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野心家诸葛亮-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邓林带邓茂来阵中见司马懿。当时司马懿父子三人在一块。邓茂单脚跪下说:“贱民邓茂来见都督大人。”

    司马师问他说:“你原本是魏国的子民,为什么去当诸葛亮的亲兵,给诸葛亮推小车的呢?”

    邓茂说:“姜维逼我们小兵投降蜀国,我们有什么办法的呢?”

    司马昭问道:“你给诸葛亮推车,说明你死心踏地的追随诸葛亮。”

    邓茂说:“诸葛亮又强令我去给他推小车,我又有什么办法的呢?请都督饶我一条命!”

    司马懿说:“服从命令是当兵的天职,你给诸葛亮推小车,本都督不追究你的过错,但是,你必须将功抵过,把懂得西城里有什么陷阱,说出来了,本都督不但没有追究你,而且还奖励给你五十两黄金。”

    邓茂就把诸葛亮在西城里的四个城门挖了四个大陷阱的情况说出来。

    司马懿问道:“城门都挖了陷阱,那么平时城里的人是怎样出入的呢?”

    邓茂讲,陷阱口的平面架子的低下有顶木顶着,人走在上面,是不会陷下去的,到了用时,就派人下到底下,把顶木抽走,这样从城外冲进去的人马就压得平面架子塌下去。陷阱旁边的粮草堆也随着向陷阱倒下去,城头上的守军就向下丢火把,让大伙烧死陷阱里的人马。如果,还有外来的军人没有烧死的话,城里的到处假粮草垜烧起来,也能把外来的军人全部烧死的。

    司马懿父子三人一听到这,都互相看了一下,眼睛都睁很大,那情神好像在说,哎呀,多危险的呀。

    司马师很快回过神来了,他拔出剑来,喝道:“你说的是真吗?”

    邓茂说:“贱民讲的全是真话。”

    司马昭说:“我们马上去訪查,如果你讲了半句假话,你遭五马分尸!”

    邓茂说:“贱民要是讲了半句假话,愿意受惩罚!贱民来见大都督,目的就是要拯救魏军十万生命的。”

    司马懿假装喝住两个儿子,又对邓茂说:“本都督相信你的话,马上就给你的赏金。你得了赏金,你是怎样打算?你愿意在我军队里当队长吗?”

    邓茂说:“如果大都督给贱民赏金的话,贱民就回家种地。因为贱民在军中的话,诸葛亮会派奸细来杀害贱民的。”

    司马懿最后还是赏了邓茂金子,又让他回老家去种地。因为司马懿懂得,诸葛亮以后懂得邓茂叛变投魏了。诸葛亮会派精干的奸细到他的军中来弑杀这个邓茂的。

    邓家两兄弟就是得了这笔赏金,回老家后,就帮他们大嫂抚养大哥遗留下来的侄子邓艾。邓艾就是得到了叔叔的供养,他才得到读书的机会,长大后才成为魏**中的一个智勇双全的大将,才想出一个绕过剑阁关,从背后偷袭成都的妙计。就是邓艾偷袭成功了,才有机会跟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决战,将诸葛瞻父子俩杀死。这是诸葛亮生前所没有料到的。

    后人有诗云;

    武侯用人无原则,

    降将降卒作亲兵。

    亲信叛离泄机密,

    施计杀“马”化烟云。

    全凭司马赏金厚,

    成全邓艾灭蜀人。

    诸葛一时犯大错,

    子孙他年遭杀身。(未完待续)

第325章 司马放生诸葛() 
待到邓茂拿着赏金走后,司马师和司马昭都讲,全靠父亲想得周全,要不我门父子三人都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的了。接着,他们兄弟俩又问父亲,是如何识破诸葛亮的毒计的呢?

    司马懿讲,诸葛亮从来都是小心谨慎,非常怕死的。诸葛亮自从出山来当刘备的军师,他每参战,都是凭着他的权力,首先考虑自己的生命安全。在新野时,他是刚刚出山,每次打仗,他想方设法让刘备跟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如果仗打败了,就有刘备号令关张二人来接救他们。如果没刘备跟在身边的话,诸葛亮总是挑选他信得过的大将跟在他身边。这次,诸葛亮在西城,不带大将来保护,还冒险的独在城头弹琴,一点都不怕我们魏军的十几万兵马。这就值得我们非常怀疑。所以,我就不急攻城,先了解清楚了,再决定。邓家两兄弟的泄密,让我们知道诸葛亮这人的阴险毒辣。

    司马师说:“他毒,我们要做的比他更毒。”

    司马懿问司马师怎么毒法?

    司马师讲,在此驻下来,每夜就叫士兵挖地道,直通西城里去,然后在城里放火烧那些假的粮草,使得城里成一片火海。城里只有几口小水井,只够一两千人饮用,想灭火是不够用的。就是城里水少,所以诸葛亮才把五千兵的一半打发去另个地方。城里起火了,诸葛亮不被烧死。也呆不了,要逃出城外来的。那样的话,我们就能活捉他了。

    司马懿不同意这样做。他讲,挖地道偷袭,不一定成功的。因为诸葛亮见到我们白天不出动,他会怀疑我们挖地道的。他就派士兵日夜巡逻,一见到我们的士兵从地道口钻出来,就砍杀。我们士兵是白白挨砍。

    司马昭讲,那就安营扎寨。用十五万兵马,死死地围困这个小城。待到城里的粮食时吃光了,诸葛亮带队跑出来时,我们再将他擒拿。

    司马懿说:“你们兄弟俩的计谋,都是下策。行不通的。”

    司马师和司马昭就问父亲,上策又是怎么的呢?

    司马懿说:“上策就是马上撤军。”

    司马师说:“父亲是怕蜀军来救西城吗?我认为,我们现在有十五万兵马,又是在街亭打了打胜仗,志气凝聚,斗志高昂。而蜀军在街亭刚刚吃了败仗,他们的精锐部队又被我们所灭了,现在他们将卒志气涣散,斗志低落。而且他们的兵马人数又比我们少得多,即使他们奔来救西城,几万兵马也打不过我们的十五万大军的。”

    司马昭接着说:“诸葛亮被我们困在西城。正是上天赐给我们擒拿诸葛亮的大好时机。我们一定要擒拿诸葛亮!”

    司马懿问道:“你们兄弟俩,为什么一定现在要非杀诸葛亮不可?”

    司马家的兄弟俩都讲,因为诸葛亮是我们司马家的不共载天的死敌,早灭他一天,我们就早安宁一天。

    司马懿说:“你们看问题太短见了。诸葛亮虽然使我们父子三人的仇敌,但是他也是我们父子三人官位的保佑人。依我的想法。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诸葛亮一次。”

    两儿子都问父亲学习诸葛亮什么的呢?

    司马懿说:“学习他放生仇敌。”

    两个儿子又问父亲,诸葛亮曾经放过哪一个仇敌?

    司马懿说:“诸葛亮曾经放生过曹操。”

    司马师问道:“诸葛亮在何地放生过曹操?”

    司马懿说:“在华容道。”

    司马昭说:“父亲弄错了。在华容道放曹操的是关羽。哪是诸葛亮干的呢?”

    司马懿说:“世人知道关羽在华容道放过曹操。但是实质上就是诸葛亮干的。”

    两个儿子都齐声问父亲,这话是怎么说的?

    司马懿就给两个儿子解释讲,当年赤壁大战,诸葛亮布兵排阵把曹操逼走华容道。要诸葛亮真的要杀死曹操的话,他就会派张飞去守华容道。那么张飞肯定是不放过曹操的。因为张飞没有受过曹操的恩赐。可是,诸葛亮却偏偏要派关羽去守华容道。这还不是诸葛亮有意的要放生曹操的吗?

    司马师和司马昭问父亲,曹操是刘备的劲敌,刘备做梦都要想杀死他的。诸葛亮为什么还要放生曹操?这不是很笨的吗?

    司马懿给两个儿子解析讲,刘备之所以要请诸葛亮来当他的军师,就是想跟曹操抗衡,争夺天下。你们想,如果那时诸葛亮把曹操杀了,那么刘备就觉得他自己比孙权还高强,没有了曹操这个劲敌,他就能纵横天下了,留下诸葛亮就是给自己留下竞争对手。自古以来,所有当权者都怕手下的大臣篡夺权位。诸葛亮深知刘备的为人,所以他就有意的派关羽去守华容道,好让关羽放走曹操。至今,世人都认为是关羽放走了曹操,其实就是诸葛亮放生曹操的。

    接着,司马懿讲,就是因为世上有个诸葛亮屡犯边关,魏文帝才重用我司马懿来带兵抵抗诸葛亮兵马的。如果我们现在将诸葛亮杀死了,魏明帝就觉得无忧无虑的了,那样我在朝廷就没有是么价值,皇帝也许嫌我是多余的了,皇帝讲良心的话,还贬我回乡,不讲良心的话,他就怕我们父子将来三人功高盖主,要篡夺他的皇位,就要杀死我门父子三人的呢。因此为了保命和保官位,我们就要学习诸葛亮一下,放生诸葛亮一回。

    司马师说:“此回放过了诸葛亮,就怕让他诸葛亮回去了,再重整兵马来进犯魏国边境的呢。”

    司马懿说:“蜀国这么小,它财力人力都有限,只要不跟它打决战,采取坚守战术,就能将蜀国拖垮的。等到它蜀国垮了,而到那时,我们司马家又在朝廷里把曹姓的人赶下台了,由我们司马家的人来掌兵权。真的到了那样的话,我们就坐在朝廷里监管皇帝,而另派一支军队来攻打蜀国,将它灭掉。

    后来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就是当上了宣王,他才派钟会和邓艾两人带兵去攻打蜀国,并消灭了蜀汉王朝。

    司马昭说:“我也同意放走诸葛亮,但是,我们要让诸葛亮和天下的人都懂得我们曾经讲仁义而放生诸葛亮一次。”

    司马懿觉得这个老二可比老大狡猾得多的了。看来老二有望夺从姓魏手里夺得天下的。但愿老天能助我老二夺得天下。

    司马懿想到这儿,他就说:“老二说得有理,我就马上在马上给诸葛亮写一封信。”

    司马懿退兵了,诸葛亮从扫地的士兵手里,拿到了司马懿给他的那封信。

    信上写道;

    呈汉丞相诸葛孔明:

    我司马懿已经识破了你的空城计,也知道你手下仅有两千五兵,若果我大军将西城久围起来,你必被我所俘,必斩首示众。但是我司马懿念你的儿子尚小,此次就给你放生一回。下次你再被我围困,绝无生还机会。

    魏大将军司马懿谨呈

    诸葛亮看了信,他在心里大呼,天不助我也!接着,他又问送信上来的士兵,邓茂和几个人去了哪儿?

    送信的人讲,那几个人被魏军抓去了。原来司马懿为了不让诸葛亮知道邓茂叛变,他就抓去几个扫地的蜀兵,这样诸葛亮就不会派奸细去刺杀邓茂两兄弟的了。

    后人有诗云;

    司马躲过一狠招,

    天下方有晋王朝。

    仲达放生诸葛亮,

    武侯吹嘘本领高。

    后人写书却讲诸葛亮是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此乃有空城计的故事广为流传。(未完待续)

第326章 诸葛亮为兵败狡辩() 
诸葛亮斩了马谡,把兵败的责任全都推给了马谡。但是,仍有人议论街亭失守之事。诸葛亮为了平众愤,只好假惺惺的自报贬职。

    诸葛亮上表要自贬职,但是他却没有交出兵权。于是刘禅也不敢真的把诸葛亮贬职,只好做表面文章,准许诸葛亮从丞相大将军的职位降为右将军,行使丞相职务,仍总管全国兵权。诸葛亮的贬职,一场儿戏而已。

    诸葛亮这样自我降职,只要为今后若有打败仗了的将领,他好严肃处罚他们。这就是诸葛亮的狡猾。

    诸葛亮出此北伐失败了,他不甘心,时刻度再想如何再去北伐。他等了一年的时间,终于等来了东吴已经打败了魏国曹真带兵来犯境的军马,而且东吴的主将陆逊又有来信约蜀汉一起去攻打曹魏。

    诸葛亮借到了陆逊的来信,他就觉得是个大好机会,他又找到了北伐的理由。

    诸葛亮知道他若再出兵北伐的话,那些以前反对他北伐的大臣坑定又要出来阻拦的。他们的阻拦的理由肯定是讲他诸葛亮去北伐都打了败仗,还要北伐干什么的呢?再去还不是在失败的吗?而刘禅怕消耗国力。也随大臣的意见,不批准他出兵的。虽然他诸葛亮是独断专行,爱怎样做就怎样做,但是他还是怕众人议论的。为了封住众人的口,他必须再为自已开脱街亭失守的责任才行。

    诸葛亮又想怎样才能开脱的了责任的呢?他就想上表。在表里他就为自己伸辩失败的理由。臣子给皇上上表,是要在朝上给回皇上读一遍的,这样的话。全体大臣都能听到的。大臣听到了,谁还敢再多言多语?

    诸葛亮又考虑以什么理由上表的呢?想来想去,诸葛亮还是以再次北伐的理由上表。于是诸葛亮就决定再次写《出师表》一篇。

    现在有些大臣都反对北伐,诸葛亮就先讲他要北伐的原因。于是诸葛亮就在表问的开头写了;

    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复兴王业不能偏安一方,所以他才把征讨曹贼的大事托付给我。先帝英明衡量过我的才干,他明知道我去征讨曹贼。我的才能是弱于强敌的。然而不征伐曹贼,蜀汉王业就是等待消亡。与其坐着等待灭亡。还不如自动去讨伐敌人的吗?因此先帝才决定把讨伐曹贼的事业托付给我。

    我接受遗命以后,每天觉睡不着,饭吃不香,总想征伐北方敌人的事。为了北伐。就应先平去南方各郡,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的荒凉地区作战,两天才吃一顿饭。这并不是我不爱惜自己,而是想到蜀汉的王业绝不能够偏安在西蜀之地,因此我才冒着艰难险阻来奉行先帝的遗意。可是有些人发议论的说我这样做错了,不是上策。如今曹贼正在西方显示出疲困,又在东方竭力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趁敌军疲劳时而攻他。我认为现在正是进兵北伐的时候了。

    诸葛亮就在文章的开头讲他北伐是受到刘备的委托,并不是他诸葛亮自己想要干的。诸葛理由是很有力的。而且这个委托是很有可信的。因为刘备在遗诏里就是指定诸葛亮做托孤大臣的第一人选。既然他诸葛亮是的哥托孤大臣,那么就有刘备托他要完成北伐统一中原的大业的事了。刘备已死了。没办法对证了。反正刘备生前跟诸葛亮是很亲密的,诸葛亮现在讲有刘备曾委托他北伐的事,就有此事。谁反对北伐,谁就是反对先帝刘备的了。这样的一上纲上线,谁还敢反对北伐的呢?谁要是反对的话,那么就是反对先帝刘备的了。就要治他的罪!

    写了这样的两段文字,诸葛亮又要想写他前次北伐失败的原因。但是。他转想,不能写他自己失败的原因,写了就是承认自己没有军事的才能。他想到人们常说“胜败仍是兵家常事”的话。于是他就要将他的失败并不是天下的第一人,曾有先人失败过很多的。于是他就一一例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他的失败是情有可原的。想到这一点,诸葛亮又写了四点理由;

    我恭敬地把一些情况向陛下陈述如下:

    高祖的英明就像天上的日月一样,谋臣们的智谋之渊博深远,却是经历过艰险,受过创伤,遭遇危难之后才得到安定的,现在陛下的韶华赶不上高祖,谋臣又不如张良、陈平,却想采用长期相持的策略来取得胜利,安然平定天下,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一点。

    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在谈论如何才能安全、提出种种计谋时,动不动就引用圣贤的话,疑问满腹,难题塞满胸中;因此他们就今年不战,次年又不出征,使得孙策做得强大起来,逐渐吞并了江东。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二点。

    曹操的智慧计谋,胜过世上所有的人,他用起兵犹如孙膑、吴起一样,可是他却曾受困于南阳,历险境在乌巢,遭到危险于祁连山上,被逼困在黎阳,在北山几乎失败,差一点在潼关被杀死,后来他的表面上才稳定了一段时间。何况我的才学浅薄,就想要我不经历危险而安定天下。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三点。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没有攻下,四次渡过巢湖没有成功,任用李服,李服又图谋杀死他,委任夏侯渊,夏侯渊又战败身亡。先帝常常称曹操是个很有才能的人,曹操他还有这有那的失误,何况我才庸低下,怎么一定能获胜呢?这是我不理解的第四点。

    诸葛亮写了他可以失败的理由之后,他还觉得他应该再说,他为什么要继续北伐的原因。于是诸葛亮就从军队里的大将自然减少和蜀汉的地理位置的不足来申明他要北伐的两点理由;

    自从我到汉中,其间只不过一年罢,可是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邰、邓铜等大将领相续死去,还有军队中的曲长的、屯田军中的将官共七十多人,以及冲锋陷阵的将领,賨叟、青羌族将士以及散骑、武骑各路骑兵一千多人,这些全都是几十年来从四处聚合起来的精锐力量,不是一州所能具有的。如果再过几年,那全军将要损失去三分之二,那以后拿什么兵力去消灭敌人呢?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五点。

    现在百姓穷困、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