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用出了最强手段。
只见盘中那枚石针左右摇摆,根本停不下来。
“有东西在作法,干扰了我的玄盘。”
(本章完)
第44章 ,白日提灯徐徐行()
朱炯深吸了一口气,在体内运了一下,感到一股辛辣的鬼气,还夹杂着妖气。打开手掌,放入那枚松针,只见黑绿色的松针,针尖竟然指向了他们身后。
“朱兄,怎么会这样?这是要让我们回头嘛?”
胡管家走过来,问清了状况也十分忧心,沉吟了半响,说道:“这条路是为附近西山屯专门修建的兵道,年代十分久远,我早年跟随大人回乡曾经走过,如果能确定我们一直走在这条路上,我有把握带领大家走到永安。”
听到胡管家如此说,茅一飞心中一喜,“这个好办,你等着。”
他取出符纸,折了几个灯笼,吹了一口气,灯笼亮了,发出微弱的白光,虽然照不远,但能看清脚下的路。
“这是清气灯,虽然照不远,但能确保照到的路不是鬼的幻术。”
商议了一下,众人决定:由朱炯茅一飞带着胡管家提着灯走在最前面,苦生大师的两个弟子提着灯走在最后面,队伍中间也分派了人手提着灯。
朱炯看了一眼手里指向身后的松针,提起灯笼跟着胡管家向前走去。
白色的雾气微微飘动,道路四旁的参天古树,在众人眼里是一道道巍峨耸立的黑影,一切都是那么似真似幻,白日里提灯徐徐而行,气氛十分诡异。
胡管家很仔细的辨别着路,带着众人拐了几次弯,越行越高,看来是上山了。朱炯悄悄看了看手里的松针,不管他们如何拐弯,松针总是指向身后。
山上的路竟然越来越平坦,四周还出现了石头雕刻的路标,众人渐渐松了一口气,看来胡管家没有认错路。
前面浓雾里闪出一片阴影挡在路中间,众人走上前去,在近处观瞧,那是一道寨门,由一棵棵粗大的松木排在一起制成,上面架着一座木制的楼台,台上挂着一块古旧的匾额。
匾额上是三个黑色的大字:西山屯,他们终于到了。
胡管家清了清嗓音,用京城口音大声说道:“我家御史大人回乡,迷了路误入此地,请军爷行个方便!”
连喊了两声,无人作答。推了推寨门,竟然推开了,胡管家回头说道:“八成这里的守军巡边去了,我们暂且进去吧,穿过西山屯,往南不远就是直奔永安的大路了。”
进入兵寨后,也许是因为此处地势很高,雾气慢慢消散了,众人便收起了清气灯。
木制的寨门往里走不远,是一座夯土做的土门,其实没有门,只是两段土墙夹着中间的路。
胡管家在官场做了大半辈子的幕僚,也曾经跟随魏大人在兵部任职,熟知兵事,便给朱炯等人讲解起来。
原来西山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碉堡类的军事建筑,而是依山傍水修建的一系列军事工事,特别是在交通要地,以及水源附近都有防御工事,还要在高处设立瞭望塔和烽火台。
军士们住的地方大多在山腰处,那里建有阁楼,阁楼后面挖着山洞,作为藏兵洞和物资仓库,各处军事建筑之间都修建有宽阔的大路,各处人马物资布置要合理,既要考虑到进攻,也要考虑到防守。
西山屯经过各朝的整修,工事更加复杂,仅仅北面的寨门就有三座:一座木门,一座土门,还有一座石门。
说话间众人来到那座石门前,石门已经破旧不堪,只剩下两段青石垒成的断墙,矗立在路旁,仿佛两位身经百战的老兵,依旧孤零零的守在那里。
胡管家叹了一口气,“我朝开国已久,此地处东南内陆,久无战事,军备松懈已是常态,不过此地应该还是有驻军的。”
众人越走越高,来到兵寨腹地,抬眼望去但见沿着山体,一座座寨门断墙,烽火台,阁楼,藏兵洞,屯粮所等军事工事星罗棋布错落有致,深合兵法气度森然,怪不得历朝历代都在此屯兵驻守,果然是上佳的屯兵之所。
不过此时各处建筑具都破败不堪,那些宽阔的大路上长满了荒草,周围空无一人,让人不胜感叹。
走了大半天此时已经是中午了,众人来到一处阁楼,借地生火做饭,打算稍微休息一下。
朱炯和茅一飞在破旧的屋子里找了一处干净地方,将苦生大师扶过来放在地上,几名弟子拿过热水喂他喝了一些。
“谁?”
感到窗外有道人影,朱炯急忙冲了出来,茅一飞等也跟了出来。墙角满是杂草,却没有一个人。
朱炯等看了半天,没什么发现便起身回屋,却看见一个披头散发身材高大的人,正弯腰趴在苦生大师身上。
众人惊呼一声冲上前来,那人头也不回扭头从另一道门冲了出去,茅一飞起身追了上去。
朱炯急忙查看苦生大师,虽然依然昏迷不醒,但也没什么其他的状况,想来他们回来的还算及时,那怪人没来及做什么。便留下苦生大师的弟子守在此地,他转身去追茅一飞和那个怪人。
那个怪人十分熟悉此地,在破旧的阁楼里钻来钻去,一会儿就不见了。
茅一飞追着那个怪人冲进了一个屋子,一个人迎面走来,整撞了一个满怀。
那人捂着胸口倒地大叫,茅一飞揉了揉额头,一看,原来是一名昆仑道士。
正要说话,只听里面传来了一声痛苦的惊叫。此时朱炯也赶到了,两人急忙冲了进去。
只见李道长被一个身材高大的人紧紧抱住,那怪人一身极其破旧的盔甲,双臂和小腿已经暴露在外,披头散发满脸杂乱的胡须沾满了杂草,张着大嘴,满嘴焦黄的牙齿正死死咬在李道长脖子上。
茅一飞一掌拍在怪人的肩膀上,没想到那怪人浑然不觉,依然咬着李道长不放,朱炯用力一拳打在怪人肋下,怪人疼的松开了嘴,叫一声,冲破窗户跳了出去。
朱炯再追,破楼外荒草漫漫,不见一个人影。
茅一飞扶过李道长,见他脖子上的伤口很深,血流不止,急忙取出伤药为他包扎了一下。
(本章完)
第45章 ,玉娘()
李道长愁闷哭脸,担忧的问道:“小道长,那东西不是僵尸吧?我会不会尸变啊?你有没有防止尸变的药丸,给我一颗吧?”
茅一飞只得给他解释,他的伤口没有什么异常,不会尸变。
朱炯心中疑惑,李道长功力不弱,一般人是打不过他的,那怪人竟然一下就制住了李道长,而且受了茅一飞一掌,没事儿人一样……
叮当当!
一个镀银的烛台从李道长怀里跌落在地,李道长看了看地上,脸色通红。
朱炯等摇头不语,怪不得李道长会出现在里,原来看到四处没人,来偷东西。
担心其他人安危,朱炯向前厅走去,李道长急忙跟上,当然,他没有忘记地上的烛台,又捡起来塞到了怀中。
走到前厅胡管家正和一个人相聊甚欢,那人朱炯却不认识。
看到朱炯来了,胡管家起身介绍道:“这位是西山屯的参军将军,崔志远崔参军。早年间我们曾在一个书院读书,乃是我同窗知交好友,后来崔兄赶赴军中谋职,一别数十年,不想今天在此见面,真是他乡遇故知人,生一大喜啊!”
崔参军头戴纶巾,相貌俊朗,黑须飘飘,一副儒将的气魄,拱手说道:“这两位就是朱道长和茅道长吧,真是英雄出少年,多谢你们一路相助我的好友,若没有你们,我们怕是再难相见喽!”
朱炯跟崔参军客气了几番,坐下来聊天,说起此处情形,崔参军神色很是潇冷,“六年前平定永安之乱时,调走了大部分驻军,后来一直没有补充。这几日将军领兵巡边去了,所以军寨里空荡荡的,几乎没有人。”
军事屯所,平时会组织数日甚至数月的巡边,所谓巡边不一定是巡查边境,而是做一次远距离行军,不然兵士常年居住在兵寨里,会变得慵懒懈怠。当然,巡边期间按规定肯定要留人马防守军寨,但西山屯这里,各种人事早已经废弛好久了,巡边期间,竟然没留什么人。
朱炯说起之前遇到的那名怪人,崔参军苦苦一笑,“那是老古,他得病疯了,本来要遣返回家的,可是他家乡路途遥远,他自己怎么回得去,我便留他在此,不过他从不伤人……”
李道长本来以为这里没有人,突然冒出了一个崔参军,心里早就慌了,这要是被发现他偷东西,就完了,毕竟这是在军营里啊。
此时急忙说道:“不打紧,不打紧。也是我看他有些怪异,相问话,可能冲撞了他,不打紧的。”
崔参军捻须一笑转而说道:“听闻你们有位佛门大师受鬼术所伤,我们这里正好有一位高人,一定可以帮得上忙。”
苦生大师跟魏大人关系非同一般,听到有人能治苦生大师的伤,胡管家急忙请教,朱炯茅一飞等也为此感到高兴。
崔参军微微一笑,“说起来,也不是外人,乃是我们将军的夫人,人称玉娘。”
按照朝廷律法,军寨里本来是不可以有女眷的,后来破例允许高级将领可以携带家眷。但是领兵在外,工作以砍人为主,携带家眷也不安全,而且也需要正房夫人留在老家照顾老人养育孩子,于是将领们大都会选择带着小妾,这样就算死了也不可惜。
一般人家再苦,那个父母愿意送女儿来送死。因此那些小妾很多都是被抄家官卖的女子,身世凄苦,不同于家乡的正房夫人,她们被称为如夫人。
崔参军解释道:“我们这位将军夫人很了不起的,她曾跟随高人学习道法医术,一手金针出神入化,时常为大家治病,又精通兵法,很得将军的倚重。
兵士们也敬重她,都称她为夫人,而非如夫人。她知道将军家里有正房,为了顾及将军的脸面,她让大家称她为玉娘。”
崔参军提议即刻带领苦生大师去见玉娘,胡管家请示过魏大人,带了些银两为谢礼,命人抬着苦生大师随崔参军而去,朱炯和茅一飞也跟了来。
他们一路上山而行,转过一个山脊,前面是一排精致的小楼,不同于前面破败不堪的阁楼,此处还有一条小溪从小楼一旁流过,人工挖了池塘,修了花园,布置的十分雅致。
崔参军领着众人直接来到里屋,将苦生大师放在了榻上,起身去请玉娘。
不一会儿门帘响动,一名妇人走了进来,她驮着背,脸上瞎了一只眼,歪着鼻子,嘴上突着两门大黄牙,很是丑陋。
妇人走到朱炯面前,盯着他左右观瞧,被这么一个人站在跟前盯着看,朱炯心里一阵慌乱,不会吧,难道他就是人见人爱的玉娘?!她盯着我看什么?!
茅一飞也很吃惊,这离他想象中的玉娘差的也太远了。
“哑婆婆,不得无礼!”
一个娇滴滴的女声,两人挑动帘栊走了进来。当先一人身穿百花褶裙,手拿一柄圆扇,头上插着一对镶珠凤钗,皮肤白皙,一双柳叶眉,眼角微微上翘,高鼻梁,薄薄的嘴唇,说不上十分艳丽,却很有魅力,让人忍不住要多看两眼。
另外那人就是崔参军了,他笑道:“诸位,这就是我提到的玉娘。”
茅一飞长松了一口气,这才对嘛,似这等风韵款款的人物才称得上:玉娘!
那位驼背丑陋的妇人,被玉娘说了一句,不再看朱炯,而是提起手里的食盒,为众人放下几杯茶水和一些点心便转身离去了,临走时又忍不住回头望了朱炯一眼。
“道长,让你受惊了,她是我的奴仆,我命她来送茶水,不想对道长有些失礼了。”玉娘走到朱炯面前盈盈欠首,一双眼睛水波流动,看得朱炯有些痴醉。
他急忙凝定心神还了礼,表示自己并不介意。
玉娘先后跟在场的众人都见了礼,最后来到苦生大师前,开始为他诊脉。
众人心中都十分赞叹,怪不得连那些糙大兵都折服,不愧是一代风韵佳人。
(本章完)
第46章 ,茅一飞的初恋()
“大师体内受到鬼气侵袭,而且隐约还有一丝煞气,不便直接拔出鬼气。可先服汤药,令腑脏气血通畅,再用金针慢慢拔出鬼气和煞气。此外大师目力和神识也有损伤,待拔出鬼气后,服用我这里的百花安神丸,三年可以痊愈。”
玉娘娓娓道来,大家听后都露出了笑容,玉娘清润可爱,很有魅力,加上诊断的十分清晰,比之前的玄明道长高明太多了,众人无不叹服。
朱炯想不到玉娘也看出了苦生大师体内的煞气,惊讶之余,也叹服于玉娘的诊断,苦生大师有救,让他也松了一口气。
留下两名弟子照顾苦生大师,其余人都出离了玉娘的住所,离别之时纷纷对玉娘交口称赞,玉娘笑着说,等救好了再谢不迟。
回到前面众人听闻了喜讯,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一路提心吊胆,现在终于可以安心了。特别是胡管家,遇到旧友,苦生大师得遇良医,真是双喜临门。
崔参军让胡管家带着仆人去库里取了些酒肉粮食,众人打扫了一下破旧的阁楼,生火做饭,炖肉喝酒。
刚刚从生死线上逃离了出来,顿然觉得肉是那么的香,酒是那么的甜,活着是那么的开心。
傍晚时分点起了高高的篝火,众人纵情欢乐,欢声笑语飘荡在荒凉的西山屯上空,久久不息。
朱炯和茅一飞也喝了不少酒,躺在草地上,任凭夜风吹来,感到无比惬意。
胡管家早已经命令仆人打扫出了一座干净的阁楼,用于安置魏大人和他的家眷。西山屯房屋甚多,人烟稀少,护送魏大人的兵丁和镖师们也各自找了地方休息,李道长带着昆仑道士看了几处后,也找了一座阁楼住了下来。
喝酒至深夜,一个小丫鬟提着灯笼找到了胡管家和朱炯等。
“玉娘吩咐我,来请胡管家和几位道长去那边安歇,洗澡水已备下,床铺也准备好了。”
小丫鬟年纪十三四岁,相貌秀丽,声音娇嫩可人,提着灯笼看到茅一飞,低头抿嘴扑哧一声笑了。
崔参军站起身来说道:“你带这两位小道长去吧,我要跟胡兄秉烛夜谈。”
经过一番交涉,朱炯和茅一飞跟着小丫鬟往玉娘住处走去,而胡管家随崔参军去了。
“小丫鬟你刚才看着我笑什么啊?”茅一飞边走边问道。
“小丫鬟我呀,不告诉你。”小丫鬟故意扭过头不理茅一飞。
茅一飞看了看朱炯,脸色有些窘迫。
朱炯冲他使了一个眼色,对小丫鬟拱手问道:“小姐姐,谢谢你给我们带路,贫道朱炯这厢有礼了,还未请教小姐姐芳名呢?”
小丫鬟转过头来笑着对朱炯说道:“我叫青儿,你们叫我小青吧。”说完回过身去,还不忘斜了茅一飞一眼。
茅一飞又看了看朱炯,朱炯叹道:本王向来风流倜傥,想不到也有做媒人的一天。
只好继续问道:“青儿姐姐,这位是我的好兄弟,乃是天南山紫凌宫的正牌弟子茅一飞,虽然年纪轻轻,却是道法高强。”
青儿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哦,好厉害啊。”
“不知道他刚才做什么了,惹青儿姐姐发笑?”
青儿停下脚步回过头来,一指前面一座灯火通明的小楼,“这就是玉娘为你们安排的住处了,东西都在房间里了。”看到茅一飞一脸焦急的样子,笑了笑说道:“名门弟子,连问话也需要人代劳吗?”
朱炯心中一动,一飞啊一飞,你小子的春天来了,就冲这个,你这一次下山绝对值了。
茅一飞还傻愣着,他觉得青儿这话似乎是跟他说的,又似乎是跟朱炯说的,急得直挠头,不知道该不该回答,却也不知道该回答什么。
朱炯看着他的傻样,微微一笑,伸手悄悄在茅一飞背上一推,茅一飞啊吆一声冲向了青儿,朱炯也不看他们,说了一句,“茅兄弟,明天见!”说罢迈步走进了面前的小楼。
朱炯前后略微查看了下,楼上有两大间屋子,屋子很大,还分为外屋和里屋,这自然是给自己和茅一飞准备的,楼后是一个小花园。
他站在窗前望着花园怔怔出神,他自己就是生长在园林里的,当然比这个要精致的多得多,可是一夜间什么都没了。
正在出神,花园里假山后走出一个人来,一个年轻的妇人。
“苏姨娘?!”
朱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竟然会再见到自小养育自己的苏姨娘!
他几乎都要喊出来,径直从窗台跃下,冲入花园,一把拉住那人,仔细一看,那人瞎了一只眼,鼻子歪着,露着大牙,却是哑婆婆。
哑婆婆被朱炯抓住,很惊慌,她是个哑巴,不能说话,只能使劲挣脱,那里挣得动啊。
朱炯紧紧盯着她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