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太极-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阿敏怒视硕托,“你事到临头还想撇清不成?”    
  “不要争论。”太宗早已心中有数,“本汗奖罚分明,阿敏纵兵焚掠,有损后金国形象,有违本汗军令,本当斩首以正国法。念其征战有功,故从轻发落,着即撤去殿前锦墩,归站朝班。”    
  阿敏怔了一下,还是得说:“谢大汗龙恩。”虽然太宗说时语气和缓,但他与代善、莽古尔泰心中都明白,这是太宗向他们发起了夺权进攻。而范文程在一旁终于舒展开眉头,现出了微笑。
  第四部分 征服朝鲜王第67节 浴血战宁锦(1)
  路边的青草焕发着勃勃生机,高大的钻天杨挺拔峭立直插蓝天。浑河水滔滔流向远方,滋润着两岸肥沃的田野。高粱、玉米刚刚钻出地垅,整齐茂密的禾苗,为大地铺上了一层翠绿的锦衣。关外的五月,一年当中最美好的季节。气候温和,万物欣欣向荣,是孕育收获的日子。清太宗皇太极抛却后宫佳丽,亲自统率十万大军,开始了攻打宁锦征讨袁崇焕的进程。    
  后金大军六日从沈阳出发,一路晓行夜宿,有时竟乘夜行军,于十一日下午兵临锦州城下。太宗下令四面合围,距城一里安营扎寨。    
  锦州为宁远前线第一要塞,堪称宁远之门户。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后经成化、弘治年间多次加固重修,使之成为辽东、辽西之间的要冲及第一重镇。它的外围尚有大、小凌河及右屯等城堡拱卫,在后金大军到来前,悉数撤入到城中。锦州守军主帅为平辽总兵赵率教,监军为大内太监纪用,副将是左辅和朱梅。部下共有精兵三万,且粮草充裕,足够半年用度。锦州城原本就城高池深坚固难攻,在后金大军征讨朝鲜之际,明军又再次加固,刚刚完工,因此越发固若金汤。此次明军可以说是严阵以待,将士们甚至期待后金来攻,其斗志分外高涨。    
  十二日一早,太宗沿城四周察看地势,以便排兵布阵选取攻城方向。他发现西面与北面稍显薄弱,计划以西、北方为突破点。未及下令,却见西城头用箩筐吊坠下一个人来。    
  德格类摘弓搭箭意欲射杀,太宗急加制止:“不要坏他性命,且看他出城所为何来。”    
  那人通过吊桥,马古达纵马迎上:“来者通名。”    
  “某乃大明副将左辅,奉主帅之命,特来拜见后金汗主,有要事面陈。”左辅沉稳干练,不失大将风度。    
  太宗传谕将左辅带至汗王宝帐,开口询问:“左将军有话请讲。”    
  “我家赵率教总兵,眼见贵军军威赫赫,十万之众,不想双方刀兵相见,以免兵民枉自死伤。”    
  太宗也想不战而胜,对此积极回应:“赵将军有此想法甚好,贵方若能撤出锦州,我军保证贵军安全离开。”    
  “待末将回城转达汗王之意,容我方回话。”    
  “以一日为限,明晚此时如不答复,我军将发起攻击。”太宗命人将左辅礼送出营。    
  赵率教派人来议和,实则是拖延战术,因为袁崇焕答应他三天之后将派来五千援兵。所以,次日下午他又令左辅来到后金大营。    
  太宗又是亲自接见:“左将军,贵军何时撤出?”    
  左辅虚以周旋:“汗王在上,我家总兵言道,恳请贵方同意将城中粮草辎重撤走。”    
  太宗爽快应承:“可以,但不得迁延时日,明日必须行动。”    
  明军的目的就是等待援兵,所以左辅又提出:“几万人马,谈何容易,至少也要准备几天,望大汗恩准。”    
  太宗想了想:“好吧,即以后日为期,届时仍无行动,我军即发起进攻。”    
  左辅回城交差,赵率教单等援军到来,里应外合,再与后金决战。可是,三天时间已过,援军仍无踪影。赵率教明白再去敷衍对方亦无用,所以也不再理睬后金的反应,只是加紧备战。    
  约定时间早过,锦州城毫无撤军迹象,太宗显出焦躁。    
  代善不无讽刺地说:“我们让明军给耍了。”    
  “你!”太宗不满地瞪了一眼,究竟还是无话可说。    
  范文程一开始就不相信明军会轻易放弃锦州,他适时进言:“汗王,限期已过,应当攻城了。”    
  太宗面对群臣言道:“朕爱惜双方将士生命,原想不战而下。明军既不识好歹,我军当给其沉重打击。着代善领兵一万攻打北城,莽古尔泰领军一万五千攻打西城,务于天黑前拿下锦州。”    
  军令一下,地动山摇,后金大军立刻排山倒海般向锦州发动了猛攻。赵率教、左辅和纪用、朱梅,分兵把口,各在北、西两面督军迎战。后金军拽拉车梯等攻城器具,冒死向城上冲击。城头上炮火、箭矢、滚木擂石交下如雨,强行爬上车梯的后金军纷纷坠落城下。自辰时起,直攻到午时,战斗未曾有过一刻间歇,后金军已死伤一千余人,锦州城依然屹立不动。    
  范文程见太宗火气甚大,近前劝道:“锦州易守难攻,这样下去很难奏效,莫如权且收兵再思良策。”    
  “我军纵横辽海,战无不胜,不信这小小锦州攻它不下。”太宗已然发狠,“不攻下锦州誓不罢休!”    
  见太宗动怒,无人再敢劝谏。太宗拔出佩剑,就要在西面亲自攻城。    
  莽古尔泰挡住太宗马头:“汗王,莫非轻视我不成,我莽古尔泰若拿不下锦州,甘愿提头来见。”    
  “好,”太宗收剑入鞘,“三大贝勒,但愿你一战成功。”    
  莽古尔泰等于在太宗面前立了军令状,他亲自挑选五百勇士组成敢死队,从木梯上越过护城河,不顾明军猛烈密集的炮火,冲到城下时,树起云梯强行登城。莽古尔泰在下执刀督战,尽管头上石落如雨,箭似飞蝗,攻城勇士死伤累累,却无一人敢后退一步。在激烈的搏杀中,五百敢死队死伤三百六十多人,终有一百二十多登上了西城城头。    
  太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急令后续部队跟进。可是,明军城上的炮火更加密集了,红夷大炮发挥出超常的威力,后金跟进部队几乎全在炮火中丧生。而城头上,赵率教紧急将东城、南城的兵力调度过来,一刻钟内,攻上西城头的后金兵,休说扩大战果,终未能站住脚,由于后续兵力不能跟上,一百二十多员勇士,尽数被歼在城头。后金方面眼看到手的胜利化为乌有,而明军方面却是化险为夷。    
  攻防厮杀持续了一整天,从辰时已经到了戌时,天色已是渐渐暗下来,后金一方死伤已近两千余众,锦州城下遍地可见后金军的尸体。明军在城上掌起火把灯笼,拉出了挑灯夜战的架势。太宗在范文程再三劝说下,传令停止进攻,并后撤五里安营,以免明军乘胜出城劫寨。    
  当晚,太宗派马古达连夜回沈阳搬取援兵。次日天明,后金骑兵试探着发起进攻,都被城上的强大火炮击退。连续三天进攻受阻,太宗还想以强大的军事压力诱使明军投降。李永芳奉太宗之命,三次要入城谈判,都被赵率教拒之门外。试想,在明军连战皆胜的情况下,又怎么可能认输献城呢?    
  李永芳第四次喊城,虽说仍未得入内,但赵率教总算在城头与之相见了。    
  赵率教一副洋洋自得的样子:“李将军三番五次要与我相见,不知到底有何见教?”    
  李永芳倒是颇有耐心:“赵将军,两日攻城虽说贵军小胜,然孤城困守终难长久,总有城破之日。不若早择明路,可免部下将士、全城百姓受战乱之苦。”    
  赵率教冷笑几声:“城尽可以攻,但不可以游说。事实说明,后金攻势不过如此,我锦州军民奉陪到底。”    
  “赵将军,一旦城破,悔之晚矣。”    
  “李将军,请转告皇太极,袁崇焕大人不是无能小辈,我赵率教也要为国建功立业。努酋去年重创于宁远而亡,今日这锦州城就是皇太极的坟场,我要让他重蹈乃父的覆辙。”    
  太宗闻报大怒,下令以四万兵力,四面同时攻打。激战一日,双方互有死伤,锦州仍然难破。自五月十五日起,后金大军连续攻打十四天,死伤已达万人,始终不能如愿。    
  范文程见状劝道:“汗王,锦州久攻不下,活人也不能让尿憋死,难道非指望一棵树吊死不成?”    
  太宗受到启发:“章京是说我们先弃锦州于不顾,驱兵去打宁远?”    
  “正是,”范文程进一步说,“沈阳增援来的两万人马留下围困锦州,十万大军移师宁远,如宁远攻陷,锦州则不攻自破。”    
  “好,甚为有理。”太宗遂按范文程所说,率兵往攻宁远。    
  巡抚袁崇焕几次派哨马探听锦州战况,都难以进入城中。只是远远望见战斗异常激烈,炮火熊熊硝烟弥漫杀声震天。袁崇焕担心锦州万一有失,决定派祖大寿、尤世禄领精锐骑兵四千前往锦州增援。队伍方离宁远十里,即见大队后金人马向宁远杀来,二人商议一下,急速回兵宁远城下,并向袁崇焕报告。    
  接到军情报告,袁崇焕不禁仰天大笑。    
  杨太监不解地问道:“袁大人如此发笑所为何来?”    
  “我笑那皇太极黔驴技穷矣。”袁崇焕意气风发地对周围的众将说,“十万敌军,围攻锦州城半月之久不能得手,皇太极无奈又来图我宁远,管叫他照样碰得头破血流。”    
  祖大寿问:“大人,我们这支军马是继续往援锦州,还是撤回城中?”    
  “俱皆非也。”袁崇焕见祖大寿现出迷惑神情,便解释道,“就在城外傍城墙屯扎,与城内呼应,以城为依托,配合城头击退后金军进攻,但切记不可距城两里开外与敌交战。”    
  杨太监显出不满来:“袁大人,这是否显得我军太软弱怯战哪?我大军当主动出击痛歼敌人,也好早传捷报进京。”    
  “杨公公有所不知,为战之道在审时度势,不逞一时之勇。”袁崇焕对这位监军越来越反感,没耐烦地回答,“后金军擅长野战奔突,而我军以炮火坚城固守为长,这浅显的道理,便三岁孩童也会明白。”言外之意是,杨太监你连小孩子也不如。杨太监脸色难看,没再言语。    
  袁崇焕与众将登上宁远城东门,在敌楼下向远处眺望。守城将士做好了一切准备,祖大寿、尤世禄也在城外严阵以待。    
  后金大军在相距宁远城二里处安营,太宗亲自到军前观敌略阵。他见明军紧靠城池,难以用马军冲击,便下令部队后退两里,以期明军来追。但祖大寿牢记袁崇焕将令,不离原地一步。太宗如是三番两次要引明军离开城脚,但明军始终坚守不动。    
  太宗未免焦躁起来:“明军胆小如鼠,看来我军只有勇猛进击了。”    
  范文程说出担心:“锦州城久攻不下,宁远城内外共守愈发难攻,还是调动明军离城会战为上。”    
  “道理是对,但明军死不动窝,我军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不成?”太宗对范文程说话没好气,还是极为少见的。    
  代善冷嘲热讽地:“汗王,这可不是怄气的事,也不是你能说了算的事,袁崇焕他不是我们,可以听你随便摆弄。”    
  “什么!”太宗脸色大变。
  第四部分 征服朝鲜王第68节 浴血战宁锦(2)
  范文程赶紧为之压火:“汗王息怒,大贝勒怎能如此说话?还是当齐心合力考虑攻占宁远之事。”    
  阿敏其实还是站在代善的立场:“汗王,明军距城太近,难以用骑军冲击,此刻强攻不利。”    
  莽古尔泰亦帮腔:“二大贝勒言之有理,我军还当耐心等待时机,请汗王三思再行。”    
  按理说,他三人所说确有道理,只是太宗已是难以入耳,他完全被愤怒情绪控制了:“当年皇考太祖攻宁远不克,反在此受炮伤,终成不治饮恨身亡,我辈正当为皇考雪耻。若以你等所论,倘袁崇焕一年坚守城池不出,我军便在此坐等一年不成?锦州未克来此,不打下宁远,何以面对国人,何以告慰皇考在天之灵,又何以扬我国威?”    
  范文程等见太宗这样激动,都不免表态:“愿听汗王御旨,冲锋陷阵,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太宗将腰中剑拔出,向宁远城一指:“攻城!”    
  阿济格一马当先冲出,在太宗身边的将领也都随后跟进。由于太宗未具体指派哪支队伍,只是笼统地发出命令。稍远些的将士尚不知情,以至太宗身边的侍卫、护兵等不见大队人马上前,也都参与了进攻。诸贝勒这才反应过来,也来不及穿戴甲胄即都疾驰杀出。太宗嘴角现出了一丝笑意,显然他对部下奋勇争先的情景感到满意。    
  城头上,袁崇焕立刻指挥明军发射大炮。二十几门红夷大炮一齐轰鸣,火光闪闪,硝烟滚滚,响声震天,山摇地动。强大的炮火在进攻的后金军中不停地爆炸,后金军将士成片地倒下。但是有太宗亲自在后观战,并无一人退缩贪生。前面的死伤,后面的毫不犹豫地冒着炮火跟进。冲上前的后金将士已同城脚下的明军交手接战。满桂、祖大寿、尤世禄分别敌住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厮杀,满桂不敌代善,接战中且打且退,后金军中马古达连发两箭,俱都射中满桂,只是由于全身披挂,不致伤及生命。    
  战斗不间歇地持续进行,明军除大将满桂身受重伤外,四千精兵业已损折大半。而后金方面,在明军炮火的轰击中,更是损失惨重。贝勒济尔哈朗、萨哈廉、瓦克达都身受数创,而游击觉罗拜山,备御巴希等则是在炮火下阵亡。    
  范文程见宁远城外后金军尸体遍地皆是,觉得这样打下去不是办法,尽管太宗脸色难看,他还是劝说道:“汗王,似此强攻实难奏效,为减少伤亡,莫如权且收兵再作商议。”    
  太宗此刻心头怒火熊熊燃烧:“我发誓要一战拿下宁远,生擒袁贼崇焕,为先皇考祭灵。”    
  “还望汗王保持清醒,更加理智。”    
  “范章京,你若一味劝我收兵,就请免开尊口吧!”太宗明显是要封住所有人的嘴。    
  太宗不说收兵,攻城之战自然在继续进行。战斗越来越惨烈,入夜后双方都挂起灯笼,举起火把,战事比日间愈为紧张。双方不断增加兵力,死伤人数也在直线上升。到次日天明,红日高升,双方的激战已持续了整整十八个小时,守方明军因有城墙为屏障,死伤已达五千余人,而进攻的后金一方,死伤将领二十多,兵士伤亡已经超过一万。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恶战,至此双方均已人饥马乏,太宗明白无论如何是不可能一战攻下宁远了,极不情愿地下令停止进攻。    
  经过此战,太宗变得沉默寡言,越加郁郁不乐。他开始反思自己,这次锦州、宁远攻坚,为何犯了赌气的错误。打仗与任何事物一样,都不能意气用事,更应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他冷静地思考了一天一夜,内心中承认,面对袁崇焕这样精明的军事统帅,面对宁远、锦州这样坚固设防的城市,以野战为优势的后金,是很难取胜的。要想战胜明军,后金军当扬长避短,设法与敌野战交锋。于是,他下令部队轮番在城下叫阵,甚至使用激将法辱骂。上百名后金士兵,面对宁远城楼,齐声合喊,声如雷震:    
  袁崇焕,真软蛋,    
  躲在城里看不见。    
  贪生怕死不出战,    
  崇祯白给上方剑。但是,不管后金方面如何叫阵,袁崇焕置若罔闻稳如泰山,就是不派兵出城。太宗不想再攻城徒增伤亡,每日派一万马军环城巡行,使宁远与外界的一切断绝,入夜后,则是数千人高举火把,齐声呐喊,佯作攻城,使守城明军与城中百姓高度紧张不得安眠,摆出了与明军长期周旋的态势。这样,转眼到了六月四日,此次出征自五月六日离开沈阳,已长达一月之久,而十多万大军竟毫无进展。天气炎热,士兵中暑,时疫流行,每天都有七八人病死,形势越来越严峻。    
  而且沈阳又送来急报,明军皮岛总兵毛文龙,带领两万大军进入后金领土,正向赫图阿拉进发,扬言要捣毁女真人的老巢。    
  范文程感到不能不提醒太宗了:“汗王,而今病疫流行,欲成暴发之势,部队士气低落,不宜再战,毛文龙又从背后来攻,不能掉以轻心,当回师沈阳,再图后举。”    
  太宗对眼前的形势已是忧心如焚,范文程说出了别人不敢说的话,他想也只有面对现实了,顾不得自己汗王的脸面了:“朕也知此次出征只能无功而返了,徒叹奈何呀!”    
  “汗王不必伤感,胜败本兵家常事,再说来日方长,”范文程尽量抚平太宗心灵的痛楚,“痛击袁崇焕指日可待。”    
  太宗思索少许:“虽说撤军,也不能让袁崇焕太得意了,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