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修治〕六月六日,五月五日,以白曲百斤,青蒿、苍耳、野蓼,各取自然汁三升,杏
仁泥
、赤小豆末各三升,以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勾陈、腾蛇六神,通和作饼,麻叶或楮
叶包裹,如造酱黄蒸法,待生黄衣,晒干收之,陈久者良。研细炒黄。建神曲力胜,出福建
泉州,范志吴一飞所造百草曲,每块重不过两,曲中大麦,囫囵不碎,劈取咬之,口中觉清
香者真。炒研末服。如其麦粒淡无气味者,伪品也。近今各地用酒曲入诸药草及毒药造成,
其性酷烈,断不可用。
脾部药队〔泻脾次将〕
麦芽
内容:〔害〕有积消积,无积消人元气,堕胎。
〔利〕甘咸温,入脾胃二经。熟腐五谷,消导而无停;营运三焦,宣通而不滞。快脾宽
肠,
和中下气,散结祛痰,尤善通乳,亦催生而坠胎。
〔修治〕今以大麦发芽,炒焦用。古方麦芽,实 麦为芽耳。
脾部药队〔泻脾次将〕
山查
内容:〔害〕性能克伐,化饮食,若胃家无食积,及脾虚不能运化,不思食者服之,反致克伐
脾胃
生发之气,令人嘈烦易饥。如脾胃虚,兼有积滞者,当以补气药同施,亦不宜过用也。《物
类相感志》云∶煮老鸡硬肉,入山查数颗即易烂,其消食克伐之力,则愈彰矣。凡服人参不
相宜者,服山查即解。一补气,一破气也。又能损齿,齿龋人尤不宜也。
〔利〕酸甘微温,入脾胃二经。健脾行气,消食磨积,化痰散瘀,善去肉食腥膻油腻之
积,
与麦芽之消谷积者不同。佐以茴香治疝气,砂糖调服,治儿枕痛,发小儿痘疹,行乳食停留
,炒成炭,则健脾消食之功良,而酸收之性减。
〔修治〕九月霜降后,取熟者去核,晒干炒用。
脾部药队〔泻脾次将〕
枳壳
内容:〔害〕泄肺走大肠,而能损至高之气,肺气虚弱者忌之。脾胃虚,中宫不运,而痰壅喘
急者
忌之。咳嗽不因于风寒入肺而气壅者服之,反能增剧。咳嗽由阴虚火炎者服之,立致危殆。
〔利〕苦微寒,入肺、脾、胃、肝、大肠五经,破至高之气,除咳逆停痰,助传导之官,
消
水留胀满,兼能清膀胱,枳实性急,枳壳性缓,俱可磨汁用,而力更迅。
〔修治〕去瓤切片,麸皮炒用。
脾部药队〔泻脾次将〕
大腹皮
内容:〔害〕性与槟榔相似,病患稍涉虚者,概不可用。
〔利〕辛微温,泄脾下气,宽胸行水,通大小肠,治水肿、香港脚、痞胀、痰膈、瘴疟。
〔修治〕去子洗净,如绒,用其子,近今肆中,伪充槟榔入药。孙思邈曰∶“鸩鸟多栖
槟榔
树上,凡用槟榔大腹子皮,宜先以酒洗,以大豆汁再洗过,晒干入灰火烧煨,切用。
脾部药队〔泻脾次将〕
浓朴
内容:〔害〕辛温大热,性专消导,散而不收,脱人元气,略无补益之功。故凡呕吐不因寒痰
冷积
,而由于胃虚火气炎上;腹痛因于血虚脾阴不足,而非停滞所致;泄泻因于火热暴注,而非
积寒伤冷;腹满因于中气不足,气不归元,而非气实壅滞;中风由于阴虚火炎,猝致僵仆,
而非西北真中风;寒邪伤寒发热头痛,而无痞寒胀满之候;小儿吐泻乳食,将成慢惊;大人
气虚血槁,延为膈症;老人脾虚不能运化,偶有停积;娠妇恶阻,水谷不入,娠妇胎气升眩
晕,娠妇伤食停冷,娠妇腹痛泻痢,娠妇伤寒伤风,产后血虚腹痛,产后中满作喘,产后泄
泻反胃;以上诸症,法所咸忌。若误投之,轻病变重,重病必危。不究其源一概滥用,虽一
时未见其害,而清纯冲和之气,默为之耗,娠妇服之,大损胎元,可不慎哉。恶硝石泽泻
,忌豆。
〔利〕苦降能泻实满,辛温能散湿满。入脾胃二经,平胃气,调中,消痰,化食,行结
水,
破宿血,散风寒,调胸腹而止痛,杀脏虫,治反胃,呕逆喘咳,泻利冷痛共主,乃结者散之
之药也。干姜为使。
〔修治〕七八月采之,味甘美,取皮阴干,姜汁炒,刮去粗皮,用生姜汁炒炙,或浸炒
用。
味苦,不以姜制,则棘喉舌。梓州龙州者为上,皮极鳞皱而紫色多润,味辛者佳。薄而白者
,不堪入药。
脾部药队〔泻脾次将〕
使君子
内容:〔害〕无虫积者勿食,凡小儿泄泻,是暑气所伤者,禁与肉果、诃子等涩热药同用。服
使君
子后,亦忌食热物热茶,犯之即作泄泻。
〔利〕甘温,入脾胃二经。杀虫消积,治五疳、便浊、泻痢 疮。为小儿科要药。
〔修治〕出岭南州郡。七月采子壳,生用或蒸熟食,或以壳煎汤咽下,或云七生七煨合
服。
脾部药队〔泻脾次将〕
白芷
内容:〔害〕燥能耗血,散能损气,有虚火者忌。凡呕吐因于火者禁用。漏下赤白,由阴虚火
炽,
血热所致者勿用。痈疽已溃,宜渐减。
〔利〕辛温,入肺、脾、大肠三经。通窍发汗,除湿散风,皮肤燥痒,风热为病;及血
崩血
闭,肠风痔 ,湿热为病;尤治头风齿痛,目泪眉疼宜之。
〔修治〕二八月采根曝干,以黄泽者为佳。洗刮寸截,以锻石拌匀晒收,为其易蛀并欲
色白
,入药微焙切片用,勿用四条一处生者,名丧公藤,又勿用马兰根。
脾部药队〔泻脾次将〕
鸡内金
内容:〔害〕同麦芽。
〔利〕甘平性涩,入脾去烦热,消水谷,通大小肠,治遗溺便数。
〔修治〕剖取,不可落水,去宿食,瓦上炙入药。男用雌,女用雄。
脾部药队〔泻脾次将〕
橘皮
内容:〔害〕气味辛温,能耗真气。凡中气虚,气不归元,忌与耗气药同用。胃虚有火呕吐,
不宜
与温热香燥药同用。阴虚咳嗽生痰,不宜与半夏、南星等同用。
化州陈皮,消伐太峻,不宜滥用。
〔利〕苦辛温,入肺、脾、胃三经。止嗽定呕清痰,理气和中妙品。留白补胃偏宜,去
白疏
通专掌。化州陈皮,苦能泄气,又能燥湿,辛能散气,温能和气,同补气药则补,同泻药则
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橘络辛温,宣气通络,治络用为引经,酒炒用。橘红以皮行皮,兼能治表寒。橘皮性温,柑
柚皮性冷。
〔修治〕广东新会皮为胜,陈久者良,故名陈皮。福建产者名建皮,力薄。浙江衢州出
者名
衢皮,更次矣。去白名橘红,痰嗽童便浸晒,痰积姜汁拌,入下焦盐水炒济,和蜜炙。去红
曰橘白,疏通滞气,盐水炒用。化州陈皮,消痰甚灵,真者绝少,无非柚皮而已。橘皮下气
行痰,橘肉生痰聚气,一物也,而相反如此。橘皮纹细,色红而薄,内多筋络,其味苦辛。
柑
皮纹粗色黄而浓,内多白膜,其味辛甘。柚皮最浓而虚,纹更粗色黄,内多膜无筋,其味甘
多辛少。但以此别之,则不差矣。柑皮犹可用,柚皮则悬绝矣。
脾部药队〔泻脾次将〕
槟榔
内容:〔害〕能坠诸气,至于下极,气虚下陷者,所当远避。如脾胃虚,虽有积滞者不宜用。
下利
非后重者不宜用。心腹痛无留结及非虫积者勿用。疟非山岚瘴气者不宜用。凡病属阴阳两虚
,
中气不足,而非肠胃壅滞,宿食胀满者,悉在所忌。多食亦发热。岭南多瘴,以槟榔代茶,
损泄真气,所以居人多病少寿。
〔利〕苦辛温,入脾、胃、大肠三经。降至高之气,疏后重之急,攻痰癖,去肿胀,消
食积
而治疟,疗香港脚而杀虫,辛能破气,苦能杀虫。
〔修治〕浸透切片,近时方药,亦有以火煨焙用。然出生白槟榔,须本境可得,若他处
者,
必经煮薰,安得生者耶?
脾部药队〔凉脾猛将〕
大黄
内容:〔害〕经曰∶实则泻之。此大苦大寒峻利之性,猛烈之气,长驱直捣,一往直前,苟非
血分
热结,六脉沉实者,切勿轻与推荡。大黄乃血分之药,病在气分,及胃寒血虚,并胎产而用
之者,是为诛伐无过矣。凡病血闭由于血枯,而不由于热积;寒热由于阴虚,而不由于血积
;症瘕由于脾胃虚弱,而不由于积滞停留;便秘由于血瘀、血燥、肠燥,而不由于饮食停滞
;女子少腹痛,由于厥阴血虚,而不由于经阻老血,瘀结滞下者不宜用。初起即属胃虚,当
以补养胃气,清消湿热为本,而不可妄加推荡,当谨慎分别。若轻发误投,损伤胃气,多至
危殆,戒之戒之!
〔利〕大苦大寒,入脾、胃、心、肝、大肠五经。泻有形积滞,水食痰结者宜之。有拨
乱反
正之功,得峻快将军之名。清血分实热,血瘀血逆者宜之。
仲圣泻心汤,治心气不足而吐衄,乃心气不足而包络肝胆与胃之邪火有余,虽曰泻心,实泻
经血中伏火也。又心下痞满,按之濡者,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亦泻脾胃湿热,非泻心也。病
发于阴,下之则痞满,乃寒伤营血,邪气乘虚结于上焦。胃之上脘当心,故曰泻心,实泻胃
也。病发于阳,下之则结胸,乃热邪陷入血分,亦在上脘,大陷胸汤丸皆用大黄,亦泻脾胃
血分之邪。若结胸在气分,只用小陷胸汤,痞满在气分,只用半夏泻心汤。
〔修治〕川产如锦纹者良。洗切片,浸取汁,冲入药。制用酒浸,或酒拌蒸,则性缓而
能上
行。邪热之在上者,借酒行之,以成勋也。生熟之力不同,生用更峻。欲取通利者,不得骤
进谷食。大黄得谷食,不能通利也。
脾部药队〔凉脾猛将〕
黄芩
内容:〔害〕凡苦寒性燥,功能除热,而非补益之品。但无湿者,如脾肺虚热,及中寒作泄,
中寒
腹痛,肝肾虚水肿,血枯经闭,肺受寒邪喘嗽,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漏皆忌。胎前若非实
热而服之,因损胎元矣。
〔利〕苦寒,中虚而大者曰枯芩,泻肺火,清肌表之热,并理目赤,疔痈。坚实而细者
曰条
芩,即子芩,泻大肠火,治 痢腹痛,兼可安胎,亦治上焦风热湿热,利水。二芩俱兼入脾
经,苦能燥湿,泄热下气也。轻飘者上行,坚重者下降,不可不别也。柴胡退热不及黄芩,
柴胡苦以发之,散火之标,黄芩寒以胜热,折火之本。
若饮食受寒,腹中痛,及饮水心下悸,小便不利,而脉不数者,是里无热也。
〔修治〕得酒炒则上行,得猪肝汁炒,除肝胆火,得柴胡退寒热,得芍药治下痢,得桑
白皮
泻肺火,皆取苦寒泻有余之邪。
脾部药队〔凉脾猛将〕
栝蒌
内容:(见肝部泻将)
脾部药队〔凉脾次将〕
川黄柏
内容:〔害〕固能除热益阴,然阴阳两虚之人,病兼脾胃薄弱,饮食少进,及食不消,或兼泄
泻,
或呕
恶冷物,及好热食,肾虚天明作泻,上热下寒,小便不禁,少腹冷痛,子宫寒冷,血虚不孕
,阳虚发热,瘀血停滞,产后血虚发热,金疮发热,痈疽溃后发热,伤食发热,阴虚小水不
利,痘后脾虚,小水不利,血虚不得眠,血虚烦躁,脾阳不足作泄等症,法并忌服。必尺脉
洪大,按之有力方用之。苦虚火误服,有寒中之变。
〔利〕苦寒,入脾、肾、膀胱、大肠四经。统凉三焦,泻龙火而救水,利膀胱之湿热。
佐以
苍术,理足膝之痹痛。渍以蜜水,嗽口舌之生疮。
〔修治〕川产肉浓色深者良。生用降实火,炒黑止崩带。酒制治上,蜜制治中(蜜炙,
庶不
伤胃),盐制治下。
脾部药队〔凉脾次将〕
山栀子
内容:(见心部泻将)
脾部药队〔凉脾次将〕
知母
内容:〔害〕伤胃滑肠,令人作泻,凡阳痿及易举易泄,脾弱,饮食不消化,胃虚不思食,肾
虚溏
泄等症,法并禁用。士材云∶苦寒肃杀,非长养万物者也。世以其滋阴,用治虚损,则如水
益深矣。
〔利〕辛苦寒滑,清肺热,泻肾火之有余,入二经气分。润肾燥滋阴,消痰定嗽,止渴
除
烦,兼能安胎,利二便,消肿,为凉脾胃大肠之品。知母须,其根也,力薄而苦寒性减。
〔修治〕二八月采根,凡用拣肥润里白者,去毛切,得酒良。上行酒浸焙干,下行盐水
拌焙
。忌铁。
脾部药队〔凉脾次将〕
净银花
内容:〔害〕其气寒凉,凡虚寒体及脾胃薄弱者勿服。恐有寒中腹痛,便溏泄泻之患。痈疽溃
后宜
少用。经谓寒则血涩,不易收敛也。
〔利〕甘平,入脾肺,解热化毒,疗风养血,除利宽膨。净银花性加凉而解热化毒之力
更胜
。忍冬藤,甘寒无毒,祛风解毒,而舒筋结。
〔修治〕四月采花阴干,不拘时采。藤干者不及生者力速,酿酒、代茶、熬膏并妙,蒸
露尤
佳。
脾部药队〔凉脾次将〕
武夷茶
内容:〔害〕寒胃消脂。酒后饮茶,引入膀胱肾经,能令人腰脚膀胱冷痛。患瘕疝水肿拘挛,
空心
尤忌多食。发黄消瘦,使人不睡,多成饮症。
〔利〕苦甘微寒,入心、肺、脾三经。下气消食,去痰热,除烦渴,清头目,利小便,
解炙
爆油腻之毒,消痔漏等疮。
武夷茶,消食偏长,饮之宜热。冷则聚痰。与榧肉同食,令人身重。
〔修治〕三四月采,焙干,芽尖入药。
脾部药队〔温脾猛将〕
制附子
内容:〔害〕大热纯阳,其性浮多沉少。若内真热,而外假寒,阴虚内热,血液衰少,伤寒,
温疫
,热霍乱,阳厥等症,投之靡不立毙。谨列其害于后。医师令命,宜深凿之,亦人之大幸也
。凡病患一见内热口燥,咽干口渴,渴欲引饮,咳嗽痰多,烦燥,五心烦热,恶寒,阴虚内
热外寒,虚火上攻齿痛,脾阴不足,以致饮食无味,小便黄赤短涩及不利,大便不通或燥结
,腹内觉热闷,喜饮冷浆及鲜果,畏火及日光,兼畏人声及木声,及虚阳易兴,梦泄不止,
产后发热,产后血行不止,及恶疮臭秽,小产憎寒壮热,中暑厥晕,阴虚头晕,中暑暴泄,
利下如火,赤白带下,小儿中暑伤食作泄,小便短赤,口渴思饮,血虚腹痛,按之即止,火
炎欲呕,外类反胃而恶热焦烦,得寒暂止,中热腹中绞痛,中暑霍乱吐泻,或干霍乱,或久
疟寒热并盛,或赤白浊,赤白淋,尿血便血,血崩,吐衄,齿衄,舌上出血,目昏神短,耳
鸣
,盗汗,汗血,多汗,恶热,老人精绝阳痿,少年纵欲伤精,以致阴精失守,妇人血枯无子
,血枯经闭,肾虚小便余沥,血虚大便燥结,阴虚口苦,舌干,心经有热,梦寐纷纭,下部
湿热,行履重滞,湿热痿痹,湿热作泻,湿热香港脚,小儿急惊内热,痘疮干焦黑陷,痘疮火
闭不出,痘疮皮薄娇红,痘疮因热切牙,痘疮挟热下利,痘疮余毒生痈,中风僵仆不语,口
眼歪斜,语言蹇涩,半身不遂,中风痰多神昏,一切痈疽未溃,金疮失血发痉,血虚头痛,
偏头风痛,以上男女内外小儿约数十症,属阴虚及诸火热,无关阳弱,亦非阴寒,法所均忌
。倘误犯之,轻变为重,重者必死。临症施治,宜谨审之!世徒见其投之阳虚之侯,服之功
效甚捷,而不知其用之阴虚如上诸病,亦复下咽莫救,枉害人命,可不慎诸。
好古云∶用附子以补火,必防涸水,若阴虚之人,久服补阳之药,则虚阳易炽,真阴愈耗,
精血日枯,而气无所附丽,遂成不救者多。
〔利〕甘辛热,入脾肾,通行诸经。补元阳,益气力,坚筋骨。治心腹冷痛,寒湿痿 ,
足
膝瘫
痪,坚瘕症积。能坠胎,热而善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禀雄壮之质,有斩关之能;引补
气药,以追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以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以驱在表之风寒;引温运
药,以逐在里之冷湿。退阴益阳,祛寒湿之要药也。生附子,毒紧功烈。附子尖,宣吐风痰
,其性锐达。制川乌,性稍缓于附子。生川乌,毒紧功烈。制天雄,辛热入肺肾二经,除寒
湿痿 ,强阳壮筋骨。生用则发散,熟用则峻补,生用须如阴制之法,去皮脐入药。
〔修治〕十一月播种,春苗生,九月采根者乃佳。初种之小者为乌头;附乌头旁而生为
附子
;又左右附而偶生者,为鬲子;附而长者,为天雄;阳而尖者为天锥附;附而上出者为侧子
;附而散生者,为漏蓝子;皆脉络连贯,如子附母,而附子以贵,故专附名也。川产为胜,
土人以盐腌之,则减其性。陕西出者名西附,体坚而外皮光洁;四川出者名川附,体松而外
皮多细块,以皮黑体圆底平,八角顶大者良。煎甘草汤,浸令透,然后切片,慢火炒黄,而
干放泥地上出火毒。有用水浸、面裹、煨令发折,则虽熟而毒仍未去,非法之善者。有用黑
豆煮者,有用甘草、盐水、姜汁、童便煮者,恐煮之气味煎出,其力尤薄。且制之不过欲去
其毒性耳,若用童便,是反抑其阳刚之性矣。尤非法之善者。惟用甘草汤泡浸,则毒解而力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