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宅在游戏当大侠-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静自然凉···”轻笑一声,天远的目光扫了一眼大殿前安坐的天龙寺众僧,道:“如果真如你所说,师兄我就是再着急,能改变天龙寺对我们的态度吗,不能吧,所以嘛,静观其变就好!”

    静观其变,师兄说的好听,你以为我的心境像你一样淡然,心静自然凉的道理大家的确都懂,但是能够做到的有几个呢。

    正如一句话,生前何必久睡,死后必定长眠,话大家都知道,但是想要克服暖腾腾的被窝诱惑,尤其是大冬天的时候,谁还会想起这句话。

    吐了吐舌头,望着依旧不见半点动静的天龙寺僧,看看日头,慢悠悠的落于西天尽头、落到西山之后,黄昏终于是死心了。

    切,还真被我的表现给吓住了啊!听到从天龙寺内传出来的一阵渺渺钟声,黄昏暗暗安慰自己,给自己装逼不成反丢人找个借口。

    “嗡···”

    渺渺钟声的响起,代表今天的论佛彻底告一段落,场内依旧没有分出胜负的僧人们,在钟声中只好收起心中的求胜欲望,叹一声佛号后,起身互相道别。

    随着论佛僧人们的各自归位,广场上的众僧也是随着天龙寺僧慢慢站起身来。

    伸了伸懒腰,等到一灯大师简单的总结一下之后,在一阵阿弥陀佛中,黄昏才是跟着天远和尚,随着人流,向着天龙寺为外来僧人安排的住处走去……

第三十四章 所谓心() 
夜幕初降,星光点点,轻柔的晚风轻轻流淌在点苍山中,淡淡的禅香悠悠缭绕在天龙寺内。

    作为大理的圣地,较之少林,天龙寺内的建筑装饰,不知道繁华了几分。镀金佛像、大殿高楼暂且不提,就是在后院禅房区域,少林唯有一些寻常的松柏草木、花鸟鱼石,点缀在院内。但是在天龙寺,后院禅房,亭台楼阁、假山清潭之间,布满了珍贵的花草树木。

    正值四月初,争相开放的百花还未曾落败,整个天龙寺的后院,此时正式花团锦簇、清香怡人的时候,放眼望去,甚是妖娆。

    后院深处一个独立的小院,是一灯大师特意安排给天远和尚和黄昏师兄弟两人的居所。

    夜灯初上,灯火摇曳间,两人所处的院落敞开了大门,任由清凉的夜风肆意流浪在院内。

    在院内空旷的地方摆上两方蒲团,满天星光洒落中,师兄弟二人在相互争艳、你追我赶盛开的曼陀罗花的映衬下,就这么随意的安坐,不言不语,似乎正在等待着什么。

    曼陀罗花是大理的国花,能够点缀在天龙寺内的,更是曼陀罗花中的贵族。绚烂的颜色、浓郁的花香,都使得院内充斥着一股纸醉金迷的味道,使得这里看起来不像是天龙寺的禅院,反倒像是大理城内的王宫。

    虽然已经住了几天,可是感受着天龙寺可以说是极致的繁华,黄昏还是不由的暗暗感慨,咱们少林,还真是够清贫的啊!

    不知道为什么一吃完晚饭,天远师兄就拉着自己坐在院内,不说话,就这么干坐着。

    黄昏很纳闷,难道是因为自己今天太跳,或者说表现得太浮躁,装逼失败,师兄要拉着自己修一下心吗!

    疑惑的再次扫了一眼双手合十、闭目不言的师兄,黄昏一手无聊的拖着腮帮,另一手翻弄着膝盖上的佛经。

    “啊···”刚刚看了一会,黄昏就感到身子一阵犯困,你妹啊,看这佛经还真是够累人的,而且这些经文还是自己最讨厌的文言文,誊抄也就罢了,现在就只能看,真是催的人昏昏欲睡啊!

    正当黄昏百无聊赖的乱翻时,院子外面一阵轻微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慢慢接近。

    “还是来了啊!”心中早有预感,此时听到脚步声,黄昏疲乏的精神突然为之一振,双眼一亮,低声说道。

    “是啊,还是来了···”师弟说的没错,看来天龙寺僧人对来自少林的自己和师弟,并非全部都抱有善意啊!睁开的双眸之中,悠光一闪而过,天远和尚轻声呢喃。

    来到小院前,见到院子的大门就这么无遮无掩的开着,前来的相和和尚一愣,目光一转之后,发现院内悠悠站起身来的天远和少年,相和心中明白之后,脸上不由浮现起一丝尴尬。

    不过尴尬之色也只是一闪即逝,稳住心境,迈步踏入院内,相和和尚对天远微微行礼之后,道:“小僧相和,奉一灯师伯之言,邀请两位前去一聚!”

    “阿弥陀佛,那就麻烦相和大师前面带路了!”瞥了一眼黄昏脸上玩味的微笑,心中早就做好心理准备的天远和尚点点头,轻声道。

    “请···”

    跟随着相和和尚,师兄弟两人穿过层层院落,才是来到一方和周围建筑比,看起来甚是朴素的院子前。

    虽然这几天来过此处并不止一次,可是平时都是一灯大师座下的渔樵耕读中的一位带自己过来。可今天,领路的却是今天在论佛中败于空明师弟手中的无妄,他的师傅相和亲自带路,那今天带自己两人过来的目的,恐怕不会再是和平常那般简单的交流佛法了吧!

    白天空明师弟和无妄的论佛,不过只是前戏,不管是空明师弟,还是无妄和尚,都只不过是年轻僧人。空明师弟辈分不低,虽然是空字辈的弟子,但是入门不过半年多,而且还是俗家弟子,根本就代表不了少林。而无妄更是不用多说,年纪比空明大,却只是现在天龙寺的六代弟子,即便是六代弟子中的领头羊,以他的身份也没有资格代替天龙寺。

    所以说,仅仅只是一场论文境界的论佛,不论空明和无妄谁胜谁负,对于两方的关系,都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可是自己不同,作为少林方丈的弟子,在这种情况下,前来天龙寺观礼,本来就是代表整个少林的。自己如果和天龙寺的高僧来一场论佛,暂且不论结果输赢,仅仅是各自的身份,代表的恐怕都是两方的脸面。

    即便是自己对于论佛没有什么好胜之心,可是自己身上担负的却是整个少林的脸面,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如何敢放松警惕,敢不全力以赴,因为自己明白,现在的少林,已经输不起了!

    再输,恐怕少林连禅宗祖庭的地位都要丢掉了!

    深深的看了一眼院子,在相和的示意下,轻吐一口郁气,在黄昏惊异的目光中,天远和尚平复心中的诸多想法,身上的气势突然一凌,缓步踏入院内。

    来吧,就让自己代表少林,和天龙寺的高僧,来上一场真真正正的论禅吧!

    …

    论禅,是论佛的第四个境界,也是论佛中,最琢磨不定、难以形容的论辩境界。

    和文、义、理三论不同,文、义、理再怎么辩论,归根结底,赖以争辩的啊

    源头是佛经,是经文。不论是论文、论义,还是论理,总是无法逃脱经文的拘泥,总是在经文的基础上,加以论证、向外延伸。

    但是论禅呢?

    论文,论的是佛经之文,论义,论的是经文之义,论理,论的是义中之理,那论禅又是论的什么!

    想要论禅,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禅!

    十方无影像,六道绝行踪。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一著高一著,一步阔一步。

    坐断佛祖关,迷却来时路。

    有人说,“禅”就是静虑,依体立名,其禅那之体,寂静而具审虑之用者,故谓之静虑。

    也有人说,“禅”就是思维,依因立名,意指一心思维研修为因,得以定心,故谓之思维修。

    所以他们说,“禅”即是“心”,修禅就是修心,坐禅就是坐心,礼禅就是礼心,那论禅,论的就是那颗佛陀之心。

    可是,说到这,那“心”,又该是什么呢!

    僧人说,他的“心”是“佛”,道士说,他的“心”是“道”,书生说,他的“心”是“儒”,君王说,他的“心”是“民”,女子说,出嫁之前,她的“心”是“父”,待嫁之后,她的“心”是“夫”,人之暮年,她的心又变成了“子”···

    或许,我们也可以这么说:

    渔翁的“心”,在川河江湖之中;

    樵夫的“心”,在山间草木之中;

    农夫的“心”,在一片黄土之中;

    书生的“心”,在于修身,在于齐家,在于治国,在于平天下···

    同样,我们可以说,江湖中人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心”。

    山贼强盗的“心”,在于“爽”,方丈掌门的心,在于“扬”,武者侠客的心,在于“侠”,江湖草莽的心,在于“狂”···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当然,那不同的人,对于他们来说,也有不同的“禅”…

第三十五章 所谓禅() 
于是乎,青灯古佛是“禅”,清静无为是“禅”,寒窗苦读是“禅”,黎明百姓是“禅”,三从四德,或许也是“禅”···

    有人看那江河湖泊,秀美之水,可以是“禅”;

    有人看那奇峰峻岭,壮丽之山,可以是“禅”;

    有人看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以是“禅”;

    有人看那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可能也是“禅”···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有些人说这就是“禅”;

    振兴门派,发扬光大,有些人说这就是“禅”;

    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有些人说这就是“禅”;

    一言不合、拔刀相向,有些人说这也是“禅”···

    所以说,不同的人对于“禅”的认知,也是不同的!

    天外云卷云舒,庭前花开花落,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禅”;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我们也可把它看作是“禅”···

    “禅”可以是春风,“禅”可以是夏雨,“禅”可以是秋霜,“禅”可以是冬雪,“禅”,或许就在四时流转之中;

    当然,“禅”也可以是春日之花开,“禅”也可以是夏日之木茂,“禅”也可以是秋日之叶落,“禅”也可以是冬日之草枯,“禅”,同样也可能是在四时草木变化之中;

    于是有了,山青是“禅”,水秀是“禅”,风花是“禅”,雪月也是“禅”;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是“禅”!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是“禅”!

    悟道修禅明本性,人生几何也匆匆,是“禅”!

    睡起有茶饥有饭,形看流水坐看云,也是“禅”···

    于是有了,打坐是“禅”,耕作是“禅”,悟道是“禅”,睡觉也是“禅”···

    有人说,智者看山,是“禅”,仁者看水,也是“禅”,佛祖看世人,是“禅”,世人看名利,同样也是“禅”。

    壮丽之山是“禅”,秀美之水,是“禅”,世人熙攘,是“禅”,名利权财,是“禅”。

    所以他们认为,“禅”有色,“禅”有声,“禅”有形,“禅”有意···

    于是有了: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可是···

    我们不能说,“禅”就是入山修行,但是我们可以说,入山修行是“禅”;

    我们不能说,“禅”就是浪迹红尘,但是我们可以说,浪迹红尘是“禅”;

    我们不能说,“禅”必须青灯古卷,但是我们可以说,青灯古卷是“禅”;

    我们不能说,“禅”必须四大皆空,但是我们可以说,四大皆空也是“禅”···

    六祖慧能明心见性是“禅”,迦叶尊者拈花一笑也是“禅”…

    所以同样,我们也可以说,“禅”无形,“禅”无意,“禅”无声,“禅”无色···

    于是也有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门弟子修“禅”,可以是一盏青灯,一卷古经,一串佛珠,一杯香茗;

    当然,也可以是一缕烛火,一阵清风,一方蒲团,一心空明···

    所以,我们说修“禅”,简单的来讲,就是修心。

    云开空自阔,叶落即归根。回首烟波里,渔歌过远村。

    修“禅”,可以修春花秋月,可以修夏雨冬雪,可以修山川草木,也可以修鸟兽虫鱼。

    一卷佛经,可以修“禅”,万丈红尘,也可以修“禅”。

    静坐空明,可以修“禅”,浪荡无形,也可以修“禅”。

    青山绿水间,一醉五百年,可以修“禅”。

    枯树云充叶,凋梅雪作花,可以修“禅”。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可以修“禅”。

    当然,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我们也可以说是修“禅”。

    我们不能说修禅必须做到“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其实,“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同样也是修“禅”。

    我们不能说修禅必须做到“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其实,“身世悠悠不系舟,得随流处且随流。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钱明日愁”,同样也是修“禅”。

    修“禅”时,我们既可以做到“僧家亦有芳春兴,自是禅心无滞境。君看吹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也可以做到“散尽浮云落尽花,到头明月是生涯。天垂六幕千山外,何处清风不旧家”。

    心中有“禅”,不管身在何地,人处何方,都可以修“禅”。

    修“禅”如此,那论“禅”呢!

    论“禅”亦然。

    论“禅”,可以论山之壮丽,可以论水之秀美,可以论世人之熙熙攘攘,可以论红尘之名利权财。

    于是,春风可以论“禅”,夏雨可以论“禅”,秋霜可以论“禅”,冬雪也可以论“禅”;

    于是,花开可以论“禅”,木茂可以论“禅”,叶落可以论“禅”,草枯同样可以论“禅”···

    我们可以论云卷云舒,我们可以论花开花落,我们可以论风花雪月,我们也可以论青灯古佛···

    密室开锁门,闲不下松门。谩将无孔笛,吹出凤游云。这是论“禅”!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也是论“禅”!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同样是论“禅”···

    生老病死可论,喜怒哀乐可论,青云直上可论,日落西山也可论。

    有形可论,无形可论,有意可论,无意同样可论···

    这,就是论佛的第四境界,也就是所谓的“论禅”!

    ···

    吃惊的望着步履稳健、如剑出匣的天远师兄,黄昏从来没有想过,在这个看起来似乎什么时候都淡然出尘、好似不是人间烟火的师兄身上,竟然能够感受到这么一丝凌厉如刀、坚韧如石,可以说是锋芒半敛的气势。

    这还是藏经阁内,那个不为外物所动、宁静淡泊的天远师兄吗!

    感受到从天远师兄身上传来的气势,心中疑惑的黄昏忍不住的收起嬉皮笑脸,面色变得肃然,扫了一眼透露出些许烛火的大堂,黄昏似乎明白了为什么自己的师兄突然会变成这样。

    看来自己猜测的并没有错啊!

    苍穹如盖,笼罩四海,夜色如水,悠然徘徊。

    灿烂的星光之中,伴随着清凉的夜风,做好心理准备的师兄弟二人,就这么跟随着相和,进入了灯火通明的大堂···

第三十六章 一尘() 
清风悠然闪过,撩动了几许堂内的烛火。

    一灯大师盘腿坐在首位,在他两旁,则是分别盘坐了两名老僧,面色或肃,面色或静,面色或冷,面色或善。

    在大堂两边,两排相对一灯大师五人比较年轻的僧人,安静的盘坐在两排烛火前,不言不语,气氛紧张。而在一个角落里,无妄也是面色疲惫的坐在在哪儿,有点郁郁寡欢,显然还没有完全从今天的失利中走出来。

    在大堂之中,众人面对的位置,则是摆放着两方蒲团,在两方蒲团前面,是一个小小的茶几,茶几上放了一个红萤小火炉和一套茶具,而火炉上,则正烧着一壶水。

    只见水水壶发出一阵阵低沉的声啸,迷蒙的水汽随着夜风袅袅漂浮,如烟如雾,看起来很是飘渺虚幻。

    相和将天远师兄弟两人领到堂内后,便安静的走到一旁,坐在无妄身前空余的蒲团上。

    “一灯大师,诸位大师···”微微行了一礼,天远和尚轻声问道:“不知深夜叫贫僧师兄弟二人来,所为何事!”

    “也不是什么大事···”微微一笑,一灯大师示意了一下身边的四位老僧,解释道:“只是四位师弟知道天远大师你是来自于少林寺,所以想要见识一下···”

    一灯大师话暂时未说透,但是不管是天远还是黄昏,心中都明白一灯大师的意思,看来今夜是不能善了。

    果然,感受到堂内略微沉重的氛围,黄昏撇了撇嘴,自己还是没有猜错,这群老和尚对自己师兄弟两人还真不全是抱有善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