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山流水-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展的促动之下相应提高。与此同时,世界科技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以数字网络、软件和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正在经历自工业革命以来最为剧烈的变革。科学技术进入了令人目不暇接的创新密集时代。而近几十年来,人文知识在世界范围内都相对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中国,“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一段时间长期盘踞在人们的头脑中。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给科技工作者以思维冲浪般的兴奋和挑战,对全世界青年俊才构成强大的吸引力。相比之下,现代人文知识体系的发展与科学知识体系的发展产生严重不平衡,也就不足为奇了。科学、技术、市场一片莺歌燕舞,社会财富激增,大部分人的生活质量迅速提高。这是科学的贡献。但我们同时也注意到,人类为社会的快速发展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文化的冲突,信仰的缺失,战争、饥饿和贫穷的存在,资源的掠夺性使用,环境的破坏,极端(恐怖)主义的暴行,功利主义的盛行乃至科学技术自身的伦理问题和腐败现象也凸现出来,甚至愈演愈烈——人类面临着深不可测的发展危机!人类急需要解决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急需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急需规范自身的行为,急需明确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急需找到主客体和谐发展的新的法则。以上种种,正是人文缺失的显著征兆。于是,科学与人文相互通融、协调发展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科学和人文,是人类文明发展中两条并行不悖的主脉。科学一词来源于西方,内涵十分丰富,这里取“反映客观世界(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之意(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由此定义可见,科学的旨趣是探究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类比古老的中国哲思就是求证“天道”。人文一词最早见之于《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指诗书礼乐及其教化。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人文一词都包含着“人”和“文”两重含义,即包含着“理想的人性”和“文化的教化”两方面的内涵。很显然这是一个表达个体理想的人性及其培养、群体和谐发展的要求及其形成,以及与之相应的学科知识体系的词汇。类比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人文所追求的当属“人道”的范畴。从理论上讲,科学强调逻辑和理性,帮助人们摆脱愚昧、认识真理,提供知识和方法,增强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物质财富的增加,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因此,科学更具有刚性,更能解答或解决实际问题;人文强调和谐和感情,关心人的精神世界,引导人们追求善和美,赋予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科学活动本身以意义和价值的导向。因此,人文更具有柔韧性、渗透性、包容性和导向性。如果科学有人文相辅,就可以更加明确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明确正确的发展方向,在创新思维上有所启迪;如果人文有科学支撑,就可以更加严谨和厚重,避免模糊和玄虚,在研究、创作、知识的传授和考察方法上有所借鉴。科学与人文相互融合,即在此层面上实现“天人合一”,可以刚柔相济,相互借鉴,相辅相成,有利于彼此的健康发展,并共同推进社会的进步。理论上是如此,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前面我们分析了片面重视发展人文或片面强调科技的社会后果。历史上也有人文与科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正面经验。世界上有许多大学者集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乃至诗人于一身,许多顶级的科学家与文学艺术家都能相互理解,结为知音。爱因斯坦还说过:“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这些都进一步说明,科学与人文在本质上的相通,两者的融通有利于互补,有利于人的境界的提升。    
    今天,人类正面临着一系列发展的重大课题,集中体现在:人口、资源、环境,还有质量。这四个方面的问题都不是单纯的科学问题或者人文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也都不能单纯依靠科学或者人文,而必须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特别是科学与人文两大类知识体系的交叉融合才可能解决。人口问题是世界的问题,更是中国的问题。人口的控制和优生优育,既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也需要思想观念的支持。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既需要科学的教育和管理,也需要精神的关怀和引导;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和日益枯竭使人类发展面临困境。而资源的控制使用和优化配置,既需要科学的管理调配,也需要提高人的认识和素质;环境的恶化触目惊心,既有天灾也有人祸,许多问题甚至已分不清几分是天灾几分是人祸。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既需要科技投入,更要靠人的自觉意识和自爱自律。    
    质量问题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焦点问题。如果说在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中,科学和人文两方面所占的分量难分伯仲,那么在质量问题中,可以说绝大部分、甚至根本的问题是人文范畴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中,各类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决定了人们生活的质量,甚至维系着社会的安全。物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既要靠科技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更要靠法律与道德的管约。而精神产品的质量,更是直接取决于创作者与传播者的思想水平和精神境界。因此说,质量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人类文明的堤坝。质量决定了社会发展繁荣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可续性。质量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所有上述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第四部分科学与人文共同的使命(2)

    因此,科学和人文的融合是两者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科学与人文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关照世界,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互为参照,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科学与人文的发展各成体系,人才培养各有套路,形成了两个知识的阵营。长期以来,两个阵营之间缺少通融,缺乏了解和理解。而从历史和本质上考察,无论是科学还是人文,在它们表面的差异后面隐藏着更为深刻的关联,那就是它们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的思想形式和不同的思想领域,在本质上,科学与人文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人类社会。今天,既然科学和人文自身有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也有将其融合发展,交汇出一个“完美的世界”的外在需求,我们就有责任主动做好消除隔膜、促进融通的工作。而这一融通的实质,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就是在知识的构建和运用、人才的培养和人的发展问题上,实现“天人合一”,从而共同推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当前,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观念在精神上与古老的“天人合一”命题遥相悬契,当然它已包含了丰富的时代内涵。回望人类几千年文明史,人类在发展观念上基本走过了一条从“听天由命”到朴素的“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人天交相胜”,再到“科学的发展观”的螺旋上升的道路。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天人合一”才能使人类社会的发展真正走上哲学意义的“科学”之路。只有天人合一,科学地发展,才能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也解决发展的意义和价值问题。    
    大哲学家康德说,“在我之上,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对“灿烂星空”的追问和对“道德律令”的追寻正日益成为我们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让科学与人文携起手来,共同探究“天人合一”的时代内涵,共同推进社会的科学发展,共同完成它们相同的使命——发展充满人文关怀的科学技术,发展具有科学精神的人类道德。未来的世界应该是一个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和谐发展的美好世界!    
    谢谢大家!    
    张国伟:管校长和冯老师的报告很好,有些共识和相同的。现在中央领导提出以人为本,并作为国家的一个根本大事。我想从社会发展,特别是从我们国家来说,长期的封建社会积淀,封建文化意识根深蒂固,有很多的紧迫问题要解决,其中以人为本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需要根本上的思想变化。但是根据超前意识,只提到以人为本,而对自然的问题放在什么位置?尚应从人类社会发展、国际形势发展和治国大政方略超前意识思考,需从根本上考虑,树立这个意识。从西方国家第二次工业化来说恐怕已不仅仅是人为本的问题,我们怎么样考虑这个问题?第二,我们国家实际上现在在实现工业化,或者说第一次现代化与第二次现代化同时并举进行,我们不可超越那个工业化,但是我们又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然而我们又需要跨越式的发展,进行第一次、第二次现代化,具有双重压力。除了社会性政治、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问题之外,还有生态、环境、能源、资源问题,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自然问题放在我们国家的大政方略上,超前意识如何思考?放在什么位置上?尚应认真对待思考!    
    管华诗:张老师这个问题是我们科技界和所有人文社会科学,所有知识分子关心的问题,也是国家一个大事。对科学和人文的定义方面,和它在整个大自然界中占的位置,有两句话给我印象很深:第一,我们人类社会是整个统一的大自然界当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第二,人和人的意识是这个大自然当中的最高产物。所以我说第一个就是人和人组成的社会,是大自然组成当中的特殊的部分。现在我们人活着的目的,最高的追求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最高的追求就是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健康地活着,健康长寿,这就是我们最高的追求。但是在发展过程当中,正因为它是大自然界的一部分,现在我们科学技术是推动这个社会发展的动力,如何正确运用自己手中的工具,做到这个特殊部分和大自然界的统一,这是我们现在考虑的问题,考虑的焦点。现在的人文科学观,科技这个角度是不是这么来想?昨天也有好几位老师发言,有一句话,就是我们人的能力很强。强到什么程度?强到我们可以在一定限度之内、一定历史条件之下,可以发现一些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虽然很强,但是有限的。有能力来获取更多的财富提高人的生活,现在是这样的。我个人认为这种强的能力和自己的欲望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欲望已经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这样带来一些后果,所以北京中国科技馆王馆长有一句话,他说在一定限度上地球可以养活我们人类,但是地球不能承载人类的贪念。我就谈这么一点我自己的看法。    
    1939年8月生,山东夏津人。1964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品加工专业。现任山东省科协主席、中国科协常委、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兼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第三届专家顾问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及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水产学会、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海洋生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及海洋药物与食品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特别是对海洋多糖化学及其开发研究有较长时间的积累;开创了我国海洋药物新研究领域,研制发明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我国第一个现代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PSS),又相继成功研制了“甘糖酯”、“海力特”、“降糖宁”等海洋药物及“降糖乐”、“海利心藻维微胶囊”等系列海洋生物工程制品;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海洋药物化学本科专业,并逐步形成了我国海洋药物领域惟一的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建成了海洋药物研究开发、工程化、产业化的相对完整的配套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基本实现了产业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我国海洋制药业雏形的形成做出了基础性贡献。目前,主持研制的两个国家一类新药已进入Ⅱ期临床研究。已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3项,申请并受理的国家发明专利25项;曾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励10余项。


第四部分科学与文学及艺术的关系(1)

    邱华栋    
    科学与文学以及各种艺术的关系如何?在这次科学家和文学家对话会召开之前,我确实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这给了我思考这个问题的一个机会。    
    过去很长时间,我隐约觉得,科学和文学也许完全是敌人,甚至是势不两立的劲敌。你看,似乎现在科学正在以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把人类引向万劫不复的深渊,一些似乎十分危险的技术,比如克隆人技术、基因技术,正在前所未有地改变人类固有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人类对自然一贯的认识。    
    科学还是邪恶的,各种可怕的技术,比如核技术、生物技术假如用来对付人类自己,那就是一场场巨大的灾难。    
    科学是非人性的、不讲究人性,在科学所推崇的理性背后,实际上是对人性和人文精神的漠视与鄙视,科学就像是一头盲目但是野蛮的怪兽那样,不知道会把人类往哪个方向牵引。    
    而科学感兴趣的是冰冷的概念和冰冷的技术,恰恰是文学所需要回避的,因为这是与文学的性质相对立的。    
    科学强调改变自然,因此不断地改变着我们人类的生存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世界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    
    而文学所不断关注和揭示的人性问题,千百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科学是冷冰冰的,文学是热乎乎的;科学是理性的,文学艺术经常都是非理性的;科学是讲规律的,文学艺术以打破各种规则为乐。    
    科学是破坏乃至改变我们的人性的,文学却是最大限度地发现和再造人性;科学是可以测量的,而文学艺术完全是混沌的。    
    科学是不关心个体生命的,甚至拿个体生命来做科学实验,而文学,则是以个体生命在具体的社会和历史情景中的生存来作为书写的基础。    
    科学不断地使人类的生活速度变快了,可是文学和其他艺术,则希望人类的生活节奏放得缓慢一些。    
    科学,就像是潘多拉的盒子那样,在被打开了之后,正在通过各种技术革新,在一种对未来的期许和允诺中,把人类逐步引向不知不觉的快乐的自我灭亡。    
    科学,也许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一种热寂状态,也就是熵的世界观——一种物质的无限繁殖,最终导致人类被物质淹没的寂灭的世界观。    
    ——你看,在我的潜意识里面,我发掘出来了这么多对科学的偏见和成见,无知和仇恨。    
    那么,科学和文学以及各种艺术之间,是不是真的有着天然的隔阂、天然的彼此警惕、天然的鸿沟存在呢?    
    科学和文学以及其他艺术,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犹如人类的左手和右手。    
    可是,我又发现,科学的进步,同时也在不断地推动着文学和各种艺术的变化发展,可以说,每一项科学的发现,每一项科学的进步,间接地导致了文学艺术本身的巨大的变化。    
    比如英国蒸汽机导致的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和欧洲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之英国的小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自然主义文学流派。    
    一战和二战的军事技术的发展,使欧洲文明经受了毁灭性的考验,产生了存在主义、荒诞派等各种文学艺术思潮。    
    二战之后,美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美国社会的面貌和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直接产生了美国所谓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思潮的产生。出现了大量新的文学和艺术流派,比如波普艺术。    
    如今的生物技术革命和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作家和艺术家的世界观和看待世界的根本方式。    
    而科学和文学,以及其他各种艺术,也有很多共同点。比如,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也造就了文学以及艺术本身的巨大变化:有了高科技支持下的网络,也出现了网络文学和虚拟电子文本。    
    有了手机和短信文学,有了各种光电子技术,也有了各种各样的传媒艺术、视像艺术和装饰艺术。    
    可以说,有了科学的每一种巨大的改变人类行为的技术进步,同时就有着文学和其他各种艺术,在表现内容与表现形式上的巨大的变化。    
    而科学讲灵感和灵机一动,文学也讲灵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