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没来得及逃走的百姓则几乎无一例外的被烧光了作物和家园,他们自己也成了没有拇指的残疾。失去了劳动能力的百姓更是孤苦无依,人满为患的城池已经无力再接受这么多张嘴来啃食他们为数不多的存粮了,为此这些难民不得不向南迁徙。其结果就造成了清川江以北几乎成了无人区,而江南地区也开始缺粮,这种情况要到大同江南岸才稍微好转。
在这种情况下,高定边和王汉新如果还在原来的地带活动的话,那么他们的粮食供应就会出现危机,如果渡过清川江向南,一则过于深入敌境危险更大,二则清川江以南地区也已经加强了防备,行动的效率将会变低,三则是清川江这道天然屏障的存在,一旦高丽军队切断这条江上的所有渡口,那么骑兵要撤退就变得十分艰难。因此高定边和王汉新决定将矛头指向咸镜道。尽管那里地广人稀,也有了较强的防范,却更适合骑兵的机动性发挥。
在这种局面下做出这样的选择其实也是理所当然的,可是战术上选择的减少就给了高丽军队一个机会,一个发现他们行动规律的机会。
经过了整整一年的隐忍。由高丽宿将李成会所训练的骑兵已经完成了训练。虽然这一次组建的骑兵部队几乎耗尽了高丽国内所有可堪使用的马匹,不过能在原先的骑兵部队全灭之后再次组建一支超过一万人的骑兵部队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为此耗尽心力的高丽统帅卢炫和他曾经的老上司李成会仔细分析了高定边和王汉新的作战行动规律,终于掌握了他们的动向。
尽管绢之国的部队动向已经暴露,可这支精锐的骑兵来如闪电去如风,步兵只能望洋兴叹;且王汉新诡计多端,要想打伏击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能够根据他们的行动及时调整部署的只有李成会的骑兵部队,卢炫和李成会商议之后,决定进行一次骑兵决战,利用己方骑兵在数量上的优势来压倒对方的机动优势,以求一战解决这支敌军。免除后患。
面对出击任务,高丽骑兵的士气激昂,所有人都盼着将这支杀戮自己袍泽,残害百姓的敌军送进坟墓。李成会为此将自己的儿子李猛调来帐前听用,作战地点则定在了咸兴府东北二百里左右的野熊岭一带。
反观辽东军这边,高定边和王汉新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他们分兵了。由于野熊岭一带地形崎岖复杂,要彻底劫掠这一带的村落单凭一支部队会浪费太多时间,因此由高定边率领着虎卫营本部的人马走东路。王汉新率领主力骑兵部队走西路,然后将这些部队再细分成几支分队,分别出击各个村落。这就给了李成会一个绝好的机会。他命令李猛集中一万一千名高丽骑兵对王汉新率领的四千骑兵发起猛攻,自己则率领剩下的两千四百名骑兵埋伏在要道,准备截击高定边的救援。
嗅觉异常灵敏的王汉新感觉到了危险,在最后关头下达了集结的命令。在李猛后悔不迭的咒骂声中王汉新的骑兵部队凭借超高的机动能力完成了集结,避免了被高丽军队各个击破的下场。
可是即便如此,高丽骑兵还是达到了近乎三比一的兵力优势。陷入敌军包围的王汉新部尽管在马匹数量上与高丽不相上下,可这些马儿有三分之二是没有主人骑乘的。用来迷惑敌军还行。却无法成为战力。经过艰苦训练的高丽骑兵丝毫不逊于久经战阵的绢之国精锐骑兵,双方的厮杀从一开始就惨烈异常。所不同的是王汉新部每伤亡一人,高丽军对于他的优势就增加了一分。王汉新知道不妙,便寻机突围,可李猛占据了主动和地形的优势,王汉新组织了几次突围行动都未获成功,眼看着部下的伤亡越来越大,王汉新只得暂时退往一座不知名的山头坚守,同时升起了狼烟通知高定边。
其实不用王汉新通知,高定边早已得到了消息。当然,这是李成会故意透露出来的,为的就是让高定边率部赶来。
高定边率领的三千骑兵一路疾行,当天夜间来到了一处名叫老鹰口的地方。高定边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形势后大惊失色:老鹰口的地形险要,如果敌军在这里设伏的话,自己贸然进入必定全军覆没!
当下高定边命令部队停止前进,派出五百人抄小路巡视前进,大部队则停留在了原地。正是因为高定边的这一举动拯救了虎卫营。没过多久,派出去哨探的五百骑兵就和埋伏的高丽骑兵交上了手,高定边闻讯立即展开部队营救,而李成会则不得不放弃伏击的方案,开始与虎卫营正面对抗。
战斗从一开始就陷入白热化,虎卫营的士兵个个身经百战,其战斗力之高是辽东军中首屈一指的,而高丽军则胜在士气高昂,对于虎卫营满腔的仇恨激发了他们的潜力。高丽军士兵就算被虎卫营伤到,只要没死就会如同疯子一样继续战斗下去,因此虎卫营面对这样的对手也感觉到十分的棘手。
高定边很快了解到对方的兵力与自己接近,对方的作战意志如此高昂,要突破他们的话己方必然是损失惨重,那样就算赶到战场恐怕就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又如何能解救王汉新的部队呢?眼见战事陷入僵局,高定边决定亲自上阵,凭借自身的武勇硬闯出一条路来,然后凭借己方的机动优势摆脱对手。
下令部队跟紧自己的步伐和专杀对方的马匹的指令以后,高定边舞动长枪杀入了敌阵之中。高定边的这条枪就如同一条黑龙,在高丽士兵的要害处闪动着死亡的爪痕,每一枪看似蜻蜓点水一般轻柔,却都扎中了人体的要害部位,高丽士兵在这位如同具体化的死神面前就像婴儿一样脆弱不堪,只能任由他不断的收割着人命,用鲜血为虎卫营指引一条通道。
就在这个时候,高定边的面前出现了一道身影,黑夜中苍白的须髯格外引人注目,高定边一眼便认出了来者正是那个自己无法战胜的敌将李成会!
第五十五章 一 意外结局()
“敌将,纳命来!”
李成会挺枪催马直取高定边而来。高定边见了心中一凉,对手的厉害自己是领教过的,虽然之后他受舅舅卢清翰的教导,学全了卢家的枪法,可面对这位老将究竟有几分胜算自己心中还真没把握。如今的形势危急,如果自己在这里被李成会缠住的话,虎卫营的进攻势头就会受到遏制,现在自己已经深入敌阵之中,要是这个时候被对方从两翼反制,那边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那样的话伤亡惨重自不必说,更关键的是如今兄弟王汉新唯一的指望就是自己的这三千人马,如果无法突破敌军的阻击,那王汉新部就岌岌可危了。
可惜眼下的形势已经容不得回头,高定边明知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分出胜负,却也只有硬着头皮迎战李成会的份儿。
一老一少两位将军一交上手,李成会便吃了一惊。遇上一次交手相比,高定边的枪法变化巨大。之前高定边的枪法固然精妙非常,但走的是刚猛的路子,就如同受伤的猛虎一样咄咄逼人,但是他的破绽也是层出不穷,只要针对这些破绽加以牵制就能成功取得优势,可如今他的枪法好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看似柔软的枪法犹如无处着力的团内藏着的绣针一样,稍有不慎就会被着尖刺伤了手,更关键的是他的破绽变得异常的少,给人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李成会心中暗自思忖:自己果然没有看错,才不过两年时间,这小子便成长为不下于自己的用枪高手了。幸好自己情报准确,得知了这小子的所在。如果派李猛来阻击他的话,已经不是这小子的对手了。看来今天必须将这小子杀死,不然的话,再过几年等这小子的技艺越发成熟恐怕连自己也不是他的对手了。
想到这里李成会手上加紧,一枪快似一枪。朝高定边猛攻过去。转眼间两人交手已经四十回合,高定边随然招架多还手少,却渐渐适应了李成会的打法,眼见自己所学枪法已经不输对手,他的信心反而越打越足。他一边招架一边喊道:“老将军,你的体力可是越来越差了。再耗下去迟早是我赢!”
“娃娃好大口气,老夫纵然不济,要杀了你还是绰绰有余的。”
“那还等什么,让我见识见识你的厉害呀!”高定边手上加紧,连续反攻了七八招。挽回了颓势。
李成会口上这么说,心中却明白高定边所说不虚,自己久攻不下,毕竟上了年纪,这样消耗下去自然不是年轻力壮的高定边的对手,必须尽快拿下此人才是。可是想着容易做着难,高定边的防御密不透风,哪里来的机会能杀得了他呢?
此时原本鏖战不休的双方士兵都渐渐停止了打斗。静静的看着两位将军的生死相博——此时的混战双方谁也没占到便宜,再打下去也只是单纯消耗罢了,可眼前的这场决斗实在太过精彩。恐怕一生之中再难得见到一次。因此大家不约而同的止住了打斗观看,每个人心里都明白这场决斗的赢家其实也就是这场伏击战的胜者了。
堪堪已经战到一百多回合,李成会突然有了一个发现:高定边在使出一招回手防御时,左肩上有一个很小的破绽,而且每次都出现在同一个地方。看起来是他练功时养成的习惯,不过这一处破绽非常之小。而且还在侧后,一般情况下是攻击不到的。李成会想到这里故意连出十几枪将高定边暂时压制住。然后双腿一夹马腹,那马向前跃出半步来到高定边的左手边。然后横扫一枪,逼得高定边只能回手防御,那个破绽果然露了出来,李成会见机不可失,把手腕一翻,那枪头猛地挑向了这处破绽!
李成会的这一招说来容易,做起来实在比登天还难。要把已经使老的横扫突然变成直刺,而且还要精准的命中这一处小小破绽,还得让对手猝不及防,这其中凝聚了李成会毕生的功力。
高定边大惊失色,急抬起左手来要挡开这一枪,李成会的枪尖直接插中了高定边的肩甲内侧,巨大的冲击力将高定边整个人刺得飞离了马鞍!
赢了!李成会心中如此确认。一旦被他挑落马下,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过再一枪就能结果他的性命了。
就在此时,李成会只觉得胸口一冷,一柄长枪赫然刺进了自己的胸膛!
怎么回事!李成会瞪大了眼睛再看时,才发现高定边根本不是被挑落马下,而是用右脚勾住马镫,然后顺势从马的肚子下面绕了半圈,然后单手刺出了这一枪!
高定边的这一招并非是卢家枪法,而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歪招。自从他输给李成会后就一直在琢磨着怎样报仇,结果让他想到了这一招蹬里藏身单手出枪的招式。这一招险中求胜,可以说一击不中就没有活路,而且长枪的长度在马腹之下反而成了累赘,因此必须单手持在枪身正中才不至于影响出枪,为此必须在近距离才能命中对手。后来随着他武艺精进,王汉新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故意练成一招回手枪,在原本毫无破绽的左肩上造出一个破绽来,为的就是吸引对手到近距离来发动攻击以便使出这一招来。可以说高定边所有的一切,包括那一百多回合无懈可击的招式全部是在为这一招服务的,只有让李成会这样的对手无从下手,才能引发使用这一招的可能。尽管这期间费了百余回合的周折,却是高定边所能选择的最快的解决战斗的方式了。
李成会俯视着这个藏在马腹下给予自己致命一击的年轻人,此时他只要一枪就可以把毫无还手之力的高定边置于死地,可是他的手却抬不起来。从军几十年这种无力感还是第一次,李成会不由得苦笑了一下,鲜血从喉咙中翻滚而上,顺着嘴角溢了出来。
“干得不错,年轻人。”李成会用尽最后的力气说着,鲜血随着他每一次开口不断的翻滚而出:“老夫死不足惜,只可怜高丽百姓。。。。。。”
高定边翻身坐回马鞍,淡淡说道:“若是常都护健在,高丽早已灭亡,就不必再起如今的战事了。如今这种局面也是无奈之举,在下也不想看到。老将军放心,高丽降服之日,在下绝不会容许再有残害平民的事情发生。”
李成会抬头看了看夜空,仿佛那些已经去世的战友们都在空中围绕着自己,他的嘴角微微一歪,道:“但愿你言出必行。。。。。。”
说到这里,李成会的头慢慢垂了下去,整个人随之失去平衡从马上翻落。
老鹰口的伏击战因为李成会的落败而结束,士气大落的高丽骑兵很快便开始撤退,高定边终于以伤亡三分之一的代价通过了老鹰口。
高丽最后一位宿将李成会以六十六岁高龄战死于野熊岭之役。这位传奇英雄的死标志着高丽军队全盛时期的结束,也给予高丽军队沉重的心理打击,尤其是这支刚刚组建的骑兵部队在首战中就失去了指挥官,以至于在之后的战场上这支骑兵队的表现与这一战判若两人。
第五十五章 二 苦战()
太阳再次从野熊岭的东方升起时,王汉新清点了一下伤亡。仅仅一天两夜的时间他就损失了将近两千骑,剩下的人中还有三分之一负伤,这是自骑兵袭扰高丽境内以来最为惨重的伤亡,而且仅仅发生在一天多的时间内,这场仗打得有多么惨烈光看这个就能体会一二了。
虽然王汉新的部下给高丽骑兵造成的伤亡数字超过了己方近一倍,可是目前只剩下两千人的他们必须面对八千敌军,人数比从三比一变成了四比一,再这么打下去全军覆没只是时间问题。
王汉新下定决心突围。一方面是高定边的援军迟迟没到,王汉新估计他也已经陷入高丽军队阻击的泥潭不能自拔了;另一方面是王汉新的部下的箭支已经射光,天一旦亮起来就会成为高丽军的活靶子。
王汉新手头还有一项资源,那就是几千匹驮马,原本他还想尽可能保存这些马匹,现在看来只能完全舍弃了。他将这些马作为前驱去冲散高丽骑兵的队形,然后开始突围。
可惜他的计划从一开始就遭到了挫折,李猛早已防到这一手,因此高丽军队一发现绢之国的马阵就立即将早已准备停当的柴草堆推了出来,然后点上火,被火焰吓得绕行的马匹立即失去了阵型,完全没对高丽骑兵阵造成伤害。更糟糕的是王汉新安排的一百敢死队原本躲在马腹之下准备突破敌阵后从后方制造混乱,这时他们分散成了完全失去联络的孤军,被高丽骑兵一个个的宰杀掉了。
王汉新眼见计划失败,只得率领其余部队将兵锋一转从另一个方向突围。高丽军全力围拥上来,不管王汉新如何强悍的突击,李猛在后方坐镇指挥,不断利用骑兵的机动能力在王汉新的前方设置阻力,同时从侧后给他的后部造成出血。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那么王汉新部就只有全军覆没一条路了,可是在这个时候高定边的援军终于赶到了战场,朝着李猛的屁股后面攻了上来。
遭到夹击的李猛却并没有慌乱,因为原本他就做好了父亲没能成功阻止敌军援救的准备。他立即分出两千骑来对付高定边的部队,自己则继续指挥着对于王汉新部的围剿。
但这么一来,王汉新立即觉得轻松了许多。毕竟以他的武勇要撕开口子突围并不是难事,尤其是挡在他面前阻止的高丽军突然减少的情况下。王汉新的长枪早已经因为沾满了人血而无法继续使用了,他扔掉了长枪改用他更加得心应手的双刀。飞舞的双刀就像收割作物的镰刀一样,只不过他所收割的是活生生的人命。高丽骑兵虽然经过了长期的训练,可是在这位年轻将军的面前还是纷纷中刀坠马。根本就没有谁能在他面前过得了三招的。
如果王汉新这时候不是亲自冲锋陷阵,而是在坐镇指挥的话,那么他就可以和高定边联动起来把李猛的骑兵驱散,遗憾的是此时他身陷敌阵之中,明明感觉到援军可能已经到来,却无法判明他们的方向,因此他的行动显得有些无的放矢,从而错失了致胜的良机。
反观高定边这边。他虽然无意和高丽军纠缠,只想尽快和王汉新合兵一处,可高丽军却像牛皮一样死死黏住他不放。因此他不得不一次次的突破摆脱高丽军又再次被黏上。
只有李猛此时还能掌控整个战局,努力协调高丽军队同时对两支绢之国骑兵的战斗。
可是李猛也面临着一个头痛的问题,以高定边和王汉新这两支骑兵的强度而言都略胜自己一筹,而且他们志在突围合兵,因此绝不会恋战,自己的骑兵不得不发挥最大的机动能力阻止他们的这一举动。随着己方阵型的变薄,这样的事情已经开始变得步履维艰了。再打下去迟早会被他们撕开防线汇合在一起,这个时候要消灭这支敌军就变得困难起来了。究竟该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呢?李猛知道凭自己手头上的兵力恐怕还太过单薄。此时他只盼着父亲的部队能尽快赶回来,有了这支兵力和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