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当他来到潼关下面时顿时皱起了眉头。潼关之上旌旗林立。士卒们盔明甲亮,个个弓上弦刀出鞘,士气高昂,城楼上布满了奈何木。瞅这架势要是硬攻非伤亡上万不能攻陷,这俞奉祖到底想干什么?想到这里刘潜催马来到了潼关大门前,高声喊道:“在下晋王刘潜,请俞大人出来说话。”
不多时,城楼上露出了俞奉祖的脸来:“下官俞奉祖,请恕甲胄在身,不能给王爷施礼了。请问王爷您劳师动众到潼关来做什么?”
“小王在心中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小王此来是为了进京勤王,剪除作乱的奸党。”
刘潜这么一说,潼关上的守军顿时一阵喧哗。大家对于这个说法完全不知,陡然间被刘潜说出这么几句来,不由得议论纷纷。俞奉祖见状心中着急,这刘潜分明是想扰乱自己的军心么,忙大声喝止了士兵们的窃窃私语,向城下喊道:“请王爷恕罪,下官近在潼关却并未获悉任何京师有变的消息,而王爷远在太原府倒是清清楚楚,只怕王爷是道听途说。被人蒙骗了去了吧!在下职责是守卫潼关,不敢轻易放王爷的大军通过。”
刘潜从怀中取出密函。在手中扬了扬道:“本王有先皇密函在此!先皇准我若京师有变,便提兵入京平乱!还有皇上密函。命我即刻进京平乱!”
这下潼关守军就更是沸腾起来了。俞奉祖暗暗叫苦,心中也不禁动摇起来。如果刘潜有先皇和皇上的密函,那么自己接到的那封信可能就是李太后伪造的了,她害怕晋王刘潜带兵进京,所以要让自己守住潼关。自己究竟该如何是好?想到这里俞奉祖道:“下官奉命镇守潼关,不能放王爷入关是职责所在,请王爷恕罪。若王爷能将皇上密旨让下官辨认,确系无误的话,那下官自然可以放行。”
刘潜见他松了口,便道:“俞大人心系朝廷,忠心不二,小王自然明白,若是存疑,尽管将这几封密函取去验看便是。你在先皇身边服侍多年,先皇的私章和玉玺真伪自然是不会看错的。”
“那请王爷稍候,下官这就派人来取。”俞奉祖说着便从城头上消失了踪迹。
刘潜心中暗喜,右手轻轻摆动示意身后的大军上前,只要潼关大门一开,他便率军杀进城去。此时城上人心浮动,城门一破,这个天下雄关就算是完了。
可这一等便是老半天,刘潜不免着急起来,正要再向城楼上喊话时,俞奉祖又从城头上露出头来,大声喊道:“请王爷恕罪,下官刚才有些事情耽搁了。”
刘潜心中暗怒,不过脸上依然笑容可掬的说道:“不妨事,请俞大人快派人来取。”
俞奉祖冷笑一声道:“方才兵部尚书安靖边大人亲帅两千弓弩手前来,并带来了皇上的圣旨。圣旨上已经言明晋王刘潜阴谋叛乱,罪大恶极,现褫夺其晋王封号!刘潜!你若是束手就擒,本将自会给予你王爷应有的待遇押送进京,若是执迷不悟,你就尽管来攻城吧!本将亲自将你擒拿归案!”
这几句话犹如晴天霹雳,说得刘潜一时失了神。那安靖边和李太后势同水火,刘龑派他带援军赶来就是为了证明军队还是在他的掌控之中的,那么所谓的京师之乱就是子虚乌有的?又或者刘龑已经重新掌握住了军队?现在宣布自己为叛逆,自己的军队也就成了叛军,这样一来形势就完全逆转过来了,那么自己现在该怎么办?
其实,刘龑之所以会下诏书定性刘潜的行为是叛逆,那是因为在京师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
第二十九章 二 长安夜火()
长安城内,即使普通百姓也开始觉得气氛有些怪怪的。首先就是先皇刘裕通的葬礼迟迟没有举行,尽管日常生活一切照旧,可城门比之前早一个时辰关闭,晚一个时辰开放,城内的禁军加入了维持日常治安的巡逻,而从皇城向城外派出的使者也明显变得频繁了许多。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刘潜的南下。自从接到河中府的报告以后,刘龑的精神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没想到这个谣言竟然成为了现实,自己的亲叔叔竟然起兵谋反!虽然刘潜的骑兵退了回去,但没有皇上诏书竟敢擅自调动兵力,这本身就是大逆之罪,加上之前的谣言传闻,让刘龑不得不考虑叔叔的真实目的何在。好在有皇后的布置,各地都有所准备,可是各地的守将势必也会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皇叔刘潜的行为究竟是勤王还是叛乱,究竟能不能与之开战?这其实也是刘龑自己要面临的抉择。
自己究竟该不该宣布刘潜谋反?如果宣布那么无论胜负如何,宗室的力量势必会遭到巨大的打击,那样正中李太后下怀;可如果迟迟不确定谋反的罪名的话,如果各地守将中有人迟疑而和刘潜合作的话,那么不但叛军的数量会迅速扩大,甚至还有可能威胁到京师的安全,毕竟京师的兵力还不到五万人。正在刘龑纠结不已,想要把手头的政务处理完以后进后宫向皇后问计的当口,忽然传来了鼓楼失火的消息!
鼓楼失火可非同小可,关键不在于它的损失,而在于它会造成多大的混乱。晨钟暮鼓,如果没有鼓楼,夜间宵禁的信号就没了。更关键的是鼓楼是长安城中老百姓最熟悉的地标建筑,那里失火无疑会给百姓心中造成很大的不安。刘龑一边命令从禁军之中拨出一部分前往帮助救火,一边自己也走出大殿朝鼓楼方向眺望。
果然。天虽然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可鼓楼的大火已经可以将那片的天空照亮了。刘龑心急如焚。不停地吩咐身边的太监们前去打探消息。从皇城外传来的消息说不但禁军加入了救火的行列,就连一些达官贵人也派出家丁帮助救火。可是灭火行动并不顺利,到定更天时分,非但没有控制住火势,还殃及了周边一些民宅。刘龑这回是真坐不住了,双手不停的搓动,望着鼓楼方向来回踱步。
一旁侍立的季重海忙道:“皇上请放宽心,如此大火必定会让全城百姓团结一致共同救火。众志成城,定无大碍。”
刘龑本想反驳,可想想季重海此语也是为了使自己宽心,又不好多说什么。正在此时,伍思成带着几十名侍卫匆匆赶来,满脸焦黑和一副气喘吁吁的样子立即让刘龑有了不好的预感。
“什么事情如此慌张?”刘龑劈头问道。
伍思成好不容易喘匀了气息,道:“启禀皇上,微臣方才也参与了救火,不过微臣发现有些不妥之处。”
“废话,这么长时间没把火救下去。哪有妥当的地方了?”
“皇上恕罪,微臣说的不是这个。周围的民宅都被大火殃及,可今天刮的是西风啊。”
一句话点醒了刘龑。今天刮的是西风。那么就应该是鼓楼东边的民宅被火点着,哪来的周围民宅都被殃及的道理?当下便道:“你是说有人故意纵火?”
“正是,微臣见众多禁军和大臣们的家丁,还有百姓都参与到了救火行列之中,心中突然明白这是有人使用的调虎离山之计啊。所以才匆匆带了这些侍卫前来护驾以防万一。”
刘龑的脸色这才略微舒缓了一些:“你想得很周到。”
伍思成刚要回话,忽听有一名太监细声尖叫起来:“皇上快看!延禧宫方向火起!”
众人猛回头看时,果然延禧宫方向也有火光冒起。
“该死!果然是调虎离山计,这群人竟然已经侵入皇宫!”刘龑又惊又怒,不禁骂了起来。
“皇上。要不要派人去救火?”不知是谁问了这么一句。
“废话!太后若是有失,叫朕如何面对天下子民?”刘龑大声喝骂道:“你们全去延禧宫救火!一定要保证太后的安全!”
众太监领命而去。伍思成正想开口。刘龑抢先道:“老季,你带十名侍卫速去皇后处保护!朕随后就来!”
见刘龑如此吩咐。伍思成松了一口气,立即命剩下的卫士将刘龑团团护住,然后又派出一名侍卫去召集其他人赶来,然后一行人离开大殿朝后宫而去。
进入皇宫之内,只见慌乱的宫女们四处乱窜,来来回回的太监们有的用手提水,有的用肩挑,着急忙慌的往延禧宫赶去。这些纷乱的人群一见到刘龑,忙停下脚步跪了下来给刘龑行礼。
刘龑还没等说话,只听得一阵弓弦崩裂的声音,然后就是无数破空声朝自己飞来!
“护驾!”伍思成大喊道。话音未落,已经有四名侍卫中箭身亡,伍思成手臂上也中了一箭!
“有刺客!护驾!侍卫们齐声喊道。众太监和宫女们顿时乱作了一团。宫女们的尖叫声掩盖住了第二波弓箭的破空声,这一次侍卫们有所准备,不过仍有两人受伤。经过这两拨弓箭的袭击,侍卫们已经发现了刺客的方位是在南侧的山墙上。刘龑从死去的侍卫手中拿起一把钢刀,大喝道:“靠上去!不要让他们再射箭!”
这一决定非常正确,侍卫们的行动极其迅速,有几个已经纵身跳上了山墙。此刻山墙上的刺客们点起一声号炮,然后也纷纷跃下,朝刘龑冲了过来,转眼间双方已经刀剑相向斗在一处。
这批刺客人数虽然不多,可是个个身手矫健,绝不在侍卫们之下,好在侍卫们人数占优,一时之间刺客们落在了下风。可刘龑清楚,刺客们必定还有同党在左近,不然就不会点起号炮来召唤他们了,因此必须尽快将这一拨刺客解决掉,然后再对付赶来的援军。想到这里刘龑亲自上阵,手中刀虎虎生风,与刺客战到一处。
刘龑如今的武艺比起当年出游泉州时已经高了许多,自从他意识到自己缺乏实战经验以后,便经常向季重海讨教和对练,因此他的实力已经在普通侍卫之上。转眼间已经有两名刺客死在了刘龑的刀下,不过刘龑的这一举动可把伍思成给吓坏了,他忙不迭的让皇上退回来,可刘龑对此置若罔闻。
此时就听见远处有众多脚步声逼近,伍思成急忙往声音的方向看时,只见又有大约五十名刺客疾奔而来。伍思成大惊失色,顾不得手臂上的伤痛,舞动手中宝剑挡在了前面,大声喊道:“刺客的援军到了!这里交给微臣,皇上快走!”
“胡说!身为天子被几个毛贼给吓跑说出去不怕别人笑话吗?再说凭你这几下子那根本就是送死,朕还没有堕落到要让你这个家伙舍命保护的地步!”刘龑从战团中抽身而出,飞奔到了伍思成身边道。
“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你要以大局为重啊!”伍思成情急之下,连敬称都忘了,直接叫了出来。
刘龑一边用刀架开刺客的攻击,一边道:“要是失去了像你这样的臣子,那还有什么大局可言!打得动的话你就和朕一起杀一条生路出来!”
第二十九章 三 神秘人()
刘龑的豪言壮语令侍卫们士气大振,一时之间面对优势兵力的刺客围攻也不曾落了下风,可士气不可能解决人手上的不足,尽管英勇的侍卫们杀死的刺客数字超过了他们自身的伤亡,可仍然改变不了绝对数字上的差距,不久之后侍卫们的数量已经锐减到了两位数以下,而刺客却仍有将近三十名之多。
刘龑虽然没有受伤,可一旁的伍思成却又中了三刀,伤口的大量出血令他站立不稳,要不是刘龑架着他恐怕他连保持站立都已经做不到了。
“其他人还没有赶到,看来被逼入绝境了呢。”伍思成发出了微弱的声音。
刘龑冷笑一声:“别说丧气话!侍卫们解决十个,朕解决剩下的全部人不就得了!你给我撑住了,在朕杀光这群刺客前你可别给我死掉了!”
伍思成回以一个艰难的笑容:“微臣当尽力为之。”
就在此时,忽听空中传来一个人的笑声:“口气还真不小啊,也罢,冲着这份说大话的架势也命不该绝。”
刘龑自认武艺也不算太差了,可竟然听不清这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正惊异间,只见那些刺客们开始惨叫起来,鲜血从他们的身上不断激射而出,然后一个个倒在了地下,就在众人都不明所以的当口,这将近三十名刺客却已经尽数倒地身亡!
所有人都惊得呆在原地说不出话来。这是什么功夫?竟然能在转眼间杀死三十人!还是伍思成先反应过来,朝空中一抱拳道:“不知是何方的能人异士相救,请好汉现身。”
不知道是伍思成受伤以后太过虚弱,这声音对方没有听见还是对方故意不理,伍思成的话就如同陷入无边深海一样杳无回应。刘龑踏上一步拉住了伍思成道:“人家不想现身,你还是先关心一下自己的伤吧。”
趁着刘龑替伍思成简单包扎的时间。幸存下来的侍卫们检查了死去的刺客们的尸体。这些人都是生面孔,无人认得,可令人惊异的是那近三十个被神秘人杀死的刺客。在他们的致命伤几乎都是被筷子和小石子打出来的!而且这些筷子和小石子都深深的嵌入了肉中,可见那个神秘人的劲力达到了何等惊人的地步!
此时刘龑也来不及惊叹这些。替伍思成包扎完毕以后,便命两名侍卫扶着伍思成,然后急匆匆赶奔皇后住处而去。刘龑感觉到了,既然这群刺客可以轻松潜入皇宫内院,而且显然他们对于皇宫内的路线非常熟悉,如今太后和自己都遭遇了刺杀,那么皇后也处于危险之中!虽然刘龑知道皇后身边有几个相当了得的宫女保护,不过这群刺客的战斗能力超乎寻常。如果不赶快前往支援的话,情况还真不好说。
一行人来到皇后的月谒宫,只见此处同样是一片狼藉,季重海带来的侍卫的尸体和刺客的尸体横陈竖列,中间还夹杂着不少宫女的尸体。刘龑心中着急,沿着这条被鲜血染满的路一直向前,在皇后寝室门口看见了身负重伤的季重海,以及他四周的十一具刺客的尸体。
季重海浑身是血,也不知道被刺了多少刀,但他的左手是毫无疑问的被砍断了的。重伤之下的季重海看见了刘龑。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皇上安泰,老奴也就放心了。老奴不辱使命,贼人未能踏入皇后陛下寝宫一步。。。。。。”
“你别说了。老季。”刘龑踏上几步将季重海扶住,眼泪禁不住滚落了下来。他知道以季重海的身手,若不是死守皇后寝宫门口的话,原本是不必付出如此重大的代价的。此时皇后寝室的门打开了,只见华皇后缓步走了出来,身边只剩下一名女侍卫仗剑护在身旁,而华皇后手中也已经握着一柄短剑。华皇后扫了一眼庭院之内的情况,便道:“陛下,此处也不安全。咱们应该立即前往北边玄武门禁军驻地,那里有一千八百名禁军驻守。然后立即召集城内其他驻地的禁军护卫皇宫,同时封锁城门。严查贼人去向。”
刘龑一边答应着,一边和侍卫们将季重海的伤口包扎起来,然后亲自抱着季重海大步流星向玄武门禁军驻地而去。
等刘龑一行人到达玄武门禁军驻地,然后召集起禁军展开搜捕,皇宫内的混乱局面终于得以平息下来。得知情况的大臣们也纷纷前往刘龑处问安,乱哄哄的局面一直延续到第二天凌晨时分,刘龑才得以重新回到皇宫之中。此时昨夜损失的报告也大致被统计了出来:鼓楼连同周边一千三百余家民宅被焚毁,死伤者超过六百人;延禧宫被烧掉将近一半,其中死于火中的太监宫女有数十人之多,其中有半数明显是死于刀剑之后才被火焚尸的,李太后带着刘显逃到太液池躲了一夜方才脱险;皇后的月谒宫中宫女和太监死伤超过一半以上;除了战死的几十名侍卫之外还有两名才人和十一名宫女遇害,而刺客死亡超过一百人。如此巨大的刺客数量,没有巨大的后台是绝对办不到的,可这个主谋究竟是谁?所有人都把怀疑的目标集中到了南渡黄河的晋王刘潜身上。
刘龑立即派人前往刘潜在京中的府邸,发现刘潜的长子和长女双双服毒自尽,家奴竟然全然不知。如此一来,刘潜的嫌疑越发大了起来,刘龑接到报告以后不得不做出刘潜就是此次行刺事件的主谋的判断,因为刺客的目标不单单是自己,还有刚刚怀孕不久的皇后,甚至还包括了李太后和自己的弟弟刘显,如果成功的话,那么先皇所生的众多皇子之中的确找不出一个可以与晋王刘潜一争高下的继承人了,即使继位了也难免受到晋王的辖制,这一切的利益都只符合刘潜一人而已。
皇后似乎对于这起事件究竟是不是刘潜所指使还存有疑问,但第一她也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刘潜的清白,第二她本人也是当天夜里的主要受害者之一,受到惊吓以后皇后也因为动了胎气而不得不卧床休养,因此皇后并没能在刘龑身边帮助出谋划策。伍思成的伤势虽然不重可也不轻,因此他不在刘龑身边。这两位智谋之士的缺席令刘龑深感不便,再加上季重海的伤势严重,太医甚至不能保证他的生命安全,这让刘龑更加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