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海战-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命令沃伯顿…李海军上校率领一支驱逐舰分舰队“前往纳尔维克,击沉或俘获这艘敌舰。如果沃伯顿…李认为可以从现有的敌守军手里夺取纳尔维克,则可酌情派部队登陆。”后来听说德军兵力比所预料的强得多,海军部又命令沃伯顿…李:如果他认为德军防守严密、进攻无望的话,他可以取消这次行动。沃伯顿…李的回答体现了英国皇家海军的传统作风:“立即投入战斗”。
  沃伯顿…李上校乘坐的“勇敢”号驱逐舰在“猎人”号、“哈沃克”号、“霍特斯珀”号和“敌忾”号驱逐舰的随同下,于黎明前驶入弗斯特峡湾。在接敌阶段,当“霍特斯珀”号和“敌忾”号与敌岸炮交火时,另外3艘舰冲入港内。在港内,他们发现的不是一艘德舰,而是5艘驱逐舰和数艘商船,在第一次攻击中,“勇敢”号的鱼雷就击中了德国的“威廉·海德坎姆”号驱逐舰,1名德国海军准将丧命。另一艘德国驱逐舰也被炮火击沉,第3艘搁浅。当德国人从突袭中清醒过来时,开始了还击。他们向英舰进行交叉射击,可是没有击中“哈沃克”号。英舰在烟幕的掩护下撤出战斗。不一会儿,“敌忾”号和“霍特斯珀”号加强了“勇敢”号和另外两艘英舰,再次发起攻击。“霍特斯珀”号击沉了两艘德国商船。英舰一鼓作气又发动了第三次攻击。可是,这一回时运逆转。沃伯顿…李又发现3艘德国驱逐舰从赫简斯峡湾正径直向他驶来。当相距10000码时,沃伯顿…李首先向德舰开火。然后,英舰调转船头,边打边撤。可是,当英舰驶至巴兰根峡湾时,遭到了德舰的伏击,另有两艘德国驱逐舰正在那儿等侯着它们。“格奥尔格·蒂尔”号迎击“勇敢”号。没过多久,“勇敢”号的舰桥被击中一炮,沃伯顿…李上校不幸牺牲。几分钟后,“勇敢”号沉没了。“格奥尔格·蒂尔”号转而向左,瞄准“猎人”号驱逐舰一连发射了数条鱼雷,又将“猎人”号击沉。“霍特斯珀”号和“敌忾”号均被打伤,可它们终于和“哈沃克”号一道逃入公海。德舰因遭受了损伤不能进行追击,也不能按原定计划撤回德国。幸存的3艘英国驱逐舰在向外海撤退的途中遇上了德国军火船“劳恩费尔斯”号。英舰打了几个齐射后,这艘军火船便在一声巨响中爆炸了。
  几天之后,即4月13日,英国一支强大的舰艇部队(包括“厌战”号战列舰和“暴怒”号航空母舰)继续完成了沃伯顿…李未竟的使命,将德国在前几天战斗中幸存下来的8艘驱逐舰全部击沉。这两次战斗的经验教训是显而易见的。在第一次战斗中,沃伯顿…李的分舰队的兵力在数量上处于劣势,而且作战海区对他也极为不利。这一海区的地理特点限制了英国分舰队的速度与机动能力。并为德舰进行伏击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英国分舰队在接敌时达成了战术上的出敌不意,从而使德舰招致了重大损失。但是,后来英舰在撤退时,却遇到了两支德国舰艇部队的夹击,其中一支切断了它们通向公海的退路。这一点是沃伯顿…李所未曾料及的。在第二次战斗中,英军正确地运用了优势兵力,从而保证了任务的完成。
  总而言之,在对待德国入侵挪威的问题上,英国表现出优柔寡断,临时应付。英国深知德国在入侵挪威时根本未把英国的海上力量放在眼里。因此,英国急于寻找一条回击入侵者的良策。形势要求英国采取迅速而果断的反击措施,因为德军在刚刚登陆后最易遭受攻击。在从奥斯陆通往一些德国占领军据点的铁路交通建立之前,德军只好靠原来配给的给养品维持生活。在英国本土舰队处于戒备的情况下,德军也不可能从海上得到补给。可是,正当德国人紧张地忙于在挪威建立交通运输线的时候,英国内阁却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去讨论选择什么地方作为反击地点。英国大多数部队已被派往法国前线。尽管法国愿意派出一个阿尔卑斯步兵旅和两个旅的外籍部队来加强英军,但英国也只有极少量的部队可用于挪威作战。盟军的部队部署在什么地方最适宜,这是英国内阁所面临的一大战略难题。当时,有两个地方可作为战略突击点,这就是纳尔维克与特隆赫姆。如前所述,纳尔维克控制着挪威与瑞典的铁矿石的输出,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鉴于海军在那里已经取得了胜利,纳尔维克吸引了包括丘吉尔在内的一些高级军官。但另一方面,特隆赫姆作为一个战略重点也不无道理,因为这个城市位于只有几英里宽的挪威中部地段,它可以控制所有通向北方的陆上交通线。英国内阁提出继续发展海军在纳尔维克所取得的胜利;可是,当这次行动刚刚开始时,政府却又将主攻方向改为特隆赫姆地区。
  纳尔维克
  1940年4月12日,英国首批特遣部队(即纳尔维克远征军)在麦克西陆军少将的率领下乘舰前往纳尔维克,担任支援任务的海军部队的指挥官是海军元帅科克(奥里瑞)勋爵。麦克西将军接到的指令内容如下:
  虽然知道在一个人烟稠密的区域内,有一个真正的目标,但如果不能确切地找到它的位置、也不能准确地加以鉴别时,决不可进行轰炸。如果轰炸,显然是违法的。
  这支部队的目的是将德军从纳尔维克地区清除出去,并占领纳尔维克……你的最初任务是率领部队进驻哈尔斯塔,保证与可能在当地坚持斗争的挪威部队进行协作,并获取必要的情报,以便制订进一步的行动计划。我们并不要求你不顾敌方的抵抗强行登陆……是否应该登陆,将由海军高级军官和你商量后再作决定。如在哈尔斯塔无法登陆,应该另外寻找合适的登陆点。登陆必须是在你拥有足够的部队时实施。
  这些指令的审慎的语气似乎给麦克西将军留下了一种非常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他几乎不考虑帝国总参谋长艾恩赛德将军在给他的一封信中所提出的一项比较有进击性的建议:“你也许会有利用海军作战成果的机会,如果确有这种机会,你应该加以利用。必须大胆从事。”
  制订进攻纳尔维克的计划的过程,明显地暴露出英国对于两栖作战毫无准备。当需要大胆从事的时候,麦克西将军接到的指令却强调要审慎。麦克西和科克被任命为地位同等的司令官,他们个人的与共同的职责没有明确规定。最为奇怪的是竟然选择哈尔斯塔作为最初登陆地点。部队在哈尔斯塔不能阻止德军向主要目标纳尔维克的补给,而且从哈尔斯塔再向纳尔维克进攻,还需要进行两栖作战。
  当英国远征军向哈尔斯塔挺进时,科克接到本土舰队司令的一份电报。电报中提出,鉴于“厌战”号战列舰和“暴怒”号航空母舰对德舰攻击的成功,可以直接向纳尔维克发动突击。科克敦促麦克西采取行动,可是麦克西将军引证有关不轰炸居民区的指令,表示拒绝。科克进一步要求,而麦克西坚持认为纳尔维克的德军防御实在太强,海军进行炮击无济于事。最后,他还认为他手下的运输船并非战斗装载。在麦克西的强烈反对和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科克无可奈何,只得按原计划行事。
  后来,内阁发来一份电报,要求科克和麦克西勇敢地采取行动。电文如下:
  你们的建议,会在纳尔维克造成不利的僵局,并使我们最精锐的一个旅无所作为。我们不能将法国阿尔卑斯步兵旅派给你们。“厌战”号在两三天内需要派往其他地方。因此,你们应充分考虑在“厌战”号和驱逐舰的掩护下向纳尔维克进攻。这些军舰也可以在罗姆巴克斯峡湾作战。夺取纳尔维克港口和城市,将是一个重大的胜利。我们希望你们能说明为什么这是不可能的,并告诉我们,你们估计在岸滩阵地将要遇到的抵抗会达到什么程度。望火速回电。
  麦克西仍然无动于衷,但在哈尔斯塔的登陆照常进行。当部队上陆后,他却宣布在积雪溶化和建立起补给线之前他不能向纳尔维克前进。这样,一方面德国在加强纳尔维克的防御力量;另一方面,因气候寒冷和德国空军的轰炸,英军在哈尔斯塔的力量不断消耗。德国空军的攻击严重地危及着英军进行补给与增援的企图。
  特隆赫姆
  在进攻纳尔维克的同时,英国内阁将其注意力转向了特隆赫姆。根据计划,英军将在特隆赫姆发动主攻,并分别在特隆赫姆以北100英里1英里=1。63公里处的纳姆索斯和特隆赫姆以南100英里处的翁达尔斯内斯实施翼侧辅助登陆。4月15日,英军冒着德国飞机的猛烈攻击在纳姆索斯实施了登陆。三天之后,在翁达尔斯内斯也实施了登陆。而在特隆赫姆的主要登陆预定于4月22日进行。然而,在4月18日那天,英国参谋长委员会开始对在特隆赫姆的登陆产生了疑虑。他们强调指出,长时间地通过峡湾进行接敌要冒极大的风险。参谋长委员会建议将纳姆索斯与翁达尔斯内斯的登陆改为主要登陆;然后,两处的登陆部队再从陆上进行南北包抄,夺取特隆赫姆。但丘吉尔和海军元帅罗杰·凯斯爵土竭力反对。罗杰·凯斯爵士自告奋勇地提出要亲自率领一些老式军舰进入特隆赫姆峡湾。这样,他们又慎重地讨论了一天。最后,参谋长委员会的意见占了上风。
  盟军撤离挪威
  不久,事实表明,在日益增多的德国飞机(从被占领的挪威机场起飞)的猛烈攻击下,盟军无法坚守纳姆索斯和翁达尔斯内斯的登陆场。虽然英、法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可以趁夜间运送补给品与增援部队,可是在白天,德国空军掌握着制空权,他们将盟军的基地炸成废墟,切断盟军的交通线。英国航空母舰试图对登陆部队实施战斗机空中支援,可是,英国没有足够的航空母舰去持续不断地派出飞机,也没有足够的战斗机同时对航空母舰、对在该地区的其他海军舰艇和岸上部队进行掩护。由于航空母舰“光荣”号驶出了德国轰炸机的作战半径,英军试图让“光荣”号上的一个中队的战斗机从一个冰冻的湖面上起飞。结果,却导致战斗机顷刻间全部毁灭。盟军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好在4月末和5月初撤出战场,从而使德军占领了挪威的整个南部与中部地区。
  然而,英军在挪威北部的哈尔斯塔还保留着一个立足点。英国内阁对麦克西将军的行动的一再延误大为恼怒。4月20日,内阁指定科克勋爵对纳尔维克作战实施全面指挥。最后,英军于5月中旬发起了进攻。不过,这次突击的方向不是直逼纳尔维克,而是攻取北面的别尔克维克。英军的意图是在别尔克维克集结起一支部队,然后再从那里出发,越过罗姆巴克斯峡湾进攻纳尔维克。在“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的支援下,英军在别尔克维克一仗获得全胜。到此时为止,英军已在陆上为空军部队准备了一些机场。航空母舰“光荣”号和”暴怒”号运来许多战斗机,以便在战役的下一阶段用以对付这里不断增长的德国空军力量。
  可是,截至此时,德国已经侵入低地国家指荷兰、比利时等国的总称。和法国,盟军在西线的彻底失败已近在眼前。于是,新的指令发向纳尔维克地区的英国部队,夺取城市,摧毁军事设施,然后准备撤退。英军于5月27日成功地渡过罗姆巴克斯峡湾,28日攻下了纳尔维克。随后不久,英国的3支运输船队运载着24000名部队和大量的装备与补给品,撤离纳尔维克,至6月8日全部撤离完毕。
  为了阻挠英军的这次撤退,雷德尔派出了“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战列舰前往北部海区。这两艘战列舰的战斗巡弋称作“朱诺行动”。“朱诺行动”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掩护德国舰队的其他舰艇向特隆赫姆运动。由于英国本土舰队被派去支援纳尔维克的撤退,德舰安全地抵达特隆赫姆。当“光荣”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尚未来得及起飞时,“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就发起突然袭击,将“光荣”号一举击沉。为“光荣”号护航的两艘驱逐舰奋勇上前援救,但也一同被击沉。除此之外,德舰还击沉了两艘商船和一艘反潜拖网渔船,其余的盟军远征部队安全地返抵英国。
  挪威战役由此而告终。德国精心地计划与实施了这次战役。战役的结果表明,一个残忍的民族如果硬要利用别国的友谊和中立立场进行侵略行径,是能够得逞于一时的。德国使用了那些穿过英国海军所控制的海区的海上航道。这件事充分说明,力量比较薄弱的海军通过突然袭击也能够做出奇绩。德军一旦巩固了他们的登陆场,他们便没有必要再依赖于突然袭击了,因为他们可以在免遭盟军攻击的情况下通过卡特加特海峡向他们的部队进行补给与增援,然后在挪威陆上展开进攻。
  英国之所以要在挪威作战,这只不过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然而,就英国的声望而言,这次行动是得不偿失的。当比利时、法国以及后来的希腊出现危机时,他们都吸取了挪威的教训。
  法国的沦陷
  盟军远征挪威的失败导致了英国政府的垮台,1940年5月10日,即希特勒对低地国家发动进攻的那一天,内维尔·张伯伦将英国首相的职务移交给温斯顿·丘吉尔。丘吉尔与他的前任的保守党政府完全不同,他着手组织一个由所有党派参加的国民政府。在丘吉尔的领导下,孤立无援的英国以极大的勇气和魄力渡过了战争中最黑暗的时刻。
  德军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越过了莱茵河。面临纳粹德国的闪电战,不论是荷兰还是比利时都不能进行有效的抵抗。希特勒最终抛弃了争取与西方妥协求和的一切希望。他和25年前的德皇一样,令其陆军部队横扫整个低地国家。在德国空军和装甲师的联合进攻下,盟军就象波兰人一样,被打得节节败退。尽管法国和英国的空军偶尔在个别地区略占优势,但他们决不能阻止象洪水般横冲直撞的德国部队。不论法国人怎样抗议,英国仍然留下25个航空中队用于本土防御,拒绝将全部兵力投入一场即将失败的战争中去。
  德军采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做法,再次穿越比利时,绕过马其诺防线的左翼。然后,德国的装甲师在摩托化步兵的尾随下,从色当往西开向英吉利海峡,使驻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英国远征军陷入困境。英国海军部考虑到必须以最大的努力来挽救处于危境的英国军队,早在5月20日就开始组织运输舰船,为英军从法国沿海的邻近比利时边界的敦刻尔克撤退做准备。英国的船主们积极支援海军的这项工作,自愿提供人员与船只。英国海军部欣然接受这些援助。然而,海军在制定撤退计划时感到相当棘手,因为他们希望在两天之内救出大约45;000名部队。
  希特勒认为德国空军可以阻止英军的撤退,于是命令装甲部队停止向敦刻尔克推进。他之所以这样做,还由于他担心战线拉得太长;另外,也是为了给赫尔曼·戈林空军元帅的飞机在消灭那些准备撤退的英军过程中以争得荣誉的机会。戈林打算采取反复轰炸的方法,将英国部队瘫痪在海滩上,并准备当敌人的救援舰船出现时尽快地将其击沉。可是,他没有考虑到以下三个因素:第一,松软的沙滩大大减弱了炸弹的爆炸威力,从而使得对部队的轰炸无效;第二,英国皇家空军全力以赴保卫敦刻尔克滩头,甚至将其最后的一支后备力量——英国首都空军部队(一直保留下来未派去参加法国保卫战),投入敦刻尔克的战斗;第三,英国投入如此众多的舰船舟艇,使德国空军无力对付这样众多的目标。游艇、渔船、驱逐舰、扫雷舰、拖网渔船——各种类型的舰船与舟艇——由敦刻尔克海滩向英国港口撤运部队,然后返回来再次进行装载。截至整个撤退工作结束时,英国总共出动了861艘舰船,将338;226名部队安全运至英国。在撤退过程中,英国共有243艘舰船被击沉,还有许多艘被击伤。此外,在法国沦陷前的最后几个小时内,将近50万英、法士兵与公民从其他港口撤离法国,其规模仅次于敦刻尔克大撤退。
  为了分享德国的胜利,6月11日,意大利向英、法宣战。接着,意大利军队越过法国边境。6月14日,巴黎落入德国人的手中。翌日,法国总理保罗·雷诺要求英国政府解除法国不单独同德国媾和的誓约。英国对此表示同意,其条件是法国舰队不得落入共同敌人的手中。英国决心坚持斗争,并要求法国在其北非和海外的其他殖民地继续战斗。丘吉尔甚至提出与法国结盟,两国公民共用同一国籍。法国议会拒绝了这项要求,而且也不可能答应英国关于继续进行战争的要求。丘吉尔和雷诺劝韦岡将军就地投降,因为这样做就不会缚住法国政府的双手。韦岡将军拒绝投降。他说他决不投降,除非国民政府作出全面停战的决定。这种全国性的停战决定自然将使整个法国武装力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