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言
《大海战》一书的作者在有限的篇幅中清晰易懂地叙述了海战史上一次最广泛、最复杂的海上战争。他们始终记住这样一个道理:战争不只是一系列战斗和战役的组合。战争既是一个运用智谋的课题,也是一出高水平的戏剧。本书的作者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来解释战略与战术决心的原由。但是,他们并没有忘记,战争不仅是一种谋略和武器的较量,而且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较量,较量的结果给他们个人带来了悲欢成败。
为了叙述的清晰起见,作者在每一节只记叙一个战争片段,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编年史的规律。对日战争的叙述是在对德、意战争的叙述全部结束后才开始的。本书开始用一章的篇幅来介绍大西洋水面作战;接着,叙述了从地中海争夺战直到阿拉曼战役和盟军在西北非登陆这一战争的转折点。大西洋的潜艇战也占了一章的篇幅,随后的三章便是关于盟军在北非和欧洲成功的登陆作战,以及后来由海军支援的陆上战役,这些战役最终导致意大利和德国的失败。至于太平洋战争,本书对其各个海域的作战尽可能地分别叙述,并注意交待清楚他们之间的密切联系。
作者在书中略去了大量的具体细节,只选择了一些读者需要了解的或者本身具有其特殊意义的具体情节。他们对于一种特殊类型的作战,只选择其中的一个战例——通常是第一次发生的战例——进行详细介绍。这样,可以避免叙述时过于冗赘。所以,本书对大西洋战区的摩洛哥突击登陆作战和太平洋战区的塔拉瓦突击登陆作战都进行了详尽的叙述。在此之后所发生的两栖进攻作战只是同上述样式不同者才予以介绍。中途岛海战是一次航空母舰的交战,因此,使者用了一章的篇幅专门叙述这次海战。这样,在介绍此后发生的航空母舰作战时,就可以少费笔墨。后来的莱特湾海战也占有一章篇幅,因为这次海战错综复杂,并牵涉到一些有争议的作战决心。
所以,作者在编写这本有关一场持续六年之久的、世界范围的海上战争的史书时,他们采取了分别介绍与选叙有代表性的战例的方法,竭力避免内容过于概略或过于繁杂这样两种弊病。为了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印象,本书的内容已远远超出海上的范围,对陆上的一些主要战役也进行了简扼的介绍。《大海战》实际上是一部以海战为重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简史。
为了使全书内容连贯,风格统一和写法一致,作者们组成了一个密切协作的研究和写作班子在一道工作。他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因为他们有着类似的职业背景。本书的作者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都曾经服过役,而且其中大多数人都是在海军预备役中。从那时起,他们都作为美国海军军官学校的海战史教员一起共事。在海军军官学校,他们通过多年在一起共同讨论问题和撰写文章,彼此探讨对方的学术思想。他们大多数人都参加了一本早期的预备性专著《美国与世界海上力量》(普伦蒂斯…霍尔公司于1955年出版)的编写工作。此书的一些章节已收入本书。他们能密切合作的第二个原因是,本书的每一个作者所撰写的内容都要由他的同事们和专职军官们进行认真的分析与评论。《大海战》的每一页都反映了尼米兹的观点,他自始至终地指导着本书的编著工作。最后一个原因是,作者除了在主编的指导下互相配合外,他们还将自己完成的部分进行反复的校订。所以,在许多情况下,要明确分清各作者的写作范围,或者将编辑的加工同原先的撰写稿加以区别,是比较困难的。
尽管作者对本书中的事实方面的差错和解释负有完全的责任,但他们希望对所有帮助他们完成此著作的人员表示感谢。
当《大海战》一书还处在准备阶段时,就已由书中所介绍的那些战役的许多主要参加者阅读过,并得到了他们的批评指点。下面所提到的一些军官审阅了有关他们亲身经历的那些部分的打印稿,并向作者提出了详细的意见和旁注。他们是:已故美国海军五星上将W·F·哈尔西,美国海军上将R·A·斯普鲁恩斯(已退役),美国海军上将H·K·休伊特(已退役),美国海军上将T·C·金凯德(已退役),美国海军上将R·B·卡尼(已退役),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将J·C·史密斯(已退役),美国海军中将C·A·洛克伍德(已退役),美国海军中将S·A·梅里尔(已退役),以及美国海军上校B·韦默思。
下述军官阅读了本书的部分打印稿,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已故美国海军中将E·H·布赖恩特(已退役),美国海军少将W·C·安塞尔(已退役),以及英国海军部历史处的皇家海军预备役中校F·巴利(已退役)和皇家海军少校D·W·沃特斯(已退役)。
此外,为本书提供资料的人员为数甚多,这里不可能都一一提到,但其中显要的人物有: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原德国海军总司令埃里希·雷德尔海军元帅,美国海军作战部长A·A·伯克海军上将,联邦德国海军作战部长弗里德里希·鲁格中将,意大利海军历史署主任朱塞皮·菲奥拉万佐海军中将,英国海军部资科档案保管员、历史处主任P·K·肯普海军少校(已退役),英国海军部历史处G·A·蒂特顿海军中校(已退役),以及法国海军部历史处的M·J·莫达尔。
美国海军军官学校图书馆主任弗农·塔特教授,已故的前任图书馆主任L·H·博兰德及其所属工作人员,以及该校海军史主任E·M·埃勒诲军中将(已退役)及其所属工作人员均为本书的编著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帮助。
书中的海图和示意图都是由美国海军军官学校的W·M·香农先生和艾伯特·琼斯先生根据作者的草图绘制的。
《大海战》是根据《海上力量》(普伦蒂斯…霍尔公司于1960年出版)一书中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海军史部分改编的。《海上力量》一书概述了2500年的海战史。经过这样的改编,并对某些地方加以充实深化,《大海战》就成了一部独立完整的著作。它同《海上力量》一样,适合于专家和一般读者阅读。
《大海战》中的许多史料是从原有的研究资料,特别是一些正式文件中获得的。有一些史料是通过向当年的参战者采访交谈获得的。但是,大量的史料还是取之于许多已经出版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书和回亿录。其中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编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海军作战史》和英国海军上校S·W·罗斯基尔(已退役)编著的《海上战争》对本书的编著帮助极大。读者如要了解《大海战》中所引用的原文的出处和专门的数据,可查问《海上力量》一书的注脚。
作者和尼米兹将军希望强调,《海上力量》一书不是一部正式的历史书,它完全是由个人构思并写成的,书中所反映的观点仅代表作者自己的。
第一章 大西洋水面作战
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在结束同阿道夫·希特勒在慕尼黑会谈后返抵英国时说,“这是我们的时代的和平。”然而,在此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即1939年9月1日4时45分,纳粹德国的军队便大举入侵波兰,由此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空前的大灾难。1939年8月的后半个月,战争危险的征兆就已经非常明显,当时希特勒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从而消除了苏联进行干涉的危险。英国、法国虽然与波兰订有互助条约,但是希特勒确信,他们对待这些互助条约将象对待曾被慕尼黑会议所践踏的法捷条约一样,除了在道义上之外,不会承担任何实质性的义务。
德国元首计划发动一场速决战,企图趁英、法两国踌躇徘徊之际一举击溃波兰,从而给英、法两国造成一个既成事实。然而,希特勒却没有考虑到这两个西方国家的领导者和人民的思想变化。这一次,他将遭到对方陆、海、空三军全力以赴的抵抗。9月1日晚,英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9月3日9时,英国又向德国发出最后警告,1939年9月3日11时15分,张伯伦首相在一次对国民的广播中宣布,英国政府决定同德国交战。下午,法国也相继对德宣战。就在这同一天,24年前曾辞去英国海军大臣职务的丘吉尔又重返海军,再次担任海军大臣。他斗志昂扬,丰腴的圆脸上充满了朝气。“丘吉尔又回到海军”的消息,迅速传至英国舰队。
当时,英国与法国无力援助波兰。德国在波兰平原上发动了一种新型的战争,一种运动迅速、高度机械化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德军以坦克为先导,进行远距离突击,向整个波兰军队包抄过去。天空中,德国的空军横行无阻,将软弱无力的波兰空军全部驱走;然后又出动“斯图卡”式和“梅塞施米特”式轰炸机,沿着德军地面部队的进攻路线,将波兰步兵的坚固支撑点一一扫平。德国的闪电战战术在波兰发挥了威力。几个星期之内,入侵波兰的战争完全结束了。可是,就整个欧洲而言,战争并没有终结。尽管在援助波兰问题上,英国与法国的战争动员晚了一步,但是,他们制定了对付德军向西挺进的作战计划,英国计划主要使用海军兵力对德作战,而法国则打算使用以马其诺防线为屏障的法国陆军遏制德军。
希特勒在当时并不希望同英、法正面展开一场真正的战争。为了将战争控制在局部范围,他承认了俄国对半个波兰的占领。他希望能说服英国和法国接受这种局面,并同意维持和平。这样,他可赢得时间去发展德国的海军力量,以便于1944年或1945年在西方发动一场战争。因此,在入侵波兰的战争结束后,希特勒便停止了西线的进攻。这种遏制措施造成了人们所说的“假战争”。在整个1939年冬,驻守在齐格菲防线上的德国部队同马其诺防线上的法国部队一直互相对峙着,双方只是偶尔发生一些小规模的冲突,从而打破了那种单调冷漠的气氛。
海战的爆发
接近1938年底,德国海军总司令埃利希·雷德尔元帅向希特勒提交了两份作战计划以供选择。一份是设想战争迫在眉睫,要求将德国海军的大部分兵力(包括潜艇、袭击舰、布雷舰和一些岸防部队)投入一场打击敌商船队的战争中去;另一份称作“Z”计划,这是一项较长远的规划,它设想战争在近十年内将不会爆发。根据这项计划,德国将建立一支比英国海军舰队还强大的水面舰艇部队,以至它能够从英国人手中夺取制海权。
希特勒通知雷德尔,他将采纳“Z”计划。希特勒作出这项决定的原因令人难以捉摸,但从后来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来看,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希特勒之所以倚重大型舰艇是因为这些舰艇具有政治影响。而且在海军建设上,他一心想努力赶上甚至超过英国。可是,他几乎没有预料到他的欧洲大陆作战计划会将他卷入一场同英国交锋的战争中去。当希特勒的野心在波兰得逞时,英国发出的最后通牒使他大为震惊。直到1940年,他才放弃了说服英国赞同和平的希望。
希特勒的决定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暂且不论。就其决定本身而言,它使德国海军对战争毫无准备。“Z”计划于1939年底开始执行。可是,希特勒的舰队要到1945年才能完成战争准备。各项试验尚待作出评定,所建成的只是一些临时性的舰型。开始时,德国只是建造一些常规舰艇;可是到了后来,他们进行一些越来越大胆的尝试。为了确保舰艇具有较大的作战半径,他们大量采用柴油机推进装置。但在1939年,部分德国舰艇采用了蒸气机与柴油机混合动力装置。
战争爆发时,德国海军兵力的编成如下:4艘战列舰:“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诺”号(这两艘已建成)、“俾斯麦”号和“梯尔比兹”号(这两艘即将建成);3艘万吨级装有11英寸1英寸=2。5400厘米大炮的袖珍战列舰“德意志”号、“舍尔海军上将”号和“施佩伯爵”号;3艘重型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欧根亲王”号和“布吕歇尔”号;6艘轻型巡洋舰“卡尔斯鲁厄”号、“科隆”号、“莱比锡”号,“尼恩贝格”号、“埃姆登”号和“柯尼斯堡”号;26艘由商船改装而成的辅助巡洋舰。此外,德国水面舰艇部队还拥有相当数量的驱逐舰、鱼雷艇、扫雷舰和辅助舰船。在德国进行潜艇战时,它只有56艘潜艇,由卡尔·邓尼茨海军上将指挥。就在战争爆发之前,德国就已有21艘潜艇以及“施佩伯爵”号和“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在海上待命。
战争一开始,德国海军就攻势凌厉。在英国参战那一天,英国的一艘定期客轮“阿锡尼亚”号被德国的U…30号潜艇击沉。德国潜艇艇长从潜望镜中发现英国这艘客轮时,他禁不住它的诱惑,一举将它击沉。邓尼兹、雷德尔和希特勒发表声明,信誓旦旦地为德国开脱罪责。他们不相信,德国潜艇艇长会违抗他们关于不许攻击客轮的命令。而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却居心叵测地宣称,整个这一事件是丘吉尔一手策划制造的,其目的是为了将美国拖入这场战争的旋涡中去。
无疑,英国的海军战略几乎同德国的相反。英国皇家海军立即使用驻斯卡帕湾的本土舰队对德国的北海沿岸及波罗的海的出口实施封锁。然而,英国最重要的任务是保证每年运载4000多万吨货物的商船安全进入英国的港口并顺利卸货。奇怪的是,英国在战前制订保护商船的计划时没有注意吸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教训就是,错误地认为在运输货物问题上,护航运输队不如货船单独航行行之有效。而此时,英国海军部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覆辙,准备继续采用货船单独航行的方法。只是由于“阿锡尼亚”号的沉没,海军部才改弦更张,并迅速组织起护航运输队。
9月8日,英国的第一支运输船队驶往哈利法克斯。护航队护送着运输船队航行了300海里,然后又折回,将另一支驶往英国的运输船队安全护送到英国港口。这就是早期护航运输队活动的形式。因为当时护航兵力匮乏,护航队只能在英国近海海域为运输船队护航。在战争的头两年中,由于德国海上袭击舰活动猖獗,英国海军部队认为有必要为每一支运输船队配备一支强有力的护航队。如有可能的话,护航队包括1艘战列舰或1艘巡洋舰,否则,使用1艘改装的武装定期客船。
由于“德意志”号和“施佩伯爵”号在海上的活动,德国水面袭击舰的实际威胁很快就变得明显起来。截至10月中旬,“德意志”号击沉了2艘英国商船,并俘获1艘美国货船“弗林特城”号,由此铸成了头等外交大错。“弗林特城”号货船在德国水兵的押送下,驶往俄国北部的摩尔曼斯克。后来,在经由挪威领海驶往德国的途中,“弗林特城”号被挪威人截获,并归还给美国。这一事件在美国激起强烈的反德情绪。这也是在军事上将希特勒的注意力引向挪威的第一次事件。“德意志”号返回德国后,被重新命名为“吕佐夫”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该舰万一被击沉时会挫伤德国人的士气。
普拉塔河之战(1939。12。13)
“施佩伯爵”号主要活动于伯南布哥与开普敦之间的海域。但在11月间,它悄悄地驶入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以南海域,在那里作了短暂的逗留。在返回大西洋的途中,它遇上了“阿尔特马克”号补给舰。于是,它补充了油料,移交了俘虏,然后又继续在海上搜索目标。它在海上的巡航是卓有成效的。它不单单地击沉了5万吨船只,更主要的是牵制了盟军大量的军舰对它进行搜捕。英国“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和“声望”号巡洋舰由非洲西突出部的英国基地弗里敦出发,2艘法国重型巡洋舰和英国的“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则由达喀尔出发,前去参加这一搜索。同时,重型巡洋舰“苏塞克斯”号和“希罗普郡”号在好望角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海军准将亨利·哈伍德的舰队所辖的2艘重型巡洋舰“坎伯兰”号、“埃克塞特”号和2艘轻型巡洋舰“阿贾克斯”号、新西兰海军的“阿基里斯”号都部署在南美洲的东部沿海一线。
12月13日,哈伍德准将的舰队(除“坎伯兰”号在福克兰群岛整修之外)在普拉塔河的入口处成功地拦截了“施佩伯爵”号战列舰。在双方接触的过程中,哈伍德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战术难题。“施佩伯爵”号上的6门11英寸(280毫米)火炮的射程比英国巡洋舰火炮的射程大约远8;000码1码=0。9144米。这3艘巡洋舰没有一艘能长时间经受得住“施佩伯爵”号的如此强大的火力。为了迫使“施佩伯爵”号分散其火力,英舰只有广为散开,从不同的角度接近德舰。英国的巡洋舰必须通过距敌舰约30;000码(即“施佩伯爵”号的火炮射程)至20;000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