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鬼传说-第5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凌听后,脸色又缓和了一些,问道:“丁将军。”

    “罪臣在!”

    “你回京之事,可是经过安将军首肯?”

    “是……是的。”

    “你为何不早说?”

    “在弟兄们危难之际,罪臣未能和弟兄们并肩作战,罪责深重,罪臣只求一死,以此来告慰阵亡将士们的在天之灵!”丁冷说着话,再次向前叩首,哽咽着说道:“求陛下成全!”

    唐凌恨不得离座去踹丁冷几脚,如果他不是擅自离营,自己刚才不问青红皂白的把他杀了,阿秀回来还不得与自己翻脸啊?真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即便如此,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来人,将丁冷打入天牢,等大将军回京之后,再做问责!”

    唐凌的命令在场的四名宪兵也暗送口气,如果陛下真要处死丁冷,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好在燕回来得及时,关键时刻陛下改变了注意,只是关押,而非问斩。

    燕回之所以能及时赶到,当然不是事有凑巧,丁冷的性情,贾彩宣再了解不过,他离开大祭司府后,她便意识到要大事不好,来不及去阻拦丁冷,只能找燕回求助。得知丁冷去皇宫赴死,燕回二话不说,立刻带着上一批西域奴,入宫面圣。庆幸的是,唐凌没有一开始就问罪丁冷,而是在忙于给海莉写信,这为燕回的入宫营救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至于丁冷的母亲是不是病重,以前没有,现在可不好说了,燕回有特意派人到丁府报信,说第四军在平叛中遭遇惨败,全军覆没,丁冷亦在战斗中尸骨无存。

    丁冷可是丁母的宝贝疙瘩,丁母身体又不太好,听闻这个消息之后,估计没病也得有病了,就算唐凌派人去探查,也查不出他的欺君之罪。【!,。

第1151章 北方() 
丁冷被宪兵带出御书房,燕回也伺机向唐凌告退。

    出了御书房,燕回快步追上丁冷,并向四周的宪兵甩下头。四名宪兵自动自觉地退让到一旁。燕回和丁冷并肩而行,他低声说道:“丁哥这次太冲动了。”

    丁冷苦笑,反问道:“是返京冲动,还是面圣冲动?”

    对于丁冷的返京,燕回已经从贾彩宣那里了解了来龙去脉。他正色说道:“唐婉芸心思狡诈,谋略过人,就她用的损招,我想,即便丁哥当时在场,也是束手无策,无能为力。”所以你的自责完全是多余的,你在场,都改变不了什么。

    丁冷说道:“事实上,本应在场的我,当时并场。”

    燕回抓了抓头,感觉丁冷是钻进了牛角尖里。

    “燕子。”

    “唉!”

    “我母亲真的病重了?”

    燕回也不瞒他,坦诚说道:“混过陛下这一关,我刚派人去丁府报丧了。”

    “你说我死了?”“是。”“你知道我母亲身体不好。”“我会尽快带着咱娘,到天牢探望你。”“……”丁冷无语。

    快要走出皇宫,燕回说道:“丁哥不要怪祭师大人。”

    “我未怪她。”丁冷回头瞧瞧远远跟在后面的四名宪兵,对燕回说道:“燕子,代我照顾好母亲。”

    “丁哥放心,那是咱娘!”

    丁冷点点头,未再多言,向后面的四名宪兵招招手。宪兵快步上前,躬身施礼,毕恭毕敬地说道:“丁将军,这边请!”天牢在这边。

    看宪兵对待丁冷的态度,哪里像是对待人犯,更像是对待顶头上司。

    目送着丁冷在四名宪兵的护卫下离开,燕回轻叹口气,呆站了片刻,振作精神,向宫外等候的人群招招手。

    十多名修罗堂弟子带着五十名西域奴呼呼啦啦的走过来,燕回交代手下人在宫外等候,他自己带着五十米西域奴少女入宫。

    以海莉为首的金斯克城邦军有迅速挺进安郡。不过海莉并不是遵从唐凌的命令才这么做的,确切的说,唐凌发出的书信还没送到海莉的手里,她已经率军直扑安郡了。

    贞郡军在与叛军作战的时候,该当和子隐率领的宪兵队也没闲着,于莫郡境内四处乱窜,打起了游击战,而且战果颇丰。

    该当和子隐把两万将士的宪兵队化整为零,分成数十支小分队,流窜进莫郡境内,到处袭扰。

    遇到小股的叛军,小分队直接歼灭,遇到大队的叛军,小分队立刻转移,神出鬼没,骚扰得莫郡各地叛军不胜其烦。

    有些城邑的叛军终于坐不住了,出兵迎击宪兵队。看到叛军的大队人马到来,宪兵队立刻后撤,龟缩到玉郡和莫郡的交界处。

    如果叛军不追上来也就罢了,只要叛军追杀到这里,迎接他们的可就不是宪兵队的小分队了,而是十万之众的骑兵军团。

    一两万人的叛军,对付一支宪兵小分队绰绰有余,但在骑兵军团面前,那完全是螳臂当车,战场上的交锋,金斯克城邦军可用摧枯拉朽来形容,骑兵军团展开冲锋后,对叛军就是一场收割。

    一场战斗打下来,一两万人的叛军能逃出几千人就算不错了,战场上,满地的叛军尸骸。宪兵队就是采用这种战术,先后引出四座城邑的叛军,而后骑兵军团再给予迎头痛击,先后歼敌有两万余众。

    就在宪兵队和金斯克城邦军在莫郡配合的风生水起,连战连捷的时候,第四军于四盘山之战中惨败,该当和子隐得知消息后,立刻找到海莉,与她商议对策。

    按照子隐的分析,川郡叛军打败第四军后,肯定会立刻南下,川郡,直扑第一军团。

    第一军团在川郡属孤军,即便诏安了东南水军,但叛军还掌控着天渊镇江东海三支水军,如果川郡叛军联合三支水军,一并挺入川郡,只怕第一军团也会凶多吉少。

    子隐建议,己方当立刻挺近安郡,代替第四军团,把川郡叛军拖在安郡境内。对此,海莉颇感忧心,唐婉芸统帅下的川郡叛军,和其它的叛军不一样,斗志顽强,又骁勇善战,连第四军团都被打败了,她担心自己的骑兵军团也会重蹈覆辙,另外,唐婉芸所使用的战术也十分可怕,暗系修灵者利用暗影分身,充当移动炸药桶,交战时,卯足劲往人群里钻,别人不打他,他可打别人,只要别人一打他,就会引爆炸药,从而引导致更大的杀伤。

    对于唐婉芸研制出的新战术,海莉还是颇为忌惮的。

    子隐倒是满乎,他微微一笑,说道:“暗影分身也不是可以无限使用的,自毁一次,暗系修灵者自身也会灵气尽失,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海莉小姐认为唐婉芸麾下的暗系修灵者有多少人?即便有再多,在与第四军一战中,也消耗得差不多了,现在正是我方趁虚而入,主动出击的好机会,我可以笃定,川郡叛军已无力再投入大批的暗影分身来破敌。”

    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与合作,海莉对子隐的谋略是深有体会的,听他这么说,她多少心安了一些。

    子隐笑吟吟地说道:“就算海莉小姐现在不出兵,我想,陛下令你出兵的旨意也很快会送到你的手里,与其被人命令的出击,不如主动出击,做的事情都一样,但给人的感受却完全不同。海莉小姐是聪明人,也很清楚金斯克城邦军现在最需要谁的,多余的话,也不需要我再赘述了吧?”

    他的这番分析,坚定了海莉的信心,最后,海莉接受了子隐的建议,率领着十万铁骑,与宪兵队一并挺近安郡,直扑大战过后正在安郡休养的川郡叛军。

    四盘山一战,川郡叛军大胜,但自身也不是毫无损伤,伤亡的将士也有四万多人。

    唐婉芸本以为打败了第四军后,己方便不会再受到牵制,经过短时间的休整后,可直接川郡,哪里想到,大军还没来得及南下呢,北方又来了金斯克城邦军以及宪兵队。

    金斯克城邦军可是骑兵军团,川郡叛军进行的速度再快,也不可能快过骑兵,而步兵对阵骑兵,劣势太大,如果没有战壕土墙等防御工事做倚仗,根本不可能是骑兵的对手,可一旦选择布置战壕土墙等工事,大军也就动弹不得了,还是被死死拖在了安郡。

    如果只来了一个海莉,唐婉芸还不太怕,在她眼中,海莉和金斯克城邦军终究属番邦异族,此战也不是不能打,关键是与海莉一起的还有该当和子隐。

    尤其是子隐,足智多谋,运筹帷幄,极善用兵,堪称宪兵队中的灵魂人物。金斯克城邦军和宪兵队凑到一起,就如同让狼群里多了一头狈,战力倍增。

    金斯克城邦军和宪兵队及时安郡,这对当时的战局起到了至关的作用,也为第一军团和西京朝廷争取到了宝贝的时间。

    第四军团撤回到贞郡后,留在贞郡的新兵营立刻填补了进去,仅剩三万人的四军团残军,随着新兵营的到来,军团编制一下子被补满。

    新兵营的主将隋棠静,火线上任,暂时担任四军团军团长一职,隋棠静也有幸成为贞郡军内,第一名女性的军团长。

    当隋棠静率领第四军团,重回平叛战场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多月之后,而直到这个时候,川郡叛军仍被拖在安郡境内,未能离开一步,可见金斯克城邦军当时起到的作用之巨大。

    不过金斯克城邦军的参战,也引发了一个连锁反应,贝萨国突然出兵风国。

    贝萨军风国的理由很名正言顺,他们不是来帮谁打仗的,而是来平叛的,贝萨军平叛的对象,正是金斯克城邦军。

    在贝萨国内,以海莉为首的金斯克城邦军已经被教廷和王廷定性成了反贼,由于金斯克城邦军在风国国内,贝萨国出兵讨伐,自然也是合情合理。

    贝萨军要风国,就得穿过北郡,北郡现在在风国的地位有些尴尬,唐凌朝廷认定北郡属风国领土,唐钰朝廷则认定北郡属租借之地,而北郡自身又是刚刚并入风国的,一穷二白,还需风国国内补给,唐凌朝廷和唐钰朝廷内战正酣,都没空管它,北郡一时间也就成了三不管的地方。

    风国国内弃管北郡,但北郡人还是得自己管自己。目前,北郡最高级别的官员就是郡守刘允,他是即任郡守,又任郡尉,身居二职,完全掌控了北郡的军政大权。

    贝萨军来势汹汹,欲通行北郡,风国,刘允组织北郡地方军,予以阻击。北郡的地方军,其实还是以贝萨族为主,他们虽然已经入了风国国籍,但对贝萨国,还是有着祖国情怀,对阵贝萨军,也不可能真心实意的去与之交战。另外,刘允终究是治政人才,而不是军事人才,他治理一方,能力出众,领兵打仗,就纯属外行了。

    在抵御贝萨军的战斗中,北郡地方军这边是主帅不行,下面的将士们也不用心,连战连败,贝萨军长驱直入,深入北郡,大有洞穿北郡,风国本土的趋势。

    也就在这个时候,于杜基战场上的贞郡军第三军团突然回撤北郡,迎击贝萨军。

    风国在杜基战场上共投入七个军团,其中有六个军团都在杜基西部,与宁南军作战,只有贞郡军的第三军团,在杜基的东部,也就是宁南军的后方,不断捣乱。对于第三军团,宁南军可谓是恨之入骨。

    宁南军不理它,三军团便在宁南军的后方四处袭扰,而宁南军一旦集结大军回击,三军团要么撤入索兰城邦领地,要么撤入北郡,因为西线战场的压力太大,宁南军不敢也不可能追击第三军团,而调动大批军队离开杜基,深入索兰城邦或北郡。

    你来我撤,你退我进,第三军团在宁南军的后方,就是采用这样的战术,大大牵制了宁南军的精力,也使得风军在西线主战场上的压力减轻许多。

    现在北郡告急,贝萨军欲打穿北郡,风国本土,距离北郡不远的第三军团当然不会坐视不理,军团长胡冲果断率领麾下将士,回撤北郡境内,迎击贝萨军。、;;,,!!

第1152章 击退() 
胡冲率军打仗的风格,向来飘逸,后世对他的评价是,艺术型的将帅,将战争艺术发挥到极致的天才。

    第三军团北郡后,没有立刻向贝萨军主力发动进攻,胡冲分出一支游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偷袭贝萨国边境的赛尔要塞。

    赛尔要塞位于贝萨国的赛尔城邦境内,与北郡接壤。赛尔要塞是贝萨国与风国议和之后,于边境新建起来的,原本的目的是屯兵,抵御风军的再次入侵,这次贝萨国出兵风国,赛尔要塞起到跳板的作用,贝萨军的后勤补给基本都囤积在这里。

    没有人会想到,被己方大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的风军会突然偷袭赛尔要塞,更没有人会想到,与宁南军激战正酣的风军,会突然抽调出一个军团,离开杜基,北郡增援。

    胡冲派出的这支游骑兵,当真把贝萨军杀了个措手不及。

    赛尔要塞关系到二十万贝萨军的后勤补给,实乃贝萨军的生死之地,赛尔要塞遇袭,被风军游骑兵围困,贝萨军不能不救。

    贝萨军主帅分出两万人马回撤,增援被困的赛尔要塞,结果这两万人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只走到半路,便遭遇到风军的伏击,被风军一举全歼。贝萨军统帅听闻消息后,气急败坏的率领大军回撤。可是在贝萨军主力后撤的时候,以刘允为首的北郡地方军又钻了出来,跟在贝萨军的后面,有机会就打几下,没机会就跟着。

    贝萨军根本不把北郡的地方军放在眼里,分出五万的大军,调转回头,迎击北郡地方军。

    双方刚一接触,北郡地方军便一败涂地,全军溃逃。五万的贝萨军随后掩杀,一口气追出十余里地。

    贝萨军见风军大败,本打算要凯旋而归,结果四面八方突然出现无数的风军,五万的贝萨军,被第三军团的主力团团包围。贝萨军主帅又率军急匆匆地赶回来救援,结果等风军退去之后,被困的五万贝萨军,已只存活下来两万来人。

    风军的神出鬼没贝萨军东奔西跑,疲于奔命,而且风军总是能抓住贝萨军最痛最要紧的地方,实施偷袭贝萨军不得不分兵救援,可贝萨军的分兵,又十有**被风军以优势兵力逐一围歼。

    声东击西,最大限度的分散敌军,然后胡冲像手持柳叶刀的医生一样,再将贝萨军的分兵一一切除掉,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

    贝萨国欲出兵风国的计划,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贝萨军根本就没能走出北郡,最后全军被迫退回到赛尔要塞,再不敢轻易跨过国境一步。

    由于贝萨军最终也没能风国本土,与第三军团发生的交战又很分散,每场战斗的规模都不大,再加上当时的大环境是风国与宁南全面开战,风国国内爆发了平叛战争,宁南国内又爆发了二王逐鹿战争,所以,这场发生在北郡的风贝两国战争并没有被广为人知,当时也未能引起多大的波澜,即便是唐凌,也只是口头褒奖了第三军团。

    其实也很好理解,风国与宁南的国战,双方投入的兵力合计数百万众,两国的国内战争,参与的兵力也都是在百万以上,在这种大环境下,十万风军和二十万贝萨军爆发的小规模战争,实在是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不过后世对这场战争的评价却极高,也对胡冲的功绩给予充分的肯定。

    如果没有胡冲,没有他的当机立断,率军北郡,及时打退贝萨军,而是让这二十万的贝萨军成功风国本土,那么风国以后发展的局势就不知道会是什么样了。

    可以说这二十万的贝萨军只是贝萨对风国的试探,倘若真的入侵成功,贝萨对风国的出兵将绝不仅仅是这二十万。

    可惜,贝萨国欲浑水摸鱼的野心,还没来得及全面实施,便被胡冲扼杀在摇篮中。

    贝萨军本就对贞郡军充满恐惧,经此一战,贝萨军对贞郡军惧怕之情更甚,再不敢踏出赛尔要塞一步。

    见贝萨军主力又龟缩回赛尔要塞,胡冲在北郡只是略作休整,便率军重回杜基战场,带领第三军将士与宁南军作战。

    其实对于胡冲而言,他也不知道自己率军打的这一仗会对两国造成这么巨大的影响,之所以率军打这一仗,用胡冲自己的话讲:“番邦蛮夷,手下败将,犯我大风,我必诛之!”

    川郡,川州。

    第四军团战败,军团长安义辅阵亡的消息也传到了川州。上官秀看过战报之后,许久没有说出话来,洛忍以及众将官,亦是眼眶湿红。

    除了同袍之间的深厚情谊外,人们仿佛在战报中也看到了自己的最终宿命。

    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难免阵前亡。战场之上,又哪有常胜不败的将军,可只要一次战败,自己便可能血洒疆场,命丧黄泉。

    安义辅如何?贞郡军内年纪最大的统帅,经验最为丰富,战绩辉煌,军功卓越,可最终还是落得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上官秀站起身形,什么话都没有说,迈步向外走去。到了院子里,他仰面望天,忍不住深深吸了口气。

    安义辅可算是他的良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