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以后,连破几个营寨。 
    努尔哈赤知道刘铤骁勇,不能光靠拼硬仗。他选了一个投降过来的明兵,叫他冒充杜松 
部下,送信给刘铤,说杜松军已经到赫图阿拉城下,只等刘铤军去会师攻城。 
    刘铤没接到杨镐命令,不知道杜松军已经覆灭,信以为真,他怕让杜松独得头功,下令 
火速进军。这一带道路险狭,兵马不能够并列,只好改为单列进军。刘铤带兵走了一阵,忽 
然杀声四起,漫山遍谷都是后金伏兵,向明军杀来。刘铤正在着急,努尔哈赤又派一支后金 
兵穿着明军衣甲,打着明军旗帜,装扮成杜松军前来接应。刘铤毫不怀疑,把人马带进假明 
军的包围圈里。后金军里应外合,四面夹击,明军阵势大乱。刘铤虽然勇敢,挥舞大刀,杀 
退了一些后金兵,但是毕竟寡不敌众,他左右两臂都受了重伤,终于倒下。 
    这场战争从开始到结束,只有五天时间,杨镐率领的十万明军损失了一大半,文武将官 
死了三百多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大伤元气,后金步步进逼,过了两年,努尔哈赤又率领八旗大军, 
接连攻占了辽东重要据点沈阳和辽阳。 
    公元1625年三月,努尔哈赤把后金都城迁到沈阳,把沈阳称为盛京。打那以后,后 
金就成了明朝最大的威胁。 
     
上下五千年  
239 徐光启研究西学       
    杨镐统率的四路大军在萨尔浒几乎全部覆没,满朝文武大臣都十分震惊。大家齐集在宫 
门外,呼吁明神宗增加兵力,调拨军饷,抵抗后金。翰林院官员徐光启,一连上了三道奏 
章,认为要挽救国家危局,只有精选人才,训练新兵,还自愿担任练兵的工作。明神宗听说 
徐光启熟识军事,就批准他到通州练兵。 
    徐光启是上海人。在他出生之前,上海沿海一带遭倭寇骚扰十分严重。徐光启小时候, 
常常听他的父亲谈起当地人民英勇反抗倭寇侵略的情景,心里滋长起爱国的激情。 
    徐光启长大以后,因为参加科举考试,路过南京,听说那儿来了个欧洲传教士利玛窦 
(音dòu),经常讲些西方的科学知识。南京的一些读书人都喜欢跟利玛窦结交。徐光启 
经过别人介绍,认识了利玛窦。他听利玛窦讲的科学道理,都是自己过去在古书上没有读到 
过的。打那时候起,他对西方科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利玛窦传播科学知识,主要是为了传教的方便。他觉得要扩大传教,一定要得到中国皇 
帝的支持。那时候,明朝是不让教士到北京传教的。利玛窦要地方大臣在明神宗面前帮他说 
话,他还到了北京,通过宦官马堂的门路,送给明神宗圣经、圣母图,还有几只新式的自鸣 
钟。 
    明神宗不懂得圣经,也不知道圣母是什么人。但是对新式自鸣钟,倒很感兴趣,命令马 
堂把利玛窦带进宫来。 
    明神宗接见利玛窦的时候,请利玛窦谈谈西洋的风俗人情。利玛窦本来是意大利人,为 
了夸耀自己,把自己说成是“大西洋国”的人。有人一查万国地图,找不到什么“大西洋 
国”,就怀疑利玛窦来历不明,要明神宗把他撵走。但是明神宗不听这个意见,倒赏给利玛 
窦一些财物,让他留在京城传教。有了皇帝的支持,利玛窦跟朝廷官员们接触就很方便了。 
    过了几年,徐光启考取了进士,也到了北京,在翰林院做官。他认为学习西方的科学, 
对国家富强有好处,就决心拜利玛窦为师,向他学习天文、数学、测量、武器制造各方面的 
科学知识。 
    有一次,徐光启到利玛窦那儿去学习。利玛窦跟他谈起,西方有一本数学著作叫《几何 
原本》,是古代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写的一本重要著作,可惜要翻译成汉文很困难。徐光启 
说:“既然有这样好书,您又愿意指教,不管怎样困难,我也要把它翻译出来。” 
    打那以后,徐光启每天下午一离开翰林院,就赶到利玛窦那儿,跟利玛窦合作翻译《几 
何原本》,由利玛窦讲述,徐光启笔译。那时候,还没有人译过国外数学著作,要把原作译 
得准确,可不是件简单事。徐光启花了一年多时间,逐字逐句地反复推敲,再三修改,终于 
把前六卷《几何原本》翻译完成。 
    除了《几何原本》之外,徐光启还跟利玛窦和另一个西方传教士熊三拔合作,翻译过测 
量、水利方面的科学著作。后来,他又在研究我国古代历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当时欧洲在天 
文方面的最新科学知识,对天文历法的研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徐光启不但爱好科学,还十分关心民间疾苦。有一年,他父亲死去,徐光启回到上海守 
丧。那年夏天,江南遭到一场水灾,大水把稻、麦都淹了。水退之后,农田上颗粒无收。徐 
光启为这个心里挺着急。他想,如果不补种点别的庄稼,来年春天拿什么度荒呀!恰巧在这 
时候,有个朋友从福建带来了一批甘薯的秧苗。徐光启就在荒地上试种起甘薯来,过了不 
久,长得一片葱绿,十分茂盛。后来,他特地编了一本小册子,推广种甘薯的办法。本来只 
在福建沿海种植的甘薯就移植到江浙一带来了。 
    这一回,徐光启提出练兵的主张,得到明神宗的批准,他满怀希望,想尽快练好新兵, 
加强国防。哪料到朝廷各个部门腐败透了,练兵衙门成立了一个月,徐光启要人没人,要饷 
没饷,闲得没事干。后来,好容易领到一点军饷,到了通州,检阅了那儿招来的七千多新 
兵,大多是老弱残兵,能够勉强充数的只有二千人,更说不上精选了。他大失所望,只好请 
求辞职。 
    公元1620年,明神宗死去,他的儿子明光宗朱常洛也接着病死,神宗的孙子朱由校 
即位,这就是明熹宗。徐光启又回到京城,他看到后金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又竭力主张要多 
造西洋大炮。为了这件事,跟兵部尚书发生矛盾,徐光启被排挤出朝廷。 
    徐光启回到上海,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本来对研究农业科学很有兴趣,回到家 
乡后,又在自己的田地上,亲自参加劳动,做一些试验。后来,他把他平日的研究成果,写 
成了一部著作,叫作《农政全书》。在这本书里,对我国的农具、土壤、水利、施肥、选 
种、嫁接等农业技术,都有详细的记载,真可以称得上我国古代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呢! 
     
上下五千年  
240 左光斗入狱       
    明神宗后期,有个官员名叫顾宪成,因为正直敢谏,得罪了明神宗,被撤了职。他回到 
无锡(今江苏无锡)老家后,约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东门外东林书院讲学。附近一些读 
书人听到顾宪成学问好,都赶到无锡来听他讲学,把一所本来就不大的东林书院挤得满满 
的。顾宪成痛恨朝廷黑暗,在讲学的时候,免不了议论起朝政,还批评一些当政的大臣。听 
过讲学的人都说顾宪成议论得对,京城里也有大臣支持他。东林书院名声越来越大。一些被 
批评的官僚权贵却对顾宪成恨得要命,把支持东林书院的人称做“东林党人”。 
    明熹宗刚即位的时候,一些支持东林党的大臣掌了权,其中最有名望的要数杨涟和左光 
斗。 
    有一次,朝廷派左光斗到京城附近视察,还负责那里的科举考试。 
    一天,北风刮得很紧,天上飘起了大雪。左光斗在官署里喝了几盅酒,忽然起了游兴。 
他带着几个随从,骑着马到郊外去踏雪。他们走着走着,见到一座古寺,环境十分幽静,左 
光斗决定到里面去休息一下。 
    他们下了马,推开虚掩的寺门,进了古寺,只见左边走廊边的小房间里,有个书生伏在 
桌上打瞌睡,桌上还放着几卷文稿。左光斗走近前去,拿起桌上的文稿细细看了起来。那文 
稿不但字迹清秀,而且文辞精采,左光斗看了不禁暗暗赞赏。他放下文稿,正想转身回去, 
忽然想到,外面正下大雪,天气严寒,那书生穿得那样单薄,睡着了岂不要受凉,就毫不犹 
豫地把自己身上披的那件貂皮披风解下来,轻轻地盖在书生身上。 
    左光斗退出门外,把门掩上,他打发随从到寺里和尚那里去一打听,才知道那书生名叫 
史可法,是新到京城来应考的。左光斗把这个名字暗暗记住。 
    到了考试那天,左光斗进了厅堂。堂上的小吏高唱着考生的名字。当小吏唱到史可法的 
名字时,左光斗注意看那个送试卷上来的考生,果然是那天寺里见到的书生。左光斗接过试 
卷,当场把史可法评为第一名。 
    考试以后,左光斗在他的官府接见史可法,勉励了一番,又把他带到后堂,见过左夫 
人。他当着左夫人的面夸奖说:“我家几个孩子都没有才能。将来继承我的事业。全靠这个 
小伙子了。” 
    打那以后,左光斗和史可法建立了亲密的师生关系。史可法家里贫穷,左光斗要他住进 
官府,亲自指点他读书。有时候,左光斗处理公事到深更半夜,还跑到史可法的房间里,两 
人兴高采烈地讨论起学问来,简直不想睡觉。 
    左光斗和杨涟一心一意想整顿朝政,但是明熹宗是个昏庸透顶的人。他宠信一个很坏的 
宦官魏忠贤,让魏忠贤掌握特务机构东厂。魏忠贤凭借手中的特权,结党营私,卖官受贿, 
干尽了坏事。一些反对东林党的官僚就投靠魏忠贤,结成一伙,历史上把他们称做“阉党” 
(阉音yān,指太监)。杨涟对阉党的胡作非为气愤不过,大胆上了一份奏章,揭发魏忠 
贤二十四条罪状。左光斗也大力支持他。 
    这一来可捅了漏子。公元1625年,魏忠贤和他的阉党勾结起来攻击杨涟、左光斗是 
东林党,罗织罪状,把他们打进大牢,严刑逼供。 
    左光斗被捕以后,史可法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他每天从早到晚,在牢门外转来转去, 
想找机会探望老师。可阉党把左光斗看管得很严密,不让人探望。 
    左光斗在牢里,任凭阉党怎样拷打,始终不肯屈服。史可法听说左光斗被折磨得快要死 
了,不顾自己的危险,拿了五十两银子去向狱卒苦苦哀求,只求见老师最后一面。 
    狱卒终于被史可法的诚意感动了,想办法给史可法一个探监的机会。当天晚上,史可法 
换上一件破烂的短衣,扮着捡粪人的样子,穿着草鞋,背着竹筐,手拿长铲,由狱卒带领着 
进了牢监。 
    史可法找到左光斗的牢房,只见左光斗坐在角落里,遍体鳞伤,脸已经被烧得认不清, 
左腿腐烂得露出骨头来。史可法见了,一阵心酸,走近前去,跪了下来,抱住左光斗的腿, 
不断地抽泣。 
    左光斗满脸是伤,睁不开眼,但是他从哭泣声里听出史可法来了。他举起手,用尽力气 
拨开眼皮,愤怒的眼光像要喷出火来。他骂着说:“蠢才!这是什么地方,你还来干什么! 
国家的事糟到这步田地。我已经完了,你还不顾死活地跑进来,万一被他们发现,将来的事 
靠谁干?” 
    史可法还是抽泣着没完。左光斗狠狠地说:“再不走,我现在就干脆收拾了你,省得奸 
人动手。”说着,他真的摸起身边的镣铐,做出要砸过来的样子。 
    史可法不敢再说话,只好忍住悲痛,从牢里退了出来。 
    过了几天,左光斗和杨涟等终于被魏忠贤杀害。史可法又花了一笔钱买通狱卒,把左光 
斗的尸体埋葬好了。他想起牢里的情景,总是情不自禁落下眼泪,说:“我老师的心肠,真 
是铁石铸成的啊!” 
     
上下五千年  
241 五人墓       
    魏忠贤杀害了杨涟、左光斗后,掌握了朝政大权。他把迎合他的官员和徒子徒孙统统提 
拔起来,担任朝廷要职。有的帮他出谋划策,有的专门干特务杀人的勾当。民间给他们起了 
一些绰号,叫做“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 
    魏忠贤权力大得不得了,无论是朝廷和地方的官员,要想保住位子,就得向他奉承。魏 
忠贤出门的时候,排场跟皇帝一模一样,大家也把他当皇帝看待。封建时代把皇帝称做“万 
岁”。魏忠贤不是皇帝,不能叫他“万岁”。有个官员把魏忠贤称作“九千岁”,魏忠贤听 
了很高兴,重赏了那官员。打那以后,魏忠贤就成了“九千岁”了。还有个浙江的巡抚,为 
了讨好魏忠贤,给魏忠贤造了个祠堂。一般祠堂都是为纪念死去的人造的,魏忠贤还活着, 
就造起祠堂来,所以叫做“生祠”。这样的怪事一出来,就有人反对,魏忠贤把反对的人革 
了职。各个地方官怕得罪他,纷纷造起魏忠贤的“生祠”来。 
    那个时候,朝廷上下都是阉党和迎合阉党的官员,稍微有点正义感的人不愿意跟他们同 
流合污,都辞了职。有个官员周顺昌,看不惯阉党横行,请了长假回苏州闲居。公元162 
6年,魏忠贤又一次大捕东林党,兵士押解了一个东林党官员路过苏州,周顺昌替他摆酒席 
送行,在宴席上指名道姓大骂魏忠贤。押送的兵士回去,报告了魏忠贤。魏忠贤大怒,命令 
东厂派出兵士,由南京巡抚毛一鹭带领,到苏州捉拿周顺昌。 
    东厂到苏州抓人的消息一传开,轰动了苏州市民。二十多年前,苏州市民在葛贤的领导 
下,曾经跟税监斗争过。现在魏忠贤的特务又到苏州来抓人,怎么不激起大家的气愤。再 
说,周顺昌为反对阉党遭到迫害,大家也都同情他。所以到了东厂兵士到苏州的那天,苏州 
成千上万市民拥上街头,声援周顺昌。 
    大家拦住毛一鹭的轿子,推了几名秀才向毛一鹭请愿,要求取消逮捕周顺昌的命令。毛 
一鹭见群众声势浩大,吓得满头大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旁边的兵士着急了,他们把手里 
的铁镣往地下一扔,厉声吓唬说:“我们是东厂来的,谁敢阻挡!” 
    铁镣发出“当啷”的声音,市民们被激怒了。有人站出来责问兵士说:“你们不是说奉 
皇上的圣旨抓人吗?原来是东厂搞的鬼!” 
    兵士还来不及回答,群众都高叫起来:“原来是东厂来的奸贼!”大伙一面叫,一面向 
毛毛一鹭和兵士冲过去,声音像山崩地裂一样。这些平日仗势欺人的兵士吓得东奔西窜,想 
逃出群众的包围。愤怒的群众赶上去,把他们揪住,劈头盖脑地痛打。一个兵士被击中了心 
窝,倒在地上滚了滚,就断了气。其余的兵士也被打得头破血流,连滚带爬地逃走了。 
    市民们痛打了兵士,一不做,二不休,要找毛一鹭算账。毛一鹭还算乖巧,早钻出轿 
子,趁人群乱轰轰的时候,脱了官服,从一条小巷里溜出去,正见到前面有一个粪坑,也顾 
不得体面,钻到臭气熏天的粪坑角落里。直到市民群众散去,随从们才从粪坑边把吓昏了的 
巡抚拖了出来。 
    东厂特务逃回去后,立刻向魏忠贤哭诉。魏忠贤哪肯罢休,命令毛一鹭派兵到苏州镇 
压。他们把那天带领市民暴动的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五人抓进监牢,加上 
一个煽动叛乱的罪名,把他们定了死罪。 
    当五个人被押到刑场就义的时候,他们神色自若,还指着魏忠贤、毛一鹭的名字大骂哩! 
    他们牺牲之后,当地人民出了钱,从刽子手那里领回尸体,把他们安葬在虎丘东边的山 
塘上。后来,还立了墓碑,碑上写着“五人之墓”。 
    这次暴动虽然被镇压下去,但是打那以后,东厂的特务看到了群众的力量,再不敢窜到 
各地乱抓人了。 
     
上下五千年  
242 袁崇焕大战宁远       
    当魏忠贤的阉党把明朝朝政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后金大汗努尔哈赤正不断在辽东进攻 
明军。萨尔浒大战以后,明王朝派了一位老将熊廷弼出关指挥辽东军事。熊廷弼是个很有才 
能的将领,可是担任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的王化弼却认为熊廷弼出关,影响了他的地 
位,千方百计阻挠熊廷贞的指挥。公元1622年,努尔哈赤向广宁进攻,王化贞带头逃进 
关内。熊廷弼无法抵御,只好保护一些百姓退到山海关内。 
    广宁失守,明王朝不分青红皂白,把熊廷弼和王化贞一起打进大牢。魏忠贤趁机向熊廷 
弼敲榨勒索,要熊廷弼拿出四万两银子,才免他死罪。熊廷弼是个正派人,哪来这些钱,当 
然拒绝。阉党就诬陷熊廷弼贪污军饷,把他处死。 
    明王朝杀了熊廷弼,派谁去抵抗后金军呢?掌管军事的兵部衙门正在着急。恰恰在这个 
时候,主事(官名)袁崇焕忽然失踪。衙门里的人找到他家里,家里的人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