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影知识-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自欢乐猪猪论坛
 制作:眼睛


 DC附件不简单,加块玻璃用处大

 UV镜

 而在众多DC附件中,最最常用的就要数UV镜和转接环了。

 按一些玩DC老鸟的说法,如果你的DC能够接UV镜的话,那就接上吧。道理很简单,那就是保护你的DC镜头,毕竟绝大多数的DC都是不能像传统光学相机FC那样自由更换换镜头。真的要是DC镜头有什么磨损的话,那时候的遗憾可不是一点点哦。其实UV镜最根本的作用是用来过滤光谱中的紫外光,在日光下以长镜拍摄远景。客观的说,对于DC,CCD对紫外线并不敏感。所以用UV镜的使用主要就是为了保护镜头。也许有朋友会说,使用UV镜或多或少会影响图片质量。其实一般情况下,这点影响不睁大眼睛仔细分辨根本看不出,如果某些特定的场合一定需要高质量的图片,可以把UV镜旋下来,拍完了再装上。配UV镜的时候需要转接环或者转接桶,这里就要牵涉到一个UV镜口径的问题了。 UV镜的口径通常有46, 49,52,55,58,62,67,72,77(单位都是mm)等,而像82,86,95,105这些规格的UV镜通常都是专业人员使用的,在市场上也不是很常见。在选择口径的时候我们需要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挡闪的情况和暗角的情况。一般来说,口径越是大,镜片也就越贵(46mm的除外),越容易挡闪,但同时不容易有暗角;口径越小的则恰恰相反,不容易档闪但容易有暗角,不过镜片价格便宜。如果只是普通用户的话,购买UV镜笔者觉得单层镀膜的普通产品就已经够了,多层的我们普通用户也不一定用的着,而且一擦就花,价钱也贵,这东西本来就是防护的作用,花太多钱真的意思不大。而市场上最常见的UV镜就是KENKO肯高和HOYA保谷了,一般肯高的UV镜价格都在50元以下,而保谷的价格差不多都要在65到100元左右。多层镀膜的价格一般是单层的两倍,至于超级多层镀膜镜和多层镀膜1B镜价格就要贵很多了,很少有个人用户选购。至于转接环就更便宜了,通常购买UV镜时候商家多会送一个的,只要口径选对,一般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偏光镜和滤镜

 接下来我们说说偏光镜。有一些摄影经验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偏光镜是风光摄影中最重要的滤镜。比如在摄影过程中,我们需要使天空更加蔚蓝、使水面的反光变的柔和,我们都可以使用偏光镜。而且有时候,使用偏光镜之后可以消除物体表面的反光,使得我们所拍摄的对象色彩更加浓郁。而在密云的天气下状况下,通过使用偏光镜可以使色彩变饱和,其效果是和消除反光一样的明显,这点也是我们平日在拍摄中常用的。偏光镜的使用其实并不难,只要把它旋上镜头就可以使用了。边通过取景器看,边旋转偏光镜,直到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即可。有时候也会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比如在旋转偏光镜的时候我们看不到任何变化,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因为偏光镜只在光的方向和偏光镜的轴成90度角时才起作用。如果光线直接来源于你的背后或者你正在直接拍摄光源(日出或者日落),偏光镜就没有任何作用了。但如果光线来自你的左侧或右侧,或者直接来自头顶(中午的日光,密云天气),滤镜将魔术般地去除反光、压暗蓝天并使色彩饱和。这时候如果你想得到具有专业水平的画面,就必须使用滤镜了。目前我们市面上能买到的偏光镜主要有两种——线偏和圆偏,两者效果类似,原理不同。 不过DC上的话还是应该使用圆偏的。圆偏全称叫做广角圆极偏光镜,就是很多朋友所说的CPL。对于新手而言,有一点是比较重要的,大多数偏光镜有一点偏蓝色,所以虽然所有的颜色都可以透过, 但经常会在照片上留下可察觉的蓝色印迹。 当然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不少“暖调” (warm-toned)偏光镜了,这种偏光镜可以有效的去除传统偏光镜偏蓝的“弊病”,是目前最理想的产品了。因为偏光镜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而且做工好坏对最后的成像影响很大,所以还是建议大家购买一些名牌产品,除了前面提到的KENKO肯高和HOYA保谷以外,像Singh…Ray,Tiffen以及大名鼎鼎的B+W都是值得信赖的品牌。  价格方面这里笔者可以给出一个肯高偏光镜的市场价格,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37mm125元, 46mm130元,49mm130元,52mm130元,55mm145元,58mm148元,62mm208元,67mm225元,72mm248元,77mm290元,82mm370元)

 这里重点谈一谈最近比较热门的变色温滤镜。变色温滤镜顾名思义最根本的作用就是改变色温,具体分减少色温和增加色温两种。减少色温的滤镜能加强暖色,使阴雨天或者正午拍摄的照片蓝色调得到减少,人像肤色红润。所以一些朋友经常疑惑为什么自己拍出来的人像皮肤就是不如那些平面广告上的来得滋润呢,当中的玄关就在于此。而增加色温的滤镜能够有效地减少造成和黄昏散布的红黄色调,加强蓝色调。而此类变色温滤镜一般在型号的最后用A/B/C表示效果,A最弱C最强,比如82A的滤镜增加色温就要比82B来的弱一点。另外一些比如梯度渐变镜和暖调滤镜等等这里就限于篇幅不再一一介绍了。

 有的朋友会抱怨,自己使用的DC没有长焦镜头,广角也不够大,拍摄起来真不爽。其实不要紧,有了增距镜和广角镜这些遗憾也就不复存在了。

 增距镜有很多种其他叫法,比如望远转换镜或焦距增长器。比如一般的DC具备3倍光学变焦(相当于传统相机的35mm—105mm),而使用了2倍的增距镜(俗称增倍镜)以后,DC的最大变焦就变成6倍了(相当于传统相机210mm),从中焦变成名副其实的长焦了,够爽吧。当然你也不要以为用了增距镜什么都好,一般来说,加入增距镜后,组合镜头的光学质量肯定要比原镜头有所降低,具体表现在分辨率降低和反差减少两方面。因此无论增距镜做得多好,其光学质量肯定要比原镜头差得多,所以我们在拍摄时候尽量使用原镜头,如果实在迫不得已要使用增距镜,也要注意一般宜采用较小的光圈,以提高影像的质量。当然虽然使用增距镜对于画面质量不可避免是有点损失的,但无论如何增距镜也是一种长焦镜头代用品,而且价格要比长焦镜头便宜很多。所以对于一般的摄影爱好者来说,所损失的光学质量是并不是致命的,只要不将照片放得很大,用肉眼是几乎无法分辨出差别的。这也是增距镜具备良好市场前景的重要原因。由于很少有厂家为DC特别制作增距镜,所以我们更多的是使用光学相机上的产品。在这类产品中,因为原厂(比如佳能、尼康等)生产的增距镜数量不多、使用面不广和价格昂贵,所以我们更多的使用一些独立生产厂家和第三方提供的产品,比较著名的品牌有:Kenko肯高、Tamron腾龙、Sigma适马等。当然这类产品在数码市场还是比较少的,价格也是偏高的400元到1200元的都有,甚至更贵,所以建议那些有此类需要的朋友可以去一些专业的摄影设备市场看看。(其他地方的不太了解,上海可以去长阳路的星光和火车站的环龙看看)

 而广角镜其实原理和增距镜差不多的,一般DC的广角端不够,所以要外接一个广角镜。广角镜用的比较多的是拍摄风景建筑的时候,而有时候为了进行一些夸张的艺术创作,也需要用到广角镜。而如果你使用的是尼康5000或者美能达D7I这类本身已经具备28mm广角端的DC的话,就没多少必要再配广角镜了。而像广角镜笔者还是推荐一下肯高的产品,毕竟东西不错价钱也不贵,如果你要是手头宽裕,也可以考虑一下尼康等品牌,毕竟是原厂生产的。

 总结

 说了那么多,想必你对DC的这些附件有所了解了。其实DC的附件还有许多,笔者不可能一一列出。不过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附件我们在日常拍摄中都用的到,在大多数的场合下,使用DC本身就可以拍出很好的照片了,所以DC的附件并不是很普及,加上价格问题,使得只有少部分专业人士才会去配全那些附件。


 DC扫盲,你还有多少不懂?

 转贴“春卷”文章

 之所以定DC扫盲班这个题目,是因为春卷刚得知身边几名同事居然连光圈,快门都一点儿不明白。等再调查询问一圈下来,春卷头上冷汗潺潺而下:公司里虽然DC拥有量不低,但竟鲜有人了解数码变焦和光学变焦的区别;没几人明白EVF其实并没有SLR光学取景器效果好,ISO越高画面颗粒就越粗。。。呜呼!在春卷大做特做相机评测的时候,却根本没料到其实对我们评测中熟捻的参数缩写,很多网友根本是茫然不解的。痛定思痛我立即翻箱倒柜,为大家奉献上这个“DC扫盲”专题,但愿我下次做DC知识普及调查的时候不必再拿着毛巾擦冷汗了

 DC扫盲班 什么是光圈/快门优先

 照片的好坏与暴光量有关,也就是说应该通多少的光线使ccd能够得到清晰的图像。暴光量与通光时间(快门速度决定),通光面积(光圈大小决定)有关。

 那么,为了得到正确的暴光量,就需要正确的快门与光圈的组合。快门快时,光圈就要大些;快门慢时,光圈就要小些。

 快门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快门速度自动决定用多大的光圈。

 光圈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光圈大小自动决定用多少的快门。

 手动模式是指你自己指定光圈的大小与快门的速度。

 光圈越大,则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线越多,反之则越少。光圈的一般表示方法为字母“F+数值”,例如F5。6、F4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数值越小,表示光圈越大,比如F4就要比F5。6的光圈大,并且两个相邻的光圈值之间相差两倍,也就是说F4比F5。6所通过的光线要大两倍。相对来说快门的定义就很简单了,也就是允许光通过光圈的时间,表示的方式就是数值,例如1/30秒、1/60秒等,同样两个相邻快门之间也相差两倍。

 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就形成了曝光量,在曝光量一定的情况下,这个组合不是惟一的。例如当前测出正常的曝光组合为F5。6、1/30秒,如果将光圈增大一级也就是F4,那么此时的快门值将变为1/60,这样的组合同样也能达到正常的曝光量。不同的组合虽然可以达到相同的曝光量,但是所拍摄出来的图片效果是不相同的

 这里就涉及到“景深”的概念,所谓景深就是指当镜头对焦于被摄体时,被摄体及其前后的景物有一段清晰的范围,这个范围就叫景深。

 了解了光圈、快门以及景深这些基本概念之后,何时使用光圈有限还是快门优先就不难了。

 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然后利用相机的测光获取相应的快门值。由于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摄中此模式使用最为广泛。在拍摄人像时,我们一般采用大光圈长焦距而达到虚化背景获取较浅景深的作用,这样可以突出主体。同时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较快的快门值,从而提高手持拍摄的稳定。在拍摄风景这一类的照片时,我们往往采用较小的光圈值,这样景深的范围比较广,可以使远处和近处的景物都清晰,同样这一点在拍摄夜景时也适用。

 与光圈优先相反,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并且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

 在光圈优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光圈的大小来轻松地控制景深,而在快门优先的情况下,利用不同的光圈对运动的物体能达到很好的拍摄效果。这两者都要灵活运用,满足我们不同情况下的拍摄要求

 实用DC闪光灯操作技巧揭密

 微距拍摄要减光

 现在的数码相机一般都有内置闪光灯,使用内置闪光灯时要注意相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距离太近会导致曝光过度,而距离太远会使得光线分布不均匀,导致曝光不足。用户最好查阅数码相机的使用手册,了解内置闪光灯的使用范围,在这个范围内使用一般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利用数码相机进行微距拍摄,由于距离拍摄物很近,此时使用内置闪光灯只会导致曝光过度,所以需要进行减光处理。

 减光就是减少闪光的输出强度,你可以在数码相机中进行调节,但这样还是不够的,光线依然很强。你可以用手遮住闪光灯,注意手指要靠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光线强度。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简单的利用餐巾纸这一类柔软的纸张遮挡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让光线变得柔和。

 改变闪光的角度

 很多人在使用闪光灯进行拍摄时,习惯性地将闪光灯与被摄物体平行,以便让光线变得均匀。但是在拍摄具有反光性的物体时,例如玻璃、各种电脑板卡时,会在物体上产生亮斑,破坏画面的和谐。这个时候应适当改变数码相机的拍摄角度,从侧面进行拍摄,这样就能避免产生亮斑。

 主体与背景反差大时适当补光

 不要以为只有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才需要使用闪光灯,有时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也必须使用闪光灯进行补光。在进行逆光拍摄时,主体与背景的反差很大。如果顾及主体进行曝光,那么背景必然曝光过度,而正常还原了背景,主体又曝光不足,这时就需要用闪光灯进行补光了。

 补光不是直接打开闪光灯就可以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你可以将相机设置成光圈优先模式,设定光圈的数值,利用点测光对背景进行测光,记下测得的快门值。然后切换到手动模式,设置成刚才所测得的光圈和快门值,再将闪光灯设置成强制闪光进行拍摄。这样就能兼顾主体和背景,照片的背景还原正常,主体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表现。

 慢速闪光

 一般来说,夜景的拍摄不宜使用闪光灯,利用小光圈和长时间的曝光,能表现出美丽的夜景。在夜晚拍摄人像一般都要使用闪光灯,如果直接打开闪光灯拍摄人像,人物还原是正常了,但是后面的夜景却很暗,无法还原,那么此时就需要使用慢速闪光功能。慢速闪光会使用较长的快门时间,以闪光灯照亮主体,然后配合慢快门保证背景也能够表现。如果你的相机已经具有慢速闪光功能,直接使用就可以了,没有的话可以在手动模式下设定较长的曝光时间,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外闪的使用

 外闪,也就是外接闪光灯,既然有了内置闪光灯为何还需要外闪呢?主要原因是内置闪光灯功率小,所拍摄的范围小,而外闪的功率大,自然拍摄的范围也广一些。内置闪光灯已经固定,无法调节方向,而外闪可以灵活地进行上下、左右的调节,使用上更方便。不过,不是所有的数码相机都可以配置外闪,数码相机要具有热靴或者同步接口才能使用外闪。

 闪光指数(GN) 是外闪的一个重要参数,指数的大小决定着外闪功率的大小,一般来说GN值在20~30之间的外闪就能满足我们的基本要求。建议你选择原厂的闪光灯,这样搭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并且这些闪光灯具有自动功能,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如果你选择手动的外闪,那么在拍摄时就需要设定合适的光圈值。GN=F(光圈)×L(距离),你需要根据相机与被摄者的距离设定光圈的大小。例如外闪的闪光指数为24,你距离被摄者为3米,那么你的光圈就应该设置在F8。由于闪光灯的闪光时间很短,此时快门设置就不太重要了,设置成为安全快门(也就是此时镜头焦距的倒数)就可以了。

 在平时使用闪光灯的拍摄中,闪光灯一般直接对着被摄者,这样很容易造成阴影,而利用跳闪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跳闪是外闪中一个很常见的使用方式,也就是说闪光灯不直接对着被摄者,而是成一定的角度。利用墙壁、天花板进行反光,这样能使光线变得自然、柔和。

 闪光灯还有很多应用技巧,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列举其中一些最常见的使用方法,很多应用技巧还需要你自己去发现。

 奇!为什么DC微距景深效果特别好?

 DC的浅景深表现不及FC,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DC的微距时浅景深效果却相当不错。下图就是用D7相机拍摄的微距照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