
天下都是他们家的,为什么要拘泥于一家呢。
皇上给小皇子选了老师,就是宋涵佩和韩澈。
这两个人很有意思,一个温润如玉,是个君子。
一个仗义执言,是个先锋一样的人。
他们两个轮流给皇子和其陪读做先生,这是皇上刚下的旨意。
夜晚杨家。
杨慎又来帮元氏搬花盆。
这活杨慎也不总来,所以无事献殷勤,就是有事。
元氏道“你又有什么事情求我啊?说吧,你是我亲儿子,总不会不帮你。”
元氏用她惯用的幽默,可是却没让杨慎高兴。
杨慎一脸忧伤道“娘,您说为什么皇上不选儿子作为皇子的试讲呢?”
。
第八百五十九章 老大不好使了()
在和世家的正斗争,杨慎确实表现出了,是跟皇上站在一边的。
但是他对权利的追求,是跟杨廷和一样的。
这么说,他当时跟皇帝站在一边,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怕皇上到时候清算杨家,是为了保护杨廷和的地位。
他这个目的,元氏看得最为清楚。
元氏会帮儿子,也是看到了这一面。
元氏此时看着杨慎就笑了。
道“韩澈是皇后的表哥,可以说是皇后和皇上最信任的人,宋涵佩一样,没有党派,没有根基,都是最纯粹的人。”
“皇上要给自己的儿子找老师,当然会找这样纯粹的人。”
“你也知道给皇子做试讲,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把你的思想,交给皇子。
意味着跟皇子,会成为最亲近的人。
皇上现在别说没有再生儿子,就算再生,皇子十月占嫡长,只要他自己不出意外,他就是未来皇帝。
皇帝的老师,杨廷和就是皇帝的老师啊。
“儿子,皇上并不想让你的思想,灌输到皇子的脑袋里。”
杨慎“……”
“娘,为什么啊?是因为爹?”
元氏点点头又摇摇头,随后道“儿子,你的学问,跟宋涵佩和韩澈比,你觉得你们谁高谁低?”
杨慎想了想道“若是比四书五经,韩澈读的最好,但是吟诗作对,他们都比不过我,至于宋涵佩,他两边都不占。”
元氏道“就是说韩澈踏实,你并不踏实。”
“宋涵佩有着年轻人应该有的朝气和直爽。”
“宋涵佩和韩澈两个人,就已经互补了,而且都是跟你差不多的思想,那么皇上现在为什么要选择你给皇子当老师呢?”
他多余了。
“还有你爹的事情,想来皇上对你爹也是很不满意,但是这是其次,不然不能让杨蕴去做伴读,不过,到底是两者皆有的,皇上也嫌弃你有党派。”
杨廷和一党。
能做皇子的伴读,也是皇上信任的人,也是极大的荣誉。
还不用交学费,大家都抢着来呢,但是皇上把这种荣誉给了杨家了。
可是皇上并不信任杨慎。
但是,皇上这么做也矛盾冲突。
杨慎明白了,给荣誉,不给实权。
杨慎急道“娘,爹已经老了。”
是啊,杨廷和已经老了,不管皇上喜欢不喜欢,过几年让他下去就是了。
杨慎也是满腔的报复,他还没爬上去。
元氏摇头,看着天上的月亮,然后笑了“儿子,家里人都敬佩我,说我把家管的好,你爹也对我好。”
“但是你知道我用了多少年的时间?”
“你爹能坐上这个位置,又用了多少年的时间?”
“岂能看一时成败?等,不急。”
“你娘这辈子赢的秘诀就是不急,等。”
等天时地利人和!
杨慎看着母亲看去的方向,他要等?!
前院书房。
杨廷和正在和黄禹孙继成布置事情。
杨廷和给了孙继成一封信。
“你派人送出去,不要让王琼的人知道。”
孙继成和黄宇都知道,这是一封写给江西知府的信。
皇上已经下旨,要让王守仁进京。
杨廷和不想王守仁进京,这是写给下面官员,让人拖住王守仁的信。
拖住一个人办法太多了,路不通,别的事要调配,找他帮忙……
而且也不需要强硬,会做到不留痕迹。
可是皇上可不好骗啊啊。
黄宇道“老师,可是皇上如果一心要见王守仁啊,真的不让他进京。”
杨廷和道“怪罪老夫什么?”
不能让,他没有几年就要下来了,杨慎还没站稳脚跟,王守仁来了,不知道内阁会不会变天。
所以不能让他来,要把杨慎立起来,他的时间并不多。
不知不觉中,牡丹花都开了。
王先生还没来。
这天十月放学,背着小书包飞快的跑回清宁宫。
见母后没在屋子里,他又跑到后花园。
李昭正在锄草。
十月叫道“母后,母后。”
李昭放下花锄抬起头,笑道“都忘了,你放学了,肚子饿了吗?饿了咱们娘俩先吃饭。”
十月摇头道“不饿,今天杨蕴带了他娘给他做的豆腐小丸子,送给我吃了,我吃了好几个。”
李昭就这么一个孩子,很宝贝的。
虽然她希望孩子长得皮一些,但是环境不允许,有很多人不希望十月长大,这样皇位就会落在别人家。
所以李昭都告诉十月,在外面不准吃东西。
不过李昭没有责怪十月,她更怕影响孩子和小朋友之间的感情。
以后多叮嘱大伴,确保安全就是了。
接着十月又道“母后,咱们等父皇一块吃,父皇可忙了,孩儿都两天没跟父皇一起吃饭了。”
李昭点头“好,等父皇一起吃。”
十月跟杨厚照的感情很好的。
小孩子又说了他课堂上一些有趣的事,李昭都认真地听着,做他的听众。
说到老师,十月道“母后,那个会盯着竹子,一动不动看着的王先生,他还没来吗?”
李昭心下一想,笑问道“十月不喜欢韩先生和宋先生吗?”
十月摇头道“喜欢啊,我喜欢,可是王剑羽说想见那个先生,那个先生很有趣。”
“不过杨蕴说现在的老师也很有趣,我也不知道,就是看看嘛。”
王剑羽是王琼的孙子。
王琼的孙子提到了王守仁,杨廷和的孙子说王守仁一般。
哦,这是小孩子都利用上了。
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大人的事不要连累小孩子,小孩子要早早的学会人世间的争斗和算计。
只有这样,才是神童,才是聪明的孩子。
比起那些孩子,十月生长的环境太单纯,他还不知道别人有什么预谋呢。
儿子这个弱点,李昭心想我得给他改了。
但是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不想这个,李昭要跟大人一样的和十月说话,她从来不欺骗十月,也不当十月是孩子。
李昭把王守仁的近况说了。
“王先生被派去剿江西的匪患,所以暂时来不了了。”
十月很是失望,仰着头道“母后,不是父皇让王先生来的吗?父皇不是天下老大吗,为什么王先生还被别人调走了呢?”
“他不听父皇的话吗?”
李昭就笑了“是吧,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王先生不听你父皇的话,你考虑一下。”
。
第八百六十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
十月是小孩子,想不通为什么,需要李昭教。
杨厚照可不是小孩子。
乾清宫里,杨厚照把杨廷和和王琼都叫来。
杨厚照问道:“为什么王守仁久召不来?他真的有这么大的架子?”
王琼忙道:“皇上,王守仁奉命剿匪,抽不出空来。”
杨厚照道:“你不是上了折子不久,两广地区的匪寇已经平息,怎么又要剿匪?”
“是你欺上瞒下咯?!”
王琼忙道:“之前是两广地区匪患,现在是江西匪患,江西知府亲自下的令,王守仁不得不去剿匪。”
杨厚照点头道:“哦,朕好像明白了。”
看着杨廷和道:“江西知府自己没有剿匪的能力?一定要王守仁去剿匪?”
杨廷和硬着头皮道:“王守仁有勇有谋,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杨厚照道:“所以这个国家,没了这个人,可能就转不动了,就只有他一个人才,哪里都需要他。”
说完将废弃的书本丢在杨廷和脚下:“那你们还在朝中干什么呢?天下之大,满朝文武,只有一个人才,你不觉得羞愧吗?”
“啊,朕的好老师,杨大人,杨首辅。”
皇上说的这么刻意,显然是意有所指。
杨廷和也知道,皇上不是在说王守仁架子大,是在说他。
说他搞的鬼,皇上知道了。
朝廷没人,这更是对首辅的羞辱,因为首辅管着所有人。
杨廷和跪在地上,颤巍巍道:“皇上息怒,是老臣之过。”
可是他并不说补救的办法,认错了,老臣,皇上能拿他什么办法?
杨厚照暗暗吐了口气,挥挥手:“下去吧,”
***
杨廷和和王琼走后,张永来到杨厚照身边:“万岁爷,杨大人这是图什么?不然奴婢现在就派人去,把王守仁硬接过来。”
杨厚照道:“算了,正打仗呢,朝廷已经没人了,没有这个人不行。”
所以皇上就是痛快痛快嘴。
张永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杨廷和出来后,外面的太阳晒得他有些头晕,他恍惚一下,王琼急忙扶着他。
杨廷和甩开王琼道:“不用。”
元辅大人的态度可不怎么好。
王琼也不恼,笑道:“大人,您这不是被晒的,可能是心虚。”
杨廷和“……”
“老夫心虚什么,心虚什么?你给老夫说清楚。”
王琼道:“卑职说的心虚,是心血虚,心气虚,是担心大人您的身体呢,不然大人您去看看?”。。
杨廷和:“……”
“你,你……”
他开始支支吾吾。
王琼又笑了,道:“所以啊,大人您以为卑职要说什么?”
杨廷和:这个老不休,故意调戏他呢。
杨廷和出了皇宫要去府衙,这一路上,脸色都十分不好。
到了吏部,黄宇来找他,见了问道:“大人,皇上发怒了?”
杨廷和摆摆手:“无妨,反正皇上也知道王守仁的重要性,更知道江西匪寇的凶猛程度,不会怎么样的。”
所以就算皇上发火,还是无法让王守仁进京。
他别的都不在意,只要王守仁不能面见皇上。
只要完成了这个任务,被骂也是值得的。
终于坐下来,喝了茶,杨廷和的气色也好多了,看着前方笑了笑,王守仁,绝对不能进京。
*****
可是杨廷和并没有笑几天,因为仗打完了。
当内阁接到军报和王守仁上书的折子的时候,杨廷和都傻眼了,看着通政司送信的人问道;“怎么这么快?”
那人道:“据说匪患一听王大人的大名,直接就投降改编了,所以没费一兵一卒,赢了,打完了。”
杨廷和:“……”
这个王守仁,到底是什么人啊。
****
杨厚照看完折子,哈哈大笑。
然后去了清宁宫,见李昭正在吃药丸子。
他笑容止住,问道:“阿昭,你干什么呢?”
十月已经六岁,李昭现在正是二十多岁的好年纪,她想再要一个孩子。
但是和杨厚照自然受孕这么久,还是没有动静,所以走老路,吃药吧。
李昭把太医院熬制的专璽大生膏塞到杨厚照嘴里。
杨厚照一愣。
李昭羞涩一下,道:“万岁爷,臣妾想再要一个孩子。”
说完摸着肚子,一脸期许。
杨厚照:“……”
不是有十月了吗?
杨厚照生孩子,完全是为了继承皇位。
她拉着李昭的手道:“生孩子危险,你忘了你怀孕的时候,多痛苦了,有一个就行,不生就不生了。”
李昭自己喜欢小孩。
皇家跟普通人家不一样,皇嗣越多,政权越稳定,政权稳定,对朝臣和百姓来说,都是好事。
不然你争我斗,最后的局面就是朝廷死人,下面朝令夕改。
所以皇帝的孩子,还是应该多一些。
再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