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揭发钱徽营私舞弊,录取的人大都是走后门的人。唐穆宗征求李党首领李德
裕的意见,李德裕支持了段文昌的上诉。因此穆宗决定复试,复试结果,把
已经及第的进士淘汰了十余人之多(大约一半左右)。唐穆宗对这次科举有
关人员,分别给以惩处。负主要责任者中书舍人李宗闵被贬为剑州 (今四川
剑阁梓潼等县地)刺史,钱徽贬为江州 (今江西九江一带)刺史。这是牛李
两党斗争的表面化的开始。从那时起,两党便明目张胆地开展斗争,再也不
掩盖自己对对方的敌视情绪。
被贬之后,李宗闵认为李德裕成心排挤他,把李德裕恨透了。牛僧孺当
然同情李宗闵。打这以后,李宗闵、牛僧孺就跟一些科举出身的官员结成一
派,李德裕也跟士族出身的官员结成一派,两下明争暗斗得厉害。
第三次斗争是在长庆三年。当时牛党的骨干李逢吉执政。他一掌权,便
提拔牛僧孺为宰相,而把同样有资格做宰相的李德裕赶出首都长安,到南方
浙江去当一个地方官“浙西观察使”。从此之后便不再提拔他,一连8年都
没给他调动职务。对于李党的其他一些人员,牛党也同样压制排挤,一时间
… Page 15…
朝廷上下都是牛党的人员,李党的官员要么得不到提拔,要么被贬到外地去
做官。这样一来,牛李两党的矛盾就更大了。
但是牛党不可能永远得势。到唐武宗执政的时候,李党领袖李德裕终于
回到了长安,当上宰相执政了。他当然不会放过牛党的成员。找机会好好整
治他们一番。于是第四次牛李党争便出现了。
李德裕入朝执政的时候,牛僧孺正在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会昌元年(841
年)八月,襄州 (今湖北襄阳)水灾,李德裕将这个地区受灾的罪责全推到
牛僧孺身上,撤销了他的职务,调他当太子太师。与此同时,牛党骨干李宗
闵任太子宾客分管东部。会昌三年,贬李宗闵为湖州(今浙江吴兴、德兴、
吉安、长兴等县)刺史,让他离开东都。
牛僧孺和李宗闵虽然被贬,但李德裕并不甘心,还要彻底打击他们。会
昌四年(844年)十月,李德裕围攻叛乱分子刘稹,并取得了重大胜利。李
德裕借机揭发牛僧孺、李宗闵和昭义镇叛乱分子互相勾结,唐武宗大怒,立
即贬牛僧孺为太子少副,李宗闵为漳州(今福建漳浦)刺史。过了几天。再
贬牛僧孺为汀州 (今福建长汀)长史,李宗闵为漳州长史。十一月,三贬牛
僧孺为循州(今广东惠州市东)长史,把李宗闵流放封州。在不到60天之中,
连续贬了三次,在唐朝历史上是罕见的。可见当时党争的激烈程度。
唐武宗时期是牛李党争最为激烈的时期。当时李德裕执政,李党的权势
也达到了顶峰。他趁机开始贯彻打击藩镇割据的策略,讨伐刘稹叛乱,收复
了泽州、潞州一带地方。牛党虽然反对用兵讨伐藩镇,但此时由于无权,也
只好作罢。李德裕打击藩镇割据的做法,比牛党的姑息养奸要进步得多。
当时唐武宗因为全国佛教寺庙太多,不但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而且许多
青年男女去当和尚、尼姑,也减少了许多劳动力,下令拆寺庙,让和尚、尼
姑还俗。李德裕很支持武宗的这一做法。这也是他比牛党官员高明的地方。
但是李德裕对儒家学说却崇拜得要命。他主张天命论,攻击那些无神论
者是喜欢混乱欢迎灾祸的人。在他家里,没有一本文学艺术方面的书,大诗
人白居易写的诗他根本不去看一眼,他说:“这类诗词曲赋的书既不能安邦
又不能治国,读得多了反而让人心神不定做不成事。”但是他的家里却到处
都放着儒家学说的书籍,他总是用儒家学说来教训手下人和自己的亲人。跟
李德裕一样,李派的郑覃也是不懂诗词,不会做文章,却单单崇拜儒家学说。
他上书武宗,要求动用大量国家钱财刻一部石经,即把儒家经文刻在一块块
的石板上。他说:“由于长期的转抄,儒家经典已经出现了许多错误,应该
请有学问的人来校定六经,改正错误,把经典刻在石板上,存放在最高学府
太学里。以便作为后代的正确样本来学习。”当时宦官专政,各种政治事务
都非常混乱,人民生活也很苦,国家财政相当紧张,郑覃却不顾这一切,一
下子就花费这么多钱财和人力来刻《石经》,这种做法是应该批判的。在节
约民间财力、努力扩大国家财政收入以便增强国力方面,牛党要比李党做得
好一些。
不过李党在维护唐朝的政权统一方面,的确起到过很大的作用。还在文
宗当政的时候,李宗闵通过拉拢宦官,当上了唐朝中央政府的宰相。李宗闵
向文宗推荐牛僧孺,也把他提为宰相。这两人一掌权,就合力打击李德裕,
把李德裕调出京城,当西川 (治所在今四川成都)节度使。
那时期,西川附近有个吐蕃将领投降。李德裕趁机收复了一个重镇维州
(治所在今四川理县)。这本来是李德裕立了一功,但是宰相牛僧孺却跟唐
… Page 16…
文宗说:“收复一个维州,算不了什么;跟吐蕃搞坏关系,就坏了大事了。”
他要唐文宗下令叫李德裕把维州让还吐蕃,使李德裕气得要命。
后来,有人告诉唐文宗,说退出维州城是失策,并且说这件事是牛僧孺
排挤李德裕的手段。唐文宗挺懊悔,对牛僧孺也疏远了。
对于李党的天命论思想以及崇信儒家学说的做法,牛党坚决不同意。牛
党的杨嗣复、李珏在跟李党的郑覃辩论时,曾尖锐地指出:“东汉时期,汉
光武帝刘秀最相信天命论,结果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幸亏以后他改了不少,
才又使国家重新安定下来。”李珏也说:“相信天命的做法,只能在国家大
乱的时候才能采用;现在国家太平,应该重视人才的作用。”这些观点反映
了牛派的改革观点。当时曾经做过牛僧孺的幕僚的杜牧是牛党中比较有改革
思想的人。
杜牧写过《罪言》、《原十六卫》、《战论》、《守论》等文章,是他
要求改革,反对因循守旧的战斗论文,而中心就是要求统一,反对分裂,要
求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
即以《罪言》来说,主题是要求唐朝的统一,削平藩镇割据。如何做到
这一点呢?杜牧指出,主要应该看法令是否修明;是否任用贤能,除去奸人;
农、战二者是否有充分准备;要是将唐朝本身的法令、人才、农、战这四者
都搞好,就一定能打平藩镇,达到国家的集中统一,这是上策。中策是先取
得强大的魏博镇,下策“不计地势,不审攻守”,乱打一阵,毫无效果。
从杜牧的思想中可以看出,到了后来,牛党也不是一味地反对与藩镇割
据作斗争了;他们要求朝廷进行改革,用实力削弱藩镇的势力,而不是一味
地盲目征伐藩镇。可以说牛党的这一观点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无论是出身门阀士族的李党还是科举出身的牛党,他们都是统治
阶级。都是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农民阶级的。如李德裕在洛阳建筑了规模宏大的
平泉庄,牛僧孺从扬州运回许多“嘉木怪石”到洛阳,建成了华丽第宅。这
些都是残酷役使劳动人民而成的。至于两派的争权夺利之争,就更加加深了
农民阶级的痛苦,激化了阶级矛盾。
牛李两党第五次斗争是在唐宣宗时期。大中元年 (847年),牛党骨干
白敏中执政,又对李德裕打击报复。首先他让李党李咸罗织李德裕的罪名,
第二年正月,就贬李德裕为潮州司马。九月,把李德裕逐出大陆,再贬为崖
州 (今海南岛琼山县东)司户。两年以后,李德裕死于崖州。李党的薛元赏
贬为忠州刺史,薛元龟贬为崖州司户。李绅虽然早就死了,牛党也不放过他,
追回他的所有官衔。中书舍人崔嘏贬端州刺史。此外被贬的李觉或李党的支
持者,还有李回、石雄、郑亚、丁柔立等。
反过来,牛党的白敏中执政以来,对过去被李党贬谪的牛党人员,则积
极设法改善其待遇,或复其官职。会昌六年八月,首先提拔循州司马牛僧孺
为衡州长史,第二年,调牛僧孺回东都,任太子少师。其次,撤销李宗闵的
流刑处分,暂调任郴州 (今湖南永兴)司马,准备以后再提拔,可惜未到任
便死于封州。大中元年,调潮州长史杨嗣复为吏部尚书。第二年,调李珏为
户部尚书。这样看来,从大中年间白敏中执政以后,李党及其支持者都被逐
出首都,或贬到边州,或遭流放,几乎无一幸免。而牛党人员不仅得到升迁,
而且当了中央高级官员,朝廷上下又成了牛党的天下。
牛党这次重新上台以后,不仅狠狠打击李党成员,连李党以前执行的政
策也全部改变了。最明显的是恢复了佛教发展的自由。很快,全国各地又纷
… Page 17…
纷建起了许多新的庙宇,许多人又都出家去当尼姑、和尚。不久,牛党又增
加地方官的数量。光州县官就增加了383名。
两个集团纷争角逐,都勾结宦官做后台。如牛党中的首要分子李逢吉,
在长庆二年 (822年)任相,是暗中交结皇帝亲信宦官的结果;李党党魁李
德裕在开成五年, (840年)任相,也是依靠宦官杨钦若的关系,由宦官仇
士良提拔的。他们都是在宦官操纵下,为个人私利而争权夺势。这就不可能
打击最腐朽最反动的宦官集团。反而与宦官同流合污,进一步促使统治阶级
内部的混乱与分裂,加深了唐王朝的统治危机,使强大统一的唐王朝趋于削
弱瓦解。
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年)是李党的全盛时期。据说李德裕在扬州
时,监军宦官杨钦义被召进京。李请他到内堂宴饮,不请陪客,席旁陈列各
种各样精巧绝伦的宝器图书,宴罢,全数奉赠,钦义大喜。这明明是希望他
还朝之后汲引自己。杨钦义走到半路,奉命回任,到了扬州,把礼物退还。
李坚决不收,钦义更觉见情。后来他做了枢密使,便设法使李德裕做了宰相。
李德裕掌了权,把牛僧孺、李宗闵都贬逐到南方。
会昌六年 (846年),武宗病死。宦官马元贽等自作主张立宣宗(李忱,
宪宗子,武宗叔)。内廷宦官的势力有了变动,外廷也跟着发生变化。李党
很快失势,牛党的官员纷纷起用。
牛僧孺在党争方面比李德裕的手段更无情,为了打击李德裕,他甚至拿
国家利益当儿戏。上文提到的李德裕接受吐蕃将领投降一事就反映了这一
点。当时牛僧孺完全不考虑国家利益,硬是命令李德裕将已经收复的土地交
还给吐蕃。这是极端荒谬的卖国行为。
一般来说,尽管在牛李党争的40年间国家仍有发展,但出现的问题同样
非常多,这些问题一直没得到解决,成了唐末大动荡的隐患。这不能不归因
于牛党和李党之间无原则的争斗。
这两个官僚集团的倾轧争夺,加深了朝政的混乱,助长了宦官的专横,
没有多少的积极意义。唐宣宗时,牛李党争已近尾声,然而外廷的官僚与内
廷的宦官互争权势,却又闹得厉害起来。这个情形一直继续到了唐末。
在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党争剧烈的政治形势影响下,政局更为混乱与
昏暗。腐朽、黑暗政治的发展,形成了机构庞杂,贿赂公行的政风。政府机
构日益臃肿,冗员日增月溢。据元和年间(806—820年)统计,唐政府文武
官吏及各种胥吏达到388668人。如以当时全国“纳税户”144万计算,平均
每7户就得供奉两个官员。所以出现了国家财政日益少,而官员俸禄却日益
增多的现象。随着官员的增多,官场的舞弊徇私也很惊人。太和中(827—835
年),御史中丞宇文鼎奏称:官僚刘、刘徇和胡自中等,伪造自己的科举
出身材料,并卖官职给有钱的人。太和二年(828年),另一个案件更是严
重,南曹县令李某伙同6个人,伪造出身材料,出卖官职,一下子卖掉了65
个官职,收取卖官的钱共16730贯。
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种种恶劣行为,已经形成了风气。加上牛李两党长期
斗争造成的政治混乱局面,唐朝的统治秩序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了。
… Page 18…
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
唐朝末年,皇室日益不振,一切军政大权都被朝中大臣所掌握,王纲衰
败,天下纷乱。中华大地上形成了五代十国,首先是公元907年唐节度使朱
温夺取了唐朝政权,建立后梁。然而,朝中李存勖、石敬塘、刘知远、郭威
等人也不甘心,纷纷争夺皇位,从此半个多世纪,战祸不断,生灵涂炭,人
民没有过一天安宁的日子,都渴望和平的到来。公元960年 1月,后周殿前
都点检赵匡胤奉命征讨北汉刘钧及辽兵,适逢周世宗驾崩不久,新皇上幼弱,
将士们一起商议立赵匡胤为天子。赵匡胤被众将士们以黄袍加身,在陈桥发
动了兵变,历史上称为“陈桥兵变”。赵匡胤夺取了后周的政权,建立北宋
王朝。
赵匡胤篡取后周政权,有它的主客观原因。
唐朝末年黄巢揭起了起义的大旗,攻占了唐都长安,却被晋王李克用击
败,然而李克用也没能挽救唐朝衰败的命运,又被朱温打败,从此中华大地
在频繁的政权交替中度过了几十年,梁、唐、晋、汉、周,前仆后继,此争
彼夺,各争一时一地,但没有一个皇帝能够统一中原,都是刚一立国,便起
亡国之祸。最长久的也只有10余年,短促的不过两三年便灭亡了。长期的战
争,人民生活极为贫困,不仅人民渴望得到安宁的生活,就连后唐明宗也因
为自己无法平治这种妻离子散的社会现状而向上天祈祷,请求上天生下圣人
来,拯救百姓。
传说唐明宗下面有个从军都指挥使赵弘殷,他府中生下一个奇异的孩
儿。孩儿诞生的时候,红光满屋,多日不散,屋脊上紫气围绕,孩子遍体呈
现金色,还有异香,被称作香孩儿。此时赵弘殷正要随天雄节度使石敬塘赴
阆州,征剿阆州节度使董璋,忽然在出征前夕得此佳儿,狂喜之余,给香孩
儿取名叫赵匡胤。
赵匡胤自幼就与众不同,他在与伙伴玩耍嬉戏中,便喜欢排兵布阵,自
己做大元帅,指挥伙伴作些行军打仗的游戏。等到年纪稍微大了些,他便出
入于军营之中,学习舞刀、击剑、射箭、骑马的技术。逐渐地养成了豪爽的
性情,结交了石守信、张光翰、赵彦徽等一群勇武的少年朋友。他的豪放之
名不久便远近闻名了,诸如磁州的韩令神、太原的慕容延钊等人都慕名不约
而同地赶到洛阳来和赵匡胤结拜。于是,这伙少年朋友便终日在一起较量武
艺,谈论兵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匡胤的志向越来越远大。他时常想仿唐太宗李世民
的作为:用一匹马、一杆枪去荡平天下,去干一番大事业。这时已是后汉乾
佑年间了。赵弘殷奉命出征凤翔,战胜了王景,积功升官成了都指挥使。赵
匡胤便决定西去追随在外统兵作帅的父亲去博取战功、建立功业。于是,他
便辞别了妻子、母亲,连夜离家而去。
赵匡胤先是一路南行,后又转而北上,这日他渡过汉水,顺流而上,恰
巧来到了后汉枢密副使郭威的大营。当时汉隐帝刚刚登基,河中、永兴、凤
翔三镇推李守贞作盟主起兵叛乱。郭威受命领兵西征。当郭威得知赵匡胤为
将门之后,为了招慰,安抚叛乱,便问他:“你为何不在家中享福,反来此
投军,往辛苦路上走呢?”赵匡胤答道:“凡人不可以专门靠祖宗基业,倚
赖父母的福荫,而自己游手好闲,白过一生。而应趁青春年少,舍弃安逸,
多吃辛苦,做出一番大事业,才称得起是大丈夫!况且现在,正当乱世,应
… Page 19…
乘好时机建功立业,否则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呢?”郭威心下十分爱悦,
又命赵匡胤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