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向伊拉克施压的另一手段是在国际社会中孤立伊拉克。从客观上讲,伊拉克出兵入侵科威特,在海湾战争中是战败国,联合国针对伊拉克连续通过了许多项决议,伊拉克与周边国家及世界上许多国家交恶,使伊拉克的国际地位大大下降。与此同时,美国极力打压伊拉克,损坏伊拉克的形象,在外交上孤立伊拉克,增加了伊拉克的困难,压缩了伊拉克的外交活动空间。
美国还通过支持伊拉克国内外的反对派向萨达姆施压。美国中央情报局拉拢和扶植伊拉克在国外的反对派,向其提供资金,召集他们开会,制定“反萨倒萨”计划。美国利用库尔德族向萨达姆发难。库尔德族是伊拉克的少数民族,拥有近400万人口,居住在伊拉克北部。长期以来,库尔德族企图谋求独立,与中央政府矛盾尖锐,多次造反被镇压,遭受杀戮。海湾战争结束后,库尔德族地区爆发了反对萨达姆的武装暴动。南部什叶派妄图借此机会建立独立于中央政府的阿拉伯斯坦,他们举行反萨达姆的抗议活动,一度控制了南部部分地区。反对派遥相呼应,在首都巴格达发生了反对萨达姆的骚乱,甚至连伊拉克驻加拿大大使和驻突尼斯大使也叛逃到伦敦,加入反萨达姆联盟。
自1990年8月以来,联合国通过一系列决议,对伊拉克实行全面制裁,使伊拉克综合国力严重削弱,伊拉克的经济、社会状况全面恶化。在长期制裁的情况下,伊拉克外汇储备几近枯竭,国民生产总值不断下降,货币大幅度贬值,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物资短缺,社会普遍贫困化,人民生活极其困难。因缺医少药,死亡率相当高,儿童死亡率更高。社会秩序不断恶化,犯罪率不断上升。
美国、以色列和伊拉克国内外的反对派一直在策划暗杀萨达姆,从肉体上将他消灭。为此,他们制定了一个又一个方案,采取了许多行动,其中包括收买伊拉克高级军官,派遣杀手潜伏到伊拉克内地靠近萨达姆的地方,寻机使用尖端精密武器,但这些手段均无济于事。与此同时,反对派也对萨达姆的儿子采取暗杀行动。1996年12月12日,萨达姆长子乌代在外出途中突遭袭击,他虽幸免于死,但却严重受伤,落下终生残疾。
困境出乱,海湾战争后,萨达姆家族纠纷频仍,矛盾重重,严重内讧,发展到自相残杀地步。萨达姆两“驸马”始而叛逃继而回归又双双命丧黄泉就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实例。
萨达姆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及三个女婿,他的大儿子名为乌代,二儿子名为库赛,大女儿名叫拉黛,其夫婿侯赛因卡迈勒,曾任工业和军工部长,二女儿名叫拉娜,其夫婿萨达姆卡迈勒曾任总统特别卫队司令,小女儿名叫哈拉,与一名高级军官结为伉俪。
萨达姆的大女婿和二女婿是同胞兄弟,生于伊拉克萨拉丁省欧加村,与萨达姆是同乡,是萨达姆叔叔的儿子。萨达姆的大女婿侯赛因卡迈勒生于1958年,年轻时入伍当兵,接受军事训练。因他与萨达姆是同乡,又有亲戚关系,便被派到萨达姆卫队任少尉军官。两伊战争期间,萨达姆有一次亲临前线视察,突遇伊朗飞机轰炸。侯赛因卡迈勒见状不妙,奋不顾身地扑上前去,掩护萨达姆,表现得非常勇敢。萨达姆对这位青年军官非常赏识,下令破格提拔,并将自己的大女儿拉黛嫁给他。侯赛因卡迈勒成为“驸马”后,平步青云。萨达姆授予他上将军衔,先后任命他为军工部长、国防部长和工业、工矿部长等职,直接参与领导伊拉克的一系列武器研制和开发计划。侯赛因卡迈勒进入萨达姆核心领导层后,请求萨达姆任命其胞弟萨达姆卡迈勒为特种部队司令,负责萨达姆总统的安全,遂与总统的二女儿拉娜结婚。这样,卡迈勒兄弟二人便成为伊拉克显赫人物。
随着卡迈勒兄弟权力的膨胀,他们与萨达姆总统大儿子乌代产生了政见分歧和权力之争。在处理联合国武器核查问题上,卡迈勒与乌代产生分歧。卡迈勒主张与联合国武器核查特委会进行全面合作,以此争取联合国尽快解除对伊拉克的制裁,但乌代则持强硬立场,坚决拒绝与联合国武器核查特委会进行合作。他们为此争吵,互不相让关系进一步恶化。这种情况引起了萨达姆总统的警觉,他开始进行干预,从而使卡迈勒兄弟感到不安。兄弟二人深知岳父的谋略与手腕,也深知乌代的为人。乌代性情暴躁,飞扬跋扈,素有“小暴君”之称,他经常与人争吵,一时性起便开枪打人,甚至连他的叔叔也被他开枪打伤。卡迈勒兄弟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担心自己会遭到厄运,经过一番周密策划,决定出逃。
1995年8月8日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诞辰日,又恰逢纪念两伊战争结束7周年,伊拉克官方宣布,全国放假4天。就在这一天凌晨,卡迈勒兄弟带着他们的妻子、孩子和随同人员,乘坐十几辆奔驰牌轿车,悄然驶出巴格达城,经过近1000公里的长途跋涉,顺利到达约旦首都安曼。他们抵达安曼后,提出了政治避难要求。约旦国王侯赛因于8月10日接见他们,同意给予他们庇护,安排他们下榻在安曼市郊的一个国王迎宾馆内,并对他们采取了严密的保安措施。卡迈勒兄弟在安曼举行记者招待会,声称他们是因为对伊拉克现状不满及对伊拉克前途感到担忧而出走的,表示他们谋求与伊拉克其他反对派采取联合行动,尽一切努力推翻萨达姆政权。
萨达姆两“驸马”携带家眷叛逃寻求政治避难,在伊拉克国内引起极大震动,在国际社会中也掀起轩然大波,萨达姆极为恼怒。
1995年8月9日,萨达姆颁布命令,罢免侯赛因卡迈勒军工部长的职务。与此同时,他派其长子乌代与前国防部长阿里马吉德作为特使,于8月10日抵达安曼会见侯赛因国王。乌代力图说服侯赛因国王遣返出走者,得到的答复是出走者愿意留在约旦。乌代又请侯赛因国王允许他与出走者见面,得到的答复是出走者一致拒绝这种见面。在乌代离开安曼后,萨达姆又派其夫人访问安曼,企图以母女之情感化两个亲生女儿,说服她们回国,但依然没有成功。于是,萨达姆发表了一份告人民书,宣布卡迈勒已背叛祖国,并指控他们盗窃了伊拉克人民数百万财产,成为大逆不道之人。
杀婿没商量
美国对伊拉克最高决策层发生内讧感到高兴,8月8日,克林顿总统与侯赛因国王通电话,强调如约旦遭到伊拉克的威胁,美将给予军事支持。8月11日,美国派高级军事专家飞往安曼会晤卡迈勒兄弟。
卡迈勒逃往约旦本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他想利用约旦为活动基地,在美国支持下,联合伊拉克反对派,推翻萨达姆政权,由他取而代之。但几个月过去了,他的梦想化为泡影。
美国从他们兄弟身上并没有捞到多少真正有价值的情报,对他们感到失望。伊拉克的反对派对他们兄弟二人没有好感,对他们出走的意图产生怀疑,对他们敬而远之,不愿与他们合作。1995年12月,卡迈勒宣布成立“拯救伊拉克高级委员会”的反伊倒萨组织,但无人响应,他成为孤家寡人。
久而久之,卡迈勒兄弟与约旦的关系也逐渐发生变化。侯赛因国王采取疏远卡迈勒的办法,表示对他们不满,国王举行宴会只邀请萨达姆的两个女儿出席,不再邀请卡迈勒兄弟。1995年10月,两兄弟表示要离开约旦到其他国家定居,侯赛因国王不持异议,但要求他们把妻子和儿女留在约旦。与此同时,他们的妻子和儿女执意要回伊拉克。1996年1月,约旦政府高级官员暗示,如果卡迈勒兄弟决定要回伊拉克,约旦将热烈欢送他们。接着,约旦当局批准伊拉克反对派在约旦设立新的办事处,不再理睬卡迈勒兄弟俩。卡迈勒恼怒之下,公然直接批评侯赛因国王,这在一个王室政权统治下的国家是绝对犯禁的事情。约旦政府警告卡迈勒称,如果法官发出传令,卡迈勒必须出庭受审。这意味着,卡迈勒在约旦已经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面对约旦当局的逐客令,卡迈勒被迫采取措施。他打电话给伊拉克驻约旦大使,表达了自己希望返回伊拉克的要求。他还写信给萨达姆,希望返回伊拉克定居。伊拉克政府迅速作出反应,发表简短声明称,伊拉克政府决定接受卡迈勒等人以普通公民身份回国的请求。
1996年2月20日,卡迈勒兄弟俩偕妻子儿女乘坐3辆奔驰汽车,由伊拉克驻约旦大使陪同,在约旦一名安全保镖护送下离开约旦回国。萨达姆总统长子乌代到边界迎接他们,并同他们热烈拥抱和亲吻。根据乌代的安排,乌代同两个妹妹同乘一辆车,卡迈勒兄弟俩及其他人分乘另外车辆。卡迈勒兄弟抵达巴格达后被送往萨伊迪亚区马吉德叔叔家,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自己的妻子和孩子。2月23日,巴格达电台广播了拉黛和拉娜要求同卡迈勒兄弟离婚的消息。
2月24日,伊拉克内政部发表一项声明称,卡迈勒的几名堂兄弟于23日晚间持枪袭击了卡迈勒在巴格达萨伊迪亚区的住所,在交火中,卡迈勒兄弟及其父亲等人在这场火并中丧生。巴格达电台在报道中强调,约20名愤怒的马吉德家族成员杀死了卡迈勒兄弟等人,以洗刷他们给家族带来的耻辱。卡迈勒家庭成员称,他们打死卡迈勒等人是为了执行1995年8月卡迈勒兄弟叛逃后由家族作出的判处他们死刑的决定。卡迈勒的堂兄弟在给萨达姆的电报中说,他们有责任剪除家族大树上的枯枝败叶。伊拉克官方人士称此举动为家法的惩罚。
长期以来,萨达姆多次成功地避开明枪暗箭,挫败了一次又一次企图暗杀他的活动。他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采取了多方面的防范措施。据报道,萨达姆在全国各地建有十几座总统府,多为地下坚固建筑。有些地下总统府很深,距地面12到15米,各种设备和储备物品应有尽有,其中包括各种通讯联络设备、生活设施和娱乐设施。萨达姆有一批铁杆警卫人员,有共和国卫队、特种部队、特别安全局、情报总局等机构,对萨达姆及其直系亲属采取极为周密的安全防护措施。还有报道称,萨达姆有12名替身,他们经过化妆和训练,在相貌、动作和姿态等方面酷似萨达姆,他们经常作为萨达姆的替身在公共场合露面。
面对困境,萨达姆使出了浑身解数奋力抗争。他进一步加强了自己的统治,连任总统、复兴党总书记、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他果断地镇压了叛乱和暴动,对库尔德族分化瓦解,铲除了包括他女婿在内的反对派,破获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在伊拉克的秘密组织,粉碎了中央情报局策划的政变和谋杀阴谋。通过这些措施,萨达姆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在外交方面,萨达姆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不断派高级代表团四处游说,用经济手段分化西方国家,正式承认科威特的主权和联合国制定的伊科边界,在武器核查问题上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玩“老鼠戏猫”游戏。经多方努力,伊拉克与联合国于1996年5月签署石油换食品谅解备忘录,于同年12月实施伊拉克部分出口石油。2000年,不少国家相继开展“闯飞”活动。很多国家恢复、加强了与伊拉克的关系。伊拉克的外交处境有所改善,美国惊叹国际反伊联盟面临崩溃的危险。
“怎么又是一个布什?”
萨达姆与美国抗争
小布什入主白宫后,进一步强化了对伊拉克的立场。“911”事件后,布什政府决心要推翻萨达姆政权,加快了“倒萨”部署。
但美国在筹备对伊拉克动武过程中遇到了五方面困难。其一,美武力“倒萨”师出无
名,在国际上和者甚寡。其二,中东地区普遍反对美国动武犯伊,阿拉伯国家忧虑甚深。其三,美国内存在不同声音,并非铁板一块。其四,美此次武力犯伊,沉重的财力负担难以分摊,而1991年美让沙特和科威特承担了绝大部分战争费用,昔日之梦今朝难圆。其五,“倒萨”后的伊拉克政局及与此相关的中东、海湾政局难以料定,美颇费思索。
针对这五大难题,布什政府采取了相应措施。第一,开展外交攻势,争取国际认可。布什亲自打电话给中、俄、法三国元首,美英结成“倒萨”联盟,美派特使四处游说。2002年9月12日,布什在联大发言时闭口不谈武力“倒萨”,极力呼吁国际社会迫使伊拉克全而执行联合国有关决议,要求联合国通过一项对伊更加强硬的新决议。显然,美国尽量让安理会通过决议,以便使自己的行动合乎国际法。第二,美国通过各种手段做中东、海湾国家工作,促使一些阿拉伯国家改变立场。美在这方面取得某些成效。第三,布什下大功夫做国内有关方面工作,首先在白宫内部统一思想和步调,继而向国会提交有关伊拉克问题的决议草案,要求国会授权布什使用他认为合适的、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手段,强制伊拉克执行联合国有关决议。第四,如美武力犯伊,其财力负担的数额取决于这场战争的规模和进展等因素。一般估计,这场战争的费用最少为500亿美元,最多为2000亿美元。如美能拉几个国家入伙结成“倒萨”同盟,并采取共同行动,费用可多方承担。如美采取独家行动,费用将由美一家承担。有的美国将军说,如能实现“倒萨”目的,费用再大,美也在所不惜。第五,关于战后伊拉克政局问题,新闻媒体评论较多。据报道,美国对这个问题已经进行了长期研究,提出了种种方案,其中包括阿富汗模式和南斯拉夫模式。与时同时,美国为确保胜利,加紧进行军事部署。据媒体报道,美国在伊拉克周围地区部署10万兵力,各种类型的作战飞机45 0架,坦克和装甲车3200辆,中远程火炮450门,导弹发射装置100套,以及大量炸弹和巡航导弹。美国制定了有关作战方案,必要时再增派兵力和武器装备。
萨达姆对事态发展的严重性早已心中有数,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第一,巩固内部。萨达姆凭着20多年的执政经验和权威,牢牢地控制着国家最高决策机构,充分发挥执政党的作用,依靠家族势力和秘密警察机构,确保他的最高领袖绝对权威地位。第二,重视军队的作用,全民动员,加强战备,强调要与入侵者战斗到最后一滴血,誓死保卫祖国。第三,积极开展外交攻势,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二者并举的方针,并利用联大等国际机构,宣传自己的主张和要求,以图阻止美武力犯伊。第四,做阿拉伯国家,尤其重点做周边国家工作,与宿敌科威特和伊朗改善关系,以图减轻压力,扩大自己的回旋余地。第五,采取灵活策略,宣布伊拉克政府无条件接受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重返伊拉克,以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打乱美的部署,继续与美周旋。
国际社会充分意识到伊拉克问题的严重性,普遍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通过政治途径解决伊拉克问题。与此同时,人们也看到,布什“倒萨”的决心并未发生任何变化。美国声称,美国的主要目的是改变萨达姆政权,如果萨达姆自杀、引退、出国流亡,或发生政变将他杀死、赶下台,就可避免这场战争。布什并扬言,如果伊拉克不进行合作,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有能力独自领导倒萨联盟。
伊拉克再度成为世界热点问题,对国际政治、世界经济、中东及海湾地区格局、伊拉克政局等方面带来重大影响。萨达姆这位风云人物的命运也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不死鸟”阿拉法特
和蔼可亲的“不死鸟”
中东风云人物“不死鸟”阿拉法特
自2001年12月3日起,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一直被以色列军队“软禁”在约旦河西岸拉马拉的官邸内。2002年9月20日,以军再次围困阿拉法特的官邸,将官邸的大部分建筑炸毁,并进一步逼近阿拉法特的办公室。阿拉法特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其一举一动均在以军的监视之下,他已经成为笼中之鸟。阿拉法特缺医少药,生活困难,仅靠饼干、罐
头之类的食品维持生活,他的生命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以色列总理沙龙表示,允许阿拉法特离开约旦河西岸城市的前提条件是阿拉法特不能再返回巴勒斯坦地区。显然,这是以色列向他进一步施压,企图逼他就范。但他坚定地表示,宁愿成为一名烈士,也决不向以色列投降,要为巴勒斯坦事业奋斗到底。这是巴勒斯坦领袖人物的遭遇,这种情景不由勾起了我对阿拉法特的回忆。
阿拉法特印象记在我珍藏的相册里,有几幅照片在我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第一幅是1984年5月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阿拉法特时我为他们当译员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