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时候,要想出人头地只有去读书,读的书多了,再加上运气好,能考上个功名,就可以坐官了,这是读书人的最终追求。尤其对于汉族人来说,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也只有图得功名,才有上升的空间,所以很多学子们都把会考当作人生的最大追求,视为生命。
这两个人也一样,两个人的家境也并不好,希望能通过读书而改变一家的生活和自己命运。他们俩是在乡试的时候认识的,所以也结伴来北京城赶考。
北京城的繁荣还没看到,可这入海口的海味可让这两个人享受不已,那时候海里的东西也多,我们这里要想吃到当季的大螃蟹什么的可容易了,而且味道绝对正宗,连老百姓对如何做海鲜也都有自己的一套经验。
这两个人在吃了海味后,每每还要做诗以纪念这段赶考的日子。每每吃着螃蟹而满口的诗词时,总会把旁边的观众们逗得前仰后合的。
可突然有一天,老王刚把大门打开,准备去地里挖些红薯回来,就有一队官兵来到门前,说要带走其中的一个秀才。这就让老王有些吃惊,心想,这两个读书人会犯什么样的错误呢?
可是官兵不由分说地就把那个姓林的秀才都给带走了,可奇怪的是屋里的另一个寄宿的考生却丝毫没事,但当官兵带走林秀才时,他却连个面都没露啊。等官兵把林秀才带走后,老王就去问另一个考生:“毕竟你们是一起来的,又住在一起,怎么就会出这样的事情呢?”
剩下的那个考生只是笑笑,并没有说话,这让老王心头就更纳闷了。
在考试前的一天,老王就听说,那个被捉走的林考生因牵扯到了一个文字狱,所以就被砍头了,其实消息来的时候,那个林学子已经被处置了。可奇怪的是,另外一个考生自从林考生被捉走后,就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总是满怀心事地在那自言自语,最后连考试都没去。
后来,村里人就有传言说是这个学生出卖了林学生,偷偷向官府告密说是林学子说了对清朝不利的话。但那天林学子被捉走后,也一直没承认自己对清朝说过不利的话,所以林秀才是含冤而死啊。于是这亡魂就开始来村子上向另外一个秀才索命。
这个传言让老王头也是不寒而栗,因为他们是住在自己家里啊,如果真闹了什么鬼,自己岂不是也不能在这住了吗?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老王在晚上就加了个小心,不时通过窗口向寄宿的另一个学生屋望去。
前半夜也没事啊,就在老王准备去小解一下,然后去睡时,他就看到一个身影一晃,就进了那寄宿的屋里。老王小心地贴到窗口向里张望,这一看可不要紧,老五的魂儿都差点吓没了,原来那屋里哪是一个人啊,刚才人影一晃的竟是林学子的尸体,是一具无头尸体。有的人问了,那他的头呢?您可别忘了,他是被砍头了,那头能到哪里啊,也没个亲戚什么的,所以也就只能这样没头了。
老王看到屋里的场景是这样的,一个活的在那里点头哈腰的,也不敢抬头,而那个没脑袋的则趾高气昂的在向活着的那个比划着什么。
转天,老王就问是怎么回事,刚开始那个考生不愿意回答,可老王磨的时间长了,他也不得不说了。
原来他的确是向官府告了密,目的是少一个竞争对手,自己也没想后果,可这实际的后果就要了别人的命啊。那个林秀才被砍头后,不甘心哪,非要让另外一个秀才找到自己的头才行,否则天天晚上不让他睡觉。
老王就问:“那他的头在哪呢?”
“应该在执行的场地附近,可是没人敢去要啊。”另一个学子说。
既然这样,老王觉得自己从各种方面来说,也应该帮林学子找到头,不能让他得不到全尸啊。
于是老王就叮嘱另一个学子,让他注意今晚林学子再来的时候,从他身上拴一根红线。
果然晚上的时候,他又来了,老王通过窗户能看到两人在用纸和笔交流,心想这下肯定知道到底那头在哪了。
转天一大早,老王就带着那个学子去寻找红线,结果就在村子西头的一个地洞上发现了那红线,于是,两人就挖那洞,最后发现线的另一头正是拴着一具尸体,已经有些僵化了。
找到真身后,两人又起身去镇上,几经询问终于找到了那个行刑的地方,又是一天的寻找,终于在一个草丛里找到了林学子的头。
两个人用红布包好了头就去了村西头的地洞处,把那尸体取出来,又把头安上去,并且还用针缝了几针,以防头再掉了。
都安排好后,就地挖了一个坟,把尸体埋了起来。可从那天起,人们就再没看到过那个告密的人的身影,老王的房租都没收成,也是一脸的不高兴,可是人海茫茫,又去哪里找这个人呢。时间一长,大家就把这事当成了传说,可是每当稻子熟了的时候,大家去打稻场打稻子的时候,都会时不时看看那西头边上的荒坟,仿佛就像看着一个古老的故事一样。
而现在太姥姥罗盘指向的那个坟就是曾经的被人告密被杀的林秀才的坟。既然罗盘如此强烈地指向它,说明那被砍头的秀才肯定怨气极深,经百年的变化,真不知道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太姥姥说:“要想知道这坟为何怨气这么大,就要进入里面去看,否则只去想是没用的”
大伙再次鸦雀无声,太姥姥也知道大家的心情,可是既然来到这里,不管闹的是谁,都要平一平,否则二子的病谁知道如何是好呢?
“挖坟!”太姥姥一声令下,各组开始行动。
首先由小五带一组去把坟头上的草啊什么的先拔掉,然后由村长带第二组用铁锨去正式挖坟。第三组在一旁待命,也是以防万一,而信使则带着黑狗在外围见机行事。一场声势浩大的挖坟开始了,不知那里面是不是还是那清朝的林秀才?如果是,经过这么多年,又为什么会散发出如此大的怨气呢?那小蛾和他又为何在一时空里反复重现呢?
(未完待续)
第四十四章 空冢()
挖坟就在零晨一过开始,周边一片寂静,三个拿铁锨的小组在二子爹的带领下,开始从坟的周边下锨,因为长时间没有来这里,杂草已经把整个坟给包了起来,尤其是那些蛇头蜿子,扯下来的时候,把好几个人都刮伤了。
等把这些杂草啊什么的都弄干净了,一座坟包就呈现在了大家面前,因为是一座老坟,所以地面上的土都板结了,在最硬的地方,铁锨铲到土上就像铲到石头一样,竟有金属相碰的声音。
但三个组毕竟人多啊,很快,地面上的坟包就被铲平了,接下来就要挖坟了。这时,太姥姥让大家向后撤一下,她从随身的布包里拿出三支香,又从包里拿出一个碗,在碗里放上五谷,把香插在碗里,然后把碗放在坟的前面,她自己呢就盘腿坐下,面对着三支香,嘴里念叨着什么。
太姥姥念到一个地方的时候就停一停,好像在问什么似的,而这时姥姥就会回答,不过说的话我们是听不懂的,就像唱戏的戏词一样。
等她们弄好了,就让二子爹带着人开始挖坟,而坟前的碗里还燃着香呢,太姥姥说任何人也不许把香弄灭了,如果在挖的过程中看到香自己灭了,大家不要回头,就赶快向东西南北跑,因为这四个地方都有人在把守,所以也可以有个照应。
地面以下的土松软了很多,大家就像挖坑种树似的,把这坟一点点地挖开,直到坟里的棺材出现了,才停下来听太姥姥的命令。
这黑棺材一挖出来,大家就都是一惊,因为这棺材虽然与平常的无异,可在棺材上却打着三道铁箍,深的地方都嵌入棺木里面了,好像要紧紧地拴住什么似的。不过大家也可以想像,那林秀才是被冤枉而死,死后又来寻仇,所以在被装敛前一定是做了法事,以怕日后生事。
要看这棺材的制式应该那林秀才不会在死后生事了,这三道箍是那么的严实,怎么会让他从里面出来呢?可大家也奇怪,那为什么罗盘的指针偏要指向这里呢?
一切的答案应该都在打开棺木后才能知晓。太姥姥在让大家打开棺木前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又掏出了那罗盘,开始围着那棺材测了起来。
罗盘刚一被打开,还没等把针放平,就见那红色的指针就开始了旋转,然后一下子就指向了林秀才的棺材。这更是让太姥姥大吃一惊,因为从没看到过如此诡异的开盘模式,想必里面肯定是有什么东西的。
越是这样想,太姥姥越是有一种不敢怠慢的感觉,就又把看到香灭就跑的信息和大家明确了一下。余下的就是再次挖坟开棺。
坟已经被整个的挖开了,没见有豪华的场景,更没有精致的陪葬,就是一口有三道铁箍的黑木棺材在那坟包里面。这也好,没有那些零碎倒可以安心地干活,因为经常有这种事,因为坟里的东西太多太好而造成自相残杀的恶性循环。刚才在“九天玄冥”塔的第一层看到的两具尸体不就是那样吗?
太姥姥看那碗里的香还在燃着,就让二子爹带几个身体壮的,年龄正值青壮年的村民去开棺。这开棺可不同于挖坟,各种场景都可能在开棺的一瞬间出现,所以太姥姥就加了一百二十个小心,生怕再有什么闪失。
二子爹拿各种工具都撬了一遍,也没打开那三道铁箍。这可怎么办呢?太姥姥突然想起自己不是还有一把“浮生”短刀吗,何不在此一用。
于是太姥姥就来到棺材旁边,从怀里抽出那把浮生刀。刀刃向上,只是用刀尖轻轻一挑,那第一道铁箍就轻轻松松地被刀挑开了,这一下子,大家算是找回了点自信。
紧接着两刀下去,另外两个铁箍也被挑来了。可这时的棺材应该还是保持完好的,一般情况下,在没开棺之前是要向棺材里的主人念叨几句的,一是表示尊敬,二是为了说明要开棺了,会打扰到长眠的灵魂。可这次太姥姥却没这么做,而是让还没结婚的半大小子们在棺材的四周吐上唾沫。
姥姥解释说这样一来,用小伙子们的先天阳刚之气包围那阴邪之气,可以挡一挡开棺时的煞气。
这一下小伙子们可来了劲头,纷纷围着那棺材就吐起了唾沫,很快一圈唾沫就包围了那黑木棺材。太姥姥又看了看天色,大卯星初起的时候,就让村长在南,二子爹在北,小五在西,同时开启了棺盖。
吱吱呀呀的一阵声响后,这棺盖就被移动起来,周围的人们都目不转睛里盯着那棺材里的一举一动,而太姥姥和姥姥更是神情凝重地观察着棺材内外的变化。
棺盖被移开了,棺材里面是一览无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棺材里前后各一摞的书,然后就是文房四宝在棺材的两边,下面垫着的是入敛的铺盖什么的,可大家都想看到的尸首却没了踪影。当时大家还在想着,是不是这么多年了里面就剩下一具白骨了,也或许那人头早已和身子又分离了,也或许是早已腐烂如泥了,可谁能想到里面保存的是如此完好,那些书仿佛经常有人读一样,那笔墨就像刚有人在此做过画一样,都给人一种诡异的感觉。
难道是一座空坟,这不可能啊,村里人都知道这几座坟是谁的,尤其这一座,那传言就更多了,再说了,老王头家的后人们也说,那坟就是埋林秀才的,不会有错啊。
难道是腐烂了,不见了,也不对啊,人如果都会腐烂,那些书怎么却像是新的一样呢?说明这里面是非常干燥的,既然书都能保存下来,而人就不可能一点踪迹都没有。
大家一阵唏嘘,互相议论着什么。太姥姥和姥姥也在围着棺材看,她们要找到这里面没人的原由,可事实情况是这的确是没有人的一座空冢啊。
太姥姥再次拿出罗盘,继续测这里的阴阳。这次罗盘的指针就更奇怪了,非但一直死死地指向棺材,而且还一个劲儿地压低,仿佛是指向下面似的。
“是不是在那棺材下面啊?”我小声问,其实现在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这也太恐怖了,大晚上的要打开一座好几百年的棺材,还要找到里面的变化,这也真是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啊。
太姥姥看了我一眼,又和姥姥对视了一下,既像是称赞又像是有所思考一样,对我点了点头,然后就把村长、二子爹、小五叫到一块说下一步怎么行动的事情。
太姥姥说:“这罗盘跟随了我多年,也是祖上传下来的,是不会判断错误的,但它又把指针压下头,就像刚才亮子猜测的那样,是不是这棺材底下有问题呢?”
“亮子猜的不错,我看那罗盘指的就是这棺材的下面,我爹曾和我说过,这罗盘不仅能指东西南北,还能指上指下,是可以随着阴阳而随时变化的。”小五说。
小五的说法也是有根据的,那张玉善常年就研究那些八卦易经什么的,罗盘在小五很小的时候就常见到,也知道怎么用,现在的情形他也是同意我的观点的。
既然大家都觉得那棺材下面有问题,那咱们就来个彻底的,把这棺材抬出来看看。太姥姥的提议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刚才那在三组挖坟的已经很累了,这回抬棺材出来的任务就交给拿绳子的和拿香的了,当然还有几位信使和仍然有力气的人。
于是大家就跳进那坑里,各自搬住那黑木棺材,一齐用劲儿向上搬,这上面也有人在搭把手,一起把这棺材往外搬。就在这个时候,我就看到那坟前的香渐渐地像是要熄灭一样,只剩下一点火星了。我马上提醒太姥姥,太姥姥也注意到这一变化了,可这个时候正是抬棺出坑的时候,既然这香灭了,也没办法让大家出来,所以太姥姥上前两步,也把住了那棺材的边沿,只一下子,大家就觉得这棺材好像轻了不少,就有腿脚快的,跃上了坑边,发现是太姥姥在用力帮大家抬棺。这也真是让人不可相像,一个八九十岁的老人只一下子就能使出如此大的劲儿来,不是有道行,又是什么呢?后来,在我学了功夫和法术后才知道,原来这种功夫不仅是要有方法,还真得是要经常苦练才行呢。
就在大家的一起努力下,那黑木棺材就被移出了坟冢,大家来不及活动一下手脚,一齐向那冢里看去,这一看可不要紧,有的胆小的头发都立了起来。
只见在那棺材坑的底部正有一双空洞的大眼在看着人们哪,而他那手,更确切讲是爪已经抓住了还没出坑的一个人的脚脖子,并且瞬时就将那白骨的手嵌入了那人的肉里,那人都来不及说话,就连疼带吓地晕死了过去。
再看那坟前的碗里,三支香就剩下一支还有一点火星了,剩下的两支在中间就断了下来,姥姥手脚真快,马上又掏出三支香,补在了碗里,可这时,那坑里的东西已经要从坑里爬出来了。
(未完待续)
第四十五章 尸穴迷踪()
大家也来不及考虑是什么东西从坑里面往外爬了,都四散而逃。也真是听太姥姥的话,这说跑就跑啊,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玩儿了命的跑。可那坑里还有人哪,那位已经晕过去的可咋办哪?
现场只有太姥姥、姥姥、我、村长、二子爹、小五以及三位信使在,所以也只有用我们的力量来救那坑里的人了。就在姥姥将香补好后,那向上爬的就像是碰到电网一样,突然扑通一声就又跌进了坟坑。
我再一细看,原来是那东西碰到了刚才小伙子们吐的唾沫包围圈。真没想到这唾沫包围圈如此厉害,那东西本来还是要做攻击状的向坑外爬,现在一下子就又缩了回去,那坟前的香又重新燃了起来。
这时,太姥姥那把“浮生”刀已经放在了手里,而二子爹和村长的手里也拿着铁锨正在使劲儿呢,小五虽说是赤手空拳,可真的打起来,他的“幻影迷踪”也是少有的本领啊。
我在太姥姥和姥姥的中间,已经看傻眼了,刚才的一幕让我一时还回不过神来。还是几位信使提醒,咱们快去救那坑里的人吧,于是大伙才想到应该继续行动了。
大家这回是轻手轻脚地来到那坑沿边上,又都小心地向那坑里瞧。发现只有那个晕死过去的村民在坑底,而里面已经没有别的东西了。
“这就奇怪了,刚才还往外爬的那东西去哪了呢?”我一个劲儿地问姥姥。
姥姥也感觉奇怪,一般情况下,一旦坟墓里的东西诈尸或者是成魔,都是有形的,即使再有能耐,也不会隐身哪。可明明就是一个恐怖的东西,怎么一会儿的功夫就不见了呢?
“大家别愣神了,赶快去救人吧!”还是村长的觉悟高,他的一句话把大家的思考又带回了现实。于是村长、二子爹和小五就跳到了坟坑里,准备把那晕死过去的村民救上来。
可当三个人把那人抬起来准备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