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甲、帐幕;又征发江、淮以南民伕和船只把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和洛口仓的粮食运到涿 
郡。于是,无数的车辆,无数的船只,不分白天黑夜,沿着陆路和运河源源不断由南向北, 
形成一支滚滚洪流。几十万运输物资的民伕,在半路上有不少累死饿死,沿路都是倒毙的尸 
体。由于民伕死亡太多,耕牛也被征发拉车,弄得田园荒芜,民不聊生。 
    人民没法忍受下去了。要想活下去,只有反抗。邹平(今山东邹平)人王薄,首先领导 
农民在长白山起义,他写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浪死就是白白送死的意思),号召大 
家反抗官府,歌中写道: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砍头何所伤。” 
    接着,在山东、河北广大地区,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农民起义,隋王朝的统治开始不稳了。 
   
  
  
           
上下五千年  
140 李密牛角挂书       
    隋炀帝第一次进攻高丽,被打得大败。一百多万隋军兵士,逃回来的只有二千七百人。 
这样的惨败,并没有使这个骄横的暴君死心。才隔一年,他又发动第二次对高丽的进攻。他 
亲自率领大军攻打辽东,派大臣杨玄感在后方黎阳督运粮草。 
    杨玄感的父亲杨素,原是隋炀帝的亲信,帮助炀帝夺取皇位。后来受到炀帝猜忌,郁郁 
不乐地死去。杨玄感为这个对隋炀帝早就不满,这一回看到局势混乱,就想利用这个时机推 
翻隋炀帝。 
    杨玄感用督运粮草的名义,征发了年青力壮的民伕、船工八千多人,要他们运粮到辽东 
前线。那些年青人怨透了劳役,听说叫他们远离家乡去干苦差使,更加气愤。 
    有一天,杨玄感把民伕集合在一起,说:“当今皇上不顾百姓的死活,让成千上万的父 
老兄弟死在辽东,这种情况不能再忍受下去。我也是被逼来干这件事的。现在我决心跟大伙 
一起,推翻暴君。你们看怎么样?” 
    大伙儿一听有人带头反对朝廷,怎么不愿意,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 
    杨玄感把八千民伕编成队伍,发给武器,准备进攻隋军。他发现他身边缺少一个谋士帮 
他出谋划策,不禁想起了正在长安的好朋友李密。 
    李密的上代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 
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 
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 
读书。正好宰相杨素坐着马车在后面赶上来,看到前面有个少年在牛背上读书,暗暗奇怪。 
    杨素在车上招呼说:“哪个书生,这么用功啊?” 
    李密回过头来一看,认得是宰相,慌忙跳下牛背,向杨素作了一个揖,报了自己的名字。 
    杨素问他说:“你在看什么?” 
    李密回答说:“我在读项羽的传记。” 
    杨素跟李密亲切地谈了一阵,觉得这个少年人很有抱负。回家以后,杨素跟他儿子杨玄 
感说:“我看李密这孩子的学识、才能,比你们几个兄弟强得多。将来你们有什么紧要的 
事,可以找他商量。” 
    打那以后,杨玄感就跟李密交上了朋友。 
    这回杨玄感要找谋士,想起他父亲的叮嘱,就派人到长安,把李密接到黎阳来。 
    李密到了黎阳,杨玄感向他请教:要推翻隋炀帝,这个仗该怎么打法。 
    李密说:“要打败官军,有三种办法。第一,皇上现在在辽东,我们带兵北上,截断昏 
君退路。他前有高丽,后无退路,不出十天,军粮接济不上,我们不用打也能取胜,这是上 
策。第二是向西夺取长安,抄他们的老巢。官军如果想退军,我们就拿关中地区做根据地, 
凭险坚守,这是中策。第三是就近攻东都洛阳。不过这可是一条下策。因为朝廷在东都还留 
着一部分守兵,不一定能很快攻得下来。” 
    杨玄感急于求成,听完这三条计策,觉得前两条都太费时间,说:“我看你说的下策, 
倒是个好计策。现在朝廷官员家属,都在东都。我们攻下东都,把家属都俘虏起来。官军军 
心动摇,保管能取胜。” 
    杨玄感立刻从黎阳出兵攻打东都,一路上,有许多农民踊跃参加起义军,队伍扩大到十 
万人,接连打了几个胜仗。隋炀帝正在带领大军猛攻辽阳,得到告急文书,连夜退兵,派大 
将宇文述等带领大军分路攻杨玄感。杨玄感抵挡不住,想往西退到长安去。宇文述带兵跟踪 
追击,最后,把杨玄感的人马围住。杨玄感没路可走,终于被杀。 
    李密从混乱中逃了出来,想偷偷地逃回长安。但是隋军搜捕得很紧,李密还是被抓住了。 
    隋将派兵把李密押送到隋炀帝的行营去。半路上,李密跟十几个犯人一商量,把他们随 
身带的钱财都送给押送的隋兵,供他们吃喝。隋兵受了他们的贿赂,喝酒作乐,防备松懈下 
来。李密他们就趁隋兵酒醉糊涂的时候,瞅个机会跳墙逃跑了。 
    李密脱离危险以后,想另找机会,反抗隋朝。他想找个起义军的首领作靠山,但是有的 
起义军首领看他是个文弱书生,不大重视他。李密没办法,只好改姓换名,东躲西藏,几次 
险点儿被官府抓去。最后,他听说东郡(今河南滑县东)瓦岗寨有一支起义军,兵力很强。 
带头的叫做翟(音zhái)让,为人厚道,又喜欢结交英雄,就决定上东郡去投奔瓦岗军。 
   
  
  
           
上下五千年  
141 瓦岗军开仓分粮       
    瓦岗军首领翟让,本来是东郡的一个小吏,因为得罪了上司,被打进牢监,还被判了死 
罪。有个狱吏同情他,跟他说:“我看你是条好汉,怎么能在牢里等死呢。”一天夜里,狱 
吏偷偷地砸了镣铐,打开牢门,把翟让放了。 
    翟让逃出了牢监,逃到东郡附近的瓦岗寨,招集了一些贫苦农民,组织了一支起义队 
伍。当地一些青年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来投奔他。其中有一个青年叫徐世勣(音jī), 
年纪才十七岁,不但武艺高强,而且很有计谋。 
    徐世勣劝翟让说:“这里附近都是贫苦的老乡,我们不应该去打扰他们;我看荥阳一 
带,来往的豪门富商很多,不如到那里去筹办点钱粮。” 
    翟让听从徐世勣的意见,带领农民军到荥阳一带,专门打击官府富商,夺取大批资财。 
附近农民来投奔翟让的越来越多,很快就发展到一万多人。 
    李密投奔翟让以后,帮助翟让整顿人马。那时候,附近各地还有一些小股的农民队伍。 
李密到各处去联络,说服他们联合起来,听从翟让指挥。翟让十分高兴,跟李密渐渐亲近起 
来。 
    翟让虽然有了很多人马,但是他并没想到自己能推翻隋炀帝。李密对翟让说:“从前刘 
邦、项羽,本来也是普通老百姓,后来终于推翻秦朝。现在皇上昏庸暴虐,百姓怨声载道, 
官军大部分又远在辽东。您手下兵强马壮,要拿下东都和长安,打倒暴君,还不是轻而易举 
的事!” 
    翟让听了很高兴,说:“您的意见太好了,我倒没想到这一点呢。” 
    接着,两人商量了一番,决定先攻打荥阳。荥阳太守向隋炀帝告急。隋炀帝派大将张须 
陀带大军镇压。 
    张须陀是镇压农民军的老手。翟让曾经在他手里打过败仗,这次听说又是张须陀来了, 
有点害怕。李密说:“张须陀有勇无谋,再加上他自以为强大,骄傲轻敌。我们利用他的弱 
点,保管能打败他。” 
    李密请翟让摆开阵势,正面迎击敌人;他自己带了一千人马在荥阳大海寺北面的密林里 
设下埋伏。 
    张须陀欺翟让不是他的对手,莽莽撞撞地指挥人马掩杀过来。翟让抵挡了一阵,假装败 
退。张须陀紧紧追赶,追了十多里,路越来越窄,树林越来越密,正是李密布置的埋伏圈。 
李密一声令下,埋伏的瓦岗军将士一齐杀出,把张须陀的人马团团围住。张须陀虽然勇猛, 
但是被伏兵层层包围,左冲右突,没法脱围,终于全军覆没。张须陀也被起义军打死了。 
    经过这一场战斗,李密在瓦岗军里提高了威信。李密不但号令严明,而且生活朴素,凡 
是从敌人那里缴获来的钱财,他都分给起义将士。日子一久,将士们就渐渐向着他了。第二 
年(公元617年)春天,李密劝说翟让,趁隋炀帝在江都巡游,东都空虚的机会,进攻东 
都。瓦岗军派人到东都刺探军情,被隋朝官员发觉,加强了东都的防御。李密就改变计划, 
提议先打东都附近的兴洛仓(在今河南巩县)。 
    兴洛仓也叫做洛口仓,是隋王朝建造的最大的一个粮仓。仓城周围二十多里,城里挖了 
三千个大窖,每个窖里贮藏着八千石粮食。这都是隋王朝多年来从各地农民身上搜刮来的血 
汗。 
    翟让、李密两人带七千名精兵攻打兴洛仓。这些兵士原是流离失所的农民,一听得攻打 
官府的粮仓,个个摩拳擦掌,勇气百倍。他们向兴洛仓发起猛攻。驻守在兴洛仓的隋军还想 
顽抗,但是怎么也抵挡不住像插翅猛虎一般的瓦岗军。兴洛仓被攻破了。 
    瓦岗军攻破兴洛仓以后,立刻发布命令,开仓分粮。兵士们打开一口口粮窖,让老百姓 
尽情地拿。受饥挨饿的农民从四面八方拥向粮仓,从头发花白的老人,到背着孩子的妇女, 
一个个眼里带着激动的泪花,前来领粮。大伙对瓦岗军的感激心情,就不用提了。 
    接着,瓦岗军又打败了东都派来的隋军救兵。到这时候,瓦岗军的指挥权渐渐集中在李 
密手里。翟让觉得自己的才能不如李密,就把首领的地位让给李密。大家推李密为魏公,兼 
任行军元帅。 
    瓦岗军在洛口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后,乘胜攻下许多郡县,隋朝官吏兵士纷纷投降。瓦岗 
军一面继续围攻东都,一面发出讨伐隋炀帝的檄文,声讨炀帝的罪恶,号召百姓起来推翻隋 
王朝的统治。这一来,把整个中原都震动了。 
    正当瓦岗军胜利发展的时候,内部发生了严重分裂。翟让把首领位子让给李密后,翟让 
手下有些将领很不愿意。有人劝翟让把权夺回来,翟让却总是笑呵呵的不当一回事。但是这 
些话传到李密耳朵里,李密就很不高兴。李密的部下撺掇他除掉翟让。李密为了保自己的地 
位,竟起了狠心。 
    有一天,李密请翟让喝酒。在宴会中间,把翟让的兵士都支开了,李密假意拿出一把好 
弓给翟让,请他试射。翟让转过身子,刚拉开弓。李密布置好的刀斧手就动起手来,把翟让 
砍倒了。 
    打那时候起,瓦岗军开始走了下坡路。但是,北方由李渊带领的一支反隋军却正在强大 
起来。 
   
  
  
           
上下五千年  
142 李渊太原起兵       
    李渊本来是隋王朝的贵族,靠继承祖上的爵位,当上了唐国公。公元617年,隋炀帝 
派他到太原去当留守(官名),镇压农民起义,开始他也打过几个胜仗,后来看到起义军越 
打越强,越打越多,他也感到紧张起来了。 
    李渊有四个儿子。第二个儿子李世民那时候刚十八岁,是个很有胆识的青年,平时喜欢 
结交有才能的人。人们也觉得他慷慨好客,喜欢跟他打交道。他看准隋朝的统治长不了,心 
里早有了自己的打算。 
    晋阳(今山西太原)县令刘文静,十分看重李世民。李世民也把他看作知心朋友。刘文 
静跟李密有亲戚关系。李密参加起义军以后,隋炀帝下令捉拿李密亲友。刘文静受到株连, 
被革了职,关在晋阳的牢监里。 
    李世民听到刘文静坐了牢,十分着急,赶到牢监里去探望。 
    李世民拉着刘文静的手说:“刘大哥,我来探望,不但是为了叙叙友情,主要是想请您 
帮我出个主意。” 
    刘文静早就知道李世民的心思。他说:“现在皇上远在江都,李密逼近东都,到处都有 
人造反。这倒是打天下的好时机哩。我可以帮您收集十万人马,您父亲手下还有几万人。如 
果用这支力量起兵,打进长安,号令天下,不出半年,可以取得天下。” 
    李世民高兴地说:“您真说到我心里去了。” 
    李世民回到家里,想想刘文静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但是要说服他父亲,倒是个难 
题。正好在这个时候,太原北面的突厥(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可汗进攻马邑。李渊派兵 
抵抗,连接打败仗。李渊怕这件事给隋炀帝知道了,要追究他的责任,急得不知道该怎么办。 
    李世民抓住这个机会,就找李渊劝他起兵反隋。李渊一听,吓得要命,说:“你怎么说 
出这种没上没下的话来。要是我去报官,准会把你抓起来。” 
    李世民并不害怕,说:“父亲要告就去告吧,儿才不怕死呢。” 
    李渊当然不会真的去告发,只是叮嘱他以后别说这样的话。 
    第二天,李世民又找李渊说:“父亲受皇上的委派,到这里讨伐反叛的人。可是眼看造 
反的人越来越多,您能讨伐得了?再说,皇上猜忌心很重,就算您立了功,您的处境更加危 
险。只有照我昨天说的办,才是唯一的出路。” 
    李渊犹豫了许多时候,才长叹一口气说:“昨天夜里,我想想你说的话,也有道理。我 
也拿不定主意。从现在起,是家破人亡,还是能化家为国,就凭你啦!” 
    李渊把刘文静从晋阳牢监里放了出来。刘文静帮助李世民,分头招兵买马。李渊又派人 
把正在河东打仗的另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召了回来。 
    太原的两个副留守看到李渊父子的举动反常,想出来阻挠。李渊借口他们勾结突厥,把 
他们抓起来杀了。 
    李渊又听从刘文静的计策,派人备了一份厚礼,到突厥可汗那里讲和,约他一起反隋。 
突厥可汗觉得这样做对他们有好处,就答应帮助李渊。 
    李渊稳住突厥这一头,就正式起兵反隋。李渊自称大将军,派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做左 
右领军大都督、刘文静做司马,又把兵士都称为“义士”。他们带领三万人马离开晋阳,向 
长安进军。一路上继续招募人马,并且学农民起义军的做法,打开官仓发粮给贫民。这样一 
来,应募的百姓就越来越多了。 
    唐军到了霍邑(今山西霍县),遭到隋朝将军宋老生的拦击。霍邑一带道路狭隘,又正 
赶上接连几天大雨,唐军的军粮运输中断了。兵士中还纷纷传说突厥兵正准备偷袭晋阳。李 
渊动摇起来,想撤兵回晋阳去。 
    李世民对李渊说:“现在正是秋收季节,田野里有的是粮食,哪怕缺粮!宋老生也没有 
什么可怕。我们用义兵的名义号召天下,如果还没打仗就后撤,岂不叫人失望。回到晋阳, 
是断断没有生路的。” 
    李建成也支持他弟弟的主张。李渊这才改变了主意,取消了撤兵的打算。 
    八月的一天,久雨刚刚放晴。唐军一早沿着山边小路,急行军来到霍邑城边。李渊先派 
建成率领几十个骑兵在城下挑战。宋老生一看唐军人少,亲自带了三万人马出城。李世民带 
兵居高临下从南面山头冲杀下来,把宋老生的人马冲得七零八落。宋老生急忙回头想逃回城 
去。李渊的兵士已经占了城池,把城门关得紧腾腾的。宋老生走投无路,被唐军杀了。 
    唐军攻下霍邑以后,继续向西进军,在关中的农民军的配合下,渡过黄河。留在长安的 
李渊的女儿也招募了一万多人马,号称“娘子军”,响应唐军进关。 
    李渊集中了二十多万大军攻打长安。守在长安的隋军,要想抵抗也没用了。李渊攻下长 
安以后,为了争取民心,宣布约法十二条,把隋王朝的苛刻法令一概废除,并且暂时让隋炀 
帝的孙子杨侑(音yòu)做个挂名的皇帝。 
    第二年(公元618年)夏天,从江都传来了隋炀帝被杀的消息,李渊才把杨侑废了, 
自己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唐。这就是唐高祖。 
   
  
  
           
上下五千年  
143 李世民取东都       
    李渊占领长安的同时,各地起义军也不断发展壮大。除了瓦岗军之外,主要的还有窦建 
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和杜伏威领导的江淮起义军,不断在各地打击隋军。残暴荒淫的隋炀帝 
自己知道末日来到,索性躲到江都,每天和皇后、妃子喝酒作乐,醉得昏昏沉沉。 
    他不愿听到失败的消息,但是心里到底发慌,对萧皇后说:“听说外面有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