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皆悍梦实囊菔拢饧路从沉嗽谡獬≌秸恼龉讨械拿渴泵靠袒⒍偌缟纤械5母旱#液苣严胂笕魏我桓鼋裉斓摹merican 见了能不为此驻足。
第三部分 乔治·华盛顿的人格以及传奇第36节:华盛顿的外貌
我们的总统帅的外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绅士和战功卓著的军人。他身材魁伟,六吋身高,肢体匀称。他的关节和肌肉的力量和比例显然是和他精神上的非凡的毅力相辅相成的。他脸上的平静神态,他举止中的庄严的优雅,给人一种尊严伟大的深刻印象,这是他身上具有的一种奇特的品质,加上他睿智的面庞、乐善好施、宽宏大度和爱国精神,每一个站在他身边的人都会感觉到他内心所具有的那种精神升华的力量。在他的脸上有一种匀称美,体现了一种温良、庄重的性情…他的假发后面有一根发辫,前额的头发向后梳着,扑上的粉给他增添了几分军人气息。他的表情中有一种天生的庄重,但没有丝毫自负的神情。他身着一件蓝色制服,上面装有两块华丽的肩章,淡黄色的内衣,一顶三角帽,上面带着一枚黑色帽徽。他随身佩带一口精致的小剑、皮靴、马刺。
Smith将这一整段全文摘录了下来"因为这段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熟悉的栩栩如生的华盛顿的形象,提醒我们他的形象曾对鼓舞他那些军心涣散的部下的士气起过多大的作用,提醒我们他的外貌是多么形象地体现了大陆军的精神22。(译者注:Continental-Army,美国在抗英独立战争中与英军作战的政府武装。)
数日后,Smith在华盛顿的总指挥部里又一次遇到正在一群他手下的干事中间的华盛顿,他写道:"他在沉默时也有一种威严的神气,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对他产生一种崇敬之情…他的嘴上总是挂着一丝温和的傲笑,但是据说,他极少朗声大笑。"23
我想在这里提请大家注意一个据我所知在所有对华盛顿的品质和能力的描述中从未被人强调过的东西--他的内在的道德力量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通过人类的外在躯体来体现内在的道德力量。我们习惯性地认为道德品质是通过能够观察到行为和内在动机。但如果我们根据自己的经历回想一下,我们就会看到在一件难能可贵的义举的同时--例如,当一个人正在接近达到行善济世理想的同时--总会涉及到一种不寻常的、至关重要的心灵和躯体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真正的公正,也就是冷静的性格具有的强烈的道德情感和智能,这种冷静毫无例外地伴随着一种神秘的身体的轻松感,和这种轻松感一同产生的是一种行动的能力,看上去自相矛盾的是这种行动的能力是和一种耐心等待和克制不盲动的能力不可分割的。假如我们想把华盛顿比作古代传说中辛辛那塔*那样一个"高尚的克己者",我们就有必要非常认真地去考虑华盛顿的(以及早期的American的)形体外表,也就是说,和那种健美的人的躯体有关的那种内在的东西。当我们读到托玛斯·杰斐逊说华盛顿在马背上的英姿是他同时代的人无法与之相比的时候,24我们不应该把它当成笑话或把它归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之列。正相反,它可以形象化地说明真正的形体姿态和道德典范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它能帮助我们琢磨"品质"这个词,把这个词理解为人体的全部含义,而不是一个人的某一方面的畸型发展,这种畸型发展往往是以一个人的其它方面的欠缺作为代价的。
在理解了关于华盛顿的外部形态这一点之后(我们在谈到林肯时将会碰到类似的问题),我们现在也许应该分析一下那些我们更加熟悉的、被这个世界称为他的"丰功伟业"的范例。
第三部分 乔治·华盛顿的人格以及传奇第37节:伟人的自相矛盾(1)
与此同时,如果我们匆匆忙忙地跳过华盛顿在一七七五年就任全军统帅之前的生活中的某些方面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根据Flexner提供的线索,我们会碰到一系列关于华盛顿的新问题,这些问题是在前面的讨论中让我们从新的角度观察华盛顿时产生的。例如,Flexner曾说过,"华盛顿还不到二十岁时,他的朋友中的很多人就已经断言他的命运是和America的命运紧密相关的。"这番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在这番话的上下文中,Flexner提到那些关于华盛顿置身于枪林弹雨的险境时所表现的超人的勇敢,即使当他周围的人纷纷中弹倒地,他仍然安然无恙的详实的记载。"那个叛变他的印第安向导在野外近在咫尺处向他开枪居然打偏这样的事也许是个巧合(这件事发生在英法之间的战争),在Braddock大战时,所有骑马的指挥官全部中弹落马,只有华盛顿一人安然无恙则堪称奇事一桩。后来,他曾经在对垒的两军之间骑马穿过,用他的佩剑挑开枪枝。在后来的独立战争中,华盛顿曾经在战场上多次出生入死地冒险,但是尽管那些横飞的子弹不是打坏他的衣服,打死他的坐骑,但从来没有伤及他的皮肉。"25
像这一类的例子还有许多许多,不光涉及华盛顿的勇敢和"出生入死"。在Brandywine战役中使他死里逃生应该归功于神意、或者说是侥幸。当时他的对手,亲英派武装的首领Patrick Ferguson是一个高傲的苏格兰贵族和一个神枪手(他是后镗枪的发明者)已经瞄准了华盛顿,一扣扳机就能了结了他的性命。但用Ferguson后来的话说,"从背后向一个不在向你进攻的,正在冷静地离开的人开枪不是大丈夫所为,所以我放了他一条生路。"26
当然,至少在某一段时间里,许多著名的和臭名昭著的领袖人物--像拿破仑,甚至希特勒--都曾大难不死,关于华盛顿平生的这个侧面,Flexner评论道:
看起来,华盛顿所具有的似乎刀枪不入的神力,更适合于神话,而不是真实的历史--他自己将这些事描绘得很生动--但是,正是在他超凡魅力中最离奇的部分使他在那么年轻时就赢得了他的追随者的信任和尊崇。
"对他来说,这种信任来得过早了些,"传记作者继续写道,
他担负起他无法胜任的职责。由于他的缺乏经验不仅使他有时犯下愚蠢的军事错误,而且他从来不懂那些错误在他所处的环境之外所造成的更广泛的后果…在军事行动中,他会盲动、暴躁、失策、过于自信。他曾犯过不少严重的过失。
然而,在他解甲归田时,他仍是个非常年轻的人:
看到一个"前线战士指挥官支队"向他们年仅二十六岁的长官道别的情景似乎会让人觉得惊讶不已:"在我们支队初创之际,你亲自给我们教诲,按照那条严格的、能造就出一支劲旅的纪律来训练我们,…你坚持公正不倚的准则,你对功过有迅速的鉴别力而且有功必赏,你反复向我们灌输为崇高目标奋斗的那种真正的荣誉感和执着、由衷的感情。我们在为那个目标奋斗的过程产生了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成就--先是强化了我们自身的战斗欲望,然后助长了我们成就大业的欲望。"27
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形象(这个概括可以用来形容华盛顿的一生):一个肢体非常协调、精力极其旺盛的人;一个具有狂暴的激情,同时具有不偏不倚的公正、是非感、正义感以及情感平衡的人,所有这一切几乎无一例外地引起了在他身边工作的人们由衷的崇敬和爱戴;这个人野心勃勃,同时,由于他的言行之中具有一种自我克制和自我牺牲,使得他较同时代的所有其它人的表现更胜一筹。我们面前的这个在他那个时代被当作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而举世景仰的人仍然会显示出他的不足、弱点和力不从心;简而言之,这个人代表了最惊人的人性的组合:一方面是一个肉体凡胎的凡人,另一方面则是一个具有非凡意志、勇气、博爱和身体力行走正道的人。
第三部分 乔治·华盛顿的人格以及传奇第38节:伟人的自相矛盾(2)
如果我们想从华盛顿的平生和品格中找到新的精神力量,这种在他身上同时存在的这些互相矛盾的道德品质正是我们必须首先牢记在心的。
我再重复一次,我不是说华盛顿是个圣人。我是说在华盛顿身上的最主要的非凡的品质正是那些反映在我们自己的人生的各个侧面,是我们在对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的现代文明中内在意义的求索过程中可能找到、同时也必须找到的品质和理念。像华盛顿、林肯、杰斐逊和富兰克林这些历史人物是我们蕴藏在我们共有的American精神中的原始模型--他们仍然在那里发光发热。我们必须重温在我们内心世界里的这些"半人半神"的历史人物,把他们放在我们当今的精神追求的内在环境中,让他们唤醒我们的良知,激励我们去行动,而不只是将他们作为我们的"盲动"或是玩世不恭的厌世退缩的信号。
在华盛顿身上同时存在的非凡的无我精神和强烈的个人野心、冷静和激情、"克己勿动"和勇敢无畏、触动人心的温和与令人畏惧的狂暴不仅让我们在每个人身上同时并存的完全对立的特性和"人格"作一番思考,而且同时想到他性格中的另一个特征,他的传记作者对这个特征也有同样详实的记载:简而言之,是他真正认识到自身的缺陷,然后有意识地去避免这些缺陷的努力和能力。
华盛顿自我改善的能力在他的幼年时代就有所显露,他在十来岁时就毕恭毕敬地将一本十六世纪法国的一本道德箴言录抄写了下来。他在一生中不断在这本笔记本上添加自己的心得,将其作为自我控制、在判断和行动、勇敢无畏和温文尔雅之间寻找平衡点的座右铭。他那个时代自我完善的修行成风,在各个殖民地有无数自我完善的修行协会和社团,尤以费城为甚,许多团体是受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著作的启发而建立的。
这些被华盛顿信奉的戒律里,有社交礼仪的细则,也有深刻的良心准则,要遵守这些准则,一个人必须培养同情心、自尊和内心的平静。以下是几个例子:
"当你谈到上帝和他的功德,态度必须严肃、虔诚和尊重。"
"不要轻信流言,然后据此指责任何人。"
"人后不说坏话…"
"在你的心中努力保持一星叫做良心的圣火。"28
第三部分 乔治·华盛顿的人格以及传奇第39节:America自我完善的理想
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的理念,有意识地,有步骤地去弥补一个人的缺陷一直是American心态的特征,其表现形式各有不同,其中最著名、而且阐述的最精辟的范例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在他的"自传"中关于内心世界的理想的记载。读一读富兰克林的描述--尽管也许有些空发议论之嫌--能帮助我们把华盛顿从一个尽善尽美的完人的神位上请下来,从而使我们在他身上发现一种潜力,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自己身上找到的为人类的福祉作贡献的那种献身精神。
自我完善的道德观
我们必须首先指出当自我完善的理想脱离了为大众服务的大前提,当自我完善意味着一个人主要追求的是个人的利益时,这种观念同样是典型的America化的表现,但这种醉心于个人的物质收入、个人成功、特权--包括现代的个人心理上达到自我陶醉的奋斗目标,也就是说那种沉醉于"个人幸福"之中的理想并不是令人尊崇的品质。
这里我再重复一次: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前言中提到他青年时代所作的自我完善的尝试,他写道尽管他自己的宗教和其它教派的某些说教令他无法理解,或者看上去像是歪理,他从小接受的宗教教育还是使得他对真正的宗教教义尊崇备至。然而,他难以接受有组织的宗教的原因在于它们往往不去弘扬人类互助的精神,反而往往引起人们互相对立、争斗,不支持全人类共建和平家园的倾向。不管是富兰克林,还是华盛顿、杰斐逊和林肯,所有这些America的"人神参半"的伟人们,都具有一个共性:他们都是民众的上帝,维护道德的上帝。这是他们毕生奋斗的目标;他们所处的时代的各种强大的势力将他们的绝世才华变成了一部部惊世之作,那些划时代的文件、法律、人权法案、创立一个"新世界"。时势造就了这些英雄,他们的英名将他们有些时候实际上也食人间烟火,也会失足这些人类通性给掩盖住了,他们每个人作为时代巨人,过去曾经成为我们道德理想的化身,现在我们有必要重建这些化身。"我尊重所有的宗教,"富兰克林曾写道,"当然程度有所不同,我发现它们或多或少混杂了其它的杂质,那些杂质根本不在启发、提倡或印证人类的美德,它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分裂我们,让我们人与人之间互相对立。"29
第三部分 乔治·华盛顿的人格以及传奇第40节:真正的宗教和为大众造福
富兰克林、华盛顿和杰斐逊所认为的"真正的宗教"都明确地记在"自传"中的同一部分。富兰克林说的下面这番话集中地概括了早期American宗教的要素:
"只有一个上帝,他创造了万物。
"他用神意统治世界。
"我们必须对他崇敬、祈祷和谢恩,以表示我们的崇拜。
"但是最佳的为主服务的方式是为人类造福。
"人的灵魂不死。
"上帝会扬善除恶,或在现在,或在将来。"30
我们可以从一个又一个例子中看到,所有哲学、宗教和政策的核心内容都是在上帝的"监督"之下为人类服务。当我们在思考深藏在America的能量根源中的每个人为自我完善所作的努力的理念时,要把这个核心牢记在心。我们在考虑华盛顿和许多其它的开国先贤的动机时也必须记住这个核心,他们的动机有一种我们现在看来似乎是肤浅和空洞的东西--简而言之,似乎他们心里总在惦记着"名望"。其实当时这个词的意思和我们今天所指的含义的有很大的不同,其含义要高尚得多。那时候,这个词的含义指的是由于内心达到的一种崇高境界而理所应当地出人头地和受人尊重。
为了把富兰克林早年关于自我完善的尝试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让我们先引用一下他对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背后的动机所作的分析。简单说来,他认为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流血和暴力都是人类分帮结派,无法立志为大众造福的结果。
请读者注意,富兰克林在这里谴责的是在这个新生的国家里正在形成的"派性"的观念,富兰克林年轻时就认为这种观念是一种谋私利的小团体意识。华盛顿在总统任期里和这种派性的滋长作过坚决的斗争,但收效甚微。尽管美国的政府结构的设计允许甚至鼓励不同的个人和团体之间的摩擦,尽管美国宪法实事求是地预见到各种利益集团的势力对政府的影响以及政府在行政中体现的自我中心,建国之初,American理想主义建立的那种通过自我奋斗和接受教育,每个人在自己身上发现并且弥补道德缺陷的目标,从而达到那种为大众造福的精神境界并没有明文写在纸面上。由于派性不会协助个人内心为自我完善所作的努力,于是,在小团体的利益上越滑越远的话,用不着摧毁政府的结构的实体,仅仅是这种小团体利益的滋长就足以不可避免地破坏整个群体的道德基础。
以下的篇幅摘自于富兰克林写的"自由的历史读后感,一七三一年五月九月":
世界上的重大事件,战争、革命等等都出自于不同派别之手和受其影响的结果。
这些派别所持的观点是它们目前的自身利益,或者是它们所认为代表这种利益的观点。
当这些不同派别的不同观点碰到一起会引起混乱和困惑。
当一个派别正在策划某件事,该派别中的每个成员都会有代表自己特殊的私利的观点。
一旦该派的方案出台,每个成员都想把自己的特殊利益加进去,这就会和别的成员的利益相抵触,这样,该派被分裂成小帮派,其后果是更多的混乱和困惑。
不管他们怎么伪装,在掌管公共事务的官员中只有很少人做事真正地以国家利益为重;而当他们的行为真的为国家带来好处时,那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利益和国家利益正好一致的结果,而不是出于造福大众的动机。
在掌管公共事务的官员中以整个人类的福祉作为行为准则的更是少数。31
假如我想理解华盛顿为之奋斗的理想,我们必须看到那个为大众造福的冲动,那种从个人私利的圈子里挣脱出来的那一番苦斗,那种以报效那个新生的Ame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