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3-医碥-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之三·杂症

属性:痢由湿热所致。或饮食湿热之物,或感受暑湿之气,(不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 
倦,皆能致湿热。)积于肠胃,(不论何脏腑之湿热,皆得入肠胃,以胃为中土,主容受 
而传之肠也。)则正为邪 
阻,脾胃之营运失常。于是饮食日益停滞,化为败浊,胶粘肠胃之中,营运之机, 
益以不利。气郁为火,与所受湿热之气,混合为邪,攻刺作痛,此痢症所以腹痛也。 
(旧谓肺金之气,郁于大肠间,盖以气属肺为言耳,不必泥定是肺气也。实热者,火性急迫, 
不得宣通,其痛必甚。 
虚寒则痛微,盖寒闭则痛甚,寒开则痛微。痢者虽滞而不畅,终是开而非闭,虚者少气, 
不甚壅故痛微。)邪能伤 
正,伤在血分则便血,曰赤痢。(当与肠风参看。)伤在气分则便脓,曰白痢。(脓有二∶一 
则胃中津液, 
一则水谷汁浆,均为邪火煎熬成脓。观饭食腐败,往往化为白脓可见。而津液稠浊, 
上出为痰,下出为脓,尤其明 
着。景岳谓是肠间脂膏剥刮而下。不思肠胃之里,并无脂膏,止有涎沫,观猪肠可见矣。 
又大肠合肺主气,小肠合 
心主血,故古谓血从小肠来,脓从大肠来,不必泥也。)若血气并伤,则赤白兼见。 
又或湿盛血 
败而色如豆汁,或热极而色见紫黑,(黑而光如漆者,为瘀血,有血丝者亦然。)或久 
痢而元气虚 
弱,湿痰败浊,色尘腐如屋漏水。(中原盖屋用泥,故漏水尘浊晦黑。)或证转虚寒,色如鱼脑, 
如鼻涕,如冻胶。(色同白痢,但有初起后剧,及寒热不同。)或脏腑败坏,面色 
如死猪肝鸡肝, 
(其色青黯。)此痢之所以有各色也。气既郁滞肠中,则欲升不升,欲降不降,忽而下逼, 
火性迫促,竟若不及更衣,然欲降而不能降,虽就圊却无所出。(气郁不宣,则胶固之积不 
出,即日食之糟粕,亦销铄胶粘,所出无几。)不降而偏欲降,才净手又要更衣,急迫频并,最是 
恼人,是为里急。邪迫肛门,气凝血聚,因而重坠,(亦有脱滑者,必病久乃见。)是为 
后重。痢本湿热,痢久阴伤,湿热转成燥热,肛门如火,广肠血枯,虽极力努责, 
(责,求也,努力以求其出也。)而糟粕干涩,欲出不能,但虚坐而无所出,是为虚坐努责。泻 
痢皆由于湿,而湿有寒热,皆能作泻。痢则因湿热,(若是寒湿,即当洞泄,无结滞不通, 
欲出不出等证。)谓痢有因寒湿者,谬也。均之湿热,而或泻或痢,何也?曰∶泻因湿热 
骤盛,火性急速,遽迫水谷暴下,不及蒸为腐败,倾盆而出,肠胃即清,故无胶固 
垢积。积滞既无,气行弗碍,浊降而清随升,故无里急后重。病发既速,则血 
气未伤,故无赤白血脓。痢则初起湿热尚微,积渐乃盛,盛而后发,为日既久, 
遂蕴酿出如许证候耳。有先泻后痢者,因湿少热多,湿已泻出,热尚未除,且 
泻久亡阴,阴虚又复生热,湿火转成燥火,刮逼肠垢与血而下,故转而为痢也。(古 
谓此为脾传肾,以脾恶湿,肾恶燥。此证先湿伤脾,后燥伤肾,故曰脾传肾也。其病为进, 
贼邪也。)有先痢后 
泻者,因湿多热少,痢久热去,而湿犹存。火与元气不两立,邪热既去,则正气得 
复,正不容邪,所余垢积与湿,至是尽行扫荡,(热邪在中,肺气被壅,热去则肺气 
下行,化水四 
布,有若时雨,沟浍皆盈,垢积尽荡矣。)故转为泻也。(此为肾传脾,其病为退,微邪也。) 
夏时受邪,至秋病发,或疟或痢,其流虽异,其源则同。(盖夏月感受风凉,喜 
食生冷,风寒客于肌肤,邪正杂处,生冷停于肠胃,湿热相蒸,其时腠理开通,未至 
郁闭,胃气升发,未至遏抑。 
至秋而气敛火降,邪在肌肤者,被敛而内蒸为疟,在肠胃者,被降而下迫为痢也。) 
疟痢并作者,如疟止痢 
甚,加腹痛,饮食少进,此虚寒也。疟之止非真止,乃阴胜而阳不敢与争耳,补中 
益气汤(见气)加姜、桂。一服愈,如痢止疟复作,乃阳得补而渐伸,能与阴争,故疟复 
作,吉兆也。再服前方,以助微阳之力,加附子五钱,一证并除。按此说甚是,然 
岂无热陷于里,不与阴争,又岂无热胜寒衰,阴不敢争,故疟止痢甚者乎?一隅三 
反,是在明者。(再按疟痢并作,必先治疟,以表有风寒,宜先解表。若先治痢, 
恐虚其里,致表邪内陷也。) 
疟后痢,乃余邪内伏,或脾气虚下陷使然,谓之似痢非痢。痢后疟,乃气血两 
虚,气虚则恶寒,血虚则发热,故寒热交争,谓之似疟非疟。二者俱作虚 
治,并用补中益气汤。 
凡痢证,有身热者为重,若兼外感者,(外感风寒郁为湿热致痢。)不在此论。苟非外 
感,而初起身热,是毒盛于里而达于外也。久痢身热,是阴虚而阳越于外也,故皆 
为重证。 
呕逆为火邪上冲,亦不宜见此,即防噤口。 
噤口,有因积垢壅滞,有因宿食不消,有因热毒上冲,有因停饮上逆,有因 
兜涩太早,邪反上干,有因过服寒剂,伤败胃气,以致饮食与药俱不能入,入即 
吐,此为危候。胃惫气陷,绝不思食者,不治。 
屡止屡发,经年不愈者,名休息痢。多因兜涩太早,积热未清。或过服寒凉, 
元气下陷,肾虚不固所致。 
时行疫痢,当求其时气而治之。盖必有彼此相同之证候,即其气也。(如皆见身肿, 
即为时气之湿也。) 
凡痢初起,必无寒证。然其人平素阳虚,元气衰弱,又复过食生冷,以致火郁 
蒸成湿热,其标虽热,其本则寒,治当求本。若夫病久气虚,或过服凉剂,转为寒 
证,固甚多矣,所当细察。如始见烦渴引饮,喜冷畏热,小便赤涩,面色黄赤,手 
足温暖,脉见数盛。久之则心不烦,口不渴,即渴而喜热饮,小水由赤而黄,由黄 
而白,面色亦转青白,手足不温而冷,脉变虚弱,则证转虚寒无疑。虚实当辨。如腹痛拒 
按者为实,喜按者为虚。脓血稠粘,数至圊而不能便者为实,不及拈衣而即泄出者 
为虚。未经泻荡而后重者为实,已经泻荡而仍后重者为虚。邪实之重,粪出少减, 
(名粪前坠,滞也。)少顷又重;(邪未尽也。)虚滑之重,粪出愈甚,(名粪后坠。)少顷略 
可。(较愈甚时略松 
也,气复升故也。)凡痢中所有之证,如烦渴,咽干,舌黑,肿胀,悉有虚实之殊,无 
得概指为实,当细别之。 

卷之三·杂症痢
脉法
属性:痢为里证,脉宜沉恶浮,(有表邪者不在此论。)宜细恶大,(初起邪盛者 
不在此论。)宜缓恶弦。 

卷之三·杂症痢
治法
属性:初起宜利湿清热, 通积滞。若久痢亡阴,湿转为燥,则利湿又在所禁。(不特此 
也,湿不盛者,初起亦不可利,恐致津液干涸,邪热愈炽,不救。)本寒标热, 
证见阳虚,则寒剂又 
在所禁。旧积已去,新积旋生,则下剂又在所禁矣。(积去而复生者,血气凝滞故也,但当调其 
血气耳。不特此也,旧积而挟虚亦不可下。丹溪治叶氏,先补完胃气而后下之。再按积垢 
胶固肠胃,与沟渠 
壅塞相似,刮磨疏通则可,木香槟榔丸之类是也。轻用硝、黄、牵牛、巴豆等,辟以清水荡壅 
塞之渠,安得疏畅。 
必壮实人初起,始可以一下而愈,胃气弱者不宜。) 
利湿,五苓散(见伤湿)、益元散(见伤暑)等。清热,香连丸、白头翁汤等。荡积,承气 
汤(见大便不通)、芍药汤、利积丸、导气汤。脉浮大忌下。调气,霍香正气散(见中风) 
加木香,吞感应丸(见伤饮食)。血痢加黑豆三十粒,黄连阿胶丸、白头翁汤、香连丸、 
苏合丸。(见诸中。)和血,芍药汤。腹痛,紫参汤。肺气郁于大肠,苦梗发之。或食粥 
稍多,或饥甚方食,在中作痛,白术、陈皮各半,煎汤和之,仍夺食。伤冷水,泻 
变痢,腹痛食减,躁热困软,茯苓汤。脉弦,或涩或浮虚,建中汤。(见劳倦。)当归、 
芍药、甘草,能和腹痛。里急,宜行气清火。后重,宜调气,木香、槟榔。宜下其 
积滞,下坠异常,积中有紫黑色,又痛甚,为死血,桃仁泥、滑石粉行之。荡积后 
仍重,为大肠滑坠,余邪未尽者,升消散,兼升兼消;已尽,宜御米壳等涩之,加 
升麻以升其阳。按东垣云∶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或少有脓血,慎勿利之, 
宜升阳除湿防风汤(见血)。此当是湿热郁闭,上气不通所致,故升其阳而便自下。古云 
大便不通用升麻,即此意也。虚坐努责,血虚肠燥不能出,当归为君,生血药佐之。 
滑脱,桃花汤、断下汤、养脏汤、白术安胃散。固涩药中须加陈皮为佐,恐太涩能 
作疼。甚者灸天枢、气海。凡痢初起,邪实,当去积滞,俟腹不痛即愈,不愈可用 
鸦胆丸止之。脱肛,诃子皮散。磁石末二钱,空腹米饮下,外用铁锈磨汤温洗。 
大孔痛,熟艾、黄腊、诃子烧熏之,食淡味自安。大孔不闭,葱和花椒末捣烂,塞 
谷道中。御米壳、诃子皮各一钱,为末,米汤下。噤口,以脉证辨之,如脾胃不弱, 
头疼心烦,手足温热,未尝多服凉药者,此乃毒瓦斯上冲心肺,所以呕而不食,宜下 
之。或用败毒散(见伤湿),每服四钱,陈仓米一百粒,姜三片,枣一枚, 
水一盏半,煎八分,温服。若其脉微弱,或心腹膨胀,手足厥冷,初病不呕,因服罂 
粟壳、乌梅,苦涩寒冷太过,以致闻食先呕者,此乃脾胃虚弱,用山药一味,锉如 
小豆大,一半入瓦铫内炒熟,一半生用,同为末,饭饮调下。又方∶石莲捶去壳, 
留心,并肉研为末,每服二钱,陈米饮调下。此疾盖是毒瓦斯上冲心肺,借此以通心 
气,便觉思食。丹溪用人参、黄连、姜汁炒,浓煎汁,终日细细呷之。 
如吐再吃,但一呷下咽便开,痢亦自止,神效。人参、黄连、石莲,煎汤徐呷,外 
用黄瓜藤茎叶经霜者,烧灰,香油调,纳脐中即效。仁斋用参苓白术散,(见泄泻。)加 
石菖蒲末,以道地粳米饮乘热调下。或用人参、茯苓、石莲肉,入些少菖蒲与之。 
愚谓莫妙于问病者所欲,食之即开。挟暑,自汗发热,面垢烦渴,呕逆,小便不通, 
香薷饮(见中暑)加黄连,益元散(见伤暑)。腹痛,食不进,六和汤(见伤暑)。 
藿香正气散(见中风)各 
半服。挟寒,外感风寒,先宜发表,仓廪汤汗之,次乃治痢。酒痢,葛根汤。久痢, 
或瘀血,或食积,或顽痰,或元气虚弱,当随证治之。丹溪治族叔,病虽久而神不 
瘁,小便涩少而不赤,两手脉俱涩而颇弦,自言胸微闷,食亦减。因悟必多年沉积, 
癖在肠胃。询其平生喜食何物,曰∶喜食鲤鱼,三年无日不用。此积痰在肺,肺为 
大肠之脏,宜大肠之不固也,当与澄其源而流自清。以茱萸、陈皮、青葱、 苜根、 
生姜煎浓汤,和以砂糖,饮一碗许,自以指探喉中,吐痰半升如胶,其夜减 
半,次早又服,又吐痰半升,而痢自止。又与平胃散(见伤饮食)加白术、黄连,旬日而安。 
愚按小便涩而不赤,非热也。非热而涩,则肺气为痰所滞,合之胸闷食减脉涩弦, 
知痰在肺也。休息痢,宜四君子汤(见气)加陈皮、木香,吞驻车丸。兜塞太早,有余积 
者,利积丸去之,后用神效参香散。经年累月,愈而复发,补脾不效,此系寒积在 
大肠之底,诸药不能到,故无愈日。用巴豆一味研炒,蜡丸,桐子大,空腹米汤送 
下七八丸,一服永不再发。感应丸(见伤饮食)亦佳。喻嘉言治周信川休息痢,阳邪陷入 
阴分,以布条卷成鹅蛋状,垫肛门,浓被围坐,热饮人参败毒散,(见伤湿。)良久又饮, 
遂觉皮间微有津润,令其努力忍便,不得移身。约二时久,病者心躁畏热不能 
忍,始令连被卧,病即减。改服补中益气汤,(见气。)旬日愈。盖内陷之邪,须提出之, 
以挽其下趋之势,又须缓缓透出,方为合法。凡久痢、久疟、久热等症, 
皆须识此意。劳痢,痢久不愈致虚,五心发热如劳证,蓣莲饮∶莲肉、山药各等分, 
赤多倍莲肉,白多倍山药。愈后异功散(见气),或平胃散(见伤饮食)加参、苓。清阳下陷, 
始则飧泄,久则肠 ,亦见里急后重,脓血相错,专用补中益气,(见气。)痢不治 
而自止。不效,是无火也,急用八味丸。(见虚损。)大瘕泄,亦见里急后重,红白杂,便 
则痛,欲小便大便先脱,欲大便小便自遗,或小便涩痛,或不通,或大小便牵痛, 
急用八味丸、(见虚损,)加故纸、肉蔻、阿胶治之,不可用痢门药也。说详《医贯》泻 
利门中。(参下淋症似淋非淋条。)刮肠,诸病坏证,久下脓血,或如死猪肝色, 
或五色杂下, 
频出无禁,有类滞下,俗名刮肠。此乃虚脱之证,若投痢药则误,六柱散去附子, 
加益智仁、白芍药,或可冀其万一。痢后风,足痛,或痹软,或胫肿,或 
膝肿,名痢后风。因痢后下虚,感受风湿,留滞关节所致。独活寄生汤(见腰痛),吞虎 
骨四斤丸(见香港脚),或大防风汤。外以杜牛膝、杉木节、白芷、南星、萆 煎汤熏洗。 
若恶血痢下未尽,留滞经络作痛叫号者,日久恐成鹤膝,四物汤(见血)。加桃仁、红花、 
牛膝、黄芩、陈皮、甘草煎,生姜汁研潜行散,入少酒饮之,数十帖。又刺委 
中出血。又方,松明节一两,乳香二钱,炒焦存性,苍术、黄柏各一两,紫葳一两 
半,甘草五钱,桃仁去皮不去尖一两,为末,每服三钱,生姜同杵细,水荡起 
二三沸服。若由下多亡阴而致者,补脾胃生血,忌用风药。 
用药禁忌∶初起忌温补,即胃气虚弱亦不宜,黄 尤禁,用之则发胀。忌 
兜塞,亦禁升麻,非元气下陷而用之,升毒上干,速死之道。忌利小便,非湿盛小便 
不通而利之,致津竭热炽,必剧。忌发汗,非表证而妄汗,致津涸热盛,必剧。禁 
酒,痢时酒则难愈,愈后酒则复发。 

卷之三·杂症
大便不通
属性:有热结者,热耗血液干燥,故结也。脉洪数,能食,(即仲景所谓阳结。)麻仁丸,四 
顺饮子吞润肠丸。若燥实坚,腹满痛,承气汤(见中气)治之。 
有寒结,冷气横于肠胃,阴凝不运,津液不通,故结也。脉沉迟,不能食 
腹痛。(即仲景所谓阴结也。)寒而实者,备急丸、(见伤饮食。)温脾汤。寒而虚者,半硫丸, 
姜汁调乳香吞之,或八味丸。(见虚损。)外用握药。 
有气秘,气壅滞不通,不升不降,其人多噫。实者破结导滞,木香、槟榔、 
枳壳、陈皮、杏仁等类。虚者(气虚不运故壅滞)补而行之,不宜破散,人参多用。若气 
阻隔不通,而见噎膈反胃等证者,人参利膈丸、四磨汤(见气)选用。仍分虚实治之,若 
气少气弱,无力推送,则惟有助气而已。(肺主气,肺与大肠为表里,气秘治在肺。) 
丹溪云∶肺 
气不降,则难传送,用枳壳、沉香、诃子、杏仁等。老人、虚人津液少,宜滑之, 
用胡麻、麻仁、阿胶等。 
有血秘,老人、(老人后门固,寿之征。)产妇(产后有秘至数十日者,勿亟通之)。 
血液干枯,或病 
后血虚,或发汗利小便以致津涸,(津亦属血。)均宜润剂,苁蓉润肠丸、更衣丸、四物 
汤(见血)、麻仁、杏仁辛润之品。又肾司二便,肾水虚燥,宜以六味(见虚损)滋水,少佐辛 
味以润之。若跌打损伤,瘀血凝滞,致气不行,而大小便不通者,破瘀导滞为主。 
有风秘,其人肠胃素有风,风能燥湿燥血,故大肠不润而结,搜风顺气丸(见中风)、 
滋燥养荣汤。 
老人气血多虚,察其脉浮虚者,气虚也;沉虚者,血虚也。凡结实难下之证, 
可用穿结药及妙香丸。(见烦躁。) 
燥屎巨硬,结在肛门难出,名直肠结,从导法治之。 
导法∶以蜂蜜炼成条,大如指,粘皂角末,油抹,入便门。寒结者加草乌头末, 
以化寒消结。热结者以猪胆汁导。 

卷之三·杂症
大小便不通
属性:证在危急,韭地中蚯蚓泥捣,和水澄清饮之,立通。又方,大黄、滑石、皂角 
各三钱为末,如小便势急,倍滑石,大便势急,倍大黄。又推车子七个,土狗七个, 
新瓦上焙干为末,以虎目树(即虎杖)。皮向东南者,煎浓汤调服。又皂角末、葱白连须, 
加麝香二分,蜜少许,捣贴脐下至毛际。湿热痰火结滞,脉洪盛,肢节烦疼,(湿热也。) 
凉膈散(见发热)、通圣散(见中风)。吐逆,二便不通,导气清利汤。痰隔中焦,气聚上焦不 
下,二陈(见痰)加木通,先服后吐。烧皂角灰为末,粥清调服。皂角去皮弦、琥珀各一 
钱,麝少许,神曲为丸,作二次服,用升提分利药送下之,立通。少顷未通,探吐 
之,无不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