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得近些了,才看出来了这是一个身穿美式作战服的女军官,大约是刚刚从围猎场地下来,马靴上还粘着泥土。
陈墨涵于是止步。跟在身后的马参谋也站住了。马参谋也看见了那个女人,并且迅速地判明了她的身份。两个人对视一眼,又心领神会地掉转了方向,在距离女人尚有一百多公尺的地方绕道而行,小心翼翼地避开了一个伸手可触的梦境。
“是高秋江。”马参谋十分肯定地说。
陈墨涵“哦”了一声,有些意外,但是并没有接着问下去。高秋江他是见过的,他所见过的高秋江,是戎装飒爽英气逼人的国军女军官,同眼前的这个女人和这个女人散发的气韵很难一致起来。像高秋江那样风火泼辣的女人,何以会如此安静甚至忧伤地出现在这里呢? 默默地又走了一段,陈墨涵才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看样子她是在等人,是等谁呢?” 马参谋轻轻地笑了笑,说:“她在等一个等不到的人。”
陈墨涵说:“有点奇怪呢,高队长好厉害的一个女人,可是这会儿的样子却……让人看着心里挺不是味的。”
马参谋吸了一口冷气,说:“厉害什么?女人就是女人。女人再厉害也还是女人。你以为她厉害,那就要看什么人什么事了。女人都有两张脸,当兵的女人更是这样。你是读书人,知道什么是情吗?我跟你讲,再厉害的女人也斗不过一个情字。”
陈墨涵愣愣地看着马参谋,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说。马参谋接着说:“她在等莫团副。
可是莫团副今晚恐怕不会露面了。咱们也别去自找没趣了,作业想定明天再说。”
陈墨涵说:“那怎么行呢,莫团副明确交待,他不在可以交给马夫老焦嘛。”
马参谋狡黠地笑笑说:“我想起来了,我知道莫团副今天晚上会在哪里。你放心跟我回去,有我老马在,你不会倒霉的。”
马参谋这样一说,陈墨涵便不好再坚持己见了。马参谋是这支部队的老军官,盘根错节的事情自然比他知道得多。于是便随了马参谋,掉转头往回走。
马参谋没有说错,雪地上的女人果然是高秋江。高秋江在这里已经徘徊很长时间了。
七十九团围猎,刘汉英从旅部派军官过来助战,对于高秋江来说,无疑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她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她必须尽可能早一点同莫干山见上一面。中午她就派勤务兵提前过来送了信,可是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还是不见莫干山的踪影。她不想在莫干山的住所坐候,这倒不是因为莫干山的四周险像环生,也不是因为担心自己的举动会给莫干山带来什么隐患。
她就是想出来走走,在这雪地里站一站,遥远地等待着他守候着他,做一回望穿秋水的性情中人,找回已经离心很远的少女情怀。
雪原无垠,视野一片洁白。高秋江的心里此刻盛满了寒冷的烫热。十几年前彰德府城北那个莺飞草长的春天,就在眼前荡漾。还有那条长长的雨后的泥泞官道,也幻化出一片伸手可触的往事。
高秋江的祖父在年轻的时候中过清末武举,还当过彰德府的兵马统制,清政府垮台之后,高 老爷解甲归田,耕读乡里,在彰德府城北平原上建起一所庞大的庭院,既是彰德府城北方圆几十里的首富,又是冀豫两省声名遐迩的义绅。人在高处亲戚多,祖父七十大寿那天,高府宾客盈门。秋江大嫂的娘家也来了许多人,其中有一个乡下女人带着一个男孩。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脸蛋子红扑扑的,虽然也穿着长襟大褂,布料却是粗的,不像是大户人家子弟,因此在众多的少爷小姐圈子里,便显得十分拘谨。 高秋江那年十二岁,已经成为一个人见人夸俊秀聪颖的小姑娘,并且很有些仗义的同情心。她看见那个名叫大山子的男孩好孤单,不知不觉地,心里就多留了些意。
祖父那天的心情很好,精神矍铄红光满面,喜爱地看着一院子小鸟一样叽叽喳喳的少爷小姐们,忽然童心烂漫,吩咐管家王老五在圩子外面安排了一场骑射游戏——于百步之外的老槐树枝桠上坠一个蒲编的笆斗,令敢于一试身手的少年飞马射箭,射中者赏大洋十块。
让秋江始料不及且惊喜的是,那个一直沉默寡言的大山子,一旦进入这样的场合,居然无所顾忌地活跃起来,在众多的富家子弟尚且踌躇不前之际,第一个脱掉大褂子,选了一匹滚瓜溜圆的大肥骡子,飞身跃上,扬鞭驰骋奔突于阡陌之上,连发三箭,箭箭射中斗心。
那是秋江第一次见到的骁勇的场面。从此,那副矫健的身姿便播进秋江小姐的内心深处了。当然,那时候还只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喜爱,至多只能算是少女初开的情窦。
那个名叫大山子的男孩就是莫干山。
这以后,中原发生了战乱,宁静的家园不再宁静,远亲故戚也少了许多来往。人也大了几岁,事理懂得多了,路却反而难走了,见面的机会也就更少了。然而,那层说不清道不明的意思却又反而越扯越长。
第七章(六)
徐贵祥
莫干山十七岁那年,已经长成一条壮汉,经过高家老爷的选拔,作为高家的亲信,到高家充当护院头目。在彰德府城里读女中的秋江此间只回来过一次,但因莫干山奉命去石家庄收贷而无缘会面。直到高秋江休学回家那次,这才有了机会,两个人得以从容地拥有了一段刻骨铭心的路程。 莫干山这次是来接秋江的。除了莫干山,还来了两个伙计和一驾马车搬行李。当他第一次面对面地喊出了“表姑”这两个字的时候,秋江小姐吓了一跳:“表——姑?谁是你的表姑?” 在秋江小姐的心目中,这个比她大两岁的大山子一直是她的同辈人,
是活跃于她怀春梦中的飞马骑射的英俊少年,甚至是她心灵深处的英雄。可是,按辈分算,她又好像真的是他的表姑,因为他是她大嫂的娘家侄子。秋江小姐于是无可奈何地当起了“表姑”,并且恨恨地给莫干山摆起了小姐和表姑的架子。
天公作美,就在那次返乡的途中,遇上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暴雨过后,土道上泥泞不堪,车马举步维艰。 莫干山急得抓耳挠腮,秋江小姐却灵机一动,使出了小姐和表姑的威严,安置两个伙计就近住进韩王渡口的车马店,却让莫干山背她回去。
莫干山起先不肯,说:“还有四十里地呢,恐怕背不动。”
秋江小姐便沉下脸说:“你这个东西也是个懒骨头,背你表姑你还嫌累?” 莫干山说:“累咱倒是不怕,可表姑是金枝玉叶,这四十里路泥里水里,万一有个闪失,咱怎么能担当得起呢?” 秋江不依不饶地说:“你表姑又不是泥捏的水做的,就那么不经摔?” 莫干山苦着脸琢磨了一会儿说:“要不这样,马车跟他俩住店,我把马卸下来,表姑骑上,我给你拉缰。” 秋江把两道俊俏的柳叶眉往上倏忽一挑,断喝一声:“浑话,你几时见我骑过马?我偏不骑,我偏要你背。你背不背?” 没有办法了,只好背。这一路就走得很精彩。莫干山精强力壮,背起个娇巧玲珑的女学生倒也不算太难为。可是,负在背上的是一个温热清香的小女子啊。最初的几步,脖颈上痒痒的,心里也痒痒的,脊梁上软绵绵的,脚下也是软绵绵的,像是飘在云里雾里。更让他心慌意乱的是,表姑在他的脊梁上手脚不老实,一会儿揪揪他的耳朵,一会儿掐掐他的胳膊。秋江把嘴唇凑在他的耳边说:“大山子,往后别再喊我表姑了,我嫁给你当你的媳妇你干不干?” 莫干山的红脸立马就紫了,使劲地往下勾着脑袋,喘着粗气说:“表姑你的玩笑开大了。
你是大家闺秀,又是读书的人,啥话都敢讲,咱可承担不起啊。再说,你还是我的表姑啊。
这话可不是讲着玩的。” 秋江说:“偏讲偏讲。我问你,我要不是你的什么表姑,也不是什么小姐,你想不想娶我给你当媳妇?” 莫干山依然埋着头,说:“不敢想。” 秋江说:“给你一个胆子,你想不想?” 莫干山不吭气,脚下却多用了一把力,噼里啪啦地踩着泥水,狠狠地往前走。 秋江乘胜追击,又扯过大山子的耳朵说:“我再问你,要是咱俩啥亲戚也没有……假使我是你们庄子里种田人家的闺女,你想不想?” 莫干山还是不吭气,步子却在不知不觉中乱了,左滑一下,右晃一下。 秋江揪了耳朵又揪脸,把莫干山一张宽阔的红脸揪得青一块紫一块。 “你说你说我偏要你说,我要是你们庄子里种田人家的闺女,你想不想?” 莫干山这回说话了,老老实实地说了一个字:“想。”步子就停了下来,想了想又说:“真想。”再往后就抬起脸,迎着秋江烫烫的眼神,说:“可是你不是。” 这一下就坏了菜。秋江小姐先是在他的背上咯咯地笑,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就哧溜下来要自己走,走了几步滑了个大趔趄,索性就坐到泥窝里。莫干山便赶过去拽,一把没拽住,反倒被秋江紧紧地抱住了。 往下的路就走出了别样滋味。四十里的泥泞土道,背一程,走一程,搂一程,抱一程。
两个泥人儿拧麻花似的,把一段短短的返乡之路,拧成了一条长长的情旅…… 那时候他们都昏了头。他们自然也想到过结局,可是他们已经顾不上管那许多了。越演越烈的爱情像一棵美丽的罂粟,引导他们走向歧途。
七年之后,当国军上尉高秋江站在距离那片土地千里之外的另一片土地的时候,当她怀揣着最后的热望等待着守候着她的初恋的时候,她突然想到,如果就在那次雨地返乡之后,她和莫干山不再回到那个充满了阔绰气息的家庭,就那么无牵无挂地远走高飞,那么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高秋江坚信,无论那是什么样的情况,都至少要比现在的结局好得多。因为,那样她至少不会失去她的爱情。而爱情,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东西吗?只要把她的爱情还给她,她高秋江可以放弃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包括她一度视为精神寄托的漂亮的手枪,只要莫干山张开他的怀抱,她将会毫不犹豫地将她所有的手枪摔向天外,那么她也绝不会再去当那个劳什子队长了。她穿这身军装是被逼出来的啊。 直到落日完全没入雪脊,夜幕已从高高的天宇缓缓地降落下来,莫干山还是没有回来。 又起风了,强硬的北风卷着硕大的雪糁,一次又一次地击打着高秋江的脸庞。她终于彻底地心灰意冷了。她当然知道莫干山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君子,也知道莫干山的妻子已经启程,近日就会进入凹凸山。可是她这一次来,并不仅仅是要同他重温旧梦啊。她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来见莫干山,差不多就是来诀别的。他的妻子来了之后,她就只能永远地充当他的“表姑”了,难道他莫干山连最后的情义也抛弃了吗? 绝望像潮水一样涌了过来,并且迅速地转化成愤怒。高秋江的手又触到了枪套上,射击的欲望在一瞬间膨胀起来,在心房里奔突喧哗。她不由自主地拔出了精致的七音左轮手枪,喀嚓一声脆响便上了膛。 就在这时候,她看见了二百公尺以外,一个黑影正在快速向她移动,她的手指顿时僵住了,泪水在刹那间盈满了眼眶。
第九章(一)
徐贵祥
晏公庙阻击战发生的时候,已经是洛安州沦陷的第五年的农历二月了。
这正是花扬絮飞的季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了新的形势,在太平洋战争中日军迭遭挫折,苏联军队占领了柏林,德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在这种大背景下面,中南长官部连连致电在敌占区或敌后活动的各支部队,寻找战机,同日军进行几场影响较大的战斗,为舆论宣传提供依据,以正视听。
晏公庙阻击战本来是杨庭辉组织的。杨庭辉得到情报说,日军中村联队拟于本月中旬对凹凸山地区的晏公庙、界牌石、响洪甸、迎驾厂一带进行“扫荡”。
杨庭辉于是派人同刘汉英联系,要求配合作战。 敌情确凿,八路军又主动挑了重担,刘汉英觉得这一仗他不参加有点说不过去,就选择了左路,在晏公庙打伏击。
之所以选择左路而不是右路,刘汉英自有精明的考虑。据他从另外一条线上得到的谍报,左路敌人多为二鬼子“皇协军”,比起日本鬼子自然要好对付得多。
部署兵力的时候,参谋长左文录把刚刚组建不到三个月的新七十九团放在了牌坊店,而将甲种建制完整的张嘉毓二四六团放在晏公庙东北的赛石矶。
作战会上,石云彪趴在作战图前足足琢磨了半个时辰,再抬起头来的时候,那只独眼就多了几分阴沉。石云彪慢腾腾地站起来说:“旅座,我看这一带地形坡缓林稀,易攻难守。
防御正面如此之宽,防御力量也就疏而弱之。日军上千人马,加上伪军近万,我们打大伏击力不从心,打小伏击隔靴搔痒。我的意思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是否可以同杨庭辉先生再协商一下,改变这种各自为战的打法,而集中我部和杨部兵力,大部压在南楼一线天,打击日军右路佐佐木大队,争取将其全歼。”
刘汉英尚未吭气,左文录就把话接过去了,不自然地笑了笑说:“石团长的设想确有过人之处,问题是杨庭辉先生恐怕不听你的指挥。旅长和副旅长都是这个意思,各负其责,还是把账算得明白一点为好。”
石云彪的心里依然犯嘀咕。这是新七十九团扩团以来首次参战,也就是说,新七十九团的战斗生命从此就开始了。此战能否打好,将决定团队起步的高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注定了一支部队的精神。
石云彪又将左文录的作战方案由表及里地咀嚼了一遍。
从敌人此来的势头和地形上看,牌坊店一带有可能最早进入战斗,一旦口袋扎住了,又是逃敌必经之路,极有可能成为阻击战的主战场,理应派遣精锐部队防守。自己的孩子自己知道有多少拳脚,他的新七十九团战斗连队只有六个,除了原七十九大队的老底子,三分之二的兵员是新补进来的,虽然马不停蹄日夜操练,但是毕竟缺乏实战经验。而张嘉毓的二四六团是刘汉英的看家部队,军官大都是刘汉英的老部下,火力配备也十分精悍,可以说兵强马壮,完全应该成为大战主力,可是左文录偏偏将其部署在赛石矶一线。赛石矶地形奇峻,宛若平原中突兀拔地而起的一道屏障,前是平川,后亦平川,射界开阔视野也开阔,便于进攻也便于退守。熟习兵法、深谙地形之利弊的石云彪自然不会看不出来这种布局的偏颇。
尽管心存义愤,但石云彪还是全力以赴投入了阻击战的准备工作。
此后不久出现的事实证明,石云彪对于敌情和战场形势的估计,基本上是正确的。战斗发起之后,石云彪率部兜住了牌坊店至庄岗一线约一公里的正面。诚如石云彪自己预料的那样,防御正面越宽,防御力量则越薄弱。日军吉野大队力督伪军八百余人向石云彪防线先后展开了六轮冲击,企图夺路而逃。七十九团部队伤亡过半,连以下军官伤亡三分之一。
石云彪让团部特务连在阵地后方架起了机关枪,宣布——“凡在阵地之人,包括石云彪本人,只能前进,不能后退,退逾白线者,格杀勿论。”
石云彪手拎一柄三尺长的宽厚大刀,立于阵地高处,喝道:“弟兄们,前面是日本鬼子,后面是二鬼子,左面是绝壁,右面是淠河,背水一战,没有退路。弟兄们看着我,我若不退,你们退到哪里也是死路一条。”
团座既然如此,营连长们自然不敢含糊,纷纷做好后事交代,准备献头颅于阵前。
由于前线吃紧,此时已到二连任代理连长的陈墨涵向石云彪献计获准,指挥一个排佯作败退,撕开一个缺口,诱敌深入至一线天峪口,合而击之,将深入到刘汉英防区纵深的吉野大队分割包围在数十处不便展开的山林沟壑地带,一阵游击战加上运动战,重创吉野大队,吉野本人被流弹击中。如此以攻助守,方才使七十九团全线稳住了阵脚。
第九章(二)
徐贵祥
参加晏公庙阻击战的,还有一支特殊的部队,便是高秋江的战地女子服务队。
本来,在这次阻击战中,战地女子服务队是没有直接战斗任务的。但高秋江却表现出了非常奇怪的积极性,向刘汉英主动请缨,率领二十四名队员前往牌坊店抢运七十九团的伤员,不巧在途中遭遇了十几个鬼子和二鬼子。这伙人刚刚从火线上下来,急急如丧家之犬,竟然迷了路,一见高秋江等人穿着国民党军制服,哗啦一下便展开了战斗队形。 好在高秋江
是经过阵势的,有一些打仗的经验,急忙指挥人员散开,抢占有利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