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探索智慧+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当看到对方喜欢音乐时,就会认定这个人毫无创意;甚至在对方吃方便面时,也要观察他是先吃面,还是先喝汤,希望借此判断出该人的性格。而这些,会不会让人感觉有些荒唐呢?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恋人对你说〃因为你是B型血,所以不适合跟我结婚〃,这时你会作何感想?当你询问对方为何认定自己心眼太小时,对方若是回答〃因为你的字体太小〃,你又会怎样?就因为喜欢舒服地坐在椅子上欣赏音乐,上司就不再将需要创意的工作交付与你,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会不会感觉它十分荒唐?会不会因为没有得到正确评价愤然做声:怎么可以拿这些小事,来妄断我的内心世界!
  因此,我们亟须走出这一误区。我们必须认清一点〃我了解你,但你并不了解我〃这种想法,只不过是〃自我主义〃作用下产生的一种错觉而已,甚至可以说它就是一种迷信。我们应该秉持的正确观点是〃我并不了解你,你同样也不了解我〃,或是〃我对于你的了解,只相当于你对于我的了解而已〃。〃耶稣也没有得到过家乡人的认可〃请不要再用这种华丽的说辞为自己的错误做辩解,不要再固执地认为〃我正在被人误解〃,其实,在我们身上产生的最大误会就是我很了解别人!
  我活下去的理由,你活下去的理由
  当人们自问〃我是否正直、勤奋、外向〃时,出现频率最高的答案是〃视情况而定,随时都会有所不同〃。事实确实如此,人活于世,免不了有时正直一些,有时来个善意的谎言;有时候勤奋一些,有时候偷个小懒儿。可是,当话题涉及他人品性时,大部分人则都会十分自信地给出一种答案或是正直或是卑琐、或是勤奋或是懒惰、或是外向或是内向。也就是说,人们习惯于以这种固定方式、以一个特定心态去表述他人。


第14节:以自己为中心的心态(9)
  描述他人时,我们倾向于针对对方性格、信念这种内在因素,去做说明;但轮到自己时,我们就会使用情境因素来解释自身行为。[7]例如,〃你〃没有守约,就是因为你没有责任感,但〃我〃迟到则是因为塞车;〃你〃忘记了我的生日,是因为你对我的感情已经变淡,但〃我〃忘记了你的生日,则纯属是个失误;〃你〃口出狠话,一定是你的内心之言,而〃我〃口出狠话,则只是一时的失言而已。就这样,人们总是会寻找各种借口,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人们若以这种方式去评价他人,必然会使人际关系中经常产生误会。那是因为,他们首先并没有考虑到对方为什么只能那么做,而是极其武断地认定〃你本来就是这种人〃,这就如同〃我这么做就是浪漫,而你就是乱搞男女关系〃一样,毫无客观性可言。可偏偏,大部分人又都是透过这种〃自我主义〃来判断他人的。
  真正的智者应懂得〃易位思之〃,以看待自己的方式去看待别人,这才是我们应着重培养的良好习惯。
  总结第三章ZHIHUI
  心理学家将〃自我〃称之为〃独裁政权〃。〃自我〃就像干涉国民言论自由的〃独裁政权〃一样,也在片面地限定着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摆脱〃自我主义〃的瞬间,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沉浸的快乐》(《FindingFlow》)一书作者…米哈里教授认为,沉浸于某一事物,进而进入忘却自我的状态,就是快乐(Flow),他同时强调,快乐状态能够为我们带来幸福和成就感。
  精神病病理学家们指出,将身边一切事物都与自身联系在一起,并以此为自己做出解释的倾向,就是危害人类精神健康的主犯。从许多心理学研究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会促使人们频繁地拿自己与他人作比较,进而导致自己的幸福指数不断下降。
  我们无法阻挡自己通过各种手段去认识世界,可是,智慧要求我们,在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创造的极限面前,要将谦虚进行到底。


第15节:现在的心态歪曲过去和未来的理由(1)
  第4章现在的心态歪曲过去和未来的理由
  如果能够明白,〃过去〃只有站在〃现在〃这个角度上看,才会有序可寻,我们就不会时常嚷嚷〃我早知道会这样〃,借以夸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也不会再犯将愚蠢合理化的低级错误。
  现在我们口中的〃古人〃,在当时并不会自称为〃古人〃,只是因为我们是现代人,我们在以〃现代〃的目光看待他们,所以他们才会被冠以〃古人〃的称谓。透过现在的心态去看古人,他们既原始又拙劣,但他们自己却绝不会如此认为。而且,生活在被我们定义为过渡期的人,也绝不可能会认为,自己的人生就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过渡期人生〃。
  再经过数百年或数千年,我们生活的时代,也有可能会被子孙后代定义为〃古代〃、〃过渡期〃或是〃突变期〃,甚至有可能会被称之为〃黑暗期〃。因为生活在〃未来〃的子孙后代,必然会以他们的〃现代目光〃来评价我们。但即便如此,我们对于未来的看法也不会有所转变,我们对于未来的态度,也只会随着所处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可以说,〃现在〃在解释〃过去〃及〃未来〃过程中,发挥着〃核心心态〃的作用。
  马后炮效应
  过去无从知晓,而今看起来最重要的,就是某种事情的〃结果〃。走进2007年的我们已然知道,韩国在2006年的世界杯中没能挺进16强,但在世界杯开赛之前,又有谁能够预先洞悉此事呢?刚刚分娩的产妇会知道自己的孩子是男是女,但在分娩之前,她又有把握对孩子的性别做出准确判断吗?现在大家都知道,名动一时的黄禹锡教授里程碑一般的成就,乃是出自造假之手,但在不久前,又有谁对他的科研成果提出过质疑呢?由此可见,事情的结果并不存在未卜先知的可能,但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却或多或少都会存有〃我早已预见此事结局〃的回忆式倾向。
  我们一旦错误地认为,自己现在才知道的答案,早在过去就已经存在于大脑之中,就会很自然地强调〃不用猜就知道会这样〃、〃我一开始就知道会这样〃。笔者将这种现象与〃未卜先知效应〃进行一番比较以后,委婉地将其称为〃马后炮效应(hindsight)〃。〃hindsight〃是英文〃behind〃与〃sight〃的结合词,正如词意一般,它含有〃知道结果以后,就能一眼洞悉真相〃之意。
  1994年,韩国发生了圣水大桥坍塌惨案,此后不到一年,1995年6月29日,韩国再次发生了三丰百货大火灾事件。当时,在各类大型事故频发的背景下,韩国各大报纸和电视媒体简直将这种〃马后炮效应〃,演绎到了极致。所有媒体异口同声地在报道中强调〃这是预料之中的人祸〃!各大报纸的头版新闻都在标题中毫不客气地指出〃这是必然的〃。事实上,若以正常程序来讲,这些问题应该需要利用几年的时间,经过分析再分析以后,才能得出定论。但事故发生仅仅几天的时间,媒体就已经把这些情况分析得〃透透彻彻〃,开始口诛笔伐,大呼〃未能发现事故隐患、未能预测大型事故的无能负责人,应被予以退职〃!而且又强烈质疑〃如此明显的后果竟然没有被预测到,玩忽职守的监督人到底是谁?!〃


第16节:现在的心态歪曲过去和未来的理由(2)
  那么,这些言辞凿凿、坚信〃灾难可以预料〃的专家和新闻媒体,为何不事先向人们做出提醒呢?以现在的视角去评价过去形成的一切,这难道不是人性中的一大弱点吗?丹尼尔·吉尔伯特在其著作《邂逅幸福》(《Stumblingonhappiness》)中指出,以现在的心态去评价过去,就像现在要以1900年没系安全带为由,拘捕那个当事人 一样,简直荒唐至极。
  在以现在支配过去的现象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体育竞技。因为在比赛结束的瞬间,一切就会立即成为〃过去〃,此时此刻,人们最乐钟的莫过于以现在的视角去评价比赛的进程。2002年世界杯,上演了一场韩国与美国的对决,比赛进行中,韩国队有幸得到一次点罚机会,这一重任最终落到了运动员李乙容身上,但很遗憾,他的罚球并未获得成功。然而,在裁判判罚点球以后,首先站出来的,并不是李乙容,而是李天秀,是李天秀将球放到了罚球点上,再由李乙容进行主罚的。很可惜,李乙容主攻球门左路的策略,被对方门将弗里德尔轻易识破,球因此直接被对方〃没收〃。当时,我正在大邱世界杯体育场观看这场比赛,恰好能够看到观众席上四处弥漫的〃马后炮现象〃。〃为什么要选李乙容呢?〃〃为什么让左脚球员主罚呢?〃〃如此关键的时刻,怎么不让天不怕地不怕的李天秀主罚呢?教练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就这样,观众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谴责着希丁克教练,但是我敢断定,如果当时李乙容将这一球罚进,那些谴责教练的人肯定会说:〃不用猜也知道会这样,要想迷惑对方门将,左脚球员当然是最好的选择。〃〃比起缺乏经验的李天秀,经验老到的李乙容显然更适合罚这个 点球。〃
  我们必须承认,在过去还没有成为过去之时,即现在,我们根本预测不出事情的发展方向。而只有在我们以现在的视角重新审视过去时,它才是有序可寻、可以预测的。
  不用猜也知道会这样
  马后炮效应缘起于人类的一种本能我们能够在事后将一切剖析得头头是道。事实上,如果不是事情已经成为过去,我们根本就无法对它做出合理、正确的解释,但为了维持自己对于生活的〃控制力〃,我们自欺欺人地将这种〃解释能力〃视为了必要手段。然而大家也许并不知道,这种能力的过度使用,必将产生一种副作用,即因为任何结果在事后都可以轻易做出解释,所以无论怎样的结果摆在自己面前,我们都不会为之感到惊讶。


第17节:现在的心态歪曲过去和未来的理由(3)
  例如,当某研究结果表明〃身体机能毫无问题的夫妻若不能生育,领养孩子便可提高受孕几率〃时,很多读者并不会对此感到惊讶,他们反而会说〃这是当然了,领养孩子以后,因不孕产生的心理压力会得到缓解,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过夫妻生活,怀孕的可能性当然会有所提高了。如此显而易见的问题也值得研究?这些教授、学者真是……〃
  相反,如果研究结果是〃身体机能毫无问题的夫妻不能生育时,若再领养孩子,更会减少怀孕的几率〃。他们同样不会感到惊讶,或许他们会说〃这是当然了,领养孩子以后,夫妻二人对于孩子的渴求已经得到部分满足,他们就不会再为怀孕加班加点了,怀孕的可能性自然会有所减少。如此显而易见的问题也值得研究?这些教授、学者真是……〃
  按一般逻辑去推理,如果没有因为结果A感到惊讶,那是不是应该对相反结果〃note…A〃感到惊讶呢?但事实上,在已经得知答案的现在,无论怎样的结果,对你而言都是正常的。如果研究结果指出〃相隔太远,感情会因此淡化〃,你会说〃当然了,没有了耳鬓厮磨、没有了花前月下,时间久了,谁还能坚守着一份感情呢?〃相反,如果研究结果指出〃相隔两地,感情也会因此加深〃,你又会说〃当然了,不是说距离产生美吗?一旦两地相隔,两个人就会不断思念对方,这种思念无形中就会增加爱情的浓度。〃
  再举个例子。如果有一项研究表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适应战场。那么人们一定会说:〃那是当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缓解压力的能力要较一般人强,因此适应能力也会很好。〃但若研究结果是:低学历人群适应战场的能力更突出。人们则会说:〃当然了,想的太多心会很累,单纯的人更容易接受一切。〃由此可见,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一件事在事后是解释不清的。
  如果对已发之事进行分析时,认为此事的发生理所当然,并确信自己〃早知如此〃,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现在心态〃的牺牲品。我们只知道,无论面对任何事,自己都可以及时做出解释,我们会因此感觉自己很聪明,但殊不知,这只是〃现在心态〃制造出来的美丽假象而已。
  如果想要成为智者,我们就应该摒弃自己对于事后判断的执著。当〃不用猜也知道会这样〃脱口而出时,客观地问问自己:〃我真的知道吗?〃在质问下属〃难道没有预测到会出现这种结果吗〃之前,请先扪心自问〃我能够预测到吗?〃这才是我们需要的人生智慧。


第18节:现在的心态歪曲过去和未来的理由(4)
  忘记过去
  10年前的我幸福吗?第一次与丈夫相见时,彼此的第一印象是?年轻时的我算得上勤奋吗?
  读者不妨思考一下,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能否给出一个正确答案呢?如果有一块硬盘,能够将我们过去所经历的一切,甚至是每一刻的情感波动,全部都记录下来,那么,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而言,就不再是问题,因为我们只要按下回放键一切就都OK了。但事实上,我们的大脑以及国家档案中心,都无法将过去的资料完整储存下来,所以回忆过去也绝不仅仅像按下回放键那么简单,可以说它就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
  过去并不存在,只有现在才会显现出很多事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现在的自己〃。诸如现在的工作、现在的约会对象、现在的伴侣、现在的政治态度、现在的兴趣、现在的能力、现在的幸福度等等,这些信息都是我们过去无法把握的。但即便如此,我们仍会错误地认为,现在的样子早在过去就已经存在。
  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马可思带领研究团队,在1973年与1982年,以898名中年父母及其子女1135人为对象,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首次调查的1973年,子女们的平均年龄为25岁而父母们的年龄是54岁。过了9年后,马可思教授再次进行了跟踪调查。此时,子女们的平均年龄已增长到34岁,而父母们则是63岁左右。在这次跟踪调查中,研究人员依旧针对〃社会保障制度〃、〃优待少数民族政策〃、〃对于贩毒、运毒、吸毒的惩处〃、〃在政治上是属于保守派还是自由派〃等一系列问题做出了提问,并要求参与者尽量回忆自己在1973年对此是如何做出回答的。
  此研究的重点有两项。其一,考证1973年的实际答案与1982年回忆的1973年答案之间的相似性(图中A)。研究结果显示,二者之间的相似关系度为0。39~0。44(相似关系度以…1~1之间的数值来计算,越接近1表示二者越相似,相反,越接近…1则表示二者的差别越大)。透过这一实验我们便可看出,实验参与者9年前与9年后所持有的态度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
  重点二为(图中B),查验现在(即1982年)所持有的观点,与回忆中1973年的观点之间存在多少相似性。
  分析得出,此二者间相似关系度为0。56~0。79,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验参与者1982年所持有的观点,与回忆中1973年的观点颇80 为相似。


第19节:现在的心态歪曲过去和未来的理由(5)
  这项研究的最终结果是B>A,即较之1973年实际答案与1982年回忆答案之间的相似性,1982年持有的实际观点与回忆中1973年的观点之间,相似性要更大一些。也就是说,人们回忆中的往昔模样,与自己过去的真实模样并不相似,而是更接近现在的自己。
  然而,参与这次实验的大部分人却认为,自己9年前的态度与现在的态度并没有太大差别。他们觉得,既然现在的自己支持的是保守派,那么9年前的自己应该也是站在保守派一边的;既然现在的自己支持的是自由派,那么9年前的自己声援的也应该是共和党。
  与之相似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例如,无论时代怎样更迭,长者总是会责备年轻人没有礼貌、缺乏自制力,教授们也普遍会担心现在的学生不够上进。
  但事实上,这些责备与训诫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根据的。教授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们在评价学生时,脑海中会很自然地显现出自己学生时代的模样,并认为,当时的自己就与现在一样,一直未曾放松过学习、一直在秉持着认真的态度度过每一天、一直不曾浪费一丝时光。
  那些长者们的回忆同样如此。他们认为,小时的自己也与现在一样,具有很强的责任心与自制力。他们将自己〃近乎完美〃的往日形象与现在的年轻人作比较,结果可想而知,年轻人当然要〃更逊几筹〃。
  站在这个角度上看,乔治·范伦特的一段话堪称是至理名言:〃幼虫破茧成蝶以后,便会认为自己从始至终就是一只小蝴蝶。在成熟的过程中,所有人都让自己变成了骗子。〃
  〃我从来就没有这样做过〃、〃那时的我就没有这样做〃…一旦这些话脱口而出,父母与子女、上司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就会因此而冻结,因为这些话根本就是没有任何依据的表达。当自己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8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