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修真小农民-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两人确实收获丰厚,几乎抓满了满满的一桶,最后是因为装不了,螃蟹要从桶里边爬出来才没有再抓。

这个地方大概是因为太久没人来,几乎每个石头底下都有着不小的螃蟹,所以两人也没费多大的力就掰了一桶。

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想着回家能吃上这难得吃上一次的山蟹肉,陶潜心里便美滋滋的。不过在离开之前陶潜也没有忘记在这个小河沟周围布上一个聚灵阵,他想聚灵阵既然能使动植物生长,那螃蟹也属于动物,这样下次来就不会因为这次抓捕过多而只剩小螃蟹了。

两人把鞋袜穿上,便心满意足的往家里走去。

—://。。

【正文】第五章菜根脆,蟹肉香

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看了一下时间,已经要到八点,不过奶奶似乎还在等待着陶潜他们归来,一个人坐在门前的坝子里望着陶潜他们离去的方向。

当看点陶潜他们人影出现在可视范围之内的时候,奶奶才站了起来。陶潜他们也看见在那等待的奶奶,加快脚步赶了过去。

“奶奶,你看,我们今天收获不小啊,抓了满满的一桶。”陶潜提着直径约三十厘米的木桶在那一晃。

奶奶一看,也禁不住说道:“这么多啊,还都是这么大的,我可是很久没看见过有人抓到这么多这么大的爬海了,你们到哪里抓的啊?”

现在人口越来越多,加上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日趋严重,所以小河沟一些经常有人经过的地方很难见到大的螃蟹,奶奶有些惊讶也在陶潜的意料之中。

陶潜说道:“奶奶,在哪抓的你就别管了,以后有机会我们再去抓,你快去帮我们烧火,我们今晚就做上一桌全蟹宴。”

“好,好,奶奶这就去,你们快把这些爬海打理出来。”奶奶笑着说道,然后就向厨房走去。

村里对螃蟹的吃法不是太讲究,不过还是有着许多地道的吃法,现在又这么多的螃蟹,肯定不会只做一种菜。

陶潜和张大山商量了一下,决定多做几样,那样就可以多享受一下多年没有享受过的山蟹大餐了。

螃蟹分雌雄,雄蟹吃膏,雌蟹吃黄,有挑剔者钟爱雄蟹,因为雄蟹的膏虽不及雌蟹黄多,但入口幼滑香口,多油滑溜,真正是享受。要分辨雌雄很容易,蟹肚呈三角形的为雄,呈圆形的为雌。但真正的内行看腿就能认出,雌蟹两螯上有灰黑的一团绒毛,但仅有此毛而已,余腿光洁;而公的八只腿上还有排列如刷的细毛。

“秋风响,蟹脚痒。”金秋时节,螃蟹黄满,肉嫩味美。正所谓:“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秋后,菊黄蟹肥,“九月团脐十月尖”,螃蟹已到了壳硬肉丰爪实的时候,这时候的蟹可以整只活煮,剥肉食用。煮蟹也有讲究,先把螃蟹洗净,选些大个的然后把脚爪用线缠捆住,再放入锅中烧煮。煮蟹水不能放得太满,锅中水位于蟹数同等,这样煮蟹时受热的活蟹不能在锅中爬动,保证蟹脚爪不掉落,活煮时水中要放些盐和葱姜,去掉蟹腥。这样烧煮的蟹只只完美无缺,味道鲜美。吃蟹时,放上配好的调料,备些醋和姜末,邀上三五知己朋友,边吃边聊,慢慢食用,其乐无穷。

但今天就只有陶潜和张大山,还有奶奶,不过他们可不是吃独食的人,陶潜到隔壁喊上了他的大伯和大娘,然后和张大山一起去叫上了张大山的父亲,人多吃着才热闹,那样才香。

除了活煮螃蟹外,陶潜他们还做了油炸螃蟹,麻辣炒螃蟹等,一共做了四五样螃蟹菜。

待把螃蟹都做好之后,奶奶才从厨房里慢慢的端着一个大碗出来,陶潜一看,脸上露出向往的表情,口中叫道:“折耳根!”

对了,就是折耳根,虽然在城市里也经常吃到折耳根,但城市里的那些都是那些周围的农民自己培育的,又粗又大,没有了那份清香,吃起来没什么味道,这些都是在山上自己长的,运气好碰上了挖那么几把,拿回来凉拌着吃,那感觉美极了。

陶潜他们村吃折耳根是从来不吃叶子的,所以在城里的时候他也吃不惯那种根叶通吃的吃法,总感觉那酸酸的叶子吃起来不舒服。

看着奶奶端来的那大碗凉拌野生折耳根,陶潜忍不住上前就夹了一大筷子,往嘴里一放,立刻又一股清香传来,还带着一些泥土的香味。慢慢的嚼着,嘴里哗哗作响,不过心里却是美滋滋的,这次回来可以说是不枉此行,山蟹肉,折耳根,简直太美妙了。

折耳根很明显是奶奶很早就做好了,不然这个时候如果现做的话不会这么入味,陶潜吃的时候感觉盐和味精已经透入到折耳根里面去了。

一群人边吃边聊,陶潜的大伯和张大山的父亲也聊起了小时候抓螃蟹的事,大家吃的乐不思蜀,奶奶也从柜子了拿出了一瓶陈年老酒给他们倒上,陶潜虽然不胜酒力也还是喝了几杯,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扫荡,大家终于把这一桌子的螃蟹大餐给解决完了,个个都吃的笑嘻嘻的。

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各自都心满意足的回家去了,屋里就只剩下了奶奶和陶潜。

帮奶奶把事情做完,陶潜洗了个冷水澡便进屋里去了。不过他可没有马上就睡,而是按照铜镜给他的那套逍遥真经的练气诀练习了几遍再躺下睡觉。

在床上的时候,陶潜脑子里不断的想着自己那个计划,他想着既然阵法对动植物有这么好的效果,自己何不利用起来,搞好种植和养殖,那些阵法不仅可以加快生长,还可以种植反季节的农作物,简直比大棚还神神奇。而且按照铜镜所说,在聚灵阵中的植物基本都会生长的很好,自己难道不能种植一些出产很低,不易种植的植物,或者种植一些贵重的药材。

一想到这个计划,陶潜就有些热血沸腾,久久不能入睡,直到练习了一遍铜镜教的静心诀之后才缓缓入睡了。

第二天,陶潜也起了个大早,先到了院子里呼吸了一下新鲜空气,最主要还是修炼逍遥真经的练气诀,不过今天依旧没有感觉身体里产生有灵力,心里想道:难道地球真的不适合修行?

不过陶潜也明显感觉得出修炼的好处,自己在修炼过后感觉更加有活力了,精神更加集中,听力视觉也感觉更加灵敏了。所以他决定无论怎样这套功法也要练下去。

练完功,顺手在院子里摘了两个小番茄放到口里,慢慢的走到了祖屋外那丛玫瑰前面。

可这一看,陶潜不禁神色一怔,因为他发现那些掉完叶子的枝干上竟然开始冒出点点翠绿色的小芽,就像春天万物复苏时那种感觉一样,虽然发出小芽的枝干不多,但这才两天,就有这么好的效果,这让他也感到这阵法真是神奇。

没有想太多,因为他的计划已经决定,到时候就看怎么给家里人说了。

—://。。

【正文】第六章巡山(收藏,推荐!)

吃过早饭,早早的就在坝子里等着张大山来了,昨天早就说好了今天一起上青冈山上去打野核桃,那许久未感受过的味道,早就把陶潜的心都牵着走了。

感觉等了很久,陶潜终于看到张大山那孔武有力的身子出现在祖屋院子旁边的小路上,陶潜忍不住喊道:“你个死大炮,老子等你好久了。”

张大山嘿嘿一笑,说道:“我就知道你娃心急,现在才七点多呢,你就等我很久了,你的心是不是早飞到山上去了?”

陶潜不好意思的一笑,说道:“确实有点心急。”不过陶潜马上眼睛一眯,因为他看见张大山身后背着一个什么东西,待走近后才看见那是一把枪,一把农村自制的火药枪。

“你拿这玩意儿干什么?政府不是不准藏枪了吗?”陶潜问道。

“不准藏枪那只是表面上说的,你看看周围的乡亲们,哪家没有一两把火药枪什么的,现在退耕还林,就是在自留地里有时候都能碰到野猪,有一把枪那是自卫啊。”张大山解释道。

陶潜也笑道:“你还理由充分啊,不错,上山运气好还可以打一些野味。”又看了看大山要上挂着一把弯刀,不过除了弯刀,张大山要上还挂有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以备山上不时之需。陶潜也去把奶奶家那把锋利的弯刀拿来绑在腰上,说道:“走吧,争取在太阳出来之前到达树林子里,不然可要被晒个够了。”

张大山点点头,待陶潜给奶奶打了声招呼之后便向着青冈山进发了。

这青冈山,准确的说还是一座荒山,不过现在山腰以上都退耕还林种上了树,本来山腰一下那一片比较平坦的地方时是种的茶叶,只是因为隔得太远,没人打理,现在茶叶都给长出的野草给荒死了。

火花村虽然人口不多,但是分得土地面积是附近几个村子中面积最大的,现在可以说几乎每家人除了自留地之外都还有一片荒山,而这青冈山便是属于陶潜他们家的。

野核桃在每座荒山上都有,虽然青冈山上那几棵要结的好一些,但陶潜选择这座山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想要看看这座山的整体布局,因为他想在这座山施行他的计划。

青冈山地处村子东边,但要翻过一座山才能到达,是属于那种两山包围之中的山,青冈山可以说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一个不可多的的风水宝地,当初陶潜的曾祖父选中这片山,就是看中这座山的风水很好,后来选择死后埋在山上,陶潜的爷爷也埋在了青冈山上。直到陶潜父亲在村里第一个考上师范,陶潜又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村里都说陶家的祖坟埋的好。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陶潜他们终于翻过了村旁的一座大山,来到了青冈山的山脚,抬头往上看,从半山腰以上都种着各种各样的树,不过都没有果树,因为退耕还林国家不提供果树。

山腰以下的那些茶叶已经不见了踪影,只有齐腰的那些杂草,大多是村里俗称的丝毛草,一根一根直立。陶潜还记得当初还和父亲来扯过一次草,但是后来却是没时间,就没有再管理,没想到现在已经荒成了这样。

虽然十分荒芜,不过小路也还留着,因为小路已经变成了小水沟了,一股股细细的水流在路上流着,不过也不影响行走,加上陶潜和张大山都是在山里成长的娃子,所以没有对他们造成什么阻碍。

按照记忆中的路线,他们开始向山上走去。不过陶潜一边走一边在观察,心里默默的计划着。

山腰以下都比较平坦,虽然不是很肥沃,但心想只要有聚灵阵的加持,农作物应该会生长的很好的,那些坡度有些大,杂草丛生的地方,就可以用来养一些牛羊,自己可以在山腰上修一个小房子,在房子周围弄些栅栏,可以喂养一些农村的土鸡。

不过计划虽好,可是这资金问题怎么办?这让陶潜忍不住直皱眉头。给家里要怕家里不同意,如果给奶奶说,奶奶肯定会把她那私房钱给自己,但那样做自己却不会安心,想了一想,陶潜顿时心里没了主意。

一路上都没有怎么说话,一是因为都是爬坡,比较累,二是陶潜心里憋着心事,在想着到底怎么办。

小路只到半山腰,山腰上面就没有固定的路了,不过好在都种了树,那些杂草被树木把阳光和营养占据,都长得十分低矮,于是陶潜他们便开始了在树林中穿行。

张大山比陶潜在农村呆的时间多些,所以一直走在前面,为陶潜开路,两人都把弯刀拿在手上,有的地方有些干枯的树枝或者很高的杂草,就用弯刀给砍掉开路。

在有路的地方走得很快,可是在树林中速度便慢了下来,毕竟要分清方向,又要开路,所以走的不能那么快了,不过只要大致方向是对的就行了。

大约又穿行了半个多小时,陶潜他们终于到了老树林和小树林的交界处了。这让他们的速度更加的慢了下来,因为这些老树林里随时都有不可预料的情况发生,特别是这些天蛇还没有回洞开始冬眠,在这些老树林里是最可能碰到蛇的。

虽然这一代毒蛇不多,但还是有那么几种出了名的毒蛇,什么竹叶青,麻子蛇这些,都是剧毒的蛇类,虽然不足以立刻致命,但如果拖的久了,完全会危及到生命。

不过一般这些毒蛇,只要你不去惹它们,它们很少主动攻击人类,毕竟它们也怕人这种庞然大物,不会冒着危险主动来攻击的。

老树林,在村里简称老林,虽然不能和那些原始森林相比,但也是有着好些年成了。虽然之前有过大炼钢铁运动,不过这些比较边远的小山村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有些大树都保持的很完整。

在树林中穿梭,一定要时刻小心着,不说有什么毒虫猛兽,但是那些荆棘就够的你受的了。这青冈山之所以叫青冈,是因为山上长着很多叫做青冈的一种树,这种树很高,很直,不好攀爬,下半截都是很光溜的。

林子里虽然不好走,不过在张大山的带领下,两人还是显得不是那么艰难,也是在很快的向着目的地移动,张大山已经辨别出那几棵野核桃树的大致方向了。

正当两人砍开一块荆棘走过的时候,左边不远处传来了‘咯~咯’的声音,陶潜和张大山相视一笑,他们知道了那是什么。

—://。。

【正文】第七章抓野鸡(求收藏,推荐!)

PS:大家多多收藏,推荐吧,本书已签约,不会断更,停更,新书需要大家支持,我一定写出更加浓厚的乡土味,让大家看的更加舒坦!

悄悄的挨着树丛慢慢的靠了过去,他们不敢有太大的动作,因为他们怕有任何风吹草动就会吓走眼前将要到手的猎物。

再绕过一个低矮的荆棘丛,一只身上有着五颜六色羽毛的鸟类就呈现在了俩人眼前,这只鸟很大,尾巴的羽毛长长的,虽然不似孔雀的那么好看,但其绚丽的颜色也相差不多。

这只鸟的外形有些像家养的公鸡,对了,这就是村里常说的野鸡。野鸡又名雉鸡、山鸡,集肉用、观赏和药用于一身的名贵野味珍禽,野鸡肉质十分的细嫩鲜美,野味浓,其蛋白质含量十分丰富,比家鸡、猪、牛、羊的肉的含量还高得多,而且基本不含胆固醇,是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野味食品。野鸡因此成为历代的皇家贡品,清代乾隆皇帝食后赞叹不已,写下“名震塞北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楼”的名句。

野鸡集群性强,繁殖季节以雄雉鸡为核心,组成相对稳定的繁殖群,独处一地活动,其他雄雉群不能侵入,否则开展强烈争斗。自然状态下,由雌雉鸡孵蛋,雏雉鸡出生后,由雌雉鸡带领初生的雏雉鸡活动。待雏雉鸡长大后,又重新组成群体,到处觅食,形成觅食群。

刚才他们一听这声音就知道是雄鸡在寻找雌野鸡当配偶,往往这个时候野鸡的警惕性就是最差的,所以他们慢慢的靠了过去。

那只雄野鸡似乎也没有发现他们,正在那不停的叫着。

‘咯~咯,咯~咯。’张大山知道,这确实是雄野鸡到了发情期正在召唤雌野鸡回来呢,不过这只雄野鸡运气似乎不太好,被陶潜他们给撞上了。

陶潜他们找了个隐蔽的地方悄悄的潜伏下来,而张大山便开始准备抓捕行动了。

雄野鸡站在一个低矮的树枝上把头高高的昂起,显得那么的高傲,尾巴上艳丽的羽毛也不停的扑动着,这样便会引来附近的雌野鸡的注意。

张大山没有用火药枪,火药枪枪力太猛,不适合在这老树林里使用,特别是这么近,而且不是什么巨大的猎物,没有那个必要,万一枪声惊动了其它的大型野兽就不好了。

只见张大山拿出一个树丫状的东西,两个丫支上都绑有红色的宽橡皮筋连起来,橡皮筋中间是一个用牛皮做的长方形东西,薄薄的。在村里,这种东西叫耙箭,原理是弹弓的原理。那个牛皮的东西就是用来包着石子射出去的。所以橡皮就相当于弓箭的弦,而长方形的牛皮就类似于枪支的弹堂。

别看这种耙箭看似简单,可威力确是不小,特别是那些高手,打得准的,用起来可谓是十分的方便,不用带弹药,随手在地上捡些小石头起来就可以用,在近距离威力十分巨大,如果打人的话肯定会破皮,就算不破皮都会是一个内出血,少不了红肿淤青一两个星期。

这种耙箭的射程大约是三四十米,远了就打不准,也没有威力了,二十米之内绝对是它的黄金射程。

张大山就是一个玩耙箭的高手,以前上山就靠着这个东西可谓是每次都不会空手而回,今天这么好的机会又让他给碰上了,这么久没在陶潜面前显示身手,今天碰上,肯定不会放过这个让陶潜羡慕的机会的。

现在他们离那只野鸡只有七八米,正是在黄金范围的黄金范围之内,张大山相信,只要他的耙箭一出手,那只感觉高高在上的野鸡一定会从树丫上掉下来,然后疼的找不到东南西北。

于是张大山摆好架势,把刚在地上选好的石子夹到了牛皮里面,把橡皮已经使劲的拉到了最大限度,随时准备放开。

现在可谓是箭在弦上,不过还不到不得不发的那个程度,张大山正在调整视角,他要瞄准的地方是野鸡的脚,因为只有打到脚上野鸡才逃不掉。如果打在其他地方,野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