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一段时期,另一个大臣苏从看看楚庄王没有动静,又去劝说楚庄王。 
    楚庄王问他:“你难道不知道我下的禁令吗?” 
    苏从说:“我知道。只要大王能够听我的意见,我就是触犯了禁令,被判了死罪,也是 
心甘情愿的。” 
    楚庄王高兴地说:“你们都是真心为了国家好,我哪会不明白呢?” 
    打这以后,楚庄王决心改革政治,把一批奉承拍马的人撤了职,把敢于进谏的伍举、苏 
从提拔起来,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一面制造武器,操练兵马。当年,就收服了南方许多部 
落。第六年,打败了宋国。第八年,又打败了陆浑(在今河南嵩县东北)的戎族,一直打到 
周都洛邑附近。 
    为了显示楚国的兵威,楚庄王在洛邑的郊外举行一次大检阅。 
    这一来,可把那个挂名的周天子吓坏了。他派一个大臣王孙满到郊外去慰劳楚军。 
    楚庄王和王孙满交谈的时候,楚庄王问起周王宫里藏着的九鼎大小轻重怎么样。九鼎是 
象征周王室权威的礼器。楚庄王问起九鼎,就是表示他有夺取周天子权力的野心。 
    王孙满是个善于应付的人。他劝说楚庄王:国家的强盛,主要靠德行服人,不必去打听 
鼎的轻重。楚庄王自己知道当时还没有灭掉周朝的条件,也就带兵回国了。 
    以后,楚庄王又请了一位楚国有名的隐士孙叔敖当令尹(楚国的国相)。孙叔敖当了令 
尹以后,开垦荒地,挖掘河道,奖励生产。为了免除水灾旱灾,他还组织楚国人开辟河道, 
能灌溉成百万亩庄稼,每年多打了不少粮食。没几年工夫,楚国更加强大起来,先后平定了 
郑国和陈国的两次内乱,终于和中原霸主晋国冲突起来。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领大军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救郑。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市 
东)和楚国发生了一次大战。晋国从来没有打过这么惨的败仗,人马死了一半,另一半逃到 
黄河边。船少人多,兵士争着渡河,许多人被挤到水里去了。掉到水里的人往船上爬,船上 
的兵士怕翻船,拿刀把往船上爬的兵士手指头都砍了下来。 
    有人劝楚庄王追上去,把晋军赶尽杀绝。楚庄王说:“楚国自从城濮失败以来,一直抬 
不起头来。这回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总算洗刷了以前的耻辱,何必多杀人呢?” 
    说着,立即下令收兵,让晋国的残兵逃了回去。 
    打那以后,这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就成了霸主。 
    从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到楚庄王,前前后后总共五个霸主。历史上通常称 
他们是“春秋五霸”。        
上下五千年  
23 伍子胥过昭关 
    在诸侯大国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大国兼并小国,扩张了土地。可是大国的诸侯不得不把 
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给立了功的大夫。大夫的势力大了起来。他们之间也经常发生斗争。大国 
国内的矛盾尖锐起来,都想把争夺霸权的战争暂时停止下来。 
    为了这个缘故,宋国大夫向戍(音shù)在晋、楚两国之间奔走,做调停人。 
    公元前546年,晋楚两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在宋国举行了“弭兵会议”(弭音mǐ, 
弭兵就是停止战争)。在这次会议上,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代表南北两个集团讲了和, 
订了盟约。规定除齐、秦两个大国外,各小国都要向晋、楚两国同样朝贡。晋楚两国平分霸 
权,以后五十多年里,没发生大的战争。 
    到楚庄王的孙子楚平王即位之后,楚国渐渐衰落了。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来 
的太子建废掉。这时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镇守。楚平王怕 
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来,诬说太子建正在谋反。 
    伍奢说什么也不承认,立刻被关进监狱。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杀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们 
回来,以便一起除掉。大儿子伍尚回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郢音yǐng),就跟父亲 
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太子建事先得到风声,带着儿子公子胜逃到宋国去了。 
    伍奢的另一个儿子伍子胥,也从楚国逃出来,他赶到宋国,找到了太子建。不巧宋国发 
生内乱,伍子胥又带着太子建、公子胜逃到郑国,想请郑国帮他们报仇。可是郑国国君郑定 
公没有同意。 
    太子建报仇心切,竟勾结郑国的一些大臣想夺郑定公的权,被郑定公杀了。伍子胥只好 
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投奔吴国(都城在今江苏苏州)。 
    楚平王早就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叫人画了伍子胥的像,挂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嘱咐 
各地官吏盘查。 
    伍子胥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在今 
安徽含山县北)。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传说伍子胥一连几夜愁得睡不着觉,连头发也愁 
白了。幸亏他们遇到了一个好心人东皋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里。东皋公有个朋 
友,模样有点像伍子胥。东皋公让他冒充伍子胥过关。守关的逮住了这个假伍子胥,而那个 
真伍子胥因为头发全白,面貌变了,守关的认不出来,就被他混出关去。 
    伍子胥出了昭关,害怕后面有追兵,急忙往前跑。前面是一条大江拦住去路。伍子胥正 
在着急,江上有个打鱼的老头儿划着一只小船过来,把伍子胥渡过江去。 
    过了大江,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人,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 
给我祖父的,值一百两金子。 
    现在送给你,好歹表表我的心意。” 
    老渔人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粮食的赏金,还答应封告发人大夫爵位。我 
不贪图这个赏金、爵位,难道会要你这宝剑吗?” 
    伍子胥连忙向老渔人赔礼,收了宝剑,辞别老渔人走了。 
    伍子胥到了吴国,吴国的公子光正想夺取王位。在伍子胥帮助下,公子光杀了吴王僚 
(音liáo),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音hé lǘ)。 
    吴王阖闾即位之后,封伍子胥为大夫,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又用了一位将军孙武,是 
个善于用兵的大军事家。吴王依靠伍子胥和孙武这两个人,整顿兵马,先兼并了临近几个小 
国。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亲自率领大军,向楚国进 
攻,连战连胜,把楚国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一直打到郢都。 
    那时,楚平王已经死去,他的儿子楚昭王也逃走了。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刨了他的 
坟,还把平王的尸首挖出来狠狠鞭打了一顿。 
    吴军占领了郢都。楚国人申包胥逃到秦国,向秦国求救。秦哀公没同意出兵。申包胥在 
秦国宫门外赖着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终于被感动了,说:“楚国 
虽然暴虐无道,但是有这样好的臣子,怎能眼看他们亡国!” 
    秦哀公派兵救楚国,击败了吴军,吴王阖闾才撤兵回国。 
    吴王阖闾回到吴国都城,把第一大功归给孙武。孙武不愿意做官,回乡隐居去了。他留 
下的一部《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杰出的军事著作。       
上下五千年  
24 孔子周游列国 
    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的帮助下,大败楚国,声势很大,连中原一些大国都受到威 
胁,首先受到威胁的是齐国。齐国自从齐桓公死后,国内一直很不安定。后来到齐景公当了 
国君,用了一位有才能的大臣晏婴当相国,刷新朝政,齐国又开始兴盛起来。 
    公元前500年,齐景公和晏婴想拉拢邻国鲁国和中原诸侯,把齐桓公当年的事业重新 
干一下,就写信给鲁定公,约他在齐鲁交界的夹谷地方开个会。 
    那时候,诸侯开会,都得有个大臣当助手,称做“相礼”。鲁定公决定让鲁国的司寇 
(管司法的长官)孔子担任这件事。 
    孔子名叫孔丘,是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陬音zōu)人。他父亲是个地位不高 
的武官。孔子三岁上就死了父亲,靠他母亲带着他搬到曲阜住下来,把他抚养成人。据说他 
从小很爱学礼节,没有事儿,就摆上小盆小盘什么的,学着大人祭天祭祖的样子。 
    孔子年青时候,读书很用功。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礼作乐的周公,对古礼特别熟 
悉。当时读书人应当学的“六艺”,也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他都比 
较精通。他办事认真。开头他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吏,物资从来没有缺少;后来又当管理牧业 
的小吏,牛羊就繁殖得很多。没到三十岁,名声就渐渐大了起来。 
    有些人愿意拜他做老师,他就索性办了个私塾,收起学生来。鲁国的大夫孟僖子(僖音 
xī)临死时,嘱咐他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到孔子那儿去学礼。靠南宫敬叔的推 
荐,鲁昭公还让孔子到周朝的都城洛邑去考察周朝的礼乐。 
    孔子三十五岁那年,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三家大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轰走 
了。孔子就到齐国去,求见齐景公,跟齐景公谈了他的政治主张。齐景公待他很客气,还想 
用他。但是相国晏婴认为孔子的主张不切实际,结果齐景公没用他。孔子再回到鲁国,仍旧 
教他的书。跟随孔子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 
    到了公元前501年,鲁定公派孔子做中都(今山东汶上县)宰,第二年,做了司空 
(管理工程的长官),又从司空调做了司寇。 
    这一回,鲁定公把准备到夹谷跟齐国会盟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齐国屡次侵犯我 
边境,这次约我们会盟,我们也得有兵马防备着。希望把左右司马都带去。” 
    鲁定公同意孔子的主张,又派了两员大将带了一些人马,随同他上夹谷去。 
    在夹谷会议上,由于孔子的相礼,鲁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会后,齐景公决定把从鲁 
国侵占过来的汶阳(今山东泰安西南)地方的三处土地还给了鲁国。 
    齐国的大夫黎鉏认为孔子留在鲁国做官对齐国不利,劝齐景公给鲁定公送一班女乐去。 
齐景公同意了,就挑选了八十名歌女送到鲁国去。 
    鲁定公接受了这班女乐,天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政事。孔子想劝说他,他躲着孔子。 
这件事使孔子感到很失望。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 
    打那以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 
可是,那个时候,大国都忙于争霸的战争,小国都面临着被并吞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在发生 
变革。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当然没有人接受。 
    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用他。 
    有一回,孔子在陈、蔡一带,楚昭王打发人请他。陈、蔡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 
们不利,发兵在半路上把孔子截住。孔子被围困在那里,断了粮,几天都没吃上饭。后来, 
楚国派了兵来,才给他解了围。 
    孔子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碰了许多钉子,年纪也老了。末了,他还是回到鲁国,把精 
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 
    孔子在晚年还整理了几种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像《诗经》、《尚书》、《春秋》等。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西周、春秋时期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其中有不 
少是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民间歌谣,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尚书》是一部 
我国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春秋》是根据鲁国史料编成的一部历史书,它记载着公元前7 
22年到前481年的大事。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他死后,他的弟子继续传授他的学说,形成了一个儒家学 
派,孔子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术思想在后世影响很大,他被公认为我国古代第 
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上下五千年  
25 勾践卧薪尝胆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 
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 
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 
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 
    “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 
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音pǐ)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 
一个叫范蠡(音lí)。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 
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两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打上了。越军果然 
大败。 
    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 
    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 
该怎么办?” 
    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 
    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 
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 
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 
    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 
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 
    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 
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 
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 
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 
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 
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 
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 
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上下五千年  
26 范蠡和文种 
    越王勾践整顿内政,努力生产,使国力渐渐强盛起来,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经常 
商议怎样讨伐吴国的事。 
    这时候,吴王夫差因为当上了霸主,骄傲起来,一味贪图享乐。文种劝说勾践向吴王进 
贡美女。越王勾践派人专门物色最美的女子。结果在苎罗山(在今浙江诸暨南)上找到一个 
美人,名叫西施。勾践就派范蠡把西施献给夫差。 
    夫差一见西施,果然容貌出众,把她当作下凡的仙女,宠爱得不得了。 
    有一回,越国派文种去跟吴王说:越国年成不好,闹了饥荒,向吴国借一万石粮,过了 
年归还。夫差看在西施的面上,当然答应了。 
    转过年来,越国年成丰收。文种把一万石粮亲自送还吴国。 
    夫差见越国十分守信用,更加高兴。他把越国的粮食拿来一看,粒粒饱满,就对伯嚭 
说:“越国的粮食颗粒比我们大,就把这一万石卖给老百姓做种子吧。” 
    伯嚭把这些粮食分给农民,命令大家去种。到了春天,种子下去了,等了十几天,还没 
有抽芽。大家想,好种子也许出得慢一点,就耐心地等着。没想到,过不了几天,那撒下去 
的种子全烂了,他们想再撒自己的种子,已经误了下种的时候。 
    这一年,吴国闹了大饥荒,吴国的百姓全恨夫差。他们哪里想到,这是文种的计策。那 
还给吴国的一万石粮,原来是经过蒸熟了又晒干的粮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