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天空下-第2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抗日同盟军自楚烈以下包括黎明辉虽然说都打过仗,但是在赵翰青面前谁也没有指手画脚的资格,所以,赵翰青提出的南线的对日作战计划立刻就被楚烈批准了。

    但是,那些为争几支破枪而精神百倍的家伙一听说要上前线跟日军打仗立刻就蔫巴了,一个个勾着头如瘟鸡一样,谁也不肯先开口。楚烈派谁跟赵翰青一起出征打鬼子谁就百般推诿,不是缺少枪支弹药就是缺吃少穿,甚至一个家伙拿出了一个山寨正在闹霍乱的理由来搪塞,总之是不愿意去打鬼子。

    赵翰青有些心寒也有些无奈,虽然早就想到这些土匪们不可能会真心去打鬼子,但是也没有料到会是这样一种情况,这些家伙有一部分是根本不愿意去打鬼子;而另一部分人是对日军畏惧。

    他心里一叹,看来这第一仗是指望不上别人了,只能靠自己的队伍去打了,只要打好了第一仗让大家看到日军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就会激发更多人打鬼子的勇气和信心。他知道自己凭自己平这点兵力根本无法改变整个战局,但是,他仍然决定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即便是阻止不了日军进攻的步伐,也要让进入中原的鬼子付出惨重的代价。

    楚烈也很尴尬,总不能让赵翰青只带着牛头山的队伍去打鬼子吧,他最后只好把范一统的黄石寨寨勇改编的第八纵队调给赵翰青指挥,他也只能调动这一个纵队。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最后五垛峰的吴二虎主动提出派黑虎军改变的第七纵队也参加这次出征。这事连赵翰青也没有想到,他当然不会相信吴二虎会那么有正义感和爱国情操,难免会怀疑的对方别有用心,不过这事也没有拒绝的道理。只能是自己小心防备就是了。

    楚烈任命赵翰青为南线对日作战总指挥,全面负责南征事宜。同时,楚烈以抗日同盟军总司令部的名义电令马王爷整编完队伍之后。也立刻着手准备北线的对日作战。

    有赵翰青的并和五垛峰的黑虎军改编的第7纵队,增强南线作战的兵力。务必保证第一仗胜利。

    赵翰青虽然有五个纵队,但是能调动的也不过三个纵队,牛头山根据地是根基所在不容出半点差错的,肯定是要留下部队保护,预备队已经全部编入一线队伍了,只留下李铁锤的青字营保卫根据地就显得兵力不足了,因为根据地的情况已经彻底暴露在大家面前了。难免会遭人觊觎,所以赵翰青又从几个纵队里各抽出一个营组成根据地卫戍团留在根据地协防,卫戍团和人青字营由李铁锤统一指挥。

    鲤鱼垛根据地虽然是无法跟牛头山相比,但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然也不容有失,于是,赵翰青就让聂无双留守鲤鱼垛根据地,同时负责后勤支援,毕竟这一次要远离根据地。后勤保障也至关紧要。

    九月初,中原的秋意还不太浓,赵翰青整军出征了。南征军由第一纵队也就是新成立的丹字营、第二纵队(田丰收的心字营)、第三纵队(黑五更的照字营)、第七纵队(黑虎军)一部、第八纵队(黄石寨寨勇)共一万多人宣誓出师。

    其中第七纵队只出动了一半的兵力,第七纵队司令吴二虎也没有亲自带兵,而是由第七纵队副司令袁大头率领。因其头大如斗而得名。身材如铁塔一般,貌甚粗豪,倒是一位威风凛凛的汉子。

    赵翰青在第一时间就掌握了袁大头的资料,袁大头是长工出身,因为抱打不平暴打了东家少爷,这才投奔了黑虎军,仗着一身勇武蛮力当上了黑虎军头目,他算不上吴家兄弟的亲信,不过为人讲义气在黑虎军一些穷哥们中很有威信,吴大虎和一大批亲信头目被消灭之后他才有机会当上了纵队副司令,不过深为纵队司令吴二虎忌惮。赵翰青这时隐约猜到吴二虎这次之所以主动派兵出征打日本鬼子多半是想要排除异己。

    赵翰青也是第一次带这么多兵,幸好他在邓铭文身边不少日子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调派军队发布命令倒也像那么一回事。他将全军分为三路:黑五更部为前路,负责刺探日军情报;他自己亲帅第一纵队和黄石军、黑虎军为中路军;田丰收部随后缓行。

    一路上昼伏夜行急行军,很快就进入信阳地界了,距离前面日军和**交战区域已经不远了。

    赵翰青一边派出侦察人员搜集**和日军的情报,一边派人去联系陆冠,陆冠在信阳应该有些势力,熟悉这里的地形,对周边的地方武装应该也了如指掌,如果能得到当地的武装配合这仗肯定会好打些。

    沿途开始出现络绎不绝的逃难百姓,还有大批溃散的**,不等侦察员们回来就从**士兵的嘴里得到了不少前线的消息,**作战不力节节败退,日军已经占领了周围的不少城镇,有的**甚至没有放一枪一炮,几乎是闻风弃城而逃,**龟缩在几个城镇里也已经岌岌可危了,信阳落入日军之手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赵翰青早知道**的战斗力不怎么样打不过日军所以也不如何惊讶,队伍里却是怨言四起,尤其是黑虎军,都抱怨**守土有责却做了逃兵而让他们来送死。为了稳定军心,赵翰青召开了宣誓大会,同时下令凡是从前线撤下来的**先是劝说留下一起打鬼子,不愿意留下的一律收缴武器才准予放行,短短的两天就收缴了大量的武器。

    黑虎军和黄石军不但收缴武器,连**从百姓那里搜刮的钱财也不放过,赵翰青对此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黑虎军和黄石军的士兵们也一个个都发了不小的财,最后也不再抱怨了,军心这才稳定下来。

第八百零一章 大战之前() 
黑五更也送来了日军的详细情报,作战区域内有日军第二军两个师团的兵力,**的张自忠部和胡宗南部的总兵力虽然占绝对的优势,却无法阻挡日军的进攻,已经开始后退了,日军已经逼近了信阳。

    赵翰青对着一张地图研究了半天,又根据搜集到的情报将整个战场局势不说了如指掌,也基本上都掌握了。战局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只要信阳一失,日军的占领区域就完全连在了一起,向南可以支援华中战场,向北可以威胁中原,而信阳能不能守住还要看武胜关能不能守得住。

    武胜关距离豫南重镇信阳只有数十里地,是中国古代九大名关之一。武胜关的东面是大别山,西面是桐柏山,两大山脉在此交会,恰如两条巨龙横亘在大地上,山峦交错,群峰环结,两条龙衔尾之处只有一个隘口形成关隘,这就是武胜关。

    武胜关地处险要,古人以“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骑”来形容其险峻,管的两面俱都是一马平川,更显得此关隘的险要。武胜关南面为两湖之地,关北面就是中原,两省不但以关为界,就连淮河长江也以关分水。此关自古以来即为兵家必争之地,行军必经之道,只要中原逐鹿,必先据此关,夺关则胜,失关则败。武胜关之名实在是名符其实,所以号称“中原第一雄关”。

    如今平汉铁路穿关而过,武胜关更成了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咽喉。武胜关一旦落入日军之手,整个战场的局势就会彻底改变。**如今已经龟缩在信阳、潢川等几个大城镇上,胜利的天平已经完全倾向了日军。信阳能不能守得住他也决定不了,他的这点兵力根本改变不了战局。一方面他手里没有那么多的兵力,而且也都没有打过大仗,如果与日军硬碰硬无异于飞蛾扑火;另一方面他也缺少指挥打大仗的经验。

    权衡再三,赵翰青决定不理会整个战场的局势,只管打好出师的第一仗来为抗日同盟军扬名立万。至于怎么打他也无法立刻做出决定,一面命令黑五更扩大侦察范围,一面等跟陆冠联系的人回来。

    直到第三天才联系上陆冠。原来陆冠在这一带大名鼎鼎,很容易就打听到了他的去向,只不过日军打过来之后他和家人一起躲到乡下去了。陆冠知道赵翰青亲自带着队伍过来了亲自赶来见面。

    二人虽然不是久别重逢,但是此时此地见面自然免不了一番亲热寒暄,然后才书归正传。

    “**的情况我知道得多一些,日军的情况我也不太清楚,只知道日军打仗很厉害,枪炮也比**厉害,天上还有日军飞机的狂轰乱炸。**稀里哗啦的就垮了。”陆冠边说边摇头。

    “日军的情况我已经知道的差不多了,我就是想知道这附近除了**还有没有别的队伍?”

    “别的队伍?民团也都被派去协助**打仗了,其实是帮着埋死人抬伤员去了,听说**伤亡惨重。哦,除了民团还有土匪,不过。他们早就躲在深山老林不敢露头了,对了,有家有业的大户人家还有护院队。不过人数都不多,吓唬吓唬老百姓还行,指望他们打鬼子肯定不行,不满你说,愚兄也有二十多号人的护院队,我这次来带了十几个,如果用得上就都留给师弟。”陆冠这次并不知道赵翰青带了多少人,他如果知道赵翰青带来了了近万人肯定不会说吧自己的十几个人留给赵翰青了。

    “我这里不缺打仗的人,只缺向导,师兄只需给我找三五个熟悉这里的道路地形的弟兄帮忙带路就行了。”

    “这个容易。”陆冠出去叫进来五个人。都是精悍利落的汉子。

    陆冠一指为首的年轻人道:“这是我侄儿陆虎,已经正式入门了。”又对侄儿道:“这就是我曾给你说过的赵师叔,快快见过赵师叔。”

    陆虎也就二十多岁。无论身材还是相貌都跟陆冠有几分相似,也是紫红脸膛,正在好奇地打量赵翰青,听师叔一说毫不迟疑跪下磕头。

    赵翰青一看这位师侄只怕是比自己还要年长一两岁,也不好意思受此大礼,急忙道:“无须客气,快快请起。”

    “哈哈,师弟,你让他拜吧,我回来给他说起师弟的事儿你就成了这小子心目中神一样的人物,不让他多磕几个头岂能心安?”

    原来这是把自己当偶像了,赵翰青笑着摇了摇头也没有再去阻止陆虎,粉丝们对偶像顶礼膜拜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后世那些追星一族为了偶像就是献身也心甘情愿。

    行过大礼,陆虎站起来笑道:“听我二叔说师叔您谈笑间就化解了师门的一场危机,侄儿我真是佩服莫名,恨不得插翅飞过去见见师叔,想不到天随人愿,这么快就见到师叔了,呵呵。”

    赵翰青一看陆虎聪明机灵心里就喜欢上了,也笑着道:“如果你不介意我就叫你小虎了,小虎,现在到了你的地盘,接下来可要拜托你多多帮忙了。”

    陆虎一见赵翰青丝毫没有摆师叔的架子,“师叔但有吩咐,小虎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赵翰青越发高兴,对陆冠道:“师兄,那么就让小虎就留在我身边帮几天忙。”

    “这小子巴不得能留在你身边,我如果不让他留下只怕他也不依,还有他们几个都是附近庄户人家的子弟,我指点他们功夫,也算是我的半个徒弟。”

    那几人也急忙上前大礼参拜。

    陆冠又声色俱厉嘱咐了他们几句,让他们不但要通从赵翰青的命令也要遵守军中的规矩,又请赵翰青对他们要严加要求云云。

    赵翰青怕陆冠吓住他们又好言好语说了几句,这才让黑牛将他们带下去好好招待,同时请他们协助参谋人员画出这一地区的地形、交通、敌我军事分布图。

    陆冠这时才感觉到赵翰青像是有大动作,问道:“师弟,瞧这样子这是要打大仗啊。”

    “你说中国这么大却让海岛上的小鬼子欺负,想想就让人心里不舒服,即便是无法阻挡日军进入中原,但是总要打掉他们的气焰才是,我要让他们知道中原不是他们撒野的地方,要不然别人岂不是以为神州江湖没人了。”

    “好,师弟说的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辈练武之人正该站出来杀敌御辱,我也恨不得与师弟一起杀敌。”

    赵翰青看陆冠说的慷慨激昂的样子,但是,他并没有当真,陆冠是有家有业的人未必真的能舍弃一切,再说让陆冠上阵杀敌也只不过是多一个战士而已,让他利用现在的身份协助抗战肯定能发挥更大的力量,所以,他笑着道:“打鬼子也不一定非得上战场,抗战其实有很多工作要做,陆师兄在这里威望极高,也有人脉,一样能为打鬼子出力,只要为打鬼子出力都是民族的英雄。”

    陆冠的神情有些激动,赤红的脸更是熠熠生光,挺起了胸脯道:“愚兄听说你带了队伍来打日本鬼子就为你准备了一百石粮食,两千块大洋,如果不够我这就回去在为你准备一些。”

    “多谢师兄,不用了,我们打一仗就走,粮食多了也带不走。”

    赵翰青这也不是什么客气话,出征时不但每人带了五天量的干粮,沿途还可以到地主士绅之类的大户家和村公所借粮筹款,临走时就留下一张写着“今借到爱国人士xxx抗日救国粮款多少,等抗战胜利之后本息一并归还云云”,然后盖上神州江湖抗日同盟军总司令部的大印,因此,走一路借一路根本不愁钱粮。

    至于借到的钱粮将来还不还、谁来还就不是他的事情了,那是将来的事,还远着呢。反正,这时候到谁家借也不敢不给,跟土匪明火执仗强抢也没什么区别,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只去大户人家借,平民百姓概不登门,另外还留下了一张盖着大红印章的借条让人聊以自慰。

    这种筹措军粮的方式还是赵翰青从后世一个报道中得到的启示:一个农民翻出来一张数十年前抗日队伍打给他爷爷的借条去找政府讨要,最后还真的兑现了。

    于是,赵翰青在成立了抗日同盟军之后考虑到不能再靠抢劫来解决军粮和军饷问题了,国民政府又指望不上,总不能饿住肚子打鬼子吧,于是就想到了这个法子,说借也好,说强夺豪取也好,总之解决了最关键的吃饭问题。

    其实这样做还有一桩看不见的好处,那就是对这些借粮的大户人家多少也能够预防他们去做汉奸,根据赵翰青知道的情况,那些投靠日本的汉奸和日本人委任的维持会长大多都是各地有钱有势的士绅们,如果他们资助过抗日队伍钱粮就会让他们在投靠日本人的时候多少有些顾忌。

    当然,这种巧夺豪取的办法也只有他们这种非正规的队伍才能办,如果是正规**这么干肯定不合适。

第八百零二章 铜锣镇大捷(一)() 
从不同渠道掌握的情况综合在一起就让赵翰青就对这个地区的日军兵力分布情况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下一步就是制定作战计划了。

    不过跟日军作战不比打土豪袭击山寨,这是第一仗必须打好,一万多人的命系于一身,赵翰青的压力也不小。这时不同于淞沪战场和南京保卫战中,他只管出谋划策,最终作出决策的是邓铭文,承担责任和压力也是邓铭文,直到今天他才知道这种压力有多大,就凭他当时能够选择相信一个初入江湖的小子就值得深深地佩服,那需要多大的胆气和魄力啊,当然他也有些佩服自己,当时能够说服邓铭文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赵翰青把大家召集起来商量怎么打这一仗,他希望集思广益能拿出一个完美的作战计划。

    原本习惯服从命令的黄石军和黑虎军大小头目们看到牛头山的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作为最高指挥官的赵翰青静坐一旁却丝毫未见愠怒,不由得暗暗称奇,就连范一统和袁大头也一样感到好奇,没想在江湖上一向被人视作厉害角色的赵翰青在下属面前这么随和,他的那些手下在他面前似乎也没有那么忌惮,对赵翰青又多了一层好奇,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范大哥,袁大哥,你们也都发表一下高见啊,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你们有什么好主意也别藏着掖着了。”

    “好,那我就谈谈我的想法。”范一统看赵翰青的神情就知道他是真心讨教,也就不客气地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范一统这么一带头,大家讨论的更激烈了。最后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就是黑五更和田丰收为首的牛头山一派力主分兵作战,四处袭击日军;另一种意见就是集中兵力与日军作战。坚持这种意见的自然就是黄石军的范一统和黑虎军的袁大头。

    赵翰青丝毫不奇怪出现这两种作战意见,自己的弟兄去打土豪或攻打别的山寨经常采用小股队伍奇袭的办法,弟兄们早已经习惯了这种战术。而黄石军和黑虎军经常大队人马一起行动,现在面对日军心中害怕更不敢独自行动了。

    赵翰青将两种意见都考虑了一番,分兵行动虽然可以减少伤亡,却与此次出征的目的不符合,这一次就是要打一场大仗来为神州江湖抗日同盟军扬名的。而且。黄石军和黑虎军没有对日军作战的经验,对日军又畏之如虎,如果分兵各自行动的话不是被日军消灭只怕就是不战而逃。

    众人都不在争论了都紧张地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