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魔法语文--超级讲解(人教版 七年级下)-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趣味无穷,那么园中的乐趣定然比比皆是。写百草园的生活,不仅写 出了景物之乐,还写出了情趣之乐。寻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等,这些充满童稚、童趣的事,丰富了作者的童年生活。描绘景物抓住事物特点,写出了景物之“乐”,层次井然,条理分明。(3)过渡巧妙自然。    
    (4)这一段由上文“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自然引出关于“美女蛇”故事的插叙。这个故事惊险、刺激、生动、有趣,符合儿童心理,孩子们既爱听,又怕听,因此,对他们有极大的吸引力,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女蛇的故事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5)独立成段,点明教训,叙议结合巧妙、自然。(6)用儿童的口吻来写教训,既容易被人接受,又与百草园是儿童的“乐园”这个基调保持一致。从故事中得出“做人之险”这个道理,是作者的发挥,糅进成人的看法。最后点明美女蛇的故事是虚构的。(7)讲述冬天百草园的乐趣,主要通过捕鸟这个细节来表现。先以无味来作陪衬,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写雪地捕鸟,用“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中写出了儿童捕鸟的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8)尽管捕鸟的收获不是很多,但是这些都给爱玩的孩子带来无尽的乐趣,再次暗点“乐园”。(9)“不知道”和三个“也许是”是从儿童角度,对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进行种种推测。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Ade”和“我的”配合使用,真切地表现了“我”对百草园恋恋不舍的稚态和依依惜别的深情。    
    (10)按空间顺序介绍三味书屋的格局。时隔多年,描述得如此清晰,寥寥几笔,却使读者如同亲眼所见,可见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情是多么深厚。(11)对先生的刻画笔法洗练,如同一幅简笔画,展现了一个和蔼的老先生形象,同时也点示出作者对先生是极为恭敬的。(12)“很”想知道,而且是“详细地”知道,儿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多么强烈啊!(13)抢抓机遇,想破译心中的迷雾,却碰了一鼻子灰,自然引出下文的议论和叙述,同时这也是私塾教育的速写。(14)从儿童的眼光来议论,真实可信。既有对成年人老于世故的不满,更有对封建教育制度的含蓄的批判。(15)概述“我”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叙述简练。从先生对“我”态度的改变,可以看出先生非常喜欢勤奋好学的学生。(16)连用两个“也”,照应前文,说明这个园尽管不如百草园有趣味,但同学们却同样玩得有滋有味。(17)~(19)我们偷偷跑出去玩耍,老师并不责罚。两个“不常用”,可见先生还是比较开明的,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的。(20)(21)朗读是私塾教育的主要方法,作者在这里直接引用,再现了当时读书的情景,这情景给童年的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的内容陈腐、艰深,脱离儿童的实际。(22)“仰起”“摇”“拗过去”表现了先生读书时自我陶醉的情状。(23)先生读书入神时,学生“做戏”“画画儿”,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也反映了私塾教育给学生自由活动的天地太狭窄,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书没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和一个有钱的同窗“已经做了店主”,既是回忆,又幽默风趣。    
    整体把握·重点集释:    
    ●内容概述本文分为两个部分,两个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作者先从百草园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因为那里春、夏、秋景色迷人,到处充满勃勃的生机,那里有无尽的乐趣,有美丽动人、惊险刺激的美女蛇的故事。冬天的百草园还可以在雪地里捕鸟,那快乐、那情趣,自在其中。这一部分的生活,作者紧紧抓住“我的乐园”来写,满溢着生机和活力。接着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这一部分作者选取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既写出了单调、枯燥的读书生活,同时也写出在三味书屋里寻觅到的快乐,让人感受到私塾教育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    
    ●中心思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本文回忆了两种生活场景:百草园的“乐园”生活,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通过回忆,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同时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    
    ●写作特点1。描绘景物抓住特点,层次井然,符合儿童心理。本文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从形、声、色、味处着眼,春、夏、秋景皆备,视、听、味觉齐集,与下文写冬天的百草园一起构成为一幅完整的四季图,有力地表现了“我的乐园”。描写景物由整体到部分,由植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植物,转换有序,活泼多姿。2。善于联想。作者写何首乌而联想到成仙,写传说的赤练蛇联想到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写捕鸟便提到闰土的父亲,写学生读书而写到先生读书等。这些联想,使文章张弛有序,富有情趣。3。语言简练、生动传神。文章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再现了百草园的种种乐趣。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再现了百草园视听之乐。    
    


第一单元2 爸爸的花儿落了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    
    2003年7月,法国科学家夏尔及其同事,在《自然》杂志上撰文宣称:他们已经找到“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科学原因——在动物体内存在着一种化学分子2MB2,正是由于这种分子的存在,所以幼婴天生与母亲亲近些。不管这一发现最终能否被认证,但有一点,“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是被世人广泛认同的。但是,今天,我要为我们的父亲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深沉的爱,让我们懂得:人长大一点,就意味着多一份责任……英子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就是这样一曲颂歌。让我们一同走进父爱的篇章,为我们的父亲们献上一束鲜花,祝愿天底下所有的父亲永远健康。    
    ●作者简介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亲曾经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出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心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林海音创作颇丰,迄今为止,已出版了18本书。代表作有散文集《窗》《两地》,短篇小说集《烛心》《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等。    
    ●相关知识《城南旧事》简介——20世纪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寻找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文题资讯本文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从本文题目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实际上写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禀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    
    


第一单元3 丑小鸭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    
    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可他一生经历坎坷:7岁时,因为患了猩红病,导致耳聋。8岁上学,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仅读了三个月的书。贩过菜,卖过报。后来在母亲的教育下,他勤奋学习,努力实践,终于实现了他最初的愿望: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谈到成功的经验时,他说:“要成功,首先必须立定目标,然后集中精力向目标迈进。”是啊,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只要你坚定信念,永远不放弃对目标的追寻,你就一定会成为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作者简介安徒生(1805—1875)全名汉斯·克利斯坦·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安徒生一生创作了共计童话168篇,被译成80种文字。代表作有《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柳树下的梦》《幸运的贝儿》《皇帝的新装》等。    
    ●相关知识关于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故事情节往往曲折离奇,引人入胜;语言通俗生动;常常采用拟人的手法,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家具、玩具等可以写成有思想、有行为、有性格的形象,使它们人格化。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奇特的幻想性和强烈的夸张性。“丑小鸭”和“志”——“丑小鸭”原是世界知名的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一篇同名童话中的主人公,这位作为主人公的小鸭子被其他动物视为丑得出奇,因而处处受到歧视。安徒生用同情的笔触和诗一般的语言,把“丑小鸭”的遭遇写得生动感人,因而成为闻名世界的一个名篇,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事实上,这篇故事就是“言志”的作品。安徒生通过它象征性地描绘了他自己少年时代所经历的坎坷和难以想像的困难,以及他如何在这种逆境中奋斗不懈去实现他的“志”。因而这篇作品也就一直被认为是安徒生的自我写照——一篇自传。    
    ●文题资讯《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故事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叶君健译。有删节。丑小鸭是这篇童话的主人公,他奇丑无比,在经历种种磨难之后,终于变成了一只白天鹅。如今“丑小鸭”已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文学典故,成为激励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第一单元4 诗两首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会时时洒满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会不期而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哀,也不要哭泣,只要春天还在,只要生命还在,我们就应该坚信:阳光一定会再来。让我们一同踏上《未选择的路》去迎接阳光和风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就让它成为我们成长历程中的一次痛苦的历练吧。    
    ● 作者简介普希金(1799—1837),全名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近代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恰达耶夫》《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长篇小说《上校的女儿》等。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代表作有《少年的意志》《波士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岛》《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1949年出版了《诗歌全集》。    
    ●写作背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相关知识象征——象征是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它往往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文题资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诗题运用假设提出问题,激发人类去思考,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胸怀和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苦,比直接告诉人们答案,更具有暗示性和更丰富的想像空间。《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以此作为诗题,既点明本诗的写作重点是写那条未选择的路,又能深化诗歌的主题。通过诗人对未选择的路的吟咏与感叹,表达诗人对人生的选择问题的思考,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第一单元5 伤仲永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是韩愈对欧阳弈家训的一句话,意思是: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物,人不学就不懂得道理。的确,每个人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如果固步自封,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才能,最终就会像方仲永一样“泯然众人”。同学们,让我们一同解读《伤仲永》,牢记这个深刻的教训吧。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宋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现存著作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周官新义》《宋说》等。    
    ●相关知识人类的智商——人类的智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人的智力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作用的结果。因此,人的智力是有可塑性的,是可以改变的,特别是儿童、少年,可塑性更强。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只要个人努力,智力水平就会提高。相反,若是周围环境不好,所受到的教育不利,个人又不努力,智力水平就会降低。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被老师称为“头脑迟钝”的学生,但后来经过他刻苦努力,一生共有1000多项发明,被称为“发明大王”。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意思是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我国古代的随笔常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观点。这种随笔的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意境隽永,值得玩味。    
    ●文题资讯《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伤,哀伤。本文是一篇随笔,以《伤仲永》为题,写可“伤”之事,论“伤”之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一个神童“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并借此说明后天教育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6 黄河颂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世应难继此才。”一代代文人墨客,面对滔滔黄河,无不激情澎湃,用他们如椽之笔,为黄河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颂歌。抗日战争期间,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雄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响了时代的最强音。今天,就让我们踩着那雄健有力的节拍,再一次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颂》吧!    
    ●作者简介张光年,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笔名光未然、华夫,1913年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出版《街头创作集》,第二年三月创作《黄河大合唱》。1940年后写出长篇叙事诗《屈原》《阿细的先鸡》《阿细人的歌》等。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主编。曾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常务书记。    
    ●写作背景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月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