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地烈风-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性的,由于他的死使得咸镜道防御体系面临崩溃的危机,最终咸兴府陷落。咸镜道几乎全部陷落都与他的战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且之后如果不是盖言晓着力于攻陷白狼山打通东西两军的联络的话,那高丽丢失的土地就不止是咸镜道了。

    咸兴府的失守意味着高丽东线的武装力量的溃灭,对于卢炫而言高丽东海岸的大门已经完全洞开。虽然之后福王崔健江组织的忠勇军及时的堵住了这个缺口,制止了绢之队快南下的企图,但这在当时并不为卢炫所知。

    紧接着第二个坏消息接踵而至。一直不露声色的绢之国水军终于露出了它的獠牙,郑梦龙率领两万水师进入大同江,在焚毁了所有的横江铁链之后成功在南岸登,并且用舟船搭建了一座浮桥供辽东军通过。平壤城已经直接暴露在了敌军的面前。

    而在接获这两条噩耗的同时,卢炫自身也承受着绢之国的猛攻。青山攻击得手使得高定边能腾出更多兵力来从侧翼攻击位于柴井的中路高丽部队,而苏成栋此时的攻击也变得更加猛烈起来。要维持住防御阵型变得越来越困难起来,卢炫根本无力再派兵去解救困在青山的友军了。

    面对危局,卢炫不得不召集将领们商议是该继续死战到底,还是该南下保卫京城。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大家对于拱卫京城都没有什么兴趣。一致要求继续与绢之国死战到底。对此客将成云做出了最符合人心的解释:“现在回军平壤,苏成栋根本不会给我们渡江的机会,我军会在江边被彻底击溃,那时就万劫不复了。退一万步说,就算我们成功南撤,平壤城已经不是往日的平壤城了。我们倒是一心保卫国都,谁能保证阿乙支不会用作战不利的罪名来对付咱们?与其死在自己人的刀下,我们不如轰轰烈烈的与敌人拼尽最后一滴血。”

    卢炫听完大家的意见后会心的点头微笑,道:“诸公皆有此心,本帅又岂有它意?各位。平壤城不会那么容易被攻克,只要我们在这里拖住苏成栋一天,平壤就安全一天!或许,平壤会被攻陷。我们都会战死在这里,但是我们要用我们的血给高丽的子民们看看!敌军可以消灭我们的,但是无法征服我高丽子民的意志!高丽军民的抵抗绝不会断绝!”

    “死战到底!死战到底!”诸将们一起出了怒吼。

    随后的战斗,只用两个字便可以形容,那就是惨烈。高丽军原本就舍死忘生的作战突然间变得更加疯狂,明明在各处均处于不利境地。且人数越打越少,可是高丽军却丝毫没有退让之意,他们像受伤的狮子一样扑向绢之队,挥动着一切可以用来当做武器的东西,直到他们自己变成一堆没有生命力的血肉为止。

    面对高丽军队的疯狂作战,绢之队明明占尽优势,伤亡也远比高丽军来得少,可是在气势上反而输了一头,许多军队看到高丽军队的反突击甚至会不自觉的后退。在这个当口,只有一支部队没有被高丽军的气势所压倒,那就是虎卫营。

    虎卫营的士兵都是从辽东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他们的作战意志相对于其他部队要高昂得多,往年的作战中这些士兵的手上可以说是血债累累,高丽军对这支部队的憎恨远其他部队,也因此这支军队对于高丽军也是毫不留情。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有一个令人胆寒的指挥官——王汉新。

    自从高定边担任讨伐高丽的先锋官以后,身为副先锋的王汉新实际已经成为了虎卫营的最高指挥官。而这位连我方人员都觉得是臭名昭著的人物,对于高丽军队是从来讲究赶尽杀绝的。在他的指挥之下,虎卫营的士兵们各个如狼似虎,面对高丽军队毫无怯意。

    辽东军能在青山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以说完全是王汉新的功劳,正是他献计夺取了蚬里,也是他在蚬里坚守吸引了高丽军的攻击才最终达成了战术目标。从蚬里撤下来的时候,他手下的三千多人伤亡达到了七成以上,就连一向如同宝贝一样的神机营士兵都损失了三成人手。王汉新本人则是把义兄高定边吓了一大跳,因为他浑身上下插满了箭支。结果把盔甲卸下来一看所有人都觉得匪夷所思,王汉新身上除了被高定边打的二十军棍的伤之外毫无损,再次印证了他福将的称号。

    在高丽军全军死战的当口,王汉新亲自带队上阵稳住其他部队的军心。他用他的双刀将一个个高丽士兵变成尸体,一边砍杀一边大吼:“狠有屁用!老子一刀砍死他了还不是一堆肉!把所有高丽狗砍成肉块就行了!这么简单的事情你们不会不懂吧!想被高丽狗砍死的人尽管往后退好了,想活的就跟着我一起杀!杀光敌人就成了!”

    在他的鼓励下,大部分的士兵重新拾起了作战的意志,王汉新凭借着他的勇猛和平日累积的恶名,在高丽军中横冲直撞,取下了两名武将的级,击溃了数支高丽部队,最终硬是在柴井的高丽防线上撕开了一条口子。此时,高定边的后续部队及时填了上来,换下了已经疲惫不堪的虎卫营将士们,两军的联动恰到好处,使得卢炫根本来不及动反击。

    之后两天时间内,高定边和王汉新的联动扩大了战果。高丽军队的战斗意志虽然丝毫不曾减弱,但是卢炫心里明白:败局已经无法避免。未完待续。h:

第六十三章 三 选择() 
看见卢炫屏退左右,大帐之中只剩下自己一个,成云压低声音问道:“元帅让在下前来,有何事相商?”

    卢炫缓缓道:“以目前局势而言,大人您觉得我们还能支持多久?”

    “这个么,”成云面露难色。他瞟了一眼卢炫,现他眼中神色郑重,这才答道:“以在下看来,至多不过半个月。”

    卢炫点点头:“我也这么认为。大人想过没有,这之后的事情?”

    成云露出狐疑之色:“后面?平壤城会遭到围攻,在下估计平壤最多能支撑半年时间,然后就会陷落。那时陛下会逃亡还是殉国,就没人知道了。反正这些也不是我们考虑的问题了。”

    卢炫摇摇头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想说的是,平壤城如果陷落,高丽会就此灭亡吗?我觉得不会。福王殿下体察到平壤城内的危机,一直不肯奉诏回京。这几年他在南方经营势力,颇得人心。如果我估计准确的话,福王殿下应该会继续抵抗绢之国的侵略。”

    成云摸着胡须喃喃道:“是啊。李老将军几年前的一步棋,想不到现在才看出作用来。难道福王殿下不肯回京是李老将军有言在先?难道老将军他早就”

    卢炫伸手制止了成云的猜想,虽然他本人也认为李成会在几年前就有某种预感而做出了这样的安排,可是眼下他要说的重点并不在于此。

    “我想说的是,从韩文将军之败死可以看出一件事情,那就是没有训练和作战经验的士兵,无论多少都不足以称之为战斗力。这种军队在正规军面前是不堪一击的。虽然在这种残酷作战之中可以去粗存精,培养出真正能作战的部队来,可惜高丽国小人少,经不起这样的消耗,而且我们也不能无视败战对子民们信心的打击。所以我觉得福王殿下如果要站出来对抗绢之国的话,就必须有一支真正有作战经验的军队。而目前福王所拥有的武装力量中恐怕缺乏这类人。”

    “所以元帅您想给福王殿下留下一支军队?”成云明白了卢炫的意思。

    卢炫叹了口气道:“是啊。可惜却不可能是一支大军了。目前我们的力量已经无法做到这一点了。不过抽出一支千人规模的军队还是能够办到的。而有了这一千人的经验,他们就能够迅把作战经验传授给其他新兵。这或许就是我们能做的极限吧。所以我希望成大人您能担负起这个责任,为高丽军保留住一股精锐之师。”

    成云猛地站起身来道:“元帅!这断然不可!我的身份不过是个客将,怎能担任如此兴亡继绝的重任!”

    “正因为你是客将,所以我才选择了你。你和我们不一样。你并没有受过陛下多少恩惠,也就不需要承担为陛下尽忠的责任。另外还有一点,说实话高丽的大臣们在树倒猢狲散的时候,谁都难保会有卖主投敌的那一步,可是大人您不会。我觉得有必要为福王殿下留下一位值得信任的武将。”

    “元帅我不过是个叛国而来的客将。谁会相信我这种人的效忠呢?您自己不就是最好的人选吗?”

    卢炫微微笑了笑:“说句现实的话,正因为你背叛了绢之国,所以只有你是绝不会再向绢之国屈膝的人。至于我么,我跟随李成会大人征战多年,大人的嘱托我不敢有负,可是那也仅限于高丽王朝还存在的时候了。如果平壤必定会陷落,那么总该有个什么人为它殉死才行,不然这个王朝就太没存在的价值了。或许会死在覆灭之前,这也不错,至少不需要看见这一幕的生了。我的那些战友。同僚们都已经获得了这种幸福,我也想放下肩上的担子好好歇一歇。所以,我把这副重担交给你,也算是我个人偷懒的想法吧。”

    成云无奈的叹了口气,道:“元帅大人呐,这种事情应该是年长者托付给年轻人的吧,可在下还比您大了五岁呢。这真是反过来了。不过既然您都开了口,在下也就不推辞了,我成云虽不才,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决不让高丽和福王殿下落入绢之国手中。”

    “如此,我替高丽国百姓谢过大人了。”卢炫撩战袍就跪了下去。

    成云赶忙上前扶住了他:“元帅不必如此,还是抓紧时间准备相关事宜吧。”

    两人当即开始行动。从卢炫的表现来看,他似乎早就已经准备停当。他从高丽军中选出了一千两百五十名士兵,另外还有五十名军官和两名副将。这些人都是至少参加过两场战役的老兵,军官和将领则是三十出头,性格沉稳老练的人,这些人既富于活力也不失理性,会是成云的得力助手。将官们得到的消息是向其他地方转进。而对士兵们宣称的是让他们随着成云去执行一项秘密任务,至于得知真相之后该如何处理就看成云自己了。

    这群人并没有南渡大同江,因为此时江面上已经有绢之国的水军在巡弋了,他们趁着夜色向东部潜行往山区进,做出朝东海岸进军的样子,实则转道向南,投奔福王崔健江而去。

    成云走后,卢炫的部队已经接近完全陷入了绢之国的包围之中,顺龙地区坚持到了最后,战至只剩下不到两千人的时候才被迫向柴井方向撤退,在撤退途中有过半数人被截杀而战死。与此同时,青山的守军也被全灭,最后在柴井地区继续抵抗的高丽军人数只剩下了七千,而且有近三分之一是负伤者。面对陷入绝境的局面,卢炫依然坐镇指挥全军抵抗绢之国的一轮轮进攻,由于人数太少,他们不得不退守在大同江畔的一个渡口周围,忍受着绢之队射来的箭雨和从大同江上战舰上来的飞石的洗礼,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掩体和盾牌护住身体,然后与冲杀上来的敌军殊死搏斗。所有人都明白自己会死在此地,也有人因此而心生惧意,但是只要他们看见元帅卢炫冒着箭矢站在阵头从容指挥的样子,就会平复下心情,咬着牙用那已经因为过分劳累而瑟瑟抖的双手拿起武器继续战斗。

    卢炫坚持的时间远比成云预估的要长,就连他本人也不敢相信他竟然整整坚持了一个月又二十二天!最后当最后一个高丽士兵倒下时,卢炫那插满了绢之国的羽箭的尸体还在那里紧紧掌着高丽的大旗不放,任由身边的绢之国士兵从他的身畔走过,他已经完成了李成会对他的嘱托,为高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未完待续。h:

第六十三章 四 平壤城内() 
事情要追溯到卢炫战死之前二十天。

    就在郑梦龙登大同江南岸之后,南岸的高丽百姓为了避难纷纷逃往平壤城方向。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平壤城居然城门紧闭,拒绝这些子民的进入。于是上演了一幕城墙上下的悲喜剧,城下百姓的哭喊声震天动地,城上士兵迫于命令却不能打开城门。最后这些百姓不得不转而向南部逃亡,这其中大量的老弱妇孺倒在了漫漫长路上。

    之所以会演变成这样的惨剧,归根结底只是因为一个人的私欲而已。那就是高丽宰相阿乙支。阿乙支为了确立自己的权威,控制了平壤城的上上下下,任何不利于他的消息都无法传到国王崔文德的耳朵里。如果单就这一点而言,阿乙支绝对称得上成功——这几年里崔文德完全与外界隔绝联系,高丽国上上下下的窘境他一无所知,每天沉迷于酒色之中。崔文德原本并非是这样的国王,只不过他得到的消息是常邈死后突契军队与绢之国开战,绢之队再无力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来针对高丽,可却不愿承认失败,因此两国边境地区时常还是会爆小规模的战斗,在这期间尽管老将军李成会不幸战死沙场,但是总体局势正在逐步好转,百姓正渐渐恢复着农业生产,国家正慢慢走向正轨。只要这种局面继续下去,绢之国最终必定会被迫接受和平协议,高丽重新向绢之国称臣纳贡,然后就会彻底翻过这一页了。

    如果这不是阿乙支编造的谎言,那么崔文德当然可以安心躲在后宫里逍遥了。可是崔文德固然有不少毛病,却也并非一个完全一无是处的国王,为何他没能看出阿乙支的谎言中有许多不和常理的部分呢?在这一点上那些倾向于偏袒崔文德的历史学家认为是因为阿乙支完全控制了平壤,崔文德即使有意从其他大臣那里得到真实情况,所获得的说辞也和阿乙支的说法如出一辙,凡是可能出不同声音的人都被阿乙支排挤出了京城。因此在多方共同证实同一事物的情况下,崔文德也就只能相信这确实是事实了;而另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崔文德本人愿意相信这些谎言是真的。纵观崔文德的一生中,与绢之国开战是他做的最大胆也是最愚蠢的决定,成功打败倭国的经历激了过度的自我膨胀,再加上阿乙支的促成。造就了这一错误。而崔文德对这个错误,或者说对这个决定是否是错误的怀疑,在常邈险些攻陷平壤的那一刻达到了顶峰。虽然那一次灾难由于李勘成的个人行为而奇迹般的得到了遏制,但对于崔文德的自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高丽不可能赢得战争的念头被他的内心确立了起来。面对自己犯下如此可怕的错误,甚至是可能毁掉他前半生所有辛苦的错误。崔文德退缩了。他本能的不愿意见那些曾经反对与绢之国开战的大臣们,害怕受到他们的责难,自我谴责使得面对他们都十分困难。相反的,支持自己的阿乙支却因此获得了他的信赖,阿乙支无形中成了崔文德的挡箭牌,用他去挡住那些不愿意见到的大臣们,那么大臣们所怨恨的就是阿乙支而非他自己了。

    不论这两者的推论哪一种更接近于事实,平壤城的局面就是这样被确立起来的。阿乙支对平壤城的精神围困早于绢之队之前几年就开始了,如今他当然不会允许有可能打破他谎言的百姓们进入城内,对阿乙支而言这些人简直就来解救平壤包围的援军一样。当然要阻挡在外才行。

    可是就算是阿乙支本人也明白,自己的谎言已经濒临崩溃了。百姓们惊天动地的哭喊声就算是聋子也会听见,即使身处皇宫内院的国王也不可能完全听不见。那么他就必须面对国王陛下的质问了。

    武将出身的阿乙支并不是蠢材,他从敌我态势的报告中清楚分析出了卢炫的战术和绢之国的目标所在。在他看来,面对现在的局势,卢炫应该退回平壤城坚守,然后他就可以顺理成章的给卢炫安上作战不利的罪名,然后重新把高丽国的军权掌握到手中。凭借着平壤城的城墙,以及卢炫之前对绢之队的消耗,绢之队应该无法长久留在平壤城下的。长期远征造成的兵力空虚。突契国不会对这样诱人的局面置之不理,再加上远征造成的粮食短缺,会在最后关头拯救平壤城。一旦作战成功,那么他将是拯救高丽的英雄。同时也成为高丽唯一掌握军权与政权的大臣。

    可是事情的展总像是和阿乙支过不去一样,他所期待的事情从来不可能生。卢炫偏偏对于在大同江南岸登的郑梦龙部视而不见,死守在大同江北岸和绢之国拼死作战。阿乙支的如意算盘再次落空,而此时崔文德国王的传唤也已经到了。

    面对崔文德对战局的询问,阿乙支说出了一个更大的谎言,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谎言——卢炫投敌!

    这或许是阿乙支无奈之举。在他编造的平安盛世的谎言下,绢之队何以在一夕之间就到了平壤脚下呢?这是一个无论怎么圆都圆不起来的谎。可是如果是因为高丽元帅卢炫叛变投敌的话,那似乎就有一些合理性了。一来他很好的解释了为何高丽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