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王忠嗣的功劳大,威望高,怕他被唐玄宗调回京城当宰相,派人向唐玄宗诬告王忠嗣想拥 
戴太子谋反,害得王忠嗣险些丢掉了性命。后来还是哥舒翰在唐玄宗面前苦苦为王忠嗣申 
冤,玄宗才免了王忠嗣的死罪,改为降职处分。王忠嗣受不了这个冤枉,一气之下就病死了。 
    当时,边境将领中有一些胡族人。李林甫认为胡人文化低,不会被调到朝廷当宰相,就 
在唐玄宗面前竭力主张重用胡人,理由是胡人善战,而且跟朝官没联系,靠得住。唐玄宗本 
来最怕边境的将领谋反,就听李林甫的话,提拔了一些胡人当节度使。 
    在这些胡族的节度使中,唐玄宗、李林甫特别看中一个平卢(治所在今辽宁朝阳)节度 
使安禄山。 
    安禄山年轻时在平卢军里当过将官,因为不遵守军令,打了败仗。边境守将把他解送到 
长安,请朝廷处分。当时的宰相张九龄为了严肃军纪,把安禄山判了死刑。唐玄宗听说安禄 
山挺能干,下令把安禄山释放。 
    张九龄跟唐玄宗说:“安禄山违反军令,损兵折将,按军法不能不杀;而且据我观察, 
安禄山不是个善良人,不杀恐怕后患无穷。” 
    唐玄宗不听张九龄劝谏,还是赦免了安禄山。后来,张九龄被撤了职。安禄山却靠他奉 
承拍马的手段,一步一步地升官,当上了平卢节度使。不出三年,又兼任范阳(治所在今北 
京市)节度使。 
    安禄山当了节度使以后,就尽量搜罗奇禽异兽,珍珠宝贝,经常送到宫廷讨好唐玄宗。 
他知道唐玄宗喜欢边境将领报战功,就采取阴谋手段,诱骗平卢附近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将 
士,参加宴会。在酒席上,用药酒灌醉他们,把兵士杀了,又把他们的首领割了头,献给朝 
廷报功。 
    唐玄宗常常召安禄山到长安朝见。安禄山抓住这个机会,使出他狡猾的手段,尽量讨唐 
玄宗的喜欢。安禄山长得特别肥胖,凸肚子,矮个子,装出一副傻乎乎的样子。唐玄宗一见 
到他就乐了。 
    有一次,唐玄宗指着他的肚子开玩笑说:“这么大的肚子,里面装的什么东西?” 
    安禄山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没有别的,只有一颗赤诚的心。” 
    唐玄宗认为安禄山真对他一片忠心,心里更高兴了。以后又封安禄山为郡王,还替他在 
长安造了一座跟王公贵族住的一样华丽的府第。安禄山搬进王府后,唐玄宗每天派人陪他一 
起喝酒作乐;还让杨贵妃把安禄山收作干儿子,让安禄山在内宫随便进出,亲热得像一家人 
一样。 
    安禄山骗取了唐玄宗和李林甫的信任,除了范阳、平卢两镇外,又兼了河东(治所在今 
山西太原)节度使,控制了北方边境的大部地区。他秘密扩充兵力,提拔了史思明、蔡希德 
等一批猛将,任用汉族士人高尚、严庄帮他出谋划策;又从边境各族的降兵中挑选了八千名 
壮士,组成一支精兵,囤积粮草,磨砺武器。只等唐玄宗一死,他就准备叛乱。 
    没多久,李林甫病死,杨贵妃的同族哥哥杨国忠凭着他的外戚地位,接任了宰相。杨国 
忠本来是个流氓,安禄山瞧不起他,他也看不惯安禄山,两个人就闹起矛盾来。杨国忠几次 
三番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一定要谋反。但是唐玄宗正在宠信安禄山,哪里会相信。 
    日子一长,安禄山的谋反的迹象渐渐暴露出来了。他向朝廷要求把范阳的三十二名汉将 
都撤换了,由他自己另外委派;唐玄宗亲手写诏书要安禄山到长安,他也推托有病不去。唐 
玄宗开始对安禄山怀疑起来。但是无论唐玄宗或是杨国忠,都没有想到该怎样防备安禄山的 
叛乱。 
    公元755年十月,安禄山经过周密准备,决定发动叛乱。这时候,正好有个官员从长 
安到范阳来。安禄山假造了一份唐玄宗从长安发来的诏书,召集将士宣布说:“接到皇上密 
令,要我立即带兵进京讨伐杨国忠。” 
    将士们都觉得很突然,面面相觑,但是有谁敢对圣旨表示怀疑呢。 
    第二天一早,安禄山就带领叛军南下。十五万步兵、骑兵在河北平原上进发,一路上烟 
尘滚滚,鼓声震地。中原一带已经有一百年左右没有发生战争,老百姓好几代没有看到过打 
仗。沿路的官员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安禄山叛军一直向南进攻,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抵 
抗。 
    范阳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开始认为是有人造谣,还不相信,到后来警报一个个 
传来,他也慌了起来,立刻召集大臣商议。满朝官员没有经过这样的大变乱,个个吓得目瞪 
口呆,只有杨国忠反而得意洋洋地说:“我早说安禄山要反,还不是被我说准了吗。不过, 
陛下尽管放心。他的将士不会跟他一起叛乱。不出十天,一定有人把安禄山的头送来。” 
    唐玄宗听了这番话,也有些安心了。但是,哪儿知道,没有多久,叛军长驱直入,渡过 
黄河,占领了洛阳。 
     
上下五千年  
157 颜杲卿骂贼       
    在这个危急的时刻,首先起来打击叛军的是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音gǎo) 
卿。 
    颜杲卿本来是安禄山的部下。安禄山发动叛乱以后,颜杲卿就准备反抗。叛军到了藁城 
(在今河北省,藁音gǎo)的时候,颜杲卿已经招募了一千多名壮士。他知道自己力量不 
够,不能跟安禄山硬拼,就跟手下的官员袁履谦向叛军假投降。安禄山仍旧让他守常山,但 
是心里不放心,一面把颜杲卿的儿子、侄儿带到军营里做人质,一面派了一个叛将守在井陉 
关(在今河北井陉)。 
    安禄山渡过黄河,攻下洛阳之后,颜杲卿决心起兵,他的堂弟平原(今山东平原)太守 
颜真卿也招募了一万多人马,派人跟颜杲卿联络,要他攻占井陉关,截断安禄山的后路。 
    颜杲卿打听到守井陉关的叛将是个糊涂的酒鬼,就假传安禄山的命令,派人带了美酒好 
菜去慰劳他,等叛将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把叛将杀死,占领了井陉关。 
    颜杲卿攻下了井陉关,士气振奋。第二天又接连活捉了两名叛将。颜杲卿派人分头到河 
北各郡去告诉官吏说:现在朝廷派出三十万大军讨伐安禄山,已经出了井陉关,早晚就到河 
北各郡了。受安禄山胁迫叛变的,趁早投降,可以受到重赏;如果顽抗,罪加一等。 
    河北各郡官员一听到安禄山站不住脚,都纷纷响应颜杲卿。河北二十四个郡,有十七个 
郡又站到唐军一边来。 
    安禄山正准备向潼关方向进兵,一听到河北各郡都响应颜杲卿,后方不稳,只好改变主 
意,回到洛阳。他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派大将史思明、蔡希德各带一万人马分两路攻打常 
山。 
    颜杲卿虽然打了几个胜仗,但是起兵只有八天,常山周围的防御工事都没修好,兵力又 
少,怎样敌得过两路叛军!叛军到了常山城下,颜杲卿派人到太原去求援,但是太原守将王 
承业不肯出兵。 
    史思明叛军把常山紧紧围困,颜杲卿带领常山军民拼死抵抗了四天,城里粮食断了,箭 
也完了。常山终于陷落在叛军手里。 
    史思明纵容叛兵杀害了一万多常山军民,又把颜杲卿、袁履谦抓起来,押送到洛阳去见 
安禄山。 
    安禄山命令兵士把颜杲卿押到他跟前,责问颜杲卿说:“你本来只是个范阳小官,我把 
你提拔为太守,为什么反叛我?” 
    颜杲卿怒气冲冲地骂着说:“你是一个牧羊的小子,国家让你做了三镇节度使,有哪点 
对不起你?我为国除奸,恨不得斩你的头,叫什么反叛?” 
    安禄山恼羞成怒,要左右兵士把颜杲卿、袁履谦拖到一座桥边的柱子上缚起来,使用残 
酷的刑罚折磨他们。 
    颜杲卿神色凛然,一面忍受着酷刑,一面仍旧痛骂安禄山。叛军兵士用刀割了颜杲卿的 
舌头,颜杲卿满口鲜血,还发出含糊的骂声。 
    袁履谦看到颜杲卿受刑的惨酷情景,气得自己咬碎舌头,连血带舌喷在旁边一个叛将的 
脸上。 
    颜杲卿、袁履谦骂不绝口,一直到他们咽气。 
    颜杲卿从起兵到失败,虽然只有十几天,但是他们的抵抗,拖住了叛军的兵力,为唐王 
朝调兵遣将争取了时间;他们的誓死抵抗的精神,鼓舞了更多的人抗击叛军。 
    颜杲卿被杀后一月,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率领步兵骑兵一万多人、太原弓箭手三千人出兵 
井陉关,打退叛军,收复常山。接着,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也带领精兵到常山和李光弼会合。 
河北的一些百姓受尽安禄山叛军掳掠的痛苦,听到郭子仪、李光弼大军打过来,自发集合起 
来,修筑营垒,抵抗叛军;等郭、李大军一到,就参加了大军队伍。郭、李两支大军兵强马 
壮,士气旺盛,接连打击安禄山叛军,河北十几个郡重新回到唐军手中。 
    河北大捷,截断了叛军的后路,叛军军心动摇。安禄山大起恐慌,埋怨谋士高尚、严庄 
说:“几年来你们劝我起兵造反,说这是万全的计策。现在西边打潼关,几个月也打不进 
去;北边的路也被截断。我们困守在这里,叫什么万全!”他打算放弃洛阳,逃回范阳去。 
    正在安禄山进退两难的时候,唐王朝统治者自己却替叛军打开了潼关大门。 
     
上下五千年  
158 马嵬驿兵变       
    潼关是京城长安的门户,那里形势险要,道路狭窄。唐玄宗派大将哥舒翰带领重兵把 
守。叛将崔乾祐在潼关外屯兵半年,没法打进去。潼关的守军每天晚上在烽火台烧起一把 
火,作为平安的信号。关里的烽火台接到信号,也一座接一座放“平安火”,一直传到长 
安,让长安人民放心。 
    叛军攻不进潼关,但是关里的唐王朝内部却闹起矛盾来。哥舒翰主张坚守潼关,等待时 
机;郭子仪、李光弼也从河北前线给唐玄宗上奏章,他们请求引兵北上,攻打安禄山的老巢 
范阳;要潼关守军千万不要出关。但是,宰相杨国忠却反对这样做。有人对杨国忠说:“现 
在重兵都在哥舒翰手里,如果哥舒翰打胜了,回到长安,你的宰相位子就保不住了。”杨国 
忠自己知道他这个宰相最不得人心,听了这番话,更加害怕,就在唐玄宗面前说潼关外的叛 
军已经不堪一击,哥舒翰守在潼关按兵不动,会丧失歼灭叛军的时机。昏庸的唐玄宗听信杨 
国忠的话,接二连三派使者到潼关,逼哥舒翰带兵出潼关。 
    哥舒翰明知出关没有好处,但是没法违抗皇帝的圣旨,痛哭一场,只好带兵出关了。 
    关外的叛将崔乾祐早已养精蓄锐,只等唐军出关。崔乾祐派精兵埋伏在灵宝(在今河南 
省西部)西面的山谷里。哥舒翰的二十万大军一出关,就中了埋伏,几乎被叛军打得全军覆 
没。二十万人马只剩下八千。 
    哥舒翰还想收拾残兵,他的部下先乱了起来,叛军乘胜打进潼关。哥舒翰也被俘虏了。 
    潼关一失守,关内就没险可守。从潼关到长安之间的一些地方官员和守兵,都纷纷放弃 
城逃走。 
    开始,哥舒翰还派人到长安告急。后来,告急的文书中断;晚上,烽火台上的“平安 
火”也见不到了。到这时候,唐玄宗才感到形势危急,着急起来,要杨国忠想办法。 
    杨国忠把文武百官召集起来商量,大家都干着急,谁也想不出一个好主意来。杨国忠知 
道留在长安,没有生路,就劝玄宗逃到蜀地去。 
    当天晚上,唐玄宗,杨国忠带着杨贵妃和一批皇子皇孙,在将军陈玄礼和禁卫军护送 
下,悄悄地打开宫门,逃出长安。 
    他们派个宦官先到沿路各地,要官员准备接待。 
    哪知道才到咸阳,派出的宦官和县令都已经逃了。唐玄宗一伙人走了半天,没有人给他 
们送饭。随行太监好容易找到当地百姓,向他们讨了点粮食。有几个百姓送上一点高粱饽 
饽。那些皇子皇孙平时养尊处优,哪里吃过这样的饭,但是实在饿得慌,也顾不得什么体 
面,没有碗筷,就用手捞着吃,一下子就吃得精光。 
    唐玄宗勉强咽了几口饽饽,直流眼泪。有个老人挤到车前,对玄宗说:“安禄山想造 
反,已经不是一天了。这么多年来,有人向朝廷告发,反而被关被杀。陛下周围的大臣,只 
会奉承拍马,外面的情况,陛下一概听不到。我们普通百姓早知道有这么一天,不过朝廷宫 
门太深,百姓的意见陛下听不到。要不是到了今天这步田地,我们怎么能站在陛下面前说话 
呢!” 
    唐玄宗垂头丧气地说:“这是我太糊涂,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样走走停停,第三天到了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县西,嵬,音wēi)随行的将士又 
饿又疲劳,实在忍不住了。他们心思越想越气,好好的长安呆不住,弄得到处流亡,受尽辛 
苦。他们认为,这全是受了奸相杨国忠的累,这笔帐得向杨国忠算。 
    这个时候,有二十几个吐蕃使者拦住杨国忠的马,向杨国忠要粮。杨国忠还没来得及答 
话,周围的兵士已经嚷起来: 
    “杨国忠要造反了!”一面嚷,一面就射起箭来。 
    杨国忠慌里慌张想逃走,几个兵士赶上去,把他的头砍了下来。 
    兵士们杀了杨国忠,情绪激昂,把唐玄宗住的驿馆包围了起来。唐玄宗听到外面闹哄哄 
的,问是怎么回事,左右太监告诉他,兵士们已把杨国忠杀了。玄宗大吃一惊,不得不扶着 
拐杖,走出驿门,慰劳兵士,要将士们回营休息。 
    兵士们不理唐玄宗的话,照样吵吵嚷嚷。玄宗派高力士找到陈玄礼,问兵士们为什么不 
肯散。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贵妃也不能留下来了。” 
    这下可把唐玄宗难住了,他怎么舍得杀这个宠爱的妃子呢?他低着头站了半晌,才说: 
“贵妃住在内宫,怎么知道杨国忠谋反呢?” 
    高力士知道不杀杨贵妃,不能平息兵士的气愤,就说:“贵妃是没有罪,但是将士们杀 
了杨国忠,如果留着贵妃,将士哪会心安。希望陛下慎重考虑,将士心安,陛下也安全了。” 
    唐玄宗为了保自己的命,只好狠了狠心,叫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别的地方,用带子勒死 
了。 
    将士们听到杨贵妃已经被处死,总算消了口气,才撤围回营。 
    经过这场兵变,唐玄宗像惊弓之鸟一样,急急忙忙逃到成都去了。太子李亨被当地百姓 
挽留下来主持朝政。李亨从马嵬驿一路收拾残余的队伍北上,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 
位,这就是唐肃宗。 
     
上下五千年  
159 张巡草人借箭       
    唐玄宗逃出长安后,安禄山叛军攻进长安。郭子仪、李光弼听到长安失守,不得不放弃 
河北,李光弼退守太原,郭子仪回到灵武。原来已经收复的河北郡县又重新陷落在叛军手里。 
    叛军进潼关之前,安禄山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去进攻雍丘(今河南杞县)。令狐潮本来 
是雍丘县令,安禄山占领洛阳的时候,令狐潮就已经投降。雍丘附近有个真源县,县令张巡 
不愿投降,招募了一千来个壮士,占领了雍丘。令狐潮带了四万叛军来进攻。张巡和雍丘将 
士坚守六十多天,将士们穿戴着盔甲吃饭,包扎好创口再战,打退了叛军三百多次进攻,杀 
伤大批叛军,使令狐潮不得不退兵。 
    第二次,令狐潮又集合人马来攻城。这时候,长安失守的消息已传到雍丘,令狐潮十分 
高兴,送了一封信给张巡,劝张巡投降。 
    长安失守的消息在唐军将士中传开了。雍丘城里有六名将领,原来都是很有声望的人, 
看看这个形势,都动摇了。他们一起找张巡说:“现在双方力量相差太大,再说,皇上是死 
是活也不知道,还不如投降吧。” 
    张巡一听,肺都气炸了。但是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答应明天跟大伙一起商量。到了第 
二天,他召集了全县将士到厅堂,把六名将领喊到跟前,宣布他们犯了背叛国家、动摇军心 
的罪,当场把他们斩了。将士们看了,都很激动,表示坚决抵抗到底。 
    叛军不断攻城,张巡组织兵士在城头上射乱箭把叛军逼回去。但是,日子一长,城里的 
箭用完了。为了这件事,张巡怎么不心焦呢! 
    一天深夜,雍丘城头上黑魆魆一片,隐隐约约有成百上千个穿着黑衣服的兵士,沿着绳 
索爬下墙来。这件事被令狐潮的兵士发现了,赶快报告主将。令狐潮断定是张巡派兵偷袭, 
就命令兵士向城头放箭,一直放到天色发白,叛军再仔细一看,才看清楚城墙上挂的全是草 
人。 
    那边雍丘城头,张巡的兵士们高高兴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