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募军队会变得格外的容易起来,更会给领地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什么都需要钱啊。”高顺叹息,有钱的话,才可以做他想做的事,如果没钱的话,连军队士兵的军饷都是一个问题,还谈什么其他的问题。
虽然资金短缺,领地原来的收入与支出基本持平,还需要更多的资金与各项物资粮草。高顺却不会把主意打到县城当中的这些百姓身上来,他们是军队,不是异族,也不是贼寇。
有些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连做都不能做,高顺的底线一直以来都无比的深刻与清楚。比如劫掠这种事情,一旦放开了口子,最终会演变成为一个无法去填补的窟窿。
他要的军队是纪律严明,可以对任何一个命令都会坚决去贯彻,会去守护值得守护的一切的军队,不是什么贼寇。
攻打另外两个县城的军队也应该将县城攻打下来了,那两个县城的驻军并不多,同时,还是由贾诩领军的,对于贾诩高顺是彻底的服气了。所以这根本不会有任何的问题,这一系列的计划都是出自贾诩的谋划,包括他能轻而易举的拿下临川县城大部分的功劳也得归功于贾诩。
如果让高顺按照他原来的想法来的话,临川县城可以攻打下来,可是自身的损伤肯定是会有的。陷阵营士兵,绝对不会是现在这种只有受伤,没有出现战死的情况。
抬起头来,看了看天色,高顺估摸着应该要走了。不管物资有没有搬完,都要立刻离开。夜色是最容易将人的行踪遮掩的时间,必须利用好这个机会,要是在白天走的话,不知道会又多少尾巴跟上来。
“传令下去,集中所有大车,准备撤军。”高顺对着旁边的传令兵说道。
没有多说,没有问出口那些没有搬完的物资该怎么办,传令兵应了一声“是”之后,立刻跑去传达军令了。
令行禁止,在高顺命令传达下去的五六分钟之内,一辆又一辆的大车已经载着物资来到了城门口的附近。在高顺的又一命令下达之后,所有的士兵与大车都行动起来,他们将先去董军在临川县城外的军营汇合,再一起踏上回返领地的路程。
在这之前,高顺同样还下达了又一个命令,将所有跟随的尾巴给解决掉的命令。这命令是他交给挑选出来的陷阵营士兵去执行的,这一次的收获当中,也有几匹马匹,也不怕追不上同样骑乘着马匹的那些尾巴。
对于城中的百姓高顺会留手,但是对于恶意窥探,有可能影响到领地安危的人,高顺不会手软。
至于临川县城在他们离开之后,会不会发生大乱,在高顺的料想当中应该是不会有问题的。城中的大户自然会出面安抚百姓,将局面给控制住,毕竟县城中一旦出现任何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只会是他们。
隔天,多座县城被袭的消息,传到了现在被董卓留下来,坐镇凉州的他的女婿的牛辅的耳中。尤其这当中,还有韩遂与马腾再次起兵的消息,更是让天水城太守府中的牛辅感觉到了一丝棘手。
也仅仅只是一丝棘手罢了。
韩遂与马腾可能借机作乱的可能,董卓在离开之前,与李儒就此事与牛辅讨论过,专门制定了一番计划。因此,牛辅对于此事,早有准备,虽然还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可还是按照原定计划安排了下去。
之所以会被打个措手不及,实在是在董卓离开的这一段时间内,韩遂与马腾十分的老实,一点异样都没有。在这期间,韩遂还传出得了重病,正在请名医诊治的消息,让牛辅因此放松了警惕。
韩遂与马腾这两者当中,最值得关注的当然是韩遂马腾虽然勇烈,但也仅限于此。韩遂善于用谋,有着黄河九曲之称,许多计谋都是由其策划的。
牛辅现在站在桌上铺着的地图旁边,手指从天水的位置,点到了斜下角的临川县城的位置,再接着,移到了距离临川县城不远处的两座县城上面。他唯一想不通的,是这三座县城,为什么会陷落,在陷落之后,又那么快的被放弃,以至于是由地方大族给他来信说让他快点派军队去接收的情况。
究竟是谁?
哪个势力?
牛辅想不通,他有怀疑过护羌校尉,这新来的护羌校尉都还是一团迷雾。不过从其种种表现当中,似乎也没有必要参加到韩遂与马腾这一团浑水里面来。这护羌校尉来到凉州后唯一的动作,只有出兵与几个羌族小部落交战,除此之外十分的老实,更多的是专注于本身领地的发展当中。
正因为如此,他并不算是敌人,只能算是一个为了政绩,把脑筋打到了羌人头上的官员罢了。也算他有点见识,虽然羌人在凉州附近依旧是顽疾,经过几次清剿之后,也都老实了许多,不老实的基本都死了。
想了想,他还是觉得以现在这个护羌校尉拥有的势力,没有办法掺和到韩遂与马腾的计划里面去。
牛辅目光一凝,他突然想到,这会不会是韩遂的疑兵之计?一想到这里,牛辅越发觉得有很大的可能性,可能这是韩遂派出来的一只奇兵,想要将他的目光给吸引到一处无关的地方,把护羌校尉给拉下水,让他把手中的兵力投入进去。
只是,三个失而复得的县城,除开损失的军队之外,他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兵力,只需要派人去驻守便行了。
牛辅基本上想得差不多了,不过等一下还必须与其他人商量一下。在此之前,他必须派人百里加急,将凉州的情况告诉远在洛阳的岳父一声。
“来人。”
(本章完)
第859章 那些尾大不掉的王朝()
洛阳城中正在准备着太子刘辩的登基大典,朝廷中的大小官员都动了起来,每天都能够见到装满必备物品的马车从城内往皇宫的方向驶去。这一种繁忙,让洛阳城中驱散了当初那片刻变化带来的慌乱,使洛阳城重新恢复成往日的模样。
没有人对汉灵帝的死去有过片刻的伤怀,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王公大臣都是一样的,如果有,也不过是在别人的面前装出一番模样来罢了。连何皇后都不可能有那一丁点的伤心,顶多只是回忆,回忆起那往昔的青春岁月,才会带上一点属于汉灵帝的记忆,更别说其他人了。
朝廷中一直以来都有两个阶级,以官员为代表的士官阶级,另一个则是以十常侍为代表的宦官阶级。在汉灵帝在位的时候,宠信十常侍,借用十常侍来将以官员为代表的一方势力给压得喘不过气来。
现在不管是汉灵帝与十常侍都是死了,那些官员们不弹冠相庆已经是很好的克制住了自己,这代表他们往昔所能够拥有的权力,又再次的回到了自己的怀抱当中。
云霆还在那间属于他的宅院里面,这段日子以来他的生活十分的平静,平静得有一些过头了,才会来想那么多无关大局的东西。
比如,东汉这个朝代的衰弱的根源。
其实不在别的,在于以东汉第一代皇帝刘秀,其实是借助世家门阀的力量起军,最终才取得天下的。即使他成为皇帝之后,世家门阀已经成了尾大不掉之势,不管刘秀愿意不愿意,世家门阀都在那里,成为了东汉的基石。如果他想要做一些什么的话,等于是将现在的基石给抽离掉,让一切回归于起初混乱的状态当中去。
刘秀不是王莽,王莽的新朝,一开始得位是十分正的,由西汉末代皇帝禅让,并取得了诸多大臣官员,包括世家门阀的助力,才能够成功建立新朝。那个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在为建立一个新朝盛世而努力着,只不过王莽的步子迈得太快,扯到蛋了,以至于最后那些信任他,在他身上投注的世家门阀,也不得不为他们自身的利益又去反对王莽。
这才会有新朝被推翻,刘秀造反成功的结果出现,否则王莽如果可以成功实现他的所有一切的话,接下来的历史真的没有东汉什么事情了。
云霆没有事情的时候,也会去论坛里面翻阅一下诸多臣子投递上来的奏章,批阅一下。像这种游戏论坛的话,上面的网友,玩家们,几乎都像是皇帝一样,每天浏览大量的奏章,或发表评论,或是已阅,总之你可以在论坛上面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
不得不承认,论坛上面有一些人还真的是人才,连这么古老的历史都被翻了出来,这才让云霆知道了关于新朝与东汉的历史。至于怎么确认真假的?其实很简单,去问超级电脑就好了。
纸质的文档会腐朽,存储在电脑中的数据也有可能会损坏,可是超级电脑绝对不会丢失什么东西。
从超级电脑那里得到准确答案,确认真假之后,云霆也不由得为帝国的历史感到赞叹。在那种时代,就有人在做着超越时代千百年的事情,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确做过。
那时候新朝的许多东西,都是在帝国在后来才成功做到的事情,而早已经有人试过了,真是不可思议更别说,当时这是由统治阶级下去实施的,包括底层民众都参与进来了,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在那个时代,组成联邦的那些国家在干什么?估计还在玩泥巴,有的干脆是酋长模式,奴隶模式,正为了一个女人打来打去。在遥远的东方,却已经有人开始在改变世界,改变原有的一种制度了。
请注意,后世有诸多抹黑王莽的,可云霆觉得王莽这个人确实是不错的,就是理想主义多了一点。估计当时理想主义的人也很多,才会那么多人支持王莽改革,想要从家天下,变成天下家。
他们失败了,是历史的局限性,也是必然性。可是啊,你不可否认,能够改变时代的,都是理想主义者,他们敢于为理想付出生命乃至于一切,就为了一个理想的实现。
瞧一瞧帝国后面的朝代,恢复成了一种什么样子?到最后,甚至许多二五仔出现,忘记了身为汉人的荣耀,成为了异族的走狗。
如果是在西汉,这种人都是会被怼得死死的。不然强盛的匈奴为什么会被揪在地上能打?正是因为,西汉的许多皇帝,包括那些大臣士子,都是那一种不服就来怼的性格。
想要让他们屈服于异族?没门,诸夏民族的骄傲,是永远不会屈服于一群连礼乐教化都没有的异族的。
至于现在东汉的情况,云霆一开始会以为汉灵帝刘宏真的不是什么好皇帝,确实他也不算是好皇帝。可皇帝的手腕他还是有的,这才会在在位的时候,大力的扶持十常侍,用十常侍为刀,来打击官员阶级,乃至于硬生生将官员阶级镇压了这么多年。
以后的朝代当中,所有宦官的崛起,其实都与着官员阶级的势力太大有关系,他们甚至都能够影响到皇帝,使皇帝的一些政令不能够通行。试问一下,如果整天都有人要在金銮殿上撞柱自杀,血溅七步,你说当皇帝的会不会糟心?
你TM动不动血溅七步,是在说我是昏君,还是我就是昏君?到头来,名声什么的都让那些动不动血溅七步没死成的人得去了,罪过却全部都是皇帝的。
你说皇帝气不气?他很想让这些沽名钓誉人都死了算了,但是他们死了,也是在成全他们啊!相反是自己,反倒会被那些什么都不知道的百姓打成昏君,说被奸邪迷惑。
后来才会有那么多的皇帝,你要奸邪是吧,以为我皇帝不敢动手是吧?那好,我让别人来动手,让真正的奸邪来动手,于是皇帝的家臣,这只忠心于皇帝的宦官出现了,成为了他手中的一把刀。
权势再大的太监,所有的权力,都来自于帝皇。因为太监本来缘故,他们对于声名并不热衷,也没有什么好声名,求的只不过是一些财富与权势罢了。
不像是有些臣子官员,口口声声的国家利益为重,事实上背地里男盗女娼,不知道出卖了多少的国家利益。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成全自己。
云霆才会在帝国公元纪年后面的历史当中发现一些很有趣的事情,在太监当权的某一朝帝皇当中,政令通行的速度远远高于那一些没有太监当权的时候。虽然会说什么民不聊生之类的,可事实上,真正的民不聊生往往出现在官员的家族与势力当中。
太监没有多少亲族,有的话也只有那么几个,造成的影响很低,他死后,搜刮来的财富,皇帝也都可以再收进国度当中?官员不同,家族庞大,会成为寄居在国家身上的蛀虫,并且越吃越多。
比如帝国公元历史上明朝末年的崇祯,他做的最错的事情,是去相信这些官员阶层,没有培养得力的宦官。要是那时候让一个扒皮来动手,足够在这些蛀虫身上刮下巨额的财富,用来充做军费。
只要有钱,什么李自成怼不死?只要有钱,征召起来的军队,可以将女真一族打回老家去。
很多皇帝之所以会用贪官,也是如此缘故,起码他是光明正大的贪,还办实事。可有些两袖清风的清官,除了两袖清风之外,什么能力都没有。又或者表现出来的两袖清风,干脆背地里面却不知道搜刮了多少的财富。
平民百姓看到的只会是极其表面的东西,只会说某某人为官清廉,完全想不到更深层次里面去。真正的官员,是要可以去创造财富,为民办实事的那一种,不应该是只有清廉的声名,却怎么都不做的那种。
曹操厉害吧?厉害,再厉害不过了,历史上汉献帝已经身边追随汉帝的那些老臣在西凉乱军当中,都是因为曹操及时到来,他们才能够活命的。
可是,到头来,曹操却遭遇了许多次暗杀,反叛。说这些人是为了汉室?其实不然,他们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罢了。如果是为了汉室的话,早在董卓权倾朝野的时候,他们便该一直动手,直到把董卓给杀死才罢休。
可是明显没有,大概是因为曹操比起董卓来,看上去更温和一点,更容易下手一点,才会有后来那么多的事件。结果,他们全然猜错了,曹操不是那一种不会还手的老实人,更不会有愚忠。
这世上没有老实人,哪怕如刘备,放在曹操的位置上,他也会做出相同的选择出来。如果换成更狠一些的,在他们还没有动手的时候,会先下手为强,一下子把他们给清除了。
(本章完)
第860章 新的助力以及尾巴()
这时候,云霆不得不说起董卓了,与其说董卓是从一开始就那么暴虐的。其实不然,观他在凉州的行事,也可以知道他这个人是极有分寸的,并且手下军队令行禁止,烧杀抢掠的只是羌人,对于治下的百姓秋毫无犯。
正是这样的董卓,才有那个本钱与实力,最后来到了洛阳城,成为朝中新贵。但他后来为什么会变成那副模样?应该是由于手中掌握的权力太大了,让他迷失了自我,也应该是因为他突然发现,想要改变实在是太难了,于是自暴自弃了起来。
董卓是寒族,并非士族,在这个时代里面,身份的隔阂是十分严重的。那些寒族子弟,想要得到他人的承认,做到他人做到的事情,往往需要付出的会格外的多得多。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魏国会人才济济的原因,因为除了曹操的魏国之外,其他的蜀国,与吴国,对于寒族依旧无法去正常的对待。只有魏国,才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即使有所偏颇,也并不大。
云霆也不是在为董卓叫屈,是有如何?不是又如何?他们最终成为敌人是必然的,要是董卓知道一直以来与他作对的是自己,那么云霆估计自己在凉州的基业会被瞬间的磨去。
并不是说历史上发生的一切必然会发生,只不过是说那个可能性会大上一点罢了。没有人会去赌可能性,将决定事情的结果交给对方,曹操尤是如此。
很多的事情,是没有对错之分的,在巧合的时间段,走到了不一样的两端,于是变成了敌人。如此的简单,简单到,不论你起先是对是错,只要赢了,那么你就是对。
别说什么历史会去证明是对是错的蠢话了,没有人会傻到将自己交给历史,后人去评判。那些后人,连你都没有见过,眼见都不一定为实,到现在帝国中都有假钞,他们的话说出来能信?
但求一个问心无愧。
云霆站起身来,往门外走去,在这个午后,气温已经升高了许多,阳光浓烈。这时候其他人都应该在午休,云霆也不是去干什么大事,一个人去就够了。
至于双龙会那边,他们有自己的落脚点。锦衣会那边,则被云霆打发回去了,对于锦衣会可以发展到现在的程度,还可以随同南阳太守秦颉来到洛阳云霆确实是感到惊讶的。尤其是当他知道南阳军中,还有一个黄忠的时候,这种惊讶就带着一丝欣喜了。
那可是黄忠,超一流的武将,即使在年老之时,武力依旧是无比强悍的存在。而现在,却是他的壮年,最为巅峰的存在,会是多么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