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剑之争的对手,他写道:“从有世以来,到牛顿所处的时代,他在数学领域所做的工作占了整个的绝大部分。”伟大的德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写道:“《原理》一书比任何其他天才的作品都出类拔革。”拉格朗日常说牛顿是曾经出现过的最伟大的天才。厄恩斯特·马赫在1901年写道:“自从牛顿时代以来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牛顿力学在演绎上、形式上和数学上的进展。”这也许说出了牛顿的伟大成就的关键所在:他发现科学是一门由孤立的事实和定律构成的杂学,它能描述一些现象,但只能预测几种现象,他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统一的定律体系,这个体系能解释大量的物理现象,能用来做准确的预测。

  由于篇幅有限,不能把牛顿所有的发明都一一包罗进来,因此他的小发明就其本身来看虽然也是重要的成就,但这里只好忽略不提了。牛顿对热力学(对热的研究)和声学(对声的研究)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提出了极其重要的物理学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他发现了数学中的二项式定理;他第一次对星体起源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

  现在读者虽然会认定牛顿是曾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但是仍然会提出为什么把牛顿排在如亚历山大大帝和华盛顿这样重大的政治人物以及如耶稣·基督和乔达摩·佛伦这样重大的宗教人物之前呢?我自己的观点是:尽管政治变化是重大的,但仍有理由认为在亚历山大之死前后1000年间的大多数生活方式并没有发生变化。同样,就主要的日常活动而论,大多数人在公元前后3000年间的生活方式也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在过去的500年中,随着现代科学的出现,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但是与1500年的人们相比,我们的吃喝穿戴有了变化,我们的娱乐活动也有了很大的改观。科学发现不仅仅使技术和经济发生了革命,而且使政治、宗教思想、艺术和哲学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科学革命使人类所有的活动方式均有变化。正因为如此,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才被列入本册。牛顿不仅仅是无与伦比的科学家,而且是科学理论发展中最有影响的人物,因此在任何一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人物册上,他名列前茅是当之无愧的。

  1727年,牛顿这颗巨星陨落了,他安葬在西敏寺大教堂①,是被赐予这种荣誉的第一位科学家。

  注释:①西敏寺大教堂:位于西敏寺的哥德式建筑。10世纪仟海王爱德华所建,此后曾重建多次。历代君主的加冕仪式皆在此举行,内有许多君主、政治家、军人、诗人等的墓。

  3。耶稣

  公元前 30~前6

  耶稣对人类史的影响显然是巨大的,他在本册中名列前茅谁也不会提出疑议。与伊斯兰教不同,基督教并不是由一个人而是由两个人──耶稣和圣·保罗创立的,因此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功绩应归于这两个人。

  耶稣阐述了基督教基本的道德观念及其基本的精神观和主要的行为准则,但是基督教神学主要是圣·保罗创作的结果。耶稣写了精神启示录,圣·保罗把崇拜耶稣补充进去,而且圣·保罗是《新约》的主要作者,也是第一世纪中使人们改信基督教的主要人物。

  与佛佗和穆罕默德不同,耶稣死时还相当年轻,他留下的信徒在数目上不多。基督死时,他的信徒只是成立了一个小小的犹太教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圣·保罗的著作及他不知疲倦地努力劝说人们信仰基督教,才使这小小的教派掀起了一场生机勃勃的伟大运动,这场运动不仅触及了犹太人而且也触及到了非犹太人,最后发展成为世界伟大的宗教之一。

  由于这些原因,有些人甚至会认为真正创造基督教的是圣·保罗而不是耶稣。按这种逻辑来推论,我们应在本册中把圣·保罗的名次排在耶稣之前,虽然没有圣保罗的影响,基督教前景如何,将无法断定,但是很明显没有耶稣,基督教就根本不会存在。

  但是似乎没有理由把基督教各教派及其信徒在后来的所作所为都归于耶稣,其突出问题在于其中有许多行径是耶稣显然不赞成的。例如各种不同基督教派之间的宗教战争和对犹太人的野蛮的屠杀和迫害,这些显然违背了耶稣的态度和教导,因而说这些行径启灵于耶稣似乎毫无道理。

  同样,虽然现代科学技术首先在信仰基督教的西欧国家兴起,但是因此就认为科学的兴起应归于耶稣就近乎可笑了。早期的基督教徒肯定没有谁把耶稣的教导看作是要对物质世界进行科学研究的号召。事实上,罗马世界改信基督教是伴随着整个技术水平和对科学的关注的陡然下降而出现的。

  科学最终在欧洲的兴起这一事实表明在欧洲文化传统中有某种利于科学思维方法的因素,但是这种因素并不是耶稣的格言而是如亚里士多德和欧几里德的著作中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希腊”理性主义。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科学的兴起并不是发生在教会权力和基督教崇拜的鼎盛时期,而是紧随着一个欧洲对先前基督传统重新发生兴趣的时期──文艺复兴时期而来的。

  有关耶稣生平的故事在《新约》里有记载,为大多数读者所知晓,在此就不必赘述了。但是有几点值得注意。我们所掌握的有关耶稣生平的材料是不可靠的。我们甚至不能肯定他的原名是什么,很可能是一个常见的犹太人名Yehoshua(英文为约书亚)他的生年可能是公元前6年,但是谁也不能肯定,甚至他的卒年──他的信徒们一定会一清二楚,今天却不能知之确切。耶稣本人没有给后人留下著作,事实上我们所掌握的有关他生平的一切情况均来源于《新约》中的记述。

  不幸的是四部《福音》中有好多处自相矛盾,《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对耶稣的临终遗言的记载完全不同,而这两种情况恰巧又都直接引自《旧约》。

  耶稣曾引用《旧约》决非偶然。虽然他是基督教的祖先,但是他是个虔诚的犹太人,人们经常指出耶稣在很多方面与《旧约》中的希伯来先知相似,并且深受他的影响。与那些先知们一样,耶稣的性格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他给所有见过他的人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说他有超人的雄才大略是再准确不过的了。

  但是耶稣实际上在一生当中和随后的一百年中对政治发展没有影响,这与政治及宗教权威穆罕默德形成鲜明对比。当然两者对长期的政治发展都有过重大的间接影响。耶稣完全是作为道德和精神领袖而使人感知他的影响的。

  如果说耶稣主要是作为道德领袖给人留下印象的,那么当然就该问一问他的道德观念对世界的影响有多大。耶稣的主要准则可能会提出为什么不把耶稣排在首位的问题,因为他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宗教的启示者。

  按照时间的历程来算,基督教无疑比任何其他教都具有更多的信徒。但是本书并不考虑不同宗教的相对影响而是考虑一个人之一当然是“金科玉律”。今天“金科玉律”为大多数人所公认。不管是基督教信徒还是非基督教信徒都把它看成是道德行为的良好准则。我们的行为并不总和它相符,但我们通常是尽力而为之。如果耶稣真的创造了这条几乎为人人所公认的准则的话,他肯定就该是本册中的第一位人物。

  但是事实上在耶稣问世以前,“金科玉律”就是犹太人公认的准则。公元前一世纪犹太人的精神领袖拉毕·希雷尔就对“金科玉律”做过明确的阐述,并正式宣布为犹太人的首要原则。这一观点不仅仅为西方世界所知晓,而且中国的哲学家孔子早在公元前500年就提出过,他的话还出现在一首古代印度诗歌《巴拉塔王朝的伟大颂歌》里,实际上“金科玉律”的内在哲理几乎为每一个大宗教团体所公认。

  难道这竟意味着耶稣没有提出新的道德观念吗?决非如此。《马太福音》第五章第四十三节和第四十四节中就阐述了一个十分鲜明的观点。

  你听人说过:你要爱自己的街坊,恨自己的敌人。

  但是我想告诉你:你要爱自己的敌人,祝福诅咒你的人。

  对恨你的人行善,为虐待你的人和迫害你的人祈祷。

  在这一段的前几行中有这样的话:“不要反抗恶行,谁要打你的右脸,把左脸也伸过去。”

  这些观念现在当然算是曾出现过的最著名的、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道德观念。这些观念不是耶稣时代的犹太教的一部分,也不是大多数其他宗教的一部分。要是他们被广为遵循的话,我将会毫不犹豫地把耶稣列在本书之首。

  但事实上它们并非被广为遵循,甚至不为一般人所公认。大多数基督教徒把“爱你的敌人”的训令最多看作是在某种完美的世界可以实现的理想,但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里却不是一部中用的德行指南。我们通常并不把它付诸实践,也不希望别人把它付诸实践,也不教导我们的孩子把它付诸实践。因此,耶稣的最明确的教导仍然是一条有趣的、基本上无人听的启示。

  4。释迦牟尼

  公元前563~前485

  乔达摩·释迦牟尼,原名悉达多王子,是世界上主要的宗教之一 ──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是卡皮拉瓦斯图的一位国王之子,如今皮拉瓦斯图是一座位于尼泊尔边界附近的印度东北部城市。

  悉达多大约公元前563年出生于今天尼泊尔境内的蓝田比尼区的一个乔达摩民族与赛基亚部落联姻的家庭中。他十六岁和同龄的表妹结婚。悉达多王子在豪华的皇宫里长大,不乏物质享乐,但却十分不满。他看到大多数人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即使有钱的人家也常常遭受挫折和不幸,所有的人都是病魔缠身,最终夭折西天。这就使悉达多必然想到生活中还有比倏忽即逝的快乐更为重要的东西,但是痛苦和死亡很快就把它们完全吞没掉了。

  29岁的乔达摩刚得长子就决定放弃当时优越的生活条件,一心一意地去寻求真谛。他告别妻子和孩子,抛弃万贯家产,离开宫殿,成为身无分文的流浪汉。在一段时期内他和当时一些有名气的圣人一起探讨人生,但是熟知了他们的说教以后,他感到他们解决人生问题的办法是无法叫人满意的。人们普遍认为极端的禁欲主义是达到真知的途径。因此乔达摩曾一连几年极度行素和禁欲,企图做一名苦行僧,但是他终于认识到折磨自己的肉体只能使自己的头脑模糊不清,而不会使自己更接近真知。因此他恢复了正常饮食,抛弃了禁欲主义。

  他独处幽居,努力探索人生问题。终于在一个黄昏,当他坐在一颗巨大的无花果树下时,所有人生问题之谜似乎一下子都解开了。悉达多彻底地进行了反省,第二天早晨他确信他找到了谜底,他现在已成了一个佛佗,一位“开明之士”。

  这时他已经35岁了。在余生的45年中,他游遍整个印度北方,向所有愿意听讲的人宣讲他的新人生观。公元前483年他死去时,他已赢得了数以千计的昄依宗教徒。虽然他的话无文字记载,但是他的许多教导都铭刻在他的教徒的心中,在后来世世代代人们的口头中流传。

  佛佗的主要教导可以用佛教徒所谓的“四谛”来加以概括。第一,人生本身是不幸的;第二,这种不幸的原因在于人的自私欲望;第三,个人的自私欲望可以解除,当一切欲望和欲念解除后,他所处的状态叫做涅槃(字面意思是“吹熄”或“熄灭”);第四,从自私欲望解脱出来的方法是所谓的“八重经”:正观、正思、正语、正行、正坐、正求、正心和正省。此外,佛教不分种族和阶级(与印度教不同),人人都可以修行。

  在乔达摩死后的一个时期里,新教传播缓慢。公元前三世纪,伟大的印度国王改信佛教。他的支持使佛教的影响和说教印度迅速传播开来,并传到了相邻国家。佛教南到锡兰,东至缅甸,从那儿又传遍整个东南亚,直到马来西亚和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佛教还向北传播,直接进入西藏,又向西北传播,进入阿富汗和中亚地区。它传入中国,赢得了一大批信徒,又从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

  在印度国内,新教在500年后开始衰落,到1200年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但是在中国和日本佛教却一直是一个主要的宗教。在西藏和东南亚,它千百年来都是主要的宗教。

  释迦牟尼的教说直到他死后几百年才用文字记录下来。他的宗教思想已分裂成许多不同的教派是可想而知的。佛教的主要两派是小乘派和大乘派。小乘派在南亚居主要地位,大多数西方学者认为它与释迦牟尼创造的教说比较接近;大乘派在西藏、中国和北亚一般地区居统治地位。

  释迦牟尼作为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的创史人,显然该在本册中名列前茅。世界上大约仅有两亿佛教徒,却有五亿多伊斯兰教徒和约十亿基督教徒,所以显而易见释迦牟尼比穆罕默德或耶稣影响的人数要少些,然而这数字上的差别容易使人产生错觉。佛教在印度逐渐消亡的一个原因就是印度教从其中吸取了许多观念和准则,在中国许多人虽然不自称是佛教徒,但是他们却深深受着佛教哲学的影响。

  佛教强烈热爱和平的成份要比基督教或伊斯兰教大得多。要求非暴力的势力在佛教国家的政治史上起了重大的作用。

  人们常说如果耶稣再生回到人世间的话,他对于人们以他的名义做的许多事将会感到震惊,对自称是他的信徒而组成的不同教派之间的血战将会感到恐惧。释迦牟尼对人们提出的许多佛教学说也定会感到出乎意料。虽然佛教有许多教派,而且各派别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但是佛教史上发生的冲突都远远不能同发生在基督教欧洲的血腥宗教战争相提并论。从这方面来看,释迦牟尼的教说对其信徒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基督的教说对其信徒的影响。

  释迦牟尼和孔夫子对世界的影响近乎相仿,两者生活的时代近乎相同,两者的信徒在数目上也没有太大的差别。我把释迦牟尼排在孔子之前是基于以下两点:第一,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出现大大地削弱了孔子的影响,将来的佛教似乎比儒教更为重要;第二,儒教未能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表明了孔子的思想是多么密切地根植于世袭的中国风俗习惯之中,而佛教教说则决不是重述先前的印度哲学,佛教的传播远远超出了印度的国界。这是因为乔达摩·释迦牟尼提出的观念新颖,他的哲学具有巨大魔力。

  5。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

  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他概括了中国人的基本思想,成为独创一套信仰体系的鼻祖。他的哲学根基于人生道德和用道德典范来教育人、管理人的政治观念,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之中长达两千年之久,对世界上许多人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孔子于公元前55年出生在疆土很小的鲁国,即如今中国东北部的山东省。他幼年丧父,与母亲过着贫困的生活。年青时,这位未来的哲学家做过小官,几年后辞官不做。他在随后的十六年中教书,招徕了大批信仰其哲学的弟子。约在50岁时,他在鲁国担任要职,四年后,朝廷中的反对派逼他下了台,实际上是把他从鲁国流放出来。在随后的十三年中,他四处游说,晚年返回鲁国,五年后(前479年)与世长辞。

  孔子常常被誉为是一种宗教的创始人,但是这种说法失为确切。他很少提及上帝,拒绝讨论鬼神,回避使用玄学学派思维的一切方式。他是一个重视人生道德的中国古代哲学家。

  在孔子看来,两个最重要的德行是“仁”和“礼”,是贤者行为的标准。“仁”有时被解释为“爱”,但是最为确切的解释是“与人为善”。礼则是举止、礼仪、风俗、礼节、礼貌等规范的总称。

  甚至在孔子以前,祭祖就成了中国人的主要宗教活动。孔子坚决强调尊敬祖先,孝敬父母,使这种祭祖活动得以加强。孔子还主张妻子对丈夫、被统治者对统治者、仆人对主人要绝对尊敬和服从,但是这位中国圣人不赞成暴政。他相信国家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而不是人民为国家的利益而存在。他一再强调统治者主要靠仁政而不是武治来进行管理。他的另一个信条①与“你愿意人如何待你,你就应该如何待人”这条金科玉律之间仅稍有差别而已。

  孔子的基本观点极其保守。他相信黄金时代在往昔,规劝统治者和人民都回到美好的旧道德标准上来。但是他的伦理道德的政治理想实际上在当时不为多数统治者所接受并遭到排斥,因此孔夫子是一位比自诩的还更具有创造精神的改革家。

  孔子生活在周朝,当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大混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