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既晴的长篇力作《魔法妄想》书上,我们真的看到台湾推理作品由“推理小说”提升到“推理文学”层次的时机已悄然成熟了。推理小说本来就是一个很难创作的文类,不但要有“推理”的成份,而且还得具备“小说”的内涵。两者兼具之余,更需融入艺术和人文的处理手法,始能升华到“推理文学”的层次。要不然,依我浅见,即便是出自于西村京太郎或山村美纱等所谓的名家之笔,充其量不过是“剧本大纲式”地将推理解谜情节流水般带过,固不错已经做到“推理”加“小说”的地步,但是读来味同嚼蜡,仍还不能视之为已登至“推理文学”的境界。
(2000年9月26日星期二)
*********************
查案与破案的乐趣
(高大成/文)
我与既晴的认识始于一本书的合作,那是一本我即将推出的,谈论我过去遇过的一些案件的书,那本新书的特点之一是结合了一位推理小说作家——也就是既晴,用小说的笔法来写书中的案例,当初他来访问我时,我便常常为他的思考及理解能力感到激赏。
本书讲的是一个沉迷于魔法世界的精神病患,有一天在他的世界中真的发生了古书中所谓“换头魔法”的事件,然而这个事件的发生却是包含于现实世界中的一桩离奇杀人案,故事细节我不便在此多作讨论,以免坏了读者兴致。不过在书中既晴以三种角色的观点,来描述同一件事的三个面貌,许多的起因、过程与结果,不断地游走于现实与奇幻之间,既晴的多元思维可说是令人惊讶,而结局的一再被推翻,也让以调查与破案为主旨的我,同样地一再感到佩服。
不过,不论你是主动思考案情关键与破绽,或是被动阅读结果的读者,阅读这本小说至少都能获得一项有用的东西,就是在轻松的状态下,获得我平常可能需要绞尽脑汁、焦头烂额还不一定能得到的,查案的乐趣,而且在这本书中,你可以享受不止一次“破案”的乐趣。
(高大成,日本京都大学病理学博士,目前担任台中地方检察署、高度检察署特约法医,亦于中国医药大学医学系任副教授。)
*********************
《魔法妄想症》读后感
(bert/文)
当读完《魔法妄想症》,盖上很像学校图书馆过期期刊合订本的书皮后,我久久不能思考,一直无法将思绪拉回现实生活,就以前的阅读经验来说,只有岛田庄司或京极夏彦的作品才会让我发生同样的情形。若要追根究底,除了《魔法妄想症》这部作品内容本身带给我极大的震撼外,也讶异于台湾会出现如此高水准、不下于日本或欧美推理作品的本土创作!
《魔法妄想症》给予我最直接、最强烈的印象是,整本书到处充满着“魔幻”与“惊奇”,和岛田庄司及京极夏彦的作品风格极为相似,也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有很熟悉的感觉。我认为岛田庄司及京极夏彦两位作家笔下最为精彩的地方在于,不同人物自述与第三人称描写不断交替的方式发展剧情;魔幻写实的文章穿插于故事全文;匪夷所思、看似不可能发生在现实世界的犯案过程;以及最后案件都有个合乎逻辑,不失推理小说本质的解释。将上几点综合起来,带给读者们的就是不断的惊奇和无限的想像力,而《魔法妄想症》一书,不论在诡计谜团的设计或诡异气氛的营造上,给予读者“惊奇”的程度可一点都不逊色,也难怪会觉得似曾相似了。
“幻想本格”类型的推理小说本来就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而《魔法妄想症》是我所看过第一本由本土作家所创作的“幻想本格”长篇作品,从这方面来说,极具开创性与突破性,加上内容本身并没有很大的失误,我在前面才会给予那么高的评价。当然,《魔法妄想症》并不是没有缺点,我认为作者既晴在此阶段的创作,受岛田氏与京极氏此两人的影响最大,这在《魔法妄想症》里很巧妙地融合此二人作品的优点及风格即能看出,但是,缺点却也无法避免地出现在书中,不过就我的看法,这只是既晴的长篇处女作,其风格与开创性对本土推理创作可说是前无来者,相较之下,《魔法妄想症》的缺失并不是我看此书的重点,反而相当乐观地期待,未来既晴会创作出更多超越《魔法妄想症》的作品。
虽然,《魔法妄想症》目前在报推理文学奖并不被评审们所看重,但,我相信未来台湾的推理文学史中,文学奖三本入围的作品将不会被人提及,相反地,在文学奖落选的《魔法妄想症》一书,将会占有长篇推理小说里程碑的重要地位。
********************
重读《魔法妄想症》
(Julius/文)
记得第一回看《魔法妄想》,是在我期待这本书到来,已经有一小段时日后;当时翻开阅读所抱持的心情,是“只想”立即看完这本让我等候许久的本土长篇推理小说,此一迫不及待的心态,加上我看书一贯大而化之(就是不会细看)的方式,导致我在看完此书的的想法是--这是本好看的推理小说,果真没让我白等。然后呢?没有了,这是我唯一的感想(现在回想真是替自己感到汗颜,也为此书感到不值!)。虽然在看了许多前辈的想法后,让我觉的自己实在是太草率对待这部作品,应要再次不遗漏地读过才是,但因阅读从未看过的书已占去我大半闲暇时间,这个想法,也就被淡忘了。
直至偶然间看到人狼城此回特辑柜徵文主题,先前念头自然的浮出脑海,加上既晴兄愿意冒险向我邀稿(真感谢城主对我有信心),重读《魔法妄想》的想法终于付诸行动。再一次看完,心头出现的头一个想法仍是——这是一本好看的推理小说。除此之外,好歹我这次算是“详读”,至少要多一点不同的看法……
排除这是本土创作的因素,作者运用文字的适当得宜,使我在看翻译推理小说常遇见的用词不顺拗口情形,于此书几近不见,这点令我在阅读上感到十分愉快轻松,加上情节段落间的编排衔接流畅,一气呵成之势可由此略窥一二。
推理小说不可或缺的便是其中心诡计,坦白说,此书诡计令我惊讶(艳),相当地创新出奇;要避免和众多推理小说的诡计相似,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最常见到的是融合几种概念的诡计,但此书硬是办到了独树一帜。而包装诡计的谜团气氛营造的恰到好处,贯头彻尾,正与诡计相辅相成。
警方的侦办案件过程亦是本书高潮之一,由找循线索的钜细靡遗,到推理犯案过程与动机,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让我时而紧张,时而又松一口气,情绪起伏完全随着小说的推进,充分参与其中。
我认为本书最精彩之处,莫过于警方符合那一切线索的结论,被一个名不见经传,自认是名侦探的男子--陈小江所推翻。本来看到警方的推论后,我已有此书将结束的想法,没料到情节直转急下,让我在冲击之下,充分地享受到了意外性的乐趣。陈小江的个性设定使我眼睛一亮,在我看过的推理小说,还未见这么有趣可爱的侦探,他不做作的态度令我感到可亲,而多话的习惯则让我失笑,成天长篇大论的任谁也吃不消,别说他是因为“密室症候群”才独个儿住一间房,就算不是这原因,我想跟他住的人也会要求换房间的。
除了这些让我欣赏的地方,还是有几个略感可惜及疑问之处。先是第一部第三章中的描写手法,我猜想或许这里是要表达杜裕忠想法和文笔的特异,但如此的叙述方式,令我有点迷惑兼吃不消;而在杜裕忠与幻影沟通时,第一人称的不时切换,亦使我一时间的阅读理解力发生些许障碍。再者则是“站立的无头尸体”之谜,此解的意外性十足,但似乎过于繁复,即便内文有相当详细的解说,但要完全消化吸收仍属不易。最要令我扼腕的莫过于结尾了,当翻至正文的最后一页时,我心想:“怎么这样就结束了?”结尾完备性的不足,让我有种“此书未完待续”的感觉,比起前面结构严谨,如此结束未免有虎头蛇尾之嫌。套用句杜鹃窝人前辈的话(还烦请前辈见谅!):“这部作品至少还有五万字的空间!”我想结尾的可发挥性就占了相当大的部分。
《魔法妄想》中的几个重点人物都给我一种共通感--既正常又不正常。前半部的杜裕忠,无论是由别人对他的观感或是他个人想法的书面化,皆让我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不正常;陈小江亦是,普通正常人哪会动不动就发表让人耳朵听到长茧的个人秀,更严重的是没破过案仍自认为是个难得一见的名侦探?在一般人的看法中,这都是不正常的表现。但在后半部中,多是表现出两人思路清晰条理分明且合乎常理的情节,而陈小江更是有条不紊的分析案情。相反的,本是怎么看都属正常范畴的凶手,竟运用了各种巧合犯下杀人罪行,进入不正常的行列(此处的正常&不正常定义于一般社会大众认知)。这是我觉得相当有趣的地方。
由这本书,让我延想出一个问题:“究竟异于大多数人的是对?是错?是好?是不好?”就我个人的意见是——多数不等于正确(正面),不过因为这种问题是很难讨论出个定论的,就此打住罢。
文末,说一个我看完《魔法妄想》后的愿望来做个结束:“希望国内的推理创作可以以此为始(好的开始),源源不绝,走出属于我们的一片天!”这是作为一个小小推理迷的我,衷心的盼望。
********************
《魔法妄想症》读后感
(谜熊/文)
如果有人问我对《魔法妄想》有何感想,我会用下面这六个形容词来答覆他:
惊讶、用心、诡异、辛苦、意外、纳闷。
先来谈谈“惊讶”吧!这本书让我感到惊讶之处有二个地方:奇特的题材及丰富的资料。
题材的奇特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在过去的阅读经验中,虽然也不乏类似以魔法为谜团中心的作品,不过那些作品都是外国人写的,本土推理作品在本作出现前并没有相似的作品,在台湾这种奇特的尝试应属首见。此外本书以长篇的形式与读者见面,在谜团的设计上更见繁复,也加深了本书的奇特性,这是让我感到惊讶的第一个地方。
资料的丰富及多样性是另一个令人吃惊的地方,这本《魔法妄想》中牵涉到的相关知识领域颇多,其中包括魔法幻术、心理学、神学、医学(包括生理学及精神医学)、物理学、天文学、艺术史等等,这种种的知识在作者有意或无意的安排下出现在各个章节中,让读者在看推理小说的同时也能汲取其他方面的知识,而这一切的背后操舵手竟然只有二十出头而且还是学理工的,这就不得不令我吃惊并感到后生可畏了。
我所使用的第二个形容词是“用心”,这里指的是作者创作态度的用心。诚然,大多数的作家在创作时都很用心(当然,也有不用心只想蒙混赚稿费的作家),不过我看到既晴在本作中所下的心力是极可观的,不论在资料蒐集上面,在与时间竞赛上面(时报推理文学奖的截稿日期),在一心得多用上面(同时需准备硕士论文),在诡计解谜上面(既晴在本作中很明显地想达成土屋隆夫“推理小说除法美学”的境界,让剩下的余数消失),既晴的用心是可以让人深深体会的。
“诡异”是我下的第三个形容词。看过书的人大概都不否认这本书中充满了诡异的气氛,无论是命案本身那令人不可思议的“换头魔法”谜团,抑或是谜底揭穿后的命案真相,处处都透着玄机,也处处都透着诡异。而作者在书中穿插的两篇杜裕忠的文章“雅布拉梅宁的圣灵”(第三章)及“葛罗蒙拉的奇迹”(第九章第四节)则将这种诡异气氛更是发挥到了极致,如果有人将《魔法妄想》和“诡异”划上等号,我想我会十分同意的。
“辛苦”是一个奇怪的形容词,这里指的不单是作者创作时的辛苦,同时也指的是读者阅读时的辛苦。以我个人为例,这本书由杜裕忠自述的第一部“证人”让我一开头就看得昏头转向,文中有些跳跃式的叙述方式也让人摸不着边,在反覆看了两、三遍之下才能渐渐明了作者的意向。除此之外,在诡计的解释方面,有些地方也稍嫌简略,以“天网”的制作过程而言,我足足研究了半天并在纸上做了一些模拟,才能将其作法完全领会。跟以前推理小说的阅读经验来比,这本书确实是让我比较“辛苦”一些。我曾经有过这样的念头,时报推理小说奖的评审们将《魔法妄想》列为遗珠,是否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读得太“辛苦”了呢?
《魔法妄想》这本小说充满了许多“意外”,意外的凶手(太意外了,让人根本猜不着),意外的侦探(采用精神病患为名侦探的手法实在罕见),意外的被害人(无头尸体的身份一变再变,意外性十足),出人意外的命案真相,不过最令人感到意外的莫过于:时报推理小说奖的评审“意外”地讲出了凶手的身份(尤有甚者,连行凶动机都“意外”地讲错了),这份意外让许多推理迷错锷不已,也让这本小说在“意外”这一项上增添了一些“意外”的话题。
“纳闷”是我在全书读毕后产生的第一个念头,这个念头的形成来自于诡计实现的可能性。以假指纹这个心理诡计的实行来说好了,凶手下的是一着险得不能再险的险棋,他虽然在现场、勒索信上及被害人卧房中都留了假指纹,可是他郤完全不能预料警方采集指纹的方向,警方可能会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采集到林浩山的指纹(例如林宅客厅,孩子的卧室等等),警方更有可能为了查明无头尸体的身份而采用DNA比对的方式来了解真相(林有一儿一女,无头尸体的身份经由DNA比对的结果马上可以得知),凶手玩了这么一大堆的把戏,无非是在“赌”警方的侦查方向,而这个“赌”胜算有多少是颇令我“纳闷”的。
谈了这么些我个人的观点,我真正想说的是:不管您喜不喜欢,不管您接不接受,不管您对诡计的破解存有多少怀疑(在网上这本书的评价相当两极化),这本书的出现将台湾的推理小说创作带向了另一个不同的境界,它的出现刺激了更多有心创作的朋友提笔挑战更好的作品,我想这本书的出版是一件值得一书的事。
台湾推理创作历程(附年表)
台湾推理创作的十大重要里程碑
(杜鹃窝人/文)
前言
台湾的推理创作起源于何时,殊难论定。但不可否认的是,《推理杂志》的创立是一个重要的源头,因为它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表园地;而且目前台湾的一些资深推理小说创作者几乎都是由此现身江湖;因此,以此一事件来当成起点,这应该是不能否认的事实。虽然近期以来的《推理杂志》,因为总编辑的更替而造成水准大失,甚至是已经到了令人失望的地步!因为它几乎变成了日本短篇小说集,而且是不太精采的作品集。甚至可以恶毒地说,它目前是时光倒退了十年的东洋翻译作品总集。因此总括地来说,它对台湾的本土推理创作上的贡献,其评价虽然是功大于过,但如今却是正在向下沉沦而非向上提升,真是令人遗憾不已!
一、林佛儿
本土的第一本创作的长篇推理小说无疑的是他的作品:《美人卷珠帘》(因为《岛屿谋杀案》只能算是中篇而已);不能否认,在那个一片荒芜的年代,他是这迷雾森林中的开路先锋。他不仅创办了《推理杂志》,也写出了台湾的第一本长篇推理小说《美人卷珠帘》,那是一本广义的社会派作品。当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那本作品内容并无任何新奇之处,但是竟然意外地预言了台商在大陆“包二奶”时可能遇上的噩梦,只不过是它的场景由大陆改到韩国而已。在当时,身处一堆翻译作品充斥成风中,自然让人耳目一新且深深期待他的新创作。不幸的是,作者对推理的热情不再,也没有更进步的作品及成长的空间出现;因此不仅本身无新的作品,其对推理小说的认识也未能追随时代的演进而更加成长,真是令人婉惜。
二、错误的风俗派推理小说的兴起及遗祸
在林佛儿的鼓吹之下,有一批各种职业方面的人投入推理创作,如画家林崇汉、记者杜文靖等人也纷纷出版了他们的个人作品;可惜的是由于对推理小说的认识不清,他们写出了一堆岛崎博(傅博)先生美其名曰:“风俗派”的创作,而且也无以为继。最惨的是,他们可能影响了一大堆后继者也走上了相同的错误之路,让人以为推理小说就是如此而已!例如,自行号称第一位女性本土推理作家的杨宁琍,就写了六本挂羊头卖狗肉的伪推理小说,内容与推理不相干,且不知所云,真的只是浪费环境资源而已!这些人他们一直误认为只要有谋杀、有犯罪及想当然的诡计就叫推理小说,可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