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榻ㄉ缁帷⒄脱跎缤诺男屑摇N颐窍衷诘挠收⒈O铡⒌缆芬约罢に愦雍艽笠徊糠稚隙嫉靡嬗诟焕伎肆侄捞亍⒒钤镜乃嘉约敖ㄉ栊律缁岬拇醇桓焕伎肆质且桓鐾饨坏男屑遥概械暮檬郑谒耐砟辏突⒍僖谎枚懒⒄秸鞒隽俗吭降墓毕祝嗫髁怂诎屠璧姆欠驳拇蟮ā⒒堑奈有由咸熘嗽福律淖婀昧朔ü诰潞筒普系闹С帧!
第二部分 追忆America第25节:America政府的高超的结构(1)
America政府的高超的结构
谈到America的国家当之无愧的最伟大的杰作--宪法诞生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富兰克林就在那个地方,在那个一七八七年炎热的盛夏里,旁观、等待、发言、争论和倾听--他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元老,然而,他提出的按人口比例决定在议会里席位的观点并没有被制宪大会采纳,但是他没有因为他非常珍惜而且非常英明的关于政府结构的观点未被采纳而气馁。America的高超的艺术结构体现在它的政府结构,尤其是宪法。世界上其它国家曾建造过宏伟的教堂,谱写过壮美的史诗、诗歌、音乐,建立过严谨周密的哲学理论,所有这些都远远超过了America在这些方面的成就。但是,如果有谁问你我们的America为人类创造了什么了不起的东西,你就让他转头看一看我们政府的形式和结构就行了。那是America的艺术,那是一件用人类的双手和人类的心灵创造出来的艺术珍品,从某种意义上讲,那是一块当之无愧的、自立于世界历史文明之林的瑰宝。
在我看来,在这个艺术形式中,America似乎是放眼未来的最根本的艺术形式--人类相互协调联系的艺术,作为群体和社区里的个体怎样与他人协同工作的艺术。这是未来人类生活的根本的艺术形式。除了这一门艺术,没有其它东西能够拯救人类自己。我们只能通过群体和社区,只有找到和群体和社区里的其它男女老少协调联系起来的途径,才能汲取道德的力量和达到更高层次上的悟性。
在一七八七年盛夏的那个清晨,富兰克林给制宪大会带来了些什么呢?只要去读一读富兰克林在休会时给制宪代表所作的演讲你就会知道,从那里面你能找到那些关于在自己内心中找到与他人合作的愿望从而一同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的理念,这种境界正是实现一个更伟大的目标所必不可少的。从那里面你还能找到关于在我们心里的悟性的精神力量在实际应用中的含义,以及只有通过修行去倾听他人见解才能领悟的道理。设想一下这个自相矛盾的命题:从信仰和理性的意义上讲,悟性既是最最个性化,同时又是最最群体化的概念。悟性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智能火花,同时,只有对他人敞开心胸,我们才能真正开窍。当然,我们必须再三强调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悟性不是在我们的当今文化中通常指的逻辑推理,因为那只是一种机械的推理运算,很容易将我们互相之间隔离开来,将我们同自然隔离开来。而我们所说的悟性是我们内心中的平静的火焰,是人类有史以来所有著名的理性学说以及精神哲学试图在我们心中点上的一盏明灯。
让我们想象一下富兰克林在制宪大会上提出的会前祈祷的动议。那是在六月底,会场设在费城的州议会大厅。当时制宪代表们已经开了整整一个月的制宪会,整个过程充满了的互相之间的猜忌--辩论、争吵、气愤、怨恨、谋取私利的政治观点、相互提防和反唇相讥。当时,和英国的战争已成为历史。各个殖民地都已成为自由和独立的政体,但是,它们之间的纽带相当脆弱,除了当时临时的权宜凑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联合。所以说,能让各地代表聚在一起重新审视一下各地之间的关系这件事本身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奇迹了。
一个月过去了。过去说话不多的富兰克林撑起他被痛风折磨的双腿站了起来。"主席先生,"他说,
我们经过四、五个星期的密切关注和继续相互探讨之后只取得了微小的进展,我们在几乎每一个议题上都各执一词…据我看来,这正是一个令人痛心的、人类互不理解的明证。
富兰克林正在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打破这个僵局--不只是点出这是一种人类争强好胜的表现,也不只是点出人类贪婪和自我中心的表现,而且是让代表明确地感觉到他们所缺乏的政治智能,让他们明确地感觉到要打破僵局所需要的是更高层次上的悟性和相互间的理解。至于每个代表是否具有这种感觉则是另一回事。但是,富兰克林的话向他们指出了他们所需要具备的眼光。他继续说道:
的确,我们似乎感觉到我们大家都需要一种政治智能,因为我们正在上天入地去搜寻那个智能。我们回到古代历史上去寻找政府的模式,还仔细研究了不同形式的共和制,那些共和国在创建初期,就播下了迷茫的种子,现在早已不复存在了;我们研究了欧洲列国,但发现它们的宪法中没有一本能够适应我们的国情。
在将他们正处在的局面简洁地阐述之后,富兰克林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这些人为什么不到比我们都要高明的神那里寻求帮助呢?
这次开制宪会议,如果我们还像在过去的一个月里那样在黑暗中摸索政治真理,那么即使有人把现成的答案放在我们面前,我们也未必能分辨良莠,我们这是怎么搞的,主席先生,我们怎么居然会从来没有想到过要谦恭地请主为我们指点迷津呢?在和英军作战之初,每当我们感觉到情势危急之际,我们都曾在这个大厅里每天祈祷,请求神明的保佑。主席先生,我们的祈求灵验了,上帝仁慈地响应了我们的祈祷。所有那些参加过那场战争的人一定都会记得许多次天助神佑的例子。正是因为这些助吾之神意,我们理应借此商议建立我们未来国家福祉之良机向上帝探求强国之道。难道我们现在已经把那个万能的朋友给忘了不成?或是我们以为我们已不再需要他的协助了不成?
第二部分 追忆America第26节:America政府的高超的结构(2)
我能想象富兰克林在这个地方稍作停顿以观察他的话在代表中引起的反应,他是在提醒他们只有当在场的每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必须汲取一个更崇高、更强大的力量时,才可能拋弃个人私利。但是,我没有看到富兰克林相信自己说的这些话能够打破僵局,融洽大会的气氛。他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这一点不会出乎他的意料。但是,也许这是我的想象,他本人心里一定很清楚这个国家当时所面临的危险程度一点不比一七七六年要低。也许他自己把眼前的局面看得很清楚--他在心里将建国方略准备得很彻底,但他不能对别人的见解听而不闻,不能让会上表现出来的权力斗争、自高自大和那种常见的异想天开和偏执任性将建国大事引上歧途。也许他当时不仅仅是在对代表们说话,同时还在提醒自己。他继续说:
主席先生,我活了这把岁数,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越来越相信人类的事务是由上帝主宰的。假如一只麻雀坠地而死这样的小事也无法逃过他的眼晴,难道我们有可能在没有他的协助的条件下建立一个帝国?先生,我们都相信"除非上帝想要建造房子,否则所有人去造房子的努力都是徒劳的"那条神圣的信条。我对此坚信不移;我也坚信如果没有他的认可,我们比那些想造通天塔的人们好不了多少(译者注:通天塔是古巴比伦人空想而从未动工的一座建筑,据圣经上记载,本来整个人类都使用同一种语言,古巴比伦人违反神意,计划造通天楼祭祀日月星辰。于是上帝下界给人类带来不同的语言,使他们无法交流,最终通天楼成了南柯一梦,人类也以语言划分的群体散落到了世界各地。);我们会被微不足道的地方利益将我们分割得四分五裂,我们建的国家将会是一团糟,我们会成为历史的罪人,会被后人所遗忘。更糟的是,从此之后,这个不幸的范例会使整个人类失望,使他们放弃用人类的智能去建立政府的努力,而是把自己的命运留给机遇、战争和征服去主宰。9
对于America的开国先贤富兰克林、华盛顿、亚当斯来说,"机遇、战争和征服"是人类历史上创建新国家的仅有的几个动力。America是有史以来第一个靠人的理念和伦理道德的选择而创立的国家。
结果,富兰克林在演讲结束时提出每天早晨在代表们到齐后举行会前的祈祷仪式的动议几乎被制宪代表们全数投票否决了。
当然,我们对富兰克林提出这项动议的动机不要太天真。他不是一个狂热的宗教信徒,他不是一个传教士。这是Catherine Drinker Bowen对制宪大会的那一时刻的描述,
本杰明·富兰克林充满了智能和政治才干,这个演讲的最主要的动力不知从何而来…那个场面具有紧迫感、危急感、戏剧性。一个乔治亚来的名叫William Few的代表用"一个令人糟心和关键性的时刻"来形容那个六月二十八月的早晨。"假如大会现在散会,联邦各州的分裂和瓦解似乎不可避免。"然而,不管博士(富兰克林)在谈建国方略还是在谈宗教信仰时,他在提出动议时表现出来的是对在场的代表的尊重,他在提醒在场的这些各怀猜忌、互不信任的人们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正坐在会场中旁观这里发生的一切。富兰克林庄重地提醒每一个代表,一个由十三个州组成的共和国是一个高尚而大胆的尝试,离开了牺牲私利的共识,离开了人类最美好、最难以调动、更具有创造性的努力,这个尝试是无法成功的。10
一天又一天,一星期又一星期,一个月又一个月过去了。天越来越热,争辩和争吵仍在继续,联邦瓦解的危险性仍在增加。多少次,这些殖民地看上去肯定是要脱离联邦了--相互提防、相互猜忌和坚持己见的心态将会占上风,或者最后出台的纲领将会是一纸空文,只能在没有外来威胁时勉强将各州凑合起来,而当一旦世事有变,或者在外来势力的打击下,联邦便会土崩瓦解。这种局面在一个局外的旁观者的眼中也许很明显,靠这样一群基本上不去追求整体的更深更广泛的利益而是只顾一己私利的人是永远不可能创立一个稳固的联邦的。能看到这一点的人也许还会纳闷在人类历史上到哪里去找在没有明显的、迫在眉睫的危险的情形下一群人能组成一个不谋私利的联盟的先例?又有多少出于私利而组成的群体、社区和国家之间的联盟能经受得起一场普通的危机的挑战?眼前的这一群人是不是在试图形成一个纯经济的联邦?如果是那样的话,一个比经济更强大的力量可能不久就会将其摧毁。如果是个军事联盟呢?那么一个超越军事的因素可能不久就会将其摧毁。如果仅仅是在法律、政治诸方面权宜凑合的联盟呢?那么各种各样的势力不久就会将其摧毁。这些能摧毁法律、经济、军事联盟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源头在于所有人的内在精神因素:那是我们通常随意地称之为心理的、种族的或者部落的力量,也就是对他人的戒备心理、把他人往坏处想、主观的哲学观点和狂热的宗教。
尽管如此,联邦还是诞生了,这是一个用超越经济、军事、法律、宗教和政治的凝聚力维系起来的联邦。在过去的二百年里,世界每两个政府中就有一个被各种势力推翻,但是这个联邦延续了下来。而在这个国家的地理边界和心理边界之内,来自世界上每个角落的人类生活的巨大的力量一直在以一种超过任何人想象的强度互相冲突以及影响着这个国家,在这样的风云变幻的环境中,正是这部美国宪法将全体人民和整个国家凝聚在一起的。
在美国宪法的诞生过程中蕴藏的那种超越经济、政治、法律、军事或宗教的进而促进这些方面进步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呢?是什么使得我们现在的宪法得以诞生的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难道不正体现在建国之初每个制宪代表表现出的近乎超人的倾听他人以及在内心深处和自我所作的那一场斗争中吗?假如我们要在创建America的过程中寻找精神启迪,那种启迪难道不正在于在几乎所有的外界因素都倾向于将各州拉出联邦、独立自保的山穷水尽的情势下,他们毅然敞开自己胸怀,相互以诚相待所作的努力之中吗?我不是说全体或者甚至大多数的制宪大会代表当时都已脱胎换骨,或者他们已经大彻大悟。这些制宪代表并不是一群精神升华的人。尽管如此,宪法还是诞生了。这个奇迹证明了当一群普通人聚到一起探索真理以及正确方案时可能发生的事情。假如我们认为政府的结构和运作机制是America的艺术形式,而宪法则是这个艺术的的绝世佳作的话,在它的产生过程中就必定包含了许多我们在现代世界进入新的纪元时必须重温的精华。决定未来走向的艺术在于依靠群体。我们所需要的真知和仁爱只能来自于群体,来自于那些正在努力超越自身的错觉、自我中心和恐惧束缚的人们。
第二部分 追忆America第27节:一台神奇的引擎
一台神奇的引擎
现在,制宪大会结束了,大会的最后一天,一七八七年九月十七日。酷暑终于消退;空气中透过一丝秋意。在每一个代表面前放着一本反映了整个一个夏天激烈争论、深思熟虑、热情奔放、秘密聚会、暗中操纵、个人牺牲以及私人图谋、由于愤怒和戒心引起的长时间的沉默、个人恩怨以及对未来的希望的文件,也就是一份反映了所有经过投票表决和讨论过的问题和议题的文件:提交审议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案,多年后约翰·亚当斯将它比作自由政府的基石,形容它为"一台结构复杂的机械,为它所有弹簧、转轮和重量所作的美妙而精确的调整,但这部美妙的杰作尚未被当今的艺术家完全理解,普通民众则更欠一筹。"11
我们的宪法是一台神奇的引擎,就像在富兰克林学院里的巨大展厅里的那台庞大的机车。富兰克林站起身来,手里拿着发言稿。他将发言稿交给肩膀窄窄的、戴着眼镜的宾夕法尼亚州来的代表 James·Wilson 。Wilson大声念道:
主席先生,
坦白地讲,我并不完全同意现在这份宪法草案;但是,主席先生,我敢肯定我永远都不会完全满意的;我活了这把年纪,过去即使在一些重大议题上,我觉得有必要根据新情况或者更周全的考虑作修正时,我就改,原来我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当事后被证明是错的,那就要改过来。所以我年纪越大,越对我自己对他人的判断持谨慎态度。
这是不是富兰克林玩弄的政治伎俩呢?或者只是他在公开承认他必须牺牲他自己的个人意志以便使集体意志得以实现?我们知道富兰克兰在制宪大会上的许多重大议题上的提议均遭否决:例如,他极力主张按照每个州的人口来决定该州在国会里的代表的席位数,反对在参议院里设定各州同等的席位数的结构;他强烈反对总统和国会议员领取政府工资,激情地阐述领工资的领导层会带来贪污腐败的道理。然而,在大会期间,这个在全美的声望仅次于华盛顿的名人在大会上并没有为他个人的观点"赢得"几个回合。他的演讲在继续:
实际上,世上大多数的人和大多数的宗教流派一样,都认为他们掌握了所有的真理,于是,所有与他们持不同意见者一定是错的。一个叫Steele的新教徒在一次献辞中对天主教教皇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对宗教教义的解释上,我们两个教会唯一不同的地方是罗马教会是"千真万确的",而英国教会则是"永远不会错的"。但是,许多人就像他们信奉的教派一样认为自己是"千真万确"的,有少数人就像某个法国妇人那样大言不惭,她在和她妹妹的一场小小的争吵中说:"我一辈子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象我这样永远不犯错误的人。"
基于以上原因,我投票赞成这个宪法草案,其中包括它所有的缺陷--假如它们的确是缺陷的话;因为我认为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管理大是大非问题的政府;如果政府治理有方,对百姓来说也许是个福音。我相信在今后的很多年里,我们的后代也能掌管好这个国家的。只有当世风堕落到其它任何形式的政府都无能为力,只能指望专制暴政来收拾局面,那么这个政府也会像在这之前所有其它形式的政府的结局那样无法避免被专制的暴政所取代,。
第二部分 追忆America第28节:民主的理性意义
民主的理性意义
在我们的面前摆着的还是同样的问题:这