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才情人生-乔冠华-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的西海岸及菲律宾调来第 六舰队的一半舰只及其他舰只,加强其在台湾海峡的第七 舰队的兵力;还向台湾、菲律宾增添空军作 战力量;美国海军陆战队则派出三千多人在台湾 南部登陆。美国对中国进行战争挑衅,暴露了美国决 心与中国人民为敌的本质。    
      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美国侵犯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9月4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 的领海宽 度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国政府的许可,不得进入中国的 领海和领海上空。    
      9月6日,周恩来总理发表了关于台湾海峡地区局势的声明,强烈谴责美国在台湾海峡地区大 量集结武 装力量,公开威胁要把它在台湾海峡地区的侵略范围扩大到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 的严重战争挑衅; 重申“中国人民解放自己的领土台湾和澎湖列岛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 声明严正指出:“中国政府 完全有权对盘踞在沿海岛屿的蒋介石部队给予坚决的打击和采取 必要的军事行动,任何外来的干涉, 都是侵犯中国主权的罪恶行为。”声明警告说:“如果 美国政府悍然不顾中国人民的再三警告和世界 人民的和平愿望,继续对中国进行侵略和干涉 ,把战争强加在中国人民的头上,美国政府必须承担由 此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    
      鉴于杜勒斯的9月4日声明中仍愿维持中美大使级会谈的表示,周总理在声明中还宣布:“现 在,美国 政府又表示愿意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中美两国在中国台湾地区的争端。为了再一次 进行维护和平的努 力,中国政府准备恢复两国大使级会谈。”9月7日,美国军舰竟开始为 蒋介石军队到金门的船队护航 。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炮兵部队当即给予金门蒋军和受美 国军舰保护的蒋军舰船以严惩。中国外 交部发言人为此奉命就美舰侵入中国领海提出第一次 严重警告。    
      作为总导演的毛泽东,亲自指点着炮击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央军委、周恩来等领导也不 时提出一 些具体的建议,但最终拍板都要经过毛泽东。例如是否对金、马实施空中轰炸 ,甚至白天打,黑夜打 不打;是打排炮,还是打零炮等等。这在已经掌握了全国政权、 经 济建设转为主要工作若干年后, 毛泽东再度淋漓酣畅地施展了他出类拔萃的军事雄才大略。     
      然而,只能在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军事家,还不是最高品位的军事家。“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只有政 治舞台和战争舞台都游刃自如,牢牢掌握主动权,才称得上是最高品位,毛泽东正 属于这一类军事家 。进入10月后,炮击行动预期的目标已经一一达到,但美国、蒋介石方面,都还没摸透毛泽东 的真实意 图。甚至参加炮击的广大指战员,也不清楚最高统帅的整体构思,他们还在摩拳擦 掌,以为紧接着炮 击的,是渡海作战,收复金、马,然后红旗直指台湾岛。可此时毛泽东与身边人员(包括乔冠华在内)谈论的话题,已经是:“现在我们不拿 台湾,可 能10年、 20年、40年都不去拿台湾。向金门打炮,也不是为了解放金门。”他已经在考虑停 止炮击了。    
      根据已经解密的材料,在征询了乔冠华等人的意见后,10月5日,毛泽东突然要彭德怀、黄 克 诚转告 叶飞和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在10月6、7日两日停止炮击,“偃旗息鼓,观察两天 。”第二天,毛泽东又改变了主意,发布了准备推迟几天发的、由他亲自执笔、以彭德怀名义发 的《告台 湾同胞书》。书中开篇的文字是:“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告台湾同胞书》;《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 出版社1999年6月版 ,第420页。    
      将停止炮击的时间延长到一周,并敦促蒋介石同大陆就和平统一问题,进行谈判。 至此, 以炮击为主 的军事斗争,开始向以政治斗争为主的谋求谈判转换。停炮一周期满,毛泽东表示继续停炮两周。美国见此,遂借口金、马地区实际上已“停 火”,再次要 蒋介石后撤,同中共脱离接触。美国国务卿准备再赴台湾,对蒋紧逼。10月21 日,杜勒斯飞抵台湾。 针对美国的举动,毛泽东订下了将炮击形式固定下来的对策。10月25日,彭德怀发表毛泽东 起草的《 告台湾同胞书》,宣告:逢单日打炮,逢双日不打金门的飞机场和料罗湾的码头, 以 便“使大金门、 小金门、大担、二担的军民同胞都得到充分的供应”。文告特别指出要警惕 美国“孤立台湾”和“托 管台湾”的阴谋,提醒台湾同胞“不要屈服于美国人的压力,随人 俯仰,丧失主权,最后走到存身无 地”。文告最后说,“这些话是好心,非恶意,将来你们 会慢慢理解的”。 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再告台湾同胞书》;同上,第427~429页。    
      10月25日以后的炮战,演变成纯粹政治意义的行动。例如,1 月3 日,毛泽东指示大打一天,“打一万 发以上”,目的是“影响美国选举”和“使蒋军得到拒 绝撤兵的口实”。此次行动是对准军事目标的 。除此之外,炮只是象征性地打在沙滩上,没 有军事意义。就这样,通过金门炮战,海峡两岸形成了一种对付美国人的“默契”。打打停停,停停打打 ,何时打 ,何时停,何时象征性地打,何时“动真格”的,完全操之于我。例如,平时我方 的炮是不打蒋军阵 地和居民住地的,逢年过节一般都停击三日,以后炮弹头里还不装填炸药 ,而装载宣传品。然而,在 1960年6月18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顽固坚持敌视中国和干涉 中国内政的立场,公然对台湾进行了“ 正式访问”,美台双方还发表了一个“联合公报”, 强调双方加强协作,共同抵御“中共”的“挑衅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实施了一次“ 万炮轰瘟神”行动。福建前线司令部发表了一个告台澎金 马军民同胞书,宣布按单日打炮的 惯例,在6月17日和19日,艾森豪威尔到达和离开台湾的日子,举行 “反美武装示威”,打 炮“迎送”。公告特别提醒金、马同胞“务必呆在安全地带,以免危险”。    
      “炮击金门”,毛泽东把话说透了,“就是帮助蒋介石守好金门”。我方围绕台湾问题的外 交斗争, 堪称“高屋建瓴,势如破竹”。 转引自苏格:《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6 月版,第309 页。    
      而美国“划峡而治”和“两个中国”的 蓄谋却遭到彻底的失败。    
    


第五部分第14节 陈毅麾下(1)

    陈毅任外交部长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观察,消除了对乔冠华的误解。两人的友谊日益 加深,在 风云变幻的国际外交舞台,尽显中国外交家的无限魅力。曾经有人说过,外交家虽是国家的代表,但又是有个性的人。在符合外交礼仪的前提下,在 外交交往 中表现出一定的个性,或豪爽健谈,或含蓄寡言,或幽默飘逸,或沉着稳重,如此 等等,不但是允许 的,而且是必要的。古今中外杰出的外交家都是既深谙外交礼节,又都富 有个性的 。在新中国第一代 领袖时期,外交史上,有三位杰出的外交家非常富有个性。一位是周恩来       
    ,儒雅风度的外交家;一位 是陈毅,大将风度的外交家;再一位就是乔冠华,才子风度的外 交家。他们各有千秋,各有特点:周 恩来严谨庄重而敏锐,陈毅潇洒大度而幽默,乔冠华思 路敏捷、文才横溢。    
      裴默农:《周恩来外交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10月 版,第228页。1954年第一次日内瓦会议结束以后,印度支那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1961年1月1日 ,柬埔寨国家 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写信给有关国家和有关方面,建议在一个中立的亚洲国家召 开一次扩大的日内瓦会 议,以寻求维护日内瓦协议和恢复老挝和平的途径。周恩来总理于1 月14日复信,对西哈努克亲王所提 出的积极建议表示赞成。为了促使扩大的日内瓦会议得以 迅速召开,中国政府还分别致函1954年日内 瓦会议两主席,请他们对西哈努克亲王的这一建 议 采取积极措施。美国开始反对召开这样的一次国际 会议;后来,它所支持的富米…文翁集团 军 队在战场上遭到惨败,王国政府军与寮国战斗部队巩固了 对战略要地查尔平原的控制,进而 逼 近万象和琅勃拉邦。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同意召开日内瓦 会议来讨论老挝问题。    
      4月2 4日,日内瓦会议两主席发出信件决定在日内瓦举行有关国家外长参加的关 于老挝问题的国 际 会议。在关于停火的信件中,两主席呼吁老挝所有军事当局、政党和团体停火,并 呼吁有 关 代表就缔结关于停火问题的协定开始谈判。两主席还就老挝国际监察和监督委员会应该恢 复活动事写信给印度政府。    
      参加关于老挝问题的扩大的日内瓦会议的国家有: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印度、 波兰、加 拿大、泰国、缅甸、越南民主共和国、南越、柬埔寨以及老挝三方的代表。中国派遣以外交部长陈毅为团长的代表团参加会议。这是陈毅首次以外长身份出席国际多边 会议,代 表团成员有章汉夫、熊复、吴冷西、王炳南、宦乡、张彦、曾涛、陈叔亮等人,外 交部部长助理乔冠 华出任代表团顾问,龚澎是中国代表团首席发言人。出国前夕 ,代表团成员和工作人员皆在北京钓鱼 台国宾馆集中,陈毅在院子里等候大家的到来。陈毅对乔冠华尤为器重,据我国俄语界资深翻译家李越然回忆:    
      从代表团集中之日起,陈毅就表现出他的军人的本色。他不是等大家到齐 了才在会议上露面 。他早早 便守候在院子里。他身体比较胖,但不显臃肿,往院子里一站,俨然半截铁塔。因 为眼睛不大好,戴 一副大墨镜,便更添几分威严;偏偏他又戴那种圆形小帽,帽上缀有一条 假辫子,那威严中便又多了 一些轻松幽默。    
      乔冠华到了。陈毅走近两步,乔冠华刚打开车门,陈毅那敲钟一样洪亮的嗓门已经震响起来 :“乔老 爷来了,乔老爷下车,马上又要上轿了。”乔冠华边下车边说:“元帅升帐了,我可不敢迟到。”他们的话很幽默,却包含了严肃的内 容。乔冠华是代表团主要顾问,“乔老爷上轿”是让乔冠华赶紧开始工作,研究准备文件。    
      代表团主要成员还有章汉夫、熊复、吴冷西、新华社社长曾涛、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陈叔亮、 外交部研 究室主任宦乡、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张彦等同志。陈 毅多次召集他们在 钓鱼台开会。    
      “我们要知己知彼,不能打盲目仗。”陈毅讲话时,习惯使用一些军事术语,并且将他长期 斗争中所 熟悉运用的战略战术灵活恰当地在外交活动中加以发挥和应用,“我们要有几手 准备:争取达成协议 ,结束老挝内战、维持东南亚和平,但也要充分估计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本性,仅靠谈判桌是解决不了 问题的。帝国主义搞实力政策,我们呢?我们也要讲实力,有 实力才能获得谈判的主动权……”接着,陈毅为大家分析形势。    
      “近几年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一些问题。苏联和波兰将参加这次会议。我们这几年虽然同苏 联有重要 意见分歧,但我们都是共产党领导之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我们 一定要分清敌友, 要很好地同苏联、波兰合作,要配合行动,尽量做到团结对敌。西方帝国 主义国家基本利益一致,但 不是铁板一块,各自又要首先维护各自的利益,我们要注意利用 他们之间的矛盾。在会议中要重视中 立国的意见,发挥他们的作用。总而言之,”陈毅开始 配上有力的手势,加重语气说,“要坚持原则 ,掌握方针,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 我们的策略。”周恩来到钓鱼台看望大家时,充分肯定了陈毅对形势的分析。并且转告大家,苏联驻华大使 契尔沃年 科也向陈毅和中国代表团表示:“苏联政府请我转告陈毅同志,苏联在这次日内瓦 会议上会与中国合 作,争取成功。”李越然:《中苏外交亲历记》,世界知识出版 社2001年8月版,第3226~227页。    
    


第五部分第14节 陈毅麾下(2)

    乔冠华和陈毅一起与大家见面,陈毅指定乔冠华负责“拉总”,和大家一起熟悉文件,分析 形势,研 究斗争方针和策略,起草会议文稿。这次有14国代表与会的国际会议,时间跨度长 ,我国代表团准备 的最后文件的定稿,是乔冠华根据中央意图整理、修改而成的。日内瓦会议原订5月12日召开。各国代表团已陆续按时到达,惟独老挝右派集团文翁…诺萨万 的代表团 迟到,而他们到了日内瓦后,又拒绝同爱国阵线党代表团一起出席会议。美国代 表团就以此为借口, 反对会议如期开幕。    
          
      面对这种情况,陈毅同乔冠华等代表团成员商量,决定先给美国代表团来一个下马威。这就 是用代表 团发言人举行记者招待会的形式,揭露美国的阴谋。但当时会议筹备处准备供各国 代表团召开记者招 待会使用的新闻中心,要到会议正式开始才能使用。陈毅当机立断,决定 在中国驻日内瓦总领事馆召 开记者招待会,发表声明,谴责美国破坏日内瓦会议。此举震动 了日内瓦,使美国代表团十分狼狈。 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忙召集记者招待会作辩解,但无济于 事。各国记者议论纷纷,普遍认为美国代表团 从一开始就处于被动的地位,中国代表团先发 制人,从一开始就取得了主动。    
      经过这一个回合的较量,日内瓦会议终于在5月16日正式开幕。    
      16日下午,陈毅在会议上作了18分钟的讲话,这份讲话稿是由乔冠华起草的。讲话稿阐明了 中国政府 的原则立场和主张,指出老挝的内部问题必须而且只能由老挝人民自己解决。老挝 问题的国际方面则 是创造必要的国际条件,使老挝人民真正能够在不受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实 现自己解决内部事务的愿望 。他还提出:“我们希望美国代表能够认真地同大家一起,寻求 和平解决老挝问题的途径。”    
      第二天,许多报纸发表对陈毅发言的评论,认为这个发言是“积极的”、“得体的”、“和 解的”。 这一天,经常反映美国当局看法的《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社论,题目叫做《老挝 和不幸的城市》, 说日内瓦是“一个不幸的城市”,理由之一是:“我们(指美国人)曾经在 这里勉强地同中国共产党坐 在一起。”这指的是1954年在日内瓦举行关于朝鲜问题和印度支 那问题的国际会议时,以强硬的“遏 制”政策著名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率领的美国代表团, 不得不同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坐在一起开 会。在那次会议的第一天,当周恩来走进休息 厅同各国代表团一一寒喧时,杜勒斯赶忙跑开了,他索 性再也不到休息厅去。这就是当时 日内瓦会议传出的笑柄。    
      无独有偶,事隔7年,也是在会议的第一天,当陈毅正同各国代表团在休息厅等待开幕时, 腊斯克却带 着美国代表团从另一道门径直到会议厅去,孤零零地坐在那空荡荡的大厅里等着 。据美国记者解释, 这也是为了避免同中国代表团碰头。事隔多年,腊斯克仍然步杜勒斯的 后尘,这究竟是美国决意狐立 中国的表现,还是美国自陷孤立的征兆呢?!阻挠会议开幕未能得逞,腊斯克又打出“中立定义”、“有效停火”两张牌。他大谈所谓 中 立的定义 ,并列举其要点。说穿了,腊斯克说的“中立定义”,其实质上是全面干涉老挝内 政。这种露骨的做 法,使中立国家的代表团很反感,甚至连英、法两国的代表在一般性发言 中也没有表态。    
      5月23日陈毅作了第二次发言。他引用杜勒斯过去说过的“中立是不道德” 的名言,回敬腊斯克,指出 腊斯克的中立定义实质还是干涉、侵略,“如果这也叫中立的话 ,那只能是一种强加于人的不道德的 中立。”    
      陈毅在发言中最后提出解决老挝问题的5项原则:(1)必须以1954年的日内瓦协议为基础;(2 )必须尊重 老挝的独立和主权;(3)必须切实保证老挝的中立;(4)老挝内部问题只能由老挝 人自己解决,任何国 际协议都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涉老挝内政;(5)所有与会国家必须参加并 且切实遵守共同协议。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