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狮子山,好像在哪听过,可是却真没有登上这山哪。后来师姐才给我讲了这狮子山的来历。香港特别行政区狮子山,端坐于香港九龙塘及新界沙田的大围之间,狮子山早在1。4亿年前已形成,现在狮子山的位置,从前是一片大熔岩,“狮子”头面向九龙西边,狮身连尾巴完整地伏在山上。
民间相传九龙过去有九条龙为患,所以上天派了一只狮子下凡镇压。现时的八仙岭就是被收拾了的其中八条龙,而余下一条则被狮子压着在脚下。那一只狮子就是现在的狮子山,而被压着的第九条龙就是九龙山,但已在日本占领香港期间因为扩建启德机场而被夷平。
端坐于香港九龙塘及新界沙田的大围之间的狮子山,同样端坐于香港人的精神高地,端坐于一条共同血脉的巍峨原点。狮子山在,精神就在,香港就在。狮子山为艰苦打拼的香港精神代言。
狮子山早在1。4亿年前已形成,现在狮子山的位置,从前是一片大熔岩,岩浆由西贡及九龙喷出,后来火山停止爆发,大熔岩在海底慢慢冷却成了花岗岩,地壳的变动令花岗岩突出地面,成了新土地。狮子山上那头俯伏山顶的“狮子”,是由大自然操刀,经过不断的风雨侵蚀,直至最近的数百万年才形成的。香港大部分山都由火山岩形成,狮子山则是花岗岩。花岗岩不及火山岩能抵受风化侵蚀,但狮子山却十分特别,经过千百年仍可清晰见到“狮子”的头、身及尾。“狮子”的外形至今仍清晰可见,“狮子”头面向九龙西边,狮身连尾巴完整地伏在山上,相信再过一个世纪这头“狮子”仍会一直坐镇山上。
师姐为什么让我们到狮子山去找她呢?难道这弹丸之地神秘的新鲜事物还蛮多的啊。
宗四看拦也拦不住,就让带警犬的手下一路跟着刚才师姐的行踪,他则和我们两人找地方吃点什么。
宗四可能这多半天的忙碌也让他有点晕,只是把任务布置下去,则自己就不用去了,因此,他就格外想了解我和师姐的关系,并且要制定一个新的计策,从而一定要把师姐一网打尽。
我不能了解他到底是怎么想师姐的,反正我觉得师姐跑得越远越好,出了这体育场,人家就不让进去,我们就各揣心事去吃饭。可是一出这赌马场后,我发现迎面就是一座山,早先听说这香港人很讲究风水,所以现在是又有风又有水啊。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五章 叉烧包()
没想到狮子山就近在眼前,而现在宗四带我和大舅去吃饭,我们也只有和他一起去了,不过说实在的,我也的确有些饿了。
宗四带们去吃的是香港的叉烧包,叉烧包是广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传统西关名点之一,是粤式早茶的“四大天王(虾饺、干蒸烧卖、叉烧包、蛋挞)”之一。叉烧包是因面皮内包入叉烧肉馅,故使用此名。
叉烧包的面皮是用北方常用的发酵面团经过改进而成的。包制时要捏制成雀笼形,因为发酵适当,蒸熟后包子顶部自然开裂,实际上是一种带有叉烧肉馅的开花馒头。叉烧包一般大小约为直径五公分左右,一笼通常为三或四个。
叉烧包以切成小块的叉烧,加入蚝油等调味成为馅料,外面以面粉包裹,放在蒸笼内蒸熟而成。好的叉烧包采用肥瘦适中的叉烧作馅,包皮蒸熟後软滑刚好,稍为裂开露出叉烧馅料,渗发出阵阵叉烧的香味。'
在香港流传了一些传说,有的说叉烧包用的馅料来历不明。除了是卖剩的叉烧以外,还可能加入其他不明物料。最广为流传的是将叉烧包中的馅料换成人肉,这项传说后来更被拍成一部电影: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还有蒸叉烧包时要洒上水以令包面平滑。以前的酒家没有喷水的水壶,点心工人会把水吞入口中,然后喷到包上。因此吃叉烧包时要把最表面一层皮剥去。各种传说,非但没有让这叉烧包渐渐消亡,反倒使其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
这次宗四带我们去的是狮子山下的一家叉烧包店,里面的装修很有中国特色,让我和大舅想起了宗四的那个院子,真是没有想到,在香港能把中国的文化这么完整地保留下来,看来这香港虽被殖民百年,却仍保持着一颗中国心哪。
宗四和我们坐下后,点了菜,还上了酒,我们也不知他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先吃再说吧。我和大舅分别先吃了两个包子,别说,这味道还真是不错。
这时,宗四就问我:“小师傅,那药店老板为什么会放了你啊,她和你说什么了没有?”
“哪是她放的我啊,是我跑的呢,她说了,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半路上丢了。”我之所以这么说,就是想让这宗四放弃追踪《度鬼秘笈》的想法,也让师姐可以在这香港能够安全地生活。
宗四听我说了这话后,沉默了好半天,然后又问:“你们真不认识?那怎么听她在跑的时候像是和你说了一个什么山呢?”
我一笑,“您听错了吧,我哪能和她有交流啊,她也不会和我说什么的。”
“是么?但愿是吧。”宗四说这话的时候,好像脸上闪过一丝冷笑。
我们在这店里吃饭,而宗四可能也是有些累了,再加上心烦,就让人上了酒,而这时,我和大舅都吃得差不多了,我就想怎么才能摆脱这宗四。
而这个时候,大舅向我递了一个眼神,我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六章 狮子山下()
宗四喝酒的时候,大舅给我使了一个眼色,我也明白他的意思,和我想的一样,我们必须逃离宗四的视线,否则不但对我们自己,就是对师姐都是不利的。
但事情是,我们怎么跑?宗四让他的人守住了这叉烧包店的出口,我们一切的行动全是在宗四的监视之下。可这这人啊,终会有大意的时候,再说,大舅又是何等人哪,这一点点的逃生功夫,他是手到擒来的。
大舅说他想去卫生间,然后就又看了我一眼,我知道他的意思,赶忙也说:“我也想去厕所。”
也不知道这个时候宗四是喝酒喝太多了,还是对这里的自信,反正是让我们先去厕所。
大舅在前面,我在后面,一起起来到了叉烧包店的卫生间。因为这是人的私事,所以就我们再个人走进了卫生间。一起去后,大舅就开始四下打探,真没想到这卫生间的布置如此别致,竟没有一面窗户,这可怎么办哪?
这倒也没难住大舅,只见他敏捷地攀到了卫生间的梁上,然后又一个倒挂金钟,自己一下子就将整个香港给看了个清楚。
真没想到,这狮子山就在这小店的后面,而且是那样的真切。说起这狮子山,真是香港在精神上的一根支柱。狮子山,端坐于香港九龙塘及新界沙田的大围之间,对香港人来说,狮子山象征着香港的精神高地。有狮子山在,精神就在,香港就在。说起狮子山精神的起源,是一九七三年香港电视台开始播放的一部单元剧《狮子山下》,其后一直轰动全港,至一九九四年,播出跨度达二十一年,讲述着香港普通市民逆境自强的励志故事。
物化的狮子山,百多年间,见证着香港由一个小渔村到今日国际化大都市的艰辛历程。精神化的狮子山,鼓舞着几代香港人顽强不息。
每每提起“狮子山精神”,香港人总能寻找到力量所在,振奋精神,迎接挑战。而一代代香港人也以自已的实践来阐释狮子山精神,并为狮子山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经济腾飞时,狮子山精神代表着草根阶层的努力与挣扎以及他们的顽强不息。其代表人物,数不胜数,从实业家李嘉诚,曾经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到明星刘德华及无数从社会底层奋斗争得社会一席的普通劳动者。其后的三十多年,社会环境相异,价值观念不变,代代香江儿女用自己的传奇继续演绎着“狮子山精神”。
如“香港女儿”谢婉雯的勇气与牺牲精神。因感染SARS而逝世的三十五岁女医生谢婉雯,身后被传媒冠以“香港女儿”的称号。谢婉雯的父亲曾写下一段话送予港人:希望婉雯的勇气和牺牲精神,能够鼓励港人永不放弃。
如香港银行界翘楚庄世平,开创先河的创举。社会对庄老的评价是勇于创新,胆识和魄力过人,跳出常规的框框,令南洋商业银行在困境中取得成功。商界成功,庄老不忘回报祖国,为香港成功回归祖国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狮子山精神”的发展,不同年龄层人士,对“狮子山精神”有不同的理解。每种精神的出现,都有一个特定的生态环境。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在逆境中团结奋斗、和衷共济、守望相助及包容和谐,创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写下无数不朽的传奇故事。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七章 安和桥()
当时我还小,可是大舅却知道这狮子山对于香港人的意义,是一种团结向上的精神动力,于是大舅也好像凭空来了不少的勇气,他再次反卷上了房梁,这一下,他就像发出了新大陆似的对我说:“这下好了,我们可以跑了。”
原来在这小店厕所的上方,有一块活动的吊顶,再打开吊顶,稍一用力就能把房子上的一块活动的顶板给打开。大舅赶快让我先上,他在下面托着我,我一纵就上了房顶,这一下真有一种马上就要自由的感觉。我等大舅也跃上来后,把房顶又恢复了原状,我是想,如果被宗四的人发现了,也可以延误一下时间。
大舅对我的这个做法很是称赞,说我很细心,太姥姥和师父没白传授给我能耐。可是现在最重要是还是往哪跑。我们是一定要往这狮子山上跑的,因为师姐曾说过,如果脱身了,就让我们去那里找她。
我们从房上下来,正好这房后通向狮子山的路被一座小桥连接着。我和大舅赶快从这桥上往狮子山上跑,在通过这桥的时候,我发现这小桥上还有名字,叫“安和桥”,真是巧,很多年后还真有这样的一首歌被大家唱起,虽然我所说的这桥和此时的桥并不是一回事,可现在一听到这首歌,还是能让我想起那些叱咤风云的日子。
安和桥北就是狮子山了,我们没有上大路,而是顺着小道上了山。想必这时的宗四或许已经发现我们走了,而如果再次与他相遇,肯定不会和现在这样局着面子了吧,所以我和大舅就跑得格外小心。
这狮子山虽不算大,可小道却很崎岖,为了躲开追踪而来的宗四等人的视线,我们绕着山腰跑,先是跑到了后山,再由后山往上爬。
当初师姐说让我们脱身后就来狮子山找她,可是走得匆匆,也没说在哪见面,这么大的山,我们能去哪找也呢?这时候,我们已经跑得有些上气不接下气了,大舅说就在这原地歇一会吧。
我们就找了一个小山坡,躲在那石头后面,坐在地上,把气息调匀。大舅问我:“你再仔细想想,师姐在临走前就没留下见面的具体地方吗?”
我又回想了一遍在跑马场分别时师姐所说的话,的确没有告诉具体见面地点啊,也就在这个时候,我突然发现在后山山顶的地方,飞出了一只红色的蜻蜓风筝,这一幕好熟悉啊,一下子就把我带回了当时和师父学道术的少年时期,那时,我们在师父的村子练功,有时候为了练轻功,就需要跑很远的路,而师姐每回都对我说:“当你掉队了,就你往天上看,总会有一只红色的蜻蜓风筝在那里给你当风向标的,而师姐就在这风筝的下面等你。”
这么多年过去了,师姐的话还在耳边回响着,难道这是师姐给我们的信号民?一时的惊喜让我真是感慨万千哪。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八章 战狼()
迎着晚霞,那红色的蜻蜓就像是活了一样,在天空中给我们指明着方向。大舅说:“咱们别光顾着欣赏了,还是赶快找到那放风筝之人吧,看看到底是不是你师姐啊。”
也是,光顾了看这蜻蜓风筝了,竟把大事给忘了。我们已经把气息调匀了,又从小道向那风筝的方向跑去。绕过一个小山岗,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如刀切似的岩壁,真想不通,这放风筝之人怎么会选这样一个危险的地方来放呢?
眼看那风筝的落脚地就在眼前了,可是到了眼前,就又觉得它好像还在好远的地方,真是望山跑死马啊,没有办法,我们只有继续前行。
又走了很长一段山路,在前方,有一片更为险峻的岩壁,显然那风筝的绳子就在那岩壁的后面,可算是找到了。我和大舅小心地向那里挪动。
绕过一棵长在壁崖上的小松树,我们发现这放风筝线就被拴在一块大石头上,但这里并没有人。这就奇怪了,没有人,风筝怎么会飞上天去的呢?
大舅提醒我:“亮子,你看,那石头上好像画着画呢!”
我顺着大舅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在那块拴风筝的岩石上画着一些图案。我蹲下身来,仔细观察,见这画上画的是三个人,其中一个人在放风筝,而另一个人在盘腿坐在地上,好像在炼丹的样子,而第三个人像是个小孩子,再细看,这个人就真像是我啊。
仔细分析这图案,我明白了,这就是师姐留下来的记号啊,那个放风筝的是她,而炼丹的应该是大师兄啊,这么说来,大师兄也在这里啊。这个消息让我立马兴奋起来。
大舅说:“咱们俩分头找找,看看附近有没有什么线索。”说着,他就顺着左边的方向找去,我叫,就顺着右边的方向找去。
没过多久,我就发现在离这放风筝地点不远的一个草丛中,好像有动静,贴过去一看,在那厚厚的草里,好像有一个山洞似的,我赶快把大舅叫来。
大舅看过后说:“你师姐很可能就躲在这里面,咱们进去看看吧。”
我心说,您也真是胆大啊,就没想过你边要是藏着什么野兽或是蟒蛇什么的那可怎么办?要不说是特种兵出身呢,这胆量就是大,不但胆量大,而且这身手也快,没等我说完,他已经带头钻了进去。
我也只好跟着他下了洞,刚开始的这段很窄,可是越往里走就渐渐地宽敞起来。我和大舅一前一后,向里面摸去。我们没有喊师姐,因为不知道这里面的情况,所以也就不敢做这样的事。
我和大舅走了一会,大舅突然蹲了下来,我以为有什么情况,也学着他蹲了下来,这时,他从地上仔细地看着什么,突然对我说:“亮子,快跑!”
他这一声,真把我吓坏了,从没听到过大舅这样的声音。我二话不说,就往外跑,大舅也随着我往外跑,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就听后面发出了一种让人不寒而栗的怪笑声,其实准确地讲,是一种啸声。
我回头看了一眼,只见在我个身后立着一个似人非兽的大怪物,而那眼睛都是红的,像极了一种动物,这不就是站起来的狼吗?不对,这就是战狼啊!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九章 壁咚()
大舅也不知道是俯身看到了什么,就让我快跑,而这个时候,那身后的战狼也已逼近。我和大舅是同时跑的,而我回头看的时候,就发现这怪物一脸的凶恶,好像要上来吃了我们一样。
大舅问我带火了吗?我说带了,他边跑边让我把火点着,然后举起来。于是我也就按照他的意思用一块打布点燃了,用棍子顶着,就做成了一个火把。让我们没想到的是,这怪物单然一点也不害怕。这就怪了,如果是野兽,是一定会怕火的,玩意不但不怕火,还跑上来继续追我们。
可能也是急中生智吧,我突然想起了当年和胖子及李老师他们在那个水库公园的废院子里所找到的那本《秘传七卷》里的一种兽语,也就是说可以与动物说话的本事。何不现在试一试。
我抱着试试看的样子就突然转身,问了那怪物一句:“红蜻蜓里你的吗?”没想到这一句还真把这狼怪给问住了,只见它愣在那里,回了一句:“是我的,是我主人的!”其实在外人听来,这一句也就一声升吼吧,可是因为我会兽语的功夫,所以能听得出来。
这下连大舅都瞪大了眼睛,“你小子可以和它对话?”
我点点头,并对大舅说:“舅啊,你看吧,在关键时刻学会一门外语是多么重要的事啊。”大舅也乐了。
这时候,那狼怪也已不再如此凶狠,于是我又用兽语问它:“那你主人是谁,是不是一个女的?”
这回它回答得更为明确:“是的,是她让我在些等候看到红蜻蜓风筝的人,难道就是你们?”
这下我明白了,看来师姐这些年在这香港不仅功夫有所长劲,还收了一个如此吓人的的宠物啊。
我问它师姐在哪里,它说就在前边。我让它在前面带路,我和大舅在后面走,这路走起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