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部分
第121节:新读史记(下卷)(121)
使者说:“我接受诏令对将军施以刑法,不敢把将军的话转报皇上听。”蒙恬重重地叹了口气,说:“我对上天犯了什么罪,怎么会没有过错就被处死啊?”过了很久,他才慢慢地说:“我的本来该当死罪啊。我修筑长城,起自临洮接连到辽东,绵延一万余里,这中间怎可能不截断地脉?这就是我的罪过了。”他于是吞下毒药自杀了。
能逃脱不是偶然的
田单是齐国田氏王族的远亲。齐湣王时,田单担任临淄地区管理市政的小官,并不被齐王重用。后来,燕国派遣大将乐毅攻破齐国,齐湣王被迫弃城逃跑,不久又退守莒城(今山东莒县)。在燕国军队长驱直入,征讨齐国之时,田单也离开都城,逃到安平(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他让他的同族人把车轴两端突出的部位全部锯下,安上铁箍。不久,燕军攻打安平,城池被攻破,齐国人纷纷夺路而逃,结果因为车轴互相撞击而撞断,车子瘫痪动弹不得,被燕军俘虏。只有田单和同族人用铁箍包住了车轴,得以逃脱,向东退守即墨。这时,燕国军队已经全部降服了齐国大小城市,只有莒和即墨两城未被攻下。燕军听说齐湣王在莒城,就调集军队,全力攻打。齐湣王的所作所为早就惹得国愤民怨,大臣淖齿就杀死了他,坚守城池,抗击燕军,燕军几年都不能攻破该城。迫不得已,燕将带兵东行,围攻即墨。即墨的守城官员出城与燕军交战,战败被杀。即墨城中军民都推举田单当首领,他们说:“安平一战,田单和同族人因用铁箍包住车轴才得以安然脱险,可见他很有远见会用兵。”于是,大家就拥立田单为将军,坚守即墨,抗击燕军。
大战前的准备
过了不久,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他和乐毅不和。田单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派人到燕国去行使反间计,扬言说:“齐湣王已被杀死,没被攻克的齐国城池只不过两座而已。乐毅害怕新国君找借口杀死自己而不敢回国,他以讨伐齐国为名,实际上是想和齐国兵力联合起来,在齐国称王。齐国人心还未归附,因此暂且拖延时间,慢慢攻打即墨,以便等待时机成熟再称王。齐国人担心燕国其他将领带兵前来,即墨城就必破无疑了。”燕惠王听信传言,派大将骑劫去代替乐毅。
田单亲自和士兵们一起修筑工事,并把自己的妻子姬妾也编在队伍之中,还把全部的食物拿出来犒劳士卒。他命令装备整齐的精锐部队都埋伏起来,让老弱妇女上城防守,又派使者去和燕军约定投降事宜,燕军官兵都高兴地忘乎所以。田单又把民间的黄金收集起来,共得一千镒,让即墨城里有钱有势的人送给燕军,请求说:“即墨就要投降了,希望你们进城之后,不要掳掠我们的妻子姬妾,让我们能平安地生活。”燕军将领非常高兴,满口答应。燕军防守也更加松懈了。
智激士气
田单命令城中军民在吃饭之前要祭祀祖先,使得众多的飞鸟因争食祭祀的食物,在城上盘旋飞舞。城外的燕军看了,都感到很奇怪。田单扬言说:“这是神仙要下界指导我们克敌制胜。”又对城里人说:“一定会有神人来做我的老师。”有一个士兵不以为然,戏谑地说:“我可以当您的老师吗?”接着就扬长而去。田单连忙站起来,把他拉过来,请他坐在向东的上座,用侍奉老师的礼节来侍奉他。那个士兵见田单很认真害怕了,老实地说:“我欺骗了您,我真是一点儿本事也没有。”田单说:“请您不要再说了。”接着就奉他为师。田单每次发号施令,一定要称是神师的主意,人们见到连神仙都来帮助守城,更加稳定了心神,斗志更加高昂了。
田单又扬言说:“我最怕的就是,燕军把俘虏的齐国士兵割去鼻子,放在队伍的前面行进,和我们作战,看到那个场景,城里的军民都会害怕,吓得连武器都拿不起来了,更别提反抗了,那即墨就必然被攻克了。”燕军听到这话,就照此施行。城里的人看到齐国众多的降兵都被割去了鼻子,人人义愤填膺,全力坚守城池,都怕被敌人捉住,遭受酷刑。田单又派人施反间计说:“我很害怕燕国人挖了我们城外的祖坟,侮辱我们的祖先,这可真是件让人寒心的事。”燕军听说之后,又把齐国人的坟墓全部挖出,并把死尸焚烧殆尽。即墨人从城上看到此种情景,人人痛哭流涕,愤怒无比,都请求出城拼杀。
第122节:新读史记(下卷)(122)
田单复国
田单看到时机已到,于是从城里收集了一千多头牛,给它们披上红绸制成的衣服,又在上面画了五颜六色的蛟龙图案,在它们的角上绑好锋利的刀子,把渍满油脂的芦苇绑在牛尾上。他又下令把城墙凿开几十个洞穴,趁夜间把牛从洞穴中赶出,点燃牛尾,派五千精兵跟在火牛的后面。那些牛尾巴被烧得发热,都狂怒地直奔燕军。没有防备的燕军惊慌失措,牛尾上的火把将夜间照得通明如昼,燕军看到它们浑身都是龙纹,以为是火龙下凡,凡是触及到的人非死即伤。五千壮士又随后悄然无声地杀来,而城里的人乘机擂鼓呐喊,紧紧跟随在后面,甚至连老弱妇孺都手持铜器,敲得震天动地,和城外的呐喊声汇合成惊天动地的声浪。燕军都吓得魂不附体,大败而逃。齐国人在乱军之中杀死了燕国的主将骑劫。燕军溃散逃命,齐军紧紧追击溃逃的敌军,所经过的城镇都背叛燕军,归顺田单。田单的兵力日益强盛,乘着连胜的势头,一路追击。燕军仓皇而逃,战斗力一天天减弱,一直退到了黄河边上,原来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全都被收复。于是田单到莒城迎接齐襄王回到临淄。
誓死忠君
当初,燕军开始攻入齐国的时候,听说画邑人王蠋贤德有名,就命令军队说:“画邑周围三十里之内不许进入。”不久,燕国又派人对王蠋说:“齐国有许多人,都称颂您的高尚品德,我们要任用您为将军,还会封赏给您一万户的食邑。”王蠋坚决推辞,不肯接受。燕国人说:“您若不肯接受的话,我们就要带领大军,屠平画邑!”王蠋说:“尽忠的臣子不能侍奉两个君主,贞烈的女子不能再嫁第二个丈夫。齐王不听从我的劝谏,所以我才隐居在乡间种田。齐国已经破亡,我没有能力重新复国,已经是羞愧万分了,现在你们又用武力劫持我当你们的将领,我若是答应了,就是帮助坏人干坏事。与其活着干这不义之事,还不如受刑死了更好!”他把自己的脖子挂在树枝上,奋力挣扎,扭断脖子自杀了。齐国那些四散奔逃的官员们听到这件事,说:“王蠋只是一个平民百姓,尚且能坚守节操,不向燕人屈服称臣,更何况我们这些享受国家俸禄的官员了!”于是他们就聚集在一起,赶赴莒城,寻求齐湣王的儿子,拥立他为齐襄王,以他为旗帜,号召人民反抗燕国的侵略。
扬名立威
李广是陇西成纪县人。他的先祖叫李信,秦国名将,曾率秦军追逐燕太子丹直到辽东,并亲手捉住燕太子丹,在秦国的统一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李信家原本在槐里,后来迁到了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一手好箭术,李广受到家庭的熏陶,年轻时就精通骑射。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随汉军出击匈奴。因为他本领高强,斩杀敌人首级很多,被汉廷任命为中郎。李广的堂弟李蔡,也出任郎官,又出任过武骑常侍,年俸八百石。李广曾经跟随文帝出行,皇帝知道他勇猛非凡,曾经冲锋陷阵、攻城拔寨,还能够格杀猛兽,便对他叹息说:“可惜啊!你生不逢时!如果你在高祖的麾下,被封为万户侯是不在话下的!”
孝景帝继位以后,李广出任陇西都尉,后来调任骑郎将。吴、楚七国叛乱的时候,他被任命为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率兵平叛。他曾经在昌邑城下的战斗中,勇猛冲锋在前,一举夺取敌军的旗帜,因此而扬名天下。后来梁王私下里授予李广将军的印绶,李广竟大方地收下了,所以,回朝以后,天子虽然没有怪罪但也没有对他封赏。
此后,李广被调任上谷太守,几乎每天都与匈奴兵作战,而且每次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典属国公孙昆邪对天子哭诉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倚仗自己的才能多次与匈奴硬拼,恐怕会有不测。”于是,天子调任李广为上郡太守。此后,李广转任边境地区多个郡的太守,如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在职期间,他因为作战奋勇,而扬名于边塞内外。或许一时糊涂,他竟然没有看透皇家内部的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私自接受了梁王的印章,触动了景帝的忌讳,所以景帝一朝,即便李广功绩再高,也没有被封侯拜相。
第123节:新读史记(下卷)(123)
智勇双全
有一次,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景帝派一名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这位宦官率领几十个骑兵纵马奔驰、游戏玩乐。途中,他们遇到了三个匈奴人,双方打了起来。这三个匈奴人很是了得,一边策马奔驰,一边回身射箭,宦官大人被射伤,而他身边的骑兵也几乎被杀尽。宦官狼狈地跑回了李广军营里向他哭诉情况。李广认定这三人是匈奴军中射雕的高手,便带领一百余名骑兵去追赶他们。
由于战斗中这三个人的战马被射杀了,他们被迫徒步返回。走了几十里以后,李广追上了三人。李广命令手下人左右包抄,而他则亲自操弓射杀他们。结果,三人之中,两个被射死,一个被活捉。李广审问这个俘虏,得知他们果然是匈奴军中射雕的人。把俘虏捆好后,李广正要率领手下人回营,却突然发现几千名匈奴骑兵出现在他们面前。匈奴人也发现了李广他们,以为他们是诱敌的骑兵,吃了一惊,于是就到山上摆开了阵势,却不敢轻易攻击。
李广的手下都十分地惊恐,想纵马往回跑。李广说:“我们距离大部队几十里远,如果像这样地纵马狂奔,匈奴一定会追击并射杀我们,大家不一会儿就会死光。而假如我们停留不动,装作很随意的样子,匈奴一定会认为我们是汉军主力派来引诱他们的,必然不敢攻打我们。于是,他命令手下人前进,在距离匈奴骑兵还有二里远的地方停了下来。接着,李广命令部下下马并解下马鞍。部下们不解地问道:“敌人很多,离我们又很近,如果他们突然进攻,我们该怎么办?”李广说:“敌人可能认为我们会逃跑,但是,我们这么做,就打消他们这个念头,让他们更加确信我们是诱敌之兵。”结果匈奴骑兵始终不敢进攻。有一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列巡查战阵,李广立即与十几个部下驰马过去杀了他,而后又回来解下马鞍,命令手下人下马休息。时值黄昏,地形复杂,匈奴人认为可能有汉军伏藏在附近,并且要趁天黑偷袭他们,所以就全部撤退了。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带领手下人安全地回到大军之中。
名将治军
汉景帝去世,汉武帝即位以后,朝中大臣多认为李广是很有才能的将领。于是,武帝把李广由上郡太守调任为未央宫卫尉,同时,将军程不识被调任为长乐宫卫尉。程不识以前和李广一样,是以边郡太守的身份率军屯守、驻防,也是一名战功显赫的将领。
汉军出击匈奴时,李广行军从不安排队列和阵势,大军在水草丰富的地区附近安营扎寨,每个人都感到很方便舒服;到了晚上,军中也不用打更的方法来防备偷袭;军中的幕府简化各种规章制度、文书薄册,怎么方便怎么办。但是,李广却把侦察兵布置得很远,有紧急军情就可以及时得到回报。因此,大军从来没有遭遇什么危险。而程不识对军队的编制、行军的队列、驻扎的阵势等要求得很严格:晚上,军中打更;军吏整理文书薄册一直忙到天亮。他军中的人都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但是,也正是他的严谨治军,他的部队从来没有遇到危险。程不识曾经说过:“李广治军极为简单,可是,如果敌军除掉他的侦察兵,对他们发动突然袭击,李广就无能为力了;然而他的士兵们平日里很安逸、快乐,都愿意为他去死,匈奴人也不敢轻易与其作战。我军的军务虽然繁多,但是,敌人却没有办法侵犯我军。”
当时,汉廷的边郡大员里,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可是,匈奴更害怕李广的谋略,汉朝军士们也大多喜欢跟随李广而不愿意在程不识麾下效力。
孝景帝在位时,程不识因为多次直言进谏,他为人廉洁,谨守法律条文而官至太中大夫。而李广始终是景帝心里的刺,并没有受到特别的封赏,只是在边境上奔波劳累。
虎口脱险
武帝时期是西汉国防战略发生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登基后,变“无为而治”为“有为进取”,一改汉祖以来在匈奴和战问题上的消极防御国策。对匈奴的侵扰,汉武帝采取积极反击的措施,运用骑兵集团纵深突袭的战法,对匈奴贵族势力实施歼灭性打击。这种战略指导下,汉廷精心策划了马邑伏击战,李广以骁骑将军的身份参与其中。但是,匈奴人识破了汉人的计谋,没有进入伏击圈,这使汉军无功而返。
第124节:新读史记(下卷)(124)
四年以后,李广再次由卫尉被任命为将军,率军从雁门出塞攻击匈奴。匈奴倚仗着兵力的优势打败了李广的军队,活捉了李广。单于素来听说李广的才能,便命令部下务必把李广活着押送回来。当时,李广受了伤,匈奴人便在两匹马之间设置了一个大网兜,把李广放在里边。行进了十余里以后,李广假装死去。他斜视四周,看见旁边的一名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突然间,李广飞身一跃,跳上了那个少年的马,迅速地把少年推下马并夺了他的弓,策马向南狂奔。匈奴几百名骑兵在他的身后紧追不舍,李广一边策马奔跑一边操弓回身射杀追兵,结果真的侥幸逃了出来。此后,李广遇到了他的余部,便率领他们返回了塞内。回到京城以后,朝廷把李广交给相关的司法部门惩处。法官认为李广所部没有军功,而损失又过大,他本人还被敌人活捉,把天朝将军的脸面丢尽了,所以判处他死刑。后来,李广出钱赎了死罪,成为平民。
飞将军的性格
时光飞逝,转眼间李广已经在家里闲居了好几年。李广隐居在蓝田的南山里,而前颍阴侯灌婴的孙子,灌强一族也隐居在此,所以,他们常常在一起打猎。有一天晚上,李广带着一名随从外出,和别人在田间饮酒。回来路过霸陵的时候,霸陵尉喝醉了酒,没事找事,竟敢喝令李广,并且不让他通过关卡。李广的随从说:“这是前任的李将军。”而霸陵尉却说:“现任的将军尚且不能在夜间通过关卡,更何况是前任的将军!”无奈之下,李广只能在亭鄣下边将就一晚。不久以后,匈奴入侵汉朝边郡,杀死了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安国将军,韩将军被调到了右北平郡。于是,天子就重新起用李广,并任命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就请求朝廷派霸陵尉和自己一同到右北平上任。结果,到了军中,李广就把霸陵尉杀掉了,报复他曾经侮辱自己的仇恨。
匈奴人听说李广被派来驻守右北平,都称他是“飞将军”,对他十分地敬畏,好几年都不敢入侵右北平。有一次,李广出去打猎,隐约看见草丛里有一只老虎。他立即搭弓放箭。目标被射中了,李广便过去检查。让他大吃一惊的是,“老虎”竟然是一块石头,而且箭头深深地射入了石头里,怎么拔也拔不出来了。于是,他又向这块石头射了几箭,却始终不能再把箭射入石头里边。以前,李广听说他所在的郡有老虎,便经常亲自去射杀。到了他驻守右北平时,又去射虎。这次,老虎十分凶猛,垂死反击,扑伤了李广,但是李广最终还是把老虎射死了。
为人与治军
李广为人廉洁,得到了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和手下的士兵们吃一样的食物。他一生里,做了四十多年的两千石俸禄的官职,而他的家里却没有多余的财产,将军本人也始终不谈论家产方面的事情。
将军的个子很高,两只胳膊的长度竟然和猿猴的差不多……十分灵活。他天生就十分善于射箭,即使他的子孙或向他学习的人,也没有谁能比得上他。将军口齿迟钝,很少说话。和朋友们聚在一起时,他经常在地上用手指比画,玩排兵布阵的游戏,他还玩一种射箭的游戏,输者要被罚酒,而后一种游戏伴随了将军的一生。
他带兵出战,如果军中在缺粮断水几天之后发现了水源,他手下的士兵们没有全喝过,就滴水不沾;士兵们吃不上饭,他也陪着一起挨饿。他对士兵宽厚、和蔼而不苛刻,因此,士兵们乐于为他效劳。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