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炎黄档案组-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入世未深的小女生了,很多事情都看的很淡了,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我的责任却让我必须时刻以任务为重,所以,即使我可以洞察人性,洞察真相,也往往听之任之,并不会主动去改变,我不是救世主,我也不算单纯意义的好人。

    也许在一般人认为好人的定义里面,我酗酒,我不结婚,我是苛刻的老板,总之大部分人看来,我是一个很坏的女人。

    但是又能怎么样?我何尝在乎?也不会因为任何理由去应付世人。

    我不需要任何人的理解,除了炎黄档案小组,也不会对任何人负责,这就是我纪嫣然的作风。

    老梁忙的满头大汗,我在一边闲的看着县志消遣,是的,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知道真相是什么。

    老梁绝不会想到,现实中真的存在吸脑怪,他也绝不会想到,民俗里面的很多奇怪传说,很多都是真正发生过的,并非全部都是人类的癔想。

    为了防止人们知道真相,所以才会出现群体性癔病这个名词,意思是看到真相的全体人都是精神病。

    这个借口很恶心,但是很管用。看到真相的人们,有时候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眼花了,那个时间犯了精神病。

    群体性癔病则是指某种精神紧张相关因素在许多人之间相互影响而引起的一种心理或精神障碍。该病的主要特点是人群之间产生相互影响。如在学校、教堂、寺院或公共场所,一些人目睹一个人发病,由于对疾病不了解,也跟着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并出现相同症状。

    这只是官方的解释而已,其实大部分被归纳为群体性癔病的,都是真实发生的事件,但是真相永远不能让普通人知晓的。

    如果老梁得知了真相,到处告诉别人,说真的有吸脑怪,别人会认为他是疯子,严重了他还会丢掉工作,被送进精神病远,这就是科学常识的维护稳定作用。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不会信,第九处还有专门有一个部门,叫维护小组。

    维护小组的任务,就是一旦某位普通群众,拍下了一些灵异的视频,或者ufo的视频或者相片,发表到公共论坛或者贴吧里。

    那么维护小组就开始行动,一般情况下,是不用删帖的,而是采取混淆视线的做法。

    我就知道维护小组其中在ufo贴吧有个账号,名字叫ufo教授,只要一旦有超自然现象的帖子出现,尤其是视频类,影响比较大的,这个账号的就会出来,站在“科学”的角度,分析这个视频是ps的,然后在喷一下,这个视频的ps水平有待改进。

    别小看这么一喷,起到的作用可是大大的。

    其一,原本相信这个视频的人们,就会变得怀疑。你看看,这个ufo教授都说了,从科学角度来看,这个视频是被人为制作的,根本不是真的,再说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啊,八成是恶作剧。

    其二,发帖的人就会很生气,就要质疑你凭什么说我拍的视频是假的。这样就会引起骂架,不明真相的观众就把原本很严肃的问题,看的很搞笑很热闹了,自然也没人信了。

    其三,ufo教授往往都站在看似专业的科学上分析的,这样以来,相信他的人就多了,就会变成一个名人,所以只要任何人发一些灵异视频,他反驳的言论,就会得到大部分支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操纵人们的观念,达到维护稳定的效果。

第九章 云起斋记() 
维护小组可是一个肥差,不但工作悠闲,只需要每天上网去各大论坛贴吧逛逛,换不同的马甲去发表言论就可以。

    并且收入也不菲,有工资有奖金,奖金就是根据发帖的数量,还有起到的效果给予奖励,加起来,月收入轻松过万。这种传说中工作,岂不是各位无所事事的屌丝真心向往的?但是,第九组还真没有庸才,这种工作,只有能力最差的第九组人员才会去做。

    当然既轻松又安逸的工作,某种意义上说,那可真是肥差了。

    我对维护小组的这种行为很不耻,玩弄普通人就那么有意思么?既然不想让大众知情,把帖子删了就是了,非要用这种卑鄙的手段来愚弄,这种工作,就是跪着求我我也不会去做的。

    把原本真实的事件,最后定义为骗局,这就是维护小组的工作。

    等我把这杯浓茶泡到第三遍的时候,小张风尘仆仆赶来了。

    我把这杯茶倒进另一个杯子里,递给小张,“把茶喝了,开始工作。”

    小张没有丝毫怨言,开始进入看书状态。

    以小张的超凡智商,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记下大量的文字,他的记忆能力,比世界记忆大师的水平也不差。虽然他的工作性质,注定他要低调,不能参加世界各种智商比赛。

    而我也并不是要让小张把整个图书馆的资料都背下来,而是要他查找有关吸脑怪的资料。

    这就是所谓的能力了,很多人形容一个人读书快,叫一目十行。而经常看的,看书的速度也非常快,一章三千字的文字,可能短短的几分钟就看完。但是,如果让你看繁体竖行的县志,一章你能看多快?

    古人的文字语法,跟现代大有不同,所以没有经受过专业培训的,读古书的速度会慢的多的。

    而小张作为炎黄档案的成员,定位就是勘察分析,非战斗人员,所以这其实是他的本职工作,所以不但是中国的各个朝代的文言文,小张还精通十多门国外语言,甚至包括国外古典文字。要知道,社会的变迁,不但我们由繁体字到了今天的简体字,而国外也是一样的情况,今天用的语言文字跟以前用的,从文字到语法都有很大的差异的。

    所以掌握十多门国外现在通用的语言,已经是天才了,更何况是以前的各国古典语言?

    而炎黄档案小组在处理灵异事件上,经常需要查看一些古老的历史文字,所以一位语言学家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小张为何加入的小组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小张的速度,也大大超越了一般的一目十行。

    一张书页,小张只要扫上一眼,就已经暂时储存在脑海里,包括其中的文字含义,都可以清晰的呈现出来。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人,目前被社会大众已知的,是美国人霍华德。伯格每分钟读八页。读一页的时间,平均大约是七秒多。而小张大约是五秒,就可以读完一页书。

    再加上,读文言文又比我们熟悉的文字,难度更大的多,所以在文字方面,小张绝对是不折不扣的天才。

    老梁看到小张进来,也打了声招呼,因为我告诉他小张也是我们处的。老梁显然也是不敢怠慢,因为看我这么年轻,三十多岁就能当上处长,这在国内都是很罕见的,自然认为我的背景很深。

    不过当他看到小张看书的举动时,也忍不住笑了。

    哪有这样看书的,胡乱翻动,那么短的时间,连字都不一定看清,这叫看书么?

    看来省里的文化处也真是胡闹,这样的人也能进来,可惜自己有真才实学的却一辈子蜗在县文化局里面,到死也不过是个科级!

    短短半个小时,小张前面就摆放了一堆书,也就是说,这一堆书里面,已经排除了含有吸脑怪的资料。

    我看了看,照着这个进度下去,应该很快就可以把老梁几十年收集的滇南地方县志看完。

    果不其然,一个多小时后,小张说道:“纪姐快来看,我找到了。”

    老梁也好奇,来到跟前,看到小张手里捧着的那本书。

    这本书名叫《云起斋记》,是清朝一个号青云山人的道士所写。

    这个道士非常普通,没有任何知名度,本是滇南附近的一位秀才,但是屡考不中,加上家境贫寒,也未娶妻,到后来索性出家为道士,号青云山人。

    虽然出家为道士,但是他依然平时喜欢写点杂记,写点诗词,所谓闲情雅致。这本书就是他晚年所写的一些杂记,他死后,这本书却没想到能流传至今。

    老梁看到这本书,连连说:“对,对,就是这本。这本书是我很早的时候收集到的,那么长时间了,我只记得这本书记载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挺有趣。这种人物传记,其实收藏价值并不大,我作为个人爱好也就放进了这里。”

    我看了看这本书,确实是原稿,没有再版的痕迹。像这类没有名气的人写的传记,从古董界看,收藏的价值很低。而这种价值不大的孤本,能保存到现在也是异数了。

    因为历经文化运动,能保持到现在,别说是这种孤本,就是很多当时流行的版本,都很难保持下来。

    小张把原文快速的记到电脑上。

    “庚申卯月,数名幼婴亡于柳井巷。吾一老友正是其仵作,告知老朽,亡婴其身完好无损,唯头颅之脑髓分毫不见。县衙老爷忧心忡忡,恐其妖祟作怪,邀吾做法。

    吾做法完毕,观其婴儿脸色红润,似熟睡状,半点看不出其脑髓空洞,诚奇怪哉!

    柳井巷古有妖祟传说,吾曾不信,今日一观,始信之。”

    这篇短记非常短,不过几十字,但是却清清楚楚的描述了整个事件。

    我和小张的脸色非常沉重,书上描述的案件跟如今发生的如出一辙,不差分毫。没想到竟然真的曾经发生过这种惨案。凶手到底是谁?或者说是什么东西?青云山人这本书提到的所谓妖祟到底是什么?看描述,这个所谓的柳井巷过去曾经发生过多起非常怪异的事情。

    当务之急,要找到这个所谓的柳井巷到底是个什么地方。

    老梁看了笑道:“这些古人真有意思,天天编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听。我估计这个人是个道士,为了忽悠信徒,专门写这类事件。”

    我当然没有心情陪着老梁聊天,让老梁查看这个青云山人到底描述的那个柳井巷在哪个地方。

    老梁一边嘟囔着:“不过是虚构的东西而已,不用查那么细吧。其实写之类的素材,随便编一个地方就行了。”但是省厅的官员,老梁再清高,这点事情还是不敢得罪的。

    老梁查了半天,发现这位清云山人是宣威州人,就是现在滇南东北部的宣威市。

    我又问老梁,这个清云山人的具体年代是什么时候。

    老梁想了一会,说道:“宣威州是雍正五年七月才设立的,再早的时候叫旧州,应该是1727年以后的事情了。而这个庚申年的话,需要从这个时候往后推了,六十一甲子,1727年是丁末年,那么这个庚申年就是1747年,或者1807年,但是这本书我看了,生活的年代是乾隆年间的,而1807年则是嘉庆年了,所以这年必然是1747年无疑了,也就是乾隆十二年。”

    我不仅翘起大拇指,老梁不但对地方史有研究,还对历史断代有研究。这次算是帮了我大忙。但是也就到此为止,以后的事情,不能让老梁再参与了,不然,他未免起疑心。

    我真诚的对老梁说了声:“谢谢。”

    是的,我此生很少人对人说谢谢,因为能帮上我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我带领小张离开了文化局,老徐看我心情不错,笑道:“事情有进展吧?”

    我点点头,“这次应该好好谢谢老梁同志,要不是他帮忙,真没那么快找到线索。”

    老徐点点头:“我会跟上面汇报的。”

    老徐虽然对此事轻描淡写,但是我知道,我的一句话,老梁的命运也许就得了改变。如果有机会,下次再见到老梁的时候,也许就跟现在不同了。

    宣威市离铜山县挺远,我自然要去宣威市去考察线索。

    一刻没有停留,我跟小张一起,坐上了去宣威市的专车。

    在车上,我一直再思考这个问题。

    宣威市离红叶岭非常远,一个在滇南东北,一个在滇南西南,那么远的距离,这其中为何发生过同样的事情?这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难道这位凶手,跨越几百年,又重新作案?这位凶手到底是什么东西?

    这一系列的谜团,看起来越来越多了,不解之谜比之当初,不见减少,反而更多了。这无数的真相,往往就藏在历史中,就看有没人去挖掘发现。

    而对于炎黄档案小组来说,挖掘发现未知威胁,是最正常不过的工作。

    不管再神秘的事情,不管再危险的未知等着我们,我们都会扫除其中的迷雾,揭开其中的真相!

第十章 沧海变桑田() 
在车上,老徐给我介绍我要去的宣威市。

    宣威作为滇南东北一个县级市,属于一个旅游城市,有不少自然景观。条件要比铜山好了很多。其中的东山公园,是省级旅游点,是非常的不错的地方,老徐以前去过,自然力捧。

    我笑道:“小张,跟我出来不错吧,这次要是有时间,我们就来逛逛东山公园。”

    小张一脸忧愁:“组长大人,这时候你还有心思旅游啊。”

    老徐拍拍小张的肩膀,“劳逸结合么,有时候神经绷得越紧,越不容易有进展。尤其是咱们第九处,所面临的压力,更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到的。我觉得纪组也是希望你能够放松一下。”

    我笑道:“小张刚来没多久,很多情况还不适应。小张,这应该是你来小组,遇到的第一起案子吧。”

    小张说道:“是的,前面的几次案子,大都是虚惊一场,有精神病幻想的,有人为制造的,有各种巧合看起来像是灵异类的,而这次,是我接触的真正灵异案子。”

    老徐笑道:“放心吧,我跟纪组合作过几次,凡是她亲自参与的案子,没有破解不了的,跟着纪组混,前途远大啊。可惜我已经老了,要是我年轻的时候遇到纪组,说什么也得调去炎黄档案组,跟着纪组干。”

    我笑道:“你们别纪组纪组的叫,一个小小的组长,叫着多难听。你看人家官员,不是叫局,就是叫处的,我这叫组,说出去让人笑话。”

    老徐笑道:“你这个组长,可比全天下组长加起来,还要厉害。别人想还当不上呢。”

    老徐是整个第九处后勤部跟我唯一的联系人,并非所有的第九处的人都知道我。

    恰恰相反,只有极少数的第九处知道我。

    由于后勤部是我执行任务,不可缺少的一环,所以,老徐才会跟我接触,要知道炎黄档案组最为第九处最核心的一个部门,是不可能让人知晓的。

    整个第九处,除了华老,也就老徐知道我的身份。我有时也会跟一些别的部门的人接触,但是他们是不会知道我身份的。

    有时候,知道的多,并不是一件好事。往往知道的越多,所受到的限制越大。

    像老徐这种知道我身份的人,不知道每天有多少黑色的眼睛在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如果发现有一丝背叛的迹象,他就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这就是规则,关于档案组的任何事情都是绝密,绝对不能让任何组织,任何个人知晓!

    这期间,我让小张在网络上查找宣威市的柳井巷,但是毫无所获。是的,几百年前的一个地点,如果不是名胜古迹,早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就算是这方面的专家也未必知道。再说,所谓的柳井巷也不一定是一个正规的地名,往往是民间的说法,所以更难查找了,只能实地去访问看看结果。

    宣威市到了,老徐自然安排人接待。

    这次还是以上级视察的名义,直接去了宣威市文化局。

    这次我以一个很少人能想到的理由,让文化局的领导赶紧去查柳井巷这个地方。

    这个理由,还是老徐想出来的,不愧是人老成精。

    那就是,省里面有个领导的岳父,年纪大了,天天喊着要祭祀祖先,要落叶归根。

    这位老人家只记得家在宣威市的柳井巷,其他的都记不清了,这让领导很犯愁,所以借着视察的名义,请求地方局的帮助,完成老人这个心愿。

    宣威市的领导一听,这是好事啊,不但可以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这种祭祀祖先的活动如果搞得隆重一点,岂不是还能带动宣威的旅游业发展?提升其名气?简直是一举两得啊,而自身却没有丝毫损失。

    这种借口理由,简直比我那个写灵异的借口好了千百倍,我真是无语了。

    看来要论办事的圆滑,我这位从海外归来的海龟,还是远远不如在体制内混的老徐啊。

    在文化局的招待所里,我,小张,老徐三人坐着喝茶,等消息。

    “小张,你好好跟老徐学学,以后你就是我们组待人接物的主力了,要知道我们组就你一个男的。”

    小张郁闷的说道:“纪组,我既是小组的情报分析员,又负责各种设施的监控维护,以后还要负责对外沟通,我的工作也太繁重了吧。”

    “你不是经常说自己是天才么,这点小事还能累到你?”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