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次蹲下去又站起来。后来,我们才知道,因为这一天艰苦的劳动,很多人付出了代价,但没有人后悔。这一行有太多让人感动的故事。
第二部分协格尔的垃圾河(5)(图)
晨晨在晓林姐扶助下爬上去捡垃圾 安东摄
很快,一个垃圾袋就装得满满的,于是一个袋子又被传上来。由于山沟非常狭窄而陡峭,积存的垃圾很多,大家只能一边注意脚下可能滑落的碎石,一边尽可能地弯腰捡起所有的垃圾。不多会儿,所有的垃圾袋都几乎装满了,于是只能用脚拼命把垃圾向下踩,希望尽可能多装一些。有人甚至在破胶鞋里塞满垃圾再塞入垃圾袋,以节省空间。晨晨看到3米高的峭壁上有一个塑料袋,还在晓林姐的扶助下运用攀岩技能爬上去把它摘了下来。 很快,队员们大汗淋漓,喘息声越来越粗重,最后拖着满满的垃圾袋下山,集中在一起堆成一堆。看着这样的劳动成果,大家虽然疲惫但感到非常欣慰,同时也感到我们的力量有限,希望用我们的行动唤起更多人的环保意识,参与到环保当中来,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第二部分协格尔的垃圾河(6)(图)
协格尔触目惊心的垃圾河 姚哥摄
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在山下,我们看到了流经整个镇的协格尔河,那简直就是一条垃圾河!近乎干涸的河床里充满了各种颜色的塑料垃圾袋,一条溪水从这些垃圾中流过。我们甚至看到一个藏族妇女竟然在这样的溪水边洗衣服,她旁边还蹲着她的儿子,母亲佝偻着在河里费力的清洗着衣服,不知道这样的河水对他们的身体会带来怎样的危害。而她那视若无睹的专著让我们心里涌上阵阵的悲哀。 定日县总人口为5万,居住在协格尔镇协格尔河旁边的城镇人口差不多有上百户,从河里的垃圾种类来看,基本都属于生活垃圾。看来尽快提高当地人的环保意识和政府管理部门加强污染控制已经迫在眉睫,否则将来有一天这条河就会变成臭水,到那时再来治理却已经为时已晚了。
第二部分赛马会(1)(图)
清秀的赛马会骑手 姚哥摄
我们这群志愿者也真是幸运的人,可能是我们的行为感动了苍天呢。此行随队向导西藏登山队的金巴告诉我们,当天幸运地赶上了当地盛大的赛马会。 赛马是古往今来藏族最持久、最普遍的群众性运动,是他们生活中娱乐的主要部分,一年之中凡是大型的节日都有赛马,反映了西藏的民风民俗。爱马是牧民的天性,在他们眼里,马是最干净的生命,“马虽然长着畜牲的毛皮,却具有神的灵气和感情”。 我小的时候附近有个军马场,每每看到英姿飒爽的骑兵骑在高头大马上飞驰而过的时候,就会羡慕得流口水。附近镇上的农民也有养马的,于是央求父亲买一匹小马来给我养,父亲当然是没有答应。我对于猫啊,狗啊,兔啊,鸽子啊,这些很多人养过的动物从来没有想养的兴趣,惟独对于马,想拥有一匹小马的想法在童年时期一直持续了好多年。 赛马场的位置就在县城东侧的宽阔广场,从城区穿过不足1公里的田地就是了,我们从寺庙正好居高临下可以看到。这真是难得一见的场面。
第二部分赛马会(2)(图)
马上射箭 安东摄
捡完垃圾,我们来到了赛马场。赛场上有十多个骑手组成的马队,赛手们身着金黄色的藏袍,头顶鲜艳的垂着红缨的帽子,背着叉子枪,显得格外英俊潇洒。他们的坐骑大都是红色或褐色的,用彩饰的毡子做成马鞍,马的屁股上垂下刺绣的花毯,马尾巴上都系满了彩带,有的还在马额上插上彩花。 其中有一个骑手,长得非常清秀,以至于一开始我们以为是个女孩子呢,仔细一看才知道是个男孩子。有不少队员抓紧机会去和这位清秀的骑手合影,他骑在一匹黑褐色的马背上,看见我们的相机镜头只是略带腼腆的微笑,非常友好。一转身,他们骑在马背上又飞驰到赛马场那边去了。 我们到的时候他们正在举行特技赛,有马上拾哈达、马上射击、马上拔旗、马上斩旗杆等项目。草原上骏马飞奔,骑手机智灵活,看得我们眼花缭乱,赞叹不已。
第二部分赛马会(3)(图)
马上射箭 安东摄
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附近的藏民赶着马车,坐着拖拉机,搭着卡车都来了。赛马场两旁还搭起了很多花花绿绿的帐篷,看来赛马会不只举行一天呢。藏族姑娘和小伙们都穿着节日的盛装,戴着最漂亮的饰物,看到我们一群人的镜头,很多姑娘都羞涩地转过头,躲到同伴的怀里,小伙子们倒是落落大方地冲我们微笑打招呼。这样的节日也是当地人认识结交朋友的最佳时机吧。小孩子们则无一例外地嘴里叼着软管汽水,被妈妈或奶奶抱在怀里,津津有味地嚼着看着。这些城里孩子早就不喝的软管汽水,在这里却成了节日才买给孩子喝的饮料。
第二部分赛马会(4)(图)
“姐姐背你” 安东摄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老鹰摄
我们刚从寺里下来,还带着很多刚刚装满的垃圾袋。看到地上丢弃的汽水管、塑料袋、易拉罐,我们的“职业病”又有点儿犯了。把袋子里的垃圾再压缩一下,正好向当地的居民作个宣传,让他们把垃圾丢到我们的袋子里来。 可惜我们语言不通。言教不如身教,我在他们面前一路走过,看见垃圾就蹲下去捡起来扔到手中的垃圾袋里。看到他们手里的垃圾,就微笑着,指指他们手中的垃圾,再指指我手里的垃圾袋。明白了,很快他们就争先恐后地把垃圾放到我的袋子里,甚至还帮我捡起地上的垃圾。我的袋子很快就沉得拎不动了。 听说西藏的赛马会规矩是胜者光荣败者“粪”。第一名有大奖,最后一名也有大奖——一串干马粪。无独有偶,不仅赛马,在骑牦牛比赛中,“奖”给最后一名骑手的“奖品”也是一串干牛粪。这是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幽默地对后进者的一种鞭策和激励吧。很遗憾,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等到赛马会结束看到一幕有趣的景象。但无论是目睹赛马会的盛况,还是我们一起保护环境的镜头,都让我们很是难忘。
第二部分全世界海拔最高的网吧(1)(图)
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网吧——定日网吧工作 姚哥摄
出发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不是一次旅行,我们是为了保护环境而来,而和我们一起的媒体记者,不仅要作为环保队的一员捡拾垃圾,还要做好他们的工作,比我们环保志愿者更加辛苦。不说别的,单看摄影记者和摄像记者的那些干活的家伙,你就知道他们多辛苦了。一台大的摄像机估计能有几十斤重,央视的雪松和徐哥整天就扛着这样的机器到处拍,我好奇地试着拎了一下,一只手居然拎不动!钦佩之情立即油然而生。孟林、姚哥他们用的小一点的摄像机也不轻,其他七八个摄影记者的相机都是个头很大的专业相机,光镜头和机身就好几个,挂脖子上也很重的。家伙重还只是一方面,为了把工作做好,他们得举着这些笨重的家伙跑前跑后地拍摄。 每天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休息,而记者们却还要写稿、整理照片,通过网络把照片和文稿发回单位。在到达定日县之前,上网相对比较方便,饭店或者附近就有网吧,有的笔记本电脑就配置了无线上网卡,随时随地就能完成发稿任务。从北京出发后第一篇稿子大概就是章珂老师发的了,那天在成都机场转机,利用短短的空档章老师打开笔记本电脑,几分钟后就把出发的照片和新闻稿发到了网上。到定日之后,无线上网卡没有信号了,住的宾馆也没法上网,只能由队里统一派车把记者们带到离宾馆几公里的定日县城去找网吧发稿。 说是定日县城,其实就是一条街,从这头走到那头也就十几分钟。所有的机关单位和服务业(几家饭店、发廊、商店等)都在那条街上,邮局对面就是政府和人大常委会,法院旁边就是公安局和检察院。想象一下,如果在那里工作上1个月,你估计就能认识那条街上所有的人了,县长、公安局长、银行行长、饭店老板都成哥们兄弟了,似乎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而那里,还有全县惟一一间网吧,里面有六七台电脑,联网速度居然不慢。我想这个海拔4300米的网吧应该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网吧了吧。 说到记者的发稿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一个特别的记者,只有她发稿是不需要通过网络来传送的。她就是北京新闻广播台的高婷。她每天只需要打通电话就开始工作了,由台里的同事把她的声音录下来播出。“各位听众晚上好!这里是北京新闻广播……”北广科班出身的高婷的播音极为专业,声音极为动听,我们每天到点就可以准时收听到这样的节目,还是现场的,真的是一种享受啊。这个姐姐平时说起话来,倒不像播音时那么正式,而是那种好亲切的语调,回北京后在钱柜更领略到婷姐姐的歌声,那更是叫绝,被大家一致评为“歌后”。 从协格尔寺检完垃圾,我也随车跟记者们一起到那家网吧。虽说不是记者,可我们也有轮流写日记的任务呢。网吧面积很小,只有十几平方米,显得很局促。因为风沙大,网吧的卷帘门是放下来的,人进出都是低头,屋子里的光线很是昏暗。由于这儿常常断电,网吧门口有一台发电机轰轰地发电供给电脑和电灯,产生的黑烟常被风灌进屋来,于是记者们一边捂着嘴咳着,一边上网工作。这还不说,一旦发电机突然停止工作,则电脑也随之突然关机,网也就断了得重新来过。 大多数记者会带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硬盘去,这样文章和照片可以提前完成,在网吧稍作修改连上网就可以发出去了。工作做好了,再抽空查查邮箱,上上论坛,看看新闻,再一起坐队里的车回宾馆。
第二部分全世界海拔最高的网吧(2)(图)
王骥和金巴 老鹰摄
我花了半个多小时,把日记改好发出去了,上了一个平时经常上的天际网,顺便邀请这次的几个朋友加入。旁边坐着王骥,是这次主办方的工作人员,也是摄影记者。正问他的邮箱想邀请他,他才告诉我,他也是天际网的会员。于是,有了回北京之后的一次天际网聚。 他已经是第三次来西藏了,2000年来旅游,2004年作为全国选出来的惟一一名社会环保志愿者参加了去年的珠峰环保活动,那时他供职于户外探险杂志社。而今年他作为组织者又一次参加珠峰环保活动,相信他一定有很多的体会。 王骥应该可以说是一个很有佛缘的人,第一次来西藏参观布达拉宫,就被一个叫金巴的喇嘛用经书敲了头,金巴还送给他佛像前供奉的哈达和糖果,为他祈福。金巴说前世他们是一家人,所以今世遇到才会觉得他不一样。而今年,在拉萨参观布达拉宫时,王骥找到了金巴喇嘛,时隔5年,金巴见到王骥非常高兴,紧紧握住他的手,这一次我们所有环保队员都得到一颗金巴送的糖果,和金巴长达半个月的祈福。当我们从珠峰下来回到拉萨后,金巴还和我们一起去了纳木措圣湖,一块清理湖边的垃圾。 金巴不太会说汉语,而王骥更不会说藏语。但只要有心灵的交流,语言就显得不重要了。我们平时是不是用言语交流多了,而常常忽略心与心的沟通,眼神与眼神的交流呢? 这么多天除了用短信与外界联系,一直都在赶路和埋头捡垃圾,心里眼里想到的都是垃圾。 明日我们就要前往珠峰,手机将失去信号,我们将与外界失去联系,我们将与雪山和自然交流。
第三部分最美(1)(图)
通往大本营的S型山路 老鹰摄
27日一大早,在寒冷的风中,我们再次出发了,前往我们此行的最终目的地,世人注目的珠穆朗玛。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不再象前几天那样一天换一个地方,而是呆在珠峰大本营和下撤的西藏登山队碰面,开始对珠峰进行为期5天的全面清扫。这也是我们这次活动的重头戏,我相信在珠峰的日子,会更加接近我的心灵。 就要到达珠峰了,大家的心情都开始兴奋起来。可能是欲速则不达吧,我们的7号车途中出了毛病,陈师傅一次次停下来检修,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在爬久乌拉山的S型的盘山路上,等待的时间是如此漫长,以至于我沉沉地睡了一觉。大约20分钟后醒来,发现车已经基本修好可以上路了,可是Burker不见了!原来在我睡觉的时候,后排的凯文和小关也迷迷糊糊地休息了一会儿,Burker说下车走走。结果一转眼人就走不见了。我们估计他应该是顺着盘山路往山上走的,于是一边开车一边找他,终于,车子大概开了20分钟,才看到前面他的身影,上身穿一件短袖T恤,下面穿一条薄薄的单裤,在海拔近5000米的地方走起来不能说健步如飞,但可以说非常轻松,不由得钦佩其体力和耐力。上车后他一脸运动后的满足,跟我们说感觉〃Great!〃原来他并不是沿盘山路走的,而是沿山坡直行的,所以上升速度极快,汽车撵了很久才撵上他。
第三部分最美(2)(图)
久乌拉山口随风飘动的五彩经幡 姚哥摄
经过这个小插曲,我们的车还是顺利爬上山顶,远远地看到海拔5200米的久乌拉山口飘动的经幡,其他的车都已经到那里等我们很久了,我们在此稍作休整。抵达山口的一刹那,眼前豁然开朗,远处白茫茫一片,刺人双目,我禁不住要欢呼起来,因为在我们眼前的就是此行的目的地——珠穆朗玛峰。更让我欣喜的是,在珠峰旁边赫然屹立的不就是卓奥友峰么?这一天的天气出奇的好,天空中云彩很少,灿烂的阳光直泻下来,照得整个高原暖暖的。 从山口看去,远处的喜马拉雅山像一轴延绵无尽的画卷,慢慢地展开,珠穆朗玛、卓奥友、洛子、马卡鲁,还有那叫不上名字的一座座七八千米的雪峰,一点一点呈现在我们面前。具有一种极致的纯真和极致的深沉,极致的雄伟和极致的秀美,这些似乎相互矛盾又各自达到极致的品质,在雪山上竟达到一种完美的和谐。雪山有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它亘古地在那里,吸引人们去接近它,但它超凡脱俗的气质又令人感到难以接近,即使你走在山上,甚至登上顶峰,仍然感到它很远很远。所以,登山者总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不满足感推动着,不停地攀登,永无休止。登山的吸引力太大了,没登过山的人对这一点是难以理解的。
第三部分最美(3)(图)
背后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左为珠峰,右为卓奥友峰) 老鹰摄
7年了,终于我又来到了喜马拉雅山,终于我又看到了魂牵梦系的雪山,终于我可以亲近珠穆朗玛去完成一个心愿。对于卓奥友峰,我太熟悉了,我熟悉它身上每一道山脊、每一个雪坡、每一条大裂缝,因为我曾经在它5700米的前进大本营住了20天,每天通过高倍望远镜仔仔细细端详这座雪峰,心里挂念着山上的兄弟。记得他们3人冲顶成功那天,我们留守大本营的4人,队长曹峻、储哥、另一名女队员王瑾和我,一直守候在望远镜和步话机旁边,密切注视他们的一举一动。下午他们下撤到岩石带下,进入冰雪带。储哥盯着望远镜突然焦急万分地喊道:“曹峻!曹峻!快提醒古拉他们前面有一个大雪坑!”曹哥哑然失笑:“你离他们有10公里远,而他们离大雪坑只有10米!”话音刚落,就听储哥长吁了一口气:“好了,好了,他们绕过去了。” 想到这儿,我不禁笑了起来。让王骥给我拍张照片吧,身后就是那绵绵的喜马拉雅山,我们即将去到的地方。 从山口盘山下行,经过了一些村落,这里居住的人们对珠穆朗玛,就像北京人对天安门的感觉了吧。再美好的事物,对于唾手可得的人来说,大概也不会珍惜的。
第三部分最美(4)(图)
珠峰脚下的村落 安东摄
在快到大本营的地方,远远地看到一些建筑物,近了才知道原来这就是远近闻名的绒布寺。寺院周围游客和登山者搭建了一些帐篷,我们居然还在道边看到有茶馆提供酥油茶等食物,甚至有邮筒可以从这里往世界各地寄发明信片和信件,设施非常齐全。绒布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座寺庙,位于珠穆朗玛峰脚下海拔5000米处,始建于16世纪。此寺于1899年由红教喇嘛阿旺丹增罗布创建,建筑宏大,壁画精美,寺内藏有大量经书。凡到珠峰旅游者都必到该寺一游,天气好的时候,从这里眺望珠穆朗玛峰也是非常不错的角度,两者直线距离25公里。 在我心中,只有这里永远是最美。
第三部分有惊无险的八号车(图)
绒布寺 安东摄爆了三个胎的8号车 老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