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类大历史-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更靠近狭窄的海域。希腊战舰准备采取行动。一支舰队向波斯阵营冲了过来。    
    筋疲力尽的波斯人这才意识到他们中计了。希腊人不仅没有逃走,反而主动展开进攻。    
    希腊的年轻人正在为祖国的生死存亡而浴血奋战。    
    在每艘三层船上,170位训练有素的桨手像强劲的发动机一样,协调一致地划桨。一艘希腊战舰撞击了一艘波斯战舰,船尾与甲板被撞碎,船员被抛到海里。战斗的序幕由此拉开。地米斯托克利发挥自己船小速度快的优势,机智地指挥雅典战船不断地向波斯战船斜线冲击,他们利用船头一根长约5米的包铜横杆,先将敌人的长桨撞断,然后调转船头,用镶有铜套的舰首狠狠地冲撞波斯战舰的腹部。    
    为了吓唬敌人,希腊人将船的冲撞角画成一张狰狞怪脸。    
    在海岸上,雅典观战者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起初,似乎是波斯人占了上风。可人们不知道这正是地米斯托克利战术的一部分。    
    波斯舰队越来越被诱往狭窄的海域,时机一到,地米斯托克利立即指挥其他早已埋伏好的战舰从侧翼对波斯舰队发起进攻。波斯舰队遭到希腊舰队的迎头痛击,战舰一艘一艘地被撞沉。一番激战后,波斯前锋舰队抵挡不住,被迫后撤。而从后面赶来的波斯战舰并不知道战况,它们笛鼓齐鸣,向前猛冲。由于时值顺风,鼓成满帆的后继战舰冲入海湾,正好同后撤的前锋舰只迎头相撞,乱成一团。地米斯托克利见此情景,乘机指挥全军四面出击。波斯舰队进退两难,被冲撞得七零八落,毫无还手之力。    
    阿尔特米西亚王后所乘船只在劫难逃,它被一只雅典船紧紧盯上了。随后被四面包围,惊慌失措中王后冲向了另一艘波斯战舰。别无选择地撞沉了它,为自己冲开一条逃生之路。    
    因为彼此距离太近,波斯船只毫无回转能力,波斯船员也已筋疲力尽,失去了战斗力。战场形势正如地米斯托克利计划的那样发展。    
    双方的舰队拥挤在这片狭窄的海域,希腊人的三层船显出了优势。这种战舰不像波斯战舰那样体积庞大,它操纵灵便,行驶速度快,在体积庞大的波斯战舰中穿梭攻击,进退自如。    
    庞大的波斯战舰一艘接一艘地被撞翻。海面上充满了波斯人的哀嚎。    
    波斯国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舰队像网中鱼一样任人宰割。当听说阿尔特米西亚正是第一个驾船撞沉自己船的人,薛西斯怒吼道:“我的男人退缩了,我的女人却像男人一样战斗。”    
    波斯舰队被彻底打败了。虽然阿尔特米西亚王后侥幸逃脱了,但到战斗结束时,波斯舰队有三分之一、超过200艘的战舰被击沉,还有50多艘战舰被俘。而希腊人只损失了40艘战舰。    
    有许多人牺牲。薛西斯的兄弟也在其中。    
    薛西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失败,而且失败得如此悲惨,痛悔莫及。


第一章 萨拉米海战第4节 希腊迎来黄金时代

    雅典人投票(模拟)    
    萨拉米海战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希腊人获胜的基础。    
    面对失败的现实,薛西斯不得不开始考虑整个远征军的前途。一来海军战败,陆军基本的后勤供给失去保障;二来希腊海军可能会乘胜直扑达达尼尔海峡,阻断他的归路。于是他仰天长叹,命令残存的战舰迅速撤到达达尼尔海峡。几天后,薛西斯除留下一部分兵力在中希腊继续作战外,自己则率领其余部队退回到小亚细亚。     
    薛西斯回到亚洲,他留下的兵力在第二年的布拉底之战中,都被希腊人歼灭。这两次失败对波斯是沉重的打击。薛西斯的雄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败,其后他再也不敢对希腊轻易发起进攻。而薛西斯之后的统治者,则连他那样的雄心都不敢有了。庞大的波斯帝国虽然完好无损,但其国力已由强转衰,再也无力威胁西方。    
    薛西斯仍是万王之王,但希腊依旧不是他的统治范围。    
    地米斯托克利却没有这么幸运。在这个奉行民主的城市里,雅典人害怕他就此扩张自己的势力,破坏雅典一贯的民主制度。胜利使地米斯托克利变得傲慢起来,他忽略了自己曾经得罪过许多权贵的事实,那些被得罪的权贵并没有宽宥他,战事一平息,反对他的力量便又重新聚集。地米斯托克利面临四面楚歌的境地。    
    雅典人聚到一起,投票决定地米斯托克利的未来。    
    如果投票超过6000人同意放逐他,那么地米斯托克利将从雅典被放逐10年。投票结果出来了。地米斯托克利被要求立即离开这座城市。希腊再也没有他的立足之地。    
    在绝望中,他流落到波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向过去的敌人薛西斯寻求帮助。有人说地米斯托克利见到了薛西斯国王本人。实际上,更有可能是国王的儿子阿特薛西斯接见了他。不管是谁接见的,地米斯托克利的一番话救了他自己的命。他说:“我曾经给你的帝国带来最大的伤害,但我也能为你创造最大的利益。如果你杀了我,你就是杀掉了一个希腊人的敌人。”从此,地米斯托克利在波斯宫廷度过了余生。    
    当希腊进入古典时代,人们开始用文字记载历史。萨拉米海战是第一个被历史学家记录的战役。记录这次战役的历史学家就是希罗多德——公认的历史之父。他的大部分著作都在讲述波斯对希腊的入侵以及萨拉米海战。    
    希腊人在公元前480年取得的萨拉米海战的胜利,是希腊与西方文明的重要转折点。在萨拉米海战中获得胜利的雅典人重新找到了自信。希腊就此迈入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古典时期。古希腊最伟大的成就随之诞生。    
    公元前4世纪、5世纪的雅典,文化蓬勃发展。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创作了他们最伟大的作品。希腊剧场、希腊哲学与古典建筑和雕塑也正在走向辉煌,这个黄金时代为欧洲文明、乃至我们的现代文明都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 亚克兴之战第5节 屋大维登场

    故事是从公元前44年3月15日这一天开始的。这一天,当恺撒傲然走出拥挤的元老院时,四十几名议员突然冲出,将他乱刀刺死。这位罗马最伟大的将军、拥有帝王一般权力的“终身独裁官”,就在这样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结束了叱咤风云的一生。    
    恺撒是罗马血腥而漫长的国内战争的最后胜利者,他在战后实行了独裁,希望以此来保证和平能重回罗马,但事与愿违。他的独裁统治和一些改革措施已深深地触动了部分罗马权贵的利益。正是这些曾经是恺撒好友的人,以保卫“共和”之名,悍然实施了刺杀行动。杀死恺撒之后,刺客首领布鲁图和卡西乌立即宣布,这是“自由面对暴政的一次胜利”。    
    但是大多数罗马人并不接受布鲁图等人的说法。恺撒在占领了800多个城市后回到罗马城,抬着缴获的2800顶金冠的部下簇拥着他通过凯旋门,那万头攒动、齐声欢呼的场景仿佛还在昨日。恺撒的威望足以使人们心甘情愿地接受他的领导,在大多数罗马人心中,恺撒就是他们的神。    
    恺撒遇刺,使拥有百万人口的罗马城很快陷入了骚乱,帝国处于动荡分裂的危险边缘。    
    恺撒最好的朋友、军事副统领安东尼果断地采取行动,很快平息了骚乱。在恺撒的葬礼上,安东尼将象征权力威望的斗篷,高高举过朋友的脸庞,发誓要为他报仇雪恨。元老院“共和派”企图左右公众舆论的计划遭遇失败,杀害恺撒的众多元老院议员在骚乱中作鸟兽散,纷纷逃出了罗马城。    
    也许安东尼为恺撒报仇的决心出自真诚,但他并未急于出兵追捕凶手,因为他首先要牢牢掌控住罗马。他认为自己是恺撒理所当然的继承者。他内心里真切地期望,恺撒的遗嘱会将统治的权力和地位授予自己。    
    然而,当遗嘱在罗马大众面前缓缓铺开时,安东尼意识到,恺撒的大部分财产,更重要的是“恺撒”这个名号并没有留给他,而是传给了恺撒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亲戚,他的养子——年仅18岁的屋大维。    
    消息传到了阿波罗尼亚。正在那里和恺撒的军队一起接受训练的屋大维迅速做出了反应,他发誓要重回罗马,夺回那柄属于他的危险权杖。    
    一个即将决定安东尼命运的人物粉墨登场了,然而安东尼全然未把他放在眼里。    
    几个星期后屋大维便在罗马的东部悄悄登岸了。安东尼对于屋大维的到来毫不担心。他比屋大维年长20岁,富有军事统率之才,且深谙政治谋略,已是元老院功成名就的议员。事实上,安东尼的外貌就显露出一种高贵、显赫之态,他前额宽阔、鼻梁挺直,身上洋溢着勇武和阳刚之气。与之相比,年轻的、高鼻深目且略嫌瘦弱的屋大维简直就是一个毛头小子。    
    然而,屋大维绝不像他的外表所显示的那样简单。他以与其年纪不相符的冷静,不动声色地召集大批元老院议员,在庞培的花园中举办了一次集会。在这个集会上,屋大维见到了安东尼,他当着众多元老院议员的面,指出自己还在等待正式继承恺撒的名位。安东尼对屋大维不屑一顾,并尽可能羞辱他,言行举止中对他极为傲慢与轻视。    
    集会最后不欢而散。自然,安东尼也没有把权力移交给他。接下来的几周里,安东尼继续阻挠他获得正式继承权的行动,甚至阻止他前往办公地点。    
    愤怒的屋大维极力隐忍着,他开始游说罗马一些有权势的贵族,迅速得到了一批反对安东尼的议员的支持。    
    为了表达自己的政治姿态,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恺撒·屋大维。这个年轻人由于被恺撒收养,所以,依照罗马习俗,他的名字中应该有“恺撒”,这是他惟一的资本。并且“恺撒”是一个具有魔力的名字,当他使用这个名字时,众多恺撒的老部下以及驻军纷纷加入到他的麾下,以致他的支持者越来越多。于是他经常简称自己是“恺撒”,于是他也就从默默无闻的屋大维成为了恺撒·屋大维,恺撒的儿子。为了强调他和伟大的恺撒的联系,他甚至铸造了自己的硬币,把自己和恺撒的头像铸在一起,寓意神和神的儿子。    
    安东尼对罗马的控制,尤其是对军队的控制被一步步削弱。他显然低估了这个年轻的对手。    
    当安东尼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屋大维的势力已经成了气候。为了夺回主动权,安东尼决定率他的军团到意大利北部,讨伐窝藏在那里的刺杀恺撒的凶手。他希望以此挽回声望并扩大势力范围。然而,此时离开罗马对安东尼来说是极其不明智的。    
    许多元老院议员仍然认为刺杀恺撒是清除暴君的正义之举,而他们也多多少少曾因安东尼追查恺撒遇刺案受到过株连。屋大维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游说获得了这部分政治势力的支持。    
    他对这些议员说,安东尼的政治野心将继续削弱“共和”政体,并将危及他们的前途。罗马元老院于是授予他使用武力对抗安东尼的权力,并任其使用恺撒的巨大财富。屋大维于是果断地为自己组建了一支军队。    
    两派人马在意大利北部的莫德那相遇。战斗打响了。安东尼手下的士兵不愿与昔日的战友同室操戈,纷纷弃械溃逃,安东尼被击败了。    
    然而事情接下来又变得出人意料了。屋大维的胜利,给他带来的并不是荣誉,反而是元老院的排挤。    
    与此同时,安东尼退却后,很快又重新组织起庞大的军队准备返回罗马,他的实力依然不可小觑。此外,窝藏在北部的布鲁图和卡西乌等带领的集团也对罗马虎视眈眈。在危急关头,屋大维又一次证明了他在保护自己的利益时的果断和坚决。他率大军迅速返回罗马,并以非常手段把持了罗马政坛。这时候,他和安东尼都是拥兵自重,可谓势均力敌。双方意识到,只有相互合作才能避免国家陷入战争。他们最终决定形成联盟,联合起来消灭反对他们的势力。    
    一夜之间,反对安东尼和屋大维的四百余名元老院议员和两千多名地主全部上了黑名单。名单上所有的人都被处以死刑,无须审判,也不能上诉,死者的个人财产全部充公。那些有幸知道自己厄运当头的人飞奔回家,赶在被捕之前自我了断。因为根据罗马法律,只有这样,才能为子孙后代保住财产。    
    罗马的局势安定了下来,现在,对新的统治者构成威胁的只剩下谋杀恺撒的那群人了。于是,安东尼和屋大维统领数十万军团开出城去,决心剿灭布鲁图和卡西乌集团。    
    公元前42年,联合大军来到了希腊北部的一片橄榄林,林外是一个叫腓利比的小城。安东尼和屋大维的大军就在这里,同布鲁图和卡西乌集团的军队进行决战。一场艰苦的近距离的肉搏战之后,安东尼指挥军队将旧共和政体的支持者们一举歼灭。    
    此后,这个基础并不稳固的联盟达到了他们的目的:屋大维和安东尼将罗马共和国一分为二。安东尼控制东部各省,他把自己的首都定在雅典。屋大维则控制西部以及罗马城。


第二章 亚克兴之战第6节 当安东尼遇上埃及艳后

    屋大维开始统治罗马。市民们以为,和平的曙光已经到来,一个可以将恺撒之死抛于生活以外的时代已经到来。但事实上,自从恺撒遗嘱被宣读以后,安东尼和屋大维之间,一场决战风暴就已经注定。爆发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开始,安东尼在罗马东部诸行省的所作所为完全无愧于他的荣誉与声望。他驱逐暴君、重建城市、免除赋税、赦免敌人(不包括杀害恺撒的凶手),把治下的各行省治理得井井有条,直到有一天,他见到了美艳聪明的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    
    克娄巴特拉曾经是恺撒的情人,正是在恺撒的帮助下,她成为了大权在握的一国之君。    
    克娄巴特拉治下的埃及,其兴衰关系到罗马的命运。几个世纪以前,古埃及人就掌握了相当完善的灌溉系统,他们的国家成为“世界的粮仓”,尼罗河每年泛滥所形成的肥沃三角洲滋养着不断扩张的罗马省份。而今,克娄巴特拉想利用安东尼,为她与恺撒生养的儿子讨回“恺撒”的名分与神权。对安东尼来说,埃及的重要性固然不能忽视,而只要克娄巴特拉和小恺撒还活着,他在雅典的政权的根基就无法根深蒂固,他决定见一见埃及女王。两人在一条游船上相会了。这次相会改变了整个罗马世界的轨迹。    
    一见面,安东尼故作威严地指责她在为恺撒复仇的战争中没有尽力,这位女王非但没有恐惧,反而慷慨陈述自己为帮助恺撒党人所做的努力和经历的危险。这番话起了意想不到的奇妙作用,令安东尼明白了为什么恺撒会一直迷恋着她,并把她推为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又一次以她的美艳、聪颖俘虏了一位叱咤风云的罗马将军。    
    安东尼荒废了政务,除了那些能令女王感到高兴的事,他什么也不做。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穿着传统的东方服饰,和女王出双入对,习性也变得渐渐东方化。他常常身着希腊长袍和埃及式鞋子,不带任何警卫地出入于神庙和学校,完全像女王治下的一个普通人。    
    克娄巴特拉是希腊征服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的后人,她的血管中燃烧着先祖亚历山大大帝的熊熊火焰。她觉得她可以借助安东尼的才干和势力建立一个新型的希腊—罗马王朝,重建亚历山大大帝和旧时法老的辉煌帝国。而安东尼也相信,他与克娄巴特拉的情感纽带将使他得到埃及的资源,帮助他最终获得伟大的恺撒王朝的统治权。    
    当安东尼在埃及堕入爱河的时候,屋大维正在罗马城里虎视眈眈。安东尼与埃及女王缔结的新联盟给了屋大维发动战争的口实。他四处游说,以险恶的宣传攻势破坏罗马贵族对安东尼的支持。他四处传扬有关堕落的东方的故事,贬低安东尼的形象。安东尼被描绘成堕落的海格拉斯,一位向女巫屈膝称臣,并放弃了尊严与灵魂的英雄。从屋大维的宣传中,罗马人看到了一个充斥着巫师、妖术、祭献和各种可怕行为的埃及,在那里,一半的人间恶魔得到祭拜,面皮皱折的宦官将统领部队攻打罗马。    
    利用舆论的支持,屋大维不失时机地驱逐了罗马元老院中占有半数以上席位的安东尼支持者。随后,他向全体罗马市民公布了从神庙中抢到的安东尼的遗嘱。在这份遗嘱中,安东尼将治下的罗马帝国领土亚细亚诸行省赠予克娄巴特拉女王以及女王与安东尼、与恺撒的子嗣。在罗马人看来,安东尼这是要把罗马的国土送给克娄巴特拉,这当然是不能让人容忍的。    
    屋大维的一系列举措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政治宣传运动之一了。几个星期后,群情激愤的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