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不出这些债,冯驩却当众假传孟尝君的决定:还不出债的,一概免了。 
    老百姓听了将信将疑,冯驩干脆点起一把火,把债券烧掉。 
    冯驩赶回临淄,把收债的情况原原本本告诉孟尝君。孟尝君听了十分生气:“你把债券 
都烧了,我这里三千人吃什么!” 
    冯驩不慌不忙地说:“我临走的时候您不是说过,这儿缺什么就买什么吗?我觉得您这 
儿别的不缺少,缺少的是老百姓的情义,所以我把‘情义’买回来了。” 
    孟尝君很不高兴地说:“算了吧!” 
    后来,孟尝君的声望越来越大。秦昭襄王听到齐国重用孟尝君,很担心,暗中打发人到 
齐国去散播谣言,说孟尝君收买民心,眼看就要当上齐王了。齐湣王听信这些话,认为孟尝 
君名声太大,威胁他的地位,决定收回孟尝君的相印。孟尝君被革了职,只好回到他的封地 
薛城去。 
    这时候,三千多门客大都散了,只有冯驩跟着他,替他驾车上薛城。当他的车马离开薛 
城还差一百里的时候,只见薛城的百姓,扶老携幼,都来迎接。 
    孟尝君看到这番情景,十分感触。对冯驩说:“你过去给我买的‘情义’,我今天才看 
到了。”        
           
上下五千年  
34 燕昭王求贤       
    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湣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他一心 
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 
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后来传到燕王哙(音kuài)手里,听信了坏人的主意,竟学 
起传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燕国发 
生大乱。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差点被灭掉。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子平 
立为国君,奋起反抗,把齐国军队赶了出去。 
    太子平即位,就是燕昭王。他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没找 
到合适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 
忘不了的。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 
宁愿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才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思了一下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 
先说个故事吧。”接着,他就说了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有个侍臣打听 
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 
回来。那个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 
害病死了。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 
    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 
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 
来?” 
    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臣。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 
马。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回去以后,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还拜郭隗 
做老师。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其中最 
出名的是赵国人乐毅。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 
大起来。 
    这时候,燕昭王看到齐湣王骄横自大,不得人心,就对乐毅说:“现在齐王无道,正是 
我们雪耻的时候,我打算发动全国人马去打齐国,你看怎么样?” 
    乐毅说:“齐国地广人多,靠我们一个国家去打,恐怕不行。大王要攻打齐国,一定要 
跟别的国家联合起来。” 
    燕昭王就派乐毅到赵国跟赵惠文王接上了头,另派人跟韩、魏两国取得联络,还叫赵国 
去联络秦国。这些国家看不惯齐国的霸道,都愿意跟燕国一起发兵。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兵马,浩浩荡荡杀奔齐国。 
    齐湣王听说五国联军打过来,也着了慌,把全国兵马集中起来抵抗联军,在济水的西面 
打了一仗。由于乐毅善于指挥,五国人马士气旺盛,把齐国军队打得一败涂地,齐湣王逃回 
临淄去了。 
    赵、韩、秦、魏的将士打了胜仗,各自占领了齐国的几座城,不想再打下去了。只有乐 
毅不肯罢休,他亲自率领燕国军队,长驱直入,一直打下了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不得不出 
走,最后在莒城被人杀死。 
    燕昭王认为乐毅立了大功,亲自到济水边劳军,论功行赏,封乐毅为昌国君。 
   
  
  
           
上下五千年  
35 田单的火牛阵       
    乐毅出兵半年,接连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最后只剩了莒城(今山东莒县,莒音j 
ǔ)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县东南)两个地方。莒城的齐国大夫立齐王儿子为新王,就是齐襄 
王。乐毅派兵进攻即墨,即墨的守城大夫出去抵抗,在战斗中受伤死了。 
    即墨城里没有守将,差点儿乱了起来。这时候,即墨城里有一个齐王远房亲戚,叫做田 
单,是带过兵的。大家就公推他做将军,带领大家守城。 
    田单跟兵士们同甘共苦,还把本族人和自己的家属都编在队伍里,抵抗燕兵。即墨人都 
很钦佩他,守城的士气旺盛起来了。 
    乐毅把莒城和即墨围困了三年,没有攻下来。燕国有人妒忌乐毅,在燕昭王面前说:乐 
毅能在半年之内打下七十多座城,为什么费了三年还攻不下这两座城呢?并不是他没有这个 
能耐,而是想收服齐国人的心,等齐国人归顺了他,他自己当齐王。 
    燕昭王非常信任乐毅。他说:“乐毅的功劳大得没法说,就是他真的做了齐王,也是完 
全应该的。你们怎么能说他的坏话!” 
    燕昭王还真的打发使者到临淄去见乐毅,封乐毅为齐王。 
    乐毅十分感激燕昭王,但宁死也不肯接受封王的命令。 
    这样一来,乐毅的威信反而更高了。 
    又过了两年,燕昭王死了。太子即位,就是燕惠王。田单一听到这个消息,认为是个好 
机会,暗中派人到燕国去散布流言,说乐毅本来早就当上齐王了。为了讨先王(指燕昭王) 
的好,才没接受称号。如今新王即位,乐毅就要留在齐国做王了。要是燕国另派一个大将 
来,一定能攻下莒城和即墨。 
    燕惠王本来跟乐毅有疙瘩,听了这个谣言,就决定派大将骑劫到齐国去代替乐毅。乐毅 
本来是赵国人,就回到赵国去了。 
    骑劫当了大将,接管了乐毅的军队。燕军的将士都不服气,可大伙儿敢怒而不敢言。 
    骑劫下令围攻即墨,围了好几层。可是城里的田单,早已把决战的步骤准备好了。 
    隔了不多天,燕国兵将听到附近老百姓在谈论。有的说:“以前乐将军太好了,抓了俘 
虏还好好对待,城里人当然用不到怕。要是燕国人把俘虏的鼻子都削去,齐国人还敢打仗 
吗?” 
    有的说:“我的祖宗的坟都在城外,要是燕国军队真的创起坟来,可怎么办呢?” 
    这些议论传到骑劫耳朵里。骑劫就真的把齐国俘虏的鼻子都削去,又叫兵士把齐国城外 
的坟都刨了。 
    即墨城里的人听说燕国的军队这样虐待俘虏,全都气愤极了。他们还在城头上瞧见燕国 
的兵士刨他们的祖坟,恨得咬牙切齿,纷纷向田单请求,要跟燕国人拼个死活。 
    田单还打发几个人装作即墨的富翁,偷偷地给骑劫送去金银财宝,说:“城里的粮食已 
经完了,不出几天就要投降。 
    贵国大军进城的时候,请将军保全我们的家小。” 
    骑劫高兴地接受了财物,满口答应。 
    这样一来,燕军净等着即墨人投降,认为用不到再打仗了。 
    田单挑选了一千多头牛,把它们打扮起来。牛身上披着一块被子,上面画着大红大绿、 
希奇古怪的花样。牛角上捆着两把尖刀,尾巴上系着一捆浸透了油的苇束。 
    一天午夜,田单下令凿开十几处城墙,把牛队赶到城外,在牛尾巴上点上了火。牛尾巴 
一烧着,一千多头牛被烧得牛性子发作起来,朝着燕军兵营方向猛冲过去。齐军的五千名 
“敢死队”拿着大刀长矛,紧跟着牛队,冲杀上去。 
    城里,无数的老百姓都一起来到城头,拿着铜壶、铜盆,狠命地敲打起来。 
    一时间,一阵震天动地的呐喊声夹杂着鼓声、铜器声,惊醒了燕国人的睡梦。大伙儿睡 
眼蒙胧,只见火光炫耀,成百上千脑袋上长着刀的怪兽,已经冲过来了。许多士兵吓得腿都 
软了,哪儿还想抵抗呢? 
    别说那一千多头牛角上捆的刀扎死了多少人,那五千名敢死队砍死了多少人,就是燕国 
军队自己乱窜狂奔,被踩死的也不计其数。 
    燕将骑劫坐着战车,想杀出一条活路,哪儿冲得出去,结果被齐兵围住,丢了性命。 
    齐军乘胜反攻。整个齐国都轰动起来了,那些被燕国占领地方的将士百姓,都纷纷起 
兵,杀了燕国的守将,迎接田单。田单的军队打到哪儿,哪儿的百姓群起响应。不到几个月 
工夫就收复了被燕国和秦、赵、韩、魏四国占领的七十多座城。 
    田军把齐襄王从莒城迎回临淄,齐国才从几乎亡国的境地中恢复过来。 
   
  
  
           
上下五千年  
36 屈原沉江       
    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楚怀王又想重新和齐国联合。秦昭襄王即 
位以后,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武关(在陕西丹凤县东南)相会,当面订立盟约。 
    楚怀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不去呢,怕得罪秦国;去呢,又怕出危险。他就跟大臣们商 
量。 
    大夫屈原对楚怀王说:“秦国强暴得像豺狼一样,咱们受秦国的欺负不止一次了。大王 
一去,准上他们的圈套。” 
    可是怀王的儿子公子子兰却一股劲儿劝楚怀王去,说:“咱们为了把秦国当做敌人,结 
果死了好多人,又丢了土地。 
    如今秦国愿意跟咱们和好,怎么能推辞人家呢。” 
    楚怀王听信了公子子兰的话,就上秦国去了。 
    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刚踏进秦国的武关,立刻被秦国预先埋伏下的人马截断了后 
路。在会见时,秦昭襄王逼迫楚怀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让给秦国,楚怀王没答应。秦昭襄王就 
把楚怀王押到咸阳软禁起来,要楚国大臣拿土地来赎才放他。 
    楚国的大臣们听到国君被押,把太子立为新的国君,拒绝割让土地。这个国君就是楚顷 
襄王。公子子兰当了楚国的令尹。 
    楚怀王在秦国被押了一年多,吃尽苦头。他冒险逃出咸阳,又被秦国派兵追捕了回去。 
他连气带病,没有多久就死在秦国。 
    楚国人因为楚怀王受秦国欺负,死在外头,心里很不平。特别是大夫屈原,更是气愤。 
他劝楚顷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和怀王报仇雪耻。 
    可是他这种劝告不但不顶事,反倒招来了令尹子兰和靳尚等人的仇视。他们天天在顷襄 
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他们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没听说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忘了秦国的仇 
恨,就是不孝;大臣们不主张抗秦,就是不忠。楚国出了这种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儿能不亡 
国呢?大王,你想想这叫什么话!” 
    楚顷襄王听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挤出去,简直气疯了。他到 
了湘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北部,汨音mì)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 
诗歌。 
    附近的庄稼人知道他是一个爱国的大臣,都挺同情他 这时候,有一个经常在汨罗江上 
打鱼的渔父,很佩服屈原的为人,但就是不赞成他那愁闷的样子。 
    有一天,屈原在江边遇见渔父。渔父对屈原说:“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会弄到这 
等地步呢?” 
    屈原说:“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个干净人;将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 
所以我被赶到这儿来了。” 
    渔父不以为然地说:“既然您觉得别人都是肮脏的,就不该自鸣清高;既然别人喝醉 
了,那么您何必独自清醒呢!” 
    屈原反对说:“我听人说过,刚洗头的总要把帽子弹弹,刚洗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掸衣上 
的灰尘。我宁愿跳进江心,埋在鱼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净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 
一身脏。” 
    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终于抱着一块大 
石头,跳到汨罗江里自杀了。 
    附近的庄稼人,得到这个信儿,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儿有屈原 
的影儿。大伙儿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 
    渔父很难受,他对着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的。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划了船把 
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小船改为 
赛龙船。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成为一种风俗。人们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据 
说就是这样来的。 
    屈原死后,留下了一些优秀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离骚》。他在诗歌里,痛斥卖国 
的小人,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对楚国的一草一木,都寄托了无限的深情。后来人们认 
为屈原是一位我国古代杰出的爱国诗人。 
   
  
  
           
上下五千年  
37 蔺相如完璧归赵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 
换赵国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 
    赵惠文王就跟大臣们商量,要不要答应。要想答应,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和氏璧,拿不 
到城;要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议论了半天,还不能决定该怎么办。 
    当时有人推荐蔺(音lìn)相如,说他是个挺有见识的人。 
    赵惠文王就把蔺相如召来,要他出个主意。 
    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答应不行。” 
    赵惠文王说:“要是把和氏璧送了去,秦国取了璧,不给城,怎么办呢?” 
    蔺相如说:“秦国拿出十五座城来换一块璧玉,这个价值是够高的了。要是赵国不答 
应,错在赵国。大王把和氏璧送了去,要是秦国不交出城来,那么错在秦国。宁可答应,叫 
秦国担这个错儿。” 
    赵惠文王说:“那么就请先生上秦国去一趟吧。可是万一秦国不守信用,怎么办呢?” 
    蔺相如说:“秦国交了城,我就把和氏壁留在秦国;要不然,我一定把璧完好地带回赵 
国。”(原文是“完璧归赵”。)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咸阳。秦昭襄王得意地在别宫里接见他。葡相如把和氏壁献上去。 
    秦昭襄王接过璧,看了看,挺高兴。他把壁递给美人和左右侍臣,让大伙儿传着看。大 
臣们都向秦昭襄王庆贺。 
    蔺相如站在朝堂上等了老半天,也不见秦王提换城的事。他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 
来换璧。可是璧已落到别人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他急中生智,上前对秦昭襄王说:“这块璧虽说挺名贵,可是也有点小毛病,不容易瞧 
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 
    秦昭襄王信以为真,就吩咐侍从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 
    蔺相如一拿到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宫殿上的一根大柱子,瞪着眼睛,怒气冲冲地 
说:“大王派使者到赵国来,说是情愿用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璧。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璧送 
来。可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璧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 
袋和这块璧在这柱子上一同砸碎!” 
    说着,他真的拿着和氏璧,对着柱子做出要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