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卷 第315章 嫌疑
太后得了皇后的邀请,倒是吃了一惊。随后便是深深皱眉:端王府里竟有这样手段的人?果真是不得了了。
顿了顿,太后又挑了挑眉,不乐意道:“为何皇后不带她们前来?”
瞅着太后不高兴了,传话的小宫女便是背后冒出冷汗来,不过随后灵机一动,道:“因端王的两位侧妃都怀孕了,其中姜侧妃似乎胎气不稳,皇后不敢再让她们挪动。怕出事儿。”
一说起孩子,太后倒是没了脾气,反倒是越发担忧:“情况这样严重?”
小宫女忙点头。
太后挥了挥手:“你且先回去,说我随后就到。”说着便是在张嬷嬷的搀扶下起身往内室去了。看那架势似是要准备换件衣裳或是整理一下头发。
传话的小宫女便是应了一声,微松了一口气忙不迭的退了出去。以往皇后派人到太后跟前传话,赏钱是不必想了,说不得还要吃几句挂落。今儿这般轻易就逃过一劫,小宫女倒是高兴还来不及了。
而太后这厢刚进了内室,便是吩咐张嬷嬷:“去,请皇帝也过去。”这件事情着实严重,不查清楚却是谁也无法安心了。可是有皇后在,说不得到时候本来很容易就能查清楚的事情,也查不清楚了。所以为了保险起见,还是让皇帝出手更合适些。
张嬷嬷自是知道轻重的,当下也不敢耽搁,忙出去吩咐人跑腿传话去了。待到再回来,张嬷嬷就瞧见太后一脸沉吟的坐在那儿,不知在想什么。便是上前轻唤一声:“太后?”
太后回过神来,看了一眼张嬷嬷,讳莫如深:“你说到底是谁呢?”有这样的手段和心机。
张嬷嬷其实也想过这个问题,不过却是没想到太后会问她这个问题。当下顿了顿,犹豫一下最终还是摇摇头:“奴婢不知。”
“那你猜猜。”太后忽然笑了笑,微微眯着的眼睛里有冷光流转,看上去凌厉非常;“你说会是陶氏,还是姜氏?”
太后会猜这两个人也并不奇怪,毕竟刘氏眼瞧着这辈子是没有出头之日了,而同为侧妃的姜玉莲和陶君兰却是都十分有希望。而且,这两个人也都有子嗣——虽说姜玉莲的孩子还没出世,可是却毕竟是怀孕了不是么?有动机又有能耐的,还真就只剩下这两个人了。
当然,真要算起来,还是陶君兰更可疑一些。
张嬷嬷是十分了解太后的,她知道太后一直都对陶君兰是有些偏见的。这个偏见,还得从当初陶君兰“不知好歹”说起。也是,当初若是只拒绝了也就罢了,可偏偏后头到底还是跟了端王。从那之后,太后便是一直觉得陶君兰是个有心计的。根本就是演了一场欲擒故纵的好戏。
犹豫片刻,张嬷嬷摇摇头轻声言道:“奴婢不认为陶侧妃会愚蠢到做这样的事情;。”
“哦?”太后笑了笑,不过笑意并未到达眼底,末了更是挑挑眉,显得多少有几分嘲讽的味道:“你倒是相信她。”
张嬷嬷忙解释:“倒不是相信,只是觉得没那个道理罢了。且不说如今拴儿的地位摆在那儿,只说她接连怀孕,又得宠,何必做出这样的事情?红蕖只是个姨娘,只生了个姑娘,根本不碍什么事儿。至于姜侧妃……那就更谈不上了。孩子没出生,是男是女都不知道呢。而且,端王爷瞧着对姜侧妃也是不大喜欢。最多就只看着太后您的面子上过去走动走动罢了。奴婢若是陶侧妃,也不会愚蠢到做这样的事情,给自己惹上一身腥臊。”
瞧着太后点了点头似乎被说动了,张嬷嬷便是又添上一句重磅:“陶侧妃请了林嬷嬷过去帮着管家,她若是真敢做点什么,林嬷嬷一定会知道的。难道她还真就能只手遮天瞒天过海了?”
太后再度点了点头,“你说得极是。”
“再说了,到底是谁还得查清楚才能盖棺定论。太后您说是不是?”眼瞅着已经耽误了不少时辰了,张嬷嬷便是不着痕迹的催促提醒了一回。、太后笑看张嬷嬷一眼:“走罢!”
当即太后便是摆驾去了中宫皇后的住处。因离得远,又耽搁了不少时辰,加上一路上为了躲避太阳尽量走的树荫底下,所以太后刚到还没来得及喝一口茶,倒是皇帝也到了。
皇帝的面色并不好看。进门之后看着众人行礼也并未立刻免礼,而是目光不住扫视,从每个人恭顺的姿态上一一看了过去。仿佛这样的话就能够看出那人的心是红的还是黑的。
半晌,皇帝坐在椅子上,这才淡淡道:“免礼罢。”
陶君兰直起腰来,不动声色的站直了身子。除了目光依旧低垂表示恭敬之外,她比所有人都站得更直。她在用这种方法表明自己的态度:她是清白的,是被冤枉的。所以,她身正不怕影子歪。
皇帝的目光多在陶君兰面上停留了几分,末了道:“坐罢。”
众人这才坐下。而皇帝又看向皇后:“这样糟心的事儿,如何敢劳烦太后?”
任谁都听得出来,皇帝这是多少有点儿恼怒不痛快的意思,语气里的责备很是明显。
皇后垂下头,柔声解释:“兹事体大,而且事关太后身边的管事嬷嬷,臣妾也不得不劳烦太后一回。”其实去请太后的时候,她就已经猜到了多半皇帝也是会过来的。没想到果是如此。而且皇帝还来得这样快——
不过,皇后倒是没有不高兴的意思——反而倒是觉得又省事儿了。皇帝说不得会将这个事情交给他的亲信去查,倒是不必再费她的功夫了。
皇帝少不得又问了一遍始末。这一次仍是林嬷嬷说的。不过不同的是,这一次姜玉莲却是没敢再一口咬定是陶君兰做的。
皇帝听完林嬷嬷的叙述,便是勃然大怒:“毒妇!此等毒妇,其罪当诛!”
从皇帝这样的态度来看,倒是不难猜出皇帝是十分讨厌这些腌臜手段的;陶君兰有些走神的想,估摸着最后查清楚之后,那背后的人是绝不会有好结果了。说不得,甚至是连性命都不会留了。而到时候,皇帝大不了再赐给李邺更美的美人就是了。
待到怒气平息下来,皇帝便是看向了姜玉莲:“你如何断定是陶氏所为?可有证据?”
姜玉莲自是没有证据,而在天子之威下,她似乎吓得不轻,泫然欲泣的张大眼睛低声辩解:“妾并不知道是谁,只是当时听见众人议论纷纷,都觉得是陶侧妃,这才认定了是陶侧妃所为。而妾的大丫头绫香这才一时气愤,做出了这样的事情——”
从皇后刚才的态度看,姜玉莲就已经明白了只怕皇帝也会皇后一样追究将这事儿闹大了的责任。所以,她才忙不迭的改了口风。
皇帝似笑非笑:“这么说,是人云亦云了。”
姜玉莲脸色一白,诺诺的却是不敢再辩解。
皇帝又看向红蕖:“你呢,又是如何断定了是陶氏所为?可有证据?”
红蕖当然也没有证据,不过红蕖的态度又和姜玉莲不同,红蕖一口咬定了:“虽然妾没有证据,可是肯定是陶氏所为!否则,如同林嬷嬷所说,既然发生了这件事情,又如何不告诉我知晓?分明是做贼心虚,想要瞒天过海!”
陶君兰没想到自己的这么一个决定倒是成了让人怀疑自己的理由了,当下哭笑不得。不过,她也没急着辩解,而是征询的看向了皇帝。
皇帝颔首许了。
她这才出声道;“之所以不愿意告诉你,却是不想你在这大喜的日子里难过罢了。也并非是不想告诉你,只是想拖延几日罢了。而且,当时也并未请大夫诊断过,我是想着等到日后确诊了再告诉你。否则万一不是,岂不是让你白难过一场?”
红蕖却是油盐不进:“谁相信你的鬼话?你有那样好心?”
陶君兰不欲与红蕖在此处吵嚷起来,于是便是闭紧了嘴一句话也不说了。而事实上,她也根本就没有那个必去去解释什么——反正事情不是她做的,她也犯不着心虚。
皇帝看着陶君兰镇定自若,有条不紊的样子,倒是高看了她三分,同时心里也有些相信这件事情应当不是陶君兰所为了。
不过,皇帝还是不大痛快——看看红蕖这幅粗鄙的样子,再看看姜玉莲那副无辜可怜的架势,皇帝是真觉得自己亏待了这个二儿子。这些女子美则美矣,却是没有一个品行过关的!唯独一个陶氏还算看得过去!
而再想想刘氏,皇帝就越发的对李邺愧疚了。他觉得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主要还是因为没有王妃坐镇的缘故。陶氏再能干,毕竟也只是侧妃一个,名分摆在那儿,她能镇得住谁?若真镇得住,也不至于李邺刚走就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一时,皇帝又想,若是李邺在边关得知了这些消息,会是什么反应?虽说不至于影响大局,可却也是不可能做到心平气和的。少不得要心烦气躁一番——那可是在战场上,如何能因为这些小事儿分心?;
第一卷 第316章 选妃
皇帝的能力自是毋庸置疑的。当即便是吩咐自己身边的得力侍从许宝船:“宝船,这件事便是交给你你去办罢。该抓人抓人,该审问审问,不必迟疑。朕给你三日。”
宝船太监躬身应了,面上闪过一丝为难——这件事情说好办也好办,说不好办也不好办。涉及到了端王的内眷,这审重了也不好,可轻了又审不出个名堂。不过既是皇帝开了口,这件事情就是豁出命了也是只能办好。
陶君兰看见了宝船太监的神色,也是微微一躬身笑道;“便是劳烦公公了。”
陶君兰说话的时候神色十分坦然,而且感激之色也是诚挚,所以很是轻易的就让宝船太监生出了几分好感来。
“林嬷嬷,你便是跟着宝船太监一处去办事罢。”太后沉吟片刻后如此吩咐了一句:“你还管着端王府的事儿,正好帮着宝船太监。”
太后倒不是怕宝船太监办事不利,她是真心想让宝船太监快些将事情查清楚的。
皇帝点了点头:“如此也好。”随后又看向端王府的几个女眷,道;“你们可还有话要说?”
陶君兰自是没有多余的话要说,当即便是只道:“此事本不该进宫劳烦皇后娘娘,更不该让太后和皇上也因此烦心,是妾管家不严的过错。只是妾也着实没了法子——在此事上,妾自身也是洗不干净,如何能服众?而王爷也不在府中,妾只能想到这样的法子。”
皇后闻言一笑:“端王在外头替皇上督军,在保卫咱们的河山。你若是有什么难处,自是该向我们求助。你也不必自责,人心又岂是你能掌控得住的?说到底,你现在也是双身子的人,也是金贵着呢。比起其他的人来说,你倒是受累了。”末了皇后还看向太后:“太后您说说可是?”
至于这个“其他人”,不必皇后言明谁都知道说的是谁。
姜玉莲是太后选的,此时太后倒是有心维护两句,可是一想到姜玉莲做的事情和今日的做派,便是又将话咽回去。最终只淡淡道:“虽说是辛苦了陶氏,可毕竟能者多劳。”
这一句能者多劳,便算是在夸奖陶君兰了,虽说不甚明显,可到底是那个意思。
姜玉莲有些憋屈,心头道:我倒是想去管家,可你们倒是也要给我个机会啊!
想了想,姜玉莲到底是不服气,便是开口弱声道:“陶侧妃这般辛苦,妾愿意帮衬陶侧妃。”
皇后微微一笑,眼底滑过一丝讥讽。这样的人,是太后选的,可见太后的眼光差到了什么地步。真真是可笑。
皇帝是不管这些内宅事物的,当即自然也没说什么,只是看了一眼太后。意思是太后做决定。
太后看一眼姜玉莲,语气很是疏淡:“你还怀着孩子,却是不必操劳了;。平安诞下子嗣,才是最大的功劳。且你的胎气不稳,更该养胎。经了这件事情,日后你便是好好在屋中养胎,却是不要再乱走了。”
姜玉莲瞪大了眼睛——这,这是要让她禁足?太后怎的这样偏帮陶君兰?她做错了什么?
看着姜玉莲一脸不可置信的委屈样子,太后心底生出一股烦躁来,声音越发冷了下去:“你身边那个闹事的大丫头,该发卖就发卖了罢。你也该思量思量自己到底错在了何处!”
这样的家丑,捂住都来不及了,可姜玉莲倒是好,一下子就给捅了出去!而且,还嫌闹得不够大似的!这样的蠢东西,真让她管家了,端王府得乌烟瘴气成什么样?
想想太后又觉得刘氏可恨——若不是刘氏是那般德行,端王府又何至于发生这样的事情?所以,少不得太后连皇帝也埋怨上了:刘氏可是皇帝替李邺选的人。
皇帝被太后这般埋怨的一看,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越发的不喜了刘氏。心里便是琢磨着:是不是该给端王换一个王妃?至于刘氏,“病”了这么久,即便是突然去了也不奇怪。
这个念头一生出来,便像在心底生了根。皇帝反反复复的琢磨了好一阵子,越是琢磨便是越觉得可行。
而这头,宝船太监已经和林嬷嬷一起退了出去往端王府去了——陶君兰这会子犹豫的是,是先回去呢?还是干脆在宫里躲清净?
不等她想好,太后倒是开了口:“端王府里出了这样的事情,可见是不安全了。你们两个都是双身子的,便是且先留在宫中罢。待到查清了,再回去不迟。尤其是陶氏,正好陪陪拴儿。”
到底是血浓于水,拴儿虽说和陶君兰见得少,可到底还是跟陶君兰十分亲近的。每每巴巴的盼着陶君兰能进宫配他,所以太后才会说出这句话来。
听到太后提起拴儿,皇帝倒是想去瞧瞧孙子了,便是笑道:“正好朕也去瞧瞧拴儿,晚上陪着母后一同用饭。”顺带也提一提重新选个端王妃的事情。
事情到了这里也算是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只需等着宝船太监将事情查清楚就行。
陶君兰安安心心的在宫中住了三日,倒是半点不心虚,反倒是因为心情好,养得气色都好了不少。
反之姜玉莲则是脸色不太好:一则是想到了以后她就要禁足的事情心里不舒坦,二则是因为太后冷淡的态度,三则就是怕事情查出来了,她再被责备。其实,事情是不是陶君兰做的,她很清楚。
其实,这件事情要查清楚也容易。只是陶君兰不想自己查罢了,她怕自己就算查出真相来,也被人想成了只手遮天,故意找人顶罪。所以,倒不如置身事外,反倒是又轻省又能替自己洗脱嫌疑,何乐不为?
再说皇帝这头趁着晚膳的功夫将打算给端王重新选个王妃的事情说了:“刘氏当初做姑娘时瞧着也是好的。却是没想到进了端王府却成了那么个德行。着实让人惊讶。”
太后看了皇帝一眼,冷笑一声:“我当初就说不好,可你们谁听我的话了?刘氏一身才名,只怕是根本就没瞧上你那哑巴儿子;!要换成嫁的是康王,我保证刘氏保险不是那个样!”
皇帝讪讪,又有些难堪,不过当着自己的亲娘倒是也没什么扭捏的,也承认了自己的错处:“朕本想着刘氏有那般才情,邺儿又只能是个闲王,二人能在一处吟诗作对,也算是志趣相投。”
只是没想到,他觉得是良配,最后却变成了这幅样子。
太后又冷笑了一声:“闲王?他若真是闲王,这会子就该跟康王庄王似的躲在王府里享受行乐,而不是奔赴战场!”
提起这个事情,皇帝的面色也有些阴郁起来。他的儿子其实也不算少了。可是这么几个儿子,最后主动站出来的竟然只有李邺这个最不被人看好的。
而他的嫡长子,非但没有主动站出来,甚至在关键时刻做出了那等可笑的小把戏?受伤?当他果真是什么都不知道?皇后养出来的好儿子啊!
“罢了,邺儿是个命苦的。”太后忽又叹了一口气,不愿意再说下去。事已至此,再争又有什么用?
皇帝自也不想再说下去,于是话题重新回归:“那端王妃的事情——”
“不急。问问邺儿的意思再说罢。”太后想起李邺对陶君兰的宠爱,苦笑了一声:“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已经有过一个他不喜的王妃,这一次,就随他的意思罢。也当是补偿了。”
顿了顿,太后又叹了一声:“况且,再娶王妃,拴儿的地位也就尴尬了。到时候,长子是庶出,嫡子却又是不是长子,以后也是麻烦。
皇帝这才想起这么一层来,一时之间也是迟疑。
“陶氏精明着呢。你真当她管不了家?查不出来是谁做的?她不过是不想惹了一身腥臊罢了。况且,她怀着孕,她是想要保重身子,不愿为了旁人操心。”太后自然知道皇帝怎么突然生出了这个想法,当下便是笑着说了这么一番话。“人心不古,换做谁管家,也防不住这样的事情。”
即便是她当年做皇后,手里权力何其大也?可也是防不胜防不是么?所以,这些事情根本就管不住。
“对了,边关那边可有消息回来?”太后还是更关心李邺的事情。
皇帝点点头:“已经到了,且阻拦了那些草原人再往里走的势头。好歹是拦住了。”
太后闻言也是欣慰。不过却没再多问多说——女子不得干政,这是祖训。
不过,朝廷的事情可以不说,教育子孙的事情却是可以说的:“是该好好教导教导康王了。那么大一个人了,处处还听他母后的。难不成将来当了太子也是这个德行?那倒是不如干脆现在就毁了根基得好!”
想起康王,皇帝同样也是恨铁不成钢。所以面对太后的提点,他自也是连连点头:“是该好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