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地烈风-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着定州城的城墙之上,常邈连声长叹:“卢炫果然不愧是个良将,定州城的城防经过他一布置。再要攻克恐怕没那么容易了。此次声东击西的计策被李成会料到,之后的战事恐怕会旷日持久了。”

    跟在一旁的薛伯仁进言道:“都护大人所见极是。既然突袭平壤已经不可能了。不如趁着我军包围龟城的时机,先夺取龟城。龟城得手就可以从那里绕行袭击安州。”

    常邈摇了摇头道:“薛兄的计策是不错,可惜现在我军的意图已经暴露,且不说攻克龟城还需要时日,就是现在袭取安州,只怕高丽军也已经有所准备,没有那么容易了吧。”

    踱了几步之后,常邈忽然改口道:“就依薛兄所言,命你即刻率部前往龟城,龟城有失,高丽势必分兵前往防守安州,定州城的重要性也会大大降低,光是这一点就有它的价值了。”

    “遵命。”薛伯仁抱拳施礼,领命而去。

    之后双方的战斗都没有什么建树,无论是白狼山,龟城还是定州城,全部陷入了僵持之中。直到十月到来,龟城终于坚持不住被攻陷,守将车正贤突围而出。而此时冬天的序曲已经奏起,空气中也漂浮起了冰冷粒子。如果战事拖到冬天的话,显然对于绢之国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而就在这个时候,常邈接到了来自于长安的报告——皇上刘裕通驾崩!

    这个消息令所有在场的将领为之屏息。皇上驾崩,那么现在的这场战事究竟该如何是好?论理说国丧期间应该罢兵和谈才对,可此时战事正呈胶着状态,如果撤兵就会被高丽军趁势追杀,到时候的伤亡可想而知。而且这消息一旦被对方获悉的话,和谈势必处于非常不利的局面,这半年来的辛苦所得恐怕会付诸东流了。

    常邈坐在座位上死死盯着眼前的这份报告,眼光频频闪动,脸上的表情起伏不定。众将都默不作声,生怕干扰了他的思绪。最终常邈的脸上浮现出了笑容,一拍桌案道:“速命人往龟城召回虎卫营,其余各部准备行装,我们撤兵!”

    “撤兵?!”众将虽然心理上都有所准备,可被常邈这么轻描淡写的说出来,多少还是有些不能接受。要知道这一撤兵会造成多少人命丧他国的土地,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站在一旁的苏成栋眼睛一转,踏上一步抱拳道:“请问都护大人,皇上驾崩的消息,是否应该严密封锁,以防军心动摇?”

    常邈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道:“顺其自然。”

    “遵命。”苏成栋也还以狡黠的一笑。从常邈的回答中他已经明白了常邈真正的目的。

第二十八章 一 定州之战() 
绢之国撤军了!

    定州城内的高丽军简直不能想象。不光是士兵,就连卢炫和李勇也觉得不可思议。

    龟城失守,高丽军就等于被从中间截断了,此时正是向安州进军的大好时机。为此车正贤和何前炳已经帅残部回防安州,可就在这个当口常邈竟然撤了!这难道是故布迷阵吗?卢炫的心中升起了一阵阵的阴云。

    随着情报不断传来,处处证实了这个事实,不但是定州城,刚被攻陷的龟城也被绢之*队放弃了,就连白狼山的战事也开始缓和了下来。

    面对着李勇提出的追击要求,卢炫举棋不定。常邈的撤退太过不寻常了,这不能不让他感到这是个圈套,可是看着李勇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卢炫也觉得头痛。

    “卢大人,再不追击常邈可就真溜了。我知道您怕有埋伏,可要是他们是故意摆的*阵呢,那就白白让他们逃了吗?不如末将领兵追击,您在后接应,万一真有埋伏也不怕,要是真的撤退咱们正好展开追击。”

    卢炫听了兀自沉吟不语。此时传来了探子的报告说,绢之*队之所以撤退是因为他们的皇上刘裕通驾崩了。

    “此话当真?”卢炫一听就站了起来,要是这么说起来一切就都合理了,绢之国遭遇国丧而撤兵,那这就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了。

    探子说明这消息是多方打听才得到的,绢之国之内的士兵和低级军官全都不明就里,中级军官中也鲜有人知。卢炫听了不再怀疑,立即命李勇领兵五千为前队,自己帅两万大军随后展开追击。

    追击行动异常的顺利,前方的李勇连连传来捷报。仅仅一日一夜之间就已经收复了郭山和宣川,正向东林进军。沿途到处都是绢之*队丢弃的物资,李勇因急于追赶都没来得及收缴这些战利品。卢炫只得命人将这些全都收起来。等到第二天的傍晚时分,卢炫已经进兵到了郭山和宣川之间。突然前方来了急报说李勇在东林附近遭遇了敌军的伏击被围,请求立即派遣援军。

    卢炫心中一动:常邈果然还是做了安排的。不过像这样的伏击早在他的意料之中,只要将其击溃那就可以全线追击了。卢炫立即命部下按照他原先制定好的计划施行,各部都领命而去。

    事情都安排停当,卢炫策马缓缓前行,心中盘算着是否该让人知会车正贤进兵收复龟城。可是车正贤是阿乙支的人,让他立下收复龟城的功劳恐怕不是一件好事情吧。正犹豫之间,从南方飞也似的来了一人一骑。这名骑士穿过行进中的队伍直奔到卢炫的近前。大声道:“卢大人!大事不好!定州城遭到敌军突袭,东门失守!”

    “你说什么?!”卢炫只觉得脑中嗡的一声。

    “大人,是虎卫营!虎卫营潜伏在了龟城外的群山中,只等我军追击之后才乘虚而入,请将军赶紧援救!”

    卢炫顿时明白了自己中了常邈的奸计,这次撤退根本就不是真的,所有的一切是早就安排下的局。他假意退兵,又封锁了一部分消息让探子得知退兵的原因是因为皇上驾崩,目的就是诱敌深入,把我军主力引出定州城之后再行抢夺。如果定州城失守那自己这两万多人就没有退路了。

    可现在卢炫手中的兵力大多已经被派出去救援李勇了,手头上能调派的只有三千人不到。卢炫咬了咬牙,一面派人通知前方的部队一旦营救出李勇后不可恋战。急速回防定州城,一面调回马头领着这三千人向南而去。

    与此同时定州城中正展开一场惨烈的争夺战。守在定州城内的是卢炫留下的五千人,从数量上还略胜虎卫营一筹,可虎卫营以及从苏成栋部临时配属给薛伯仁指挥的骑兵虽然数量不过四千,可全都是精锐之师,又是突然袭击打了高丽军队一个措手不及,导致定州城东门失守。

    此刻王汉新和高定边各领一军杀向南北两门,薛伯仁率本部人马直插西门而去。三人心中都非常清楚,必须在高丽军回援之前拿下定州城。否则这四千人人全都会陷入敌军内外夹攻之中。

    虎卫营的战斗力早就名声在外,此时每一名虎卫营的士兵都发挥出了最大的潜能。将负隅顽抗的高丽军一个个砍成没有生命的尸体,而高丽军也同样舍死忘生的加以抵抗。双方在城中殊死搏斗,每一分每一秒都有生命凋谢,每个人的耳边都充斥着两种不同语言的吼叫和临死前的哀嚎,甚至都分不清是不是自己所发出的。

    随着战斗的演进,双方的差距逐渐拉开。高丽军不像虎卫营那样有可以信赖的将领统御,士气和战斗素质也略逊一筹,双方此消彼长,高丽军的伤亡越来越大而虎卫营则越战越勇,最终定州城在第二天拂晓时分转换了主人。城中的高丽军大部分战死,余部逃出城外。

    虎卫营还来不及打扫战场,卢炫的部队就赶了回来。北门的高定边立即领兵出战,双方斗了个旗鼓相当。高丽军好在兵力占优,而吃亏在长途奔袭已经劳累不堪;虎卫营则士气正旺,不过人数太少而且多半带伤。不过这种局面很快就得到了扭转,王汉新和薛伯仁各率一队从东西两门出兵包抄过来,双方在定州城下展开新一轮恶斗。

    卢炫在乱军之中遭遇到了高定边,两人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也不答话便斗在一处。两人的枪法再伯仲之间,一时半会儿很难分出胜负来。正斗到酣处,从东边杀来一彪人马,为首的正是赤虎王汉新,只见他手舞双刀大声咆哮着加入战团,与高定边双战卢炫。

    局面顿时急转直下,面对两员小将的夹攻,卢炫开始感觉难以支持,而此时卢炫手下的三千人马也被虎卫营三路夹攻打得是支离破碎,处在崩溃的边缘。

    危急时刻,北方杀来一支部队,正是李勇到了。

第二十八章 二 进军安州() 
李勇的到来改变了战场的态势,不过遗憾的是战场态势并没有向有利于高丽军的方面转变。

    按理说李勇虽然中了常邈的埋伏而损失惨重,不过手边的部队好歹也保有一万三千人以上的数量,可这些人理论上都是残兵败将,又经过了长途跋涉疲惫不堪,其战斗力已经大打折扣,更要命的是在这支部队的后面还紧紧跟着常邈和苏成栋率领的大队追兵。

    不过李勇的突然到来还是多少给虎卫营造成了些许的混乱。薛伯仁立即命令后撤,敏锐的他不同于士兵们,他已经明白了李勇必定是败退下来,其势必定无法长久保持下去,而且败逃的部队反而有可能把卢炫那尚有战意的部队冲垮。可是这一切的前提是自己的虎卫营在对方崩溃之前没有被对方击溃,因此薛伯仁果断下令后撤。这一后撤的命令同时造成了另一个后果,结果加快了高丽军的崩溃速度。

    造成这一结果的人就是王汉新。接到撤退命令时他正与高定边一起对战卢炫,两人一刀一枪配合默契,把卢炫逼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正在这个当口听见撤退的命令,王汉新心里是一百二十个不乐意,可是军令难违,王汉新不敢不从。趁着高定边逼开卢炫跳出圈外的功夫,王汉新偷偷摸出火铳朝卢炫就是一铳!

    卢炫忽见眼前火光一闪心知不妙,危急关头一侧头,只觉得口中一热,那铁丸从口中射了进去,击碎了门牙又从腮帮子穿了出去!强大的冲击力差点把他的脖子折断,卢炫几乎不曾从马上摔下去。好在他骑术精湛,死命夹住了马腹才没掉下去,疼得闷哼一声。伏鞍而走。

    卢炫这一走,高丽军士气顿时跌落谷底。原本被割裂的阵型还没来得及重整又被李勇的败兵一冲就更加混乱,此时常邈的追兵也已经赶到战场,高丽军越发乱了。薛伯仁也重整了阵型再次展开攻击,这简直就是给垂死的高丽军最后一击,终于高丽军完全崩溃,四散逃命。常邈和薛伯仁兵合一处奋力追杀,高丽军伏尸数十里,沿途全是丢弃的兵器甲胄等物。常邈更不停留一路追击。直到距离安州城不足百里之地方才停了下来。

    李勇好不容易在乱军之中找到身负重伤的卢炫,两人勉强收集了些残兵败将逃入安州城内。一进城就得到了一好一坏两个消息。坏消息是车正贤和何前炳两将得知绢之国撤军,当即率安州城内的部队倾巢而出直扑龟城而去,结果中了华猛和钟合的埋伏,何前炳中箭身亡,车正贤也受了箭伤,所部差点被全歼。好消息是危急时刻这支部队得到了韩文的援军救助,总算得以突围而出。

    最令他们俩吃惊的是安州城中布满了高丽军士兵,而坐在府衙正堂的竟然是高丽军总帅李成会!

    两人见了李成会又惊又喜,急忙询问缘故。原来自从常邈离开了白狼山。将指挥权交给老将何灵以后,李成会很快就感觉到了绢之国的进攻起了变化。尽管何灵仍然延续了常邈的进攻方案,可实战指挥的细微差别还是没能逃过李成会的眼睛。

    不久之后又传来一个消息更加证实了李成会的推测。原本以为敌将朱天顺领兵两万攻略咸镜道。而实际朱天顺率领的仅仅是五千疑兵。他们大造声势装作大军挺进,虽然沿途也占领了不少城池,可是他们的规模还是露出了马脚。

    有了这两点以后李成会把韩文招来,向他说明了情况,正试图说服韩文与他一起驰援西线的时候,绢之国的进攻突然开始变弱了下来,而根据侦查的报告说绢之国的灶数并没有变化,显然有撤军的迹象。李成会由此判断绢之国确有可能准备撤军,但是更大可能是抽调兵力直扑西线去了。在这里却故意不减灶数来迷惑自己。因此李成会留下李猛驻守白狼山,自己带着韩文领军星夜赶奔西线而来。

    幸亏李成会来得及时。正好赶上了车正贤部被围,李成会命韩文领兵解围。自己则赶奔安州城以防有失。最终由于李成会的及时赶到使得安州城无恙,常邈在遭遇李成会的前哨部队以后停下了追击的脚步,而卢炫和李勇的残部也终于得以在安州城中重新集结,高丽的防御重点调整到了西线。常邈虽然用计策攻克了定州城,可是却面临重兵把守的安州城。

    双方在安州城一线再次陷入了对峙。

    这一次打破僵局的方向出现在了海上,郑梦龙的水师在牛里岛附近全歼了高丽水师。

    早在常邈攻击白狼山之前,郑梦龙的水师就已经从义州城出发向南挺进,但出发后不久便发现了高丽水师。

    此次高丽水师调集了全部战舰和能征用的所有民船组成了一支数量庞大的舰队前来抵抗绢之国水师。可这支水师只有数量的优势,要论起质量而言就和郑梦龙的水师有天壤之别了。因此高丽水师便依托在牛里岛、峡岛、灰岛一线,利用那里林立的岛屿和复杂的水文条件来阻击郑梦龙的水师。

    为此郑梦龙连续与高丽水师交战十余次,全部落败。

    表面上郑梦龙连败十余场,令高丽水师士气大振,可实际上郑梦龙的损失却并不大,十几场水战之后总共只损失了小型战舰六艘而已。郑梦龙原本就没有打算要打赢这些仗,他利用这十几战摸清了这片岛屿的地形和水文条件,更摸清了高丽水师的兵力配备和训练装备水平。等到一切准备就绪以后,郑梦龙这才不紧不慢的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这一场水战中高丽水师失去了地利之便,他们根据水文条件所摆出的阵型根本来不及发挥威力便被郑梦龙的巨舰冲散,各部失去了统一指挥,反而被郑梦龙的水师包围在了这些岛屿之间的狭小水域之中各个击破,高丽水军的正规战舰几乎全部被击沉,只有少数几艘因为被俘而保存了下来,至于民间征集的船只则几乎全部被郑梦龙焚毁,牛里岛海域漂浮着数以百计的焚烧的船只,海面上到处都漂浮着高丽士兵的尸体,场面至为凄惨。自此一役之后,高丽水军就几乎只是字面意义上的一支部队,实际则等同于全部覆灭了。直到数年之后其数量都不足以编成一支正规舰队,只能以几支小舰队的状态进行一些骚扰作战。而如此漂亮的一场歼灭战,郑梦龙所部付出的代价仅仅是一艘海鳅船被击沉,十六艘小型战舰不同程度受损而已,可以说是一场完全一边倒的胜利。郑梦龙的名字也因此传遍了四方。

    经过此役之后,郑梦龙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骚扰就得以靠近了高丽都城平壤。沿大同江逆流而上在松林一带登陆,然后分兵两路,一路从大同江南岸直扑平壤城而来,另一路从江北向北挺进,截断了安州城向南支援的道路。

    消息传来,李成会惊得目瞪口呆。如今平壤被围,如果不及时前往解围的话,恐怕京师不保,可要是调兵南向的话,常邈绝不会坐视不管,到时候安州城不保,自己的部队还有可能被夹在两军之间。

    而在绢之*营中则洋溢着一派欣喜的气氛。所有人都摩拳擦掌等着都护大人一声令下就直扑安州城,只要攻克安州城,平壤城就暴露在眼前了。

    可就在这个当口,常邈接到了一封密信令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和惊慌之中。就算是皇上刘裕通驾崩的消息都无法让他放弃进攻高丽的计划,因为皇上死去是无可改变的现实,对高丽的战争却必须赢得优势。可现在的情况变了,因为这封密信上清清楚楚的写着:太原留守晋王刘潜起兵谋反!

第二十八章 三 危局() 
晋王刘潜现年三十九岁,比刘裕通整整小了十四岁之多,却是一母所生。当年在刘裕通夺取皇位的斗争中,大多数地位显赫的皇子都被清洗掉了,只有刘潜一人得以保存了下来。一方面他是刘裕通的亲弟弟,两人的感情不是其他兄弟能比拟的;另一方面刘裕通继位时刘潜还是个小孩子,根本还不具备威胁。

    作为先皇刘裕通唯一的一位亲生兄弟,行事一向严峻的刘裕通始终没对这位兄弟下手,这固然有着感情的牵绊,但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刘裕通清洗了众多皇子而遭致恶评,所以刘潜的存在多少可以缓和一下这种评价。经过这场腥风血雨的宫廷斗争后,长大成人的刘潜一直保持低调,小心翼翼的在哥哥面前行事,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把蛰伏了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刘裕通坐稳了皇位,刘潜的威胁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