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见船头高挑,楼栋奢华,大红朱漆,挂满了粉色的花帘。
虽然看不到里面,可是听得一曲婉转动听的歌声传来: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声音如洞箫般悠扬,带着江南女性特有的柔弱,婉转抑扬,如道行云;音质澄净,空明动听,听得张阳无限遐想。
有钱人,真会享受,这简直就像是现代的有钱人,开着游艇,带着一群只穿比基尼的美女,到海上纵情享受。
两船擦肩而过,张阳使劲眺望,只见里面隐约有一群少女,在翩翩起舞,舞姿绰约,如云似水。刚才的歌曲,应该不是清唱,而是歌舞生平。
画栋朝飞南抚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一瞬间,张阳仿佛有一种错觉,自己仿佛不是一个低微的运盐工,而是这艘船上,坐着的正在饮酒的那个男人,一边品着美酒,一边欣赏着佳人的歌声与舞蹈,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哥,我们快要靠岸了。”一个声音,将张阳拉回了现实。
张阳扭头看了一眼,是四弟士信。他那机灵的眼睛,已经在河岸上扫视很多遍了。
前面不远处的码头上,停满了密密麻麻的船,船帆早已放下,但是大部分的船上,桅杆顶端还飘着小旗子,旗子上的字虽然看不清,但不用说,肯定是个“盐”字。盐船的标志,太明显了。
“嗯,知道了,吩咐大家,做上岸前的准备。”张阳说道。
这次运盐比较简单,只需运到盐商的盐仓里,交割了盐引,就算完成了,至于盐商再运到什么地方去,那自有盐商自己的盐船。
为了运盐的方便,盐商在扬州东关城外沿河的岸边都设有盐仓,方便运盐。
在扬州城里,盐商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官府设置了两淮盐运司盐运使,这里是整个江南临海盐场所产官盐销售的集中地,皖、鄂、湘、赣等地的食盐,都是通过这里转运的,盐商们通过买卖盐,已经成了整个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
大的盐商们,都是和官府相勾结,甚至可以说,他们就是贵族官员的代表,可以购得大批盐引,大量贩运官盐,而每引盐,都可以多要损耗,四百斤一引的官盐,可以变成七百斤。
扬州盐商,又雅又俗,亦儒亦商。
第四十五章交接官盐
这次的盐,是运给一个姓何的盐商,何家在扬州城里也算是数得上的大盐商,据说他们的背景很硬,和大都某些贵族有关系,因此,这次运的盐,在盐场装船时,就是按照一引七百斤来装的,剩下的三百斤,是不需要课税的,这中间的利润,那自然是非常深厚的。
盐船慢慢接近了何家的盐仓,外观非常明显,沿岸的大盐仓里,何家的盐仓盖得非常显眼,虽说只是仓库,也是青砖外墙,琉璃外檐,处处透漏出高雅,旁边那种简单用草席盖起来的仓库,相较之下,就异常寒酸了。
何家的盐仓,足足有二十多个,占据了沿岸的一大片地方。
抬眼望去,只见那里已经有几个盐船停靠在那里了,运盐的盐工正在搬运船上的盐,一个穿着华丽的人,站在旁边指指点点。
不用说,这个人一定是这里的掌柜了,只看那指点江山的身姿,就知道是做惯了指挥下人的工作的。
他看到这边又有船要停靠过来,眯着眼,慢慢地走了过来。
船帆已经放下,盐船靠着惯性,慢慢地驶近了岸边,士义和士德两人在船尾掌舵,将船身缓慢地侧过来。
“咚。”一声轻响,整个船身,停靠在了岸边。
李伯升先跳上岸,扯着缆绳,捆在岸边的桩子上,防止船晃动立刻。
张阳定了定神,看着在岸边等着的那位大老板,想着说句什么话客气客气。
张阳踩着船帮,上了岸,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到奶声奶气的一个声音。
“你们是哪里来的啊?”话语中充满了傲慢与不屑。
真好笑,这么大个人了,语音听起来和十几岁的奶油小生一样,看来这大户就是不一样,仅仅一个看仓库的掌柜,就这么会保养了。
“回掌柜的话,小的是白驹盐场的,来给何老爷送盐。”张阳毕恭毕敬地回答。
“嗯,白驹盐场的?怎么现在才到啊?”
“最近几天风不是很大,船行得慢。”张阳说道。
“嗯,你们这船运了多少啊?”
“何老爷要得急,加上盐场所有的库存,终于凑够了一共是一百四十担盐,二十引。”张阳说道。
白驹盐场只有一百多灶户,又用的是落后的烧海水蒸发取盐的方法,产量不是很高,平时也就是供应附近几个大城市的使用,很少能卖到扬州来,这次一下要了这么多,盐场的司令非常重视,命灶户日夜熬盐,才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内,凑足了二十引盐,这已经是平时一个月的产量了。
(元代盐场机构:司令一员,从七品,司丞一员,从八品,管钩一员,从九品,还有其他没品序的小官,比如张阳,也可以算是一个小头目。)
“盐引呢?拿来我看看。”
张阳赶紧把盐引递了过去。
“嗯,数目正确,把盐挑上来,我看看成色。”
“士信,挑一担盐上来。”张阳向士信说道。
士信立刻挑着一担盐,踩着搭好的跳板,咯吱咯吱地一颤一颤上岸。
来到奶油掌柜的面前,士信放下扁担。
“放心吧,我们盐场的盐,质量非常好,虽然不能和青盐比,也算是海盐中的极品了。”张阳说道。
奶油掌柜打开盖子,抓了一把出来,在阳光下仔细查看。
嗯,虽然有些发黄,但是中间还算比较干净,没有什么杂质,极品就免了,普通海盐还是算得上的。
他把盐放在嘴边,舔了舔。
张阳一阵恶寒,看他这样子,怎么和电视剧里面的毒贩子买hailuoyin时的步骤一样啊,先看,再尝尝,一会儿不会点着了吸两口吧?
“怎么样,我们白驹盐场的盐,质量不错吧?”张阳说道。
“什么不错,真是差劲!”奶油掌柜的语气虽然严厉,但在大家耳中听来却是无关紧要,差不差劲你都得要,盐引你都买了,还能不要盐啊,这就是垄断企业的好处了。
“分量上够了吧?”奶油老板说道。
“这个你放心,我们白驹盐场秤盘和总催大人(都是官名,没品序,直接负责管理盐的生产和收储)亲自动手过秤的,绝对一两不少。”张阳笑呵呵地说道。
“嗯,这还差不多。”奶油老板说道:“那就都搬上来吧,搬到天字号仓库。”
天字号仓库?张阳摸不着头脑,“哪个仓库啊?”
“右边第二个,你连个天字都不识,怎么当纲司牙侩啊?”奶油掌柜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哦,是右边第二个天字号仓库啊。”张阳说着,给士信摆了摆手。
士信会意,趁着这个空挡,赶紧让大家卸船。
“谢谢掌柜!还没请教掌柜尊姓大名呢!”张阳讨好地说道。
“叫我冯掌柜就行了,我是这里的大掌柜。”奶油掌柜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下,说道。
“冯掌柜如此年轻有为,难怪扬州城里都说何老爷家里,最有前途的就是冯大掌柜呢!”张阳开始编了,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纲司牙侩,这个拍马屁的活儿是一定需要掌握得炉火纯青的。
果然,奶油掌柜一听张阳这么说,脸上笑容绽现,“那当然了,在何家,我是最有可能接替丁掌柜成为大掌柜的。”
“到时候小的还需要冯掌柜多多照顾呢!”张阳说道。
张阳干的,是类似公关小姐的活儿,或者说叫市场部经理,这体力活儿自然不用动手。他一边和冯掌柜拉关系,一边扭头看了看,手下的这班兄弟,已经开始将船上的盐向仓库里面。
一直看着众兄弟将盐全部搬上了仓库,张阳才松了一口气。
“冯掌柜,天字号仓库已经接收了一百担盐。”一个伙计过来报告冯掌柜。
“这么快就搬完了?”冯掌柜感觉时间只过了一小会儿,看着旁边,那艘三层大船,还在不停地搬着呢,他又看了看自己的伙计。
“我们这是小船,一共就是一百多担,人又多,当然快了,”张阳说道。
“嗯,这倒是。”既然伙计都说搬完了,那应该就是搬完了,可能刚才和这个小兄弟聊得起劲了,不知觉中,时间过得快了。他那双眯着的眼睛中,忽然闪过一丝光芒。
“冯掌柜,既然盐都已经搬到仓库里了,您也接收了,那麻烦您给我在这文书上签字,我好回去复命。”张阳说道。
“好的,随我到账房去。”冯掌柜说道。
(今天第二更送到,大声喊一句: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
第四十六章进入扬州城
“小兄弟,别在盐场里干了,跟着我干吧!”冯掌柜一边挥毫签字,一边和张阳说道。
“这…多谢冯掌柜抬爱,小弟先行谢过了,以后小弟要是在盐场混不下去了,肯定来投奔您。”张阳推辞道。
笑话,宁为鸡首,勿为蛇尾,自己好歹也是个运盐工中的小头目,过来当你的小喽啰?算了吧,基地正常运转之后,那就是个印钞机,到时候这小掌柜,自己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我是二公子的人,二公子以后一定会坐上家长的位置的。跟着我,一定会有个好前途的,小兄弟,回去好好想想吧!”冯掌柜推心置腹地说道。
“嗯,我一定会好好考虑的,多谢冯掌柜!”张阳敷衍道。
出了账房,看着飘着朵朵白云的蓝天,看着远处的青草绿水,张阳突然心情大好。
运盐的事情忙完了,下来就该是去办自己的正事了。
回到船上,众人都在一旁等着了。
现在停的只是盐仓的码头,卸完船,就得给腾开地方,一会儿还会有船来装盐或者卸盐的,因为扬州的盐业,实在是太繁忙了。
“开船,到了前面东关码头,我们停船,上岸去逛逛扬州城。”张阳说完,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视了一遍,最后落到士信脸上。
看我干吗?天哪,不会是让我看船吧?我想去扬州城里看看,我不想守在船上!士信暗暗想到。
“士信,等会儿进了城,你陪我去走一趟。”张阳说道。
“好,没问题!”士信顿时满脸喜悦。大哥这话,今天听起来这么顺耳,这么温暖,这么富有一个大哥应有的情操…
“伯升,这几天你劳累了,就在船上歇着吧,你需要买什么,我给你捎来。”张阳说道。
“嗯,知道了,我什么都不用买。”伯升回答道,不知什么时候,他手中拿起了那根铁管,在一边把玩着。
能够持续射击,威力巨大的火铳?真想早点见到这样的武器,拿在自己的手中,和大哥一起,打跑这些天杀的蒙古鞑子!李伯升心中涌起这样的想法。
解开绑在岸边的绳子,升起了帆,盐船借着东风,缓缓向东关驶去。
河道里面盐船密集,简直就像堵车的公路一样,密密麻麻,到处都是盐船,张阳这样的小船反而有了很大优势,船小好掉头,和车流中的自行车一样,见缝插针,再堵的道路都能过去。
挤到了码头,找到了一个位置,挨着密密麻麻的船停了下来。
看着两边高大的三桅大船,众人简直就像矮了半头一样,抬起头来,都看不到人家甲板上面的船舱。
“走,上岸去。”张阳说道。
士信早就健步如飞,第一个冲上了岸。
张阳无奈地摇了摇头,这次之所以没有对他“特殊照顾”,因为张阳要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需要士信这个“准盐贩子”的参与,自己一个人去,总有点孤掌难鸣的感觉,思前想后,还是带着士信,他的经商水平,已经达到一定境界了。
不过,如果他知道后来士信受到的“待遇”,一定会后悔这个决定了。
“哥,我想去二十四桥看看。”士信说道。
“不行!”张阳板着脸说道,自己这个弟弟,还没开始赚大钱呢,就开始想着花天酒地了,二十四桥那是什么地方?那是妓院所在,老子贩盐赚的钱,还没达到小康生活呢,你就想过大款的日子,那可不行。
“那你叫我跟着你干吗?”士信问道。
“我们去盐引一条街。”张阳说道。
“去那里干吗?你整天就知道贩盐,卖盐,一点都不会享受,钱赚来了就是花的嘛。”士信还没说完,就被张阳冷冷地打断了。
“小声点,被人听到我们贩私盐,那还不得立刻就被抓起来啊,你有几个脑袋够砍的?一会儿进了城,小心点!”张阳训斥道。
“知道了。”士信知道刚才差点说漏嘴了,再也不敢乱说话了。
这里可是两淮盐运使所在,整个江南的盐都,在这里口无遮拦,就好比在公安局门口吆喝卖盗版光盘,不被人抓才怪呢。
扬州是一座中国式的威尼斯,既有蜿蜒曲折的青石板路,又有碧波荡漾的潺潺流水,既有深深的庭院,也有拱形的石桥。扬州的城市,和原来去过的大城市,高邮,泰州,都不一样,这里更加充满了江南的士绅气息。
盐引一条街是在南河北面的一条街,这条街紧邻运河,借着便利,早在西汉初年,就成了贩盐的营运中心,但是发展到现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了,单看运河上面堵塞的船只,就知道想要开船来到这里,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许多大盐商为了解决船只堵塞,在东关城外的两岸,建了许多盐仓,这里运盐的主要作用已经消淡了,成了引市一条街。
盐商运销食盐,必须向盐运使衙门缴纳盐课银,领取盐引(前面提到过),然后才可以到指定的产盐地区向盐场买盐,贩往指定的行盐地区销售。每引一号,分前后两卷,盖印后从中间分成两份,后卷给商人的,叫“引纸”,即盐引;前卷存根叫“引根”。商人凭盐引到盐场支盐,又到指定销盐区卖盐。
运输过程中,如果所运的盐没有盐引,那就是私盐了,会受到严厉的打击。
所以,盐引的获得,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盐引,基本上都被有后台的大盐商直接拿到了,但是他们消化不了那么多,会拿到盐引一条街来卖,而小盐商,主要就是靠来这盐引一条街买盐引了,有点像现代的股票市场一样,几个大户吃肉,小散户跟着喝汤。
船停到了东关,得走陆路到达盐引一条街,正好沿途欣赏一下扬州城的美景。
不愧是江南的大城市,两边的建筑,比泰州之类的大城高了一个档次,庭院深深的大院,有点类似北京的四合头院,四周都是房子,围成一圈,中间是庭院,正房有几层高,高级点的是用檀木做檩条,一股檀香扑鼻而来。
在这里住着,那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今天第一更送到,求点击,收藏,推荐,俺在此谢过了。)
第四十七章抓小偷
转过几个弯,来到一条热闹的街道上。
扬州也算是一个商业城市,除了盐之外,陶瓷也非常畅销,小吃也比较有名。
这是一条商业街,两边的房子都是临街而建,大门敞开,此时正值晌午,街上比较热闹。
酒楼,茶馆,当铺,瓷器店,一家挨着一家,望不到头。
两边还有摆地摊的,布匹,丝绸,馄饨摊,将街道堵得满满的。
“糖葫芦,嘎嘣脆的糖葫芦,两文钱一支…”一个小伙子扛着个草垛子,上面扎满了糖葫芦,沿街叫卖。
人群更是熙熙攘攘,穿着普通粗布衣服的老大妈,年轻漂亮,长裙飘飘的少女,还有闲得吊儿郎当的阔少爷,身后跟着几个哈巴狗一样的奴才…
“哇,我太喜欢了,比咱们兴化繁华一百倍!”士信说道。
张阳摇摇头,他不喜欢逛街,也不喜欢扎堆,正想是不是该换一条街走呢!
“抓小偷!抓小偷,他偷了我的钱袋!”一个清脆而焦急的声音喊道。
前面的人群突然一阵慌乱,四散分开,中间亮出很大一条路来。
一个贼眉鼠眼的中年男子,正在拼命向前飞奔,左手拿着钱袋,右手拿着一把明晃晃的匕首。
钱袋里面的钱应该不少,在小偷的手中上下颠簸,发出悦耳的撞击声。
“快让开,快让开。”小偷边跑边喊道。
人群中有人想阻拦,但是看到小偷手上的家伙,也都识趣地避开在一旁。
穷寇莫追,狗急了还咬人呢,那可是把锋利的匕首,被捅一刀,可不是好玩的。
小偷的后面,是一位白面书生,头上一个发髻,随着奔跑,发髻下倒垂的长发来回晃动,穿着普通的长袍,奔跑时还得用手拎着两边的衣角,否则就会绊倒。
这么一来,自然是越追越远了,他一边追,一边喊着:“抓小偷,抓小偷。”
闹市之中,这书生追小偷的一幕,显得如此的惊心动魄。
如火的骄阳照向大地,小偷右手挥舞着的刀子,在阳光下一闪一闪。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