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部分:被遗弃的吴哥城吴哥王朝怎样走向辉煌
公元9世纪初,耶跋摩结束了近200年的分裂局面,将陆真腊与水真腊合而为一,创建了吴哥王朝在柬埔寨历史上最灿烂辉煌的时代。
耶跋摩二世是吴哥王朝的缔造者,虽然缺乏文献记载,但还是能看出他是一位大有作为的国王。他在考仑山京城及其附近地区修建了王宫和行宫,还修建了一座著名的寺庙——宝剑寺,这些建筑的风格,对后来的吴哥式建筑具有启蒙作用。
在宗教方面,耶跋摩二世任用了一位精通婆罗门教经典的婆罗门僧侣伊朗亚达玛,由他制定了一套与婆罗门经典相符的典礼仪式,并创立了一个新的宗教——天王教。在印度教里,把林伽作为造物之神湿婆的象征;在天王教中,把林伽视为湿婆和王权的化身加以崇拜,还把林伽像供奉在京城中央圣山的尖塔上。这种宗教是神与王的统一,是加强王权和巩固统治的工具。耶跋摩二世还赐名婆罗门为“巴辣菇”,意为“圣贤之士”,并加以供养。他为吴哥走向辉煌奠定了文化和政治基础。
耶跋摩二世死后,他的儿子耶跋摩三世继承王位。耶跋摩三世鼓励生产,减轻赋税,国内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虽然他没有多大的丰功伟绩,但吴哥王朝在他统治期间,更加强盛了。
耶跋摩三世死后无嗣,由其堂弟继承王位,这就是因陀罗跋摩一世。他的最大功绩是,作为第一个在吴哥地区兴建水利工程的真腊国王,建造了一个庞大的水利灌溉系统工程。他利用一个人工开凿的蓄水湖,把一片不毛之地变成了丰产的稻田。后来,人工灌溉系统的高度发展,促进了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的经济的发展,才使吴哥王朝的统治者,能够以吴哥地区为中心,建立起一个人口稠密、中央集权制的强国。也正是由于有了这种灌溉系统,也才能使吴哥王朝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来建造规模宏大的吴哥王城和吴哥寺等一系列建筑。由此可见,因陀罗跋摩一世为吴哥王朝的兴盛打下了物质基础。
在建筑艺术方面,砖石结构的建筑是从因陀罗跋摩一世开始的。他建造的巴孔庙,是一座供奉湿婆林伽的神庙,实际上也是国王的象征。他建造的有神牛之意的婆利科寺于公元879年建成,专门供奉他的父母、外祖父母和耶跋摩二世及王后的神像。研究者们认为,巴孔庙、波利科寺及其后人建造的洛利寺,标志着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开端。
在政治方面,因陀罗跋摩一世还划分了王室内部的等级,建立起王室体制,为以后各朝代所沿用。由于他卓越的政绩,后人在碑铭中称颂他为“王中的狮子”。
因陀罗跋摩一世死后,由其子继承王位,称耶输跋摩一世。这是一位在吴哥王朝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帝王。耶输跋摩一世也非常重视水利灌溉系统的建设,他登上王位不久,就在都城的东北建造了东巴莱湖,这个大水库长7000米,宽2000米,与暹粒河相通。发展和完善水利灌溉系统,对于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耶输跋摩一世在建筑方面的功绩远不止于此,他还设计了一个新都,根据他的名字起名为耶输陀罗补罗。这是在吴哥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吴哥城,占地约26平方千米,是环绕着巴肯山的天然山丘建造的,四周有一条200米宽的护城河。在都城中心的巴肯山上还建造了5座砂岩方塔,中间一座供奉着国王自己的形象湿婆林伽。耶输跋摩一世还在全国各地修建了代表湿婆教、毗湿奴教和佛教等各种教派的寺庙共达100多所,它代表了吴哥早期的建筑风格。
在政治方面,耶输跋摩一世不仅击退了侵扰真腊沿海地区的占婆和爪哇海盗,还扩大了王国的疆土,使疆域东至占婆,西抵缅甸,北至老挝中部,南达暹罗湾直至马来半岛北部,与扶南国全盛时期的疆土不相上下。
由于缺乏史料,关于10世纪时期吴哥王朝的历史,除留下的寺庙建筑遗迹以外,其他方面就知道得很少了。这些遗留下来的古迹,可以让现代人清楚地看到当时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生产力水平,但却无法知道具体的历史事件。当时中国正处在唐末及五代的动荡时期,根本找不到有关吴哥王朝的任何记载,历史学家们只好在那些残破的碑铭上寻找线索。不幸的是,目前10世纪的吴哥历史仍是空缺的。
由于耶输跋摩一世统治时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10世纪以后,吴哥王朝走向了更辉煌的时期。苏利耶跋摩一世在11世纪初期,击败他的竞争对手,登上了吴哥王朝的王位。苏利耶跋摩时期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披梅那卡寺和茶胶寺,披梅那卡寺(“空中宫殿”)是当时吴哥的王宫,故有“天宫”之称;茶胶寺是第一座用砂岩建成的高棉庙宇。在宗教方面,苏利耶跋摩一世是第一个皈依大乘佛教的真腊国王,因而在其死后人们给他以高尚的圣名——“涅佛”。
耶输跋摩一世死后,乌迭蒂耶跋摩登上王位,在他统治期间,发生了多次战争。由于国王有一位英勇善战的军事首领,因而在战争中取得了完全胜利。在这一时期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建筑,其中以巴普昂寺最为有名,它与“空中宫殿”同属于一个类型的建筑。乌迭蒂耶的重要业绩是在吴哥城的西郊,开凿了西巴莱湖,这是一个长8000米、宽2200米的大水库,它扩大了灌溉系统,对发展农业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12世纪,自称“太阳护卫神”的苏利耶跋摩二世登上了吴哥的王位,他带领军队东征西讨,使真腊国的疆土日益广阔。1128年,他率军征讨现在越南境内的大越国,并使其臣服,他还依靠强大的军力使宿敌占婆沦为自己的属地长达5年之久。他使吴哥王朝成为当时东南地区的王者,也使他本人成为柬埔寨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国王。
苏利耶跋摩二世的武功,让后人赞叹不已。然而他为修建豪华的庙宇,而耗尽国力、民力的行为,也使他留下了千古骂名。苏利耶跋摩二世是一位无坚不摧的勇士,也是一位出色的建筑家。他主持建造了自己的陵墓,即举世闻名的吴哥窟。吴哥窟的地基总面积在40000平方米以上,上面至少建有10余个有重要文物价值的建筑物和其他遗迹,从1112年开始建造,到1201年才全部完成。其中心神殿高40米,供奉着一尊毗湿奴金像。有人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物。
由于苏利耶跋摩二世好大喜功,沉醉于庞大的神庙的建筑,耗尽了国力,在他于1150年死去以后,吴哥王朝便一度出现了衰落的景象。于是,占婆便乘机大举入侵,大约在1175~1181年间,占婆占领真腊达5年之久,与过去吴哥军队占领占婆的时间相等。
直到耶跋摩七世登上柬埔寨历史的舞台,吴哥才又重新走进鼎盛时期。1181年,他率领军队彻底击溃了占婆军队,使吴哥结束了长达30年的动荡局面。他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并努力开拓吴哥王朝的版图。除真腊以前的领土被收复以外,现在的老挝、泰国、马来半岛的北部和缅甸的一部分也成了吴哥王朝的领土。这位战功卓著的国王还进一步发展水利事业,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鼓励工商业,使吴哥王朝进入了历史上最富强的时期。
耶跋摩七世是吴哥王朝最杰出的君主,他把吴哥王朝推向最鼎盛的时期后,总结了苏利耶跋摩二世的历史教训,建造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吴哥通王城,并在城内建造了众多的宝塔、寺庙等建筑。直到今天,人们仍能从柬埔寨丛林的废墟中一睹吴哥通王城当年的风采。
第二部分:被遗弃的吴哥城寻找吴哥艺术发展的轨迹
纵观吴哥的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发展过程,可谓漫长而曲折,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幼稚到成熟的漫漫长路。它从公元1世纪开始,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繁荣,在公元9世纪以后达到了顶峰。人们在探索吴哥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沿着柬埔寨历史变迁的印迹,层层而上,描绘出整个吴哥艺术的发展轨迹。高棉的寺庙,以吴哥城为中心,向四面辐射,遍及全国各地。各个时期的寺庙代表了各个时期高棉人在建筑和艺术上所达到的水平,表现出各个时期的风貌和形成的风格。当人们将其贯穿起来,便会发现,它犹如一个艺术百花园,争奇斗艳,婀娜多姿,各展风采,使人们从一个艺术台阶步入另一个艺术台阶,直到艺术的高峰。
最先让研究者们感叹的是众多的建筑及石雕艺术品。这个艺术平台是由耶跋摩二世建造的。这位国王不仅缔造了吴哥王朝,还奠定了吴哥艺术的基础。被爪哇人俘获的经历不但促使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反抗外族统治的斗争中去,同时,也使他看到了异族宗教和文化的精华,为创造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而吸取了大量的营养。
802年,他正式宣布国家独立,从而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同时,也预示着一个文化复兴时期的到来。他将政治与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坚硬的政治内核包装上绚丽的文化外衣,一时间成为东南亚地区的亮点。他先后在湄公河下游的因陀罗补罗、诃里诃罗洛耶、阿摩罗因陀罗补罗、摩诃因陀罗跋伐多建立都城,并在每个都城里展示艺术成就,成为留给今人的一笔文化遗产。
这一时期的雕刻艺术,以荔枝山上的摩诃因陀罗跋伐多最为有名,它们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代表的是为吴哥文明奠基的那个时代,它们处在同一个文化平台上。当然荔枝山上的建筑可称得上是它们中的代表,我们不妨称它为“荔枝山文化平台”。
荔枝山文化平台上的建筑包括荔枝山上的丹雷格拉、奥邦、卢阿列、克登斯拉、特莫达、果基、果罗霍姆和山外的桑波波雷古、波雷波罗萨等。该平台建筑以“山形建筑”为主要特色。建筑物高大,而且多层。它以砖石为建筑材料,且建在山上,这同宗教理念相一致。建筑上的雕刻也出现了一些变化。正面过梁浮雕图案呈现多样化,支撑建筑物的柱子也发生了变化,方柱或八角形主柱取代了以前的圆柱,柱面饰满花纹和人物雕像。三角楣的楣框呈猫爪印形。求变、追求多样性是这一时期雕刻艺术的潮流。
研究者们从荔枝山平台向上探寻,就来到了耶跋摩二世选定的都地——罗鲁豪斯。他的后继者是因陀罗跋摩一世和耶输跋摩一世。他们建成了三座著名的寺庙,即巴孔庙、波列科寺和洛利寺。这些都是当时都市中最恢弘的建筑。三座庙宇是早期吴哥文化的代表作,而且是早期吴哥时代建筑物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在三座建筑中仍然体现了对多样性的追求。三座寺庙建筑并非完全一样:一类是多层的山形建筑,如巴孔庙;另一类则是把多个建筑共建在一个台层上,便于祭祀先人,波列科寺和洛利寺即是如此。但它们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每座庙内都供奉着象征人神合一的湿婆林伽。这些供人们崇拜的偶像实则是当政国王的形象,每一个湿婆林伽都具体有所指。
这一时期建筑物的雕刻,在艺术上更显成熟。罗鲁豪斯建筑群标志着高棉建筑和雕刻艺术经过本土艺术与外来艺术的交融后,诞生了本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有人说这是高棉古典艺术的开端。
9世纪末,耶输跋摩一世当政,他把首都从罗鲁豪斯迁到吴哥通王城,在吴哥地区建立了第一个都城。耶输跋摩一世是一位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知识十分渊博的学者。他既热衷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学习,也乐于接受外来的优秀文化。耶输跋摩一世也是一位乐于在建筑上下功夫的国王,特别是对于寺庙,他更是情有独钟。新都是围绕着巴肯山建筑的,整个布局以它为中心展开,寺庙也是以巴肯山为中心建造。在他建造的众多寺庙中,以巴肯寺最为有名,它是吴哥文明形成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寺的核心部分是5座用砂岩砌成的塔,呈梅花状分布在一座名叫“耶输跋摩山”的山上。中间的一座内供奉着湿婆林伽——国王自己的形象。巴肯寺有大小塔100多座,分层排列,高低相间,布局完整而协调。巴肯寺仍是以砖为主的砖石结构建筑,具有早期吴哥建筑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普侬巴肯、普侬格罗姆和普侬博,它们建于同一时代,具有共同的文化和特性,构成了巴肯风格。
10世纪中叶,吴哥王朝又出现了一位充满智慧和远见的国王,这就是因陀罗跋摩二世,他建筑的“空中宫殿”和班迭斯雷庙把吴哥艺术水平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所谓“宫殿”,并非王宫,而是国王和王公们祭祀的神殿。宫殿构筑于高台之上,远远望去,就像悬在空中。在设计上,它独具匠心,增加了前代所没有的回廊。“空中宫殿”回廊建筑是后来有名的吴哥寺回廊的雏形,后者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并趋于成熟的。
创新的另一项标志性建筑则是班迭斯雷庙。这是一座以精美著称的珍珠般的小型庙宇,无论是造型,还是雕刻,它都堪称是吴哥建筑中的一颗明珠。这是一座供奉婆罗门教主神的圣寺。寺门上的浮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显示出高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雕刻的题材广泛,有神像,也有图案花纹,还有神话故事,细致精美,是高棉古代艺术的杰作。同前代相比,班迭斯雷庙在布局上跳出了把建筑物建在高台的各阶层的固有格局,而将塔寺建在平地上,只将中心部分建在一个较低的平台上。这样,建筑群的布局显得分散、匀称和疏朗,给人以爽朗的感觉。在用材上,班迭斯雷庙用以石为主的砖石结构代替了以砖为主的砖石结构建造。石结构的重要性被大大突出,高棉人在此基础上,将后来的建筑完全采用石结构。
总之,耶输跋摩一世和因陀罗跋摩二世创造了吴哥艺术史上的空前时代。吴哥艺术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勤劳智慧的高棉人,在此基础上把吴哥艺术推向了顶峰,吴哥寺是这一辉煌时代最耀眼的建筑,在建筑技巧和雕刻艺术上都成为空前的奇观。
还有在耶跋摩七世时建造的巴扬庙,是吴哥时代最成熟的艺术作品,是吴哥艺术的最高峰。而且吴哥文化以此为代表,形成了巴扬风格的艺术。
第二部分:被遗弃的吴哥城凝结在吴哥艺术中的智慧
考古学家们在柬埔寨的丛林中发掘吴哥古迹时,一次次地为吴哥古迹所感叹,也一次次地产生疑问。其中有一个问题不仅让考古学家感到困惑,就连资深的建筑学家也感到不解,那就是高棉人怎样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将一块块巨石从100多千米以外的扁担山运到都城的。高棉人用于建筑的巨石的4个角上都有一个小孔,据说,石头上的4个小孔是专为搬运巨石时穿绳子而凿的,但如此重量的巨石是根本无法用绳子提起来的。人们为此百思不得其解。
为了找出高棉人搬运巨石的方法,研究者们从各方面入手,相互论证,最后终于有了发现。原来,高棉人是采取堆土法来完成寺庙的建筑的,就是在砌塔的同时,在塔的外围垫上土,以便人在上面活动并借助土层的坡度把石头拉上去,当寺庙建成后,再把土挖掉、运走。但堆土法并不适合所有的建筑,如有些建筑的塔体离得过近,有些建筑塔体过多,上百座石塔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如果仍采用堆土法的话,那将是十分浩大的工程。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完成工程呢?柬埔寨人就地取材,利用当地质地坚硬的木材做成脚手架和起吊架,利用轮轴和杠杆来起吊巨石。为了节省人力,提高效率,他们还训练大象,用体型庞大的大象拉动起吊工具把巨石高高吊起,然后平稳地放在台基之上。
高棉人在建筑方面的聪明才智还不止于此。在吴哥城20多千米外,有一座女王宫,女王宫的精细、玲珑与吴哥寺、巴扬庙的宏伟、粗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女王宫那精细的建筑和精美的浮雕却又引发了考古学家们的两个疑问:一是吴哥寺、巴扬庙的建筑多以青砂岩为建筑材料,而女王宫用的却是红砂岩;二是女王宫的浮雕线条分明,雕刻手法细腻,较之吴哥寺、巴扬庙等建筑的浮雕,质感要好得多,色彩也鲜艳得多,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些问题恰恰反映了柬埔寨人的高度智慧。女王宫围墙外没有宽阔的护城河,只有暹粒河从宫门前蜿蜒流过,石块并不能通过暹粒河运到女王宫。实际上,在这里,高棉人采用了一种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从而并不需要借助水道来运送那些巨大的石块,这就是对柬埔寨特有的红土的加工和使用。红土黏性极强,土中含有的大量水分,使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